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想容

    成長遠比成功更重要,培養孩子如同種樹,只有先在根上滋養他,然後以品德之養分來灌溉,孩子才能長得枝葉繁茂,離Sunny更近一些。

    中國父母的悲哀就是,你越無私,孩子越自私。你奉獻的越多,孩子越不懂感恩,越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相反,還慣出不少壞毛病,懶惰、虛榮、不上進…… 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是問題父母。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是父母。

    沒有天生自私的孩子,如果有,一定是父母用錯了方法。 別把孩子培養成冷漠自私的白眼狼,不妨試試從改變你自己開始:

    1)給孩子勞動的機會

    父母“自私”一點,懶一點,讓孩子做些他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比如:端菜盛飯、洗碗、倒垃圾等。只有讓孩子勞動,他也才能感受到奉獻的樂趣,體會到父母的艱辛。

    再大點兒,給他創造些吃苦的機會,發傳單、賣報紙、擺地攤……體驗掙錢的艱難,體諒父母的不易,才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2)父母言傳身教,做好榜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你首先就要成為這樣的人。

    俞敏洪母親在下暴雨時,帶兒子先收鄰家的稻穀,就是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什麼是樂於助人。

    你想要孩子樂於助人,那你首先就要以身作則,從細微處入手,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公交車上讓座,乘電梯時留門……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帶來深遠影響。

    3)表達你的需要,表揚孩子的愛心

    生物學上有一條規律,當某種物質過於濃烈時,感覺會迅速遲鈍麻痺。

    父母一味付出不求回報,孩子會變得麻木,會覺得你根本就不需要他的愛。

    所以,別隻是付出。當你疲憊、生病的時候,不必刻意隱瞞。試著將你的真實感受告訴給孩子,讓他知道你需要他。

    愛,是相互的。只有他知道自己被需要,他才會付出愛。

    愛,是一種能力。孩子懂得關心父母、關心他人的能力要透過有意識的訓練才能得以提升。自私的孩子,追根溯源,就是父母沒有給他愛的訓練。

    不要剝奪孩子愛的能力。當他奉獻愛心的時候,哪怕只是一點點小事,和父母分享一個小蘋果,你也要及時表揚,強化他的好行為,也讓他體驗關心他人的樂趣。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他們越來越重視教育,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他們往往忽略了,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

    別愛得太滿,別付出太多,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去體驗人生,你才會收穫一個愛心滿滿的孩子。

  • 2 # 梅媽媽

    優秀的孩子是養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這樣說不是特別合適!對孩子的教養、教~養,既要教育也要養育。教和養肯定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孩子出生後就是一張白紙,除了給予他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滿足之外,給予他外界的資訊刺激,讓孩子的大腦發育的更好,這是成為優秀的孩子的一個必須條件,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是孩子一生髮展的基石。

    所謂的給予豐富的資訊刺激是和環境相聯絡在一起的,我們要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同時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教養人也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一環。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也是孩子發展的天花板。孩子父母本身的文化素養和對教育的認知,直接決定了孩子能夠得到什麼樣的教育。

    孩子的教育從出生後就開始了,越早越好,因為孩子在這個時期大腦發育的最快,變化最大,可塑性最強,是建立自己神經網路的黃金時期。我們可以給孩子讀書、說話、聽音樂、看圖片,以及做一些撫觸和適當的肢體活動。所有這些都可以對孩子形成有效的刺激,促進孩子的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

    如果要真正的教育好孩子和書是分不開的,因為書是知識的載體。年輕的父母需要多學習如何教育好孩子。教育孩子是一個持續的,長期的系統的工程,我們必須要重視。

    任何一個孩子,只要沒有明顯的智力缺陷,都可以經過後天的教育,把它培養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

  • 3 # 星星麻麻書香滿院

    父母以身作責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我們有時候對孩子不經意說過的話,他們都是會牢牢印到腦海中的…

  • 4 # 陪孩子成長的寶媽

    孩子從小的興趣培養很重要。不是說讓孩子去學琴,學畫畫等各種興趣班。而是在孩子五歲前,發現引導孩子的興趣,然後培養壯大孩子的興趣。我家二寶幾個月時,我就在日常交流中加入一些簡單的英語詞彙(因為我不會複雜的)。然後寶寶在一歲多半夜要喝牛奶,竟然喊我要喝milk。後來我就自己報了英語網課,我上課,他總是喜歡在邊上看著。現在寶寶五歲了,可以獨立閱讀培生幼兒英語預備級了,已經堅持了一個月,預備級快讀完了。我自己的水平有限,否則的話孩子的英語可以更好一些。但起碼興趣是有了。

  • 5 # 方妮老師說育兒

    著名作家、教育家斯賓塞說:

    “我們終其一生,也許不會積累太多的財產,也沒有什麼名望。但每一個父母都透過生活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品行。把這些給孩子吧,他們會用新的生命去放大,發出光芒。”

    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每天耳語目染。父母能身體力行地為孩子樹立正面的榜樣,讓孩子看到父母為人處世的人品。這樣,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在孩子的腦子裡生根發芽。

    托爾斯泰曾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所以,父母好的品行,給孩子一個榜樣,會讓孩子受益無窮。

    另外,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要想孩子愛學習,父母首先要營造一個有學習氛圍的家庭。董卿說:“要想你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就去做什麼樣的人。”

    以上,是我對優秀的孩子是養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理解。

  • 6 # 小數胡老師

    1.學習上,讓孩子動手操作。走在大街上經常聽見有人說:我家孩子真氣人,這道題講一百遍了還不會。家長是否反思,是不是方法的問題。記得老師講植樹問題時,孩子也是不會,我就讓孩子約幾個同學去公園,帶著捲尺,讓他們自己去量,去實際測量試試,幾個孩子忙一上午,不亦樂乎,問題都弄懂了。

    2.生活上讓孩子主動參與。提起勞動,很多孩子不願意幹,特別是男孩子更懶,很多家長很頭疼,開始還一遍遍地叫,後來直接放棄了。我家孩子也是,開始讓幹什麼都不願意動,有一天我問孩子,你喜歡吃蛋糕嗎?孩子當然喜歡。我就是那我們一起動手做蛋糕吧。孩子高興的和我一起動手,忙的不亦樂乎。後來,就從孩子喜歡的事入手,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勞動中來。後來我一想光幹喜歡的事還不行,我就有意無意的和朋友聊天中說,我的孩子如何如何幹活,乾的還不錯,我在家挺享福的。聽了我這話,孩子在家幹家務就更積極了。

    3.讓孩子學會與人相處。孩子在家雖然表現不錯,但在外面與其他小朋友溝通方面,還跟膽小。開始我帶孩子出來玩的時候,總是拿著新奇的玩具,這樣總是有一堆小孩圍過來,我就鼓勵孩子與他們一起玩,漸漸的孩子膽小大了。後來,不拿玩具下來也能主動和其他孩子玩耍了。

  • 7 # 安絮居家

    記得前幾天在問答上看到一條提問,問教育孩子是否需要進專業的培訓機構學習?我覺得這個問題提的很好,為什麼好孩子總是別人家的?為啥我的孩子就這麼的不聽話?不上進?不愛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教孩子還真得學習。

  • 8 # Baciuzzi帕琦官方

    言傳身教相結合。

    1、 教育始於家庭,孩子要先從家庭學校順利"畢業"。

    在家庭這所學校中,扮演教師角色的是父母,主要還是要培養孩子的習慣和態度,父母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生活中很多的小事都是教育孩子的很好的素材和機會,及時發現,寓教於養,讓孩子學的更深刻。

    2、給孩子勞動的機會。

    父母“自私”一點,懶一點,讓孩子做些他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比如:端菜盛飯、洗碗、倒垃圾等。只有讓孩子勞動,他也才能感受到奉獻的樂趣,體會到父母的艱辛。

    再大點兒,給他創造些吃苦的機會,發傳單、賣報紙、擺地攤……體驗掙錢的艱難,體諒父母的不易,才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3、要培養孩子的品德,做父母就要先改正自己的陋習,以身作則,孩子的行為無論好壞多多少少都受父母的影響,都是父母教育的結果。

    家庭教育是當代父母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只有足夠重視,孩子才能往希望的方向發展,如果一味地忽視和無所謂,那麼你的現在就是孩子的將來。

  • 9 # 德啟築夢

    關於優秀的孩子是養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你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非常高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對教育孩子的一些看法。首先,孩子的優秀,都沁透著父母養育的汗水,寓樂於養,寓教於樂,兩者都非常的重要。

    其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及時鼓勵和提醒,肯定並強化孩子正確的行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天下父母都能夠做到言傳身教自然是更好。

    若非要說言傳和身教,哪個重要,那就是言傳不如身教,有些父母天生不善言辭,但由於身教做得很好,孩子也會很優秀,有些父母特別會講,但是說了不做,這樣的言傳就失去了意義。

  • 10 # Candy生活日記

    不秀的孩子是養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對於這個問題:我會自己去看書籍,學習書中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以下是我介紹給大家參考的書籍有三本如下: 一、本是<<為什麼孩子不服你>>: 本書共分三篇。從各個角度說明了孩子不同階段所需要的理解。對在培養孩子各種良好行為丶習慣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做出了簡要分析。從父母的言行舉止和教育方式的角度,闡明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並進行了全方位,深入細緻地描寫內容涵蓋了丶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所有問題,使父母讀後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為孩子保駕護航,讓孩子對家長的教育信服、心服、口服。

    二、本書是:<<為什麼孩子不高興>> 內容簡介:在成長的道路上,有很多因素,總是給孩子明媚的笑容,帶來一絲憂傷。針對這些問題,本書分別提出了相對應的解決方法,讓家長能理智引導、用關心靈和代溝、用客戶助力成長;讓孩子學會坦然面對,用自信面對挫折、用毅力戰勝困難。只有社會,學校何家庭為孩子營造一個適合成長的優良氛圍,更好的與孩子溝通,並幫助孩子調節情緒、鼓勵孩子克服困難、擺脫煩惱、在Sunny雨露中茁壯成長。

    三、本書是:<<為什麼孩子會撒謊>> 內容簡介:在成長的道路上,有很多因素,總是給孩子明媚的笑容,帶來一絲憂傷。針對這些問題,本書分別提出了相對應的解決方法,讓家長能理智引導,用關心尼和代溝,用呵護助力成長。

  • 11 # 大頭薦書

    經常有家長問: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孩子很宅不愛運動怎麼辦?孩子自私不懂照顧人怎麼辦?

    其實,答案很簡單。如果你希望孩子熱愛讀書,那你自己得先熱愛讀書,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書香的生活環境。而不是一邊自己回家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一邊大聲怒吼只知打遊戲而不去讀書的孩子;

    如果你希望孩子熱愛運動交友廣泛,那你自己得先保持健身的習慣,主動帶孩子去爬山去打球,而不是一下班就窩在家裡越吃越肥;

    如果你希望孩子將來懂得如何愛人、家庭美滿,那你自己得先關愛照顧自己的愛人,孩子自然會在你身上學會如何愛別人如何照顧別人。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並不是我們為他們做了什麼,而是我們自己本身成為了怎樣的人。

  • 12 # 育兒讀書樂

    (1)良好的家庭環境。孟母三遷,可見環境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給孩子提供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是有必要的。如果父母經常吵架,毆打辱罵孩子,孩子幼小的心靈就會遭遇創傷,變得膽小自卑,給童年留下陰影。

    (2)從小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以及未來的道路都有深遠的影響。閱讀能激發兒童的思考、創造力,能更好的生活。堅持親子閱讀,發揮父母的語言,幫孩子更好的解釋這個世界。

    (3)積極肯定和讚美孩子。當孩子表現好時,要多給予表揚,表揚也要注意技巧,儘量避免表揚結果,要表揚過程,比如說:“透過你的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你真的很棒。”要誇努力。孩子是需要鼓勵的,越表揚,越努力。

    (4)多用啟發式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透過提問,家長鼓勵孩子發現問題,鼓勵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導孩子思考後果。把主動權留給孩子。要相信孩子,他們具備解決問題的潛力。

    (5)用情感引導的方式教育孩子。理解並表達出孩子的感受,讓他們體會到父母是理解我們的,然後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給予正面的詞彙。

  • 13 # 小樓夜臥雪煮酒等故人

    1.歸屬法則: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這條看起來是不言而喻的,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環境?但實際上也不盡然,有些家長有此心卻不懂如何做。

    比如,過分溺愛嬌慣順從孩子,由著孩子瞎吃瞎玩,不鍛鍊不勞動,養成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家長之間有矛盾經常爭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環境。破碎家庭、長期分離的家庭更讓孩子缺少歸屬感。

    如果家庭變化不可避免,家長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來安慰疏導孩子,而不可採取疏於管教或溺愛或過分嚴厲等極端措施,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遷怒於子女。

    2.希望法則: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家長們都是對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遠用正面鼓勵的話語讓孩子們看到希望,認為自己確實有希望呢?

    家長對孩子期待值頗高,卻不善於用希望法則,而愛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還非要追究為什麼丟了5分。這種高標準嚴要求興許適得其反,會扼殺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喪氣。

    3.力量法則:永遠不要與孩子鬥強

    成人總是比孩子有力量,無論是拼體力還是鬥智能和經驗。因此大人與孩子較勁鬥強本來就不平等,勝利了也不光彩。

    當然,大人可以和孩子比賽一些他們擅長的具體專案,比如下棋等,但不要完全以輸贏為目的。家長、老師以及與孩子關係密切的成年人,不可採用與孩子賭氣、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對心理感情處於不成熟階段的少兒來說,“激將法”是不合適的。

    如果孩子與大人吵架賭氣,無論誰有理,大人都要主動與他們和解。成年人還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尤其對孩子,該道歉該認錯要及時進行。如果家長知錯不改或不認,覺得在孩子面前認錯是丟臉,也會讓孩子學得固執己見。

    4.管理法則: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責任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須負起責任來管束。但這種管束應該是充滿親情、人性化、科學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為私有財產來任意修理擺佈。也不可採用簡單粗暴的命令式,毫不顧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長視為靠山,合理的管教關懷,會讓孩子們有安全感和被支援感,遇到問題危難會求助於家長。

    如果家長平時對孩子的一切(學業、表現、愛好等)太聽之任之,好像是給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卻會感覺家長對自己“不在乎”而產生疏遠。

    5.聲音法則:要傾聽他們的聲音

    平等的對待孩子,給他們發言權,傾聽他們的聲音,他們才會說出真實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視他們的心聲,久而久之,他們會不敢對家長說真話,不愛與家長交流。

    而且,家長是孩子的老師和榜樣,如果家長不耐心傾聽孩子的話,孩子也會學樣,不肯聽大人的話,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對年幼的孩子,哪怕他們講話詞不達意,大人也要耐心地與他們交談。

    6.榜樣法則: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孩子的教養、興趣、愛好等,多半來自生長環境的耳濡目染。

    除了家庭內的榜樣,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會關係和常去的場合對孩子的影響。對少年來說,家長還要關注孩子喜歡看的媒體影視片,瞭解他們心目中的偶像是什麼樣。

    如果發現孩子誤交損友,不要武斷地阻止他們來往,而要了解情況。孩子們都需要友誼,害怕孤獨,有些孩子是因為搬家轉學到新環境沒有朋友,而與一些“邊緣孩童”為伍的。

    另外要為孩子尋找和擴充套件新的健康友誼圈。

    7.求同存異法則: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並儘量理解他們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們會有很多不符合常規的幻想。其實這些正是童心的可愛之處,如果大人認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潑冷水,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會讓他們因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凡是與孩子自己有關的事情,例如搬家轉學、選課外活動、參加考試比賽等,一定要先於孩子商量解釋,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見,也要讓他們覺得家長是徵求了他們的看法的。不然的話,家長的好心很可能沒有好報。

    8.慎用懲罰法則

    單純的懲罰,尤其體罰,是非常負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從小被暴力處罰的孩子,很多長大之後也會有暴利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懲罰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評孩子,也可以採用適當的方式做些處罰。

    另外,因為連孩子們都知道懲罰是負面的,千萬不要把一些應該做的正面事情當作處罰。比如罰孩子勞動,會讓他們認為勞動是壞事從而產生厭惡情緒。有個華人家長嫌年幼的女兒不肯睡覺,就罰她去寫五十個中文字或做十道算術題,孩子被迫做功課當然就要打瞌睡,就又罰她去睡覺。

    這樣做看起來暫時達到讓她睡覺的目的,但卻會讓孩子把做功課睡覺都當作處罰方式,一做這些事就會有被處罰的感覺,造成心理陰影,那將來還能喜歡寫中文做算術嗎?

    9.後果法則:讓孩子瞭解其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

    有時候,孩子惹了什麼麻煩或想做什麼標新立異的事情,連成人都沒搞清楚其後果和危害,就對孩子橫加指責或阻止,這當然無法服人。

    其實後果也不都是負面的。成年人的閱歷比少兒豐富,應該更具有預見性。比如在指導孩子選擇興趣專長或申報學校時,家長可以對前景作些調查,並根據孩子特點鼓勵其往哪方面發展。然而,如果沒經過自己頭腦分析思考,僅僅隨大流趕時髦人云亦云,不是有效的後果分析法,往往會耽誤孩子。

    10.結構法則:教孩子從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教育孩子做到這點並不太難,法制教育融匯在社會生活和學校教育之中,孩子們從小就受到全方位薰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線和法制底線,還往往會反過來影響家長。

    曾經有位華人家長抱怨其上高中的女兒成為逃學逃家的“問題少女”,當我聽到這位家長當著孩子的面炫耀自己如何把違禁物品帶進美國等“光輝業績”,就不奇怪為何她的孩子會蔑視校規。

    11.二十碼法則

    這個“二十碼”是個象徵,家長不必處處圍著孩子轉,你覺得是關心照顧他們,孩子們卻覺得家長控制得太嚴。

    也應允許孩子保有自己的隱私,有自己的主動權和決定權。當然,家長還是要在二十碼之外注視著並隨時準備切入,而不能跑到二百碼或二百里之外撒手不管。

    家長對孩子的管理管教,應該注重大的方面,尤其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年幼的孩子生活學業上或許需要比較具體細緻的指導,但也要適當給他們機會鍛鍊獨立性。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則最煩家長事無鉅細的詢問嘮叨,這個年齡的孩子不愛搭理人,但並不代表他們沒聽見家長的話。因此,家長不要沒完沒了地重複一番話直到他們反應為止,這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可以事先告訴孩子,無論好事壞事只說一遍,如果你不聽耽誤了,是你自己的責任。與其成為被煩的嘮叨家長,不如豁出去讓他們耽誤一兩次而換取教訓。

    12.四W法則:任何時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誰在一起(who),在什麼地方(where),在幹什麼(what),以及在什麼時候回家(when)。

    家長不要武斷禁止孩子以不同方式結交朋友,而要試圖瞭解這些朋友。而且,家長自己也要做出榜樣,因公因私外出時都要及時通報家裡人這些W,這樣做也會讓孩子感到,告訴家人這些W是義不容辭的。

  • 14 # 益智教育培訓

    踐行著“愛與自由,平等與規則”,秉持著“和善而堅定”的信念,陪伴著孩子成長,育兒的同時育己。

    首先,我尊重孩子,把他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他有自己的權利與義務,犯錯是成長的最好機會。我不會因為害怕麻煩,而阻止他們去試錯。尊重他們的每一個敏感期,讓他們快樂成長。

    其次,孩子犯錯時,既不懲罰也不嬌縱。和善而堅定的處理問題,才能培養出孩子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

    在愛與自由的沃土中,孩子才能健康快樂成長。不要以愛之名,剝奪了孩子的權利與自由。

  • 15 # 草莓媽育兒日記

    優秀的孩子是教養出來的,但是孩子3—6歲之間的很多習慣都是父母和老師共同培養出來的,缺一不可,有時候,父母的影響作用也許更大,因為父母和孩子相處時間長,還有21天習慣的培養重父母的引導。當然,我是一名幼教工作者,也不想看到5+2=0這個結果的出現。總之,家園共育發揮最大作用時對孩子是絕對有更大好處的。

  • 16 # 餃子女人

    優秀的孩子是陪伴出來的,對,要給孩子最好的陪伴。

    孩子的教育,掌握在智慧父母的手中。

    智慧父母不是天生的,是學來的。

    就像每個孩子學走路、學吃飯一樣,是一步一步學會的。

    人生的智慧是無止境的!拒絕什麼也不能拒絕學習!

    學習雖然改變不了我們的起點,但學習一定可以改變我們的終點!

    育兒路上,我們一起努力!

    感恩一切善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和老婆結婚十二年了,但前幾天出軌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