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範兒必須有

    好問題,人類思想的進步總的來說來自於兩方面,或者歸根結底就是一方面

    第一種:傳承,人類歷史的神奇之處就來在於,無論東方或者西方,大約都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就形成了思想核心,東方的儒家文明,道家思想,佛教理論。西方是以埃及文明為基礎的,以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西方哲學思想,此後歷經數千年,人類的思想孜孜不倦得在其中汲取養分;

    第二種:總結,每一次人類經歷生死存亡,亡族滅種,面臨生存還是毀滅的時候總會誕生一些指引人類的思想,但因為有時間,事件的侷限性,過不了多久,人們就會把這次總結遺忘。人類的思想史其實就是一部重複重複再重複的歷史:事件發生後—吸取總結教訓—誕生新的思想理論—事件歸於平靜後(特別是經歷過的人離世後)—又開始躍躍欲試—事情發生後——總結經驗教訓(發現祖宗們已經提示過)......不停迴圈反覆的永動體系

    簡而言之,人類所謂思想的進步其實就是人類不停折騰自己的產物,這個折騰完的不甘心導致了社會的進步。

    但這個社會進步定義是什麼呢?是物質文明的異彩紛呈嗎?如果以思想進步為定義的話,人類歷史數千年來根本就沒有進步,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一直在研究的文明經典還是幾千年前的那一版,無論東方和西方均無例外。

    人類一思考,眾神就發笑... ...

  • 2 # 使用者918110063116君

    特朗普打著美國優先之旗,至使美國在這次疫情中染者和逝者都在失位,而我國在命運共同體的旗幟下,遠比美帝做的好。這說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旗幟是科學的!

  • 3 # 難信易行

    有美帝這個禍根與攪屎棍,只能把毫無定力的人,甚至是公知大V的思想攪亂,變成聰明過頭丶狡猾過度的牆頭草!很難整體進步![害羞][摳鼻][流淚]

  • 4 # 文章小白舒賢龍

    實踐與理論的碰撞出火花,進而促進理論先行,在反過來指導實踐,不斷輪迴,如滾滾車輪摸索著前進,作用於社會發展,繼而推動著社會發展的趨勢前行,不論正確與否,頭腦只是對外界的能動性的反應,實踐在上層建築為藍本基礎上再次深化實踐,據此驗證思想的維度符合現實的回擺罷了!

  • 5 # 善良女人花

    我們中國來說,在共產主義的領導下,人人平等,思想來說是個人不同,大部分人的思想還是很好的,自私自利的人還是少,如果,個個人都是自私自利的話,就沒有互相互愛了,也沒有團結一致了,我們就是看眼前這一次病情吧,我們國家團結一致,所以,病毒才有這麼快控制,你看那些自私自利的國家,要自由的國家,都成為啥樣了?

  • 6 # 老頑童283176306

    迷失了永恆家園、迷失了真自我、活在行屍走肉的肉身生命裡,所謂的思想,只是螞蟻視界的思維模式,永遠不能明白肉身人生的意義與永恆價值!!!

  • 7 # 鞏凌金剛經道德經雙百

    很開心回答這個問題

    人類思想進步學習素養人生價值觀等綜合因素的集合,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

    首先人類思想的進步需要不斷學習和昇華的過程,中華民族是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人類思想也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在變化,從封建社會過度到社會主義,人類思想的文明也在不斷的提高,在提高的同時也推動了社會主義的建設和健康發展

    第二人類思想的進步最好和現實相結合,用事實說話,用改革開放以來日新月異的經濟發展來促進人類思想的提高和進步,特別是目前的抗疫初步勝利的喜迅,馳援武漢,馳援世界,世界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等宏偉藍圖都會用事實證明人類思想的高尚才能贏得尊敬和推崇。而西方自私自立抹黑中國的言行,不僅僅損害了中國人民的崇高思想品徳,同時也影響了自己的抗疫時間,損害了自己的發展。

    第三人類思想進步需要有傳承和發展,我國曆史上有很好的思想教育題材《道德經》《論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是俗稱啟蒙教育的“三百千”。這都是傳承人類進步的好教材。而現在的抗疫勇士,感動中國事蹟材料,兩彈一星功勳,航天科技英雄以及現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傑出代表人物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樣在傳承歷史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思想進步的事例融合就會提高人類的思想進步,同時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第四在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上,既要務實,同時又要避免向“錢”看的思想教育,把奉獻放在首位,把自己同祖國的發展壯大融為一體。不斷進取,才能促進人類的思想進步,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第五人類思想教育要從幼兒開始,慢慢養成,一蹴而就不現實,拔苗助長不可取,人類思想進步,必須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援,教育系統是關鍵,家庭教不能少。這樣才會更好的把握人類思想進步教育,人類思想進步發展了,社會發展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第六人類思想進步是多元素,多元化的總合體,在知識裡,在生活裡在學習中,在工地中,在休閒娛樂中,簡單的例子,抗疫中體現出來的愛國情懷,和追星族形成的反差。也是很好的體裁。書法學習中,滴水穿石精神,感恩回報社會的心理素質等等都是人類進步的題材和亮點。

    總之人類思想進步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就一定會促進每一個人的思想進步,推動社會的發展,讓偉大的中華民族崛起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 8 # 軫念信箱

    人的思想和社會發展應該是同步的。只是一少部先驅者站在了精神領域程序的前沿,引領者時代的發展。人類社會就如一座金字塔一樣。你所說的那些人處在金字塔下方,他們的社會環境,知識水平,獲取資源的方式,都覺得了他們所思考的層面沒有那麼偉大和進步。精神層面是可以由上自下影響傳播的,這需要社會風氣﹑資訊傳播的等方面施加影響。做為人本身自我要求約束也是少不了的。我覺得只要自己堅持做,同樣會影響身邊人,一起努力進步。  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思想對於個人的成長進步有著重要的意義,思想的力量決定和影響著人生。人類每一次大的變革,都離不開思想力量的指引,人類每一次文明的進步,都是思想力量推動的結果。思想的進步,帶來社會的進步,促進歷史的前行。

    生命是一場單程冒險,你必須獨自去尋找。沒有人能夠替代你思考,思想如此重要,你怎麼可以輕易地交給別人?不經思考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你的思想決定了你所看到的東西。

    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就在於思考。思考是思想的起源,但思考卻並不等於思想。思考是形成思想的過程。惟有從永恆的角度,超越自然和歷史的侷限,把握事物的本質,符合事物發展規律,順應事物發展趨勢,正確思考得出的價值理論體系,才稱得上思想。思想從更廣義的視角看,就是正確思考的昇華。

    思考於個人而言,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人生若缺乏思考,不僅減少生命的厚度,人生的意義也蕩然無存。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未經思考的人生毫無意義”。而思想更高於思考。一個有思想的人,他的生活不會落入俗套,他的人生會放異彩。

    古往今來,一切偉大的人物無不都是思想家。平凡的人雖成不了思想家,但也不能少了思想的支撐。思想是人類最寶貴的資源,是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人類每一次大的變革,都離不開思想力量的指引,人類每一次文明的進步,都是思想力量推動的結果。思想的進步,帶來社會的進步,促進歷史的前行。

    思想的力量來自於她是人精神的“血液”。“人總是要一點精神的”。人的一生其實是被某種精神支撐著的。精神是意識層面的東西,屬於心理範疇,決定著人的心態。而決定人一生的關鍵在於心態。

    巴爾扎克說:“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思想對於個人的成長進步有著重要的意義,思想的力量決定和影響著人生。

    思想的力量來自於她是人的生命“靈魂”

    人是靠思想活著的,如果人沒有了思想,就會成為行屍走肉。人的高貴也在於思想。帕思卡爾說“人類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人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會思考的動物,思考產生思想,思想轉化為智慧,智慧使人脫離了動物界,讓人成為了真正的人,賦予了生命以靈魂,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

    思想的力量來自於她是人精神的“血液”

    “人總是要一點精神的”。人的一生其實是被某種精神支撐著的。精神是意識層面的東西,屬於心理範疇,決定著人的心態。而決定人一生的關鍵在於心態。一位哲人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論;定其心,應天下之變。精神調整心態,心態決定一切。

    思想的力量來自於她是人信仰的“細胞”

    信仰,是貫穿於人的世界觀之中的一種意識規範。人的行為往往受信仰的支配。信仰賦予短暫人生以永恆意義。人生價值的實現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礎之上的,而信仰的基礎則是思想,沒有思想是不可能樹立信仰的。人一旦建立了某種信仰,他就會為其信仰,克服千難萬險,執著於信仰的實現。思想的力量在人的信仰上表現的尤為突出。人被信仰所鼓舞就會成為一個難以戰勝的人。

    思想的力量來自於他是人意志的“骨骼”

    人的信仰決定人生的方向和目標。目標的實現還要靠意志。人的意志才決定著人的信仰能否實現。堅強的意志,讓人不懼挫折,不怕失敗。攻而克難,越戰越勇。缺乏意志或意志不強的人,一遭挫折就懷疑,一遇困難就動搖。最後的結果是,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志。

    思想的力量來自於她是人毅力的“肌肉”

    事情的成與不成,除了目標和方法的正確與否外,剩下的就與人持之以恆有著密切的關係。執著是專一,持恆是堅持,而堅持考驗的就是毅力。沒有毅力的人,可以說很難成大事。如果曼德拉缺乏毅力,沒有對其信念的堅持,沒有毅力的作用,他能在獄中熬過28年,出獄最後取得反對種族歧視維護人權事業的成功嗎?

    思想的力量來自於她是人視覺的“雙眼”

    人的視野決定人的見識,人的見識決定人的格局。而人的格局決定人的境界和層次。格局是一個人眼光、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佈局。大境界才有大胸懷,大格局才有大作為。卓越的人生少不了三樣東西,眼界、胸懷、意識。人的眼界是一個人看問題的方式。人的胸懷是一個人包容東西的多少。人的意識是一個人性格的體現。眼界有多寬,水平就有多高,寬度決定高度。胸懷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格局決定結局。意識有多新,前程就有多遠,性格決定命運。這三樣人生寶典均源自於思想。

    思想的力量來自於她是人行動的“手腳”

    正確的思路和想法無疑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行動。世間的事只有行動才能轉化為效果。所以才有人說,一次行動勝過一打綱領。更有名人說“偉大的思想只有付諸行動才能成為壯舉”。一個人再聰明,再有智慧,若他不透過行動將自己的計劃付之實踐,便不會有價值產生。行動是創造價值的來源。是實現目標的唯一途徑。正確的思想往往產生於實踐,而又反過來指導實踐。正確思想指導下的行動,會更符合實際,也會更科學。以保證我們目標的實現。

    雨果說,“哪裡有思想,哪裡就有威力。”這表明了思想的力量。拿破崙說的更直接。“世上只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而論,利劍總敗在思想手下”。可見,思想的力量多麼強大而於我們又是多麼重要。

  • 9 # 華236667965

    人類思想進步到,人人都不去爭,也不去槍,一切都大公無私,讓別人去爭去槍,想起來,哪種生活確實好。但社會可能不是進步,而是倒退。

  • 10 # 嘩嘩174229555

    不用擔心,人類本身的存在及發展規律就是由人類的思想決定的,而這人類的思想不是人類本身能控制,是由整個宏觀宇宙和微觀宇宙所控制的。

  • 11 # 萬物之根萬理之源

    中國的易經思想在5000年前已經極其成熟,發展到了人類思想的盡頭。人類的思想時隔5000年未曾發展半步。

    古道德經寫 大器免成,漢朝以後儒生認為人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成長成才所以改成了 大器晚成。

    但看古今多少豪傑,數學天才,物理大牛,天才在左成事了,瘋子在右和諧了。從中國有記載的歷史以來,中國5000年有誰突破了易經的思想呢!5000年的中國可曾有誰發展了易經的思想,開拓了易經的思想,完善了易經的思想!沒有,沒有還是沒有。

    中國的易經思想在5000年前已經極其成熟,發展到了人類思想的盡頭。他可以回答人類各種思想刨根問底,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究極問題!所以人類的思想在5000年前已經發展到人類的盡頭。人類一直在按照易經的指示在發展,只是中國絕大多數人沒有學到而已。

  • 12 # 望天犼2王大齊

    人類的思想怎樣才能進步呢?我認為首先要認識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首先要弄清楚思想這個精神觀念的概念是如何產生的?它從那來延著什麼軌跡到那去?人類的思想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進步發展!人猿揖別價值產生了!沿著人類價值文明進化發展的軌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低階簡單到高階複雜的實踐過程前進!由必然的價值王國不斷的向自由的價值王國發展人類的思想就能不斷進步!

  • 13 # 李建軍

    人的思想是最難說清的,好人有思想,壞人也有思想,人人鄭有思想。在革命年代,有了革命思想的人就是先進的進步的。在市場經濟的今天,能掙錢的,會掙錢,富起來的人就是有進步思想,總之好思想是會隨社會的,好草是會隨風的一樣道理。

  • 14 # 安工才

    人類思想怎樣才能進步呢?

    人類思想進步,完全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的進步發展與否。要不然,為什麼儒家文化修煉中華民族數千年,結果連個“克己復禮”的社會思想意識都沒能確立起來。

    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道理就這麼簡單明瞭。思想不進步,又怎麼能推動社會進步呢?

    人類思想的進步總的來說來自於兩方面,或者歸根結底就是一方面,人類的正確思想是從社會實踐中來,智慧是從閱歷中得來,人們的智慧和勞動力不用就自然消失只可惜啊!智慧經濟學指導勞動創造出物質財富,物質第一性,物質是基礎,精神是上層建築,物質決定精神,物質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勞動經濟學引導優秀的社會立法保證公民有思想的自由,他是社會前進不可或缺的法律與智慧,確保社會人沒有思想犯罪。人類思想進步到,人們都不去爭,也不去槍,一切都大公無私,讓別人去爭去槍,想起來,哪種生活確實好。但社會可能不是進步,而是倒退。

    人類思想進步離不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 ,錢,貨款工具而已,錢流通才能產生價值,錢,永遠是為人服務的 工具而己,錢,抽象經濟利益競爭力,以錢生財,以財養物,錢記錄勞動創造出物質財富做出貢獻的生產力符號,記錄以物質生財,以財養物質資料,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祂出現泊本質是流通,因此祂是來還是去於我都無所謂,最值得我關注的是祂的流向,不管衪屬於誰 只要流向經過我,就可使我生活質量更好 生活更美!!這便是為什麼欠銀行幾十億的是富豪,存銀行幾十萬是窮人的奧秘!!

    當今社會就是錢錢錢,根本沒有親情,友情,愛情和人情。看不透的社會中生活,想不到今天社會生活中。天大地大,沒有你摘抄學習的決心大。爹親孃親,沒有你列舉岀的的錢親。千好萬好,沒忍勁很難把關係處理好。

    雲高天高,比不上你的覺悟高!

    人生之路,必然有得有失,看得清不如看得輕。想明白、睡踏實、活自在,往後餘生,做一個想得到也想得通,拿得起更放得下的人。人生足矣。錢能養人,也能害人,少了不夠花,多了野心大!

  • 15 # 手機使用者57017732070

    首先,應該理解什麼的思想才算所謂的進步!

    是有自己的判斷力,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呢;還是滿腦袋裝滿信仰,為所謂的正義而獻生,死得他們所謂的明明白白,而自己不明不白!

    當然,阿Q死時確實覺得自己的畫押不怎麼好看!

    但現實真有智者成其事,貪者發其財,愚者樂其死!

    我們大多是樂其死!

    無所謂,我們為了大正義,親尚能滅,何況己身乎!

    這丫思想進步了!眾人笑誇勇者們!

    其實想多了:他們根本不需要思想!

    只要一個理由就夠了!

  • 16 # 人是為他人而活著

    思想進步就是哲學進步,在沒有突破性哲學思想出現的情況下,豐富現有的哲學思想,也能對社會進步起到一定的作用。

  • 17 # 玉樹臨風su

    人類的思想最大區別就在於思考。思考是思想的起源,但思考卻並不等於思想。思考是形成思想的過程。惟有從永恆的角度,超越自然和歷史的侷限,把握事物的本質,符合事物發展規律,應順事物發展趨勢,正確思考得出的價值理論體系,才稱得上思想。思想從更廣義的視角看,就是正確思考的昇華。

  • 18 # 葉子風語

    1、“思想必須以極端的方法才能進步,然而又必須以中庸之道才能延續。”——保爾·瓦雷裡

    保爾·瓦雷裡(Paul Valery 1871-1945),法國象徵派大師,法蘭西學院院士。他的詩耽於哲理,傾向於內心真實,追求形式的完美,往往以象徵的意境表達生與死、靈與肉、永恆與變幻等哲理性主題,被譽為“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詩人”。

    在他的好友著名作家紀德及其他友人再三催促下,瓦雷裡將自己青年時代的詩稿結集出版。在付印前,他想寫一首40行左右的短詩附在後面,作為與詩神永別的紀念。可這小詩的想法如一星之火,使瓦雷裡一發而不可收,燃燒成一首五百餘行的長詩——《年輕的命運女神》,描寫不同性質意識之間的矛盾衝突。這首詩對法國知識界的震撼之大,影響之深是驚人的。

    瓦雷裡一生的巔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濱墓園》,《海濱墓園》寫詩人在海濱墓園沉思有關存在與幻滅、生與死的問題,得出了生命的意義在於把握現在、面對未來的結論,主旨是關於絕對靜止與人生交易的對立統一關係。開篇“這片平靜的房頂上有白鴿盪漾”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這首詩代表在詩歌創作方面瓦雷裡的成就高過了他的前人馬拉美。以保爾·瓦雷裡為代表的一批詩人的象徵主義詩歌的創作,在匡正歐美當時淺陋直陳的詩風上,在加強詩歌的凝練、含蓄、韻味和質感等方面有著巨大的貢獻。代表作《舊詩稿》、《年輕的命運女神》、《幻美集》等。

    回覆v966收聽保爾·瓦雷裡親自朗誦他的詩作。

    2、“重要的不是思想,而是思想的深度。”——埃茲拉·龐德

    龐德精神首先體現在藝術上的求真務實的態度。龐德要求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做一個“嚴肅的藝術家”。他雖然在詩歌理論上頗有建樹,但他認為創作比理論重要,文學的物件是人。在詩歌創作中,詩人要準確地判斷人的真實願望,反對歪曲的“不道德”的虛構,推崇嚴肅的藝術家以及“能為真實做出見證的、最精確的藝術”。他也很注重技巧,但他注重技巧是為了更好地表達真摯情感。所以,他認為“技巧是真摯情感的考驗”。在他的詩歌中,他主張準確傳達現代真實情感,強烈地抨擊資本主義的罪惡,呼籲和平,反對戰爭。代表作《在地鐵站內》。

    他從中國古典詩歌、日本俳句中生髮出“詩歌意象”的理論,為東西方詩歌的互相借鑑做出了卓越貢獻。他的意象派作品中汲取了某些日本詩歌如俳句詩的寫作形式及特點。他在長詩《詩章》中闡述孔子學說,在1915年出版的《中國》中收集並翻譯了十幾首中國古詩。龐德不太懂中文,他的譯作是由日譯本轉譯的。龐德還曾譯過《大學》、《中庸》、《論語》等。除了翻譯中國作品外,龐德也譯過包括日本、希臘、義大利文學等多種語言的外國文學作品。就此而言,龐德也是一個有成就的翻譯家。

    以下是埃茲拉·龐德朗誦的《比薩詩章》第八十一章。

    3、“不要走在我後面,因為我可能不會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為我可能不會跟隨;請走在我的身邊,做我的朋友。”——阿爾貝·加繆

    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 1913-1960),法國作家、哲學家,存在主義文學、“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

    加繆於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他(加繆)作為一個藝術家和道德家,透過一個存在主義者對世界荒誕性的透視,形象地體現了現代人的道德良知,戲劇性地表現了自由、正義和死亡等有關人類存在的最基本的問題。”他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義者,儘管他自己多次否認。1951年加繆發表了哲學論文《反抗者》之後,引起一場與薩特等人長達一年之久的論戰,最後與薩特決裂。

    加繆在他的小說、戲劇、隨筆和論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異己的世界中的孤獨、個人與自身的日益異化,以及罪惡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誕的同時卻並不絕望和頹喪,他主張要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他為世人指出了一條基督教和馬克思主義以外的自由人道主義道路。他直面慘淡人生的勇氣,他“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僅在法國,而且在歐洲並最終在全世界,成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導師。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等。

  • 19 # 無火之焱

    這個問題太大了吧。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思想進步退步與社會的進步與否好像並不同步吧!(當然這裡有個同步需要定義,單說時間相同的話,好像並不是的)看看歷史的發生,很容易發現。比如孔子的思想春秋末期,後面到了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再後面思想與社會的矛盾又有反覆……

    我假定功利導向為標準,就是人類改造或者破壞世界的能力增強,算作思想進步。

    我的答案仍然是沒有答案。一方面世界太大,我們的啥思想對其影響幾乎為零。另一方面是,我們“沒有思想的思想”(就是改造我們自己)或許對改造世界更大。

  • 20 # Foxbat潘

    首先思想範圍是怎麼定義的?

    如果是指宗教信仰,那就去教化;

    如果是指文化素質,那就去教育;

    如果是指陋習惡俗,只能去教訓;

    如果是指意識形態,那誰也管不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人都不能和自己最愛的人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