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藥師方健

    近日,一項全球性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全球多個河流抗生素濃度超標,濃度超標最大的抗生素可超過人體最大安全限度的300倍,這種情況在亞洲和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或經濟落後地區最為嚴重,但歐美等發達國家同樣存在。無獨有偶,國內某媒體記者近期開展的一項調研發現,長江流域抗生素濃度偏高,水生態系統受到破壞,而且更令人擔憂的是,相關調查顯示,長三角約40%孕婦尿液中檢出抗生素,近80%兒童尿液中檢出獸用抗生素,部分檢出的抗生素已在臨床中禁用,這意味著什麼?

    1. 這是細菌耐藥問題的新發現

    什麼是細菌耐藥?就是常見的對人體致病的細菌對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甚至不敏感的現象。近年來細菌耐藥問題越來越突出,特別在發展中國家。世衛組織已多次在全球發出過警告,關注細菌耐藥,合理使用抗生素,否則將來我們將無抗生素可用。我國是抗生素使用大國,也是抗生素濫用嚴重的國家之一。

    十多年前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主要還是集中在醫院內和畜牧業,國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因此從2009年開始國家陸續加大了對醫院內抗生素使用的監管力度,連續多年開展了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出臺了號稱史上最嚴“限抗令”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以及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同時也加強了對畜牧業違規使用抗生素的監管。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醫院和畜牧業抗生素濫用問題已大大改善,細菌耐藥的速度也逐漸減慢。但對抗生素水汙染問題監管力度仍不足,很可能已成為新的細菌耐藥增長點,因此這個新發現也可以為下一步國家為抑制細菌耐藥過快增長制定政策提供參考。

    2. 我國居民抗生素暴露風險巨大

    孕婦和兒童都屬於特殊人群,在他們的尿液中檢出抗生素比例之大,如果再擴大檢測範圍的話,很可能普通成年人也會有同樣的結果,這意味著我國居民抗生素暴露風險巨大。這種只有在細菌感染時才會被用到的藥物,已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了。

    一方面抗生素在身體的長期存在會殺滅體內的益生菌,降低免疫力,導致耐藥細菌出現,另一方面免疫力降低又會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如果是耐藥細菌感染治療難度也大大增加,從而形成惡性迴圈。

    3. 應加大汙水處理系統的建設

    長江流域抗生素濃度超標,最直接的損害就是破壞了長江流域的生態系統。魚類等生物長期在這種環境中生活體內也會有一定濃度的抗生素,人類食用後相當於被動口服了抗生素。另外在一些農村地區還有直接飲用井水的習慣,也是造成抗生素檢測比例大的原因之一。

    如果在城市的自來水或飲用水中同樣存在這種現象,那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應加大汙水處理系統的建設,一方面從源頭上對抗生素生產廠家的汙水排放加強處理和監管,另一方面對居民生活用水及飲用水加強淨化和監測,以降低我國居民抗生素的暴露風險。

    單純從飲用水濃度來看,微量抗生素不足以威脅健康,但長期飲用低劑量攝入抗生素正是細菌耐藥基因產生的機制,特別是對於兒童和嬰幼兒。飲用水中存在抗生素和耐藥基因。一旦這些耐藥基因傳遞給病原體,將會引發人群的感染,甚至是感染性疾病的暴發,雖然抗生素汙水不是立即導致人體生病,但它無疑是人體健康潛在的敵人。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感染必不可少的藥物,但細菌對抗生素耐藥的問題同樣突出,只有我們全國上下都高度重視,共同努力,才不至於我們以後的子孫後代有一天無抗生素可用。

  • 2 # 崑崙還東國

    其實抗生素汙染的研究早就進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就對我國主要河流做了10年的流域抗生素調查,獲取首份中國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單,並繪製出了抗生素汙染地圖,並於2015年釋出研究成果。研究發現,2013年我國抗生素總使用量約為16.2萬噸,其中人用抗生素佔到總量的48%,其餘為獸用抗生素。在地域分佈上,透過著名的“胡煥庸線”劃分成明顯的東部和西部兩個部分,其中中國東部的抗生素排放量密度是西部流域的6倍以上。下圖引用自其研究論文成果。

    從研究成果看,珠三角珠江流域、長三角長江流域、京津冀海河流域都是抗生素汙染的重災區。對於珠江流域為什麼密度這麼高,研究也給出解釋:珠江流域人口密度高,廣東又是養殖大省,雞、豬的消費量在全國範圍內算很高的,水產養殖發達,廣東魚塘在全國最多,因此珠江流域抗生素使用量、排放量大,排放密度高。另外,我國的汙水處理水平也較低,農村地區幾乎直接排放汙水。

    此外還有缺乏監管的因素,抗生素濫用的現象非常普遍,目前對大醫院中抗生素使用的控制相對較好,但中小醫院、藥店以及畜牧養殖業則基本沒有控制。

    一是汙染管控起步較晚,藥品產用登記體系缺乏,負荷估算難。

    2014年央視就聯合專業研究機構調查了抗生素汙染,發現抗生素含量驚人,甚至在南京居民家中的自來水也有抗生素檢出。2015年中科院釋出研究成果。2018年《科學日報》也抗生素汙染會危害健康的報道。現在2020年了,抗生素排放和濫用的監管仍不到位,的確屬於監管起步晚。

    二是環境科學與水文學脫節,過程追溯難,說明能做到大規模的檢測技術沒有出現,檢測技術缺位。

    三是汙水深度處理工藝缺失,負荷削減難。說明良好的抗生素過濾技術沒有實現,汙染處理廠並不能過濾抗生素。

    怎麼看待這次報道,我覺得是正面的。首先《瞭望》週刊的分量夠,國家層面重視,從前幾年的長江大保護提出,到長江流域禁漁,禁止養殖,這都是實實在在的正面問題。其次這次報道指出了問題,也是希望在關於立法上有所突破,技術研發上加大投入,提高檢測、過濾能力,監管上要加強,明確地方責任等。最後水資源是跟大家的健康生活息息相關的,也希望大家在對待抗生素的問題上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Zhang QQ, Ying GG*, Pan CG, Liu YS, Zhao JL (2015)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ntibiotics emission and fate in the river basins of China: Source analysis, multimedia modelling, and linkage to bacterial resistanc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9, 6772-6782.

  • 3 # 土匪窩3

    水產養殖業,某些品種,用藥用的你知道了會目瞪口呆,我都知道,只是不好多說,你們自己去鄉下走走,聽到哪種水產死亡率特別高的,就別買別吃了。

  • 4 # 掙脫枷鎖的囚徒
    長江流域抗生素汙染調查結果兒童孕婦尿液中檢出多種抗生素,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瞭望》成功炮製了一篇產生了刷屏效果的標題黨文。

    能在新冠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炮製出刷屏爆文,《瞭望》這一篇標題黨文不可謂不成功。

    《瞭望》也標題黨

    既然冠以“調查”,就應該是陳述“長江流域抗生素汙染”的事實,以及調查過程為主要內容。

    我們先來看文章摘要:

    ➤人體有超過80%的免疫功能是以腸道中菌群平衡為基礎。濫用抗生素大量破壞益生菌,破壞腸道微生態平衡,為體外病菌侵入繁殖創造了條件➤目前我國抗生素監管存三大難題:一是汙染管控起步較晚,藥品產用登記體系缺乏,負荷估算難;二是環境科學與水文學脫節,過程追溯難;三是汙水深度處理工藝缺失,負荷削減難➤當前我國對抗生素危害機理研究不夠,對抗生素濫用監管不足。應儘快修訂標準、嚴控源頭、加強研究,管控江河湖庫水體的抗生素汙染

    第一條,離調查報告本題萬里;

    調查的事實在哪裡呢?

    調查結果的基本事實只有一句話:

    河海大學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近期一項調研顯示,長江抗生素平均濃度為156ng/L(納克/升),高於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長江下游抗生素排放量居全國前三位,年排放強度大約為60.0千克/平方公里。

    以下調查“過程”算是本文最豐滿的部分了:

    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調查發現,在生豬、肉雞、水產等養殖過程中,因養殖密度高,不少養殖戶為降低感染髮病率,習慣在飼料中新增各類抗生素。比如生豬飼料中,硫酸粘菌素、金黴素都是常用抗生素,有的一噸飼料能新增一斤抗生素藥物。一些漁業養殖戶坦承:“養魚養蟹飼料中肯定要拌抗生素,不然一死一大片肯定賠錢。”  製藥廠和醫院廢水含有高濃度抗生素,致流域汙染嚴重。研究人員發現,有的飲用水水源地上游5公里分佈著大型醫藥生產企業的排汙口。如長三角某市水源地附近有3家醫藥公司排汙口,一些長江支流交匯處有六七家制藥廠,廢水含有高濃度抗生素。

    有人說了,不對啊。這份調查最吸引人們關注的是:

    兒童孕婦尿液中檢出多種抗生素

    兒童孕婦普遍暴露,破壞人體免疫力。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近年來對上千名8~11歲兒童和516名孕婦的調查結果顯示,兒童尿樣中共有21種人用、獸用或人獸用抗生素檢出,79.6%的學齡兒童尿液中檢出一種或幾種抗生素,其中部分已在臨床上禁用,獸用抗生素暴露與兒童肥胖、性早熟相關。此外,有16種抗生素在江浙滬的孕婦尿液中檢出,一種及以上抗生素檢出率為41.6%,孕婦暴露較為普遍,風險較大。

    破壞人體免疫功能  

    陳求穩教授認為,抗生素透過飲水或食用水產品等途徑進入人體和動物體內後無法完全代謝,長時間攝入後,抗生素跟隨血液迴圈遍佈多個器官,造成免疫力逐漸降低。  專家認為,人體有超過80%的免疫功能是以腸道中菌群平衡為基礎。濫用抗生素大量破壞益生菌,使胃腸道內對抗生素敏感性強的微生物減少,而敏感性差的菌群趁機大量繁殖,破壞腸道微生態平衡,為體外病菌侵入繁殖創造了條件。

    問題是,前者並不是長江流域抗生素汙染調查的內容,瞭望發在騰訊企鵝號上的文章甚至列在了標題中:

    更充分證明了文章的標題黨屬性。

    理由很簡單,長江何曾有過“兒童尿液”和“孕婦尿液”這兩條支流?

    又有誰能證明覆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調查到的兒童和孕婦尿液中的抗生素就一定來自長江水?

    長江水抗生素平均濃度為156ng/L,高於歐美髮達國家?

    這似乎並不是事實。

    比如,歐盟委員會於2019年發表的“水中抗生素與細菌耐藥風險”報告中,

    審查了來自全球13個國家/地區(79.2%來自歐洲)45種抗生素資料,發現檢測到的抗生素濃度從0到最高達1 µg / L(1000ng/L)。

    報告詳細列出了所檢測到的各種抗生素的濃度,比如,磺胺甲惡唑,甲氧苄啶和環丙沙星是檢出的濃度最高的三種抗生素,這也是歐洲人用來治療泌尿系感染的常用抗生素(20年前我國就沒人用這些“古老”抗菌藥了)。

    再比如,早到200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從溪流和水井中採集的120個水樣中15種藥物和31種抗生素的調查發現:

    溪水中檢出最高並非抗生素,而是咖啡因和咖啡因的降解產物的對黃嘌呤,最高分別達到4.75μg/ L和0.853μg/ L;其他,較高的是卡馬西平(0.516μg/ L)和布洛芬(0.277μg/ L)。

    抗生素中檢出最高的是阿奇黴素,最高達1.65μg/ L;其次是磺胺甲惡唑1.34μg/ L,氧氟沙星0.329μg/ L和甲氧苄啶0.256μg/ L。

    用於牲畜飼養的水井中,都能檢測藥物成分,分別是兩種藥物(可寧鹼和苯海拉明),兩種抗生素(泰樂菌素和磺胺甲惡唑)。當然,濃度遠低於溪水中,最高的是可替寧,0.024μg/ L。

    可見,“156ng/L,高於歐美一些發達國家”,並非事實。

    抗生素水汙染真正的危害

    抗生素水汙染主要見於排洩的廢水中,儘管我國飲用水標準沒有有關抗生素的規定。

    但是,一般認為飲用水中抗生素汙染極低,人根本不可能透過飲用水攝入多少抗生素,因而不會造成任何危害。

    而《瞭望》文章,引用復旦公衛學院對兒童孕婦尿中抗生素的調查,跟文章主題的“長江水抗生素汙染”風馬牛不相干。

    兒童孕婦尿中抗生素更可能是抗生素濫用或者其他食物汙染的造成。

    文章也沒有提到尿中抗生素的濃度,純屬“不談劑量”的耍流氓。

    如果人體免疫功能的80%在於腸道菌群平衡,還要免疫系統那麼多細胞,那麼複雜的調節機制幹嘛?

    抗生素水汙染最主要危害是:

    增加耐藥菌的風險,這從歐盟報告直接以“水中抗生素與細菌耐藥風險”作為標題就得到充分顯示。

    對藻類,甲殼類動物和魚類等水生生物的影響。歐盟要求檢測靈敏度需要能夠檢測到低至0.019至0.089 µg / L的濃度,這所對應於正是水生生物可能造成影響的濃度閾值。環境水抗生素汙染是一種新常態,需要常態化治理

    醫學對人類健康所做出的最大貢獻在於“一苗、一素”,即疫苗和抗生素。

    人類根本不可能離得開抗生素,環境一定水平的抗生素汙染是醫學文明的不可分割的附屬品,是一種“新常態”。

    當然,這並不是說這種汙染就完全無害和不需要治理。

    但是,調查需要以事實為基礎,治理也需要常態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治好的,來說說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