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悠然廬
-
2 # 昭烈名臣
寶玉銜玉而生,玉是寶玉的象徵也是寶玉的根本,所以玉對於寶玉來說就是生命的象徵,寶玉所犯的“痴狂病”本質上都是因為沒了玉引起的,但是起因可能是因為林黛玉,因為林黛玉是和寶玉前生有緣的人,但玉是寶玉的根本,黛玉只是寶玉的一段仙緣。
之所以說是沒了玉引發的痴狂病,主要有一下三個層次的原因:
第一 賈寶玉銜玉而生,那塊玉本就是女媧煉石補天剩下的一塊頑石,得化通了靈性,被賴頭和尚和道人幻化成了一塊美玉,要去那人間歷練一番,正巧趕上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有這麼一段塵緣,於是便跟隨這神瑛侍者來到這人間歷練一番。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玉已經和賈寶玉融為了一天,玉作為寶玉的一部分既保護著他的這段生命,同時也感受這寶玉的悲歡離合。
在這個意義上講,寶玉失了玉就是丟失了自己的一部分,丟失了自己就會造成痴狂病,這一點是玉作為寶玉的一部分決定的。
第二 這塊寶玉下凡歷練,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保護賈寶玉,只有保護了賈寶玉,他在人間的歷練才能夠順利進行下去,寶玉的安危也就是玉的安危。
有一次賈寶玉和王熙鳳都被馬道婆下來咒,生命垂危的時候,賴頭和尚出現,告訴他們的解救之法就是將玉懸掛於室內,這樣寶玉的病自然也就好了。
從這裡我們能夠看出,玉屬於是寶玉保護神的這麼一個角色,他能感受到寶玉的危險,同時也能救寶玉與危險之中,而寶玉一旦失去了這塊玉,失去了守護神的時候,就會失去控制,犯痴心病。
第三 寶玉犯病和林黛玉肯定是有關係的,他們兩個有前世的仙緣,所以今生受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和情感糾葛,所以黛玉註定了對會對寶玉產生重大的影響。
在這個層次上講,黛玉屬於是外部原因引起的寶玉痴狂病,而真正的內部原因還是因為寶玉失了玉,只要有玉在,寶玉在人間的歷練就會一直受到玉的守護。
綜合來說,玉屬於寶玉的一部分也是寶玉的守護神,黛玉屬於和寶玉有仙緣的人,黛玉對寶玉的影響是外在的,而玉對於寶玉痴狂病的影響才是最根本的和最本質的內在原因。
-
3 # 文學與教育
林黛玉是俗界的,通靈寶玉是仙界的,他們都可造成賈寶玉的痴狂。
仙界的絳珠仙草有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他們就是俗界的林黛玉和賈寶玉。
賈寶玉銜玉而生,他的那塊玉,即後來胸前佩戴的通靈寶玉,乃女媧補天剩下的那塊後被賦予靈性的石頭。
這樣寶玉一頭連著林黛玉,一頭連著通靈寶玉,構成以寶玉為核心的三位一體。
林黛玉的喜怒哀樂,可以牽動著寶玉的喜怒哀樂;通靈寶玉的存否也就直接決定了寶玉的狀態。
而這些都是曹雪芹為我們打造神話。
我們知道這塊玉的前身,是經僧道之手的,而它的靈性也就恰在此處,這裡我們可以比照一下"風月寶鑑"。"風月寶鑑″他的來歷也是僧道,本來是用於救賈瑞性命的,可賈瑞就是不聽,結果也因此喪了命。這裡我們可見,通靈寶玉使寶玉到痴狂的程度也是完全可以的。反之,他也能夠使寶玉由痴狂,變得健康。
第25回,可以看到通靈寶玉,它使痴狂的賈寶玉,變得清醒,變得健康起來了。這是寶玉受到魔法以後,多方治療也不見療效,一僧一道又來了,他們拿到這塊玉持誦持誦,果然靈驗了。
我們再看林黛玉,第57回,賈寶玉聽紫鵑說黛玉將要回蘇州去了,他馬上痴狂起來,而經多方求醫,使他健康起來。
寶玉這兩次痴狂 : 一則因魔法而起,有通靈寶玉終結;一則由林黛玉所起,依醫生救治即可。仙界由仙來治,人界由人來醫。
-
4 # 此箋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寶玉的痴狂有很多種表現。在王夫人眼裡,他是“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瘋瘋傻傻”的混世魔王;在興兒眼裡,他是“成天家瘋瘋顛顛的,說話人也不懂,乾的事人也不知”的瘋子傻子。
寶玉與魚鳥對話,對明月抒懷,喜歡在內幃廝混,偷吃女孩胭脂,甚至沉迷於談情說愛和厭惡經濟仕途之道。這些離經叛道之舉,在當時那個講究禮教的封建社會,都可視作痴狂與瘋癲。但涉及到寶玉的“痴狂病”,則是圍繞著罵玉、摔玉、砸玉,以及失玉展開。
綜觀曹雪芹書寫的前八十回,寶玉突發“痴狂病”的正面描寫總共有三次。這三次,引起寶玉發病的直接原因各有不同,或是因為自己發作,或是因為與黛玉吵架,或是因為馬道婆施法謀害,並不是單純的因為失玉就犯病,抑或只為黛玉而發病。
但從深層原因來看,寶玉的“痴狂病”,其實根源於其“玉石合一”的身份,一生活在玉與石各自代表的力量較量之中。一旦這種抗爭與矛盾衝突鬥爭劇烈,對應到寶玉身上就是病態的痴狂時而發作。所以,從寶玉玉石一體的身份上,分析如下:
玉是幻相,石是本質,活在世俗與理想世界的衝突之中
根據學術界的普遍認同,以程高本的《紅樓夢》為標準,賈寶玉的前世,無才補天頑石與神瑛侍者二位一體。被女媧煉石補天所棄之後,頑石四處遊蕩,到了警幻仙姑那裡,“知他有些來歷,因留他在赤霞宮居住,就名他為赤霞宮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因凡心偶熾,到人間歷劫,幻化為人間銜玉而生的賈寶玉。瑛,似玉的美石,神瑛侍者本質上還是石仙。故通靈寶玉,是賈寶玉在世俗世界的幻相。先天的、本真的頑石,才是其本質。因而賈寶玉一生都活在世俗之玉與理想之石的命運糾葛之中,他每次的罵玉、摔玉皆為這種矛盾衝突的體現。
正如寶黛初見時,寶玉頓時“痴狂病”發作而狠命摔玉。這看似是對黛玉無玉的過激反應,其實是他石性本質的一次彰顯。一則,寶玉藉此抒發對草木之人林妹妹的天然認同與好感,是對木石前盟的照應;二則,寶玉認為家中姊妹獨有自己有玉是德不配位,流露出對自由平等理想的追求。
寶玉發起瘋來便摔玉,表現出他對通靈寶玉的極度厭惡。因為它所承載的世俗之慾,同時也象徵著寧、榮二公對他致力於經濟仕途而承擔家族責任的倫理期許。而這位“於國於家無望”的混世魔王,正是從頑石無才補天的本質核心繼承而來。
假寶玉,真石頭,處於封建禮教與自由婚戀的對抗之中
正如曹雪芹在太虛幻境所言,“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家道中落後的甄寶玉,一改以往與賈寶玉不喜讀書上進而沉迷於閨閣樂事的痴狂性格,反而立志於儒家正道。他的存在,就是為了說明所謂的賈寶玉,是塊“假寶玉,真石頭”。
賈寶玉的“於國於家無望”,還體現在對世俗婚姻金玉良緣的抗拒上。這種抗拒方式的體現,即透過象徵金玉之說的通靈寶玉屢次摔打與破壞。在小說第二十九回,黛玉因為張道士為寶玉說親一事而心生不快,屢次拿金玉之說來擠兌寶玉。
寶玉聽到那句“昨日張道士說親,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緣,你心裡生氣,來拿我殺性子”之後,頓時“痴狂病”發作起來,咬牙切齒地摔玉,“什麼勞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寶玉此舉,無疑是以激烈的方式向黛玉證明,“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因而寶玉這一生,都活在封建禮教所要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與木石前盟所代表的自由婚戀這一激烈的對抗之中。寶玉表達對金玉良緣世俗婚姻不滿的方式,即是不斷的罵玉、摔玉與砸玉。
玉入世,石遁世,夾在儒家與佛道不同價值的矛盾之中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玉與石在不同文化之中代表不同的精神價值趨向。在儒家文化裡,玉是積極入世的象徵,常常用來比喻帝王皇權、君子美德以及儒家理想。而在佛教與道教眼裡,石更為原始與自然,成為遁世離塵的高遠象徵。
故玉石合一的寶玉,常常會表現出入世與遁世的矛盾糾葛。當這種鬥爭過於強烈的時候,也會引發寶玉的“痴狂病”。小說第二十五回,寶玉被馬道婆施法而不省人事。貌似罪魁禍首是馬道婆與趙姨娘,實則是通靈寶玉失靈,玉石鬥爭導致。
一僧一道前來為寶玉救命時說道,“只因他如今被聲色貨利所迷,故此不靈驗了”。換言之,賈寶玉的石性本質被通靈寶玉在塵世間所代表的世俗慾望所遮蔽,使其無法發揮背面篆文所寫“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福”的保護作用。
頑石當初幻形入世,為了體驗人間的富貴榮華與聲色情愛。一僧一道也曾忠心警告,人世間大都“美中不足,好事多磨”,不過“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因而通靈寶玉失靈,說明它只有最終“劫終之日,復還本質”,再次迴歸青埂峰下的頑石身份,才得圓滿。
那麼,曹學芹希望透過對寶玉“痴狂病”的描寫,希望表達什麼呢?
其一,頑石墮入情根,意在突出以情至上、直抒性靈的美好願望
寶玉所有“痴狂病”的發作,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表達作者對以情至上的推崇。正如當初無才補天頑石被棄於青埂峰下,因為貪戀人間繁華而入世歷劫,終究還是為墮入情根而去,放棄了世俗經世濟民的儒家理想。
其二,頑石無才補天,意在抒發茅椽蓬牖、潦倒半生的懺悔之情
曹雪芹在推崇以情之上的同時,也以此來表達自己本生潦倒、一事無成的懺悔之情。他透過寶玉的“痴狂病”發作,展現出自己對現實與理想的種種掙扎,也將自己愧對家族責任與不滿懷才不遇的懊悔與憤懣,一起奔湧而出。
畢竟,“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這並非曹雪芹的本意。生於繁華,終於落幕,嚐盡了人間的世態炎涼,曹雪芹才發現這繁華如雲,盛世如夢。最終與黛玉人鬼殊途,家族盛極而衰,痴狂中自是夾雜著難以化解的懺悔與悔恨。
總之,寶玉的“痴狂病”,並不是單純為黛玉或失玉而發作。這是根源於其玉石合一的特殊身份,象徵著世俗與理想,入世與遁世,封建禮教與自由婚戀的種種矛盾與衝突。對抗越強烈,寶玉的“痴狂病”也就越嚴重。
尤其這“痴狂病”裡,著重突出了作者對以情至上的推崇。而在寶玉的以情至上裡,固然有無數人嚮往的靈魂之愛,可又何曾少過自己對親人家族的骨肉之情呢?終究,這瘋癲痴狂之中,還是有懺悔與愧疚。
-
5 # 憑欄翠袖
賈寶玉前生是神瑛侍者,在赤瑕宮當差。瑕就是玉的瑕疵,就是玉的病。這說明寶玉的毛病是前生註定,胎裡帶來的,與他的玉和林黛玉都沒有關係,玉和黛玉只是有時成為他犯病的導火索而已。
實際上,寶玉兩次摔玉,也算不上痴狂病。第一次是因為他不滿於戴玉給他貼了標籤,使他與其他姐妹產生了非同類的隔閡,第二次是因為黛玉老是用玉打趣他,暗示他與寶釵是一對。這兩次摔玉都是表達了寶玉對自我的取向:他不希望作為“帶玉的哥兒”而被區別對待、被家族寄予厚望;他不希望那塊玉成為他與黛玉感情的屏障。
因為他年幼,他也想不出更好的方法使自己脫離與那塊玉的聯絡,於是他只能盡力把玉毀滅。
寶玉的病其實表現在以下方面:
1)遇到刺激會發病,主要是心血管方面疾病:寶玉聽說黛玉要回鄉,急痛之下出現中風症狀,說明他確實身體素質較差,這倒是真的有病了。
寶玉聽說可卿病故,當場就吐血,也說明他體質不好。
此外,書裡說他稟性柔脆,雖暑月不敢用冰,可見其腸胃也是極弱。
2)寶玉有間歇性精神恍惚,不認識人:第三十回,寶玉被雨淋了回到怡紅院,
襲人見了又是著忙又是可笑,忙開了門,笑的彎著腰拍手道:“這麼大雨地裡跑什麼?那裡知道爺回來了。”
寶玉一肚子沒好氣,滿心裡要把開門的踢幾腳,及開了門,並不看真是誰,還只當是那些小丫頭子們,便抬腿踢在肋上。
襲人“噯喲”了一聲。
寶玉還罵道:“下流東西們!我素日擔待你們得了意,一點兒也不怕,越發拿我取笑兒了。”口裡說著,一低頭見是襲人哭了,方知踢錯了,忙笑道:“噯喲,是你來了!踢在那裡了?”
襲人開門說了兩句話,寶玉是與襲人有云雨情的,居然沒聽出是她的聲音。而且這兩句話說完時間也不算短,這麼半天寶玉還沒認出她來,而且作為一個體質不良的人居然一腳把她踢到吐血,必然是使出了所有的力氣。踢完了還沒認出是誰,還要再看了人家的哭相才認出是襲人。這種表現,超出了常人的誤會情形。如果寶玉不是心狠手辣故意折磨襲人的話,只能說,他的精神不太正常。
此外,在第三十二回,寶玉向黛玉訴肺腑,黛玉羞澀離去
寶玉站著,只管發起呆來。原來方才出來慌忙,不曾帶得扇子,襲人怕他熱,忙拿了扇子趕來送與他,忽抬頭見了林黛玉和他站著。一時黛玉走了,他還站著不動,因而趕上來說道:“你也不帶了扇子去,虧我看見,趕了送來。”
寶玉出了神,見襲人和他說話,並未看出是何人來,便一把拉住,說道:“好妹妹,我的這心事,從來也不敢說,今兒我大膽說出來,死也甘心!我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這裡,又不敢告訴人,只好掩著。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裡夢裡也忘不了你!”
襲人聽了這話,嚇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薩,坑死我了!”便推他道:“這是那裡的話!敢是中了邪?還不快去?”
寶玉一時醒過來,方知是襲人送扇子來,羞的滿面紫漲,奪了扇子,便忙忙的抽身跑了。
寶玉把襲人當作了黛玉,說了一大篇不可告人的話。按說這樣的話若是給別人知道了,是要出人命的,給襲人知道了,對於她的個人情感也是一種傷害。所以寶玉當時確實是精神病發作,才會認錯人。
有這種精神病的人,讀書、做官都是隱患。如果寶玉的家長知道他有這個毛病,就不該強逼他去讀書取仕。
3)寶玉的心理是病態的巨嬰。寶玉在十七歲的時候,還處於“夜間常醒,又極膽小,每醒必喚人”的狀態。與同齡人比,他不僅僅是身體素質弱,在為人和自理能力上也是落後的。所以在雪雁眼裡,寶玉是有“殘疾”的人。
寶玉到了父母跟前,就是各種裝小,邢夫人是百般摩挲撫弄他,王夫人是用手滿身滿臉摩挲撫弄,寶玉搬著母親脖子說話,對鳳姐撒嬌時是猴向身上揉搓,對鴛鴦撒嬌時也是扭股糖一般,對賈母就更不用說了,十六歲的大小夥子還要動不動就滾到奶奶懷裡。王夫人命令賈環抄經時,一旁十三四歲的寶玉睡覺還要彩霞來拍拍!可是想想看,此時的寶玉可是已經與襲人試過雲雨了。
這其實也是一種精神疾病,是精神上的殘疾。這種疾病,一種原因是智障,一種原因是養育不當。寶玉顯然是後者。
4)寶玉有多動症傾向。寶玉和黛玉一起玩九連環,這是個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智力遊戲。此時周瑞家的來送宮花,
周瑞家的進來笑道:“林姑娘,姨太太著我送花兒與姑娘帶來了。”寶玉聽說,便先問:“什麼花兒?拿來給我。”一面早伸手接過來了。
而黛玉則專注玩遊戲,只就著寶玉的手中看了一眼。可見,寶玉玩遊戲也注意力不集中。
黛玉生病,寶玉雨夜來看她。
寶玉忙問:“今兒好些?吃了藥沒有?今兒一日吃了多少飯?”一面說,一面摘了笠,脫了蓑衣,忙一手舉起燈來,一手遮住燈光,向黛玉臉上照了一照,覷著眼細瞧了一瞧,笑道:“今兒氣色好了些。”
寶玉問候黛玉,提了一連串問題,卻沒等人家回答就幹別的去了,他是真的關心黛玉嗎?應該是吧!他可能只是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專注幹完一件事。
寶玉讀書時更不用說,因為身邊有丫鬟伺候,他根本無法專注精神,總是擔心美人們累壞。
襲人忙道:“小祖宗,你只顧你的罷。通共這一夜的功夫,你把心暫且用在這幾本書上,等過了這一關,由你再張羅別的去,也不算誤了什麼。”寶玉聽他說的懇切,只得又讀。讀了沒有幾句,麝月又斟了一杯茶來潤舌,寶玉接茶吃了。因見麝月只穿著短襖,解了裙子,寶玉道:“夜靜了,冷,到底穿一件大衣裳才是。”麝月笑指著書道:“你暫且把我們忘了,把心且略對著他些罷。”
這種注意力,根本不可能好好學習,所以,賈政夫婦逼寶玉讀書,實在是強人所難。
5)寶玉還有一個更要命的精神疾病,就是偏執狂。具有偏執型人格的人喜歡走極端,這與其頭腦裡的非理性觀念相關聯。
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女孩兒未出嫁時是顆無價的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的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的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分明一個人,怎麼變出三樣來。
這都是寶玉的真知灼見。抄檢大觀園時,
那幾個媳婦不由分說,拉著司棋便出去了。寶玉又恐他們去告舌,恨的只瞪著他們。看已去遠了,方指著恨道:“奇怪,奇怪!怎麼這些人只一嫁了漢子,染了男人的氣味,就這樣混帳起來!比男人更可殺了!”守園門的婆子聽了,也不禁好笑起來,因問道:“這樣說,凡女兒個個是好的了,女人個個是壞的了。”寶玉點頭道:“不錯,不錯。”
所以,按照寶玉的邏輯,這世上男人天生就是壞的、濁的,女人天生就是乾淨可愛的,但是如果她們嫁了人,就會變得跟男人一樣可惡,甚至更糟。所以,基於這個邏輯,寶玉是不主張女孩子結婚成家的。即便女孩子能嫁給一個好人,寶玉依然認為這是個悲劇。
想起邢岫煙已擇了夫婿一事。雖說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個好女兒。不過兩年,便也要“綠葉成陰子滿枝”了。再過幾日,這杏樹子落枝空;再幾年,岫煙未免烏髮如銀,紅顏似槁了。因此不免傷心,只管對杏流淚嘆息。
岫煙嫁的男人不錯,所以寶玉無需為她的薄命擔心。但是寶玉還是要嘆息流淚,嘆的是岫煙日後要“烏髮如銀,紅顏似槁”。
其實美人衰老是自然規律,岫煙就算終身不嫁,也不可能長生不老。但是寶玉非要把女人變老與嫁人聯絡成因果。只因為他身邊的老女人都是已婚的,這是寶玉的“痴想”。
因為習慣於將女子的不幸與結婚相聯絡,所以,一想到某個女子要結婚,寶玉就為她感到痛苦。
寶玉聽說柳湘蓮要娶尤三姐,按說,好朋友要結婚,要娶的又是自己也很欣賞和呵護的絕色美女,寶玉應該深深祝福才對。然而寶玉的反應與眾不同。
寶玉笑道:“大喜,大喜。難得這個標緻人,果然是個古今絕色,堪配你之為人。”
湘蓮道:“既是這樣,他那裡少了人物,如何只想到我;況且我又素日不甚和他相厚,也關切不至此。路上工夫忙忙的就那樣再三要來定,難道女家反趕著男家不成?我自己疑惑起來,後悔不該留下這劍作定。所以後來想起你來,可以細細問個底裡才好。”
寶玉道:“你原是個精細人,如何既許了定禮又疑惑起來?你原說只要一個絕色便罷了,何必再疑?”湘蓮道:“你既不知他娶,如何又知是絕色?”寶玉道:“他是珍大嫂子的繼母帶來的兩位小姨,我在那裡和他們混了一個月,怎麼不知。真真一對尤物。可巧他又姓尤。”湘蓮聽了,跌足道:“這事不好,斷乎做不得了。你們東府裡,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我不做這剩忘八。”寶玉聽說,紅了臉。湘蓮自慚失言,連忙作揖,說:“我該死胡說!你好歹告訴我,他品行如何?”
寶玉笑道:“你既深知,又來問我作什麼!連我也未必乾淨了。”湘蓮笑道:“原是我自己一時忘情,好歹別多心。”寶玉笑道:“何必再提,這倒似有心了。”
寶玉一上來就強調這姑娘標緻。舊時代,豔名傳於男子的女性多半並非良家,寶玉這樣說,自然引起柳湘蓮的疑惑,他本來就有疑心,這下更擔心了。
寶玉則緊接著提醒柳湘蓮“你是個精細人”,那麼柳湘蓮就算以往不精細,這次也要精細一下了吧?寶玉順便再次強調了尤三姐的“絕色”,引得小柳不得不細問,於是寶玉揭明瞭尤三姐是賈珍的小姨子,又生怕小柳還不明白,補刀說“真是尤物”。
作為一名世家子弟,柳湘蓮雖然讀書不成,但是《左傳》這類書應該還是讀過的。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義,則必有禍。”
所以,“尤物”這個詞兒,絕非褒義,寶玉當面說人家未婚妻是“尤物”,其中暗示,不言而喻。於是柳湘蓮為了擺脫成為“剩王八”的命運,憤而退婚,導致尤三姐自殺。
據紅學家推測,湘雲“水逝雲飛”的婚姻悲劇,可能也與寶玉有關。
湘雲是寶玉從小一起長大的小表妹,她是比黛玉更早也更年輕的青梅竹馬,但她情竇開得晚,“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所以與寶玉只是兄妹玩伴。
寶玉從未注意到湘雲胸前戴了個金麒麟。後來,在清虛觀打醮,寶玉得到了一塊大金麒麟,與湘雲那個剛好一對。
按說,他該把這麒麟給黛玉,這樣,黛玉也有金了,他們可以金玉配了。但是黛玉賭氣說不稀罕,正中下懷的寶玉就自己收了。
後來湘雲來賈府,黛玉以為寶玉要把那個麒麟送給湘雲,誰知並沒有。
脂批說:“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於此回中,所謂草蛇灰線在千里之外。”
神武將軍的公子衛若蘭,可能就是湘雲後來的“才貌仙郎”,他與湘雲成親,那個大金麒麟就歸了他。
大金麒麟不是在寶玉手中嗎?怎麼會被衛若蘭得到呢?有專家說,可能是寶玉得知若蘭就是湘雲未婚夫,所以把自己手中的麒麟給他,是祝福之意。
但是在古代,這樣做的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對衛若蘭而言,妻子的金麒麟與她表哥手裡的金麒麟剛好是一對,他們從小在一起長大,曾同住一個園子,這意味著什麼呢?寶玉贈送金麒麟,促成了若蘭的過度腦補。
如果寶玉將那個大麒麟送給湘雲,由她在婚後轉贈夫君作為定情信物,那才是美事。但是寶玉沒有這樣做,而是自己親手送給妹夫。人家是早已訂親的,又不需要他來牽線,他送這個信物出去,不但是畫蛇添足,還可能引發不必要的猜疑和糾紛。
然而寶玉還是這樣做了—— 因為他並不希望湘雲的婚姻成就。
這樣的偏執是可怕的,直接間接、有意無意,寶玉導致了某些女子的婚姻不幸。
總結總之,寶玉在肉體和精神上都有疾病,而精神上的疾病尤其嚴重。這些疾病當然有先天和遺傳的因素,但更多是後天養育不當造成的。這些疾病沒能及時得到救治,導致了寶玉本人以及其他相關親友一生的不幸,需要讀者引以為戒。
-
6 # 博而化易
原因都有,比如第一次寶玉問了黛玉有沒有玉,黛玉說沒有。
寶玉就瘋狂了,原因是黛玉都沒有玉,寶玉不爽了,可以說間接的和黛玉有關係。
第一次還不是很明顯,接下來是由於趙姨娘作怪,寶玉瘋狂了,後來是那一僧一道來了,對著玉唸了咒語,寶玉就恢復了正常。
可見寶玉帶的玉的確是關乎寶玉的健康,甚至是心智。玉被人做手腳,寶玉就有事發生。(這個和黛玉沒有關係)
這兩次其實本質上都是無形中刺激了那塊玉,不論是直接還是間接的刺激,都能對寶玉的身體產生不良影響,想要恢復正常就要好好愛護,當被人作了法事等專業手段呢,就需要一僧一道前來化解。
可以說寶玉和他的玉息息相關,一刻也不能分離!後面的一次紫鵑試探寶玉,黛玉要回家了,寶玉就瘋狂了,可見沒有玉,沒有黛玉的情況下,寶玉是不正常的,寶玉不能離開黛玉,不能離開玉。
一個都不能少,少了哪一個都很嚴重,危及寶玉的生命健康。
紅樓夢本來從一塊補天拉下的玉開始,接著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的一段緣分投胎,三個組合在一起演出一段紅樓夢的故事。
一段愛恨離愁。
-
7 # 冰橙飛燕
《紅樓夢》第三回《 賈雨村夤緣復舊職林黛玉拋父進京都》裡描寫寶玉出場與黛玉相見的情景裡,又眾所周知地有摔通靈寶玉一情節。從小說表面上的描寫看,這是寶玉“發作起痴狂病來”所致。為了這一“寶黛會”,這一“摔通靈”,曹雪芹先生層層鋪墊,一開始是描寫黛玉去見王夫人時,作為寶玉母親的王夫人就鄭重其事地提醒黛玉,要“提防”這麼個人,說他是“混世魔王”,說他“他嘴裡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一時又瘋瘋傻傻,只休信他。”這就勾起黛玉回想自己母親在世時也對自己說過的話:“二舅母生的有個表兄,乃銜玉而誕,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外祖母又極溺愛,無人敢管。”直到寶玉即將出場前,黛玉還暗自疑惑:“……這個寶玉,不知是怎生個憊賴人物,懵懂頑童?--倒不見那蠢物也罷了。” 這些,必然使讀者的思想順文意而信其有。試想,如果是一位從未讀過、而且對《紅樓夢》一丁點內容都沒聽說過的讀者,看過這些,心裡多半會對這一位“傳說中的人物”先入為主地產生“頑劣、任性、玩世不恭”的印象。
再加上一出場,曹雪芹先生對其外貌、衣著、神態的一段描繪,在來一首《西江月》箴言一番,我想,此時,賈寶玉徒有其表,一無是處紈絝子弟的形象已經是先入為主地“深入人心”的了。不過,這正是曹雪芹先生的高明之處。讓讀者先不不知寶玉、誤解寶玉,反而能體現寶玉的性格核心,他本就率真任情,純潔傲骨,並不在意世俗的評價,也並不在意他人知不知“我”,而這樣的性情,正是他和黛玉情投意合的“生死扣”。
“知子莫如母”,連王夫人都不盡全部能知他、懂他,但是,讀者接著讀過第五回,第六回,以致整部《紅樓夢》以後,就會發現寶玉其實很可愛,很可貴,他純真,他的愛情透徹純潔;他有大善,從不會輕視別人,不會欺壓貧弱,不是那種一般意義上的紈絝子弟。這種漸行漸知,前後反差的人物審美過程,正是中國傳統美學的魅力所在。其實,寶玉所具備的最可貴特質還有一點,那就是靈,因為純真至極,所以靈性至極,這也是在林黛玉身上所能找到的特性。
所以他倆剛一見面,一個在心裡想:“好生奇怪,倒像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一個直接就說出來:“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接下來,放下一些調皮雅趣對白不說,寶玉突然問黛玉:“可也有玉沒有?”得知對方沒有,他就突然發狂,摔通靈,小說裡是這樣描寫的:“……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罵道:‘什麼罕物,連人之高低不擇,還說‘通靈’不‘通靈’呢!我也不要這勞什子了!’嚇的眾人一擁爭去拾玉。賈母急的摟了寶玉道:‘孽障!你生氣,要打罵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寶玉滿面淚痕泣道:‘家裡姐姐妹妹都沒有,單我有,我說沒趣,如今來了這們一個神仙似的妹妹也沒有,可知這不是個好東西。”我們泛泛看過去,會以為這段插曲,又是曹雪芹先生在對其頑劣痴呆的一次深入擬狀,其實先生另有深意。寶玉和黛玉有宿世的情緣,但註定黛玉是來“還淚”的,寶玉至真天性,一時冥冥中那種不幸的預感襲來,他的心靈感觸到了。 “連人之高低不擇,還說‘通靈’不‘通靈’呢!”一句,正是點明瞭他和林黛玉情緣終不能偕的結症所在,所謂“金玉良緣”,這都是世俗的眼光,世俗的界定也是難逃的宿命,然而,對於2個單純相愛的人的意願,在這世俗和命運的力量面前,是顯得多麼渺小、無奈。誰高誰低,不是自己說了算的;和誰在一起相伴,也不是自己能夠選擇的……正是這些預感,使得他莫名地煩躁發狂,摔通靈。
這樣,回過來再讀這一節時,我們會難以再因其荒誕頑劣而嬉笑,而是因其悲劇的箴言伏筆而含淚了。因此,寶黛初遇是癲狂的直因,所以,寶玉是因黛玉而狂。
-
8 # 書燈幽見
寶玉的玉是寶玉的象徵,也是根本。紅樓夢設定了寶玉就是通靈玉幻化而來,失了玉,寶玉等於只剩下軀殼,沒有靈魂。所以,這塊玉即掌控寶玉,還又庇護寶玉。寶玉不僅一次地摔玉,砸玉,其實是一種在理想和現實中隱隱地抗爭。他想掙脫,亦或想順從,卻又都覺得始終不如其法,所以,最終經常是以胡鬧的形式,表達出他茫然的痛苦。所以,寶玉的玉即是對寶玉的肯定,也是一種禁錮。
文字內黛玉第一次進府,寶玉就砸玉,這是自卑的表現。
寶玉的玉,世人都道是稀罕物兒,這件事情當事人寶玉肯定是知道的。不過,難能可貴的是寶玉並不因此而自傲。第一次見黛玉時,黛玉的心裡活動是“他因為自己有玉,所以才問我”。
這是黛玉對寶玉的第一印象,此時黛玉對寶玉的印象,還是比較膚淺的,繼而寶玉摔玉,引得黛玉震驚哭泣,自責。
這時年幼的黛玉,未必就真能知道寶玉摔玉的真實意義,但是也算是彼此之間,有了第一次思想上“真與假”的思想的碰撞。
黛玉初會寶玉時,雖然心內震驚眼熟至此,但是她並未展示自己真實的內心,而是以世俗的禮儀俗套來應對,不料賈寶玉是赤子之心,喜怒發自於心,不加掩飾,故而引發癲狂之舉,摔玉,引得一家子都去撲地搶玉,這裡也寓意這塊玉終究會成為黛玉和寶玉之間婚姻上的大阻礙。
玉諧音“欲”,寶玉諧音“保欲”,所以寶玉的玉,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真實的品性與對精神生活的訴求的執著堅持和追求。寶玉對黛玉的愛,是明確的,黛玉對寶玉的愛是執著的。但是寶玉是個男孩子,他可以做出最直接的表露,黛玉對寶玉的愛雖然也做出執著的流露,但是卻怯於現實的壓迫,她不敢說出來。
就像越劇紅樓夢裡面唱《哭靈》的那樣,“妹妹是你心裡早有,你口不言”,寶玉摔玉是一種傾瀉,黛玉的情感卻是無可奈何的拼命隱忍著。
摔玉這個動作意義是多重的,是一種矛盾的衝突。
二玉之間,聚是這塊玉,散也是這塊玉。
黛玉來投胎的原因是為了報恩之心來投胎,報恩之心也是一種慾望的體現。
賈寶玉身上也有一種慾望,就是大愛,他是一個憐憫一切眾生的人,尤其憐憫女孩子,這也是一種慾望的體現,從這裡看二玉的心裡上,都有一種善良向上的情感慾望。
這是他們骨子裡與紅樓夢裡面其他人之間的不同。
簡而言之,黛玉寶玉都是靈魂比較深刻,心懷一種高尚的情操的那類人。他們都是一種有真實的品性,以及對精神生活是有訴求的人。
賈寶玉的玉,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也是一種禁錮,他有玉,黛玉沒有玉,但是黛玉骨子裡就是整個一個完整無暇的美玉。
所以寶黛二人,一個是形體上的玉,一個形質上的玉,本是神魂合一的同體,但是賈寶玉的玉,因為有了形體,就會被世俗所利用,捕捉,禁錮。是明顯的,而林黛玉的玉是隱性的,是氣一般的凝聚,沒有真實的形體,她需要去發掘,需要時光的驗證。
朝野都知賈寶玉那塊玉,寶釵利用他的玉,製造金鎖欲與之產生關聯,這些都形成了賈寶玉的大煩惱,形成黛玉和壓力,所以摔玉也是一種渴望衝出束縛的表現。
而林黛玉的“玉”是隱性的,不容易被世俗所發現和承認,這就形成了寶黛二人的婚姻難以偕手的根本原因。
只有寶玉自己一開始就知道,黛玉是個神仙一樣的人物,她是配有玉的人,而自己不配,這是寶玉一種與生俱來的識人的稟賦。但是可惜寶玉認識,認同,王夫人薛寶釵等等不認識,也不認同。甚至包括黛玉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一塊稀世的美玉,所以她總是自卑哭泣,不停的猜疑試探,這是悲劇的根本所在。
文字內襲人勸哭泣的黛玉說,比這更可笑的事都有,也是側面寫寶玉摔玉很可能不是第一次,所以寶玉一見黛玉就摔玉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骨子裡的一種叛逆,而黛玉是導火索。
畢竟,宿世的“冤家”來見面,不可能不搞出一點動靜。要是不搞出一點動靜來,也就不符合中國文學,神學的基本特徵了。
-
9 # 簡十一讀文史
《紅樓夢》中關於賈寶玉摔玉引發“痴狂病”,書中共有兩處描寫。而單純因為黛玉而犯“痴狂病”有一處描寫。
一第一次是在《紅樓夢》第三回,寶黛初見時。曹公在書中是這麼寫的:
眾人不解其語,黛玉便忖度著:“因他有玉,故問我有也無。”因答道:“我沒有那個。想來那玉是一件罕物,豈能人人有的。”寶玉聽了,登時發作起痴狂病來,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罵道:“什麼罕物,連人之高低不擇,還說‘通靈’不‘通靈’呢!我也不要這勞什子了!”嚇的眾人一擁爭去拾玉。
這段描寫,就是當賈寶玉得知林黛玉沒有玉的時候,忽然“發作起痴狂病來”,繼而狠狠的摔了玉。這一摔,摔出了寶玉的真性情。
所謂“金銀有價玉無價”,玉在古人眼中是十分珍貴的,通靈性的。更何況寶玉的玉是出生帶來的,更顯的神秘與高貴。
然而寶玉只是單純的認為,家裡的姐妹們沒有的,我也不想要。如今連這個一見如故的,天仙一樣的妹妹也沒有,只能說明這玉不是什麼好物。
寶玉從小在女孩子堆里長大,因而也與姐妹們玩的十分要好,對於大家沒有玉的事,他本身心裡就有介蒂。黛玉的到來,讓他覺得似曾相識,那自己就更不能搞特殊了。
這也從側面刻畫出,寶玉對身外之物視若無睹。以及他很看重感情。友情、親情和愛情,在寶玉眼中,勝過一切。
寶玉犯了“痴狂病”,其它人是怎麼做的呢?賈母又急又怕:
“急得摟了寶玉道:孽障!你生氣,要打罵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
從賈母的話中,可以看出這塊玉無比珍貴,在一向以慈善示人的賈母眼中,此玉等同於人的尊嚴。只要玉在,賈寶玉不順心了可以隨便打罵人。
賈母為何在情急之下說出如此不敬情理的話呢?只因為此玉是賈寶玉出生時就含在嘴裡的。所以,在賈母和王夫人看來,此玉就是寶玉的命根子,玉在人在。
二第二次寶玉“痴狂”摔玉,是在《紅樓夢》第二十九回中。在清虛觀打醮後,寶玉和黛玉發了一次激烈的爭吵。
張道士的提親讓黛玉內心不安,雖然被賈母巧妙回絕了。但她仍擔心寶玉心裡有寶釵,而且加上王夫人的支援,以及金玉良緣的傳言,讓她心裡很沒底。
而寶玉為了證明自己心裡沒有金玉良緣:
“便賭氣向頸上抓下通靈寶玉,咬牙恨命往地下一摔,道:“什麼撈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偏生那玉堅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風沒動。寶玉見沒摔碎,便回身找東西來砸”。
寶玉此次“痴狂”,是發了狠的,他誓要把玉砸碎,只是為了向黛玉表明,我的心裡只有你。玉是身外之物,金玉良緣是人為編造的,我把它砸了,金玉良緣之說也就不存在了。
同時也從側面寫出寶玉對金錢、名利和地位的厭惡,他想掙脫賈府給予他的這個寶二爺的身份。他不想自己的人生被安排,他只想好好的愛一個人,與她相愛到老。
賈母在面對寶玉又一次“痴狂”砸玉後,是這樣說的:
“我這老冤家是那世裡的孽障,偏生遇見了這麼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語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
此時,在賈母心中,她是看好這對小冤家的,她只相信木石之緣。
三寶玉第三次犯“痴狂”,是在《紅樓夢》第五十七回中,紫鵑為了試探寶玉對黛玉是否真心,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書中是這樣描述的:
“大了要出閣時,自然要送還林家的。終不成林家的女兒在你賈家一世不成?林家雖貧到沒飯吃,也是世代書宦世家,斷不肯將他家的人丟到親戚家,落人的恥笑。”
寶玉一聽黛玉要回蘇州老家去,立即
“眼也直了,手腳也冷了,話也不說了,李媽媽掐著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個了”。
寶玉這次犯“痴狂”,和玉沒關係,而是急火攻心所致。他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從小青梅竹馬的黛玉,已經融入到了他的生命裡。
如今聽聞命一樣重要的黛玉要走,他怎能不傷心著急。這一急,就犯了病。而紫鵑的這一試,也讓黛玉安了心,只是委屈了寶玉。
縱觀賈寶玉兩次摔玉,另加一次痴狂,都是和林黛玉有關。曹公如此寫,只因為,他對寶黛二人痴纏一世,卻愛而不能的嘆息。
前世,我為絳珠仙草,你為神瑛侍者。你以甘露灌溉我成長。今生,我是林黛玉,你是賈寶玉,我以眼淚報答你前世灌溉之恩。人生於你我而言,就是來人間大鬧一場後,悄然離去!
回覆列表
前八十回,寶玉的“痴狂病”都是因黛玉而起!
1草與玉,兩者身份地位的碰撞第一次,寶黛初見!因為黛玉說了一句“我沒有那個,想來那玉是一見罕物,豈能人人有的”“寶玉登時發起痴狂病來,摘下玉狠命砸去”……
黛玉的意思是:那玉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自己就是一般人,所以不配有!
寶玉的痴狂病,是因為:黛玉是“神仙”妹妹,玉沒有選她選了自己,就說明這玉不是好東西,“連人之高低不擇”!妹妹是一般人,我也要拋下富貴,做個跟她一樣的一般人!
這時候的“玉”,代表的應該是富裕高貴!
2門當戶對的世俗觀念,與情投意合的愛情的碰撞第二次,是在元春暗賜婚、張道士提親之後。兩人的感情有了外界強大的壓力,又因為彼此有愛卻不能出口,反而一次一次假言試探。言語上兩假相撞,反把“一心弄成了兩意”!
黛玉假意試探,賭氣說了“有什麼配得上呢”“怕阻了你的好姻緣”!寶玉本也是假意試探“我也白認得你了”,誰知撞上黛玉的試探,“越發逆了己意”,登時生了襲人都沒見過的大氣!
於是,摘下玉來狠命摔(想來那玉代表著世俗觀念,豈是能輕易摔碎的)。寶玉發了狂,又四下尋了石頭來砸……
此時,寶黛二人的心結和阻礙,都在這塊玉上。也就是門第觀念上。寶玉摔玉砸玉的痴狂病,是在內心裡對愛情的清晰選擇,和巨大的決心!(此處忽略個人力量。紅樓裡,沒有誰曾打敗過社會)
3在生理心理兩方面,為愛情以命相搏的孤注一擲!第三次痴狂病,是在紫娟以“黛玉要走”來試探以後!寶玉直接的生理反應是“手也涼了,眼也直了,連話也不會說了。已經死了大半個了”……接下來,是一系列的來自生理方面的痴呆瘋傻!也就是俗話裡的的“真傻”!
直到紫娟來,婉言解勸,才漸漸清醒。然後,又故意裝瘋賣傻,做給賈母王夫人看:離了黛玉,他便“死了大半個”,只剩軀殼了!這是俗話裡的“裝傻”
這次的痴狂病,是表明了他對愛情的態度!前面是生理上的離不開,沒了黛玉便“死了大半個”。後邊是心理上的“裝瘋賣傻”,是在封建家長面前的宣言和決心!
4最後的痴狂,是碎玉成石吧黛玉終究離開了。草木之人,跟玉是般配不上的。而寶玉,也終究是碎了玉,成了石!
至少在無數讀者心裡,算是有了安慰。黛玉未負愛情,寶玉未負誓言:頑石身畔,芊草搖曳。從此歲月靜好!
或許還有無數如金似玉的富貴之人,在自己的路上奮力跋涉。偶爾暼向木石的,是不屑和鄙夷的目光!
但這些人中,再沒有金項圈金麒麟那一群熟悉的身影了。別管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都跟富貴剝離了!紅樓裡的雕樑畫棟,結上了蛛絲兒網,寫上了全劇終!
富富貴貴難長久啊!你百般謀劃算計了世俗,卻算不過命運!連孫猴子都知道“皇帝輪流做”,何況只是金玉富貴?
人生百年再回首,唯有真情藏心頭!紅樓以情為本,寶黛此生,也算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