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醒石愛清風
-
2 # 前手工大包劉成富
要重新認識自然科學,自然規律。
要重新認識生命,認識基因突變。
要重新認識人類的身體,和功能。
要重新認識病理病因。
例如,你知道自然自已產生的科學嗎?
你認識生命嗎?你知道生命哪來的?你知道你的身體有幾個消化系統和功能。病理病因你又知道多少。
-
3 # 劉勇躍醫生
創新,不一定能傳承好中醫。
但創新,對傳承中醫有幫助。
中醫幾千年來,己經自成體系,有完整的病理、醫理、藥理,講究天人合一、辯證施治。
不管怎麼創新,都離不開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中醫基礎理論,自成體系,科學嚴謹。中醫的傳承必須在這些基礎理論上,脫離這些基礎理論,就不能稱為創新,而應該稱為離經叛道。故對中醫基礎理論、基本體系的創新是不利於中醫的傳承的。
創新有助於中醫傳承,表現在幾千年前,科學技術、自然環境等比較落後,礙於當時的環境和條件,中醫是先進的。歷時幾千年,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在中醫傳承中,如果採用現代科技,服務於中醫藥,可以更好的服務於中醫藥發展,故創新有助於中醫傳承。
創新是把雙刃劍,如何用,用於何時何處,則是智慧。
-
4 # 饒通州
你提出問題的標題,說明你本身對中醫中藥目前的狀況還不是太瞭解,中醫治病有中醫的方式方法,中醫的望、聞、問、切,不比西醫所有的儀器檢查要差;中藥的注射液有480多種;,中藥的中成藥有幾百種。請問你還需要什麼創新的方法呢?
-
5 # 自在瞭然1
中醫就是不斷學習探索發現的過程,不能一成不變,好的成功經驗應保留下來,把她發揚光大,對行之有效的臨床經驗更應該搶救挖掘,整理,更不應該抱著偏見。中醫之所以有些精方,密方失傳,主要是過去只對自己圈裡面的人傳授,不外傳,還有學徒中每個人的思維素質參差不齊,如果再混進一部分醫德差的騙子,就會把中國中醫藥幾千年基業毀於一旦。大力宏揚中醫,把中醫藥進一步加大系統培訓。普及中醫知識,培養一大批中醫人才,與世界相適應,與西醫結合,是我們當前的主題。讓中醫再一次深入人心,走向世界,造福桑梓,造福蒼生,任重道遠。如果不瞭解中醫,就橫加指責,為了個人利益而去攻擊,貶低中醫,打壓中醫,那就是圖謀不軌,只有中西醫結合,互相幫助。才是明智之舉。祟洋媚外否定中國成功經驗和閉關鎖國都是有害的。
毛主席說過,“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古今結合。中西結合”。才是大國風範,大國胸懷。
-
6 # 楊大社
只有走創新之路,才能使千年中醫走向輝煌,造福人類!這條創新之路就是,中醫研究論證實驗機構加:十民間和官方醫師的精華加十中藥資源和藥企二等於新的產業鏈。日本在這方面比我們做得好,有借用經驗。否則,中醫藥是一盤散沙!就會前途渺茫!
-
7 # 藥物其實不復雜
其實吧,現在的中西醫結合,就是創新的方式。包容接納西醫的精華,例如:心肺復甦、手術、儀器檢查等。學習西醫在藥物研製上的思維模式,雙盲試驗確實是直接評價藥物有效性的辦法,可以用在中醫藥上,但反對把中醫和中藥分開來看。
建議中醫繼續研究中醫理論基礎,更加完善中醫理論,從理論上創新,才是中醫藥的巨大創新。因為我們知道,現代物理學、化學,都是從理論創新後,才得到迅猛發展的。
-
8 # 4949147318802浮雲
多次發表、中醫要普及、發展必須先改變配濟方式、服藥模式、讓患者不受淆藥之煩、吃藥之苦、等藥之慢,這樣定能使中醫得以脫胎換骨重生、被廣泛稱萊。
-
9 # 葛淦成
傳承中醫,必須與時具進,把當今最先進的儀器和最新的裝置都用到中醫診療上來。把中藥的配方用分子生物儀器來檢驗檢測,提高中藥療效。
-
10 # 丘海洋
個體發展是傳承中醫的根本,現代中醫學是一層管理機構,在宣傳和組織活動中是很有必要的,也很重要的,但是如果創新中醫技能或醫療方面只有基層或說民間他們才有實力和條件的,只有他們自已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再繼傳承,如果用中醫技能要在課堂上和書本上發揮作用,倒不如去看《黃帝內經》或古述說中的醫典故事。
創新中醫是一門艱難的事,許多民間中醫透過自已的努力和實踐總結了不少經驗,但是就是無法展顯在醫學領域一席坐位,筆者從70年代至今走訪過幾千位民間中草藥專業人士,他們都很敬業,他們都能夠從古中醫醫療方法上、或配製藥方上、以及製作藥丸、藥酒、藥膏、藥散等方面創新了許多寶貴經驗,然而這些好的東西都還得不到國家現代中醫學管理層認可,理由是無證!這樣的證如果由國家科學院校去完成別說創新,僅民間一味藥丸你們都得花幾年或幾十餘年去研究,更何況還得花費國家幾百萬幾千萬的經濟代價都還不一定能完成拿上這張證!又如何去創新再創新傳承千年中醫呢?所以筆者認為只有先解放管理層面的思想,積極組織集中民間分散中醫,給他們有一個合適展現的平臺,或成立一家由國家中醫院統一管理的第二中醫院,凡志願參加工作者有一技之長經可報名參加,這樣就會走出一條創新中醫傳承的新路子。
-
11 # 0o幸福一家o0
傳承醫術大中藥,
中華萬載精髓道。
戰役如同大檢測,
別看廣告看療效。
-
12 # 似水流年12
要想創新得重寫一本易經,但一旦重寫,那就不是中醫了。中醫的傳承關鍵在於繼承而不是發展,中醫的理論具有邏輯自洽的封閉性,它不是開放式的發展結構,就跟那個陰陽魚的八卦圖一樣,它是自身封閉,無限迴圈的,這樣的理論體系如何創新呢?你把那個圓環打破了,中醫理論也就不存在了,那是要推翻中醫理論,而不是創新發展中醫理論。
-
13 # 道草仁
老老實實廢醫驗藥。
古代人沒有顯微鏡,沒有現代物化生知識,不知細菌不明病毒,不懂人體代謝更不瞭解基因。生病了就腦補是“風邪”“溼邪”等等各種“邪”入侵;偶然吃了某種草藥病好了,就往道家“陰陽五行”論上靠,跟拿“天狗食月”來解釋月食差不多,看似有道理實際上南轅北轍。加上中國文化又有尊古卑今的傳統,古“聖人”yy了個理論就一定是對的,後人無需質疑,只需添磚加瓦進一步“完善”。現代中醫還拿《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來當聖經,只能說無論對古人還是今人都是可悲的一件事。
而作為對比,所謂真正意義上的“西醫”已經不存在,早已被迫廢醫驗藥,活下來的只是“現代醫學”。跟“中醫”一樣,真正的“西醫”也有配套的“四體液”學說,也講究“千人千方”。但在現代醫學面前“西醫”被打得體無完膚,看看當今還有哪個醫生堅持四體液,玩“放血療法”的,估計要被當傻子。
該走進博物館的還是進去吧,留下可能可用的中藥進行驗證,才是對中醫最好的尊重與繼承。
-
14 # 西部林飛
中醫是圍繞氣 陰陽 五行 藏象 經絡等理論,扶正氣 治未病養生等方法學科。
創新方式:以氣血陰陽為標準,用現代技術理化標準為綱。
一,以氣能變化迴圈立有形無形之目。用陰陽屬性(每一性分三層次),陰陽轉化(質與量轉化):1,陽(發功能)從外往內接陰(貯能)。2,陰(化陽能)內往外送。
二,藏象,經絡是整體性。藏象+經絡。以啟始為點迴圈方向,測兩者之間差據,計算經絡及藏象各自數值。
以上二者綜合演化,指導臨床實踐為初步方向。治療用藥,,攝取以氣味為精華特點。中藥治病以四氣五味為糾偏。
不成熟之想法,建議是否適合,有請批評指正。
借現代技術,傳承中醫,是我輩之榮,是我輩之責。氣的變化,迴圈是可以循證的。
-
15 # 平平ZGP
我覺得中西醫在應用上都不外乎二個字,即診和治,如何去診病,又如何去治病,西醫靠的是儀器,而中醫則是靠醫生的望聞問切,去確珍疾病,然後選藥治療,這些古方雖然可以,但比較漫,平手感和經驗,這有點不夠於時同進,我想,如果能用一種儀器替代手感會比較現時些,在用藥上應透過網路選藥,也可把藥劑進一步更新,製成散,丸,氣,液,煙等,如款冬花可把它製做成煙霧劑來治療肺病等,這樣會更好一些,接受的人也許會更多。
-
16 # 丹醫道貫三神灸
創新是在原基礎之上實現的
現在的中醫連傳承都談不上
何來真正的創新
簡直是本末倒置
要創新首先是怎樣做到
普及推廣全面發展
積累了豐碩的成果後
在此基礎上再創新
再實現中醫藥的標準化、現代化和國際化
否則的話
早期實現的創新絕大多數都是假大空
甚至是完全錯誤的創新
-
17 # 神瑙
多多研製行之有效的,通用的漢方成藥,借鑑日韓學漢經驗,振興中醫!
-
18 # 鳳嶺山夫
據中醫人說,老祖宗傳下的中醫已極端完善,完美無缺,天人合一,大至包含宇宙天地萬物,小至微末無形。是“四維"醫學,是頂尖的最最最的科學。吾等後輩愚子,怎可妄言“創新"亂改?又怎敢亂改?此欺師滅祖背祖忘宗之逆行,斷不可為!
-
19 # 定志丸
個人認為,中醫是先傳承後創新。只有很好的傳承,主要是理論系統,才有可能去創新。社會在發展,雖說人的結構沒變化,但是新的疾病也會產生。有的藥物估計現在也滅絕了,我們可以在現有的物種發現並加以代替。這是內部創新,也可以同西醫結合,更多方法提供給患者選擇。服務人民,加強療效才是最終目的。一起努力[點亮平安燈]
-
20 # 哀牢翁
我的路徑是:
01、徹底和系統解決醫藥分離、醫患疏離、活方死用的方法困境。
02、徹底和系統解決安全有效、方便快捷、親民普惠、生態有機的技術困境。
03、推動和促進“健康服務生活化,生活服務健康化”。
回覆列表
只要有心,傳承中醫的方式很多,不必細述。有一點可以肯定,西醫重術治病,中醫重道治人,中醫是一種高階的思想,它不可能消失,即便制度不支援,頂多頹廢,換一種方式延續,但中醫這種強大的文化不會斷,至少在許多先進的國家已被逐漸認可,尤其在日本,發展的相當好。中日文化血脈相連,可以反哺。
西醫和中醫的思想不在同一層面,用西醫的思維來規範中醫是愚蠢的,這是用一種低階的方式扼殺高階的思想。誰說不能量化的就不科學,難道量化的就一定科學嗎?牛頓三大定律科學量化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卻指出了它的侷限性。所以科學要辨證地看,說到辯證,中醫的靈魂就是辯證施治。
真就沒辦法,不知是利益燻心導致的利令智昏,還是真的愚昧,缺乏一種包容的科學發展觀、一種對立統一的科學思想。如此漠視、輕視數千年的祖國醫學文化,太令人失望了。中醫應該是最能代表華夏文明、最博大精深思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堅信:中醫興,國必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