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時代都讓讀世界名著,我一直都讀不下去。名著之所以被稱為名著,肯定是有它的深意的,但大部分書都是作者經歷了很多風雨後有感而發,而我們這種涉世未深的中學生,真的能理解作家在書中寄託的情感嗎?
回覆列表
-
1 # 瀟瀟語焉
-
2 # 之州
這個還真理解不了。我小時候讀書,長大後才理解其中的含義。估計大家都是這樣!有句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小時候讀書,有時候只是停留在記憶上,你說他理解多少,肯定沒有!
一個人的經歷和年齡不能不說是隨著歲月增長而累計,同樣對書中的故事人物就有了感悟。甚至相通。
只有孩童時期時間多,像一張白紙,所以需要給他們足夠的養料,書籍是最好的滋養,最好能把大腦滋養的素養很深,這樣長大後就會源源不斷輸出來。
比如我小時候讀紅巖,我老想著江姐,許雲峰等一些革命者怎麼不跑呢?我還想象著各種跑法。為他們的犧牲感到惋惜。
長大後才知道,她們跑不了,敵人設立了堡壘鐵絲網電網等,哪能輕易讓革命者跑了。
所以十幾歲的中學生真正理解多少名著中的意義,是不好說的,只能說理解了一部分。為什麼還要求讀,是因為人的素養是靠一點點滋潤的,隨著年齡增長會理解的。當孩子們被文學大師的作品所滋潤,提高語文素養,提高鑑賞能力,那麼語文成績就會提升很快。腹有詩書氣自華,從小需要孩子們背古詩,讀名著,意義就在這裡。
尤其是文學素養是靠日常積累的,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做到,只有從小培養才能達到!
以上觀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
3 # 遠古妖風
理解不了。除非他讀的是有關少兒題材的作品。
十幾歲的中學生,人生經歷有限,閱歷一片空白。
你讓他在書裡體驗煙火塵世,百味人生,社會套路,人世薄涼,無異於灌鴨子,無味,難以消化。書裡成人的理念,人性思考,社會觀察,根本融不進他狹隘脆弱的心扉。
十幾歲的中學生,適合以通俗易懂,主題單一的故事逐漸開闊他的視野,滋潤他的心靈。
正如一個築基期的小修士,你灌輸給他一套大乘期的修練心得,有用嗎?
不能理解,但是它能提供他們思考生活,認識社會人生的動力和興趣。人有了思考的動力就會成長。就如這幅圖中藏在層層疊疊綠樹之中。高高在上的吊車臂是做什麼呢?你不去探索恐怕永遠都是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