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土不是高原
-
2 # 西廨七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認真看了題主的作品,說點個人看法。
1. 雖然題主說是自學,但在您的作品中能看出走的是正路子。“鐘聲”和“陋室銘”有明顯的鐘王風格,最後一幅行書,路子有點偏。
2. 在作品中感覺到,您用筆不夠清晰。也就是說,起筆、行筆、收筆幾乎都是同樣的處理方式,在整體感覺上,有點像文章中的標點——一逗(號)到底。沒有表現出書法作品應有的層次感和韻律感。
3. 建議題主認真通臨《宣示表》和《聖教序》,主要是體會和理解楷書和行楷用筆,感受不同的用筆技巧所形成的線條質量和形狀的變化。
真誠交流,直言勿怪!
-
3 # 吃茶客
有顏體的底子還是寫顏體吧,
建議學顏真卿的多寶塔,
學這個碑貼唐後出了兩位大家:宋 蔡襄、明 董其昌。
-
4 # 弄墨人3476384831199
學習書法,我個人認為別人的建議可以採納,但只是代表別人的觀點,我個人認為適合自己的、個人喜歡的才是正確的。這是因為中國書法源遠流長,篆、隸、楷、行、草各體書法藝術作品資源非常豐富。要想從如此眾多的碑帖中選擇,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作者喜歡學習楷書,我建應從趙孟頫楷書入手學習為好。等楷書學習有一定基礎,掌握一定的點畫基本功,再學習行書,效果會更佳。
-
5 # 載庭
看了你的三副字,我大概也瞭解了一點你的狀況。就大膽給出我的一些建議和看法,說的在理,望採納,說的不好的話也不要建議。
你說你利用工作之餘練習了一年多的書法,從你的字中能看出來你還是具有一定書法功底的,如果單純自學的話能寫成這個程度也很不錯了,我當年開始練字的時候,寫了一兩年也還是小孩體呢。工作之餘能寫出這種程度也足見你用功很深,很勤奮了。勤奮刻苦是學好書法的必要條件,大家看看王羲之墨池和智永三十年不下樓練習書法的典故就該知道了。
從這三副字來看呢,第一張和第二張的楷書好一點,字的大小能保持一致,有一定的字形。但是基本筆畫欠缺,特別是第二張,字的橫畫和豎劃粗細一樣,起筆和收筆不到位,像山、無、案、苔、名等字結構大的大,小的小,不協調、缺乏美觀。第三張的行書太隨意,基本筆畫也不到位,輕筆重筆沒有分別,字的筆畫之間和字與字之間沒有連貫、映帶,字缺乏變化,典型的鋼筆字式寫法。
意見和建議:
一、糾正用筆的一些誤區,正確握筆,加強對筆的控制,加強中鋒用筆,不要將鋼筆書法運用到毛筆書法中。
二、加強臨帖,選好一種書體和字型,從臨帖開始練習,先不要自己發揮,創作作品。
三、加強基本功的練習,先從基本筆畫練起,如:橫畫、垂露豎、懸針豎、點畫等等筆畫,熟練掌握其筆法。
四、加強讀帖的能力,加強字對字結構和形狀的把控,筆畫長短一定要到位,字的結構該大的大,該小的小,嚴格按照字帖來練習。
至於適合寫什麼字型的問題,我的建議是先從楷書練起,先學習楷書的筆法,如側鋒起筆,中鋒行筆,提按和使轉等等。只有掌握好書法的基本筆法,行草書才能寫好。
不過從第一張字看來,你對楷書筆法還是有一些基礎的。筆法豐富的墨跡本楷書比較適合你一點,如:智永千字文、褚遂良倪寬贊或陰符經、趙孟頫洛神賦等。
-
6 # 醫在路上
關於寫什麼樣的字型,關鍵要自己喜歡,那種都可以,選擇是自己的,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但是還是選擇脈系正確的古字帖為主,接下來就瘋狂的練吧,練到自己滿意為止,可是自己永遠都滿意不了。一旦選擇,書法是終身的事業!
-
7 # 揚州睿強文化
看了作者的書法作品,一年之內斷斷續續寫成這樣還是不錯的。以後想要獲得更好的水平,給你提幾點建議吧。現在主要的問題還是入帖不深,字還是顯的比較隨意。
一.筆畫入紙無力,字帖練習少。可以先練習孫過庭的書譜,孫繼承了王羲之的衣缽,過行草書必須過書譜關。
練字帖不能三心二意,選定一本字帖就要深挖,至少要練習一年的時間,每天保持兩小時的練習量。一年後,你會發現筆力和入紙水平會明顯提高。
二.結構不夠舒展,缺少挺拔之氣。練習一到兩年的書譜後可以練習懷素的小草千字文。懷素乃出道高僧,書法境界頗高,柔中有剛,灑脫中見真情。
書譜屬於一拓直下筆法,小草千字文屬於絞轉筆法,可以為以後的行草求打好基礎。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8 # 知名看淡
看了你的習作,總體上是不錯的。楷書比較端莊,行草書還有點個性化。基本功是挺好的。想進一步深入學習書法是很好的,建議你要學就正規一點去學習,把楷書、行書再進一步完善一下。先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楷書帖子,歐顏柳趙中任選一個,不要急於求成,認真讀帖,仔細觀察分析比較每一個筆畫的特點,做到心中有數,尤其要弄清楚每一筆的起筆、行筆、收筆的特點,熟練掌握輕重、快慢、粗細、長短、頓挫、提按等,加強練習中鋒運筆。熟悉了這些再動筆。臨寫時要逐字過關,努力背臨每一個字,要下大力氣,重點掌握好常用字的背臨。
學好了楷書就容易上手行書了,學習行書我建議你學習《聖教序》,因為它集中了王羲之的大部分字,字數較多,便於臨習、創作,它是行草書的根。臨習方法一樣,先認真讀帖,觀察分析,筆畫有什麼特點,結構上字的開合、收放、欹側、疏密、錯落是怎樣安排的等,也是要過單字關,背臨每一個字,儘量把全文內容也背會,更有利於今後的臨習創作。最後,在認真讀帖、臨帖的同時,多於行家交流學習,多看名家影片,多學習書法史、書法理論等,努力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眼力,長期堅持下去,學書的路子一定會越走越寬,進步一定會神速的。如有不妥,請見諒!
-
9 # 使用者9033482058057漢
看了你字,對你現在的狀況有了一些瞭解,主要問題是,書寫時技朮處理不到位。要想改變狀況,就得安心臨帖,臨帖時,要反覆珍著,體味情趣,增強運筆厚度。
-
10 # 殘墨修者
看了你的三幅作品,一二沒有多少印象,反倒是第三幅,有自己的特點。
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在練習時間少的情況下,同時練習三種字型,而且每一樣都還可以,你也算牛人一個,天賦異稟,好好珍惜上天給的本領,用心一點,成為高手指日可待。
三幅作品比較下來,第三幅使我眼前一亮,有幾分啟功先生的影子,一二幅在這裡就不談了,我就多說一下對第三幅的感覺。
整幅作品書寫流暢,筆法熟練、結字合理,章法得當。看你說是自學,有沒有臨過帖,如果臨過應該是啟功先生的,如果沒有臨過帖,那你就厲害了,一出場就有王者風範,前途不可限量。
好的誇玩那麼說點缺點,上下呼應不夠,缺少聯絡,造成氣韻不通,作品就沒有生氣,死板了一點。
希望你能集中精力來完善第三幅作品的風格,雖然他還是幼稚的,但是他有一種活潑天真爛漫的美,堅持這種風格走下去,完善他的細節,也可以在書法界傲視群雄,佔一席之地。
這些都不是問題,一年時間練習得如此好,我相信,假以時日,這些都不是問題,書法界後繼有人,可喜可賀,但是你要堅持下去,不要浪費了上天給你的天賦。
-
11 # 真書門
第一感官,
認為作者有字感,什麼是字感呢?好點的說,就是對漢字的理解,外形的接觸很容易同步。就是人與字非常能夠形成一體,這是最大的優點。就像武俠小說中描述的人劍合一境界,能夠達到。但是能不能?也只是一個意向。這是個人擁有的素質和內在因素、條件,應該保持和繼續擁有,是個發展方向。
說的不好的是,比如說現在所寫的字,有恣意的趨向,就是說把控方面,欠缺,說的不是很準確,現在能夠完全把控一個字,就是很大的成功。
這個書寫內在,其實基本跳過了書法的筆畫,結字,楷書也沒有夯實的更深,憑藉自身的感覺和綜合拼湊而成。雖有意卻意無真。缺乏書法基礎的練習。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我們開始書法的時候,都是忍不了練楷書的慢節奏,字剛有點形態,就去狂一下行書。在所難免,情理之中,大方向也可以,寫好了楷書再去寫行書,可是前提是筆畫、楷書要寫好,打好一定的基礎,多大的地基決定多高的樓層高度,這道理是正確準確的。
如果把行書比做水,把楷書比做土。水流淌在河床土地上才能波瀾湍急長久。離了土,就幾下子招式,成了散水、水滴、水霧,很容易消散。而行書本就欣賞注重其意境。不能停駐,被作品束縛,那就沒了價值和主要意義。
說了這麼多,總得建議有三:
一、繼續保持本性,這書法本來就是興趣,讓自己舒服,成為自己的樂趣,同是鍛鍊書法,也是鍛鍊自己,從書法中印證自己,發現自己與書法的內在聯絡,尋找優缺點,去蕪存青,共同進步。
二、還是從一筆一劃做起,寫楷書寫好了,寫多了,一樣有流暢感,行書就是這樣來的,並不是要行書就專門練行書,水到渠成。寫一副作品和寫一個筆畫的樂趣是一樣的,只是沒耐住性子。這也是書法道路上的必然和正常現象,誰都有的。
三、行書追求流暢靈動,關鍵是把控,行與止,靜與動,虛與實等等,掌握才好。
再,陋室銘文章,其意就是存陋室而守窮苦。磨礪自己用的,用行書書寫,個人感覺,就像衝破了柵欄,放出了猛虎。需細酌!
我是一名書法愛好者,也是一名毛筆字自學者,一年多來工作之餘三兩天總得舞弄幾筆自娛自樂,不求寫出書法,但求毛筆字能寫得漂亮一點,逢年過節的寫上兩幅對聯也是一種滿足感,近日第一次寫楷書,貌似不怎麼樣,平時喜歡寫行草,請老師看看我適合寫什麼字型,點評一下!
回覆列表
先感謝能回答您的問題。
第一,從習作整體看,書寫還是比較完整的。兩幅習作的落款相對比較規範。
第二,從單字來看,顯然臨帖比較少,書寫比較隨性,無論是楷書還是行草書習作,都缺乏基本的臨帖基層。
第三,看您的楷書習作,適合學習臨摹顏真卿的楷書。《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是唐天寶十一年(752年)由當時的文人岑勳撰文、書法家徐浩題額、書法家顏真卿書丹、碑刻家史華刻石而成,是楷書書法作品。現今保存於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滿行六十六字,內容主要記載了西京龍興寺禪師楚金建立多寶塔之原委及修建經過。整體秀美剛勁,清爽宜人,有簡潔明快,字字珠璣之感。
用筆豐厚遒美,腴潤沉穩;橫細豎粗,對比強烈;起筆多露鋒,收筆多鋒,轉折多頓筆。結體嚴謹道密,緊湊規整,平穩勻稱,又碑版精良,存字較多,學顏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