-
1 # 風乾的流年
-
2 # 月沉菡萏
肯定不會!這幾個月以來我真是太煩了!看見他整天熬夜吃飯也要請啥啥都要催,煩得不得了,現在回學校了,我的心情也好了很多,期間我也經常思考老了要不要跟孩子住這個問題,疫情這段時間讓我看得很清楚,最好不要住一起,太多不可調和的矛盾了!為了各自心情愉悅,還是分開住的好!
-
3 # 186978159
老人應該有尊嚴的過好晚年生活。年輕時孩子給我們帶來歡樂,而我們昰天怨無悔地一直付出。孩子大了是個獨立體,在一起攪和,相互的付出,謙讓,包容。會了斷地磨滅親情。為何不塵來歸塵。讓懷念充滿對親情的留戀。
-
4 # 司馬獨行
當我老了,我是不喜歡跟孩子一起住的,就像現在的我,寧願再選一塊宅基地給老人單獨蓋個房子也不願意婆媳共處。兩個老人都在的時候有個照應,剩下一個人的時候我會每天打一個平安電話給老人,當然老人沒有自理能力的時候我會接到我身邊來,或者我住到他們那邊去,我覺得這是處理家庭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矛盾。
當孩子用不到我的時候,我就回到屬於我們老兩口的小院,把房子再重新裝修一遍,裝成我們老年後喜歡的樣式,給孩子和孫子也留出睡覺的屋子,把院子的東邊當成小菜園,四周栽上一溜小香蔥,一年四季蒿著吃,不願意做飯的時候,一把小蔥兩個饅頭就搞定了事。
我是個喜歡獨處的人,不希望天天都熱熱鬧鬧一家人,感覺那樣就沒有了新鮮感,沒有隔一段時間再見面那麼親,反而是距離能產生美。我們兩個人的時候能互相照顧,剩下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幾個鄰居說好了,每天早上出門見一面,晚上再見一面,要是哪天有誰不出門了,不是生病了就是死了,抓緊通知家人回來,雖說現在是玩笑話,但是真實一個可行的辦法,就像以前村裡的老光棍,那天家裡不開門總有好心的人跳牆頭去看看死沒死。
-
5 # 阿姚記事
我覺得可能自己住。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與自己相處,和自己過。如果自己年紀大了還能自理說明不錯了 時代不同,每個年代都有他們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節奏。孩子也會長大成人有自己的生活或者家庭。她們也會有自己的一套家庭教育方式和相處模式。如果作為長輩參與其中,孩子不樂意,也會讓家庭產生矛盾。
父母與孩子之前可以經常聯絡但是生活還是保持一定距離好些。因為距離產生美。
現在空巢老人在中國接近將近三分之一。這個數目很龐大,也可以側面看出中國獨居的人口在不斷增加,獨居成為年輕人放鬆,自由的一個生活方式。
我覺得獨居也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加獨立,無論是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會更加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需要什麼。更多時間思考生活的意義。人類不再以群居為依託,從家庭單位走向個體。也是社會進步表現之一。
但這個社會也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驚喜與意外哪個先來?人也會有老的一天,所以無論作為父母是否與孩子一同居住也要根據實際情況,看個人意願和孩子的決定,雙方達到一個平衡。才會促進家庭圓滿和諧相處。
-
6 # 板嘴小妖
如果可以,不住一套房子,就別離我太遠就行。身體不好,萬一見不到最後一面,彼此有遺憾。但是我更希望她天高海闊的飛高點,遠點也行,就是別忘了媽媽這裡有家,隨時可以回來。不能強求孩子太多,也不想捆綁她的手腳。孩子現在沒長大,就說以後和媽媽住一起,但長大住一起只會彼此不舒服,只要她平安健康快樂,不住一起沒什麼。
-
7 # 最暖的笑
分開住,現在受了婆婆住在一起的苦,越來越覺得一碗茶的距離很好,各自獨立又相互照應,兒孫需要幫助的,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不需要的,滿世界玩兒不香嘛?老了有錢有時間,只要身體還健康,日子過得不要太爽,何必去別人眼前討嫌吶!
-
8 # 嵐凌小生
我的觀點是老了肯定不會跟孩子住在一起的。因為我親身經歷過前車之鑑。
我奶奶在自己的老房子被拆掉之後,本來她是自己打算在外面租房子的。她的一個兒子就主動提出來說接到自己的家裡一起住,不要花那個群,而且可以方便照顧到。奶奶一想,這倒也是,住自己兒子家也沒什麼。所以就搬了過去,我也跟著一起過去住了。但是,奶奶卻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她那個兒媳婦不是一個省油的燈啊!因為之前發生過一些事情,已經有了一些矛盾。雖然當時嘴上沒說什麼。
剛開始還行,大家相安無事。但是半個月之後,那兒媳婦就開始挑三揀四了,說奶奶這個生活習慣不好,那個東西亂放。奶奶一開始看在兒子面子上也沒有說什麼。到後來愈演愈烈,直接就說到了這邊以前的那些習慣就全部改過來。你說老人家一輩子的生活習慣了,怎麼可能誰改就改的,有很多時候都是當著兒子的面。
那兒子也是一個妻管嚴,老好人。總是背後跟我奶奶道歉什麼的。奶奶心裡也善良,瞭解這個兒子,知道這不是他的態度,都是那兒媳婦的。只能嘆氣這兒子當不了家做不了主。
奶奶以為忍氣吞聲還可以住下去。最後的一件事情直接點燃爆發了。
我記得那時候還是大年正月期間,人家家裡都是熱熱鬧鬧的,我就跟我奶奶兩個人在屋子裡。他們都出去串門了。當那個媳婦回來之後她女兒也就是奶奶孫女,到自己的屋子裡呆了一會,出來就說家裡進了老鼠怎麼怎麼的。然後上來就指責奶奶每次出門都不隨手帶門,導致老鼠進家裡了。這小字輩的都來欺負了,奶奶當然不樂意了。就這樣慢慢的吵起來了,那個孫女情緒激動就說了一句,這是我家,你們都給我搬走。
第二天一大早,奶奶就帶著我到外面去找房子了。隨便找了一家空房子,也不管什麼環境不環境的,馬上找人幫忙搬家,直接就把傢伙事全部拉走。晚上他們回來一看已經人去屋空了。那兒子知道老孃心中受氣搬走了。滿大街的找人。
找到奶奶之後,還是希望奶奶能夠搬回去住,說以後一定會約束好老婆女兒。但是奶奶決心已定,不肯回去。還數落兒子對老婆的縱容,以至於現在孫女都來欺負了。他那個兒子最後就在大街上,給奶奶跪下了,低頭道歉。這一幕我至今不會忘記。他是心中能夠辨別是非的,也知道節點在哪,但是性子過於軟弱。無法處理平衡母親和老婆的關係。導致關係越來越緊張,最後爆發。
應該說,這都是難以避免的。老人的生活習慣,跟下一代人的肯定有著天壤之別,代溝必然存在,無可迴避。兒女一輩的可以包容,但是兒媳婦就比較難了,不是說沒有好兒媳婦。都是在家裡自我為中心的,對私人空間很注重。而且老人也會對他們的一些習慣會去習慣性的說說。自己不說憋著也難受。短期還行,時間久了必然出現矛盾,儘管嘴上不說,但是平常行為態度上也會表達出來。那樣更難受。
所以,我到老了肯定不會去孩子住在一起的,寧願自己一個人住,或者去一家條件好的養老院。這樣還能保持良好的關係。只為自己活的可以灑脫些。
-
9 # 辰諾一啟
自己住。
有個概念叫一碗湯距離。指的是父母和孩子居住在同一個小區或同一條街道上,各自獨立生活,卻又能彼此照顧,最佳的距離就是做好飯之後,打上一通電話,子女就能到面前。
現在這個一碗湯的距離越來越得到大家的認可。父母子女各住一個套間,各有各的空間,互不干涉,互不打擾,又能彼此照顧,彼此關心。
老年人愛清靜,喜歡早起,喜歡囤積物品;年輕人,有點懶散,有點小奢侈,有點小隨性,喜歡熬夜和追劇打遊戲。大家都可以在自己的空間裡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年輕人忙了,累了,可以藉助老年人幫照顧一下孩子;老人有個頭疼腦熱,能經常得到年輕人的探望和關懷。週末或節假日,大家能聚在一起,吃飯聊天。
我以為這是最佳的家庭模式了。
回覆列表
當我老了,有能力當然喜歡自己住,人老了生活習慣和年輕人不一樣,自己住自在,孩子們也方便。
人老了牙齒不堅固耐用了,肯定吃飯要軟和一點,年輕人牙口好喜歡吃脆一點,我們也曾年輕過,這個肯定也理解。
年輕人上班忙碌一天,回到家想玩玩遊戲聽音樂放鬆一下,人老了可能有的不喜歡鬧騰,喜歡安靜一點,住在一起容易鬧矛盾,不說他們自己不開心,說了孩子不開心。
人老了沒病沒災的,有自己單獨的生活空間,自由自在的生活,心情好一點也有易健康。
年輕人為了生活奔波勞碌,也不容易,一家人互相理解互相體諒,做個寬容的老人,別管太多年輕人的事情,自己保重好身體,不給孩子添麻煩。
等老了實在自己沒有生活能力,不得不靠孩子照顧了,那就不得不和孩子住在一起了。
人老了有自己的住所,有個好身體,手裡有點零花錢,才是安享晚年生活自己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