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放了清軍入關,結果,大明王朝一瀉千里!
19
回覆列表
  • 1 # 漢水長流

    不能!

    吳三桂的十餘萬關寧鐵騎足以制衡滿洲八旗的強勢。此期間,李自成取明而代之,英勇善戰建制有序的軍隊使李自成順利攻佔北京,一套完備的組織構架和行政體系,保證了李自成政權在短時期內,難以在外部被攻破。南面為帝后,整頓軍紀,堅實內部,對外籠絡`丶重用吳三桂,不計前嫌招撫明軍將領,坐穩江山是沒有問題。這樣的化就沒有後來吳三桂降清之事。

    如果吳三桂不開關門,是真實的歷史,那麼滿清入主中原將永遠是個無法自圓的白日夢。

  • 2 # 黃河水浪打浪593

    如果大順能招安吳三桂,清軍肯定入不了山海關。嘗試了幾十年,關寧防線牢不破。

    清軍不敢仰攻堅城,人少經不住消耗啊。

  • 3 # 無名花匠0520

    這個論點,應該是當時的年代會不會入關。因為十年後二十年後是否有機會或者能力入關,這是另一個話題!我的觀點是,當時如果不是李自成進京、吳三桂反水,清軍沒有能力打進山海關!

  • 4 # 攀登的岩羊

    能,明朝正統亡了,就算吳三桂能守住山海關,清朝從其它地方也能進入,就憑李自成掌權後的所做所為,和後來對八旗兵的戰績,清軍打敗它不成問題,到時山海關就像個熟透的桃子,自然落地。

  • 5 # 小龍女5505

    即使吳三桂不叛明降清、引清軍入關,清朝憑藉自己強大一時的實力也能打進關內,只是時間會有所延長。雖吳三桂有十萬關寧鐵騎,但努爾哈赤建立的八旗鐵騎邊鼎盛一時,只要謀略高超、戰術得當也能勝過吳三桂的十萬關寧鐵騎。

  • 6 # 超愛煜

    完全能 清只是外族入主中國 雖然對於漢族正統有點不願意接受 但在中國歷史上並非首例 嚴格上誰周武王滅商也是外族入主 當時明朝天怒人怨已經耗盡國運 而李闖難擔天下大任 反觀滿人 以蠻夷入主但開國幾任皇帝卻勵精圖治 全面漢化 並存中華文明正統理念 撥亂反正 所以清得國是正的 後續吳三桂攜優勢兵力起事卻最終慘敗就已經說明民心所向

  • 7 # 一夕夏風

    如果吳三桂不投降,大順朝廷可以迅速穩定統治。南明不黨爭內訌,而是穩定內部,收拾人心,以圖再舉。滿清入關的時間肯定會大幅延後,到時候就是一個三國鼎立的格局。。。

  • 8 # 使用者6263797814

    單純說不開關能不能進來,你們不要扯遠了,根本不可能進來的,去過山海關的人應該知道具體的地理位置,什麼是優勢,這就是,吳三桂真的不投降,可以說清兵想入關就是天方夜譚,沒有假如。正所謂一夫當關就是這樣的,除非清軍能夠消耗的起,不然清軍可能等著吳三桂投降,早就打進來了,你要知道進了山海關就是北京城,要是容易進,我估計沒有幾個朝代堅持幾年,都是短命鬼。

  • 9 # JackZ捷

    看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後的揍性,吳三桂投他也肯定沒啥好果子吃,輕則貶官,重則滅門,反正關寧鐵騎是不可能再掌握在他手上了。李自成還是缺乏成熟的謀臣,和合理的政權構架,和同為平民出身的劉邦、朱元璋比起來差遠了。

    兩害相權取其輕,要麼自立,要麼降清,總之李自成不是好的選擇。

  • 10 # 骨頭26

    首先看看吳三桂這個人,能力絕對是有的,當初以雲南這種邊陲蠻荒之地對抗康熙所舉全國之力,打了近十年,初期還把康熙打的滿地找牙。如果位置對調,吳三桂擁中國之力對抗滿清關外蠻荒之地,又有險關可守,清金想要入關恐怕沒那麼容易。

    但是從後來的行動可以看出,吳三桂這個人反覆無常,野心極大,康熙尚且不服,更不會服李自成這泥腿子出身的。李自成對於吳三桂這種前朝的舊臣,肯定也是要想辦法幹掉的,畢竟康熙都容不下吳三桂,李自成更容不下。到時候吳三桂肯定會搞事情,說不定就是放清軍入關這一出,只是可能晚個幾年而已。

  • 11 # 西江夜行

    假如吳三桂放不放清軍入關,清朝能不能憑實力打入關內?其實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明末時期的局勢,明朝的滅亡是歷史的選擇是必然趨勢。吳三桂一時不放清軍入關,可以阻擋清軍統一中原都步伐,也許清朝要多花幾年時間才能奪取天下,但是這個過程最多隻是延續一段時間,不能決定作用。

    明朝末年局勢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災荒連年,餓殍遍野,人民生活極端困苦,流離失所的人非常多,各地農民起義紛紛爆發。在面對內憂外患的重要時刻,統治集團又無心國家前途,變本加厲都剝削人民,明王朝統治已經腐爛透頂無藥可救。從公元1627年陝西王二起義開始,經過洛陽之戰、襄陽之戰、成都之戰和山海關之戰,起義軍與明軍戰鬥17年,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部農民軍從小到大,從分散到集中,從遊擊流動作戰到運動流動作戰,最終推翻明朝。

    清軍入關前的實力

    明末國內外矛盾激化,前後兩次的萬曆朝鮮戰爭 ,國力消耗巨大,邊牆以東的海西女真諸部內亂不已,均給建州部以可趁之機。努爾哈赤二十五歲時起兵,經過不斷戰爭最終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戰役後,遷都瀋陽。之後率軍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此時已經基本上把整個遼東全部佔領,以土地肥沃的遼東為根據地再徐圖中原。努爾哈赤在為期間實行了一系列積極的政策,他任人唯賢,賞罰分明,注重籠絡人心,多次進入大明掠奪財富,使女真部逐漸“民殷國富”,為建立和壯大後金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其次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還兼有行政、生產、司法、宗族諸職能。努爾哈赤創制八旗使來自不同地區、凝聚力渙散的女真部民整合為一組織紀律性很強的社會整體,增強了軍隊戰鬥力的同時也成為了努爾哈赤成就霸業的一把利刃。

    結論

    1626年(天啟六年)努爾哈赤在寧遠戰役後逝世。皇八子皇太極繼位。皇太極即位之後,為繞開明松錦防線,1635年(天聰十年)征服漠南蒙古察哈爾部,迫使朝鮮稱臣。先後數次進入漢地燒殺劫掠,用繞道入侵的作法後來又執行五次,就這樣明朝內憂外患一同消耗著明朝實力,明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的前夜,這個時候吳三桂即使不放清軍入關,也很難繼續和清軍耗下去。因為失去強大的明朝作為後盾,憑藉他自己那點兵馬是撐不了多久。清軍有的是時間和精力跟吳三桂決戰,拿下吳三桂也是遲早的事,要不然吳三桂怎麼在歷史的最後關頭選擇投降清軍,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實力不足以和清軍對抗,最終勝負難料,吳三桂是個很聰明的人他知道選擇對抗下去很難,必須投靠一個大樹,至於這個大樹是李自成還是清軍,他當初也一直權衡利弊,但是歷史還是歷史,他最終選擇了清軍。

  • 12 # 夢想劈開現實

    吳三桂不放清軍入關,憑什麼守住山海關呢?吳三桂號稱擁有十萬鐵騎,實則只有五萬餘人馬,關鍵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後放縱部隊燒殺搶掠,吳三桂的父親吳襄還捱了打,吳家家產被抄,大明亡了,指望李自成給山海關送糧草,發軍響,似乎不可能了。吳三桂最多堅持二個月,潰軍就在眼前了,借多爾滾出兵入關平李自成,替大明報仇,多爾滾是請神容易送神難。

  • 13 # popo30369000

    不放的話李也要被野豬皮滅掉,但是可以給南明一個好的準備時間,算了最後還是要被滅,清還是要成立。南明抵抗時局面也是不差的上下一心還是可以復國,可惜東林那幫傻白甜局面好一點就開始內部爭鬥,我華夏最後的兵力和人才就這麼一次次最後消耗了

  • 14 # 小孩子他爹的兒子

    關鍵不在吳三桂身上。打仗首先是打的後勤,如果李自成能源源不斷的供給吳三桂結養糧草軍餉彈藥,那麼吳三桂可以擋住清軍。如果李自成斷了吳三桂後路,山海關就是一座孤城,遲早會破。現代人看打仗就象玩遊戲,放幾個狠人在那裡就可以不吃不睡從早練到晚,殊不知真的打仗人是要吃喝拉撒睡覺生病的。戰爭史上有過斷水斷糧投降的,有過斷了彈藥投降的,還有過供應不上棉衣挨不住冬天投降的,更有過斷了尿屎出城渠道實在薰得受不了投降的。

  • 15 # 茶禪72615026

    歷史沒有假如,假如和如果一樣的不存在。大明氣數已盡,歷史所有的安排都是要他走向衰敗,不論所謂的小冰河時期還是李自成張獻忠等的民亂。吳三桂獻不獻關只能說李自成能否把大順保留住的問題了,明朝是沒有了。

  • 16 # 泰山鎮妖魔

    關於吳三桂有一個爭論,清軍入關與否,他到底作用多大?

    一方認為:清軍在1629、1636、1638、1642年四次入關,1644年多爾袞也準備再次入關。所以山海關沒有影響。

    一方認為:山海關具有決定性作用。清軍之前幾次入關都沒有取得成功,就在於沒有得到山海關。

    這兩個都有片面性。前者在於不知清軍入關的戰略目標;後者不知戰役法取得勝利會改變戰略目標。而且最高領導人因素與天下形勢都沒考慮進去。

    清軍在1644年之前,有四次越過長城進入華北,兩次進入宣大。後世總結為“伐大樹”,當下也有說法是“第二戰場”。

    為了澄清問題,我們需要基於史實來看。清軍幾次入關與關寧的作用。最後再來評估。

    清軍入關

    己巳之變,皇太極舉傾國之力征明國,野戰中的巨大勝利,陣斬趙率教、滿桂等宿將,離間袁崇煥等,不僅一舉解決了自己被困、人口流失的危機。也給了他新的野望。清軍在向東回師的時候,攻佔灤州、永平,遷安,已經有長駐的打算。

    但之後以關寧六萬部隊為主力,各鎮援兵為輔佐(應該也在四到六萬),攻克四城。這對女真形成很大的打擊,阿敏也因為如此退出歷史舞臺。這時候明朝“士馬物力,堪與一戰”。

    這說明清軍並非沒有繞開山海關佔據關內城池的想法。但這時候關寧軍確實強大。

    到了1634年征討林丹汗,並南下宣大。在應州完成集結,並有深入計劃,但明軍抵抗很激烈:

    碩託率兵攻圓平驛未下。是夜,圓平驛官民棄城逃去。

    一個驛站都沒打下來。而且明軍的援軍也在畢竟,山海關尤世威、寧遠吳襄兩部就有兩萬精騎。清軍逐漸北返,並圍攻大同:

    七年七月,大清兵西征插漢,還師入大同境,攻拔得勝堡、參將李全自經,遂攻圍懷仁縣及井坪堡、應州。文詔偕總督張宗衡先駐懷仁固守。

    八月,圍解,(曹文詔)即移駐鎮城,挑戰敗還。已而靈丘及他屯堡多失陷,大清兵亦旋。

    這是清朝方面寫的曹文詔,側面反映出曹不僅守住了城池,也嘗試挑戰清軍。

    皇太極兩次親征,都沒實現據城的戰役目標,自然戰略也就落空了。為了顯示皇帝英明,也就只有說就是為了劫掠。

    這其中:明軍守備成功,援兵比較得力(尤其是關寧)也是重要原因。

    之後就基本是偏師入關劫掠。清軍不在主力出征,定位就是劫掠;而明軍在華北短時間可以集結10-15萬野戰軍,這樣清軍靠戰役法改變戰略目標就比較難了。但前後攻破河間、濟南、臨清,對明朝的損失也是很大的。

    1640-1642年,松錦決戰,皇太極指揮清軍主力消滅明朝最精銳、裝備最精良的野戰集團。並取得關外四城(錦州、松山、杏山、塔山)。

    這時候的皇太極並不像十年前那樣有雄心,佔據內地,靠戰役法改變戰略形勢。幅員已經遼闊,兵馬已經眾多,和明朝議和,南北兩朝是可以的。

    1644年

    到了多爾袞攝政時期,對他而言軍功很重要。而且形勢已經變了,清朝方面也在考慮改變戰略:

    范文程言:蓋明之勁敵,惟在我國,而流宼復蹂躪中原,正如秦失其鹿,楚漢遂之,我國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宼角也,為今日計,我當任賢以撫眾,使近悅逺來,蠢茲流孽,亦將進而臣屬。

    要當於入邊之後山海長城以西,擇一堅城,頓兵而守,以為門戶我師往來,斯為甚便。

    範已經認識到形勢變化,而且要在內地佔據一堅固城池,繞開山海關。

    甲子,以出師祭告。山海關外地方盡為我有,此皆我皇祖太祖武皇帝素志,用是昭告上慰神靈,今又命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爰代眇躬,統大軍前往伐明。

    這時候清朝不知道明朝已經滅亡。而吳三桂在關外已經沒有地盤。

    而這次作戰的目標是“代統大軍,往定中原”。多爾袞率主力出征,繞開山海關入京師,至少要佔據重要城池。

    庚午:攝政和碩睿親王師次遼河地方,以軍事諮洪承疇。承疇上啟曰,我兵之強天下無敵,將帥同心,步伍整肅,流冦可一戰而除。

    這時已經知道李自成滅了大明,也做好與其決戰的計劃。

    到了壬申日收到吳三桂來信,形勢右邊,才有了山海關決戰。

    這次清軍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佔據關內重要城池,到後來就是與流寇決戰;有平定中原的計劃;主力出征。

    戰略目標已經完全改變。得天下。

    下面就來假設分析

    假設:大前提:清軍沒有收到吳三桂的信。大軍繼續西進,

    如果吳三桂中立(或者降順,但不帶兵來),清軍與李自成決戰,基本是洪承疇說的一戰定勝負(關於如何打不過,我最近的文章會寫)。在清軍獲得華北的情況下,吳要麼泛海南下,要麼投降。

    如果吳三桂降順,且率兵前來。戰局也不會轉變:一是吳三桂不可能盡力,關寧軍是他的本錢,而且他之前在松錦決戰、幾次入衛並不盡力。二是盡力也改變不了結局,關寧軍的野戰能力不如清軍,在上一年九月雙方就有衝突。

    也可以看出吳三桂是沒法主宰歷史形勢的。因為1644年的形勢和之前已經發生了根本轉變。清軍統帥、戰略、戰略執行、對手實力都發生了變化。從這點看,多爾袞真是大清的偉人。

  • 17 # 秦巴波哥

    這個不用問,當然能。因為滿清八旗兵在之前已經四進中原了。明朝軍隊戰鬥力不行,靠著體量巨大還能壓制周邊小國家,但是到了後期國家腐敗衰落猶如一個搖搖欲墜的巨人,遇到像女真人這樣的硬茬就只有屢戰屢敗了。女真人能騎善射驍勇異常常以少勝多,在當時的東亞是戰鬥力第一位的國家。明軍戰力平平被女真人八旗狂揍,只有龜縮在城堡立不敢野戰。清軍曾四入華北平原,隨意縱橫甚至打到濟南 一路沒有人能抵抗,明軍根本不敢應戰。華北平原的明軍基本被消滅所以李自成才能輕易打進北京。當時的吳三桂只能龜縮在山海關裡跟本無法和滿清八旗對戰。所以即使吳三桂不降清,只要滿清願意,一樣可以打進中原,這是不用懷疑的。

  • 18 # 永珍看世界

    先來簡單分析一下,再做結論。一、滿清的起家史

    明末國內外矛盾激化,兩次的萬曆朝鮮戰爭 ,國力消耗巨大,東北女真諸部內亂。1583年(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襲封為指揮使。起初的努爾哈赤部受到明朝壓制馴服,表面上忠順於明朝,刻意隱藏自身野心。他相繼兼併了分散在東北地區的女真各部。

    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金國,史稱後金,改元天命。第三年,努爾哈赤公佈“七大恨”的討明檄文,開始公開起兵反明。也就是說,即日起不再是明朝的行政管轄範圍。

    1619年,金與明的第一場關鍵戰役——薩爾滸之戰(今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附近),爆發。努爾哈赤以少勝多大敗明軍,此後,明軍便陷於被動局面。同年,努爾哈赤稱帝。1621年3月13日,努爾哈赤圍攻瀋陽,1625年定都瀋陽,改瀋陽為盛京。1626年, 皇太極繼位,1636年,改國號為大清、改族名為“滿洲”。 到1643年,滿清的疆域已經擴大到明長城以北,包括今內蒙古、東北三省和俄羅斯北至外興安嶺以北、西起貝加爾湖、東至薩哈林島(庫頁島)間。

    皇太極繼位之後,為繞開明松錦防線,用繞道入侵的戰法,先後五次進入關內燒殺劫掠,與明朝內部的暴動力量一同消耗明朝實力。在吳三桂降清之前,清兵已多次小規模成功入關,已經積累了部分經驗。

    皇太極畫像

    二、滿清的入關戰略

    皇太極時期,已經意識到明朝的腐敗沒落,各地起義不斷,且起義軍不斷壯大,滿清暗地裡與起義軍有聯絡,在進攻明朝時,對起義軍加以安撫,不與其衝突,足見皇太極處心積慮的在利用起義軍與明軍的矛盾,先讓漢族內部拼鬥,待機謀取漁翁之利。事實證明,皇太極的這一策略是對的。

    1644年,滿清得知崇禎死訊,攝政王多爾袞採納了洪承疇的意見,計劃由薊州、密雲破邊牆而入,避開要塞山海關,同時打著匡扶明室的幌子而拉攏爭取明朝殘餘勢力。四月十五日,清軍行至翁後,收到吳三桂求援信。吳三桂本想讓多爾袞與李自成拼殺的計謀,被多爾袞識破。多爾袞將計就計,直取山海關。後續的情節,各位都熟悉了。

    三、假如吳三桂不引清軍入關

    滿清得知崇禎自殺的資訊後,已經著手從西線進攻北京,準備攻打李自成。恰逢吳三桂與李自成交戰,吳三桂自知不保,在即將被擊潰的情況下,答應投降滿清,多爾袞才出兵相救的,否則,吳三桂必被李自成所滅。

    若多爾袞繞過山海關進軍,當時李自成駐守北京的兵力較少,其綜合戰力不如滿清,多爾袞勝算極大。再加上李自成進京後,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投降的前朝勢力紛紛棄其而去,漸失人心!一旦多爾袞發難,李自成難免四處受敵,極有可能迅速崩潰!且在清兵入關後,確實證明了這一點。

    綜合分析,滿清覬覦中原多年,蓄勢待發,即使沒有吳三桂助陣,成功入關的可能性也是極大的!

  • 19 # 甲申十七年

    首先一點,衝冠一怒為紅顏只是浪漫色彩濃重的劇本,如果認為吳三桂就是為了陳圓圓而投降的話是對歷史人物的侮辱。

    按照《清世祖實錄》記載,吳三桂和高第叛變後,手裡有兵6萬,這是他的全部家底兒,並不是流程的10萬大軍。

    而清軍當時由多爾袞下令發動了總動員,全族男丁70歲以下10歲以上全部參軍,拼死拼活湊了10萬人。

    要說10萬清軍硬碰硬的去敲6萬守軍的山海關,那不出大意外是打不下。

    可實際上清軍並不需要走山海關。

    天啟末年崇禎初年,皇太極滅掉了林丹汗,徹底降伏東蒙古,從而打通了借道蒙古由大同、宣府進入大明內地的通道。回到1644年,多爾袞完全可以走東路奇襲山海關的背面,然後兩面夾擊,則山海關就不好守了。

    或者放過山海關,全部主力走蒙古南下,逐鹿中原。無論怎樣,山海關並不是卡主咽喉的命門。

    1644年年初的局勢是:

    李自成老營兵馬6萬,可惜分成了兩部分。投降李自成的明朝兵馬大概10萬;

    南明數十萬大軍,但沒有什麼卵用;

    南明佔據天然的大義,但南明自己一手好牌打臭了。

    這樣清軍的最大對手還是如歷史上一樣是李自成,以10萬對6萬,無非還是重演一片石大戰罷了,李自成還是會失敗。

  • 20 # 浮生一歲月

    假如吳三桂不放清軍入關,清朝能不能憑實力打入關內?這個問題是很難回答的,總的來說,清朝憑實力打入關內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為什麼這麼說了?

    首先,來看下當時李自成入京後的各方情況: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入京師,崇禎帝在紫禁城後的煤山(今景山)自縊而死,明朝滅亡,李自成大索官員,搜刮錢財,屠戮貪官。張獻忠這時也率軍進入四川。對於當時的吳三桂來說,正奉命領兵入衛北京。 三月十九日吳三桂率軍到達山海關,繼而率兵西進京畿。二十二日吳三桂兵至玉田(屬河北省唐山市)一帶,這時突獲京師陷落崇禎自縊的訊息。 明朝的滅亡使吳三桂失去倚靠,為了尋找新主,此後一個多月,吳三桂在各種政治勢力間進行投機活動。大順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吳三桂再三猶豫,曾一度有投降李自成的念頭。據傳後來聽說其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下擄去而作罷。兩面受敵的吳三桂,對內不敵李自成,對外難擋多爾袞。四月十三日,李自成親率六萬大軍奔向山海關。

    對於此時的吳三桂來說,面臨的情況已經相當危急了,關外有虎視眈眈的清軍,關內李自成也已率軍趕到,自立是不可能的,只能選擇一方加入,才有可能生存下去,如題所說,若吳三桂不投降清軍,則只能投降李自成,那麼,投降李自成後,當時的局面如何呢?

    當投降李自成後,李自成此時已趕到山海關,與吳三桂兵力相加,實力應該是不輸清軍的,若與清軍進行決戰,勝算應該是很大的。但是,清軍會這麼傻麼,怎麼可能這時和你決戰了?

    再看此時關內的形勢:雖然李自成已經打下北京城,登基為帝,但是北方多地仍未平靖,多處仍需用兵,且因多年的自然災害,民眾生活貧苦,南方明朝仍佔據半邊江山,張獻忠在四川割據,其境內形勢尚不容樂觀。所以若不能與清軍及時決戰,李自成必然是要撤退,回去處理境內的問題。那麼此時,必然是留一員大將,繼續鎮守山海關,不管是吳三桂或其他人也罷,實力上肯定是不如清軍的。然後這時問題又出來了,李自成只有北方的部分勢力範圍,不管用兵還是賑濟災民、流民,都需要大量的糧草、武器等後勤供應,自己都自顧不暇,對山海關的供應幾無可能了,因此,當清軍再次兵臨山海關時,大機率是守不住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貓新手如何照顧剛出生的小貓?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