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泉城老農民
-
2 # 北京大鵬侃大山
假如納粹德國止步於德奧合併吞併捷克。或者波蘭戰役。或者征服法國西歐後及時止盈。見好就收。希特勒的文治武功已經遠遠超過一戰的威廉二世 普魯士的腓特烈大王僅次於拿破崙皇帝。那麼不僅德國
-
3 # 神筆馬不良
事實上希特勒打敗法國後的確想要收手,甚至派出了自己的接班人赫斯去空降英國談判,只是英國並不甘心失去領導世界的地位,扣押了赫斯拒絕媾和,希特勒又轉頭進攻蘇俄,一方面是感受到了蘇俄的威脅,另一方面也是向英國獻媚討好,試圖在意識形態方面向英國靠攏,但是日本進攻東南亞徹底葬送了德國收車的盤算,英國不打有失去印度的風險,且美國參戰給了同盟國打下去的信心,所以說德國的確想停戰吸收勝利果實,但是不僅僅是同盟國沒有同意,而且德國自己的盟友義大利和日本因為沒有撈到更多的戰爭好處而強行把德國的戰爭機器發動起來,德國只好硬著頭皮打下去,最終失敗!
-
4 # 晴波泡泡
二戰前納粹德國收復的萊茵河地區、蘇臺德地區,都是一戰戰敗後凡爾賽和約強加給德國的不平等條約割讓出去的。德奧合併是日耳曼民族自己的事情,希特勒其實就是奧地利人。波蘭問題比較複雜。一戰之後波蘭復國,馬上就推行大波蘭主義。向東去進攻新生的蘇聯(蘇波戰爭),向西佔領了但澤走廊。但澤走廊是連線德國本部和東普魯士的狹長地塊,而東普魯士是德國很重要的一個邦,第二帝國發祥之地。上述這些地區都是講德語的。波蘭自恃和英法之間有軍事同盟條約,東西雙向得罪了兩個大國。希特勒是要收回但澤走廊遭到拒絕,於是發動對波蘭的戰爭。蘇聯後來進兵,實際上也是為了報復當年蘇波戰爭波蘭對蘇聯的侵略。以當時德國的戰略判斷,希特勒是不敢發動世界大戰的,波蘭只是地區戰爭而已。英法國內一直有綏靖派和強硬派之爭,一開始綏靖派上風,慕尼黑協定是最大的容忍了。但是希特勒對波蘭的軍事行動導致綏靖派的下臺,強硬派(如丘吉爾)上臺,以英法有義務支援波蘭為名對德宣戰(按理也應該對蘇宣戰),二戰火藥桶點燃。
-
5 # 任凡心
英法都已經明確表態了,吃這麼多差不多得了,張伯倫拿著和平協議的時候英法人高興的都好像過年。
這時候希特勒要知足了,不多要了,英法主和派仍然會大獲全勝,蘇聯更沒理由找事,美國仍然大搞孤立主義。
希特勒消化個幾年,把核彈,彈道導彈趕出來,什麼大事幹不成?歐洲說不定真的就統一了
-
6 # 當代曹植
打不住!
德國的工業品缺少市場,德國的工業又缺少原材料,希特勒上臺後,大搞鐵公基建設,大量生產軍火,擴軍備戰,使失業率降至歐洲最低,GDp三年翻一倍。
但是,這是不可持續的,於是德國洗劫猶太人的財富,可猶太人是有限的。於是,德國銀行又大規模放水,造成德國通脹壓力極大,只好不斷對外擴張,緩解通脹,獲取市場與原材料。元首很無奈!
德國發動二戰的原因,有其納粹希特勒上臺之後民粹主義,種族主義的因素,但其根本原因是德國工業化的條件需要市場及德國國內稀缺石油資源有關。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因其資源的短板以及各工業國產能過剩而做出的選擇。加之國內民粹主義,種族主義和軍國主義思想的深入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英法都已經明確表態了,吃這麼多差不多得了。
這時候希特勒要知足了,不多要了,英法主和派仍然會大獲全勝,蘇聯更沒理由找事,美國仍然大搞孤立主義。
希特勒若是能夠穩住國內經濟,消化幾年,把核彈,彈道導彈趕出來,何愁大事不成?
-
7 # 凡世輕塵
還欠著美國的外債,怎麼還?
國內缺乏石油產出,又沒有出海口,一旦被針對,就等著封鎖吧!
到時候有坦克都打不了,戰略局勢極其被動。一旦停下,德國經濟發展就會停滯甚至下滑,再被國內的容克階級煽動情緒加上國外敵對勢力顛覆利用,元首搞不好都會下臺,德國說不定提前就分裂了!
總之,那時的德國就算及時踩了剎車,也不會好過,一個不小心還會翻車!
-
8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二戰時假如德國出兵萊茵區,合併蘇臺德,肢解波蘭,就此打住會咋樣?答案是,打不住!
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為什麼能夠上臺,德國為什麼能在1935年3月16日撕毀凡爾賽條約,擴軍備戰,開進萊茵區,吞併蘇臺德、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肢解波蘭,就是因為英法等列強為了禍水東引。
而英法等國為什麼要實行綏靖政策,就是因為國內經濟大蕭條的衝擊已經是舉步維艱,統治者必須集中全部精力來處理國內糟糕的經濟發展狀況,緩和國內愈加激烈的階級矛盾。一旦德國就此打住,沒有繼續向東與蘇聯爆發戰爭,這就相當於英法的綏靖失敗了,他們就必須面對來自德國的威脅和復仇怒火。
因此英法等國絕對會繼續竭盡全力去慫恿德國向東進發,哪怕給錢給糧也在所不惜。
回覆列表
首先打不住,並且會更快失敗。
德國發動二戰的原因,有其納粹希特勒上臺之後民粹主義,種族主義的因素,但其根本原因是德國工業化的條件需要市場及德國國內稀缺石油資源有關。
工業化的條件必須具備市場、勞動力、石油等礦產資源。
德國本土資源主要有煤、鐵、硬木、鉀鹽,這些在世界上都能排得上名次,但煤以褐煤為主、鐵以普通中位鐵為主,鉀鹽對重工業幫助很小。
德國周邊國家的礦產資源也很少,除了掠奪佔領國的資源,其優質的含鉻鐵礦主要從瑞典、土耳其進口
加之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利,使得德國缺少工業化所需的原始資本。
再加上全球殖民化造就的大英帝國使得德國開始進行對外侵略的殖民化道路,已獲得工業化的必要條件。
所以德國的擴張是殖民主義工業化道路的必然選擇。
若不擴張,則失去工業化條件,加之在入侵波蘭之後,英法已對其宣戰。德國也難逃英法蘇的肢解。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因其資源的短板而做出的選擇。加之國內民粹主義,種族主義和軍國主義思想的深入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本的道理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