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心繫萬物
-
2 # 老師請我去喝茶
實在不行,就換個人輔導,總是訓斥孩子,不但不會促進孩子學習,吼多了還會讓孩子厭學,自卑。孩子畢竟還小,自制力差,加上個體的差異,大人輔導作業時,分分鐘就會讓你冒火,弄的雞飛狗跳,這很常見。我已經走完了那個過程,沒少揍孩子,現在想想很後悔。都怪自己沒有耐心,教育孩子的能力有限,很是慚愧。
-
3 # 青藤小屋
這是大多數家長的通病。
這所以會這樣,一是缺乏耐心,二是不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 先說缺乏耐心吧。大多數孩子做作業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碰到問題。有問題就要解決,解決問題有比較費時間,有時花了時間也不一定能解決,這時有的家長就不耐煩了。
再說不能從孩子角度出發吧。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大人能明白的,孩子未必明白。這時就要用適合孩子的方法輔導,尤其是小學生。許多家長不懂小學教育,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給出的意見孩子不能接受 效果不好,忙了半天,孩子依然不會,這時就冒火了。
孩子和大人想問題的是方法不一樣,你要學習從他的角度來處理。
-
4 # 福娃慧媽
一年級的孩子也就是6至7歲,如果這張了解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就應該能理解孩子的這種現象了。
第一:2至7歲屬於認知上的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思維不可逆、不理解守恆。
這個階段的兒童認知客體發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單一方向思維的限制,或者說運用一維邏輯即不可逆。與思維的不可逆和刻板性相聯絡,兒童尚未獲得物體守恆的概念。他們觀察事物時,往往只能注意表面的顯著的特徵,傾向於注意事物的靜止狀態。比如,他們知道3>2,但理解2小於3,不理解數與量的關係和守恆、體積、長度等守恆。這是兒童認知發展的客觀規律,是正常的。
第二、父母長期的吼叫也會對這個時期的兒童智力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有科學證明:父母經常的叫喊不僅會對兒童身心發展不利,導致兒童焦慮,不自信,還會導致兒童皮質醇分泌、神經元斷裂,影響孩子智力的發展。
第三、陪孩子寫作業時,建議家長儘量不要給孩子進行教學。學校裡的老師是經過專門訓練,懂得根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採取合適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而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家長儘量避免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進行教學,更不能以粗暴的方式進行教學。
【總之,家長要尊重兒童身心發展和認知發展的規律,擺正心態,不可過度焦慮,更不能把焦慮傳遞給孩子】
-
5 # 醉酒的刀客
您的情況應該與很多家長相同!
對孩子愛之深,責其切!
其實這源於我們站在成年人的視角給孩子定指標。然而卻適得其反,把自己給氣到了。
我們處在孩子這個年齡段時,表現與其應該相差無幾。多和自己的父母溝通一下自己以往的學習情況,若有類似的情形也就會對孩子有所包容,畢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如果您小的時候就是學霸,很自覺,這個時候確實有氣的理由。因為想到了應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所以就更生氣!其實不必,每個人的發展情況不同。比如歷史人數中有年少得志者,也有大器晚成者,不一而論。不能把自己的標杆硬加給孩子。從遺傳的角度講,孩子的智力是父母決定的;從後天的教育講,孩子的學習狀態也與父母密切相關。所以,孩子的表現不如意事,我們需要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與方法。
在古代,很多武術大家都不自己教自己家孩子,原因是自己教有很多親情因素干擾,使得教學成果不顯著。
您可以請人給孩子輔導,自己也可以空出時間來做其他事情。
如果非要親力親為,需要調整方法,再加一點點耐心,從易到難,循序漸進!
-
6 # 特立獨行的教育
因為此時的父母頭腦中有個觀念:這麼簡單的問題你就應該秒懂,有了這個觀念就無法正視和接受孩子的認知水平裡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從而失去了心平氣和的引導孩子的耐心,失去了自我的反省:為什麼孩子不明白?是不是我的講法有問題?我要不要再換一種講法孩子也許能聽明白呢?或者他一遍聽不明白,就講兩遍,兩遍不行就三遍……總有一遍孩子是會聽明白的。
與孩子相處最大的問題就是父母會以自己的主觀意願來要求孩子,從而無法看到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雙方就在由主觀臆斷構成的圍牆中失去了心與心交流的能力。對孩子的教育,無法用心就會有隔閡矛盾,在孩子教育中,走心是一種極大的奢侈品
-
7 # 老包169078218
如果給孩子輔導作業總是發火,那就別輔導了,孩子在恐懼中學習不但效果非常不好,還對學習失去樂趣和自信。我有切身體會。
-
8 # 四夕月半子
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經歷過你的問題。
一年級的孩子,智商還沒有發育好,家長認為很簡單的問題,孩子腦子轉不過彎很正常好吧,有啥好急的啊。
我覺得你的孩子挺聰明的,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對問題的感受和獨特見解,你就不要去打壓他了。
爸爸媽媽需要給孩子做減法。
你的提問“買一個雞蛋一塊錢,找給你四元,問給了多少錢,”你家娃估計都沒有看懂意思。
一年級的娃,要注重語文,閱讀,很多小孩其實不是數學題不會,而且題目看不懂。
其他地方我不清楚,上海的小學,語文課的比重非常大,要求閱讀,語文學好了,數學也不會差。
數學更多的是一種思維學習,他和智商的發育有很大關係,不能操之過急。
我家孩子也是一年級,我基本不單獨陪寫作業,要求自己獨立完成。
只要態度認真,不會做,做錯,我都不太會訓斥。
慢慢分析啊,什麼都會做還上什麼學呢?
我會問她不會做或做錯的原因在哪,比如題目讀不懂,還是做題思路不對。
一道題講了2遍還是不懂,我就不講了,先放著,過段時間再講。
很多時候,過了幾天孩子自己就明白了,知識有個消化過程。
小學低年級,父母首先要抓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這是非常重要的。
分數沒有那麼那麼重要。越到高年級,孩子拼的就是學習習慣和動力了。
所以,作為父母,該幹嘛幹嘛,別有事沒事生氣,焦慮,孩子有他們自己的節奏。
-
9 # 海邊漫步人
答:這位家長,非常理您的心情。
疫情中,孩子不去學校,如何輔導他們學習,令許多家長焦慮不安,甚至到了崩潰邊緣。
不只是您,我見到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大吼大叫,甚至叱責打罵,令孩子無所適從,缺乏學習上的安全感,效果很差。
就您的孩子學習輔導問題,給您如下建議:
一、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才起步,需要知識的積累,好習慣的養成,不可操之過急。一些概念,他們沒有理解,更不知變換角度。
這樣的問題您拿出雞蛋,錢,第一次你當老闆,他當客人,完成一次買賣過程;然後他當老闆,你當客人,再演示一次買賣過程;如此,變換角度,再進行演示,比空講效果要好得多;
二、在孩子學習上,一定要以鼓勵為主,您試一下,發現孩子的優點,哪怕一點優點都加以表揚,效果要比批評好得多;
三、批評的手段還是必須有的。但過頭的話,傷人自尊的話,不可出口。如“笨死了”,“世界上沒你這麼笨的人”等,這些語言會嚴重地傷害孩子,使他們失去學習的信心,產生學習上的不安全感;
四、小學數學課程,都是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內容,您要和孩子增加互動的時間,親自動手,用實物解決問題,而不是空泛地講解問題;
五、實在忍不住,要吼,要打的時候,心中唸叨兩句:“這是親生的,這是親生的!”
我是“海邊漫步者”,非常喜歡和您交流!
-
10 # 小蜜蜂相親曹老師
說別人時候頭腦清晰得很,方法感覺也是一套一套的,要麼就是勸別人冷靜冷靜,事情到了自己身上感覺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神馬情況啊
-
11 # 琪麗
我家小孩是一年級的學生,好多字都還不認識,輔導她上課做作業都是全程陪著的,學新課時,數學作業都是比較難理解的,特別是紙幣方面,好多次都忍不住發火罵她,這樣小孩也會哭,但是後來我意識到了錯誤,發火也不能解決問題。在孩子理解不了題意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用到的詞來幫助她,在自己要發火情況下,我們最好就叫她先休息一下再來做,這樣我們家長也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也可以爸媽互相替換一下教孩子的方法
-
12 # 心靈花園
可以感受到你的不容易,但同時更能感受到你的焦慮。你確實需要靜靜!
1、父母的情緒穩定,孩子的內心再能安定,心安才能有效思考!
2、恨鐵不成鋼,不是鐵的問題,是操作者的方法不當或技術問題。
3、對於一年的孩子來說,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很重要,你的指責只能會讓他對學習的感覺越來越差,只能造成厭學,絕不會培養出興趣。
4、改善你們的親子關係,關係好你對他的教育效果才好。關係不好,不僅教育無效,反而會引發孩子的叛逆情緒。
5、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及時的積極反饋很重要,這讓孩子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也容易引發孩子的內在動力。積極的反饋包括:肯定、讚美、認可。反饋要具體,更要及時。想想孩子們為什麼那麼喜歡打遊戲,就是因為遊戲的及時反饋機制。把這個反饋機制用在孩子的學習上,孩子也會對學習上癮。
有句話說的好: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我是心理諮詢師孫彩群,15年心理諮詢經驗,擅長兒童青少年心理輔導,婚姻情感、親子關係問題諮詢。我會一直守候在這裡,並願意陪你一起,面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
13 # 可可家
中國有句俗話叫換位思考。
還有一句叫設身處地。
當你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你先想一下你處於孩子的位置,你希望大人怎麼樣和你溝通。
當你覺得孩子的成績達不到你滿意度的時候。
你想想你自己的業績,你自己財富的積累。有沒有達到你的父母對你的期望?
當我們想我們的孩子成為別人家那樣的孩子的時候。我們同時也要想想,我們能不能像別人家的父母那樣。
想提高孩子的學習,不一定要靠你自己來教。但是你一定要做好輔助的作用。
父母只是輔助哦,不是主力哦。
關鍵還是搞好環境以及思想建設,讓孩子能夠保持興趣和好奇心,有學習的內驅力。
這樣子即便是你不用去教孩子,自己也會想辦法去學。
-
14 # 春泥945
1、想象一下你像你孩子這麼大都會點啥。孩子這個階段的認知能力和你現在的認知能力是不一樣的。你設想一下,你當時都會點啥,你有孩子那麼優秀嗎?你現在固然是懂了,你要是連孩子小學的問題都不會,你就不配當家長了,甚至說你生存都困難了。孩子怎麼可能什麼都懂呢?
2、越呵斥成績越差。你學駕照的時候是啥樣的?教練那麼兇,你是不是上車就緊張?是不是希望教練好好跟你說,是不是希望教練多給你講幾遍?一樣一樣的嘛,所以別呵斥孩子。
3、要先誇後講。孩子本來就是不會這個題目,希望得到你的幫助,希望得到你的鼓勵,你可以說他字寫得好,你也可以說他題目讀得好等等。然後再分析那地方不會,幫他解決問題。
3、要先閉嘴再張嘴。當你覺得孩子遇到的問題是你多次講解的問題,你要先冷靜,先不要說話。等一段時間以後,你平靜了在跟孩子講解。你想想:多次不會肯定是難點,1+1=2他問了幾遍?我想不會再問你第二遍吧?先閉嘴在張嘴有助於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互助形式。
4、分清是什麼樣的錯誤。如果是態度問題,你可以和他講道理甚至吵他,但是不能太大聲。你還可以採取一些處罰措施,讓他記住。如果是會不會的問題,你大可不必去吵他,他需要的是你的幫助。
朋友們,培養孩子不容易,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就像是駕校教練一樣,越呵斥效果越差,甚至會培養出來路怒症和馬路殺手。孩子需要你細心呵護,一起努力吧,朋友們!
-
15 # 卡琦老師
聽了您的描述,孩子現在讀一年級,孩子知道5元,花了1元買一個雞蛋,找回來的錢孩子是懂的,但是反過來提問孩子:買一個雞蛋花了1元,老闆找回來4元,那給了老闆多少元呢?孩子就不知道答案了。
來說說我的感受,我認為這種情況不能怪孩子,這是一個逆向思維的問題,如果孩子在上一年級之前沒有接觸過任何的數學幼小銜接的學習,或者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能不到的情況下,大部分的孩子是回答不上來這個問題的。這裡面涉及兩個能力:一個是閱讀理解能力。另一個是數理推算能力。
一、閱讀理解能力方面,是孩子在看待某件事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孩子現在才讀一年級,不知道之前在讀幼兒園的時候,有沒有帶著孩子讀繪本故事,有沒有親子閱讀的習慣呢。孩子的理解能力不是一時半會能提高的,是需要時間去積累和沉澱的,平時多看一些圖書,讓孩子多帶著問題去看書,在看書的過程中,邊看邊思考,多問孩子問題,讓孩子回答,鍛鍊主動思考的能力。
我認為孩子在說的過程中,實際鍛鍊了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理解能力。那怕孩子回答的問題讓大人覺得是很幼稚可笑的,都沒有關係,只要是經過孩子主動思考回答出來的問題,就已經達到了鍛鍊孩子能力的目的,不必要求孩子回答標準答案,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鼓勵他表達自己的意願。
二、數學的數理推理能力。我覺得這個能力是建立在語文閱讀理解能力之上,但是又是獨立分開的。較強的理解能力在做數學的推理題目的時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為什麼呢?
舉上面這個例子,買了一個雞蛋1元,老闆找回來4元,那在這裡我會問孩子一個問題:我們去買東西,為什麼我們走的時候,老闆要給我們錢呢?讓孩子聯絡生活實際,平時我們去買東西的時候,我們要先給老闆錢,對不對?好了這裡就會產生三種關係,
這裡的三種關係分別是:1、我們給出去的錢,2、買東西的錢,3老闆找回來的錢,這三種關係裡面:我們給出去的錢=買東西的錢+老闆找回來的錢。
可以讓孩子聯絡生活實際去理解,例如在家和孩子玩買賣東西的遊戲,或者外出購物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讓孩子留意購物的價格和買單時候結算的金額,這樣數學也會變得很有趣的。
輔導孩子作業總是來氣,這只是一個表象,我認為是由於某些根源問題所引起的,並不能把全部問題都歸咎在孩子身上,我們大人也要及時反思,是不是某些方面沒有做好呢?加油,我們一起努力。
-
16 # 重生的鷹31
對於這樣的現象,您絕不是唯一的。我個人就曾出現過,但這並不是是說明我支援。您問到該怎麼辦,給您一些建議。
第一,現在的教育已非當年您上學時的模式。教材改革數次,更注重孩子們的理解分析能力。故此,學習中我們看到了更多的題型是對練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在輔導低年齡段的孩子學習時,不必過於糾結書本內容,畢竟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推理能力並未完全形成。可嘗試情境模式,也就是真的把題目內容,展示在孩子眼前,讓孩子切實體會到了,就簡單了。尤其是您說到的這樣經濟類的題型,孩子對錢的敏感程度,可能會超出你的想象。
第二,給孩子輔導作業,吼叫甚至是訓斥是最忌諱的。這樣的做法,只能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使其思維更為混亂。孩子出於對父母的愛,會促使孩子急於給出答案。在他(她)們幼小的心靈中會認為這樣就可以不讓父母生氣。殊不知,越是這樣,思路不清晰,答案越離譜,父母越生氣。形成不良迴圈,還有人甚至說因為輔導作業上演了“家庭大戰”呢。如再出現類似情況,不妨嘗試先把解決不了的問題放放,做會其他作業,或者其他的事情。把孩子的思路從那個題目中拉出來,過會再講,可能更有效果。試想,作為成人的我們,還在某些問題上突然轉不過圈來,何況是個孩子?
第三,從你的描述中,能感覺到孩子很可愛。他(她)在你情緒激動的時候,不是和你頂牛,反倒是調侃題目中的老闆。這樣的孩子情商較高,或許他(她)是無意,但這樣就避免了你們親子之間的矛盾升級。您可以關注我看看我錄的小影片,就講到過孩子逆反問題。現在孩子小,您可以訓斥,他(她)也會迫於您的壓力屈服,可隨著年齡大了,就造成了孩子的逆反。那時候就是另一個問題出現了。所以,我建議您,既然他(她)調侃題目中的老闆,您就借勢把您與題目中的老闆角色互換,同樣,把買雞蛋換做買其他內容。問孩子如果您是老闆,您會做賠本買賣嗎?這樣的調侃不僅可以緩和氣氛,也有助於孩子對問題的思考——他(她)絕不會讓自己的父母做賠本買賣的。
-
17 # 徂徠山下老張
我覺得出現這樣的情況,首先需要做出改變的是家長,家長應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改變自己在輔導孩子作業過程中的態度,俗話說得好:孩子小,孩子不懂事,大人還能不懂事嗎?
1、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家庭的頭等大事,孩子學業的成功是父母一生最為重要的事業成功。孩子成長成才成功應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等密切配合,相互支援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非但成不了才,反而會成為問題孩子,這樣的案例上網一搜可以看到會有很多。所以家長要明確自己身上擔負的教育監管孩子的責任,知曉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家庭教育如此重要,作為家長迫切需要做的就是停止抱怨,停止指責,靜下心來,反思一下,為什麼輔導孩子做作業會出現“雞飛狗跳”的現象,“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根源都在父母身上。輔導孩子作業不順暢,一方面是家長沒有做出表率,一言一行沒有給孩子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家長要求孩子少玩遊戲,少玩手機,可很多家長本身就是低頭一族,孩子怎麼會聽話少玩呢?另一方面就是平時和孩子的親子溝通出現了問題。放大了孩子的缺點和錯誤,缺乏足夠的耐心和包容心,不能做到和孩子心平氣和的交流溝通,動輒吼叫訓斥孩子。時間久了,孩子的內心就會對家長產生牴觸情緒,真實想法慢慢的也就不會再告訴家長,家長的說教也就不再起作用了。家長一定要明白和諧融洽的親子關係是你對孩子的教育能否進行的下去、能否有效果的前提。生養孩子很簡單,但是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學問,真的需要家長不斷的去學習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才能夠勝任家長這一角色。作為家長,不要去羨慕別人家的孩子,還是先去看看別人家的家長吧!
-
18 # 夢想紛飛mg
根據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孩子的教育問題,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家庭中的重中之重。
每位家長對孩子投入的心血都是非常大的,他們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一個個都有著美好的未來,成為國之棟樑。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報以很高的期待,但孩子智力發育是不均衡的,思維過程十分異於成人。
這就導致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覺得他們太笨了,不認真,甚至對孩子發脾氣。
發脾氣的危害很大,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甚至讓他們失去學習興趣,失去主見甚至沒有安全感。
壞脾氣就像一個野獸一樣,在你的體內四處遊蕩,一味地去壓抑它、剋制它也不是好的辦法,最終它會找到一個突破口,可能會更失控。
我們要學會去認識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想要發脾氣的時候,不妨靜靜地坐在一個屋裡去思考思考。
實在控制不住,還是對孩子發了火,趕緊給孩子道歉,承認自己的情緒失控,再跟孩子進行感情交流。
其實,每次聲色俱厲訓斥了孩子之後,會有一種後悔的情緒,這是很正常的。
父母也是人,他們也有著自己的七情六慾,難免會有情緒失控之時。
但是錯了就要勇於承認錯誤,事後可以跟孩子去道歉,說明一下自己為什麼發火。
在雙方良好的溝通下,孩子就知道下次自己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這種情況。
這是我的看法。
-
19 # 張老師英語
輔導孩子做作業,很多家長一開始都是想著自己要做溫柔的老師,對孩子不能大聲呵斥,不能批評,但是到最後直接被氣得肺都要炸了。
父母心態一定要平和您孩子現在才是一年級,您輔導他的作業,對於他的態度,會影響他對學習的態度的。我小學一年級時學習語文拼音,我媽媽教我,我不會讀的,不認識的,我媽就大聲呵斥我,兇我,我一直都不願意學拼音,反正我到現在拼音都是個問題,拼音都不好。所以,您一定要儘量剋制,壓抑自己的情緒,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給孩子講解他不會的地方。
孩子尚小,心智不成熟您的孩子現在一年級,剛從幼兒園過度到小學,可能在學習方面還是沒有完全適應,還是像幼兒園時貪玩,沒有把心思用在學習上。但是孩子只要把基本的知識掌握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成績還是不成問題的。至於一二年級的成績,您不必非得要求是滿分,其實只要孩子的語文數學成績都能在九十五左右,他對每科的知識點掌握還是可以的。
孩子還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思維能力孩子在幼兒園時的學習要求還是很低的,步入小學時,對於學習要求,作業完成都是要高很多的,對於許多孩子來說,這個是需要時間來適應的,來養成學習思維能力的,這個您也是要莫著急。
注意輔導孩子的方法因為孩子還小,輔導作業時,可以加入直觀教學。像數學應用題,您可以根據題意,適當的改成您和孩子,用實物來講解,可能更直觀清晰。就比如您給講買雞蛋的問題,那您可以讓孩子爸爸扮演老闆,把雞蛋上寫上一元,您讓孩子拿著錢,領著他去買。這樣可能更有真實感,慢慢的多經歷幾次後,孩子就能理解了後,就可以直接去進行計算了。
-
20 # 薄荷斑馬家
這是因為你目前的知識結構體系遠遠高於你的孩子,所以你是以你的高知識結構體系去引導的,你自認為你會做肯定做教,所以你信心滿滿。當你受挫,你不願意接受你未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你把原因歸於孩子不肯思考,所以你訓斥了。
首先,把你的心智放低,拉到與孩子相等的心智水平。孩子一時轉不過彎來,是因為孩子還未能掌握抽象的思維和邏輯推導。你需要用具象的情景去引導孩子。孩子說老闆腦子不病不在家歇來,出來做這賠本買賣,說明孩子其實不笨啊,知道賠本買賣不能做啊。
你可以誇孩子聰明,順便引導孩子正常人都不會做賠本買賣,所以這道題肯定不會是賠本買賣。
我家小朋友也是一年級,我也曾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我的方法是:
讓他當老闆,我當顧客。
我給五塊錢,要一個雞蛋,他給我找4塊錢。
我第二次買雞蛋,先不給錢,說,老闆,我要一個雞蛋,錢我在掏,你先準備一下,你要給我找4塊。為什麼呢,你猜,我等下要給你多少錢?---答5塊。
我第三次買雞蛋,跟第一次用一樣的方法和一樣的說辭。孩子就已經差不多能明白了。
我第四次買雞蛋,也先不給錢,說老闆,我要1個雞蛋,但是你要給我找9塊錢。你猜猜我等下要給你多少錢?---這是舉一反三。
第二種方法是畫圖法。我家孩子愛畫畫,對圖形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是比較強的。
畫出硬幣和雞蛋的對應關係,也是循序漸進地解說,慢慢小孩能理解的。
小孩理解之後,別忘了用同樣的方法舉一反三。這樣能理解更深刻,推導能力也會加強。
回覆列表
我家的孩子也是上一年級,也在學認識人民幣這一課。
我孩子一寫作業就要上廁所,粗心大意一動筆就寫錯,寫著寫著不是餓了、渴了、就是要睡覺了……我常常無法壓抑住內心的暴躁,一發脾氣,她就哭。道理也講了無數遍,罰也罰了,都沒有任何效果。
同時,我也發現孩子越來越膽小,做什麼都不自信,明明做對了,卻一直猶猶豫豫不確定,總是小心翼翼的,害怕我又發脾氣,但是孩子又沒辦法改正自己的問題。每次發完脾氣,看見她哭,又是後悔又是心疼又是急人。
明知道發脾氣不好,但是總是控制不住。最近我也在調解自己,可以跟你分享一下。
首先,和孩子一起做好課前準備,喝水,上廁所都提前完成,每節課上完後,才可以再一次去喝水,上廁所,就跟在學校一樣。
最後,孩子寫作業時,要記得計時,最好根據作業量的情況,限定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記得提醒孩子把字寫工整,注意,孩子寫作業,家長不要盯著她寫,更不要玩手機,不妨看看書。不然你盯著她寫,一寫錯,脾氣就慢慢上升,你如果玩手機,他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
作業先自己獨立完成,如果有不會的,多讀題目,自己先想一想,再去做,實在不會,先空著,把其它題目做完,再來做這道題。孩子做完後,記得寫上用時,先看字跡寫的好不好,和孩子一起看字跡,讓他說一說哪些寫的好,哪些沒寫好,給字跡評一評分,再去比較昨天的字跡和用時,和孩子一起比較一下,並多給予鼓勵。
然後家長再去檢查作業,不管孩子錯再多,也要平靜的和她溝通,問問她是怎麼做的,找到錯誤的原因,就能知道怎麼對症下藥。你講了很多遍,孩子實在是不懂,那就換一種方式方法。
好比你說的這一道題,給五塊錢去買一塊錢的雞蛋,他知道找零4塊,但是換一種問題,雞蛋一塊錢,找零4塊,給了多少塊?孩子就不會了,是什麼原因,肯定是孩子沒有讀懂題目,你要幫助他理解題目。首先,看看問題是什麼,問題是你給的多少錢?要告訴孩子,這個問題是問得,你去買東西時,一開始給的多少錢,而不是買完東西后找的零錢,弄清楚問題後。那我們在看已知條件,就是雞蛋要一塊錢,又找了4塊零錢,也就是說我一開始給的錢換來了一個雞蛋,和4塊零錢,那我們只要把雞蛋的錢和零錢合在一起,就知道給了多少錢?
幫助孩子梳理題目,理解內容,如果我說的這些,他還是不理解,不妨來一次情景模擬,多試試其它的方式方法,相信孩子一定能理解。
另外,如果實在忍不住發脾氣,喝個水冷靜一下,然後和孩子說一說,媽媽很生氣,告訴他你生氣的原因,並讓他明白自己的問題在哪兒,一起討論怎麼改正自己的問題,告訴孩子,媽媽不喜歡發脾氣。更不願對你發脾氣,媽媽也在努力改正發脾氣的毛病,希望你也一樣和媽媽一起努力改正自己的問題。
我們一起加油!相信只要自己做好,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孩子也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