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素面布衣
-
2 # 落葉穩又輕
我認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可能剛懂事,年齡雖然不大,但兒女在長輩的言傳身教下,灌輸的理念能影響到他的一生,形成的觀念會根深蒂固,不可動搖。聽說過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嗎?大人是孩子的樣板,比著葫蘆畫瓢,學啥象啥。
-
3 # Luzhanxiao
父母的教育觀念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此話有些牽強,不過對孩子也是一個基礎坐騎。父母的教育觀念會使孩子行為準則,有了行為準則加之學校的教育社會的影響,能夠有更大的作為。父母的教育觀念是讓孩在道德品質行成優或劣,在待人接物中知道禮義歉卑,在為人處事中有公平正義責任擔當。父母這樣的教育觀念能使孩子成為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學校的知識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才是孩子能力增強增大的主要動力。基礎坐騎+能力=孩子的一生!
-
4 # 淅爸育兒記
父母的教育觀念,不是影響孩子的一生,而是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觀念是看不見摸不著倒是確實存在的,而且觀念是需要一點一滴傳遞的,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決定了一旦觀念形成就會根深蒂固,要更改就會非常困難--那需要毀掉一個人的三觀並進行重建。
我身邊有2個例子,造就2個不同的孩子:
1. 父母A:孩子必須出色
這家兩個孩子,一個馬上要初中,一個馬上要小學,兩個孩子被用同一種養育觀念培養著:必須出色。
所以學位房、私立學校、各種補習班這兩個孩子就沒停過,現在小的孩子刁蠻任性,因為他學得快經常得到媽媽的表揚,但是他輸不起;大的孩子自卑懦弱,因為他一直學不好,被拿來與弟弟對比,經常無地自容;
2. 父母B:我兒是皇帝
任何人不允許冒犯她的孩子,她也不允許孩子哭,見不得孩子哭。所以就形成了溺愛。
現在這孩子4歲,沒有朋友,也沒有大人願意接觸他,有孩子的更是阻止自己的孩子與他玩耍。
非常簡單的原因,只要這孩子稍有不順心,就跟媽媽投訴說誰誰罵他,他媽媽就會一副殺人的臉色;家庭裡誰要是說這孩子兩句,不滿足他的願望而導致他哭,就必然引起媽媽的怒火。
-
5 # 樺姐談養育
在大部分情況下,我認同這句話。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也有人的成長,不受父母的影響,但是這種人太少了。
而且,在生活中,我發現,有的人特別不喜歡自己父母的那一套觀念和行為方式,發誓自己不能像父母那樣,但是往往他的行為,就跟他父母一模一樣。他活成了,他最討厭的那個人。
孩子,最初的學習,就是模仿學習,而模仿的物件,就是父母。有句老話:“孩子誰帶,像誰。”說的,就是孩子的神態,語言,行為,非常像長期撫養他的人。
有的人覺得自己很漂亮,有的人覺得自己唱歌唱的很好聽,有的人覺得自己學習不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其實,這樣的想法,最初是由父母或者老師,身邊的人告訴你的,然後,你就慢慢的形成了自我認知,自我評價。
父母的為人處事,孩子也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怎麼和人相處?孩子也是受父母的影響。父母如何對待孩子,或者對待他人,很多情況下,孩子也會這樣對待別人,因為,他認為,對待人應該是這樣的。
比如,有的父母經常不遵守諾言,孩子也很容易失信,他覺得承諾是可以不用兌現的,因為他父母也是這樣的。
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教育,抱怨老師,抱怨功課,孩子也很容易變成一個愛抱怨的人,並且,不喜歡學習。
如果,父母總怕自己吃虧,他也會教孩子不能吃虧,那麼,就很難培養出一個大氣的,寬容的孩子。
總的來說,家庭環境,父母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甚至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工作和生活。這種例子在現實中可不少。不然的話,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去做心理諮詢,都會讓他回憶童年的經歷。找到根源,才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
6 # 語文萍
父母的教育觀念會影響孩子一生,你認同這種觀念嗎?
這種觀念,我非常認同!
我生活在社會底層,決不能讓孩子再生活在社會底層!七十年代,我隨老伴來到德州,人地兩生,舉目無親。
我在山西轉正,沒定級來到德州。來到德州到定級時德州市教育局不給定級,(這個事提前山西那邊教育局已經告訴我,不定級不能調動)我的工資是29.5元。自己乾著急沒有用,兩眼一抹黑誰也不認識。
媽媽知道了,春節期間,遇到在德州文辦工作的街坊表弟王某,媽媽把情況跟他說了說,文辦管教育局,這個事他能幫助我。他也答應媽媽回德州後就幫我辦理這件事。
我知道後,我在外面玩就打聽這個表弟,我也給他捎過口信,據捎信人說口信都捎到了,可一直到兩年後因為我工作出色,學校領導找教育局給我定了級,我還沒有見過這個表弟!
一個小學教師,生活在社會底層,親戚都看不起我,深深地刺痛了我!我下定決心,培養兩個孩子。我這輩子被人看不起,不能讓孩子再過我這樣的生活!
要改變命運,我必須好好工作,給孩子做好引路人!
有了目標,就有努力的方向!
每年送畢業班,自己嚴於律己、早來晚走、辛辛苦苦,把班級帶成優秀班集體。升學考試成績名列前茅。在學校裡該得的榮譽我全得了!
自己優秀了,有底氣教育自己的孩子!
我的孩子從小跟別人家的孩子不一樣。沒有爺爺奶奶疼,過春節時,別人家的孩子都去了爺爺奶奶家過年,我家孩子在大門口站著,一邊一個像要飯的。
我們來德州,是因為叔叔嬸嬸在這裡,可他們從來沒有讓我們四口去他們家過年。人窮不如人,連自己的親人都看不起!再一次刺痛了我!
孩子,必須好好學習,將來才能出人頭地,才能改變命運!兩個孩子,都是我親自送他們小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重點中學。孩子,就是個孩子,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媽媽不能跟著他,看著他!
上了初中,第一次期中考試結束了。我病了躺在床上,問孩子考得怎麼樣?兒子說:“媽,我告訴你,你不要生氣啊!我數學考了51分”。我哭了,哭著告訴孩子,我們外地人生活在外地的不易!我們過的不好,處處被人看不起!那天,我跟孩子聊了很多很多。我告訴孩子,咱們是最普通的人,是普通的人家,要改變命運,必須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學歷上差一點,人生就差一截。
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改變階層;改變人脈;改變收入。
這次談話,聊天,好像孩子一下子長大了,他的學習成績再也沒有掉下來,一直穩在班級的前十名。
後來升入大學,孩子也沒有忘記自己是個普通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玩,我不能玩!
結束語:
我的教育觀影響了兩個孩子的一生!他們時刻不忘自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要負出十倍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
7 # 大飛飛育兒
父母的教育觀念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你認同這句話嗎?
我認同這句話,父母的教育觀念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你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作為父母就需要怎麼去引導他,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
給你說兩個例子吧。
我一個表叔他家有三個孩子,他認為孩子只要吃飽穿暖就可以了,對於學習這一塊沒有特別大的要求,就是能讀就讀,讀不了就出來上班。
然後現在三個孩子也已經成年了,出到社會三個孩子都是平平凡凡,沒有特別出色,兩個女兒都只有中專畢業,只有一個兒子是大學畢業的。
他的大女兒說:在她的記憶中沒有想過要讀大學,也沒有父母跟她提過要讀大學。所以在他的記憶裡面沒有大學這一個概念。只知道讀完初中就去讀中專,讀完中專就可以出來上班賺錢了。
而他的二女兒學習成績非常棒,在這個城市。憑本事考上了這座城市數一數二的高中,後來一直沒有去讀大學。
然後他二女兒一直都說:只給兒子讀大學,她以前很想讀都不得讀。
說他的三兒子,老三是最小的現在也畢業了,離開了父母,沒有特別出色,也不願意回到原來的這個城市。
再給再給大家分享另外一個。
我姑父家的4個女兒,對你沒有聽錯,就是4個女兒,我姑父是一個特別愛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現在有空也會看看書,也許是小時候家裡比較貧窮,沒有得到好的教育,導致他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工人。在教育這一塊,他為孩子付出很多,他的概念就是能讀就一直讓他們讀下去,一直鼓勵她們知識可以改變一切。姑父對教育這一塊,特別的重視,覺得孩子小就應該多讀書。
雖然姑父家的4個孩子還沒有開始上班,但是畢業後的起點一定會比表叔家的要高。
父母的教育觀念肯定會影響孩子一生。
-
8 # 小媛媛的mama
認同,我看了太多的例子,就拿我們家鄰居來說他們孩子都四歲了每次我們吃點東西就跑過來手又髒,臉上又有鼻涕直接伸手過來就拿著吃,有次我在煮飯把我們家寶寶的恐龍玩具全部拿走完,不是說我把孩子教得有多好,只是我會叫我的孩子在別人家不能這樣
-
9 # 你我他group
父母的教育觀念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個觀點我是同意的,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基本上來說父母的終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起點,父母的一些觀念會對早期孩子的一些觀念的形成還會有很大的影響!
-
10 # 圓圓點點ep
非常認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沒錯,我兒子今年三歲,天天學我,模仿我,如果父母三觀不正孩子也好不到哪去,所以大部分父母都按自己的方式安排孩子,卻不是孩子需要的,但是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
-
11 # 使用者4843647716986
父母的教育觀點是影響孩子,但聰明的孩子十幾歲就能發現父母思想觀點上的不足和缺陷,能自我修正,樹大自直,否則他是個傻青年。
-
12 # 順德晴兒
認同,非常認同這句話.
除非是很有頭腦的孩子,才能認識到父母失誤的地方,跳出父母的失誤⭕圈,成就自己的一生.但[淚奔]大多數孩子一生可能都擺脫不了父母“好與壞”羈絆的思想圈.
-
13 # 加中v點
認同。父母透過言傳身教,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各種能力帶給了孩子,很大程度上,確實會影響子女的一生,但大多數父母對此沒有太多的意識。在這個問題上,很多教師父母會比較有意識來做,相對其它行業父母,對子女教育成功些。
-
14 # 浮塵微草
父母的教育觀念影響孩子的一生,這一命題成立與否,還不能過於絕對化地給出結論。毋庸置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小孩子模仿的心儀榜樣,因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父母的教育理念確實會在孩子的內心深處留下烙印。尤其是對於那些聽話的乖孩子來說,父母的教育觀念確實影響、甚而決定著孩子的一生。然而,對於那些叛逆性特別強的孩子來說,這一傳統的說法就會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叛逆與孩子的天性有關。有的孩子天生就叛逆性強,從小就表現出不聽話、處處與父母作對的行為舉動。父母不讓做的事他偏偏要做,或者表面上順從父母,暗地裡也要偷著做。這種叛逆的行為,對父母來說可能是不幸,顯得憋屈與憤怒;然而對孩子的成長髮展來說,或日後的創業來說,未必不是好事。因為孩子若是一味從眾的思維,那將來只能成為一個凡夫俗子,難以成就一番大業。相反,那些處處逆著父母的想法來的孩子,就會形成創新思維,在日後的行事中,往往會表現得出眾一頭,處處能領先他人。儘管會到處碰壁,不討領導歡心,但也最容易抓住挑戰和機遇,取得成功。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搗蛋的娃娃有出息。言外之意,就是這些叛逆的孩子並不認同父母的教育思想,其做法總是和父母相違背的。
更主要的是,人總是動態成長的,孩子在長大脫離家庭之後,也會對父母的教育作深刻的反思。成長道路一帆風順,或波折較少的孩子,父母的教育思想往往容易深入其心;而人生挫折較大,路途崎嶇坎坷,尤其是父母的教育思想不足以引導孩子日後的成長,思想逐漸成熟的孩子就會對父母的教育就會選擇性地接受或拒絕,甚而也有可能完全推翻父母的教育理念,重塑自己的認知觀念、人格品性以及三觀。對待傳統思想文化的科學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亙古不變。對待父母的教育也是如此,只能批判地繼承,不應該照搬照用。
再者,父母的教育觀念是否影響孩子一生,還取決於父母自身的教育觀念是否正確、科學。思想境界狹窄的父母,其教育理念常常帶有偏見、自私、保守等落伍的思想。孩子長大步入社會之後,在為人處事的過程中,會認識到這些不足,自然會努力改變自己,完善自己。也可以這樣說,父母教育理念的科學性愈強,正確度愈高,對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的影響也就愈巨大愈深遠;父母教育理念的科學性愈差,正確度愈低,對人格扭曲的孩子的壞影響也會很大很深;而對於一個努力向上、不斷進取的青年來說,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對父母的教育思想作鬥爭,或繼承,或拒絕,選擇利於自己成長的,摒棄與社會道德良知格格不入的,方是成熟的表現,理智的做法。
-
15 # 不愛折騰
認同。
我們那有倆個家庭,都是三個孩子,都是二子一女,徐家開飯館,父親大男子主義,喝酒打老婆,女的偷人,現在徐家女兒賣淫組織賣淫判刑,二兒子負責接送也判刑,一家三個孩子,都挺慘;張家養過雞,開過窯場,但都沒賺到錢,愛供學生讀書,三個孩子雖不是太聰明,但都在正道上拼搏,如今,一個是律師,一個是協警,一個在雙匯上班,日子都不錯。
走正道路越走越寬;走小道丶邪道,路越走越窄。
-
16 # 小朱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觀念、態度等都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由此可見一般。然而許多家長並不理解它的重要性,甚至還會有人這樣說:“自己的孩子,愛怎麼管就怎麼管。”其實早在中國古代時期,一些聖人和學者就非常重視家庭教育,並且給世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下面就讓我們跟隨這篇文章來了解一下古代的家教思想。
一、古人以教育子女為人生要職
古代的家庭,既是一個生活單位,也是一個生產單位和教育單位。古人十分重視齊家和治國的關係。
《禮記·大學》中寫道:“古之慾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也就是說,古人認為“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因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這充分說明了個人,家庭和國家的關係,治國應從治家始,治家應從教子始。從“齊家治國”這個目的出發,古人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國之根本”,十分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
古人把教育子女看成是父母的重要責任,養子必教,養子不教不僅危害自身,也危害他人,更危害國家。宋代程頤說:“人生之樂,無如讀書;至要,無如教子。”明代方孝孺也說:“愛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古人的這種看法,在當今社會也是頗具現實意義的。
二、古代家教注重立志教育
“人不立志,非人也。”古人教育子女非常注重樹立遠大志向,做一個正直的人。顏子推說:“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古人不僅認為立志重要,而且還提出立什麼樣的“志”最好。明代楊繼盛說:“人須要立志……你發憤立志要做個君子。則不拘做官不做官,人人都敬重你,故我要你第一先立起志氣來。”可見古人並不都看重做官,而是強調要明理,要先做一個正直的君子。
這種“立志”與“做人”聯絡起來的看法,在今天看來也是難能可貴的。我們經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要如何如何,將來就可成為什麼“家”、什麼“長”或什麼“師”。社會固然需要各種“家”、各種“師”或各種“長”,可要建成一個祥和、安定的社會,更需要胸懷大志、正直明理的人。中國古代有很多輝煌時代,潛心研究就會發現,這與當時古人懂得人生價值和道德教育,重視“先做人才能做事”,是直接關聯的。
三、古人教子注重儉樸、廉潔教育
以勤儉為本,愛惜一布一飯,這是人生道德啟蒙教育的一部分。中國古代的家教也崇尚勤勞儉樸,認為“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人從簡樸走入奢侈容易,從奢侈回到簡樸則很難)。歷史上,很多古人留下過家訓。他們並非窮得揭不開鍋才大談簡樸,而是清楚的知道很多事“成於儉約、敗於奢靡”,把簡樸當作人生中一種美德。
這些道理既不深奧,更不新鮮,可如今許多父母似乎知之甚少。現在有的人掛在嘴邊的話是:“就這麼個孩子,錢不花在他身上給誰花?”那些自己含辛茹苦、並沒有太多錢的父母也這樣認為:“我們小時候夠苦了,讓我們的孩子再浪費些也不算過份。”正因為有這樣的思想指導他們的家教實踐,有不少家庭的教育失敗了。這樣也就會有十幾歲的小學生髮脾氣撕百元鈔票以示威;高等學府的“驕子”多買幾兩米飯用作洗碗的“抹布”。而受過教育的古人都是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另外,現在有不少人丟失了儉樸的傳統美德,把讓孩子常常得到享樂的體驗當作一種“重要責任”。其實這樣下去,孩子長大以後,往往心理素質、承受能力、意志力都會比較差,人生的苦頭在後面。
古代家教不僅崇尚勤儉,而且還注重正直廉潔的教育,講求“清白傳家”。《漢書·疏廣傳》記載,疏廣告老還鄉時,帶回不少皇帝和太子賜贈的黃金。他用這筆錢每日宴請鄉里親友,當錢快花完時,疏廣的子孫便私下託人勸疏廣留點錢為子孫置些田產。疏廣聽了說,我不是不考慮子孫後代,我想他們如果能夠辛勤耕作,家中原有的田產是可以維持一般人的生活水平的,現在如果再多給他們錢財,豈不是教他們怠情嗎?
在“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的詞旁有一副對聯:“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這些事例都告訴我們,真正為子孫的長遠利益著想,就應該喻之以義,遣之以義,而不遺之以利。
四、古人教子反對溺愛
古人教子講究“慈愛”,反對溺愛。這點尤有現實意義。韓非子曾說:“夫嚴家無悍虜,而慈母有敗子。”司馬光亦說:“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他們認為父母之愛需理智而有分寸,才會起到正面的作用。“愛之太殷,憂之太勤”,則會使孩子養成任性、驕狂的習性,甚至走上歧途,所以古人云:愛不可溺。
“慈母敗子”是古人以自己的教訓得出的道理。這個道理仍如警鐘,提醒為人父母者不可溺愛子女,而要注重做人的道德倫理教育 。
五、家訓古話──培養良好習慣和品質
為了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古人尤其強調“家訓”和培育良好家風,在一個人的“幼稚之時”.就對其訓誡誘導,使其“習與智長、化與心成”。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說,家訓的本質就是培養一個人良好的習慣和品質。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
17 # 真誠19224705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家教老師是當之無愧的,俗話說:有什麼樣的家庭環境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這是最基本最基礎的家教,父母的一言一行每一個舉動都會給孩子帶來難以磨滅的影響。我很慶幸我們的80,90後們真得長大了,或許是受我們這一代人的影響,他們大多數對孩子的教育以身施教典範,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國家後繼有人值得驕傲……
-
18 # 至臨君子
不認同,人不能改變別人,父母也不能,每個人會自己成長,至於成為什麼樣的人嘿嘿(有些事情這裡不能說,自己體會)
-
19 # 湖北小雨
認同,每個孩子說話的語氣性格思想都是會和父母相關的,怎樣的父母帶怎樣的孩子,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做好榜樣正能量,他們記在心裡,時間長了就會表現出來,不要因為父母的壞習慣影響孩子一生。為人父母,教其子女。
-
20 # 媛媛的vlog
人的習慣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個人初的活動場所。家庭中的各種習慣是孩子初接觸到的行為規範,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
家庭是孩子的第 一教室,父母是孩子的第 一任教師,千萬不要忽略家長對孩子教育和命運的作用。如果你的孩子沒教育好,在外惹是生非,別人指責你的孩子時會說:“這個孩子家教不好”,人家不會說老師、學校沒教好,人家會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養不教,父之過”。你的孩子沒出息,問題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長大出問題,一定是父母種下的根源。父母常為子女的問題擔憂,卻極少想過很多是父母造成的。父母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永遠無法解決子女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家長掌握著孩子的命運,任何改變孩子的打算,都必須從改變家長自己做起。家長教育理念的“一念之差”,可以讓孩子的命運有“千差萬別”的不同。所以,當孩子成長的時候,作父母的也得成長
回覆列表
謝邀。贊同這句話,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甚至是從懷胎時起(因此有胎教之說),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就對孩子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的教育觀念也貫穿於對孩子的日常養育和教育中,所以,有句話說“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
同一所學校,同一位老師教出的學生為什麼不一樣,這就是家庭教育父母教育理念不同造成的。
所以,每一位父母都要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為孩子做個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