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齊嶽評讀
-
2 # 紫菀品月
王維詩歌在他年少時已在上流社會廣泛傳播,並且產生了直接的社會效果.有些詩還被採入樂曲到處傳唱,擴大了它的接受面.在他去世後直到唐末,這種傳播和接受仍在繼續.與王維同時及以後的不少詩人都從王維詩中汲取了靈氣秀韻.這樣一種接受盛況,在唐代詩人中,只有李白、白居易可以比肩. 王維山水詩承上啟下,將山水詩由勃興期推向昌盛期,進一步發展了中國山水詩。這可以從王維山水詩的藝術成就和藝術風格兩方面得到證實 山水詩源遠流長,經歷了孕育期(先秦至西晉);形成期(東晉);勃興期(南北朝至隋);昌盛期(唐五代);綿延期(宋元明清)。 王維則是昌盛時期的傑出代表,代表了中國山水詩的最高水平。王維的歌,現存四百多首,題材相當廣泛。其中以山嶽江河,風露花草,鳥獸蟲魚等大自然的事物為題材,描繪其生動的形象,藝術地反映千姿百態的自然美,體現作者審美情趣的山水詩,約有百篇左右,佔其全部詩作的四分之一,居其他各類題材的篇什之首。而這百篇左右的山水詩,就其藝術創作性而言,遠遠超越了前人,並對後人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唐帝國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統一,經濟、文化空前繁榮,與國外交往空前頻繁的國家。這就為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山水詩的發展,因而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昌盛時期。 唐山水詩的繁榮昌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從事山水詩創作的詩人,數量之多,產品之豐,十分驚人。僅據《全唐詩》所錄統計,唐代三百年間,曾湧現詩人二千二百多個,創作詩歌達四萬八千九百餘首,是唐代以前一千六七百年間留下來的詩歌總數的幾倍。這數以千計的浩浩蕩蕩的詩人隊伍中,大多數都曾吟詠過山水;他們究竟寫了多少山水詩,雖然至今尚未作出精確的統計,但可以大致估計,唐代山水詩的總量,恐怕也是此前留下的山水詩總量的幾倍。更值得注意的是,湧現了王維,李白,杜甫等天才巨星,他們的山水詩創作,不僅數量多,視野開闊,內容豐富,而且詩境不凡,藝術上多姿多彩,極富創新精神。 王維是把山水詩的美學價值推向藝術高峰的一位全能的作家。他的山水詩藝術成就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詩中有畫”詩畫美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這是蘇軾高度讚揚王維山水詩成就的。王維詩畫兼長,一向兼有詩人與畫詩的天賦,用畫意作詩,憑詩情繪畫,使山水詩與山水畫互為滲透,融而為一。他的山水詩不僅體現出畫詩的構圖,色彩和造型之美,還能充分表現山光水色在時空瞬變中的神采。他懷著詩人的情愫,緊握畫師的彩筆,使簡潔優美的詩句能同時顯示千里山河的絕妙畫境。對各種景緻的遠近、濃淡、疏密、明暗的處理,無不逼真傳神,甚至將動中之靜,靜中之動的微妙變化,都縷刻得栩栩如生。如《終南山》:“太乙近古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藹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此詩要表現終南山的宏偉壯觀,卻不從自然狀貌作直觀的描摹,而是用驚歎誇張的口吻,開始就表現它高近天都,橫連海隅的氣勢,概括出遠觀的印象。緊接著寫登山所見的近景,只覺自己置身於白雲繚繞、青靄濛濛的雲海之端,那奇異驚喜的心情,隨之而出。在迷濛的喜悅中,登上主峰。此刻,群山萬壑因地勢和位置的不同,呈現出千姿百態,以襯托中峰的雄姿。末尾而句,如沈德潛所說:“或謂末二句與通體不配,今玩其語意,見山遠而人寡也,非尋常寫景可比。”(《唐詩別裁集》卷九)這樣理解似更切合山水寫景的實際,是巧妙的收筆。再看另一首詩: 危境幾萬轉,數里將三休。迴環見徒侶,隱映隔林邱。颯颯松上雨,潺潺石中流。靜言深溪裡,長嘯高山頭。望見南山陽,白日靄悠悠。青皋麗已淨,綠水鬱如浮。曾是厭蒙密,曠然消人憂。(《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盤曲四五十里至黃牛嶺見黃花川》) 詩人以寸管之筆將盤曲萬轉的山容水姿一一如畫托出。那松上雨點、溪石潺流,同深溪靜語,山頭長嘯,彼此呼應;加上朦朧霧靄和南山日照的映襯,完全是畫師的構圖。晁補之指出:“右丞妙於詩,故畫意有餘。”符曾題序說:“昔人稱詩為有聲畫,畫為無聲詩,二者罕能罕能並臻其妙。右丞擅詩名於開元天寶間,得唐音之盛,繪事獨絕千古。所謂無聲之詩,有聲之畫,右丞蓋兼而有之。”(見《王右丞集》附錄五序文五則) 以上均為王維以畫入詩的力作。這是六朝以來山水詩創作的一大發展,它融入了畫師的匠心,捕捉自然山水之美的精髓,以求神似,克服了受繁雜表象束縛,刻畫過於瑣細的毛病。 王維能突破山水詩人實錄描摹的手法,以畫法入詩,使山水詩具有濃郁傳神的詩畫美。具體地說,一是注重自然景物彼此的烘托映襯,如“閒花滿巖谷,瀑水映杉松。啼鳥忽臨澗,歸雲時抱峰。”(《韋侍郎山居》)“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新晴野望》);二是善於發現和捕捉大自然的生機,牢牢把握一閃而過,轉瞬即逝的富於美感的形態經過裁剪、推敲、遣詞,融景成詩,如“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半雨,樹桫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三是注重色彩的調配。如“青山橫蒼林,赤日閉平陸。”(《冬日遊覽》)“連天凝黛色,百里遙青冥。”(《華嶽》)“古壁蒼苔裡,寒山遠山紅。”(《河南嚴尹弟見宿弊廬訪別人賦十韻》)這些經過藝術家的慧眼和審美心理精選繪製的山水景色,比之自然錄象,更富吸引力,因為它表現了自然界的變化和內在的律動,寫出了動與靜的矛盾的統一。這就是所謂“詩中有畫”的詩畫美。 (二)“形神兼似”的空靈美 魏晉以來,山水詩作為一種對自然的探求和讚美,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和興趣。以謝靈運為代表的詩人,將山水從體玄適性中提煉成具有空間實感和美學情味的藝術品,推動了六朝山水文學的發展。不過,在“尚麗”、“貴似”的風氣影響下,出現了一味追求形式的傾向,忽略了自然本身存在的整體統一的靈氣。王維山水詩,既繼承了二謝(謝靈運、謝朓)的工筆精細,注重形象實感的優點,又能以禪入詩,使山水詩從直感、直敘躍進到妙想入神的境界。即從“形似”跨進到“形神兼似”的新階段。請看: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漢江臨眺》) 我們將這首詩同謝靈運的名作《登池上樓》作一比較,可以清楚看到,謝詩刻意求工,貴在形似,十分注意視覺的先後,將傾耳舉目所聞所見,從上到下,高低、遠近各個角度展開,給人鮮明的立體感和真切感。王維的《漢江臨眺》則是另一番景象。詩人不寫城邑大小,不提江形水勢,卻誇張地寫漢江同三湘、九派的聯絡,將天地之外的江流和似有似無的山色,同江中的城邑倒影及奔向遠方的波瀾,虛筆寫實、渾為一體,從而把漢江的遼闊悠遠,襄陽悚立江畔的神姿,詩人閒逸的心境,都表現得極為生動傳神。 王維吸收禪宗的超然脫俗,以佛家的目光觀察世界,“山河天眼裡,世界法身中。”同時,又將佛教的“空”、“寂”之境,作為人生的歸宿。因此,他的詩作,尤其是後期寫的《輞川集》,呈現出“空靈境界”,這正是他的山水詩臻於極致的一個標誌,也是他的山水詩形神兼似的最好解釋。所以他的山水詩空靈沖淡,幽雅悠遠,意蘊無窮,具有永恆的魅力。 (三)和諧統一的音響美 王維憑藉著音樂的特殊修養,在創作山水詩時,往往比別人更敏銳地感受並精確地把握山水自然的Teana,透過精練而富於詩意的語言,作有聲有色的表達。 背嶺花未開,入雲樹深淺。清晝猶自眠,山鳥時一囀。(《李處士山居》) 寥落雲外山,迢遙舟中賞。鐃吹髮西江,秋空多晴響。(《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 從以上詩例中,可以看到,詩人不僅融音樂技巧入詩,寫出山水中律動的自然Teana,也透過某種音響的特點傳達詩人的情志,透露人同自然相契的虛靜與靈動。《禮記·樂記》有句話說的好:“樂者,音之所由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不同情志,會產生不同的情志。王維能準確地捕捉自然界的細微。平凡的音響融於詩中,以表現自然生態的動靜生息和飛躍的生命活力,並著意用不同音響在心絃上鳴奏,顯示自己不同的心境。正是這種相互依存,形態萬千的組合,構成了宇宙萬物生機無限,絢麗多姿的渾然天成之美。這就是王維山水詩著意刻畫自然音響帶來的詩意和魅力。 王維山水詩的審美價值,從那綜合繪畫、音樂的美感,天然渾成的格調,澄淡幽靜的意境,和微清秀的語言中,都充分說明他已將盛唐山水詩的藝術水平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王維不僅從題材方面完成了山水詩與田園詩的合流,更從藝術上實現了兩大傳統流派的合併,從而將山水詩藝術推向新的高峰,在山水詩上享有崇高的盛譽,是後世山水詩人學習的典範,影響是深遠的。 《史鑑類編》對王維山水詩的藝術有較精到的評價;“王維之作如上林春曉,芳樹微烘,百囀流鶯,宮商迭奏,黃山紫塞,漢館秦宮,芊綿偉麗與氤氳杳渺之間,真所謂有聲畫也。非妙于丹青者,其孰能之!矧乃辭請閒暢,音調雅訓,至今人師之誦之,為楷式焉。”(見於《王右丞集箋註》卷之末附錄二)“文學是顯現在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詩歌也是文學的體式之一。它同樣要求在有限的字詞句中蘊涵無限的東西。清初文學家賀貽孫在《詩箋》中指出;“詩以蘊藉為主,不得已而溢為光怪爾。蘊藉極而生光,光極而怪生焉。李、杜、王、孟及唐諸大家,各有一種光怪,不獨長吉稱怪也。” 二 以上是王維山水詩的藝術成就,而王維詩歌的風格也是多樣性的。 關於王維山水詩歌的風格,歷來詩評家們有過許多評述。由山水詩的的以上三個特點,可以進而從其山水詩風格進行論述。 詩歌的藝術風格,與詩人的思想、感情、個性、審美愛好以及詩歌的意境、意境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等等,有著密切的關係。 唐司空圖說:“王右丞,韋蘇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豈妨於遒舉哉!”(《與李生論詩書》)又說:“右丞、蘇州,趣味澄夐,若清風之出岫。”(《與王駕評詩書》)宋何溪汶《竹莊詩話》卷一說:“《雪浪齋日記》雲:為詩欲清深閒淡,當看韋蘇州、柳子厚、孟浩然、王摩詰、賈長江。”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二:“臞翁詩評: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明王鏊《詩藪》內編卷四:“蘇州五言古優入盛唐,近體婉約有致,然自是大力聲口,與王、孟稍不同。已上諸家,皆五言清淡之宗。”清劉大勤編《詩友詩傳續錄》:“王、孟詩假Teana為宮商,寄至味於平淡,格調諧暢,意興自然,真無跡可尋之妙。”潘德與《養一齋李杜詩話》卷一:“右丞五絕,衝澹自然,洵有唐至高之境也。”綜合以上各家的意見,大致可以說清淡自然是王維詩歌最突出的藝術風格。 這種風格主要體現在詩人的那些反映隱逸生活情趣的山水詩中。請看以下詩作: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選歸浣女,蓮動下魚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秋冥》)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裡館》) 以上諸作,皆情真景真,無矯飾,不造作,沖和素淡,清新自然。 一個大詩人不會只有一副筆墨,王維詩歌的風格也不僅是清淡自然,還有雄健、渾厚、奇峭、壯麗、婉曲、平實、俊爽、秀雅等風格。 雄健、渾厚風格的,有與行旅、遊覽有關的山水詩,如《漢江臨眺》: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這首詩作於開元二十八年王維“知南選”路過襄陽的時候。詩人筆下的漢江,景色壯麗,氣象闊大。還有他的《終南山》詩,寫終南山的高大、雄峻、幽深,筆力勁健,氣勢磅礴。張謙宜《絸齋詩談》卷五說:“《終南山》,於此看積健為雄之妙。”當詩人走出長安的鬧市,奔向江山漢漠的時候,那雄奇壯美、多姿多彩的祖國河山,那緊張熱烈的邊塞征戰生活,令他驚異,使他讚歎;他的視野開闊了,情緒也變的昂揚、樂觀和豪邁。這就使得詩人能夠創作出許多具有雄渾風格的山水詩。 這一系列風格的山水詩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作舉例分析了。以上是從王維山水詩的藝術成就和風格上淺略的加以論述,以求更進一步認識王維山水詩,從而更進一步瞭解山水詩這一詩派。。 唐代的山水詩,是充分吸收古代文學的養份,繼承六朝山水文學的遺產,又在新時代的我壤中,茁壯發展起來的。唐代社會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湧現大批傑出的詩人,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山水詩篇,具有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山水詩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流變過程中,王維等傑出詩人,遠遠超過了前人的成就,攀上了山水詩藝術的顛峰,從而奠定了自己在山水詩史上不可動搖的歷史地位。 王維山水詩承上啟下,將山水詩由勃興期推向昌盛期,進一步發展了中國山水詩,這已從王維山水詩的藝術成就和藝術風格兩方面略加論述。從而可以說王維的山水詩是中國山水詩藝術的一座寶庫,同時也是一座里程碑。
-
3 # 山中論道
唐代山水詩是中國山水詩的頂峰。王維是唐代山水詩的領軍人物。
■ 唐代山水詩的盛行,有其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開元、天寶年間經濟的空前繁榮,國力的迅速強大,社會的日趨穩定,給一些人提供了娛情山的客觀條件。統治階級提倡佛教,造成以隱逸為時尚的風氣。有人由隱而仕,有人由仕而隱;山水成為不少詩人墨客流連忘返的地方。於是,山水詩進一步繁榮起來,形成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詩派。而王維就是這一時期活躍的山水詩派的一個繼往開來的領袖。他的山水詩從陶淵明那裡擷取其淡遠的情韻,從謝靈運那裡吸取工緻的筆意,從禪宗思想那裡提取審美的精神,把自然界中最優美最動人的畫面,用精緻疏淡的手法表現出來,給讀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間,使藝術表現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在當時及後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在唐代的大詩人中,王維的作品,常常與孟浩然相提並論,史稱為“王、孟”。這是因為他們都是以山水詩見長的大家。只不過孟浩然當了一輩子的隱士,一生平淡無奇。而王維從少年遊俠,到青年才俊,以致後來的邊塞軍使、尚書右丞,最後隱居終南山,一生跌跌宕宕,起起伏伏,充滿了傳奇色彩。當時和王維風格比較接近的還有綦毋潛、祖詠、儲光羲、裴迪、常建等人。他們都受到王維山水詩風的影響,隱逸生活是他們吟詠的中心。他們的詩歌多寫山林、寺觀,表現幽寂之景和空靜之趣。
■ 在中國詩歌史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代表詩人還有三位:宋代的蘇東坡、明代的唐伯虎和清代的傅山。他們都受到王維山水詩的影響,所不同的是蘇東坡以才氣入詩,唐伯虎以禮趣入詩,傅山以民族氣節入詩。他們的山水詩歌是對王維山水詩的繼承和發展。
品味王維的山水詩,對我們今天日漸功利、日漸浮躁、日漸為橫流的物慾所奴役的人類而言,在認識自然、體驗生命、迴歸自然、喚醒自我方面,無疑也提供了一個頗有價值的審美參照。
■ 王維的詩歌,後來被奉為山水詩的極品;王維的畫,後來被奉為文人畫的鼻祖。王維作為傳統文化的靈魂之一。從文學史角度看,盛唐是唐代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王維是盛唐詩壇的傑出代表,在李白未到長安、杜甫未成名時,王維已名噪京師,長時期居於詩歌創作的中心,實際上是這個時期詩壇的領袖人物。總之,王維及他的山水詩在文學史上的較高地位可謂是實至名歸。
-
4 # 飄1962
王維,詩佛。王維篤信佛教,尤對彈宗理解深刻,佛道詩彈,以致化鏡。
說王維的詩,在唐代自成一派,不做作、清靜而無為。談王維的詩,要稍微普及點禪學。禪學對中國的詩畫影響太大了。
有一大家耳熟能詳的彈宗故事,說一老僧指著廟前經幡問小和尚:幡動還是風動?小和尚對曰:幡動。老僧搖頭。小和尚又答:那就是風動了。老僧依然搖頭。小和尚不解,求教老僧,老僧說:是你的心動。禪宗,講究心境心靜然後心淨,再然後便“以心傳心”傳授佛法,是謂“禪宗”。
禪宗在中國古代,與士大夫階層關係緊密,尤其是唐代及其以前,佛教在中國還未被徹底功利化的時候。禪宗講“悟境”,詩家講“化境”,禪與詩在王維的山水詩裡已達一致。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全詩記述了詩人以自在安閒的筆調在山水之間與大自然和林中叟親切交流的一幕,寫隱居輞川優遊山水間的人生狀態。欣賞古詩要抓住詩眼,此詩詩眼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此聯正是此詩的禪意所在:一般人行到水窮處時,可能要興盡而返,王維則不,他未因“水窮”而亂了心中自在平靜,正如禪宗故事所說,無論風動還是幡動,詩人都不在意,而是任其自然,隨遇而安,索性坐下來看雲起雲飛……
禪宗的思維定式是自然、凝鍊和含蓄,這恰與中國古詩藝術構思及審美情趣相吻合。下面這幅畫中的詩,更是禪味十足的表達……
“山羊被殺因聲死,飛蛾投燈由火色,水魚懸釣為呑餌,世人趣死以境牽”。順其自然,以口應心,不假修飾,是禪家機鋒,也是王維詩作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使他的山水詩在唐代自成一格,影響深遠。
-
5 # 詩詞學院
王維以其多方面的藝術修養和深得禪機的思維智慧,將山水詩推向了高峰。王維的山水詩在歷史上的地位,可以用兩個“集大成”來概括。
第一個集大成,就是集繪畫乃至於音樂與詩藝之大成,唯其有此,故於色彩印象、聲響直覺等項,皆有深厚積累而終能熔於一爐。王維是當時造詣極高的畫家、音樂家和詩人。
王維傳世名畫《輞川圖》、《雪溪圖》,都是山水畫作品中的精品。王維被明代董其昌推崇為“南宗之祖”,認為“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
王維對音樂,也有極高的造詣。史料記載他曾用一首琵琶搖滾樂《鬱輪袍》俘獲玉真公主的芳心,還從一幅奏樂圖中,推斷出樂師們在演奏《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
因此,王維的山水詩,是“詩中有畫,詩中有樂。”蘇東坡就曾經說過:“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的《山居秋暝》也是“詩中有畫,詩中有樂”的美學代表作。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字面意思很好懂,前四句詩中有畫,重點在畫:雨後秋意濃,空山晚更幽,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畫面和文字都清冷唯美,禪味十足,隱逸氣質濃厚。竹林深處,有三三兩兩女子的聲音和蓮葉搖動、舟楫擊水的聲音遠遠傳來。第三聯的聲音帶來的心理感受和與前兩聯清冷意境的對比和轉場是全詩最可玩味的地方。浣女,不管是洗衣還是浣紗,總之,明月初上之時,她們三三兩兩,結伴回家了,人不會太多,也不能太近,不能嘈雜,就那麼三三兩兩的女子的聲音,和著蓮動舟搖的聲音,傳到遠處詩人的耳中,這種有著溫暖質感的纏綿又幹淨的人間聲波,能驅散了冷清和落寞。這是在隱逸的清冷之中,出現的恰到好處的人間氣息。如果前兩聯是遺世獨立的,這第三聯就是愛著人間。
第二個集大成,就是集大謝、陶潛及齊梁傳統於一體,最終在興多才高、觸景生媚與氣象高渾、閒雅淳樸的統一中,實現了清純與豐美的辯證統一。山水詩,自從南朝晉宋之際發起,到盛唐的時候就登上了山水詩的第一個巔峰。盛唐山水詩之所以能夠稱得上“巔峰”,在於以王維為代表的山水詩人集合了自大謝、齊梁及初唐以來的所有藝術勢力而蔚然一派天成氣象,同時又在於它確能呈現出大唐帝國的時代精神,于山水吟唱的字裡行間洋溢著開拓自信的文化心理。
王維,作為向來所謂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為後人留下了大量優美的風景寫照之作。王維詩的風景線,不全是山居清靜的觀照,也有傍城村野的寫生,也有京華街市的瀏覽和津亭送別的點染,詩中的景觀豐富而生動。如其《寒食城東即事》詩云: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浦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
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在這裡,桃李溪上的風光是和遊樂風情融合為一了。王維將"世外桃源"世間化了,並且在流露出繁華祥和之生活樂趣的同時,著意地渲染著鮮亮清麗的自然風景。顯而易見,王維由此表現出一片深愛世間生活的真實性情。
自然風光,一旦進入詩人心眼,就含有人文意味,在這個意義上,詩人取景描繪的特點,便能夠體現了一定的人文精神。王維筆下描繪過豐富的自然風光,但這些呈示在詩人筆下的自然風景線,多能滲入特定的風土人情。不僅如此,其對風土人情的關注,並非出於好奇之心,而是以平常心對平常事,從中表現出對人生與其生命的樸素的愛憐。王維筆下的田園風光風情,既有隱士歸田式的自我怡悅,又有野老村居式的自然真實。出世的超然使詩人保持了與現實的心理距離,而入世的執著主要體現為對親歷實證的忠誠,於是,遂有了這種出世間亦在世間的風景風情之詩美。
王維代表著佛家文化意識浸潤下的山水詩景觀,融山水與悟道為一,故而有“詩佛”之稱。王維筆下的別業田園浸透著作者真切的感情感受,而山水意念絕無由人巧作安排的痕跡。
總而言之,王維山水詩,豐富而靈動,深邃而明媚,狀景生動,構圖有致,景與理諧,意趣悠遠。可以從音樂美的聲響與韻律、繪畫美的光色透視、詩意美的辯證構想等方面探詢王維詩的山水意境,亦可從佛禪意趣入手解讀王維山水詩境,兩相綜合,便對王維山水詩的藝術成就就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簡要言之,王維山水詩的集大成式成就,在於其能兼得形、神、意、理四端之要,在於能合清境、麗色為一,在於融合出世與入世情懷為一。當然,在總體上,王維山水詩的意境,是清雅、安詳、明麗、簡潔的。
-
6 # 尹銘的前院
王維是山水田園詩派中,藝術成就最高的詩人。
南北朝時期,由陶淵明開創的田園詩和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績開始合流。至初盛唐之交,描寫山水別業的風尚盛行於朝野,沈宋、吳越等詩人開了山水田園詩的先河。在王維之前,盛唐的山水田園詩主要集中在南方。北方的山水詩僅限於京洛別業。到了盛唐時期,山水詩的創作達到了空前絕後的水平。
此時大家輩出。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的山水詩彪炳千古。
其中的魁首當屬王維。
多才多藝的王維,詩、畫、樂三者兼長,他的山水詩更有獨特的藝術成就,是謝靈運、謝朓、陶淵明之後,把山水景物與田園風光結合起來,表現得最豐富多彩和影響最為深遠的詩人。
王維一生活動在北方。他從各個角度展現了北方山川郊邑多種多樣的自然美,開闢了北方山水田園詩的新境界。
首先,王維身為詩人兼畫家,他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情景交融、寄意深遠。他善於以疏放的線條和勁健的筆力勾勒雄偉壯麗的名山大川。如《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這首詩採用山水畫的構圖佈局,逐層誇張終南山遼遠的地勢、高聳的山勢以及佔地的廣闊,從世外鳥瞰的角度,集合了多方的視點,構成一幅遠超畫境的終南山全景圖,表現出終南山雲煙變幻、干擾陰陽的雄姿。
其次,王維善於用清新的筆調、勻潤的色彩,精緻地描繪山林幽美清空的境界,以及生活在這靜美環境中的閒情逸致。如《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夕輝的暖色與青苔的冷色形成色調互補,林中的靜謐與山中的人語形成動靜對比,使有限的畫面延伸到畫外無限的空間,從而以深林中夕陽返照的一角顯示出山中的空靈意境。
王維的詩如同印象派一樣,描寫景物時宛如在目前一般——
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落日孤煙置於“大漠”“長河”之間,頓有蒼茫遼闊氣象,
如“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前者最充分地發揮了聽覺效果與視覺效果的綜合效應,後者則真實地把光色直覺和身體觸覺統一到冷色調的繪畫美感之上。
最後,王維被後人稱為“詩佛”,古今學人都把王維的山水詩同禪悟聯絡起來。王維的輞川別墅同謝靈運的別業幾乎一模一樣。這反映了他們之間的共同信仰與愛好。
王維詩中所悟到的“無我”和“空”,較謝靈運詩中悟到的更鮮明,更深刻,更普遍。
王維的好友孟浩然,詩中情趣與王維頗為相似。
王維在山水詩中談論佛理;同時,參禪的思維方式和佛門追求的空幻境界也深刻地影響了他的山水詩風格。
王維總結了自陶、謝以來山水田園詩的全部成就,並運用動靜虛實、相生之理簡化意象、追求象外之趣,使自然山水有了超自然的特性和恆久的生命力,為後世的山水詩派樹立了極高的藝術標準。
-
7 # 吃茶嗎
聞一多說:“王維替中國詩定下了地道的中國詩的傳統,後代華人對詩的觀念大半以此為標準,即調理性情,靜賞自然”(《聞一多說唐詩》,鄭臨川筆錄),指的就是王維的山水田園詩。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最能體現他的詩歌藝術創造力,同時也達到了山水田園詩的最高成就。其主要描寫了隱居農村的幽美的風光和生活樂趣,隱含著他對官場的厭惡和對美好理想的追求。
從藝術的角度來看,有以下四個特點:
1. 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中國山水田園詩歷史悠久。謝靈運往往追求形似,寫景繁富;陶淵明山水田園詩注重寫意,不注重景物描寫。王維吸取二者優點,將景物描寫與抒情表達緊密結合,融情於景,情景交融,創造出一種精緻而不可分割的意境。
在觀賞風景時,王維不像謝靈運那樣把風景視為自己的感官享受,而將其視為精神的慰藉與知己。當他寫風景時,不把風景當作一個主體之外的客觀物件,而是寄予著情懷,將情景完美融合。如《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終南山之景,在其筆下僅為“雲起時”三字,但那種純任自然、無牽無掛,宛如雲飛水流一般自在的情趣,恰與詩人的精神高度契合,意蘊悠長。
王維山水詩中也不乏雄偉壯闊風格的詩歌,如《終南山》、《漢江臨泛》等,從大處落筆,氣魄宏大,筆力勁健。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漢江臨泛》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不過,他對明淨的意境創造更具有代表性,最好的例子是《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村的秋夜在其筆下,是一個人間桃花源的境界,雨後,皎潔的月光,汩汩流動的山泉,空氣純淨而清爽,遠遠傳來浣紗姑娘的笑聲,原來是那漁舟晚歸,順流而下。這是王維給我們營造的一片潔淨純美的天地。
《輞川集》二十首、《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山中即事》等,以相似的筆法,細緻的筆觸,選取某個鏡頭,動靜結合,渲染出一片清幽之景。
2. 詩中有畫的繪畫美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蘇軾《書摩詰藍田煙雨圖》
所謂“詩中有畫”,一是指將繪畫的構圖手法運用於詩歌中。王維的詩作十分注重景物構圖,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大漠的廣袤遼闊,孤煙的立體深邃,長河的橫向綿延,落日的渾然氣勢,彷彿為畫面塗抹了色調。
“詩中有畫”二指的是景物之間的層次感。典型的例子如《終南山》:首聯“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從山的高遠,勾勒出了總輪廓,頷聯互文順承首聯;再寫到頸聯“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描寫中央主峰把東西隔開的千巖萬壑之景,可以窺見詩人立足“中峰”,縱目四望之狀。視線從高遠到平遠,景物之間層次感依稀可見。
“詩中有畫”,還指王維善於給畫面設色敷彩。如“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輞川別業》),“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積雨輞川作》)。綠、紅、白、黃,色彩鮮明,眼見字面便可想象出一幅清新的畫面。
3. 參禪悟道的清空美
在晚年在遭受政治挫折後,王維更加虔誠地篤信佛教,反映在了詩歌創作中。沈德潛說他的山水田園詩是“不用禪語,時得禪理”(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下)。他將禪宗所追求的靜寂之境化為了詩境,詩境與禪境合一。
追求寂靜的境界,是王維詩中禪趣的集中體現。在這樣的境界中,可以放下現實的一切,消除塵世的妄念,獲得佛教悟解與啟示。如《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獨坐竹林,明月為伴,幽靜之極,在這樣的境界下,彈琴長嘯,拋卻塵念,感受那份靜寂之境的禪悅。
不同於東晉玄言詩淡乎寡味的闡述佛理,王維的禪詩則是藉助於藝術形象,生趣盎然。如《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無論是春山鳥鳴的空寂絕俗,還是山澗旁辛夷花的花開花落,那種自然而然的清寂,都是一種原生態之美,這種萬物自在生滅的永恆感,正是一種禪境和禪趣。胡應麟曾稱讚道:“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內編》卷六)。
4. 動靜結合的音樂美
詩、畫、樂三位一體,原理相通,王維正是一位這樣的集大成者,他對聲音的感覺敏銳精細,善於將那些旁人難以捕捉的大自然的聲響描寫到詩句中。如“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秋夜獨坐》)等。動與靜的結合,加上聲音與畫面的結合,形成了有聲有色、“寓聲於景”的勝境。讀他的詩,字裡行間,大有一種“聽詩”之感。
王維筆下的聲響有著分明的個性,並與所要描繪的意境完美融於一體,不同的鳥鳴聲在他的筆下,讀者也能“聽”出不同的色彩,“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是一種感覺,“細草松下軟,窗外鳥聲閒”(《戲贈張五弟諲三首》)是一種感覺,“山鳥時一囀”(《李處士山居》)又是一種感覺,變化多端,發人想象。
王維對聲音十分敏感,對音律方面的協調性也十分在意,煉字講究平仄清濁、輕重緩急,其詩節奏韻律大多和諧流暢,讀之琅琅上口,這也是他詩歌音樂性的表現之一。
-
8 # 清悠初見
王維、孟浩然毫無疑問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兩面旗幟,而唐代詩人能與“李杜”並稱的也唯有“詩佛”王維。
他晚年一首詩《終南別業》則方顯其山水田園詩作的精彩與“詩佛”的特性,這首詩之所以特別有名特別精彩,是因為頸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一名句,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人生境界,正是其所表現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
王維的這種人生境界是如何修煉來的呢?王維出生於著名的太原王氏,母親則出生於另外一大望族博陵崔氏,因此王維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高貴氣質。
王維的祖父王胄曾擔任朝廷樂官,王維從小就表現出很強的音樂天賦,尤其是一把琵琶彈得冠絕天下,王偉的父親王處廉曾任汾州司馬,尤擅詩文,親自教導王維兄弟創作詩文。
母親擅長畫畫,王偉從小就跟母親學畫一筆水墨,更是超軼絕群,因此在多種藝術領域裡王維都能齊頭並進,並且在母親的影響下,對佛學、禪宗別有領會,鑽研至深。
他深受岐王李範的賞識,當時玉真公主權勢傾天,岐王便為王維策劃,他帶著王維到玉真公主宅邸,說是為公主奉宴,在宴會上,王維一曲《鬱輪袍》談得驚天動地,讓公主十分驚異,公主問王維有什麼詩作,王維從懷中掏出數卷詩文呈上,讓公主驚訝不已,說:“這都是我所誦習過的,從前以為是古人之作,原來是你所寫,於是便讓王維生入賓客之列。”
看好王維的公主問:“你為什麼不去應舉呢?”那一年,王維去參加科舉考試工,在公主的幫助下,一舉登第取得了當年的狀元。王維中進士之後,任太樂丞,主要負責皇家音樂和舞蹈的排練,他在排舞蹈的時候,觀看伶人舞黃獅子,犯了皇家的忌諱,被貶官,這對於王維的仕途來說是滅頂之災。
後來他的妻子又因難產而死,多情又痴情的王維一下跌入人生的低谷,從此後整整30年,他孤身獨居,終身不娶。
天寶15年,長安被安祿山叛軍攻陷,王維未能及時出逃,被捕後被迫出任偽職,幸好王維寫有《凝碧池》一首詩,表現了一片忠心,再加上王維的弟弟為他消級贖罪,王維最終得以寬恕。
經此人生大難之後,王維的心境徹底逃禪入佛,晚年王維大隱隱於朝,無慾無求之後,反而官位越坐越高,終至尚書右丞。
王維晚年詩作中經常出現一個“空”字,所以才能脫口而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在經歷無數的痛苦掙扎之後,走到這樣的人生境界之時,便可在山間小路閒庭信步,不知不覺便到溪水的盡頭,似乎再無路可走,可擁有如此超越心境的詩人卻感到眼前一片開闊,於是索性坐下看天上風起雲湧,雲捲雲舒,一切都是那樣,自然一切都是那樣愜意。
這就是王維,這就是“詩佛”。
回覆列表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山西運城人。王維出身於河東大族王氏。少年成名,二十歲考中進士,少年得志。王維有“詩佛”之稱,擅長五言絕句。山水作品詩畫雙絕!
王維的山水詩詩集作品有《輞川集》,共收錄了二十八首詩,這本詩集的作品代表了王維山水詩的最高成就,同時也是中國古代山水詩的最高成就。蘇軾曾贊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就是形容王維的山水詩畫面感極強,寥寥數句,就勾勒出一副山水畫面。
我們來欣賞王維的幾首代表作。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讀詩,彷彿眼前就浮現出一副濃墨淡彩的山水畫卷。
因此,王維的山水詩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山水田園詩類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