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武俠小說中,與少林齊名的武當武功威震武林,武當綿掌也算是厲害的一種武功。武當綿掌講究以柔克剛、以慢制快,看似陰柔實則強大,也有一定敗敵之威。所以武當綿掌也是比較厲害的武功之一,實力也達二流水平。

  • 2 # 言又言

    綿掌-武俠小說中常見一種功夫。

    是一種陰柔的內家功夫,無聲無息,看似輕飄飄,實則可以擊石成粉。在河北、河南等地流傳甚廣。它以爆發勁為主。手法以掌為主要施展媒介,掌法外柔內剛,掌法運轉舒展,執行成環,動作連綿不絕;內蓄勁力現剛勁,外現綿柔,爆發迅猛。故又稱之為“化骨綿掌”,是一種極為難練的陰毒功夫,被化骨綿掌擊中的人開始渾如不覺,但兩個時辰後掌力發作,全身骨骼會其軟如綿,處處寸斷,臟腑破裂,慘不堪言,再無救治。毛東珠自蛇島潛入皇宮,先後以此掌害死孝廉皇后、榮親王、端進皇后等人。(附:金庸《鹿鼎記》記載)

    綿掌屬於中國優秀的武術拳種之一。很多門派都有其自己的獨特的綿掌,比如“武當太乙綿掌”,“峨眉綿掌”等等,由於門派眾多,起源和創立的情況各有不同,無法考證其最初的 起源和由來。

    武當綿掌。大家都知道少林有一套有名的功法集合——少林七十二技。都是一些練習拳腳指掌身法的軟硬功夫,掌法裡面比較有名的有鐵砂掌,硃砂掌,推山掌等等。武當也有一套鍛練各種拳腿功力的功法,而且裡面很多都比較具有武當作為內家的特色,注重鍛鍊內勁暗勁,練習時動作看著沒有外家那種剛硬迅猛的特色,但練成後卻也頗具粘手發人的威力,而且具有從外觀看不出鍛鍊痕跡的特點,比如鐵砂掌硃砂掌之類由於長期擊打摩擦手上一般都會有明顯的練功痕跡,而武當綿掌主要以暗勁綿勁為主,講究的是短距離冷脆發力。和大家經常聽到的寸拳有些類似,但又具有綿長暗勁,如果說寸拳是一拳擊斷木板,這個綿掌則是隔著一層棉被一掌擊斷木板,並且把木板連棉被一塊扔出老遠,內外勁齊出。

  • 3 # 劍馬書生

    武當派創立於元而興盛於明,為內家武術之宗,為宋人張三丰所創。武當派武術源於道家,重內丹丹法,主張性命雙修,實現了道家內丹氣功與武術的完美融合,講究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短勝長,以慢擊快、以意運氣,以氣運身,偏於陰柔,主呼吸,用短手,形成了貴柔尚意的獨特風格。武當派武術有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隱仙派、武當丹派、猶龍派等至少十七各分支,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等等內家拳均是從武當派武術繁衍發展而成。

    武當派武術的傳統功法有樁功,內功掌法、肘法、腿法、元圖、分筋錯骨、陣法、器械等,講究“練手者三十五、練步者十八”,又有所謂七十二跌、三十五掌、六路十八法、十二字、存心之五字等,有著“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暈穴,啞穴,一切如銅人圖法”的戰法策略,雖然不崇尚不主動進攻,然而卻是後發而先至,反而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武俠小說裡的武當派,都是以現實裡的武當派為藍本,將太極、陰陽、五行、八卦等哲學理論用於拳理、拳技、練功原則和技擊戰術中,演繹出一個在武林中與“少林派”齊名的武當派來。自臥龍生於1958年發表成名作《飛燕驚龍》以來,幾乎所有的武俠小說和武俠題材的文藝作品、電子遊戲等,都有武當派的存在。開山鼻祖張三丰、武當七俠(倚天屠龍記)、沖虛道長(笑傲江湖)、卓一航(白髮魔女傳)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武俠人物,都是師出武當。太極拳、九陽神功、沾衣十八跌、龜息大法、梯雲縱等出神入化的絕妙武功,也都是武當功法。

    你提到的“綿掌”,應該就是出自金庸大師的《倚天屠龍記》,是一種以“水”的哲學思想延伸而出的,以柔為法門的極至掌法,體現了道家以柔克剛的真諦,講究剛柔要濟,陰陽相隨,不僵不滯,看似柔弱無骨,實則綿裡藏鐵,可以單掌開碑,擊石成粉。該套掌法一共三十六招,手法以掌為主,運轉舒展如綿,動作連而不斷,掌法執行成環,勁力要求內蓄剛勁,外現綿柔,爆發時迅速、快捷。

  • 4 # 梅花傲雪70

    我準備寫一部武俠小說。就是描寫武當綿掌戰勝六脈神劍、修羅陰煞功……一統江湖的故事。目前正在準備找馬雲眾籌。

  • 5 # 純鈞LHGR

    我相信很多人對綿掌的印象是錯誤的。綿掌非常厲害,但它不完全是大家想象中看起來軟綿綿、打外傷內云云。“綿掌”在修習過程中涉及外門硬功。現實中,武當的“綿掌”源於少林。甚至你也可以說,現在的武當綿掌,至少有一半根本就是少林掌法。

    這與武當派的歷史有關。清末民初,武當派不斷遭遇劇變,本門的武術失傳了一部分,其中就有著名的綿掌。

    武當綿掌原本也是從少林武術中衍生出來的,由張三丰祖師從少林帶到了武當。

    民國時,武當綿掌失傳了一部分。這個時候,武當山來了一位高人,劉理山。劉理山本身是一位國術大師,原本是西北軍馮玉祥麾下的少將旅長,民國十八年蔣馮之戰,馮玉祥敗北下野,劉理山棄官修道,來到武當朝陽洞道院任住持。

    為什麼之前綿掌失傳呢?因為朝陽洞上一任住持是原東北千華山青雲觀道士王至公,他不會武術。王至公沒能把朝陽洞道院的武功傳下來。

    劉理山是少林門下,曾在般若堂學過武功。面對只剩一半的綿掌,劉理山大師就把它給修復了。當然了,這與明代時的綿掌肯定有不一樣的地方,不過本來武當綿掌就出自少林,所以這也是無所謂的事。

    綿掌在少林,還有一個名字,叫“握石掌”。武當綿掌與少林綿掌的主要區別在於,少林綿掌用的是“透骨力”,武當綿掌用的是“玄玄勁”,據說是張三丰傳下來的催功方法,張三丰號“玄玄子”嘛,所以這種催動內力的方法叫玄玄勁,也有叫“太乙勁”的。

    很多人對“綿掌”,一看這個“綿”字就有了誤解了,誤以為綿掌像太極一樣,看起來軟綿綿——不完全錯,但也不完全對。

    實際上,所謂“綿”不是指招式套路,而是指它的內勁,源源不斷。武當綿掌的招式上的確是武當的風格,看起來比較和緩,但是在練習中,這個掌是要靠硬功練出來的,屬於外家功,這個手不但不軟,看起來就是抓人一把肉、叉人五個洞那種兇惡的樣子。

    這種基礎掌力,它的練習過程與鐵砂掌差不多。要是沒有這樣練出來的掌,光有那種柔和的動作,那什麼用都不頂。

    武俠小說裡也十分推崇綿掌,但是你想想,那些武俠小說作家,有幾個真正練過武術的?據我所知的,只有溫瑞安先生真正會武術,其餘,倪匡先生好歹擺過幾天樣子,再問其他作家,誰會武術啊?武俠小說對綿掌的誤解,帶歪了一大批人。

    綜上。什麼叫綿掌?你可以簡單理解為,你打的是軟綿綿的招式,但你這雙手可是鐵砂掌。綿掌並不是一門投機取巧的功夫,它最後取勝是靠硬碰硬的。別的門派且不說,少林、武當的綿掌,都是以硬功為基礎的。

    這就是綿掌真正的樣子。挨一下,等於捱了一鐵砂掌,而且這種破壞力不斷,不是打一下就收勁了,而是這種勁力有穿透性和持續性,所以能對人體造成很大的損害。

    但是到了今天,真正會綿掌的人不多,因為基本功不好練。比如你看看,真正會鐵砂掌的有幾個?現在練的人少了,也是因為綿掌也好,鐵砂掌也罷,練了這種硬功,到老來一定會有點病患,它其實是以人的健康為代價來換取攻擊力的,年輕時可以很厲害,年老以後肯定會筋骨痛,甚至有的人手都變形了,所以到了今天,肯付出這種代價去練功的武痴是見不到幾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下半年可以投資小吃類的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