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挖礦日記

    最大的落地應用就是比特幣呀,然後以太坊,你以為這些不落地嗎,這兩個再落地不過了,而且基於這兩個平臺已經誕生了無數應用。

    最核心的價值是,是他們促進了交易。

    噢,當然,你說的落地,應該是指落實到現有經體系當中的,那麼這個算是吧:

    總體而言,區塊鏈離大規模落地到民生領域還差-點,一方面生態系統還有待完善,一方 面也需要時間去做出真正好用的產品。

  • 2 # 0詩意江湖0

    這是一個好問題。區塊鏈技術,以及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虛擬貨幣,正在逐漸走上歷史舞臺。這個趨勢,可以說一定是不可阻擋的。而任何事物的發展初期,都會存在一個混沌期,無論在這個技術之上有多少商業化的概念,歸根結底,一個技術問題,仍然需要堅實的技術基礎。區塊鏈技術從大約十年前走入人們視線以來,由於其顯而易見的特點,迅猛發展。雖然整個市場上良莠不齊,然而區塊鏈技術本身,以及其代表的去中心化金融概念獲得了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認可,世界幾大主要國家包括中美都已經制定了國家級別的區塊鏈發展綱要。所以我們認識區塊鏈, 一定要從技術的角度來理解,不理解技術角度,就彷彿空中樓閣一般。

    第一個階段是以比特幣初創為代表的民間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裡,區塊鏈主要以自發式的方式發展,這個階段是奠定區塊鏈技術方向和基礎的時期,比如分散式儲存,PoW共識機制等。

    在第一個階段,技術的發展是爆發性的,從無到有的,但是更多的是民間愛好者自發的。在這種情況下,整個市場尚處於不規範的狀況,好的壞的,各種各樣的人層出不窮。簡單來說,這個階段建立了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初級虛擬貨幣交易系統,注意,這時候,我們只說系統,還沒有引入平臺的概念。

    我們都已經熟悉了基本比特幣的技術特徵,這是目前大部分虛擬貨幣的基礎特徵。即長鏈,區塊,記賬。這裡不再詳述。但是有一點需要著重提出,比特幣的挖礦機制。這種機制是保證陌生人之間產生信任的機制,而對於這種機制的獎勵,正是比特幣得以安全執行的原因。

    或許明眼人已經看出端倪了,雖然這種技術有著去中心化的強大優勢,但是和現實貨幣相比,比特幣在交易市場的建立上,有所欠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限制開始影響數字貨幣的市場屬性:追求了極致的技術去中心化以後,限制了商業的發展。眾所周知,商業的一個最大的基礎,就是資訊的互動,極致去中心化的比特幣,其擁有的商業價值很難在一個授信的情況下互動,去中心,在避免中心操縱整個市場的同時,也失去了擁有公信力的中央資訊交換平臺,失去了中央資訊平臺,就會造成市場上大量的小道訊息,私下打聽開始發展。可以想象,如果美股不存在一個交易所給交易人員提供整合性的資訊服務,市場的規範程度會一落千丈。缺失了公信平臺進一步造成了公信力的缺失,也會給一些犯罪分子造成可趁之機。

    出於自發的規範市場的要求,區塊鏈技術迎來了第二個階段,即交易平臺階段。

    第二個階段也因為發展迅猛而有所變化,比如區塊鏈世界人盡皆知的位元坊,作為較早的平臺,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而隨著市場的發展壯大,更是出現了OKEx這樣的世界領先的區塊鏈數字資產交易平臺以及其去中心化公鏈:OKChain,去中心化交易所:OKExDEX。

    這個階段,技術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一方面,需要保持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這個核心命題,另一方面,需要整合商業資訊,規範市場內容,這又恰恰是需要中心化的,為了同時服務於這兩個幾乎矛盾的命題,新一代區塊鏈技術無一不以平臺化為解決方案。

    在平臺化的初期,和網際網路其他部分的發展類似,主要只是自發性質的平臺化,類似於早期的論壇,BBS,這個階段,其平臺化主要以自發的規範為主,較為落後,曾經出現過不少大型事故,如冷錢包丟失,或者控制人死亡導致無法開啟的情況。隨著市場的極速擴張,對於一種更為先進的平臺技術的渴望就大為增強。我把這種新的平臺技術叫做去中心化的中心平臺。

    聽上去可能非常矛盾,平臺本來就是一種集中化的概念,如何能夠完成一個去中心化的平臺呢?這就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

    首先,無論什麼平臺,數字貨幣的核心,區塊鏈技術,這是不可動搖的,因為只有這種技術,才是保證去平臺化信任的核心機制,只有擁有了這種核心機制,區塊鏈技術才是有用的技術,這一點母庸質疑。

    同時,隨著技術的發展,平臺可以在這個核心信任機制之上,進行擴充套件。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擴充套件,一個是諮詢整合,一個是安全防護。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導致了其諮詢整合同時具備了完全分散和完全整合兩個極為矛盾的性質。說他完全整合,是因為每個節點,都儲存有全部資料,可以說,一個節點,在技術上就是整個世界。然而,在商業上,每個節點之間,沒有技術方案可以溝通,商業資訊很難以一種人類容易認知的方式展現。這樣子,平臺就不得不出現,承擔起中間的溝通。

    但是區塊鏈平臺,不能是其他平臺的樣子,比如電商平臺。電商平臺是一種純集中式平臺,這種平臺的保證機制,是以強大的商譽和保證金讓所有使用者都相信這個平臺,而區塊鏈平臺顯然不適用這種方式。區塊鏈技術,本身只信任區塊鏈而已,任何在鏈外的內容,都不能也不可以被相信。那麼,把平臺加入鏈中就可以了啊。依託於先進的技術發展,基於分散式,記憶體計算和雲計算等最新科技的大規模計算,讓這個事情變成了現實。依託於強大算力的新形態平臺,能夠實時地將區塊鏈資訊整合,釋出,更新到整個區塊鏈網路當中去,這樣就保證了這個平臺無法“欺上瞞下”,能夠被各個節點信任。同時,由於平臺的產生,跨鏈,也就是跨不同的貨幣種類的交易成為現實,依託於平臺,也大大減小了進入市場的門檻,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這種平臺,同一個人,要交易幾種不同的數字貨幣,他可能真的需要去參加一個程式設計師培訓了。

    當然,由於目前區塊鏈平臺,主要是集中在數字貨幣之上,我們知道,一談到貨幣,安全性就非常重要。紙幣我們要好好儲存在錢包裡,存款我們要找信任的銀行,那麼數字貨幣的儲存,怎麼可以馬馬虎虎呢?

    過去,數字貨幣只是簡單地儲存在硬碟上,非常容易誤刪除,丟失或者被駭客攻擊,在比特幣市價接近萬元美元的今天,丟失幾個幣就可能是重大損失。所以,冷熱錢包的概念,就應運而生了。類似於物理錢包,將數字貨幣的憑證(即加密字串)儲存在安全的儲存裝置當中就很重要,這裡面牽涉到兩個概念,冷錢包和熱錢包。

    冷錢包是一種不和網路乃至於優盤接觸的特殊的儲存裝置,針對數字貨幣的存放而設計,重要的冷錢包甚至於應用了生物技術,在使用之前,需要驗證生物資訊,比如指紋,乃至於虹膜。這樣子,才能保證最大限度的安全性。當然,這種冷錢包,就想是銀行裡重兵把守的保險庫,雖然安全,但是使用繁瑣,並且價格昂貴,如果是普通人,進行小額交易,每次都需要繁瑣的流程,可能不利於抓住瞬息萬變的市場,所以,熱錢包的概念也被提出。

    熱錢包是可以連線網路的裝置,這樣子能最快速地進行交易,但是他也比普通的移動儲存裝置多了很多內建的驗證,比如兩次驗證,比如簡訊驗證,最新一代的區塊鏈平臺,甚至於擁有中央熱錢包,就像是支付寶一樣,將熱錢包從線下移動到線上,並採用金融級的安全驗證,這樣可以充分將區塊鏈從業人員從較為複雜的技術環境當中解放出來,專注於業務。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仍然是非常迅猛且快速的,或許不到一兩年又有新的技術出現,這一點上,我們拭目以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驍龍865和麒麟990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