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華爾街屬於美國,還是同美國合作
3
回覆列表
  • 1 # 沛沛帶你看世界

    華爾街是美國的金融街,也是美國國家經濟核心區,是重要的資本市場,風險投資市場,使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重要性對接,當每一次世界重大發明技術創新出現時,華爾街金融產業資本立刻聞風而動,迅速聚集起來資金去支援,透過股權方式,籌集大量資金來迅速推動該技術創新,使技術創新向製造業轉化擴張。

    產業資本所需的一切資金,均是此處眾籌來實現轉換,使搞技術科研可以專心去研發,使製造業可以專心致志搞好主業,培養好專業技能人才,而不用擔心沒有多少錢,為無錢發愁了。

    美國經濟上的強大起來,就是這樣的連結的,資本的力量,可以推動任何發明創造向產業化轉移,成為強大的載體,只要有市場需求足夠大,資本可以迅速向全球籌集資金,可以刺激該產業迅速做強做大,儘量滿足市場需求,參與的大家分享利潤收穫。

    所以講華爾街是美國強大起來的根基,華盛頓開創了美國,華爾街讓美國崛起繁榮富強。

  • 2 # 吾之榮耀即忠誠

    【華爾街和美國的關係是怎樣的?】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簡單的瞭解一下華爾街。

    【華爾街】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的一條大街道,全長僅三分之一英里,寬僅為11米,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譯,原意為“大牆大街”。街道狹窄而短,從百老匯到東河僅有7個街段,卻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美國摩根財閥、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財團等開設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公司總部均集中於此。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也在這裡,至今仍是幾個主要交易所的總部:如納斯達克、美國證券交易所、紐約期貨交易所等。“華爾街”一詞現已超越這條街道本身,成為美國金融的代稱,亦可指對整個美國經濟,具有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

    那麼【華爾街】和【美國】到底是個什麼關係呢?個人認為美國應是華爾街美國(幣緣美國)和華盛頓美國(地緣美國),二個合二為一的國家概念。

    【華爾街美國】的本性,最抽象地說,其實就是貨幣或金融的本性。這種本性從一開始就決定了華爾街美國的“超國家”或“虛擬國家”性質,決定了華爾街美國並不是美國華爾街,不是美國下轄的一個金融部門或美國擁有的貨幣權力中心。它是獨立的,超然的,它與現實中的美國關係,主要體在以下三個本性上:

    本性之一:【超國家】

    華爾街位於紐約,紐約位於美國。但紐約和華爾街的獨特性、與美國其他地方的明顯差別,竟然從建城開始一直持續至今。

    紐約在1644年被英國人佔領並改名為“新約克”之前是荷蘭人創造的“新阿姆斯特丹”。

    經歷過西方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金融投機“鬱金香泡沫”的荷蘭人,那時也已經發明瞭最早的操縱股市的技術,例如賣空(short-selling)、“洗盤”(bear raid)、對敲(syndicate),以及逼空股票(corner)等等。這群人帶著全副武裝的資本主義頭腦來到新大陸,從一開始,就造成了紐約人與其他地方的中世紀鄉巴佬們之間的區別和對立。

    這就是華爾街和紐約的起源,也就是華爾街美國的起源——從一開始就是那些以賺錢為人生唯一目標的極端資本主義者們的聚集地,與周圍格格不入。

    為什麼華爾街早在證券交易所成立後的18世紀90年代就已強大到了“執國家之柄,以行海內”的地步,而美國政府卻任由它野蠻生長、不受約束呢?為什麼作為地緣國家的【華盛頓美國】能夠長期接受一個寄生在自己身上的幣緣國家【華爾街美國】呢?為什麼即使華盛頓美國日後強大到了有能力將華爾街美國壓制下去,也沒有這樣做,還是繼續讓這個寄生物與自己同體共生呢?

    根本原因在於:金融作為一種權力,演進到了資本主義時代便開始具有了“大到不能倒”的特性。當華爾街開始成批產出富可敵國的幣緣貴族時,美國的國家建設還遠未完成——沒有自己的中央銀行,政府的財政預算規模也很小,實際擁有的金融權力還敵不過華爾街的私人銀行。

    不僅在美國,18世紀的歐洲也大都處在現代國家建國程序的初期。王室之間進行著頻繁的戰爭,但卻缺乏完善的稅收機制支撐戰爭的開支,只能依靠私人銀行行使政府財政部門的職能,就像今天的企業都有自己的關聯銀行一樣。這就使得私人銀行擁有了運營在政治和經濟之間重疊地帶的特權。

    本性之二:【超政治】

    二戰後的“馬歇爾計劃”和“道奇計劃”,從【華爾街美國】的角度看,不過就是為各個工業國進口原材料提供美元資助,恢復這些國家的出口,從而建立起一個以美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體系。為了達到這個商業目的,美國政府的政治立場再次被改變,反法西斯的政治統一戰線轉換成了工業國的經濟統一戰線,於是二戰中的盟友蘇聯轉眼成了敵國,而前軸心國死敵德國和日本轉眼成了盟邦。如果沒有華爾街美國的“國家利益”,作為地緣國家的【華盛頓美國】在很短時間內發生這種政治轉向是難以想象的。

    二戰後的華爾街,相對於一戰之後那種一手操控各地時局的至高地位,實際上是衰弱的。經過了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等聯邦法律的強行拆分,此前那種高度集中的金融權力遭到了打壓和限制。但另一方面,隨著二戰後大型跨國公司的崛起,由華爾街財團和美國的“工業托拉斯”或者“大公司美國(Corporate America)”組合而成的、以華爾街為“首都”的新型【華爾街美國】,事實上變得更加強大了。

    1970年代之後“新自由主義革命”席捲全球,【華爾街美國】迎來了它的高速崛起時期,以跨國公司為載體的全球資本主義體系得以建立。在20世紀的最後25年裡,跨國公司數量從1973年的7,000家增加到1993年的26,000家。大型跨國公司的財政收入總額開始超過中等工業國家的GDP。在經合組織(OECD)24個國家中,有11個國家的GDP小於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經過幾十年的跨國公司高速發展以及母公司在美國和英國的集中,讓華爾街美國終於成長為一個年營業額高達36萬億、總財富高達150萬億規模的虛擬超級大國。這個虛擬超級大國有它自己的政治立場和行動安排,與【華盛頓美國】並不完全一致。

    這個巨大的利益體和權力體,總體上是無形的。表面上可見的只是散佈在世界各地的金融、工業、商業跨國公司和一些全球性的行業協會,但內部錯綜複雜的關聯性卻是外人看不到的。

    這正是【華爾街美國】“超政治”本性的體現。

    本性之三:【超道德】

    在早期階段,一個很著名的批判來自於美國開國元勳之一的托馬斯·傑斐遜,他堅持把紐約華爾街稱做“人性墮落的大陰溝”,認為它是邪惡與危險的象徵。

    但另一位開國元勳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則代表了對紐約和華爾街的積極評價和期望,他比較推崇市場,扶持和鼓勵商業活動,主張政府要在建立金融體系和維護經濟秩序中發揮積極作用。這就構成了與傑斐遜相對的另一種理念

    事實證明了漢密爾頓理念的部分正確性,根據其理念制定出的計劃在18世紀90年代產生了效果,直接帶來了美國經濟的繁榮。美國的債券在歐洲市場獲得了最高的信用等級,能夠以10%的溢價出售。因為這些新債券被認為是安全的,而且不會下跌。有人以評判者的身份對外宣稱:“這個國家的經濟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在發展,沒有人會懷疑它的償付能力”。

    這就是【華爾街美國】的悖論。從道德上看,它是負面的,以賺錢為唯一目的,這本身就是人性的墮落,一旦表現為不顧一切和不擇手段,毫無疑問就是邪惡和危險的。但如果著眼於經濟繁榮和發展,人性的墮落卻又有了積極的一面,沒有對於財富的貪婪,經濟活動的動力從哪裡來呢?

    最後用19-20世紀之交那位白手起家的著名猶太銀行家,歐內斯特·卡塞爾(Ernest Cassel)爵士說過一句流行很廣的話來結束此問答。【“當我年輕的時候,人們稱我為賭徒;後來我的生意規模越來越大,我被稱為一名投機者;而現在我被稱為銀行家。但其實我一直在做同樣的工作。”】對一個金融家是如此,對一個金融集團或一個金融王國——如華爾街美國也是如此。

    所以說:【華爾街】和【美國】的關係就是一個【同體共生】的關係!!!

  • 3 # 鐵血華夏xy

    我記得曾經有人這樣說過,普魯士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支擁有國家的軍隊!

    那麼美國也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擁有國家的資本家團體!簡而言之不是美國擁有華爾街而是華爾街擁有美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了找老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