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教授備用
-
2 # 基金投資總監
一,吳蜀聯合,同仇敵愾,背水一戰,此為人和。
二,吳蜀佔據地利,擁有長江天險,易守難攻。
三,曹軍皆北方人士,不善舟船,吳兵江南人士善水戰。
四,北方馬騰時刻威脅曹軍後方,曹軍不敢放手一搏,自持騎兵狂妄自大,未把吳蜀放在眼裡。
-
3 # 歷史的達人
2020年春節前後出現的新冠病毒肺炎,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裡,隨著大量的人員流動,被傳播到各個省份。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開展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疫情正逐步得到控制。
面對洶洶而來的疫情,人們不禁發問:我們為什麼這麼不走運,遇到這麼嚴重的傳染病?其實,這種惡性傳染病就是古代所說的瘟疫,在我國曆史上並不少見,從上古時期開始,歷朝歷代都有史實記載。
我們摘出《三國志》裡關於瘟疫的記載:
黃初四年(223年)正月,魏文帝築南巡臺於宛(今南陽)。是年三月,大疫。“三月,宛、許大疫,死者萬數”。
青龍二年(234年)“夏四月,大疫”。“是年夏大疫,冬又大病,至三年春乃止”。
青龍三年(235年)“正月,京都大疫”。
正始三年(242年)“吳孫權赤烏五年,大疫”。“秋七月,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以兵三萬討珠崖、儋耳。是歲大疫,有司又奏立後及諸王。八月,立子霸為魯王”
從這幾段記載中我們不難發現,在當時的中國,瘟疫幾乎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由於當時醫療水平低下,導致了大量人民死亡。比如晉惠帝光熙元年:“寧州頻歲飢疫,死者以十萬計。”(《資治通鑑》)
再比如: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發生疫病,當時聞名的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傳染病。“親故多罹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與吳質書》)上層貴族尚且如此,平民百姓的境遇可想而知了。
可以說,從有中華文明開始,瘟疫就不斷地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甚至影響了中華文明的歷史走向,比如說,東漢和明朝的滅亡,就和瘟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其實,我們耳熟能詳的赤壁之戰,曹操之所以戰敗,也受到了瘟疫的影響。
“乃取蒙衝鬥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餘船以次俱進。”“去北軍二里餘,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北軍大壞”這是資治通鑑上關於赤壁之戰的記載,想必大家中學時在老師威逼下,都背得滾瓜爛熟了。曹軍失敗的原因是遭遇火攻,傷亡嚴重。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不一定,原因如下:
第一: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曹公燒剩餘船而退敗。”並未提及孫劉聯軍發動火攻。《三國志》成書時間距離赤壁之戰發生的時間最近,因此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同時,《三國志·吳書·吳主傳》還記載:“公(曹操)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三國志 周瑜傳》記載:“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根據《三國志》一系列記載,我們可以看到,在戰役開始前,瘟疫已經在曹軍中流行,很可能造成了戰鬥力下降和軍心動搖,曹操不得不退兵。
第二:《資治通鑑》所記載的火攻,對曹軍影響並不大。赤壁之戰中,曹軍應有參戰部隊應不少於15萬人。曹軍“蒙衝鬥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也就是說,曹操有戰船1000艘。而孫劉聯軍“乃取蒙衝鬥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也就是說,發動火攻的只有10艘戰船。那麼,用10艘火船去燒1000艘戰船,戰果能有多大呢?可能會把這1000艘戰船全部燒掉嗎?有人認為,曹軍的戰船用鐵索連線,火勢可以蔓延到其他戰船上。即使真如《三國演義》所說,曹軍把戰船用鐵索連線,只可能是三五艘連線到一起,絕不可能是把這千餘艘戰船全部連線在一起。因此,用十艘火船燒垮了千艘戰船、十多萬部隊是不現實的。
所以,赤壁之戰曹操敗走的過程應該是這樣的:在戰役開始前,瘟疫已經在曹軍中流行,軍心不穩。曹軍與孫劉聯軍發生小規模的戰鬥,初戰不利,而且瘟疫造成曹軍大量減員,曹操只得帶兵退卻。臨走時,為了不給孫劉聯軍留下物資,就放火燒燬了戰船。
-
4 # 知了瞭望
一,曹操手下兵族多來自北方,不習水戰
二,周瑜來的太快,沒給曹操整合荊州軍的時間。
三,孫劉聯合,沒有因為爭權而發生爭鬥。
四,周瑜指揮得當。
五,曹軍糧草不足
至於有人所說的血吸蟲或者瘟疫,佔的作用很小。
-
5 # 歷史吃瓜客
關於歷史上的赤壁大戰,我想說以下幾點。
疾疫非常嚴重在史書《三國志》中赤壁大戰的相關人物傳記中,對當時曹軍疫情都有記載,死傷嚴重。特別是《孫權傳》寫到“士卒疾疫,死者大半”;《周瑜傳》:“時曹公軍已有疾疫,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
相比之下,史書並沒有記載劉備和孫權陣營有疾病,我估計也是有的。但是肯定比較少,沒什麼影響,主要還是北方士兵水土不服,所以得病的多。
大風是有的《周瑜傳》中記載:“時風威猛”,所以說大風肯定是有的。並且東吳軍隊採取的是火攻,火需要藉助風勢,所以風起到了關鍵作用。
但是,諸葛亮“借”東風肯定是虛妄之說,難不成他真是妖怪。如果真有這本事,司馬懿也不會從葫蘆谷全身而退了。
-
6 # 張政133704202
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人。曹操打贏官渡之戰後,又花了幾年時間統一了北方,後南下發動了針對荊州劉表和劉備的戰爭,這一戰太順利,劉備不敢和曹操硬碰硬,一路向南避戰,劉表死後,兒子劉琮接人,不抵抗直接投降了。熟悉三國史的都知道,曹操以前打的仗都很艱難,唯獨這一仗十分順利,兵不血刃得了一大塊地和許多兵馬,這讓曹操感覺有點飄飄然了,自認為天下無敵,就想趁機會把東吳給拿下來。但是曹操低估了孫權和周瑜,也高估了自己的軍隊在接收荊州兵以後的戰鬥力。結果,被周瑜抓住機會,利用火攻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這裡如果曹操不要得意忘形,仔細分析雙方的優缺點,用心來打這一仗的話,結果或許會不一樣。
-
7 # 王俊傑猛
赤壁之戰,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孫劉聯軍六萬人,對抗曹操大軍15萬人,由於周瑜出色的謀劃,加上地理的優勢,最終孫劉聯軍大勝曹操。
赤壁之戰以後,終曹操一生,再也沒有親身來到江淮之地。
赤壁之戰雖然是孫劉聯軍勝利了,但是曹操並沒有傷筋動骨,只是曹操再也無力南下了。
曹操的北方,雖然名義上被曹操統一,但實際暗流湧動,各種勢力犬牙交錯 ,曹操並不能完全控制,只是勢力互相妥協而已。
同時,朝廷裡面許多大臣心繫漢室,他們也不願意曹操一手遮天,所以,曹操要控制朝廷,加上消化吸收北方的各種勢力,曹操選擇了戰略對峙,而不是強攻江南。
而且據史料記載,曹操的北兵來到江淮之地後,許多人因為水土不服患上了瘟疫,這個瘟疫,按現在的醫學來看,最有可能是霍亂,痢疾和瘧疾,這些疾病,在古代是要命的,而且難以有效控制。
所以,赤壁之戰後,曹操再也沒有南下,這是軍事,政.治,科技等綜合實力的結果,不是某一方面就能決定的。
-
8 # 凌煙閣論史
題主問的是外部客觀因素。實際上,決定赤壁之戰結局的,首先是曹操的輕敵,其次是孫劉聯軍頑強的求生鬥志,第三才是客觀的外部因素,如疫情、東風。
為什麼說曹操輕敵?曹操此時已經平定了北方,還遠征烏桓,並一舉成功。南下荊州時,劉備被打得只能逃竄;劉崇未作抵抗,就投降了曹操。在這種情況下,曹操驕傲輕敵了。你看曹操給孫權的信,何等傲慢。“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綜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就像打牌似的,曹操自認為王炸在手,炫耀一下就把孫權嚇死了。可事情哪有那麼容易?
驕兵必敗,這是真理。比如黃蓋去投降,曹操那麼精明的人,能不懷疑有假嗎?曹操認為可能有詐,但是在他驕傲自大的心理下,他認為你黃蓋即使是詐降,又能怎樣?驕傲導致了曹操麻痺大意的心理,結果給對手孫劉聯軍留下了可乘之機。
為什麼說孫劉聯軍鬥志頑強?孫劉兩家的主公,孫權和劉備,哪個都不能降,降了就是死路一條。
先說劉備,他在新野縣一路與曹操開打,搞得曹操很沒面子,再加上劉備早期身在曹操麾下就反曹的各種跡象暴露,劉備落到曹操手裡,肯定是活不成的。
再說孫權。就像魯肅說的,東吳的臣子們投降曹操,還能富貴,而孫權降了,能有什麼好處?最好的結局是能活著,衣食無憂了。但天下所有事情都與他無關了,這對於孫權這種人,他是無法忍受的。有個例子,荊州劉崇投降後,結局是什麼?正史中沒寫,但《三國演義》裡羅貫中藉機黑了曹操一把,說曹操派人把他殺了。孫權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怎麼選擇,投降都是下下策。再加上週瑜對戰爭形勢的分析,他更加認為東吳有勝利的機會。
客觀的外部因素有多大影響?當時曹操軍中的疫情應該很嚴重的。曹操為了提高戰鬥力,開始在荊州大規模操練水軍。而江淮之間,多年一直有血吸蟲病影響百姓健康。血吸蟲卵就在被汙染的水中發育成尾蚴,人在這樣的水裡,尾蚴就透過人的面板感染人。據現在專家的考證,曹操軍隊當年的疫情,應該就是血吸蟲病。血吸蟲病的症狀是發熱、腹瀉、胸痛、咳嗽、全身皮炎發癢等,這樣軍隊就無法戰鬥。
另外說說東風的事。冬季在江淮間刮東風也算正常,東吳人對其規律應該有一定的掌握,在颳了幾天北風之後,有一定機率會刮東風。這個知識是孫劉兩方計劃利用的力量。
在疫情和東風的客觀條件下,曹軍處於了不利的地位。
結束語總之,要說赤壁之戰的決定性因素,我認為還是人的因素更大。
雖然疫情和東風,曹軍居於不利地位,但是,這並不會直接導致曹軍失敗。因為戰爭是敵對雙方調動各種力量和資源進行對抗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人的因素權重最大。在人的因素裡,戰爭的指揮者影響權重則最大。曹操作為一方的最高統帥,驕傲輕敵,指揮決策失誤,已經早早埋下了失敗的種子;孫劉聯軍則求生欲強、鬥志昂揚,最終在曹軍發生疫情、利用東風發動火攻的條件下,戰勝了曹軍。
孫劉一方綜合運用各種條件和力量的能力,超過了曹操一方,因此曹操最終戰敗,三國格局開始形成。
-
9 # 米粒閒聊
公元208年十一月,曹操在赤壁之戰被周瑜率軍擊敗。周瑜統領孫吳的軍隊,從表面上來看是靠老將黃蓋詐降,並利用了火攻戰術擊敗了曹軍。但,赤壁之戰的勝負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
首先,曹操的驕橫。曹操在幾乎兵不血刃的取迫使劉琮投降,並在長坂擊潰劉備,益州的劉璋也表示歸順曹操。當時曹操的心態、情緒已處於狂燥的地步。因此,根本沒將還未而立的孫權(孫權生於公元182年,才二十六歲)放在眼裡。對賈詡、程昱兩人的勸告(賈、程二人勸曹操先“消化掉”荊州,靜觀局勢的發展,暫緩攻吳,避免孫、劉聯合抗曹),曹操是聽著不順耳的,所以還是固執的決定對孫吳發動了進攻。驕兵不一定必敗,但失敗的機率很大。而此刻的曹操本人及他身邊的眾多僚屬(特別是武將),都屬於驕橫狀態。第二個原因,就是黃蓋的詐降加火攻。而第二個原因,又是因為受第一個原因的影響。可以設想,曹軍方面要不是彌曼著驕橫心態,黃蓋的詐降未必成功。而至於風向,在冬季赤壁地區刮東南風是很正常的,是不用“借”的,當然了火借風勢,會越燒越旺。曹軍中的北方官兵,不太適應南方冬天的環境,患上疾病(或是染上),也是較正常的。所以,曹軍的赤壁之敗的主因是驕橫的心態,再加上詐降、火攻、風向,疾病等因素,合力造成了曹軍的必敗。並且,使曹操失去了統一天下的絕好的機會。
回覆列表
一,吳蜀聯合,兵力並不弱。
二,吳蜀據了長江天險,易守難攻。
三,吳兵善水戰。
四,曹軍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