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80後小穎

    在孩子嬰幼兒期由於不會說話,渴了餓了或是哪不舒服只能用哭來表達。這是孩子的正常需求本能。

    孩子1~3歲時由於語言發展期,有時孩子遇到事著急語言表達不清晰也會用哭來表達。

    孩子3歲以後,大多數孩子都能清晰表達說出自己的需求了。如果一遇到事就哭的話,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先不要哭慢慢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一起想辦法解決。時間長了孩子遇到事情就學會了先表達解決而不是先哭泣了。

    一定要允許孩子把內心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不批評不指責。

  • 2 # 田多媽

    面對喜悅的情緒和麵對痛苦的情緒,這兩者同樣的重要。

    如果能在持續性的喜悅中度過自己的生活,人就會逐漸地產生穩定的幸福感、快樂感。

    同樣,如果能讓痛苦的情緒流動出去,生命的自我調節能力和自我支援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所以,不論是讓孩子保持喜悅的情緒,還是讓其釋放痛苦的情緒,都可以讓孩子在生命中保持平靜和內在的愉悅,是對他生命的一種滋養。

    情緒說來就來,對於孩子來說,情緒的離開也是說走就走。情緒的“大悲”(大哭)和情緒的“大喜”不斷相互轉換,以此發展到平靜和安詳。

    由於成人在情緒的成長上未走出兒童期,除了帶有兒童期的情緒特點,還累加了許多東西。

    成人的情緒像兒童情緒一樣說來就來,可讓它走就沒那麼容易了,這是因為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長期不照顧情緒、不傾聽情緒甚至壓抑情緒,使得各種情緒累積、固著的結果。

    不僅兒童,成人在面臨突如其來的變化時(甚至是一些小變化),也是藉由情緒的表達來完成過渡的。釋放情緒就是調節的最好辦法。

    情緒如同認知一樣,開始也沒有好壞之分,兒童也不會給它一個是與非的評判。像認識外在的世界一樣,他逐漸開始認識情緒的世界,“害怕”、“恐懼”、“生氣”、“傷心”、“高興”……所瞭解的情緒逐漸豐富。

    1、哭是一種情緒的表達,背後可能代表著焦慮、傷心、生氣、恐懼等。做父母的需用心解讀並及時迴應這些情緒代表的真實需求。

    2、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哭。你越接納,孩子越有信心、勇氣和力量,因為沒有壓

    3、透過示範、遊戲、故事、書籍等形式教會和發展了孩子恰當地表達自己情緒和訴求是父母的責任。

    情緒沒有對錯,更沒有好壞。很多家長不允許孩子哭,從內心深處不能接納所謂的“負面情緒”,然而這樣的不接納,不認同,會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

    例:“哭什麼哭,你做錯了事,你還有臉哭”,當孩子真實情緒一味遭受打擊後,孩子將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

    哭也是一種情緒的宣洩,在小時候就能允許孩子哭,接納他,才會避免很多人在成年後遇到挫折才用極端的方式去解壓甚至犯罪的悲劇(參考摔嬰案、學校門口砍學生等等)

  • 3 # 花好love月圓

    我能接納孩子的眼淚,每個正常人都會有情緒,情緒有好的也有壞的,當孩子激動或傷心時都會有眼淚。

    當情緒來時,我們應該學會釋放它,而不是控制它,舉個例子:當你看到一個十分有趣的影片,是笑出來好受,還是憋著好受。答案肯定是前者。

    所以孩子流眼淚一定有他的原因 ,我們應該學會接納它,並幫孩子表達出原因,這樣他就不會難受了。

  • 4 # 土豆愛上馬鈴薯11

    這個當然是可以的,孩子也是有情緒的。流淚代表了他們的多種情緒,仔細觀察和聆聽,孩子跟我們大人是一樣的,有真的傷心的,有賴皮的,有假裝的,很多很多種,這個代表了孩子的情緒,有時候不會用語言表達出來,只能透過哭來表達他們想要的事情,這個就要透過我們成人來仔細分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所謂的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