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書法大課堂
-
2 # 楊炳升66
寫的很漂亮!
向你學習!
因這兩種紙的質感不同,書寫時的手感也盡相同。
第一種紙你可能會感覺順手一些。
不同的紙質,或者是同一種紙質不同的顏色,其用墨也都是不一樣的。
順便溜溜,走過路過,閒侃兩句。
溜之乎也。
-
3 # 善齋善哉
總體還是不錯的,能曬出來起碼有自信心出帖,這個很重要。
一、從字型看,宋人的東西多了,但風格不是很明顯。深入一家搞透,慢慢來別急。
二、多臨手札,把字組的起筆收筆、字勢和字的關聯關係搞清楚,一組一組來臨。
三、功夫在書法之外,努力提高自己的歷史、文學、藝術修養和欣賞水平。先眼高手低不要怕,多看就會有感覺。
-
4 # 佛曰很好
單個字還可以,但從行書來講,字的形式比較單一,整篇沒有對比,行與行之間串氣了,過於單調,這樣下去,對於過渡到草書很困難,多臨貼吧!但是有前景,努力吧!話難聽,請原諒
-
5 # 誤入藝林深處
有一定的書法基礎了,但細節上還需多加打磨,有些王鐸的筆意,但深入細究,暇疵也不少,如“楫”、“明”、“情”字用筆均不到位,整幅章法也不夠氣韻連貫,尤需在歷代古賢的碑帖中汲取精華,不斷昇華書法內涵,一點淺見,僅供參考!
-
6 # 快樂逍遙遊
兩幅作品的都還不錯,章法佈局也很好,可以看出一定書法功底。
需要注意的是,個別筆畫起筆需注意,豎劃無力,很多捺撇勾收筆太快太倉促缺乏力度。個別連筆太明顯不自然。有個別行列偏差太多致使佈局重心偏離。
-
7 # 嫩江晨風
有一定功底,尤甚是在運筆上有一定功力。但從筆法、結構和章法三方面看,還存在一些不足,尤其在結構上表現明顯。主要問題出在臨帖上。平常你寫得還不少,但在臨帖方面沒下苦功。
-
8 # 殘墨修者
一個字好,書寫流暢,筆斷意連,一氣呵成,章法得當,缺點使線條單質量不好,結字差了一點。
看你兩幅作品兩種風格,都處於出帖創作階段,自己的風格不明顯,擺脫不了原貼的影子,人精力有限,看你同時臨兩種帖,多少為你可惜,如果專心一種或者主次分清,你可能會更好一點,所以要有選擇,除非你天賦可以,時間夠多,那麼可以多種並進,否則貪多嚼不爛。
結字功夫不到家,第一幅作品中的(月)最明顯,四個月字沒有一個立得住的,和你臨的帖裡面的(月)字區別太大,你臨的帖裡面的(月),剛勁有力,沉著穩健,反觀你寫的線條太灣,結構不合理,線條偏細,給我的感覺有點弱不禁風,沒有一點美感,以後多臨一下原貼裡(月)字,照著寫好。
第一幅線條粗細基本一樣,變化不明顯,有點平淡,沒有形成強烈對比,不能形成對視角的衝擊,基本沒有記憶點,看過就忘,第二幅的好一點,有了一些對比,更豐富一些。
總之整體還是不錯的,細節的東西多加練習,離成功就不遠了。
以上個人觀點,如有錯誤,多多包涵和指正。
-
9 # 知名看淡
我回答這個問題。這兩幅書法作品總體上看不錯的。看來作者行書、特別是米字的學習下了不少苦,值得肯定。從筆法、字法上都有了米芾的味道,作者的基本功是可以的,尤其是米字左低右高、欹側的特點掌握的挺好的。
問題肯定有,提出幾點探討。一是臨習字帖還不夠,個別字的運筆有些草率,一定力送筆端,速度不能過快,還是不熟練,所以,下一步要深入讀帖,仔細觀察分析比較,下苦功背臨每一個字,多寫多練多分析,好好練習中鋒運筆,加強頓挫、提按的訓練。第二,仔細推敲米字的結構特點,左低右高,疏密得當,欹側相生,輕重緩急等,實在掌握不了就描紅,甘當小學生,攻打重點字、常用字,背臨是關鍵。第三,多看看名家是怎樣臨習米字的,網上加強學習,多於同行交流、請教,每個人都有可學習的地方,好的方面一定借鑑。最後是加強書法理論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眼力,開闊視野,理論水平提高了能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實踐。說的不妥之處,歡迎交流!
-
10 # 張斌洲
從字勢來看,用黃紙寫的較好一些,從章法來看,仿古紙更為協調一些。
結構上仿古紙寫的大多有問題,尤其是“虛、氣、雲、端"較為嚴重。
用筆也不到位,特別是豎畫,簡單直過,起筆沒有蓄勢,顯得軟弱無力。捺畫、捺點大多是敗筆,可著重加強一下。
‘灶"字要寫繁體字"灶“,不宜繁簡雜用。“發“字寫法是否再斟酌一下,右下方有點不對勁。
章法上黃紙所寫的那幅上方最好對齊,在視覺上會順眼一些,行書作品一般是上方對齊下方可以不對齊。
建議:可以邊臨帖邊創作,創作是檢驗臨帖到底吸收了多少營養。但最好是三分之二時間臨帖,三分之一時間創作,則佳作指日可待!
回覆列表
豎畫的起筆有嚴重問題,也有好的,說明不穩定。折畫也是不太穩定,需要改正,下面已經標註,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