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冬天不冷2018
-
2 # 本是白楊樹
在漢唐的詩歌裡都有一種悲壯的胡箱意味和出塞從軍的壯志,而事實上證明漢唐的民族勢力極強。晚唐詩人眈於小己的享樂和酒色的沉醉,所為歌詠,流人靡靡之音,而晚唐終於受外來民族契丹的欺侮。
初唐詩人的壯志,都具有併吞四海之志,投筆從戎,立功塞外,他們都在做著這樣悲壯之夢,他們的意志是堅決的,他們的思思是愛國主義的,這樣的詩人才可稱為“真正的民眾喇叭手”!
中唐詩人的慷慨激烈,亦大有拔劍起舞之概!他們都析禱祝頌戰爭的勝利,雖也有幾個非戰詩人哀吟痛悼,詛咒戰爭的殘忍,但他們詛咒戰爭,乃是國內的戰亂,惋惜無辜的死亡,他們對於與別個民族爭雄,卻都存著同仇敵愾之志。
中唐以後,唐朝開始向衰亡的途上走去,藩鎮跋扈,臣官竊柄,內亂外患,相逼而至,在這樣國運危險萬分之際,晚唐的詩人是應該怎樣本著杜少陵的非戰文學,積極的反對內戰!然而事實是使我們失望的!晚唐的詩壇實充滿著頹廢、墮落及不可救藥的暮氣;他們只知道沉醉在女人的懷裡,呻吟著無聊的悲哀。
-
3 # 史海揚帆的每一天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繁盛時期,同時也是中國詩歌的繁盛時代。唐詩中很多作品也體現唐朝人民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民族精神!比如王瀚代表作品《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又比如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古詩詞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反映邊塞戰爭,而這類題材的詩詞多半融入了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民族正氣。唐朝詩人李賀面對當時藩鎮割據的黃河中下游大片土地,在《南園十三首》中發出了“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豪邁詩句,表明了熱血男兒收復失地、保家衛國的戰鬥激情。盛唐時期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在《從軍行(其四)》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的名句,寫出了將士們在異常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激烈的戍邊生活中所表現出的英雄氣概,將士們不打敗敵人誓不還鄉的昂揚鬥志和士氣躍然紙上。
-
4 # 使用者言午澤群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期發展過程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樣態,是帶有本民族文化的自我意識、自我認同、自我歸屬的特性,是本民族精神氣質的理想、品質、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集中反映。任何民族精神是對不同時代,不同社會形態下的繼承與發揚。
唐代詩歌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在流傳至今的唐詩中不泛歌誦民族精神的經典之作。例如杜甫的七言詩《兵車行》,此詩傾訴了戰爭給人民造成的巨大災難和痛苦,傾訴了人民對戰爭的痛恨,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豐富的民族情節。又如劉禹錫五言詩《蜀先主廟》,作者措詞精警凝鍊,風格沉著超邁,並以形象的感染力,垂戒無窮。詩意在讚頌劉備的功業,又慨嘆蜀漢亡國的歷史教訓,使人感慨萬千。
《蜀先主廟》唐-劉禹錫
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
5 # 北緯33度30分
琵琶起舞換新聲
總是關山別舊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
高高秋月照長城
唐詩,中華民族的一張文化名片,宣示著我們悠久的歷史、發達的文明和精美的藝術。唐代的詩人們以刺破蒼穹的凜然正氣、通透宇宙的深刻思想,或憂國憂民、壯懷激烈,或風花雪月、悲歡離合,寫盡了世間的人和事,也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氣神。
第一,熾熱的愛國精神。崔顥“聞君為漢將,虜騎罷南侵。為語河西使,知予報國心”。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誓不還”。王瀚“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戴叔倫“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描寫了對國家、人民的無限熱愛和責任擔當,我們人人都有的愛國報國之心,也來源於對唐詩的千年吟誦。
第二,崇高的人生境界。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達了一種人生的自信和灑脫。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永遠懷有一顆不登上最高峰絕不罷休的勇氣和決心。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說人生要有登高望遠、昂首高歌的決心和勇氣。這些至理名言,到今天也是激勵人們永不滿足、永不停歇的座右銘。
第三,積極的價值追求。楊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寧願做一名征戰沙場的戰士,也不要做一個坐而論道的書生。高適“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岑參“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李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都反映了唐人積極向上、剛健尚武的人生追求。中華民族就是被這樣勇武的詩句所感染,篳路藍縷,堅韌跋涉。
第四,真摯的人間友誼。王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白”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王昌齡“”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些令人感慨萬千的詩句,浸透了至真至純、至善至美的人間情誼。
第五,深切的為民情懷。杜甫目睹勞動人民因戰亂所蒙受的痛苦,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安得廣廈千萬間”“出師未捷身先死”更是千古傳頌。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反映了農民的辛苦和社會的不公正,教育天下人要尊重農民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已經成為每名華人的人生啟蒙。
唐詩以其整體上的磅礴大氣、浩然正氣,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性格,滋潤著我們的心靈世界,守護著我們的精神家園。
壯哉,唐詩!
美哉,唐詩!
-
6 # 使用者475028819254松子
蒼生既民生是第一位的。“不問蒼生問鬼神”,統治集團要把體恤民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是唐代詩歌中體現的民族精神。
-
7 # 老付笑呵呵
民族精神的定義,百度百科:反映在長期的歷史程序和積澱中形成的民族意識、民族文化、民族習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等共同特質,是指民族傳統文化中維繫、協調、指導、推動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粹思想,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發展的核心和靈魂。
唐代詩歌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巔峰,前承兩漢樂府、魏晉風骨,後開五代宋元詩詞,加之唐代政治經濟進步,既有初唐的快速發展,也有盛唐的空前繁華,還有晚唐的風雨飄搖,造就了唐代詩歌形式和風格的豐富多彩,也極大展現了相容幷蓄民族精神。
唐代詩歌體現了什麼樣的民族精神,是無法一以概之的,不同的詩人,不同的題材,不同的風格體現著不同的精神意義。從題材內容上大概可以分為懷古詩、邊塞詩、田園詩、浪漫詩、寫實詩,詩人風格上,李白浪漫活潑,杜甫憂時傷世,岑參雄渾壯美,王維田園靜謐,李商隱辭藻華麗,李賀劍走偏鋒,白居易樸實無華。
舉幾個例子: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送別的依依不捨,和對友人的關心祝福。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這是愛國主義的英雄情懷。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是浪漫主義精神的體現。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仳天下寒士盡歡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憂國憂民和對現實的憤慨。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對山水田園的熱愛。
所以要在對詩詞的讀記和理解中,感受詩人的情懷,並根據詩歌內容、背景來理解和分析所要表達的意義。
-
8 # 雲中歌白鶴
你好,我是想要和你一起學習的阿雲!
傳統詩歌體現出的思想左不過懷鄉念親、懷才不遇、壯志報國等,與其說唐代詩歌體現了什麼民族精神,還不如直接說傳統詩歌體現了什麼民族精神。
中國古人歌詠的東西,其實歷朝歷代無不相似,但唐代卻以其積極昂揚的特點留存千古,因此我們不妨說唐詩體現出的最大的民族精神就是積極進取、昂揚樂觀。
接下來,請允許我就初唐和盛唐跟你詳細講一講。
初唐:憤世嫉俗的少年正向著Sunny前行我們研究文學史一般習慣於將唐代詩歌發展劃分為四個時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儘管這樣的劃分會讓人覺得有些生硬,但它同唐朝的命運興衰緊密相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變遷和文學發展的之間的關係,對於初學者來說很有幫助。
談到初唐的詩歌發展,我們就不得不談一談“宮體詩”。
宮體詩是繼永明體之後出現的一種更為雕琢浮豔的創作傾向。它的內容狹窄,多是吟風弄月之作,喜歡不厭其煩地描繪一個物件、女性的容貌服飾等等。在風格上,它甚為穠麗淫靡;但在格律和聲韻上卻十分細膩精巧。
不過,由於缺乏充實的內容和思想,它就如同一具被精緻格律架起來的骨架一樣嚴苛而空虛。
例如宮體詩的代表詩人蕭綱所作的一首《詠內人晝眠》:
北窗聊就枕,南簷日未斜。攀鉤落綺障,插捩舉琵琶。夢笑開嬌靨,眠鬢壓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紅紗。夫婿恆相伴,莫誤是倡家。這首詩便纖麗精巧,描繪出一幅睡美人圖。
如上,我們所看到的詩風便是初唐詩壇所沿襲下來的。但是,作為一個剛剛建立的統一王朝,這種詩風會延續下去嗎?
在初唐的詩壇上確實出現過內容空泛,重視技巧,追求詩歌聲辭之美的宮廷詩風,其中就以“上官體”為代表。
這個名字是源於初唐很有影響的一位詩人上官儀,《舊唐書》本傳中說他:
“工五言,好以綺錯婉媚為本,儀既貴顯,故當時頗有學其體者,時人謂之上官體。”但唐朝畢竟是一個統一的欣欣向榮的新王朝,因此很快便有了新的聲音,其中我們最瞭解的便是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分別為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這四人出身都較為低微,但卻有強烈的功名之心。一方面,他們才華橫溢,受人稱讚;另一方面,他們又恃才傲物,恥居人下。因此初唐人常常罵他們“輕薄”,認為他們有很明顯的道德缺陷。
他們都不滿於屈居人下,滿腹牢騷,心裡懷揣著強烈的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悲憤和苦悶。他們的經歷坎坷,性格也稱不上謙和有禮,但正是因為他們這種矛盾產生的不平則鳴,反而使詩歌承載了截然不同的情感,具有很大的開拓性。
總而言之,他們確實在繼承宮體詩精巧格律的基礎上,使詩歌的內容由宮廷轉向市井生活,由臺閣進入廣闊山川,由空洞無物的抒寫到對時代和個人的呼喚上。
但要真的說“四傑”就代表了某種民族精神的話,未免又太過牽強。
他們更像是一個躁動不安的少年,對於不如意的生活充滿了不平和憤怒。但就是在這種不平之中,我們卻看到了他們想要向上的慾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恰如一個向著Sunny前進的憤世嫉俗的少年。
盛唐:連他們的憂愁、苦悶和痛苦也如波瀾壯闊我們大多數人對於唐朝的印象僅僅停留在盛唐,因為這一時期出現了中國詩歌史上最輝煌的兩位巨星——李白和杜甫。
他們恰如文學宇宙當中的雙子星,光芒萬丈,千秋萬代,以至於後人感慨:“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
談到積極進取、昂揚樂觀的精神,我們大多數人肯定會以為盛唐詩人的詩中充滿了對於盛世的溢美之詞。但事實恰恰相反,那些最出色的詩歌裡不僅沒有誇讚和稱頌,反而盡是牢騷之語。
例如我們最熟悉的李白,翻開他的詩歌,找出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句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這首詩寫作於李白遭受排擠,賜金放還期間。儘管一曲《將進酒》看起來傲情萬丈、肆意爛漫,但實際上卻是借酒消愁,拉著好友元丹丘和岑勳發盡牢騷:
我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但為什麼我不能受到重用?喝,我們喝!喝醉就有了答案!像我這樣有才能的人,難道會消沉下去嗎?繼續喝,就這樣喝醉也好!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首詩同樣作於李白賜金放還期間,他回到東魯家中,但天性自由、不甘平庸的靈魂又促使著他再次上路。當他想要和東魯朋友分別的時候,寫下了這首詩。
儘管這一句看起來十分狂放不羈,但實際上掩埋的卻是他不能夠受到重用的憤懣之情,甚至暗含著對於權貴們的不滿和蔑視。
你或許會說,李白就是這麼一個狂放的人,他發牢騷那只是個例。
那我們就再來看一看著名的田園詩人孟浩然吧。
孟浩然的出身很不錯,而且為人仗義疏財。《新唐書·孟浩然傳》中記載說:
少好節義,喜振人患難,隱鹿門山。年四十,乃遊京師。嘗於太學賦詩,一座嗟伏,無敢抗。我們熟悉的孟浩然是一個寫作田園詩很有一手的詩人,畢竟連他自己也曾堅定地表示過“予意在山水”“日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因此,我們大多數時候都把他當做一個如陶淵明一般的隱逸詩人。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昭昭有唐”,他卻想著歸隱田園,這難道不奇怪嗎?
實際上,在孟浩然自我標榜的田園之樂下面也是滿腹牢騷。
為什麼要隱居?因為這是唐人的時尚,隱居的人往往會更出名,畢竟大家都覺得願意隱居的人一定德才兼具。只要想一想“終南捷徑”這個典故就知道了。
發什麼牢騷?當然是自己不能夠受到朝廷重用。雖然寫著山水田園詩聊以自慰,但心裡總還是不是滋味。
不信的話你看一看他的一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這一首詩是寫給當時的宰相張九齡的,在詩中,孟浩然可沒有半點兒想要做隱士高人的意思,而是一個勁兒地感嘆自己雖然有才華,但是卻不能報效國家。
並且,雖然孟浩然一生都沒有能夠真正地受到重要,但他在內心裡卻一直有這樣的渴求,以及隨之而來的苦悶。那麼,我們還能夠將他當做一個陶淵明似的田園詩人嗎?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疑問,既然盛唐詩人這麼多的牢騷語,那麼怎麼能夠稱作是昂揚樂觀、積極進取呢?
我們再回頭看一看上述兩位詩人的詩歌,他們產生憤懣之情,但他們之所以產生這種的情感的原因,實際上就是他們的進取精神和現實生活發生了矛盾。
因此,縱然李白醉酒,孟浩然歸隱,但他們在內心深處卻並不服輸,甚至於仍然想要往上走,想要展示自己的才華,表現出同初唐四傑一般無二的傲氣。
又或者說,他們的滿腹牢騷成就了他們非凡的詩名,同時也展現著他們獨立的人格。而正是這種獨立人格的展現,卻恰好使大唐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在唐宋之後,文化禁錮,我們能夠記起來幾個有個性而且還沒有被送入監獄裡的人呢?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他們即便是痛苦、愁悶,也與其他時代的詩人不同。
李白要“愁”,便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連他的這種愁悶,也是壯闊的,讓人絕對不會聯想到閨房女兒之愁。
杜甫要“苦”,苦的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連他的這種痛苦,也是高尚的,他痛惜黎民百姓之苦,而非個人小哀小痛。
總而言之,盛唐詩人滿腹牢騷,但是就連他們的這種牢騷語也是因為他們太過的進取。他們愁、他們苦、他們痛,但是連他們的這種愁苦痛也是波瀾壯闊,盡顯盛世氣象。
小總結:提起唐朝,我們總以為是盛唐當我們在談論唐代詩歌的時候,總以為是盛唐,因為中國歷史上再沒有哪一個盛世能夠比得上盛唐。
但是,說起唐詩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你又能夠怎麼樣說呢?
談愛國主義,早在屈原的時候就開始談了,談到文天祥仍舊在談;談愛好和平,早在《詩經》裡就一翻遍地了,翻到今天仍舊反覆;談自強不息,古已有“天行健”了,今天的口號仍舊喊著……
由此觀之,中國古典詩歌的情感其實就那麼一些,歷朝歷代都是相似的,乃至於今。但是唐朝詩歌為什麼能夠被我們所熟記呢?
因為它擁有著一種獨有的昂揚樂觀、積極進取的精神。如果硬要說的話,就請把這當成是唐代詩歌整體上所體現出的民族精神吧。
-
9 # 穿越時空的歲月
唐詩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展現了中國詩歌發展的最高成就。唐詩不僅意境高遠、文字優美,而且體現出了積極進取、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
唐詩在中國數量眾多,作者廣泛,題材多樣,技法嫻熟。具有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力。
唐詩派別很多,每個流派都從自己的角度展現生活獨特的一面。多個唐詩派別豐富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了生活的豐富多彩。筆者大體分析幾個主要流派。
一.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題材大多描寫青山綠水,藍天白雲。歌頌了祖國壯麗的山河景色。激發人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家國情懷。比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等。
二.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等為代表的邊塞詩派。題材描寫了戰爭的場景與殘酷,抒發了對戍邊將士保衛疆土深切感情,歌頌了將士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表達詩人對國家和平、人民安居樂業的嚮往。例如高適的《別董大》、巜塞下曲》等。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
三.以李白為代表的浪漫詩派。詩歌自由奔放,想象力豐富,氣勢磅礴。體現出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樹立人們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月下獨酌》等。
四.以杜甫為代表的現實詩派。詩歌無情揭露社會的黑暗,針砭時弊,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例如《三吏》、巜三別》等。
唐詩朗朗上口,好讀好記,被廣大讀者所喜愛。同時也能激發人們蓬勃向上的壯志豪情和家國情懷。這也是中央電視臺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原因。
-
10 # 半落在路上讀書
你好,我是半落。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題目,它有點像一道語文考試題,又讓人覺得還是值得這樣思考一下。
它牽涉到什麼是民族精神,詩歌能不能體現民族精神,如果能,那唐代詩歌體現了什麼樣的民族精神,它對當下的我們會有什麼意義。
民族精神簡言之是一個民族、一個族群的精神狀態,也是這個民族的心態與素養,它是一個民族的非物質文明在精神上凝聚。文化是形成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也是民族精神的反應,詩歌作為文化的載體之一,特別在唐朝這樣詩歌繁盛的朝代,詩歌當然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形式。
詩歌是個體化的創作,民族精神是集體化的反應。唐朝將近300年,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也有安史之亂、宦禍黨政、黃巢起義,每位詩人的命運曲線和詩歌風格也很不相同,所以我們不能從每一位個體的詩歌中去看民族精神,要從更大的視野去看。
總體上唐朝的詩歌,可以看到當時自信、開放的民族精神,當然這樣的精神也體現當時的服裝、舉止、雕塑、繪畫、官員制度等不同方面。
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說,“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那樣寒冷不以為意,豪邁與自信就像那紅旗依然在風雪中。
李白有一首悲傷的詩,悲傷的卻是異國的友人,《哭晁衡》,“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真的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我們看這樣的詩歌總是能仿若穿越時空,回到那個恢弘的年代,這是文學作品,文化給人的影響。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我們現在的是什麼?它如何反映和影響這個時代。
-
11 # 山野文香
唐朝是盛世,也是戰爭不斷,既有徵討,也有鎮守。唐朝詩詞創作中,戰爭題材不少,通常歌頌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場面,體現了大無畏的民族氣節。體現了家國情懷,體現了不屈不撓,勇敢抵禦外辱的民族精神。
還有些書寫祖國大好河山的詩詞,歌頌大自然,歌唱美麗的家鄉,體現了積極向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美好家園的民族精神。
還有互幫互助、發展生產,實現自我發展的內強素質,外樹影響,團結有愛的民族精神。
還有尊老愛老,傳承優秀文化的發揚國學的民族優越感,體現了大國、古國的民族驕傲自豪精神。
-
12 # 綠野165123487
我認為唐代詩歌可以有三種表現形式,猶以邊塞詩突出了高貴的民族品質和民族精神。
哪三種表現形式呢?
第一種處於盛唐時期。代表詩人有白居易、王維、賀知章、李白等等。尤其詩人李白浪漫、瑰麗詩篇,開啟了盛唐風骨。
二中處於唐王朝由盛轉衰時期。代表詩人有杜甫,其《三吏三別》等佳篇傳誦不衰。
第三種就是邊塞詩。它奠定了中國詩歌品質的一種高度。代表詩人有王昌齡,岑參,高適等等。
家國情懷在邊塞詩中得以淋漓盡致的展現,至己傳唱不衰。就今天而言,它對新疆的詩歌藝術發展影響深遠。
由唐代衍生的邊塞詩,其藝術巔峰,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它時刻激勵著後人,以家國情懷戍守邊土,矢志不渝。
-
13 # 湖北老衛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時代,也是中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全唐詩》共收錄二千三百多位詩人的詩歌作品共四萬八千九百多首。這些詩作形式、風格豐富多彩,內容、題材千紫萬紅,把中國的詩歌創作推到了一個頂峰時代。
唐朝政治上有一個由興到衰的過程,但總體上保持了較長的盛世時期。因此唐詩一改前六朝的綺靡頹廢詩風,表現出積極向上,建功立業,效力國家,熱愛生活的進取精神,這些正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一是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初唐時期,號稱“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開始改變南朝浮靡的詩風,積極開拓詩歌的思想、題材領域。他們衝破阻力,在古詩向律詩過渡中取得大的進展,因此才有了後來的詩歌繁榮。杜甫曾評價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裂,不廢江河萬古流。"
二是建功立業的奮鬥精神
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詩,表現的那種驅馳沙場、大漠雄風、金戈鐵馬、壯懷激烈的英雄氣慨,令人氣意風發,催人奮進,一直是一代代華人的精神力量。
三是積極的浪漫主義和接地氣的現實主義精神
以李白和杜甫為代表的詩作,把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詩歌藝術推向高峰,體現出盛唐時期社會各方面積極問上的氣魄和磅礴氣勢;以細緻入微的表現手法,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社會各方面的矛盾。
四是一大批詩人著力於描寫山水田園自然景物,展示了"人面桃花"的美好景色和人們對生活的熱愛。
回覆列表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