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請叫我平頭大哥

    武將無非是保家衛國,如要評價他的功績,當然是武功了。

    這裡的武功是指他的文治武功,武功不在其戰功的多少、大小,而在於,其是否能外能禦敵於國門之外,內能安黎民於國門之中,僅此而已,正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無論何時,刀兵之禍都是最次的選擇,受苦的始終是老百姓,所以對於一個成功的武將來說,對他的最高評價,就是他在位時,國泰民安。

  • 2 # T臺健身娛樂秀場

    決定一名武將的戰功是多方面綜合考量的,請看以下排名:

     古往今來,朝代更替,戰事紛爭,也湧出了一批的名將。倘若細看歷史,英雄豪傑無數,且不論項羽這個西楚霸王,就關羽、岳飛等人,放在其所在朝代,軍事才能都是響噹噹的。然而就算如他們,卻都未上中國古代歷史排行榜。想必你應該開始好奇誰能進榜,下面就來揭曉一下。

    第五名:韓信

    韓信乃是西漢開國功臣,劉邦曾高度評價其“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蕭何更是稱之“國士無雙”,後人還將其尊稱為“兵仙”和“戰神”,上榜的確是實至名歸。對於韓信的功績而言,在楚漢戰爭中,其軍事才能就展露無疑,不僅平定魏國、背水戰勝趙軍、北征燕國,而且在南攻楚國之際致使項羽自刎。

    所謂“戰無不勝”,大概說的是這種人,但由於漢朝建立,局勢平穩,不懂得收斂鋒芒的他最終由於劉邦的猜忌而亡。一代英雄只留下“成也蕭何敗蕭何”的戲談,這也是為何其只排名第五。

    第四名:霍去病

    霍去病乃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名將,又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從小自然受到良好的軍事教育。西漢漢武帝年間,匈奴猖獗,因為其戰績主要體現在抗擊匈奴之上。霍去病主要擅長於騎射,用兵靈活,有著很好的戰術攻略且不拘泥於古術,在攻擊方式上多以長途奔襲和快速突襲為主,且本人勇猛果斷,因此霍去病戰功累累。

    初次征戰就敢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擊潰匈奴大軍;兩次河西之戰大破匈奴直指祁連山;漠北之戰中封狼居胥,大捷而歸。可謂之為保家衛國,真大丈夫也。

    第三名:李靖

    說起李靖,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哪吒父親托塔天王,但在唐朝之際有個李靖卻是一代名將,連唐太宗李世民都對其稱讚不已,並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李靖不僅驍勇善戰,軍事能力更是厲害。

    唐王朝的建立離不開李靖的軍事功績,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多場戰爭為大唐開疆闢土,也為大唐盛世的來臨打下基礎。

    第二名:白起

    白起出生於戰國年代,更是位於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眾所周知,戰國硝煙四起,戰端無數,白起的軍事才能正是在這樣的年代才得以展現,他更是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極大的貢獻。再來看看白起功績如何?

    白起擔任秦國將領三十餘年,攻破七十餘座城池,殲滅的敵軍更是達到了百萬之多,也因此被稱為“殺神”。更是有著許多赫赫有名的戰役,如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破首都致使楚王遷都以及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均為白起的戰績。

    第一名:孫武

    最後來看一下第一名,那就是有著“兵聖”之稱的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其著作《孫子兵法》更是成為歷朝歷代軍事教程。就算只拿這本被稱為“世界古代第一部兵書”在軍事、經濟一家體育等許多方面都對後世有著極大影響的著作來說,他位列第一名就實至名歸了。更不用說孫武曾指揮吳國軍隊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大國,五戰五捷,直搗楚都。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至今都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以上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名將排名,以戰功排名。

  • 3 # 時光流逝97866

    我覺得應該是戰功。

    一個人的武功即使再高,但是“雙拳難抵四手”如果對方人多,總有力竭的時候。

    大家還記得楚霸王項羽嗎?

    他的武功可以說是楚漢時期天下第一,為何卻落得自刎烏江的地步呢?

    項羽這個人,性格殘暴,剛愎自負,不得人心。

    反觀漢高祖劉邦,出身,武功,學識都不及項羽,卻取得最終的勝利。

    咱們來作個比較:

    項羽——武功天下第一,出身西南望族,學富五車。

    劉邦——不懂武功,出身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混吃混喝的破落戶。

    但是一句話,人家有腦子。

    其實戰爭取得勝利有三個主要原因:天時,地利,人和。

    項羽起碼佔有兩項:天時,地利。

    有武功,有兵力,有富饒的西南楚地作依傍。

    卻失了人和。

    大家不知道他有多殘暴,六次大會模的屠殺,百萬有餘。火燒阿房宮和秦殿,連普通的宮人,降兵甚至平民都不放過。

    可以說是談之色變,有誰會把性命交於他手。

    聽不進薦言,鴻門宴上殺了劉邦,歷史是不是會改寫。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作為一個武將,即使武功再高,有勇無謀,也只能是一介莽夫。

    只有文武相濟,廣納諫言,群策群力,才能建立不朽的功勳!

    所以說決定一位武將的歷史地位不是武功而是戰功。

  • 4 # 歷史研糾師

    先說下古代各兵家對將領的要求。

    1,《孫子兵法·計篇》雲:“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就是說,作為將領必須具備多謀善斷、賞罰有信、愛護士卒、勇敢堅定、明法審令五項標準,後人稱之為“五德”。

    這並不能概括孫武對將領素質的要求。他在《九變》篇中還寫道:“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這是從將領性格方面考慮的,補充了“五德”的不足。“勇”是美德,但“必死”、魯莽就可能被敵誘殺;“愛人”是美德,但過分愛民則會因掩護民眾而導致煩勞;“廉”是美德 ,但過分廉潔自愛亦會因受不起敵人的侮辱,而失去理智。至於貪生怕死,一觸即發的將領,自然是不堪大任的。

    這樣,孫武就從正反兩個方面,對將領應當具備的素質作了較為全面的分析。

      

      2,《管子》認為,為兵之數,……在於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無敵。因此,將領必須“三具”,即要“知形”、“知能”、“知意”:

    “人之眾寡,士之粗精,器之功苦,盡知之,此乃知形者也;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故主兵必參具者也。

    “知形”,就是要認識敵我雙方軍事物質力量的“輕重強弱之形”;

    “知能”,就是要認識敵我雙方將領的才能;

    “知意”,就是要認識敵我雙方軍事行動的意圖。

    作為將領必須具備這三方面的能力。

      3,《吳子兵法》把將領的素質概括為“總文武,兼剛柔”,要求將領文武兼備、智勇雙全。

      

      4,戰國時的孫臏對將領素質提出了較為嚴格的標準。他認為,將領必須“知道”,即必須掌握指導戰爭全域性的規律,具有駕馭戰爭全域性的才能和本領。為此,將領要有豐富的知識--“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要有很高的政治威望。

      

      5,《六韜》提出,“將有五材十過”,即將領必須具備5種品質,避免10種缺點。

    “所謂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則不可犯;智則不可亂;仁則愛人;信則不欺;忠則無二心。

    “所謂十過者,有勇而輕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潔而不愛人者,有智而心緩者,有剛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這就從正反兩方面論述了將領應具備的素質。

      結語

    從歷史上眾多兵家對將領的要求來看,更重要的事將領的素質,高素質的將領才能百戰百勝,創下豐功偉績,名垂千古,而武功只是作為一個將領基本素質。

  • 5 # 本昌談歷史

    一位古代戰將只有靠戰功才能確立其歷史地位,單靠武功是不足的。然而武功也是有助於取得戰功的重要條件。

    要說明以上問題,先要從"武功”和"戰功”。

    武功,現在武術丶功天,過去則不然,古代指搏擊的技巧,是古代戰爭傳承的軍事技術,和現在的"武術"差不多。歷史上記載的武功高手是很多的,像霍元甲一人能敵幾十人,張三封飛簷走壁等等。所以古代選拔軍事人才的也是透過科舉考試的,如,“唐代的武舉主要考舉重、騎射、步射、馬槍等技術,這些都屬"武功"。

    戰功,是戰鬥中取得的成績。要在戰鬥中取得成績,單靠力氣大丶武功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智謀,像歷史上立下赫赫戰功的人,如岳飛丶關羽等數不勝數,都不僅武功高強,而且智謀雙全。再回到古代選拔軍事人才的科舉考試來說,宋代時規定武舉不但考武功,還要考謀略”, 原因就是如此。

    古代使用冷兵器,所以會武功在作戰中取勝的條件,如果再加上有智謀,那就可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了,立戰功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戰功多了,就會記錄在歷史,當然也就在歷史上有了一席之地,所以決定戰將歷史地位的最終是靠戰功。

  • 6 # 迷茫的阿楊

    我覺得既不是戰功也不是武功,而是對歷史的貢獻。

    在古代,武功厲害的人數不勝數,比如三國的關羽、呂布;西漢開國功臣韓信;西楚霸王項羽;唐朝名將薛仁貴等等。然而決定他們歷史地位關鍵還是看他們對那個時代的貢獻度。接下來舉個例子: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三人都屬於武將,而論武功誰厲害,劉備肯定是不及關羽張飛。論戰功多少劉備還是不及關羽張飛。那為什麼劉備的歷史地位比這二人高呢?就因為他建立蜀國,他是帶頭人,如果沒有劉備的領頭人,也許歷史也不會知道關羽張飛二人了。接下來我們在來聊聊劉邦項羽:

    秦朝末期,秦朝滅亡後,項羽與劉邦西楚爭霸,最終以項羽烏江自刎劉邦取的了勝利建立漢朝。論武功戰功,劉邦也不如項羽,但論歷史地位,我覺得劉邦遠遠勝於項羽。劉邦建立漢朝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延續四百多年。期間有“文景之治”,還被後人稱為“漢武盛世”。這樣一個漢朝,即是中國文明的一部分,也為中國文明貢獻了綿薄之力。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你武功再厲害戰功再多,對歷史對社會沒有貢獻,談何歷史地位。現在我們去評價一個人,小的講就是他的能力品德等等,大的講最終還是看他對社會的貢獻。就像二戰的挑起者希特勒,他能力超過了多少人,最後還不是遺臭萬年。

    所以我認為決定一位古代武將的歷史地位不能片面的以武功戰功來決定,而是看他對歷史是否有好的貢獻來決定的。

  • 7 # 小炁圓寶兒

    先說結論:決定一位武將歷史地位的肯定是戰功,而不是武功。

    中國古代從來都是以戰功封爵位,沒有過以武功封爵位的。秦漢是二十等軍功爵。曹操開始實行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以後歷代沿行。

    而翻遍歷史書,我們看到的也是如此:

    一、歷數歷史上有名的用兵大家:

    兵聖孫武,著有《孫子兵法》,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他是文人,但肯定武功不高;

    兵仙韓信,這個給我們製造了最多成語的人,也沒有明確記載他的個人武功有多高;

    白起,秦武安君,據說戰國七雄爭霸中,有一半的人死於他的手中,長平之戰更是濃墨重彩,也沒有聽說他個人武功有多厲害。

    歷史上有名的戰役,“馬陵之戰”,“官渡之戰”,“淝水之戰”……

    這些戰役中的領軍人物武功都不是項羽似的萬人敵,但他們的戰功,註定名垂青史。所以領軍者本身最有價值的就是指揮能力,武功能不能衝鋒陷陣並不是很重要。孫臏和諸葛亮不會武功,但哪個武將敢和他們比戰功?群戰不是單挑,個體的武力值並不重要!項羽個人戰鬥力天下無敵,最後卻是劉邦建立的西漢王朝。可見武功對戰局的影響極其有限!

    二,同時代將領之間做對比:

    衛青和霍去病,就個人武功來說,不一定是同時期的飛將軍李廣的對手。畢竟李廣的飛將軍之名,是對手給的,足見對手對李廣的認可程度!李廣射虎的故事流傳至今,石頭都能射穿,這份力量,非同小可!

    明朝的俞大猷。他個人的武功可以說是當時的天下第一人,曾經單挑整個南少林。和戚繼光稱為一時瑜亮。但他在歷史上的地位,比戚繼光低了不止一個檔位。原因就是他的官越做越小。可戚繼光是出了名的怕老婆。一個怕老婆的人,戰功比一個武功天下第一的人大,足以說明,武功再高,和戰功相比,也是不值一提!

    三、正史中,幾個神一樣戰功卓著的人物,都不是武功高手。

    比如:

    漢武帝時期,投筆從戎,一人收服西域五十國的定遠侯班超;

    南朝梁武帝時期,“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的陳慶之,據記載他連普通的弓都拉不開,騎馬水平也一般,但七千白袍軍的戰績堪稱神話;

    大唐貞觀年間,大唐使臣王玄策一人滅天竺一國。這個外交官,跨專業操作,成為了傳奇!

    明朝中期,有一個用兵如鬼的傳奇人物,是個文官,除了射箭水平較高,武功基本談不上,但他也在歷史上是個傳奇,他叫王陽明!

  • 8 # 山海蠃魚

    先說結論,戰功決定地位,武將的身份就決定了他對於戰功的渴望,對於武將來說,最渴望的就是戰功豐厚,封妻廕子。

    先說一下武功和戰功的分別。

    武功,可以簡單的分為兩種,一種是小說中的飛簷走壁,內功心法,一種就是搏擊技巧,簡單來說就是弓馬嫻熟,擁有一定的殺人技巧。

    如果題主說的是第二種的話,學習這樣的武功不就是為了戰功嗎。

  • 9 # 怒江潮

    肯定是戰功,因為:武功僅僅是代表個人技能的高低,而戰功才是體現為國家貢獻的大小。

    在此我們舉兩個例子闡述:

    1、武功高強地位平平的人

    呂布

    呂布,呂布是三國第一名將,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他全佔了,他的歷史地位除了給人勇猛印象之外,完全就是一個失敗的典型的反面教材。

    李廣

    飛將軍李廣,這是一個令人扼腕嘆息的悲劇人物,從飛將軍的綽號就能看出他有多勇猛,尤其是那一手登峰造極的神箭法,但一生坎坷,時運不濟,雖然武功出眾、有膽有識但戰功並不輝煌,才落的李廣難封。

    2、武功平平地位卓絕的人

    衛青

    西漢衛青,武功平平,歷史上沒有對他個人武功的任何記載,但他曾七戰七勝,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

    漢武帝為表彰衛青、霍去病的戰功,特加封他們為大司馬,以代太尉之職 。受封長平侯,後又經兩次益封,按《史記》記載其所得封邑總共有一萬六千七百戶,《漢書》則有為二萬二百戶和三萬戶的不同記載。

    元封五年(前106年),衛青病逝,漢武帝為紀念他的彪炳戰功,在茂陵東北修建了一座陰山形狀的墓冢,“起冢象廬山“。諡號為“烈“,取《諡法》“以武立功,秉德尊業曰烈“之意。衛青薨後,漢武帝因文武名臣欲盡下求賢詔 。

    左宗棠

    晚晴左宗棠更是一個文人武將,但他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運動,鎮壓捻軍,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推動新疆建省。歷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戰爭時,自請赴福建督師,光緒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追贈太傅,諡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 。

    其他案例還有霍去病、袁崇煥等.....

  • 10 # 歷史故事匯

    肯定是戰功,歷史上武功高強的人太多了,但是光有武功肯定是不夠的,武功只是在一段時期有所作用,就是單挑的時候,可是純靠這種打仗的時期,只有春秋時期。

    自戰國之後,讓人不齒的謀略就開始登上舞臺,龐涓,孫臏,一大堆兵家率先登場,隨後又是縱橫家張儀,蘇秦。

    從這個時候起,決定以為將軍的地位就成了戰功,武藝已經不再是戰爭的必要,宋朝尤其是,將軍大多都是文人,不過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屢戰屢敗!

  • 11 # 智囊智囊

    戰功。

    我帖一段文章列為看看。

    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這個籍,就是西楚霸王項羽,項羽的武功怕是沒什麼人會質疑吧?

    連他都說,“劍一人敵”,意思就是劍法再高明也不過能打一個,這個算匹夫之勇。

    再貼一段。

    “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於鬥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於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

    這段是莊子的說劍。

    這個就是大家對所謂“武功”的看法。

    真是“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強極,也不過是匹夫之勇。

    我再給舉兩個耳熟能詳的例子吧。

    李牧,戰國四大名將,手裡握著殘趙的牌,把如日中天的秦軍打的滿地找牙。最後王翦還是靠著反間計,利用李牧的豬隊友才取勝。但是他手上有殘疾,論武功的話應該不如一個普通人。

    孫臏,戰國時期齊國名將,這位似乎稱為軍事家更合適。被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籌劃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團滅魏國精銳。

    所以,武功好的最多算個匹夫,往好了說能當個先鋒副將,往差了說也不過就是個大頭兵。

  • 12 # 魯江散人

    當然是戰功,個人的武勇在千軍萬馬的古代戰場是微不足道的,決定戰爭勝負的是武將的用兵謀略,個人只是匹夫之勇。

    項羽有萬夫不擋之勇,可最後敗在韓信的手下,李廣號稱飛將軍,可終生沒有封侯,不得不說李廣的武藝箭法超一流,但李廣一生只知逢敵亮劍,不管敵人多少,每次都是主動進攻。當然李廣也打過許多勝仗,那是敵我雙方兵力差不多的情況下的勝利。他缺乏衛青對戰爭閱讀力和全域性觀。戰場瞬息萬變,這要求武將能根據變法調整戰術,兵力佔優時能全殲敵人而減少自己的損失,兵力劣勢能做到以少勝多,這都是一個優秀武將必備的素質。

    以《三國演義》為例,呂布之勇可謂天下無雙,但最終被曹操擊敗,慘死在白門樓。小說特意刻畫個人英雄主義,劉備在末得謀士之前,雖有萬人敵的關張,卻屢戰屢敗。而在諸葛亮出山後卻順利的 奪取了荊州和巴蜀,關張雖勇,但缺乏的是優秀武將必備的謀劃和應地制宜的用兵之道,所以關羽最後被武力遠遜自己的呂蒙偷襲荊州成功。

    武將的地位是靠打勝仗得來的,個人的武勇在古代數十萬人交戰中實在是不值一提。歷史上能名垂青史的武將哪個不是深得用兵之道,對戰場能充分閱讀和掌控的人。

  • 13 # 混雜眼淚的微笑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戰場是武將的舞臺,朝堂是文臣的舞臺,每個文臣和武將都有自己的個性色彩,所以我們只能從歷史的記載中尋找武將膾炙人口的光輝事蹟。

    在我們的印象中武將都是是低調的,是樸素的,是單純的。他們忠君愛國,衝鋒在最前面。無論是北方的大漠之地,還是南方的煙瘴之地,都充滿了他們奔波的身影。在長年的征戰中,將軍們大都早死,盛年而衰。那麼決定一個武將的歷史地位的是戰功還是武功呢?

    我認為決定武將歷史地位和功績是他對國家的功獻,也就是戰功。所以說真實歷史中武將的武功除了在單挑和保命的時候才用得上,歷史上武功高強的名將很多,有舉鼎的西楚霸王、關羽、白起、韓信、岳飛、徐達等等。這些武將確實比一般人戰鬥力強,但真正使他們功成名就的是他們功績,都是靠軍功獲得了自己的尊崇的地位。

    所以歷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武將,人們評價他們無一不是從他們對國家的功績看他們的歷史地位,文人墨客讓他們青史留名看中的也是他們的歷史功績。顯而易見,決定武將歷史地位的不是武功而是他的文韜武略和對歷史的貢獻!

    (圖片來自於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顆粒水溶肥澆地有殘渣嗎?滴灌堵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