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談論
-
2 # 銀杏葉的守望
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並不能說明病毒的毒性降低,目前也沒有任何證據顯示病毒的毒性正逐漸降低,畢竟病毒在全球呈流行趨勢,部分國家甚至出現了爆發態勢,我國之所以目前無症狀感染者比例增高的原因在於,我國對於疫情采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一般出現了症狀的感染者都能被及時發現和治療,只剩下無症狀感染者難以發現。
無症狀感染者自身並沒有任何不適,但病毒核酸檢查或特異性抗體檢查呈陽性,同樣具有傳染性,也可以成為傳染源。我國透過前期的嚴格防控,目前疫情已經得到了基本控制,但部分地區也先後發現了多例無症狀感染者,這也說明我國目前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大家仍不能掉以輕心。
無症狀感染者常常難以發現,我們主要透過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或來自疫情高發地區的人員進行主動篩查而發現,目前各地加大了對人群核酸檢查的力度,這也使我們發現無症狀感染者的機率增加,畢竟對於已有症狀的感染者,大家都能主動就診和篩查。所以,大家仍要堅持嚴格防控,做好個人防護,以早日戰勝本次疫情。
-
3 # 皇家師爺
題主對此問題誤解了。
1、病毒只會進化而不會退化。病毒與人類鬥爭,千萬年來一直存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類的免疫增強,病毒的感染力也只會增強。
2、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釋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通常指核酸檢測)或血清特異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檢測陽性者。
3、無症狀感染者的實質同樣是已帶有病毒,其病毒同樣具傳染性,可傳染給其他人。他自己也可能是暫時的能夠抵禦病毒的侵害(或者說病毒在他體內暫時未發作),但並不代表經他感染的其他人就能平安無事。
4、這類人群,由於他們沒症狀而難以發現,其實是病毒潛伏最深而最危險的人群。這恰恰就是病毒尋求自身生存的法寶,令人類防不勝防,是病毒危害人類的高明所在。
1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與韓國防疫專家線上交流時談到,全球疫情走向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疾病本身的規律,現在這個疾病的基因突變,已經非常適應在人體內生存,傳播力比較大;比起流感,它有高20倍以上的死亡率,這個問題值得重視。另一方面還取決於歐美政府採取的態度。“任何一個國家暴發,全世界都不可能安寧,不可能控制。”他強調,大家共同努力,共同研究疫苗,才有可能真正控制疫情。鍾南山指出,無症狀感染者不是憑空來的,主要是來自兩種人群:一個是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另一個是來自比較明顯的疫區的人員。這些無症狀感染者已帶有病毒,大部分有傳染性,在發病後五天左右傳染性最強。新冠病毒的感染性比SARS、MERS、季節性流感高得多,能高百分之三甚至三點幾左右。 -
4 # 醫者良言
最近一段時間,廣州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數量有新的增加,在這些確診病例之中有100多個是無症狀感染者,而且多個地方也都出現了這種情況。很多人看到這種情況,就覺得是不是病毒的毒性下降了呢?關於這件事,我來說一下個人的觀點。
1.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說白了就是指某些人被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後,沒有任何症狀(包括髮熱、咳嗽、流涕、鼻塞等),但是進行核酸檢測或者抗體檢測是呈陽性的。無症狀感染者並不等同於患者,也不算新增加的確診病例,但是這類人群是有一定傳染性的。對於那些無症狀感染者,是需要常規進行隔離14天的,和他們有密切接觸的人也需要隔離,因為無症狀感染者有一定的傳染性。
無症狀感染者之所以要進行隔離不僅僅是因為具有傳染性,也是對他們的保護,因為有一些無症狀感染者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出現一些症狀,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治療,是有可能危及生命的。還有一類無症狀感染者在進行隔離14天以後,依然是沒有什麼症狀,始終處於這種狀態。
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給防疫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為這些人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和體徵,所以不太容易發現他們,而且還有一些人即便有輕微的症狀,因為症狀不典型,也不一定就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上考慮,所以多數情況下也不會去醫院進行檢測。另外,核酸檢測也有自身的侷限性,因為它的檢測是存在視窗期的,如果檢測的時間剛好在視窗期,可能就會出現假陰性的情況。
2.無症狀感染者增加,是不是說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毒力在下降?其實在臨床上有不少人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以後都是沒有什麼明顯症狀的,於是就有一些朋友覺得是這類人群免疫力強,能夠有效對抗。這種說法是存在一定問題的,因為免疫力的強弱和無症狀感染者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就拿帶狀皰疹病毒來說吧,很多人體內都存在這種病毒,但是大多數是沒有什麼症狀的,這個是和大多數人的免疫力強有關係。但是對於那些免疫力差的人也可能是沒有明顯的症狀,因為免疫力就像一直軍隊,它太弱的話,壓根就無法攻擊敵人,這種抵抗就顯得很微小,表現在人體上就是沒有明顯的症狀。
所以透過上述的一些論述,我們應該能看出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並不是說病毒的毒力在下降,還有可能是一部分的免疫力差或者強。
從生物進化論的角度來考慮,病毒的這種無症狀感染者的增加相當於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為了自己更好的生存。舉個例子吧,如果某人只是撓你一下,你可能不會在意,也不會攻擊別人。但是如果有人打你一拳,你肯定會還手攻擊的。
-
5 # 星星媽育兒說
國內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很少
國內累計確診84338人,無症狀感染者只有1000人,4月25日新增30人,我國大部分的病例是確診患者,無症狀感染者只佔很小一部分。
廣州排查了13.87萬人,185人裡面有164人是無症狀感染者,只有21人是確診病例。
以87歲的陳某住院誘發的哈爾濱疫情,76人裡面有19人是無症狀感染者,確診病例57人。
新發現的受感染人數里,無症狀感染者比例增高,這只是基於個別的篩查,並不能代表全國的無症狀感染基數。
無症狀感染者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1.境外輸入的無症狀感染者。在隔離期內有一部分人出現症狀被確診。無症狀感染者的人數並不多,很多國家都在疫情爆發的第一階段,無症狀感染者比較多,境外輸入有一部分是無症狀感染者。
2.湖北的無症狀感染者,4月25日,湖北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9人,還有572人無症狀感染者在觀察當中。
3.本土疫情的密切接觸者,或者是重點疫區或疫國的密切接觸者。4月25日廣州新增境外輸入關聯1人,無症狀感染者2人。
無症狀感染者雖然傳染性比確診病例低,但是它仍然具有傳染性,有些境外人員隔離期內沒有症狀,解除隔離後卻發病被確診,連累家人也受感染。
張文宏曾經提過,不管是確診病例還是無症狀感染者,我們想要預防病毒,要做好三件事,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做到這三點的人,受感染的可能性很低。
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性比確診低,不會造成二次疫情爆發無症狀感染者比較少,之前沒有誘發疫情的暴漲,以後也不會,鍾南山院士提過,我們有強大的檢測系統,只要發現無症狀感染者,馬上隔離,沒有傳播源,不會造成二次疫情爆發。
-
6 # 韓一聲醫學博士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一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於人類來說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病毒,因此它在人體內的存活狀態和病毒侵襲力,我們並不是十分的瞭解。
從生物學角度來講,無症狀的感染者主要是兩個可能性:
一個是病毒的破壞力和致病能力可能在下降,雖然人體已經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但是並沒有發病。
另外一個是這種無症狀的感染者,可能是病毒長期存在於自然界的一種方式,為了躲避惡劣的自然環境,病毒不得不隱藏在人體當中,暫時並不造成人體發病,因此也不會招來抗病毒藥物和人體免疫力的強烈攻擊。
所以,如果簡單認為,無症狀的感染者就是病毒侵襲能力下降這樣的結論,還是不全面的,也可能會造成麻痺大意的思想。
-
7 # 膳食營養和減肥楊
從“常陽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的持續發現來看,新冠病毒的毒性有下降的可能。但傳染性因個體差異會不盡相同。
4月25日0~24時,我國境內新增無症狀感染者30例,其中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7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4例(無境外輸入);當日解除醫學觀察9例(境外輸入6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1000例(境外輸入151例)。自4月1日我國把無症狀感染者資料納入疫情報告資料公佈的近一個月內,尚在醫學觀察期無症狀感染者就一直徘徊在1000例左右增增減減,並且因其較強的隱避性,久徑還有多少無症狀感染者沒被發現也很難估計。
什麼是“常陽患者”?“常陽患者,指的是符合出院標準,如沒有呼吸道症狀,CT影像明顯吸收以後,持續陽性時間比較長。”中央指導組專家、呼吸感染與危重症專家童朝暉介紹,在臨床上已經沒有新冠肺炎的症狀,無需再治療,只是核酸檢測一直為陽性,什麼時候轉陰?能否轉陰?並且在理論上還具有傳染性這麼一個複雜的狀況。
能否說明新冠病毒毒性已下降?雖然新冠病毒與SARS有很大的相似性,但畢竟不同於SARS。現在對新冠病毒乃然處於認識、觀察和探索階段,但根據專家和科研人員對“常陽患者”與尚在醫學觀察期的無症狀感染者的醫學觀察來看,“常陽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的有一個共同特性就是:症狀較輕或者無症狀,自身免疫力較強;差異是無症狀感染者經隔離治療,短期內轉陰的比例遠大於轉為確診病例,而“常陽患者”持續不轉陰機制在那裡還無法明確,部分患者有可能是代謝功能較弱,短時間內還沒有把“死病毒”排謝掉,還有一部分“常陽患者”及無症狀感染者所攜帶的病毒強弱,傳染性到底到底怎樣?目前並無定論,還很難說清楚。
結語:對新冠病毒的毒性是否下降目前雖然還不太清楚,但從“常陽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來看,新冠病毒與人類長期共存的可能性已經很大,而要與人類共存,適應新的宿主,新冠病毒不再具有較高的攻擊性和致病性應該有很大的機率。 -
8 # 多維觀世界
當然不能!病毒感染人類,如果不加人為干預,那麼所有感染者中,無症狀感染者、重症患者、死亡患者三者所佔比例是基本穩定的。如果有了人為干預,那麼就是根據干預程度各種人員所佔比例是不同的。
過去是患者太多,有症狀的還顧不過來,沒有精力去篩查無症狀感染者。往往是有了症狀去求醫,才給檢測。醫療資源缺乏,所以病死率也高。
現在重症患者死去的死了,治癒者出院了。只剩下輕症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了。並且由於有了足夠的能力,可以對高風險地區進行大量篩查,查出了很多無症狀感染者。給人的印象就是現在發現的重症患者少了,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多了。
無症狀感染者,不需要治療。其傳染性比有症狀者相對較低,但仍然不能排除其傳染性。很多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就自動轉陰,就可以解除隔離了。也有的無症狀感染者,會發展為又症狀者。所以需要對其進行隔離,並密切觀察其症狀表現。
-
9 # 左撇子說醫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祝賀武漢今天迎來了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的重要勝利,也就是說當初的疫區武漢現在已經沒有確診病例了,終於插上了鮮豔的小紅旗。
但是細心的朋友或許會發現,湖北不是還有500多名無症狀感染者嗎?怎麼就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呢?難道無症狀感染者不屬於確診患者?現在無症狀感染者比例增高,能否說明病毒毒性下降?對於這些問題,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無症狀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就是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到患者,但是這些患者並沒有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相關臨床症狀,這類患者就稱為無症狀感染者。雖然他們沒有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所以不能稱為確診患者,但是這些無症狀感染者本身同樣是具有傳染性的,但是因為他們沒有明顯的症狀,所有對於早發現、早隔離都措施帶來一定難度,這類人大多數都是經過主動排除或者大規模排查而檢測出來。
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國累計的無症狀感染者1000人,現有確診1185人,主要分佈在湖北、廣東、浙江、黑龍江、重慶等幾個省份,特別是湖北,比例佔了50%以上。
那麼現在現在無症狀感染者比例增高,能否說明病毒毒性下降?對於這個問題,其實鍾南山與張文宏主任都給予了答覆鍾南山在釋出會上曾說:在傳染病上,感染後有的人出現症狀,有的人不出現症狀。對於感染了後沒有出現症狀,這種情況要非常注意,因為不少的國內外資料證明了還沒有出現症狀的感染者有傳染性。
也就是說,這些是所謂的無症狀感染者,這些人大多數還是具有傳染性。但是也有發現,很少一部分核酸檢測是陽性,沒有症狀,在隨訪過程中,一週、兩週、四周都沒症狀。
此外,張文宏主任也對無症狀感染者發表了看法,他認為:“無症狀感染現象在傳染病裡比較常見。對此既要重視,但是又不能過度解讀。有無症狀攜帶者,肯定會有症狀感染者。一個社會中全是無症狀感染者在人群中潛伏是不現實的。現在全國大多數地區有症狀的病例基本上都沒有,無症狀感染者相應地就會很少或是沒有。”
所以,對於無症狀感染者,他們同樣還是具有傳染性的,這並不能說明病毒的毒性下降,這可能與個體的差異有關,隨著時間的變化,當確診患者基本清零時,這些無症狀感染者相應地就會很少或是沒有。
-
10 # tingting的爸爸
有個問題不明白,當無症狀感染者在過了一個月後的觀查期後任呈陽性,那就一直要觀查下去嗎?就一直不讓其與任何人再接觸,不讓其自由行動嗎?
-
11 # 全科掃地僧
截止目前,我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已經得到了基本控制,但國內部分地方先後發現了無症狀感染者,這也告訴我們目前國內的疫情防控形勢仍然不容樂觀,面對無症狀感染者,許多人不禁產生疑問,既然我國目前的確診病例越來越少,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無症狀感染者存在,是不是病毒的毒性在下降呢?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無症狀感染者是一類特殊的感染者,這類人群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並沒有出現臨床症狀,但病毒核酸檢查或特異性抗體檢測卻呈陽性,同樣具有傳染性,可以成為傳染源。無症狀感染者主要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處於潛伏期的患者,還沒有表現出症狀,隨著時間進展,可逐漸出現症狀,成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者;另一種情況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症狀感染者,這類患者從始至終都沒有出現症狀,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症狀感染者,或者又可以稱為隱性感染者。根據目前的研究,我們總結了可能導致無症狀感染者出現的原因有:①病毒自身出現變異,病毒有多種毒株,可能其中某種毒株的致病性相對較低,所以不能引起臨床症狀的出現;②感染人體的病毒量較少,並不足以引起臨床症狀的出現;③人體免疫力預後強大,病毒感染後被免疫系統抑制,但又不能被徹底清除,進而成為無症狀感染者;④人體免疫力低下或缺失或被抑制,病毒感染人體後,自身免疫系統並不能起到抵禦作用,不能產生反應,因而無症狀出現。所以說,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是多種原因所致,但目前尚無明確證據顯示病毒的毒力在下降,畢竟無症狀感染者佔比相對較少,而我國是透過嚴格防控和積極治療控制了疫情,但在世界範圍內來看,疫情仍然嚴峻,部分國家甚至出現了爆發態勢。所以,我們仍不能放鬆警惕,要繼續堅持嚴格防控,大家也要做好個人防護,只有堅持防控不鬆懈,才能取得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最終勝利。
-
12 # 藍先生易學研究
無症狀感染?這以表現西醫的無知!
不撐握人體細胞組織的結構?
感染不是病症嗎?為什麼還說無症狀?
細胞組織正常與非正常嗎?為什麼還無症狀?
學的是胡塗醫學嗎?當什麼醫師?
為什麼不學人體細胞組織結構,增實自己的學術?
知道羞恥一詞嗎?
-
13 # 蘇州王水明
同一個病毒在不同的人體內的毒性往往都是不同的,且表現出來的症狀往往也是有差異的,尤其是在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體內時。
-
14 # 天天美食生活樂逍遙
並沒有下降,傳播感染力還是很強,只是病毒get到了新的技能,隱身。實際殺傷力更大了,因為你不知道,它啥時候會出來放個炮,或者捅兩刀,這就看它心情了。
-
15 # 汪醫生小課堂
當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之後,人們的目光聚集到了無症狀感染者身上,因為那些有明顯症狀的都已經得到診治,而無症狀感染者因為沒有症狀不容易被發現,但是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而且依然具有傳染性,也就稱為了一顆隨時可能爆炸的炸彈,讓人們不得不防。
前面說到,有症狀的都拉去治療了,現在透過核酸檢測篩查出來的大多數都是無症狀感染者,為什麼會沒有症狀,主要是因為這些人免疫力好,抵抗力強,病毒雖然感染了他們,但沒辦法造成更多損傷。也就是說不是病毒毒性下降,而是宿主的體質不同。
從哈爾濱一例無症狀感染者一傳幾十就可以知道,無症狀感染者也是很危險的,現在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不建議大家摘下口罩,不建議大家去人員密集的地方,心有畏懼,才保安全。
回覆列表
廣州市23日進行13萬人排查,查出185名感染者,其中高達164人是無症狀患者。而吉林 與黑龍江這幾天查出來的患者,也大多數都是以無症狀為主。無症狀患者的出現,讓越來越多人開始覺得,病毒性是否下降,未來會不會發展成類似感冒一樣?之前在疫情初期,張文宏教授就已經預測病毒可能呈現的狀態:
1、2~4周內所有病人治療結束,2~3個月內 全國疫情得到控制。
2、最差:控制失敗,病毒席捲全球。
3、膠著:病例數在可控範圍內增長,抗疫過程會十分長,可能長達半年至一年之久。
目前來說,預測的第一種狀態是不存在,現在第二種病毒席捲全球已經發生,現在西方國家被病毒搞得一團糟。而第三種狀態呈現膠著狀態似乎現在上演,儘管國內疫情基本控制,但時不時冒出來一個無症狀患者。這個抗疫過程在短時間內不會結束,至少未來一兩個月之內依然不會解除。從疫情初期到完全結束,抗疫過程已經出現十分漫長。我們都知道冠狀疫苗比較難以研製,是因為病毒在不斷的變異。現在的病毒已經都是經過幾代演變過來,而對那些無症狀患者來說。他們的身體似乎已經適應病毒,反過來也是說病毒的毒性在下降,人的身體能夠接受住病毒的毒性。
大家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控,不能過於大意,但也不用太過緊張。我們國內的疫情高峰期已經過去,也基本不會在出現大規模爆發。大家只要正常、合理的注意,不會影響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