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馬讀財
-
2 # 融融37543681
如果員工推銷或誘導客戶購買,中行必須賠償。如同去機場乘機順便購物一樣,客戶去銀行辦事順便購買基金、保險、貴金屬等金融產品本無可厚非,但前提是自覺自願,工作人員不能利用客戶關係推銷,否則應賠償客戶損失。目前銀行員工在任務壓力下,利用銀行平臺極力推銷一些金融產品,實屬不務正業,最後把銀行基本客戶都得罪跑了。
-
3 # 伍琳強
所有的理財產品。所有的投資產品,所有的,能讓你賺錢的產品合同書上都會寫上這幾個字,入市需謹慎投資有風險。如果你虧了一點錢,你就去罵娘。你如果賺了錢,你會不會去罵娘了?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投資者,最可愛的,現象。你既想要追求高收益,又想要追求低風險,或者零風險。這是明顯自相矛盾的問題。
在這裡呢,給一些朋友三點建議。
第一點 。如果你不是一個職業投資者。你還有,正常的,班,在上,還有正常的工作在做,你只是有一點閒錢,建議,你呢?買國債或者保本的,這種銀行的理財產品。對於你來講,資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定要進股市,你就買一些,國家隊的股票,而且報著,一,一年大概就五個點左右的,心態。,這些投資者經常是抱著百分之兩百和300的心態入市。
第二點。如果你想要透過投資理,多賺一份錢,那麼從今天開始你需要系統化的學習,理財的專業知識,這個裡面有多少種,理財產品有哪些,坑,哪些是,怎麼玩的,哪些是怎麼操作的,都得進行,系統化的學習,先從最簡單的一些理財產品開始嘗試著慢慢的試水,就像學游泳一樣剛開始,現在,潛水去,慢慢的進入深水區,然後帶上游泳圈,慢慢的,把游泳圈給扔掉,慢慢的,在游泳池裡,又好了,再到江河大海里去遊,不要,直接來,就跳到大海里。
第三點。如果你既不想學習,又想要獲得高收益。那麼你就只有一招把你的錢呢,劃分成幾份,交給專業的人士幫你打理。要充分的授權和相信專業的人士可以先小試牛刀,然後慢慢慢慢地再放大資金。
-
4 # 賈俊彤
我對於理財師的推薦,我都過過腦子,不會單純它推薦什麼,我就買什麼,我多數都是隻買低風險理財產品,如果推薦我收益率高的,我會問,理財不保本,出現問題,你會理賠嗎,對面的理財師沒有敢回答的。其實,管住自己的貪念,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
5 # 草莓番石榴s
我在銀行工作過五年,這種行為叫做“飛單”,員工基本會被開除,或者自動辭職。銀行肯定不會背鍋,因為是員工自己的行為。
-
6 # 知心大姐金鉞安安
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拒絕高利息,買銀行正規理財,不要有貪小便宜的想法,特別是老年人,最好就存中國銀行3年定期,年利率接近4個點,急著用錢也可以取出來。
-
7 #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現在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一定要非常的謹慎,要看好合同裡的各種相關法律規定,才能夠去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因為從2018年開始,銀保監會就規定銀行的理財產品不再進行剛性兌付和承諾保本,這就是所謂的資產新規,所以現在老百姓買的銀行理財產品100%的都是預期收益產品,也就是說這個理財產品有可能賺錢,但也有可能虧錢,所以理財產品收益的不確定性甚至包括本金的不確定性將會成為一種新常態,所以這是我們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要去注意近兩年理財產品的一個本質變化。一般來說,銀行對於理財產品的銷售規定都是非常嚴格的而且所有的理財產品從銀行本身角度來說,都是要在銀保監會備案的,之所以出現該銀行員工銷售私募基金的產品導致虧損,這在行業來講叫飛單,也就是說並不是中國銀行自身合法的理財產品,銷售員為了拿到高額的提成,對客戶進行誘導性的銷售,帶來的虧損自然該員工要承擔虧損,但由於員工他本身屬於銀行的一份子,因此銀行也有一定的法律責任。總之,理財市場越來越複雜,投資者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仔細的甄別各種理財陷阱。
-
8 # 金女神說財經
有幾種情況啊,作為從業者,我有義務把行業內你可能不知道的事情告訴你:
第一,有一種可能是銀行代銷的私募基金,私募基金也有很多品類,比如標準類資產(主要投資股票,債券,融資券,期貨),非標準類資產(主要投資實體或者是資產證券化等),銀行為什麼會推薦給你?一個可能就是他們有銷售任務,如果不推薦出去的話就要扣工資,當然,他們推薦給你也是希望你賺錢,自己順便完成銷售任務,不是存心想讓你虧的,只是個別理財經理,我指的是個別,他們並不會多瞭解客戶的風險評級,就給可能不適合買私募基金的人推薦了,他們認為風險不大,其實我們都知道,理財產品都有風險,如果揭示多了,可能客戶就不會買。
-
9 # 匯市baby
中行員工亂推私募基金導致投資人虧損百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什麼是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是隻能採取非公開方式,面向特定投資者募集發售的基金。好買所研究的私募基金,均是指Sunny私募基金。Sunny私募基金是藉助信託公司平臺發行,資金由銀行託管,證券交由證券公司託管,在銀監會的監管下,定期公示業績的投資於證券市場的產品。私募基金門檻比較高,一般都是100萬起步,一般人買不起。
前些年出過類似案列也是因為員工亂推私募基金導致投資人虧損。投資人上訴被駁回。這責任不能無完全歸屬銀行,銀行賠付10%也是相當合理啦。只能說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綜上所述私募基金是合法合規的,至於虧損還是盈利,大家都是成年人,始終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別一賠就是開始撒潑。若是賺了相信你也不會說聲感謝之類的話會覺得這是理所應當。本就是風險投資。在你認知之外的財富你是無法賺到的,除非你靠的是運氣。
回覆列表
原油寶事件才過去沒多久,中行就又出事了。近期,一份裁判文書顯示,一儲戶在中行員工推薦下進行了私募基金投資,最終虧損本金,將中行告上法庭。法院認為自擔風險的行為人應當承擔主要責任,而中行賠償10%的損失。
那麼法院這麼判的依據是什麼呢?給我們帶來什麼風險警示?今天的《新聞背景音》我們就來聊聊銀行理財的相關風險。
【為什麼這麼判?】
法院之所以這麼判,是基於三方面因素綜合考慮的結果:
1、銀行代銷的私募基金合規,投資者也意識到產品的風險,所以投資者本人負虧損的主要責任;
2、銀行沒有給投資者推薦合適的產品,有推薦不當責任,賠償10%的損失;
3、代銷業務屬於銀行表外業務,銀行只是從中拿手續費,沒有賠償投資者損失的義務。
在專業人士看來,法院考慮的因素合情合理,非常公正。
【正確認識銀行理財產品】
1、銀行等金融機構本身也是企業,以盈利為目的,也會陷入法律糾紛,經營不善;
2、金融機構具備所有機構的法律風險;
3、金融機構表內業務屬於中介業務,受制度保護。
所以,銀行在經營的過程中,難免和其他企業一樣為了盈利,存在過度銷售的現象,這些產品大部分不保本。
【風險警示】
1、看清楚協議內容,該產品是屬於銀行自營還是代銷,一般情況下自營更有保障,銀行的責任更大,而代銷的產品銀行不負主要責任;
2、分清楚該產品是表內還是表外業務,一般表內業務例如存款,有保本保息制度;但表外業務自負盈虧。
【總結】
綜上,銀行理財產品接二連三出事,大部分虧損主要由投資者承擔,而非銀行。這說明兩個道理:一是投資者需瞭解自己所投的理財產品,不然都不知道怎麼死的;二是銀行跟其他企業一樣,有時候存在過度推銷行為,陷入法律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