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易文史觀
-
2 # 九歌景深不忘
寶藏曆來是人們所感興趣的東西,即使不能得到,也想看看寶藏的真面目。而傳說中的“聖殿騎士團寶藏”更是讓人不得不在意。
不急,先來說說聖殿騎士團。
聖殿騎士團是法國中世紀時期天主教軍事組織,三大騎士團之一,人數不算多但實力強大。成員大部分是法蘭西人,被外界稱之為“聖殿騎士”,聖殿騎士身著白色長袍,長袍繪上了紅色十字。
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黑色星期五”),整個法國的聖殿騎士團成員幾乎都被逮捕,可能有個別僥倖逃過一劫。這都離不開法王腓力四世,教皇克雷芒五世的一番操作。
法王腓力四世
1314年3月22日黃昏,隨著最後一任聖殿騎士團大團長雅克·德·莫萊被綁上火刑架慢慢燒死,“聖殿騎士團”結束了輝煌的時期,消失在歷史舞臺。在上火刑架之前,詛咒法王腓力四世和教皇克雷芒五世將在“一年內”面臨永恆的審判。
雅克·德·莫萊
神奇的是,詛咒成為了後來的事實。教皇克雷芒五世“一個月後”暴病而死,“美男子”腓力四世“半年後”打獵時突然身亡。不談死亡原因,但時間確實剛好把握在一年內,可能那兩位身在高位的人也沒有想到“詛咒竟然是真的”。
聖殿騎士團的寶藏
是什麼呢?在什麼地方呢?
聖殿騎士團財產遍佈整個法國,富甲天下,這也成為了聖殿騎士團滅亡的最大原因。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因為有錢,被沒錢用的腓力四世盯上了。據傳,腓力四世只拿到了一小部分,大部分被警覺的聖殿騎士團成功的轉移了。這就是“聖殿騎士團的寶藏”。
寶藏的鑰匙
聖殿騎士團雖然在七百年前就已經灰飛煙滅,但是聖殿騎士們似乎依舊冤魂不散,在歐洲後世的歷史上若隱若現。
關於聖殿騎士的另一個傳說是它巨大的寶藏。由於聖殿騎士團執行嚴格的修道士般的紀律,騎士個人不得積蓄資產,而且必須過不要妻、苦修節儉的生活,所以其透過接受捐贈、金融及搶掠所獲得的每年600萬英鎊的鉅額收入逐漸積累成一筆巨大的財富。
遍佈於全歐洲的莊園和城堡等不動產無法隱藏,但是金銀珠寶卻可以,而有證據表明落入法國王室手中的財富只是一小部分傳說早在“黑色星期五”之前,聖殿騎士團就透過自己在法國官廷中的內線得到了情報,騎士團用馬車連夜把財寶運出巴黎。
運往拉羅謝爾的海軍基地,這些財寶足足裝了十八艘大船,之後便無影無蹤了,因為人們並沒有發現沒收騎士團船隻的記錄。
還有傳說末代總團長已經命人秘密把寶藏轉移到前任團長的墓穴之中,裡面有歷代耶路撤冷王冠、所羅門王的七支蠟燭臺和四部金福音書以及大量的金銀珠寶。數百年來無數的尋寶者在各地找尋著這些傳說中的寶藏,但它們卻始終不見蹤影。如果這些寶藏真正存在的話,自然不可能被輕易找到。
寶藏真假莫測,然而聖殿騎士團的後裔卻是確實可證存在的。曾經在德・莫萊領導之下的秘密團體力量越來越強大,也越發地神聖。德・莫萊臨死之前準備好檔案,指派貝特朗・杜·蓋斯克蘭繼承他作為聖殿騎士團總團長的職位。很長時間以來,這個領導位置一直由一連串傑出的法國市民充當,包括波旁家族的幾位王子。
根據教廷的命令,它的大部分財產歸醫院騎士團繼承,很多聖殿騎士也改頭換面加入了這個組織。醫院騎士團轉戰於塞普勒斯、羅德島和馬耳他島,曾建立過自己的國家,現在總部位於羅馬,是世界知名的慈善組織。
在英格蘭、洛林、德意志和西班牙,大部分聖殿騎士都有效地阻止了教皇聖諭的執行,他們中只有很少的人受到審判,而且基本沒有受到嚴重懲罰。
之後他們大部分加入了醫院騎土團和條頓騎士團,有的則隱沒在民眾之中。在蘇格蘭,國內的混戰使聖諭根本無法執行,眾多聖殿騎士逃往這裡避難,後來參加了蘇格蘭抵抗英格蘭入侵的戰爭,並在蘇格蘭繼續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1688年,英格蘭爆發光榮革命,詹姆士二世被推翻,斯圖亞特王朝的支持者在蘇格蘭發動暴動,在一次慘烈的戰鬥之後,人們在戰死的蘇格蘭貴族克拉弗豪斯身上發現了個聖殿騎士團的大十字架,那是1307年之前遺留下來的物品。
最傳奇的是在葡萄牙,經過一場敷衍塞責的審判,聖殿騎士團的葡萄牙分支改名基督騎士,繼續存在下來,這個團體存在到16世紀,主要從事海上活動。
達伽馬便是一名基督騎士,航海家亨利王子還是基督騎士的團長,而發現美洲的哥倫布的岳父也是一名基督騎士。達伽馬遠航印度和哥倫布遠航美洲時,航船都是以人們所熟悉的紅三角十字架為標誌的,而這正是當年聖殿騎士的標誌。
而近代以來遍佈世界共濟會更是把聖殿騎士團視做自己的先祖。法國大革命時,聖殿騎士被很多革命團體視為反對教權和王權的先驅者(這才是對聖殿騎士的莫大諷刺),很多人密謀反對路易十六時,都認為自己是在實現德・莫萊臨終前對法國王室的詛咒。
據說,當路易十六人頭落地之時,就有人衝上斷頭臺,用手指沾著國王的鮮血向人群揮酒,大聲喊道:“德・莫萊,你的大仇已經得報了!”
今天,德・莫萊在歐美已經成為了一個英雄的傳奇,殉道者的象徵,德・莫萊修道會是一個由共濟會所贊助的組織,招收十幾歲的少年精英儘管也許這些男孩子根本對德・莫萊這個名字代表了怎樣的過往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