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我是大涵涵

    會哭就是表達訴求,不論是本性如此,還是後天養成,表達才有可能被知道被解決。

    我覺得現在的社交成本比較高,時間,精力等等。每一次的揣摩,猜測,體察都是需要精力和時間的。成年人之間體察之後的行動都是需要思量再三的,更何況你都不哭,我都不好意思給你糖吃,師出無名啊。

    單純的說,一群孩子之間,哭了的先被安撫,不哭的被誇獎乖,聽話,懂事。

    可是誰特麼想要懂事兒啊,小孩子都想要糖啊。

    但是,大人(孩子中的權威)和社會主流教育是鼓勵這種傳統式的“謙讓”和被動分享的。

    然後,孩子長久就變成不會主動表達訴求的人,會因為開口要什麼東西是不乖的,不會讓人喜歡的行為。

    中國式的內斂變成了被動的接受,我不想要我的孩子變成一個只能被別人給予肯定的人。

    小孩子表達訴求會不會變成不勞而獲?

    每個小孩子都明確表達訴求,每個小孩子都哭,那麼糖該給誰?

    我想熊孩子都不傻的,如果都哭,那麼這招就失去了原有的功效。家庭聚會總是糖果多多,玩具多多,都哭,孩子都會得到糖。

    自然法則會告訴哺乳動物的我們,本能的,明白什麼能夠幫助自己得到什麼。

    每個人都要努力,但是努力的我,想要的東西為什麼不能開口要?

    哭也是很費力氣的哦。呵呵噠~

  • 2 # 任憑風起雲湧

    會表達,開玩笑!

    哭鬧給糖一般是家長受不了,妥協的結果!也沒有原則!貌似孩子贏了,世界和平啦,實則害了孩子

  • 3 # 阿寶vloG

    孩子愛哭鬧是暫時還不會說話的一種語言表達。這個就要看大人怎麼去理解孩子要表達的意思了。但是一般就算理解錯了,有大部分孩子哭鬧,只要給他們糖果吃確實可以讓他暫時的不哭鬧了。

  • 4 # 成風追藝

    具有社會性

    哭鬧有糖吃的孩子,他們的年紀往往是比較小的,而對於小齡孩子來說,哭鬧也是一種表達方式,能夠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就已經比同齡的孩子能力上強了不少。當哭鬧成為一種表達方式的時候,他就能夠在想吃糖的情況下適時的哭鬧,而這就是他參與社會化活動的行為,他明白自己的行為可以得到有效的社會反饋,他實際上是在利用資源解決問題,你能說他不高明嗎?

    人類社會是語言的社會,語言又是社會交際的前提,願意表達的人總能比不願意表達的人得到更多的眼球,這些願意表達的人他們可從中挑選出有利於自己的社會反饋,繼續表達,而那些表達不當帶來的不好的社會反饋他們就不會強化。不表達你就永遠得不到反饋,那也就無法做出修正。

    所以哭鬧的孩子有糖吃一定是外界對這個孩子的表達方式的強化,我們只需要不再對他的方式進行強化就會打破這個命題。

    對於成人也是如此,社會風氣和一些價值觀的形成往往也是因為外界對於少部分社會表達的強化。

    在我看來,孩子透過哭鬧來得到吃糖的機會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我們不應該強化這種表達方式。

  • 5 # 正能量傳遞小影片分享

    這其實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因為一般大人都不喜歡孩子哭鬧,就會拿東西哄小孩子。你的說出你的需求,人家才會知道你要什麼。

  • 6 # 凱寶愛媽媽

    給糖的根本原因不是因為哭鬧,而是別的關於愛的理由。我是因為愛你才在你哭鬧時給予安慰的糖。從這個角度來說,不哭鬧的孩子不給糖,初步原因是覺得她不需要,深層原因是對她的喜歡不夠深。設想兩邊都是孩子,你自己的孩子不哭鬧,別人家的孩子喜歡哭,正常人的做法是什麼?答案是:人前安慰哭鬧的那一個,人後誇讚自己的孩子懂事,並給予更多的獎勵。這是因為:給糖不取決於誰會哭,而是取決於給糖者內心的喜愛與偏好。沒有人會喜歡哭的最兇的那個孩子,同理脾氣差到一定程度,也只是在不停試探對方容忍的底線而已。一群孩子裡叫囂最兇,哭的最狠的那一個,你要相信成年人對待他們的最常規方法永遠不是給糖,而是給予一定“顏色”,讓他們明白哭的太兇無濟於事。這是一個適度原則。如果自己有兩個孩子,一個乖巧懂事,一個整天哭鬧不止,你會喜歡哪一個,反正我會喜歡乖巧懂事的一個,愛哭鬧的一個也許會可以多吃一點糖,但我也會想辦法改掉他那愛哭的毛病,以予一定的顏色治他,長期屢教不改我內心也會非常生氣的

  • 7 # 嘻嘻啊啊

    前兩天,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隔著螢幕我都能感受到那種無能為力和矛盾的心理。

    小c的女兒四歲,人們都誇小姑娘性格溫和安靜又熱心。但小C卻沒想到,這樣人見人愛的性格,竟然會讓娃“吃了虧”。

    大姑子家有個三歲的弟弟,愛哭又任性。每次見面,兩個小朋友在一起玩,總是衝突不斷。

    本來姐姐在專心地玩玩具,弟弟看到了,一邊說著玩具是自己的,一邊非要搶過來。姐姐不肯給,弟弟立刻崩潰大哭。

    巨大的聲響自然引來了大人的注意。

    大人們知道是兩個小孩在搶玩具,不分青紅皂白,就批評起了小C女兒,說弟弟小,姐姐應該把玩具讓給弟弟玩。

    小C在一旁看著女兒眼神中的委屈很心疼。而弟弟的這招“一哭二鬧”的方法,竟然屢試不爽。

    小C說,她真的很不甘心,為什麼每次並不是女兒的錯,女兒卻要受到無端的指責?

    要說起這個弟弟的性格,也並非一天養成的。

    由於父母離婚,小男孩就跟著媽媽住在了小C公婆家。許是覺得對孩子有所虧欠,公公婆婆非常寵愛弟弟。不論多麼無理的要求,只要弟弟一哭鬧,公公婆婆馬上妥協答應。

    小C覺得不公,難道只是因為自己女兒比較懂事,不會哭鬧,就理應得不到大人的疼愛了嗎?

    是不是,我們都應該給孩子上一堂“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的課不成?

    雖然很多人都吃這套,但是不代表他就是對的。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8 # 精靈故事

    會哭鬧的孩子有糖吃。也說,會哭鬧的孩子有奶吃,都是一個意思。

    小孩子往往想得到一個東西而不得時,會用哭引起大人的注意。如果是正常需求大人會滿足,如果非正常需求,大人會拒絕,孩子會更加哭鬧,但是大人們往往看到孩子哭鬧,為了儘快制止而滿足他的要求。孩子當時的需求和心理都得到了安慰和滿足。

    如果這種透過孩子哭鬧才去滿足其需求的行為,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便會在孩子心裡形成這樣一種印象:我只要哭鬧,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或能做想做的事。

    孩子非常聰明的。他能在大人的言行中得到這個資訊,所以下一次就會採用同樣的方式。大人如不及時教育引導,會養成孩子的習慣性行為。

    孩子小,並不懂得透過哭鬧行為獲得想要的東西是不好的行為。只是透過大人的妥協行為,認為這是一種可取的方式。

    而大人常常看到孩子哭鬧,不是強行制止責罵,就是一味妥協滿足。沒有給出正確的引導,告訴孩子,如果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應該怎麼做。所以孩子就遵從自己的內心需要去做。

    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是正常的,也是孩子的權利。至於孩子的需求合不合理,是否符合孩子年齡所需,就需要大人用行動告訴孩子。這樣孩子才會逐漸明白,哪些東西能要,哪些不能要。逐漸會養成合理需求的性格,養成邊界意識。

    “會哭鬧的孩子有糖吃”,慢慢被人們影射到人與人的相處中。成人也有這種情況,當自己的需求被人拒絕時,會以成人的方式去“哭鬧”,以獲得對自己有利的東西。他人為了顧及人際關係妥協的話,也會助紂為虐。

    但是此種方式,雖然一時能得到滿足,孩子一定會被人教訓,吃苦頭。成人呢也終究會遭到他人的反感,從而敬而遠之。都是不可取的行為方式。

  • 9 # 葉曼巴

    為什麼會哭會鬧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老話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第一: 會哭會鬧的孩子容易引起大人的注意,博得更多的關注第二: 有時候父母對於這類小孩,為了方便自己,避免自己被折磨,就去滿足孩子第三: 那怕是有原則的父母,但家裡總歸還是有長輩,俗話說得好,隔輩親,爺爺奶奶更見不得孩子哭,只要孩子一哭就會第一時間去滿足。總之,家長得正確的引導孩子,慢慢改掉這種壞習慣,有助於孩子的成長,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

  • 10 # 米二六

    哭的孩子有糖吃。也有人說,這意味著哭的孩子有牛奶吃。

    當孩子們想要某樣東西卻得不到時,他們經常哭著吸引大人的注意。如果這是正常的需求,成年人會滿足它;如果這是不正常的需求,成年人會拒絕,兒童會哭得更多。然而,成年人經常看到孩子哭泣,並滿足他們的要求,以便儘快阻止他們。孩子的需求和心理得到了安慰和滿足。

    如果這種透過哭來滿足孩子需求的行為一再發生,孩子心裡會有這樣的印象,只要我哭,我就能得到我想要的或者做我想做的事情。

    這孩子很聰明。他可以從成年人的言行中獲得這些資訊,所以他下次會用同樣的方法。如果成人沒有得到及時的教育和指導,他們會養成孩子的習慣性行為。

    孩子們還年輕,不明白透過哭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是不好的行為。只有透過成年人的妥協行為,我認為這是一種可取的方式。

    然而,成年人經常看到孩子哭泣,要麼是被迫的,要麼是妥協的。他沒有給出正確的指導,而是告訴孩子如果他想要他想要的東西,應該怎麼做。因此,孩子們按照他們內心的需求去做。

    孩子們提出自己的需求是正常的,這也是他們的權利。至於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是否滿足孩子的年齡需求,成年人需要用行動告訴孩子。這樣,孩子們會逐漸明白他們能和不能想要什麼。逐漸會培養出合理的性格需求,培養邊境意識。

    但是這樣,雖然可以滿足一段時間,孩子們肯定會受到教育和痛苦。成年人最終會被其他人拒絕,因此會保持一個尊重的距離。它們都是不良行為。

  • 11 # 金媽說育兒

    為什麼會哭鬧的孩子有糖吃?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寶媽都是比較煩惱的,成為了很多孩子的“通病”!

    家庭的壓力,讓不少寶媽不得不上班,孩子就留給了家裡的老人帶,慢慢的寶媽們就會發現,孩子有了一個習慣,那就是用哭鬧達到自己的目的!

    最近休息,和閨蜜約好,帶著寶寶一起去公園玩。她家寶寶2歲,我家寶寶3歲,玩了一會孩子們累了,就一起回閨蜜家。

    剛進樓梯她家寶寶就開始往外跑,喊著“不要不要”,原來是不想回家,閨蜜和孩子講道理,孩子自己開始抗拒,根本不聽,沒辦法只能強行抱起來抬回家。

    到家以後,孩子哭鬧的更厲害,指著門要出去,閨蜜可不吃這套,開門把孩子放門口,打算關門,孩子嚇的自己著急進屋裡,別看孩子小,心裡特別清楚!怕媽媽把自己關門外,進了客廳讓抱抱,閨蜜和孩子說什麼時候不哭了再抱,孩子自己把眼淚擦乾淨不哭了,閨蜜才把孩子抱起來!

    看著眼前的一幕,是多少個家庭出現情況,為什麼會這樣呢?

    平時閨蜜上班,都是婆婆和公公帶孩子,都說隔代親真是一點也沒錯,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想怎麼樣都可以,孩子一哭鬧,老人什麼要求都答應,全順著孩子。慢慢的就養成了哭鬧有糖吃的習慣,有時候閨蜜在家教育孩子,公公在廚房就開始心疼的唉聲嘆氣,有的時候直接摔門出去了!教育分歧比較大,但是不讓老人看孩子,家庭壓力又太大了!

    如何避免:

    一:提前讓老人學習現代孩子的教育方法

    準備讓老人帶孩子的話,可以提前給老人看一些教育孩子的節目或者書籍,多給老人講一些案例,慢慢的老人也會接受科學教育孩子方法,對孩子好,一般老人都會接受的!不要等到老人教育方式不對再去糾正,這個時候就會出現矛盾了!

    二:有時間儘量自己帶孩子

    有的寶媽會覺得錯過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是比較遺憾的,不可彌補的,在難也要自己帶孩子,這樣就避免了孩子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了!

    如何糾正孩子哭鬧有糖吃

    孩子哭鬧為了達到目的,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妥協,可以讓他自己哭鬧。你靜靜的坐在一邊,或者幹別的事情,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哭一會,目的達不到會停止哭鬧的,這個時候你再上前和孩子講道理,他就會冷靜的聽了,幾次下來,他的哭鬧達不到目的,慢慢的就不會用哭鬧去達到目的了!

    不知道我的回答有沒有幫助到您?

  • 12 # 多樂幼教

    為什麼說會哭會鬧的孩子有糖吃?

      您是否遇到到過這種情況,孩子總會在你面前無理取鬧,但家長又沒轍,要麼給孩子買糖吃,要麼帶孩子出去玩,孩子就乖了,這是為什麼呢?

    哭鬧是孩子在表達訴求

      由於孩子還小,其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完善,很多訴求無法用語言直觀地給家長進行表達,而哭鬧是孩子天生就會的訴求表達方式,當孩子還在襁褓時,肚子餓了,拉肚子了,便透過哭鬧來引起家長注意,從而表達自己的訴求讓家長滿足。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語言能力也在不斷髮展,但透過對比,他們發現哭鬧是最有效的訴求表達方式,透過這樣的表達,基本上的訴求,家長都會滿足。

    哭鬧並不是表達訴求的正確方式

      想必家長對孩子這樣的訴求表達方式都不太喜歡,比起孩子好好和你說他的訴求,哭鬧的方式真的會讓脾氣不好的家長抓狂。既然成人直觀的感受都不能接受這樣的表達方式,那這樣的方式肯定就是錯誤的,不但可能使孩子無法達到滿足自己訴求的目的,還有可能惹怒家長,引火燒身。如果此時家長和孩子在逛街,孩子看上了玩具,透過哭鬧了向家長表達訴求,估計家長會抓狂,及時玩具可能到手了,但免不了回家會挨一頓板子。

    為何會導致孩子用哭鬧來表達訴求

      家長的妥協是導致孩子養成透過哭鬧來表達訴求的主要原因。當孩子透過哭鬧來表達訴求時,很多家長沒有經驗來應對這樣的狀況,或想及早制止孩子的哭鬧,便會滿足孩子的訴求。當孩子的訴求得到滿足,便給孩子透露了一個資訊,透過哭鬧能達到滿足自己訴求的目的,於是他們便將這樣的方式變成一個表達訴求的形式,但孩子其判斷意識還不夠成熟,無法判斷這樣的方式正不正確,但透過這樣的方式滿足了他們的訴求,他們就會覺得這樣的方式是好的。

    會哭會鬧的孩子有糖吃,但並不利於成長

      透過哭鬧錶達了自己的訴求並得到了滿足,但這樣的方式盡適用於自家家長,和他人接觸也想透過這樣的方式滿足自己的訴求,可能社會就會給孩子一個不太友好的教訓。當孩子無法他人處滿足自己的訴求,便會和他人產生嫌隙,不利於孩子的社交關係。同時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在家長面前就能透過哭鬧滿足自己的訴求,那也不需要去做其他的努力了,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

    教會孩子正確地表達訴求

      正確的訴求表達方式不僅能使家庭關係更加和睦,還能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當孩子再次透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訴求時,家長應狠下心不再滿足孩子的訴求,若孩子要哭鬧便任其哭鬧,同時明確告訴孩子,哭鬧不取作用,如果有訴求就好好和父母說。剛開始孩子肯定會繼續哭鬧,但若家長狠下了這個心,孩子的哭鬧沒有得到滿足,他便會知道現在哭鬧已經不管用了,需要用其他的方式表達訴求了,若下次再遇到,他便不會輕易嘗試哭鬧的訴求表達方式了。

    家長應對自己的承諾負責,很多孩子的哭鬧都是家長逼出來的,答應了孩子的事,家長卻做不到,逼得孩子使出壓箱底的大招。如果家長對自己的承諾負責,不給孩子任何藉口哭鬧,相信孩子也會是一個明事理的人。

    家長要和孩子多溝通,教會孩子對自己的訴求進行思考,自己的訴求是因為一時的興起而產生,還是自己深思熟慮後的決定,若是一時興起,家長便打回孩子的“奏本”,讓孩子再仔細思考。若是深思熟慮後的,那再讓孩子思考是否只有訴求內容才能滿足孩子,是否還有其他的途徑可以滿足。若在家長的追問下,孩子都能回答出所以然來,想必就是深思熟慮的訴求了,家長應滿足孩子的這種正當訴求。

    在表達訴求時要透過正確的手段來進行表達,而不是透過哭鬧的方式引起家長的注意並迫使家長滿足。教會孩子表達訴求產生的原因,訴求的內容,以及對家長懇切的措辭,這樣既讓家長明白了孩子的訴求,又避免了哭鬧的方式引起家庭關係的不和諧。

    在孩子表達訴求時,家長也應該尊重一下孩子的意見,仔細聽一下孩子的訴求,對不切實際的想法進行引導與指正,對值得肯定的方面家長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好好地誇讚孩子一番,經此,想必孩子會樂於和你溝通自己的訴求,而不屑用哭鬧的方式來叨擾家長了。

      孩子有自己的訴求很正常,成人整天都會有那麼多的訴求需要自己去滿足嘛,只是孩子還小,無法自我滿足訴求,只好向家長求助了,希望家長們用方法和技巧來解決和孩子的相處問題,不要動輒打罵。願每個家庭都充滿和諧、美好。

  • 13 # 淅爸育兒記

    會哭的孩子可不一定有糖吃,但會哭的孩子更容易引起關注是真的。

    解析一下:

    哭:情緒表達方式,通常代表傷心、不滿等負面情緒;

    會哭的孩子,是心理相對健康的孩子,如果一個孩子不哭不鬧而又沒有其他方式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那麼他必然壓抑自己的情感、需求,這才是不健康的表現。

    同理,在青春期沒叛逆表現的孩子,也是在壓抑自己的需求。

    所以,會哭鬧的孩子更容易引起父母的關注,在周星馳的電影《大話西遊:降魔篇》裡面,羅志祥飾演的腎虛公子有很搞笑的一幕,旁邊撒花的老姬對他說到:“你要說啊,你不說我怎麼會知道?”其實就很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

    而至於孩子的哭鬧會引起什麼方式的關注,就不可一概而論了。

    注:青春期的叛逆行為不一定是對抗父母。給糖:關注孩子的方式,意在用其他方式平息孩子沒被滿足的需求,轉移注意力;

    當有負面情緒的時候,轉移注意力是一個好方式,單從平復情緒的角度來說,比直接宣洩還要來得有效。

    而一旦孩子一哭就給糖,後果就是孩子知道哭就有糖,哭鬧就能被滿足,能威脅對方、讓對方妥協。這反而成了不健康的行為表現。

    經常用糖果、玩具來對付孩子哭鬧的家長,實際上是懶惰的家長,情緒是引導了,也省了麻煩,不過把情緒引導歪了。

    還有一種是孩子一哭就威脅孩子,壓迫他。兩種方式是殊途同歸的:旨在壓抑孩子的真實需求,僅僅是為了孩子不哭。

    孩子要教,父母要思考

    孩子不是縮小版的成人,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往往是很直接的,把情緒表達出來是好事,但用不正確的方式就會帶來惡果;

    所以我們要教孩子的,是怎麼樣正確表達他們的情緒,而不是教會他們控制情緒;

    讓孩子不哭的方式有很多,但越是簡單直接的方式,越是有潛藏的惡果,而越是用快捷方式的家長,也只會教出使用快捷方式的孩子:

    一哭就給糖,一哭就有糖,大家都在彼此效仿。

    孩子本就是多變的,如果要教育好孩子,家長就需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們要追隨孩子成長的腳步,而不是讓孩子跟隨我們的腳步成長。

  • 14 # 車車和迪迪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句話是個比喻,通常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哭泣是他們表達需求的一種方式,這個時候孩子是處於一種弱勢地位的,家長知道這種需求後,通常會選擇滿足她。從而愛哭的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

    作為家長,我們有必要分辨這種需求是否合理,不能過分溺愛孩子,應該正確引導他們反思自己的需求合理性和可實現性。

  • 15 # 寶寶睡前故事合輯

    分享一個我弟媳孩子的故事。因為父母都要工作,疫情原因孩子就交給奶奶在老家帶著。這孩子跟著奶奶早睡早起原本是個不錯的習慣,可是早上起的太早了,奶奶又要忙些家務,有時就給些小零食比如餅乾啊,麵包啊打發一下。這樣不知不覺就養成了這個習慣,早上睡起來就要好吃的,可是吃了這些零食早上就不吃早飯。於是奶奶就不給了,好了,這孩子就大喊大叫,剛開始是說幾句,然後就大喊大叫,甚至跪著打賴。奶奶見狀就又拿了吃的出來給他吃。就這樣,孩子只要是要自己乾的事情就大喊大叫以此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這裡補充下, 孩子兩歲半。

     

    這也就是隻有會哭的孩子才有糖吃,懂事的孩子只得到了一個好字。會哭的孩子為什麼會有糖吃?因為他是小孩子啊,小孩子哭了不哄難道任由他哭惹大人心煩嗎?

    其實,“哭”,其實是一種訴求,是向對方表明你的需要的一種方式。這就是溝通的魅力。

    很多時候,不是對方不願意給你,而是你不說,不表明自己的堅定態度,他不知道,也就能打發就打發了。所以你要敢於並且學會如何表達自己,成為一個“被看見”的人。

    我們要教會孩子的,並非是用哭聲博同情,而是怎樣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 16 # 美麗雪絨花

    奶奶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寶媽的反駁,讓奶奶無言以對

    最近,一位朋友曉曉因為孩子的事情而粉碎了她的岳母。之後,她的丈夫說瀟瀟是對的,這讓她很驚訝。

    瀟瀟家和小書子的房子是在同一社群買來的。瀟瀟的兒子已經6歲多了。肖的家人的侄子比她的兒子年輕三個月。奶奶輪流住在兩個家庭,幫助運送兩個孫子上學。通常父母當你不下班時,你也應該照顧這兩個孩子。

    小肖對兒子的教育更加嚴厲,孩子們很少有時間製造麻煩,但蠍子卻完全不同。雖然他只有三個月,但他總是要求他的兄弟讓自己,如果他不滿意,他會立即崩潰。哭,通常有一個大的零食,甚至吃單一的食物。

    當奶奶帶走她的兩個孫子時,她喜歡把這句話放在嘴邊。 “兄弟想給他的兄弟一點點。”

    有一天瀟瀟早早下班,跑到小叔叔的家裡接兒子,看到兒子的臉不高興,站在角落裡沒有說話,驢子吃了一大盒糖,過得很愉快。奶奶輕輕地說,“把它交給我的兄弟。”看著你的嘴裡裝滿了食物。“

    當小肖看到這種情況時,他心裡明白這一點。他的臉不好看。他帶著他的兒子離開了,但他的兒子不想。孩子似乎仍然有點噘嘴。

    奶奶有點太草率了,對蠍子喊道。 “把它給你的兄弟。當你看到你的兄弟時,你一定很難過。”

    瞎子看著瀟瀟,看著他的祖母。糖並沒有給他的兄弟一點點。他開始哭了。這似乎是委屈。那個不知道他的兒子抓住驢子糖的人。 。

    當奶奶哭著看到她哭泣時,她立刻安慰道。 “不要哭,不要哭,哥哥不會,我哥哥會回家。”

    小肖真的很生氣。她忍不住說她的祖母太習慣了蠍子。奶奶開玩笑說,“這是一個哭著吃糖的孩子。”小肖立即娶了婆婆。 “就是這樣,兩個孩子。在遊戲中,看看誰在哭,誰哭了很長時間,誰贏了。“

    瀟瀟的反駁讓奶奶說不出話來。

    丈夫也憤怒地說,公司裡有一種同事,通常團隊工作不合作,看到領導檢查工作時,就說明如何努力工作,如何付出,如何克服困難,如何為團隊做出貢獻,領導經常被矇蔽。

    這樣,是否真的有必要訓練一個會“哭泣,製造麻煩”的孩子?

    但是我想說這可能是一段時間的祝福,但它不能被終身愚弄。

    蠍子的哭泣技巧可以欺騙奶奶,但肯定不能欺騙老師和其他小夥伴。

    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溝通技巧?

    鼓勵你的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

    我不得不說瀟瀟的兒子通常太剋制了。當他與孩子相處時,即使他遭受不公平對待,他也會默默忍受,不敢大聲抗拒,不敢表達自己。這可能與他母親的常規紀律嚴格相關。關係。

    當瀟瀟和她的丈夫看到他們的兒子多次“吃虧”並想為自己的孩子而戰時,兒子仍然會說些什麼,“沒什麼,沒什麼”,這似乎令人心碎。

    所謂的“會哭的孩子吃糖”實際上就是這個“哭”字。這是一種吸引力。這是向他人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雖然我們不承認,但我們不鼓勵孩子使用它。哭泣表達你的呼籲,但你應該鼓勵你的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

    引導孩子講述他的真實感受。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由於語言和邏輯思維的發展,如果遇到問題,他們可能無法及時,完整地表達。這要求家長指導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例如:“你兄弟這樣對待你,你難過嗎?”

    “我哥哥吃了你的糖,你覺得受了委屈嗎?”

    “爸爸沒帶你去玩,生氣了嗎?”

    當父母開始引導他們的孩子表達他們的真實感受時,在示範後,隨著孩子長大,他們不會害怕表達自己,而是快速準確地表達他們的需求,而不是表達他們的哭泣。上訴。

    強烈的獨立意味著不妥協。

    當父母教育孩子時,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堅強和獨立。

    有些父母看到他們孩子的玩具被搶劫,父母會為了面子安慰他們的孩子。 “不要哭,你必須堅強。”這不強,這是要求孩子們領悟的。

    真正的優勢不是避免衝突,而是要面對現實,清楚明確地表達你的真實想法。這需要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培訓,並且需要父母向孩子們展示並給孩子們一個榜樣。

    當然,這不是教孩子們專橫,而是讓孩子瞭解他們的界限,知道如何爭取他們的權利,學會區分什麼時候打架,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妥協。

    引導孩子成為一個值得信賴並願意相信他人的人;誰知道如何溝通,誰會表達。

  • 17 # 悅好小視界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這是一句老話了。怎麼來看待這句話呢?

    一、會哭,其實就是會表達,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哭了,說明他覺得委屈了,他想引起大家的注意了。

    那麼大人自然會更多關注他,他也就得到了更多照顧。所以說,會哭,是一個孩子引起大家注意的方式。

    二、會哭但不一定有糖吃,家長的引導很重要。不是孩子哭了,想要什麼就給什麼,而是要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學會與人溝通。這才是根本。

    如果透過哭就能達到孩子想得到的目的,那麼孩子以後會透過一切哭鬧來滿足自己的需求。這是非常有害的。

    三、父母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

    不會說話的孩子,他只有透過哭來引起父母的注意,父母要關注孩子的需要。已經會說話能清楚表達的孩子還是透過哭鬧來引起父母的注意,那父母就要注意方法和策略了。

    首先,要告訴孩子,要說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哭鬧,哭鬧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其次,安撫孩子情緒,表揚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再有,父母平時和孩子的交流要注意,讓孩子知道他只要正確表達自己的合理需求,父母都是會滿足他的,他不需要透過哭鬧來實現。

  • 18 # 大垚小闊的媽媽

    哭是孩子的本能,從出生開始第一聲就是新的生命誕生,從此他便用這種技能去尋求別人的關注和需求,在不會說話的時候只能透過哭去引起關注,那麼在會說話的時候又延續了之前的本能,哈哈哈,這招好像很好使,我就要用這招!我家弟弟就是這樣的,而我家哥哥恰恰不是,也很苦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漫剪輯到底靠什麼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