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博弈高三

    中行的最新宣告冠冕堂皇,這是一個資深經濟學者的解讀:

    對客戶在疫情全球蔓延(你們不看看現在是什麼時候?啊?特殊時期)、原油市場劇烈波動情況下(都怪波動,和我沒關係),投資“原油寶”產品遭受損失深感不安(姿態我已經做了啊)。我們一直在積極傾聽大家心聲和市場關切(你們罵我我都看見了,也截圖了),全面審視產品設計、風險管控環節和流程(我覺得沒什麼問題),在法律框架下承擔應有責任(不服告我去啊),與客戶同舟共濟(該補的錢趕緊交),盡最大努力維護客戶合法利益(不然我告你們了,還上徵信系統)

    這是一個投資者無奈心聲:

    一直在勤勤懇懇工作,踏踏實實做人,坐公交會讓座,遇乞討會伸援,也自認為是個善良的人。生活壓力大,想著能掙點錢貼補家用,可誰曾想,到頭來被銀行打入了萬劫深淵。你是發簡訊風險提示了,可你沒有提示會跌成負值倒欠錢呀,現在每天整個人都是懵的,像做了一場夢,夢到不敢醒來,絕望之至,萬念俱灰,不知道何去何從。當你凝望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望你。你想吃肉,可別人巴不得把你的骨頭都吃了。

    對此您是怎麼看的呢?

  • 2 # 塵埃180612

    這就好比池子裡養了很多魚,路邊的牌子上寫著,來啊,快來釣魚吧!我是國家的魚坑。路過的人有的看到了沒興趣,有的沒工夫,還有一些人,躍躍欲試,這其中有釣魚愛好者,有新手看到那麼誘人的牌子,也想試試。魚池的管理者,只負責提供魚竿,和過秤後收管理費。至於釣上魚的被有毒的魚害死了,沒釣上的失足跌落魚池的都和他們無關,人家說了,我只提供魚池,該交費繳費,那滑落魚池的必須把池子的維修費交了,不交我可以告你,還可以讓其他的漁場的都知道你是個無賴。可這魚池的管理者沒有想過,他們為什麼選擇了你這個魚坑來釣魚。

  • 3 # 長河漫遊

    首先宣告,本人非金融行業從業者,不具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背景。僅就粗淺理解談談看法。

    1. 該檔案為“中國銀行關於原油寶產品情況的說明”,而不是原油寶投資人遭受損失的說明。

    2. 該檔案為“說明”,而非“宣告”或處理“意見”、處理“決定”等文體。

    3.該檔案出現“中行持續與市場相關機構溝通,就4月20日市場異常表現進行交涉”。並表示“中行將繼續全力以赴維護客戶利益”等表述。

    4. 該檔案提到“中國銀行………在法律框架下承擔應有責任”。

    那麼可否理解這個檔案就是為了表示中行已經注意到了受損投資人的不滿和民眾、媒體的反響的一個發聲。不是“表態或決定”。

    現在是否應該去上述檔案中提到的“法律框架”中查詢各方“應有責任”呢?

    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4 # 酒肆街角說書人

    一方面,中行肯定是不願意自己去承擔這部分損失的,即使有自己未盡的一些義務,但是在責任大小上沒有人能準確定義,這些損失可是真金白銀的票子,擱誰身上都夠喝一壺了,尤其是現在銀行業普遍不景氣,加上疫情影響,都要想破腦袋怎麼賺錢,更別提主動去賠錢了。

    另一方面,中行還要收儲客戶,還要在金融圈裡混,如果這次事件沒有處理好得罪了廣大投資者,以後的存款貸款理財等業務誰還會去中國銀行,他肯定要權衡利弊,即使想要脫身也不能在態度上太過強硬。作為商業主體,大家心照不宣都非常愛惜自己的聲譽,如果想要細水長流,就一定要照顧到客戶的感受!

  • 5 # 雲兒逐夢

    這是一份很“公關”的宣告!一方面說疫情期間大家同舟共濟共渡難關,但另一方面卻說中行承擔法律框架下的責任,對於使用者的損失解決方案模糊不清,法律框架下的責任這個可發揮的空間很大,這份宣告在樓主看來並不能撫平原油寶事件中使用者的焦躁情緒,一份好的公關必須是有擔當,有人情味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模稜兩可的正式通告,使用者的失望和憤怒的情緒還將繼續!

  • 6 # 我要發威

    中行才是石油期貨盤子操盤手,並且美國

  • 7 # 天之健

    中行原油寶事件透過這幾天的持緩發酵。中行已經面臨巨大的壓力,面臨廣大投資者集體申訴的可能,於是24日出了個宣告。但是宣告之中依然很模糊,沒有明確投資者的損失怎麼處理,投資者倒欠銀行的錢是否需要還?這是大家最為關心的事情。

    1 本人認為此件事情之中,中行肯定有責任的,內部風險監管不到位,對於近期原油期貨大幅波動沒有足夠的重視。工行,建行於14日就已經移倉,而中行卻堅持到最後一刻。造成客戶的本金虧光,依然倒欠銀行鉅款的事件。

    2 投資者的保證金虧損比例達20%時就應該強制平倉處理,為什麼中行沒有及時平倉?中行交易平臺於4月20日22點就停止了交易,而實際結算卻按21日2點28分到30分的平均價執行,這也明顯是中行責任所在。

    3 中行的宣告,只能說明中行作為國有四大行之一,面對此事件

  • 8 # 熙研君

    中行原油寶事件最新宣告無法挽回投資者對其信任!

    1.WIT原油期貨價格暴跌至歷史上第一次負值導致中行原油寶投資者損失慘重。

    4月20日,美國WTI(西德州輕質)原油期貨5月合約價格開盤後,一路“跌跌不休”,穿破“零美元”後繼續深跌,至北京時間4月21日凌晨約2點30分收盤時報-37.63美元,跌幅為305.97%,與開盤價18.27美元比較,暴跌55.90美元。中行原油寶掛鉤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WTI原油期貨價格,導致投資者不但虧掉本金,還要按負價格-36.73美元支付“穿倉”的虧損款。假設投資者本金為18.27萬元人民幣,則本金“沉沒”之外,還要額外向中行支付37.63萬元人民幣。

    2.中行原油寶產品設計和實施涉嫌存在重大問題和過錯,在此情況下,中行結算處理倉促不周全,已經嚴重失去投資者對其信任,百年企業良好形象一夜崩塌。

    近日,中行原油寶事件持續發酵。4月24日,中行釋出最新宣告,稱4月6日以來透過各種渠道向投資者進行風險提示;並將全力維護投資者權益;將承擔法律框架下的應有責任。

    綜合各方面資訊看,中行原油寶產品存在設計缺陷問題,中行在產品實施和本次結算過程中存在失誤或過錯,主要情況如下:

    (1)原油寶產品設計和風險防控不到位。中行作為做市商提供原油寶報價並進行風險管理。客戶在中行開立保證金賬戶,簽訂協議,存入足額保證金,進行做多或做空的選擇。然而,據報道,中行卻對部分投資者選擇的“到期移倉”方式強制變為“到期軋差”,導致該等投資者失去“換月抄底”的大好機會;

    (2)在到期日,中行系統未能觸發“強制平倉”操作。4月20日交易截止時間晚上22點時系統應該“強制平倉”,然而,這並沒有發生。按照投資協議約定,在投資者保證金充足率低於20%時,則中行會“強制平倉”,以確保保證金充足率提高到20%以上。這樣的機制能夠保障投資者最多就是損失本金,而不會出現“負價格”的損失。如果中行系統能夠在油價大幅度深跌“穿倉”前做到及時“強制平倉”,投資者也不至於被迫“軋差”到歷史“負價格”,還要倒貼兩倍的資金;

    (3)中行提前倉促扣款結算涉嫌違反協議約定。在4月21日凌晨油價深跌至-37.63美元后,4月23日早上,原油寶投資者發現,自己在中行原油寶賬戶上的錢已經被中行“悄無聲息”的划走了,而且中行還敦促按照-37.63美元結算價格賬上餘款還不夠的投資者儘快補交欠款,否則將提交中國人民銀行申請納入徵信記錄。

    上述做法,引起眾多投資者的不解、憤怒和聲討;且中行有違約之嫌。雙方協議約定,中行在到期處理日因市場異常波動無法辦理正常軋差結算和移倉交易時,應當順延;若連續五個交易日無法進行軋差結算和移倉交易的,則按照中行公佈的到期結算價格進行到期處理。因此,4月20日油價持續暴跌過程中,在投資者保證金不足,無法辦理正常軋差結算的情況下,中行擅自劃款,涉嫌違約。

    3.中行原油寶“穿倉”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行風險意識太差,導致大量投資者損失慘重。

    4月8日,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已經發出公告,提醒能源產品價格可能為負值。4月15日,該交易所釋出測試公告,如出現負值,則交易和清算系統將繼續正常執行。這說明該交易所已經預見到油價可能會出現負值。然而,中行卻“熟視無睹”,沒有任何反應,暴露出該行風險意識的淡薄,危機意識太差。而且,還選擇臨到期日進行交割,非常不理智。而建行、工行均提前在4月15日得知負價格測試當天即進行平倉結算,未造成像中行原油寶這樣慘烈的損失。

    據中行公告,本次事件中,約46%的投資者在4月20日當天及時主動平倉離場;約54%的投資者“移倉”或“軋差”。據有關人士測算,損失的本金約1.2億元,還需補交欠款餘額2.5億元,總額3.7億元損失。但資料是否屬實,還不得而知。

  • 9 # 風中百合28076

    任何投資都是有收益的,就像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一樣。既然想獲取高收益,那麼必須要有承擔高風險的心理和接受力。高收益和高風險同時存在,顛真不破。能獲得高收益的投資必然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帶著投機心理的投資,那麼願賭服輸。固然,輸得可能那麼讓人無助無力。

  • 10 # 金融獵手

    因為,石油是商品之王,它的變化對理解經濟形勢至關重要。

    然而,大跌眼鏡的是,我確實沒想到本來看著是海外玩家廝殺的事情,居然牽扯到了國內的大銀行了。

    當我把整個大的故事串起來時,發現這個是一個需要用望遠鏡、放大鏡和顯微鏡來看的故事。

    望遠鏡——涉及到了全球經濟、大國政治和瘟疫。

    放大鏡——冒出的商機和風險,國有大行推介原油寶。

    顯微鏡——盤中的交易細節,一筆小錢收割國有大行,最後落成史詩級的割韭菜案例。

    進入正題吧。

    1、沙特和俄羅斯的撕逼——石油王子的復仇,不得不打的價格戰

    中行的“原油寶”投資者要是回溯整個過程,其實應該從這個起點開始。

    3月8號,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上出鏡率不怎麼高的沙特,突然刷屏了:它宣佈石油要大幅度增產,開打價格戰。

    那天開始,油價就進入暴跌的旅途。但是,當時很少有人能預計到,這會跟中行有什麼關係。

    作為全球石油生產大國的沙特,為什麼會自己殺價格?

    其實我之前的文章說過這事了:全球的石油供給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美國這幾年石油生產大幅度增加,從一個石油淨進口國,變成了能夠自給自足、甚至是將來會出口的國家。

    而另外一個石油生產大國——俄羅斯,因為它的整個經濟半數跟能源相關,十分依賴石油,所以在過去前幾年,也沒有好好閒著,多生產石油賣出。

    而沙特和以它為首的歐佩克,為了維繫石油價格,不斷的退縮,讓出了很多市場份額。

    但是,俄羅斯似乎沒有停止增產的意願,沙特忍無可忍,終於祭出大殺器:打價格戰。

    這是一種自傷的方式,如果不得已是不會用的,它得逼俄羅斯回談判桌,大家一起減產,維繫石油價格。

    沙特這個舉措,到目前為止,很難說是成功:主要產油國,確實是有談判,而且有一起減產的意願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2、瘟疫來了,美國人付出了傲慢的代價

    沙特在開打價格戰的時候,萬萬沒有想到,美國人接下來會被拖入了世紀大瘟疫。

    美國人估計更不會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登頂成為全球確診數第一的新冠病毒之國。

    在3月8號沙特要打價格戰的時候,美國每天的新增確診病例,是113例。而現在,是3萬例。

    那時,整個美國的累計確診數,是572例。現在,是接近90萬例。

    我敢說,沙特在打價格戰這事情上,肯定是沒問過流行病學家的。它也許預料到,會對全球資本市場有衝擊。但它肯定不會思考“如果美國疫情爆發,會對石油價格怎樣變化”。

    今天我們很容易看到,不管是什麼制度,只要是有官僚制度互相踢皮球的地方,只要違背了“早發現、早隔離”的國家,一定是被病毒教訓的。

    在中國已經掙扎了兩個月的時候,美國人並沒有多少防範措施。

    病毒在美國悄然的擴散已經有一段時間。到了3月17號,事情終於發生了質的變化:美國新增確診數,突破了1000,進入了快速爆發階段。

    之後,1-2月份中國人見到的各種似曾相似的場景,全又在美國上演了一遍:各級互相甩鍋、人間悲歡離合。

    到了3月2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批准15個州和2個地區(關島以及波多黎各)進入疫情“災難狀態”。

    4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批准30個州進入疫情“災難狀態”。

    事實上,美國進入了封國狀態。

    這集我們演過——大家宅在家裡上網、耍劇、打遊戲,不出門。而接下來的代價就是,美國經濟大滑坡。

    不管是高盛,還是標普,還是美聯儲,已經給美國第二季度的GDP做了預測:預計美國今年第二季度GDP下跌30%以上。

    這意味著,美國第二季度的GDP下跌,將創了歷史記錄。

    熙熙攘攘的大街,一下子全空了。

    帝國的中心——紐約,成了瘟疫的重災區。車水馬龍的街道,一下子就沒有幾輛車了。

    另一位受矚目的地表最強80後,沙特的王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並沒有想到,發動的價格戰,在病毒之前,是多麼的渺小。

    沙特最多就增產個100-200萬桶,而病毒一下子把全球幾十億人困在家裡,全球石油消費下滑了2000-3000萬桶。

    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卡麗熙,新增確診數第一者,累計確診數第一的守護者,甩鍋界重磅選手,全民宅家倡導者——美國,石油的消費狂跌了。

    3、中行嗅到了“商機”——油比水便宜,天上掉餡餅(xian jing

    在沙特王子價格戰發動油價跌破30美元之際,一群人瞄準了史詩級的“商機”——油比水便宜,太不可思議了。

    這張圖,在網上被瘋傳——石油比水便宜,這是個大機會!

    得說,對於東方的貧油帝國,子民都聽過:一直以來,我們都被教導,中國是個貧油國,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是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

    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原油跌到30多美金就跌不動了,在2016年初原油跌到30美金左右也跌不動了,看來30美金就是原油的黃金底了,如果錯過了前兩次的抄底,這次機會是不是要牢牢把握呢?

    掌控著重要渠道的中行和其他國有大行,之前已經有“原油寶”及其類似業務了。

    並不是中行才有這個主意,這是個全國很多銀行都有的業務。從我拿到的原油寶宣傳材料來看,工行也有類似業務,而且中行在裡面強調:本公司產品移倉手續費更低。

    得說清楚的是,這個業務並不是石油價格暴跌才出現的。在宣傳材料上,當時的行情顯示原油是60美元。

    而這個宣傳材料,日期是2020年3月份,3月份正是石油價格暴跌的啟動之月。

    這次出問題也正是因為石油價格暴跌,“油比水還便宜”,有大量的人認為這是個機會,導致這個業務的需求大增!

    為什麼它們都愛推這個業務?因為,這是個暴利業務!

    中行在中間如何掙暴利的錢?(你不感興趣可以跳過去,或者直接看結論)

    不同品種的期貨,都是有不同的合約規定。原油有原油的,螺紋鋼有螺紋鋼的……

    而原油,1年12個月,每個月都有合約。到期了,這個合約就結束。如果你想買美國原油1年,而美國原油12個月的合約都有,你可以買了4月的,等4月的快到結算的時間,就結束掉這個合約,換到5月份。

    你也可以直接買到12月份的合約,只不過一般來說這種遠期的合約交易量很小。

    中行這個產品,就是每個月要換一次。1年12個月,要換12次,俗稱:移倉。

    它在中間賺一點所謂的“點差”,你可以理解為合約的移倉勞務費。點差是多少呢?0.28美元/桶/次。也就是說中行幫客戶移一次倉,就要對每一桶原油收取0.28美元的勞務費。

    看似很便宜,但是一年要移倉12次,那就是每年要收3.36美元/桶。

    按照60元每桶油價算,相當於一年的點差費用是5.6%

    從沙特打價格戰、石油跌破30美元算起,這相當於一年的管理費是11%

    如果按照現在油價跌到16美元,那管理費就相當於是每年21%了。

    對比之下,一般的基金一年管理費是1.5%。這個“原油寶”,數倍於它,甚至是超過10倍,極其貴的交易費用。

    為什麼銀行都愛這個業務,真的是太暴利了。傳統的房貸業務,淨息差撐死1-2個點,而且還要承擔壞賬風險。

    這個業務,不承擔波動風險,它的點差費用能到5.6%,甚至更高。

    從我拿到的宣傳材料來看,中行在此並沒有承擔價格波動的風險,它想賺的就是手續費,它的客戶透過手機能下單買賣原油,但它起著類似於通道的角色,盈利就是靠移倉費用。

    這次提供原油的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並不直接接入個人投資者,中行的客戶是無條件直接買賣的。

    中行是大機構,能夠用它的機構身份,在CME交易。中行給自己客戶的報價,本質上,就是個虛擬盤,客戶透過中行手機軟體下單。

    這裡,中行可以轉身就在CME也下這麼多單,也可以直接就承接了客戶的下單,但是並不一定及時的去下到單子,它也可能自己承擔了相應的波動風險。

    我相信,這個交易問題會是雙方交鋒的重點。這裡還涉及到中行的資質問題:它是不是有資格去開設類似於跟客戶對賭的業務?

    但是,從業務的發生流程來看,我可以明確給你一個結論:中行只是想做這個業務,它不打算、也沒條件進行商品實物的交割

    4、史詩級的割韭菜——到底是世紀天才之作,還是超級大傻逼?

    我相信,你看了這麼多相關網路文章,不會看到以下這些內容。因為涉及了特別多的專業知識,自媒體的作者們沒有能力寫出來。

    得回到打出-37.63美元這個史詩級的價格那天,看看這個價格在盤中是怎麼整出來的。

    這裡的內容非常燒腦,如果你看不懂,沒關係,直接跳到最後看結論。

    4月20號,是該事件的發生合約——美國WTI原油CLK20合約(5月合約),最後的結算日。

    一個期貨合約,你如果開了多單(相當於看好價格上漲),有兩種選擇:在結算日前,就結束掉這個合約,一般期貨投資者都會選擇移到新的合約;或者是一直拿著,最後真的買下實際的東西。

    要是一直拿著單子,最後有一個結算價,不同交易所、不同品種,結算價都是不一樣的。

    原油合約的結算價,是有規定的。這個是芝加哥交易所上的截圖。

    在這天14:28-14:30分這3分鐘,均價就是最後的結算價。

    中行是金融機構,買石油是不可能的,它其實只能是把快到期的合約結束掉,而不是真的傻乎乎的去接一堆石油過來。

    而且,這次情況特殊,它即使有資質、有意願去接,也做不到。

    前面說過,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石油消費大幅度下跌,大家宅在家。一下子生產出來的石油,頓時沒人消費了。

    沒法消費的石油,能儲藏就儲藏了。

    根據這個合約的交割要求,它要在指定時間、指定地點、去交割指定的東西。

    指定的地點,就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庫欣。

    我們查到的資料,當時庫欣已經裝滿了6000萬桶,它總計有7600萬桶的儲存能力。

    那你用小學數學可以算:它剩下的儲存空間就只有(7600-6000=1600萬桶)。

    實際上,新聞說當地剩餘的儲存空間也被租出去了,剩餘的空間已經近乎於0,因為石油實在是太多了。

    然而,到4月19號的時候,這個出事的合約還有148,848手沒平倉。1手就是1000桶,這意味著當時已經有接近1.5億桶石油還沒被平倉。

    我說的這兩個數很重要:當時原油的多頭想交割,也沒有庫容給它了,留給它的只有一條路,就是平倉5月合約,把倉位移到遠月,這造就了一個特別容易被逼倉的客觀條件出來。

    我們找到的另一個重要資料:4月的合約,在結算日到來之前只有6.5萬手。而2019年的5月合約(不是2020年,是2019年),在結算日,只有3.1萬手。

    這個結論是:今年合約的未平倉數量,實在是太高了,大幅度超越平時的情況。

    而中行對這個危險絲毫不察覺。

    我們先來看一下當天的原油價格走勢圖。

    在中國時間凌晨2點鐘的時候,原油價格開始暴跌,跌破0之後,迅速暴跌到-37美元,最低-40美元。

    為什麼場外吃瓜群眾和場內看多者都不敢接呢?主要原因是留在末日期貨合約的主要是現貨商。投資原油期貨的人一般會在合約結束前2周左右把這個合約平掉,然後換成下一個月的合約,真正留到最有一天的人是非常少的,除非他是現貨商。

    當天14點之前,價格是在0元之上,還沒跌到負值。我算了當時成交的合約數量,已經是達到11萬手。

    然而,到了14點08分的時候,價格開始進入負值。

    到14點30分結算價算完之前,這段期間,總計成交了1.1萬手。這1.1萬手的單子,全都是在負價格成交的。

    而形成結算價的交易量是多少呢?

    上圖黃色部分是成交的量,總計758手

    對,你沒看錯,這意味著讓中行最後屈辱的結算價成交的單子,只有758手。

    最後芝加哥交易所給出的以結算價交易的單子有多少?7.7萬手

    這7.7萬手,也就是7700萬桶(不顯示在日內行情裡,單獨披露),價值-28.5億美元,可以推斷出來,他們是不得已進行結算價交易平倉的,因為結算價被空頭鎖定了。

    我們也不能說空頭只是下了758手這點單子,就搞定了。但是,即使算1.1萬手的單子,成交總計1億美元。如果你能1億美元去搞定28.5億美元,而且時間特別短,那是非常爽的。

    但是沒有足夠的資訊去讓我們找到,到底是被蓄意逼空,還是最後類似於中行這種多頭的人瘋狂逃出,自己把價格殺下來的。

    但是結論“這是個史詩級的割韭菜”,依然成立。

    僅放在中行這個事件來看,其實很早就被盯上是很難的。放到當天,那確實有足夠的資訊表明,這個交易太擁擠了,未平倉持倉太高了。

    但是,那個時間段,目前的資訊來看,中行並沒有人值班盯盤。而我檢視的資料更加表明,如果當天14點前就積極平倉,其實還是有大量的機會在0之上成交的。

    雖然它的客戶照樣是虧損嚴重,但不至於會倒欠中行的錢,不至於有這麼多的成交,是在-37元結算價出現。

    我相信,這裡面除了中行之外,可能還會涉及到大量的ETF基金,因為ETF基金是根據產品設計來操作的,不是主觀判斷交易。換言之,它們是最容易機械成交,也不管當時的極端環境變化。

    很可能,過一陣子,就有真正的大贏家走出來,跟你分享如何狙擊大韭菜的故事。

    5、最後的結論:

    梳理了整個事情,我萬萬沒想到,居然跟我早先那些文章對應起來了。

    如果沒有沙特王子的復仇,或許中行的客戶就不會想著抄底;

    如果沒有美國人的傲慢,那就沒有石油消費頓時驟減,進而沒有中行被逼倉;

    如果沒有中行產品設計到最後才移倉,那就能避免這個悲劇。

    當各種機緣巧合湊在一起時,會搞出你遠想不到的事情。這就是投資和交易的無常。

  • 11 # 守中堂主人

    回答一下

    這是標準回答,基本上除了說中行做了很多事,沒做什麼錯事外,其它啥也沒說。

    你可以把宣告中“原油寶”換成其它任何產品,這個宣告都成立,也可以用。

    這就是目前形勢下,中行無法保持沉默,而被迫發出的一個外交辭令的宣告。不代表任何意思,也不包含任何內容。

    現在情況不明,中行內部肯定也在不斷開會,弄清情況。並向銀監、財政部和國務院彙報情況,等指示。不會有任何明確動作出來的。

    受損失的投資者不要被這個宣告帶著走,趕快進行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合法舉動。記住,團結起來力量大!

  • 12 #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4月20日,國際油價遭遇史上第一次負值紀錄,美國紐約WTI 5月到期的原油期貨創下不可思議的-37.63美元/桶的價格。

    沒想到被坑慘的是中國的小白投資者們,他們大多數看到了中國銀行的宣傳,買入了一款理財產品叫原油寶,而這款產品詭異在,“你說它是期貨吧,其實更像理財產品,基本沒有門檻,誰都可以買。你說它是理財吧,它居然可以輸完本金還要倒賠銀行損失。”

    投資者們一覺醒來,發現不僅本金沒了,還得給銀行倒貼錢,不少人傾家蕩產,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

    這場史詩級的原油價格暴跌,成了很多人的噩夢,在國內鬧得沸沸揚揚。

    根據中行官網資料,原油寶是中國銀行面向個人客戶發行的掛鉤境內外原油期貨合約的交易產品,按照報價參考物件不同,其產品分為美國原油產品和英國原油產品。其中美國原油對應的基準標的為“WTI原油期貨合約”,英國原油對應的基準標的為“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並均以美元(USD)和人民幣(CNY)計價。

    24日晚間,中行出了最新公告。

    中國銀行:深感不安,將繼續全力以赴維護客戶利益

    中國銀行官網晚間釋出關於“原油寶”產品情況的說明,對客戶在疫情全球蔓延、原油市場劇烈波動情況下,投資“原油寶”產品遭受損失深感不安。中國銀行一直在積極傾聽大家心聲和市場關切,全面審視產品設計、風險管控環節和流程,在法律框架下承擔應有責任,與客戶同舟共濟,盡最大努力維護客戶合法利益。

    投資者哀鴻遍野

    到底誰該背這個鍋?

    從投資者手中獲得的《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場個人產品協議》中,關於保證金方面是這樣規定的:“甲方交易專戶中保證金充足率下降至50%以下、強制平倉最低保證金比例以上時,甲方應按照乙方提示及時追加保證金”,“乙方可以根據實際的市場情況,確定強制平倉最近保證金比例要求,並至少提前5個工作日公告告知。目前強制平倉保證金最低比例要求為20%”。

    筆者認為,在市場出現如此風險的情況下,並未及時收到中行的風險提示。某金融機構人士認為,商品期貨在交易層面就對專業要求比較高,原油又是商品中最複雜的。上海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貨開戶需要單獨考試,對且對專業度和資金都有一定要求。結果各大銀行竟然拿一個對專業度要求很高的產品去給普通群眾玩,並且對標的合約還是國外合約。

    幾點感觸:

    “第一點是易主席說的四個敬畏——敬畏市場、敬畏法治、敬畏專業和敬畏風險,這次事件中可以說體現得淋漓盡致。讓普通人在缺乏基本認知的情況下,就去參加金融衍生品的投資,無異於是讓一個三歲小孩子去和老虎搏鬥。

    第二點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對於商品類衍生品,最專業的應該是期貨市場的專家,銀行對這方面的認識可能不夠深刻。從產品設計到產品結束,產品提供者應該對整個鏈條的風險點都有充分認知,尤其是交割環節的規則。

    第三點是投資者教育,基於我們的專業判斷,實際上3月以來我們一直都在勸阻自己的客戶,不要去抄底原油,而有些銀行則是積極推介,引入了很多本身並不適合參與原油產品的客戶,在投資者教育方面是有很多不足的。”

    在此,筆者提請投資者投資理財時應充分應用自己的知情權和受教育權,謹慎閱讀所簽署的各類檔案和協議,必要時或大額投資時可諮詢或委託律師代為審閱相關合同,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

    原油寶事件,是一個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反面教材。它警示我們,在這非常時期,市場風險非常大,千萬不要抄底。

  • 13 # 智融聊管理

    中行針對原油寶事件公開的這份宣告,是在廣大投資者和網民的關注,以及極大的壓力下發出的,這份宣告對於是否承擔投資者的損失表述的不太清晰。

    中行原油寶事件給中行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這份宣告的初衷還是想透過官方的渠道讓投資者瞭解中行對原油寶事件的基本態度。

    中行原油寶事件的主要問題是風險控制不到位,中行原油寶事件發生之前美國交易所就已經修改了合約,允許價格出現負值。

    作為掛鉤期貨的產品,其本身的風險就非常大,而且好多投資者並沒有真正讀懂投資說明書中的內容,至於願意投資該產品,主要是對中行這個平臺的信任,基本沒有風險意識,甚至有的投資者根本不清楚期貨產品的風險有多大。在此還是提醒投資者,只對自己懂得的產品或專案進行投資,當自己沒有搞懂產品或專案之前不要盲目投資,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中行沒有發生原油寶事件以前,一直很看好中行,好多的結算業務和信貸業務都在中行,中行在與客戶的企業信用管理和風險控制方面有其獨到的管理方法。本次中行的原油寶事件讓很多中行客戶大跌眼鏡。

    作為金融企業,中行還需要繼續經營,還需要更多的客戶和投資者支援,因此中行也會權衡利弊得失,著眼未來。

    總之,還是希望中行妥善處理原油寶事件,即為投資者,也為中國銀行的未來!

    2020年4月26日

  • 14 # 紅娃葫蘆娃

    這段時間看了很多中行原油寶的各種文章、資訊。一直想寫個東西~

    我個人覺得,很多投資原油寶的人,根本不知道這個是期貨,也對期貨的風險預估不夠!!

    看到是什麼寶,潛意識裡會覺得跟支付寶餘額寶差不多~投資簽訂的協議,估計很多人都沒仔細看過。

    拿著自己的錢去理財也好,投資也好,卻對投資的產品知之甚少,也是奇葩了!!從這點來說,怨不得別人,只能怪自己!!

    很多人都說,工行,建行的類似原油期貨產品,可以提前一週移倉、平倉、轉期、強制平倉……等等,為什麼中行不能提前一週?

    要我說,其實中行這樣是比較符合正常交易程式的。

    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工行建行提前一週,這以後你只能看著價格變化而已經失去交易的自主權了!!現在這是賠了,如果是賺了呢?是不是要說工行建行不給投資者機會?!

    中行原油寶唯一可能的缺陷,我覺得就是,22點截止,但是因為中美時差原因,美國到兩點後開始狂跌~這中間有個空檔期。

    但是,交易規則在之前改動,可以為負數的時候,這些投資人怎麼沒有引起重視呢?中行釋出風險提示,為什麼還不趕緊轉倉呢??!還是貪心啊!!

    從這裡看,如果中行不是22點截止,原油跌倒0.01美元的時候還不知道多少人要滿倉殺入呢!!那就不是三百億的損失了!!

    現在中行原油寶賠了,這些投資人說中行怎麼怎麼樣,如果原油期貨大漲呢?是不是又要去說工行建行為什麼不能跟中行一樣到最後一天呢?!!

  • 15 # 小船看世界

    這份宣告很明顯就是轉移注意力,推卸責任,撇清關係的宣告。

    從宣告可以看出它把事件的發生歸責於對於原油走勢判斷失誤的投資者以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貨不正常的價格波動。卻對於自己系統的漏洞絲毫不提。其實真正的爭議有兩點:

    1.為什麼原油寶交易時段並不能完全覆蓋國外的交易時段,造成不能及時平倉。

    2.為什麼協議說好的當損失超過保證金20%會觸發強制平倉沒有做到,造成投資者保證金20%之外的額外損失。其實原油寶只是對賭盤,控制權一直在中行手中,他想什麼時候給你平倉都行,中行卻一直在各種宣告中把責任歸咎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這根本是轉移視線。

    以上兩點,中行都還沒有迴應,沒有誠意解決這件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學Java還有前景嗎?現在市場飽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