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爆炸98

    清朝的粘杆處是不是相當於明朝的錦衣衛。他們的職能相對來說差不多的。

    粘杆處,首先說一下清朝的粘杆處,到底是什麼?

    “粘杆處”這個名字看似普通,但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地下特務部門,就如同明朝時期的東廠、西廠和錦衣衛,其主要作用就是為了刺探情報、監察百官,這可為皇帝提供了不少便利和情報,十分有利於皇帝更加全面的掌控朝堂。

    我們就來說說由雍正帝親自設立的特務機關“粘杆處”是否真的如此厲害,能讓人聞風喪膽?

    雍正身邊最倚重的機構叫做“粘杆處”,因為感覺這個名字起得太草率了,當時以為這是編劇的腦洞,在既有認知裡,古代各部門的名稱還是很莊嚴的,長大關注歷史後才知道,原來“粘杆處”是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機構,且在雍正一朝影響深遠。

    清朝有個叫趙翼的人在自己的書《簷曝雜記》中寫到這樣一件事,清朝有位大臣叫王雲錦,春節休假之期就與親友在家中打葉子牌為戲,其實就類似於我們如今玩的長牌。玩著玩著,這牌就少了一張,幾人遍尋不著,也就不在意了。

    第二天上朝時,雍正帝看似閒聊的問王雲錦昨日假期幹什麼去了,王雲錦也是個實在人,立馬回稟道,昨日去和親友玩了一會兒葉子戲,雍正帝點了點頭,誇讚他的誠實,邊說邊將王雲錦遍尋不著的那張葉子牌給了他,王雲錦接過之後,又是慶幸又是害怕。慶幸的是自己如實回稟,沒有惹怒了皇上,害怕的是,皇上的竟然連他玩葉子戲都知道。

    粘杆處不僅像幽靈一樣日夜不分的在暗處監視著他們的目標,而且他們往往還擔任了殺手的身份,替雍正帝剷除一些眼中釘、肉中刺。他們的手段狠辣,殘忍無情,他們目標所至,往往是不留任何活口,無論老幼婦孺皆逃不過他們的毒手,因此他們還有一個名字,叫作“血滴子”。

    如果說明朝的“廠衛”是皇帝加強皇權的措施,那麼“粘杆處”就是雍正為加強皇權設定了特務組織,其職能與明朝廠衛有諸多相似之處。

    而且與錦衣衛想比,粘杆處官職小,不引人注意,行動起來更加的悄無聲息,無孔不入。自己的一舉一動皆在別人的注視之下,這樣一想,讓人不由得戰戰兢兢。

    雍正執政時期,推行新政,觸動很多特權階級的利益,改革也因此寸步難行,“粘杆處”在雍正推動新政的過程中,是起到巨大作用的。

  • 2 # 小生讀史

    那麼,清朝恐怖特務機構粘杆處到底是什麼樣的 ?為什麼會叫這個名字呢?

    清朝的粘杆處實際上相當於明朝的錦衣衛,東廠,西廠,他們明面上是替皇帝釣魚,捕蟬,捉鷹的勤雜工,暗地裡為皇帝蒐集皇子,官員的資訊交往資訊。

    最早的粘杆處是雍正建立的,他還沒有登上皇位前,就組織了他們,讓他們替自己收集其他皇子的資訊。可以說雍正能夠登上帝位,他們是出了大力,起了關鍵作用的,雍正之所以能夠幹掉其他皇子,主要得益於粘杆處蒐集來的情報。雍正登上帝位後,改粘杆處為“尚虞備用處”,這裡面全是雍正的心腹之人,可以說你只要踏進了粘杆處,就進入了權利的中樞。

    粘杆處名字的由來,據說是雍正年少時嫌棄外面的蟬聲煩人,於是叫身邊的侍衛用“黏蟬”的網子撲蟬,後來這群侍衛就成了粘杆處的第一班人,名字也就叫粘杆處了。

    光是蒐集情報,粘杆處也出不了這麼大的名,真正讓粘杆處出名的,是他們使用的暗器“血滴子”,據說形血滴子外形特別像“鳥籠”,它的末端由一根鐵鏈連著,“鳥籠”裡面藏著許多鋒利的刀片,平時不用的時候,刀片是隱藏起來的,到用的時候,將“鳥籠”往那個人頭人一扣,然後把機關一開啟,鳥籠裡面的刀片就“啪”地彈出來了,這個時候只要輕輕拉動一下鐵鏈,整顆人頭就被切下來了。我光是聽著就覺得毛骨悚然,難怪當時那麼多人對他們諱莫如深。如斯恐怖的一個機構,誰能不怕呢?

  • 3 # 浮華的滄桑

    粘杆處,也就是血滴子,是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1722年繼位,年號雍正)創立的。是清朝的特務機關,正式名稱叫尚虞備用處。早在其還是皇子時,便已創立。至其子清高宗後,逐漸被廢除。

    顧名思義,"粘杆處"是一個專事粘蟬捉蜻蜓、釣魚的服務組織。清世宗還是皇子時,位於北京城東北新橋附近的府邸。內院長有一些高大的樹木,每逢盛夏初秋,繁茂枝葉中有鳴蟬聒噪,喜靜畏暑的胤禛便命門客家丁操杆捕蟬。康熙四十八年,胤禛從"多羅貝勒"被晉升為"和碩雍親王",其時康熙眾多皇子間的角逐也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胤禛表面上與世無爭,暗地裡卻制定綱領,加緊了爭儲的步伐。他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訓練家丁隊伍,這支隊伍的任務是四處刺探情報,剷除異己。這就是“粘杆處”的來由。

    血滴子

    清朝早期設立的情報機構。“選八旗大員子弟之獧(juàn)捷者為執事人”,負責皇帝巡狩之時扶輿、擎蓋、罟雀之事。是個普通官署,亦稱粘竿處。掌協助護衛並隨侍皇帝釣魚娛樂。管理大臣無定員,由王、公、額駙及滿蒙大臣內特簡。

    不過清世宗登上皇位後,為了鞏固專制統治,也為了酬謝黨羽,在內務府之下設立了"粘杆處"機關。"粘杆處"的頭子名"粘杆侍衛",是由有功勳的大特務擔任的。他們大多是清世宗藩邸舊人,官居高位,權勢很大。粘杆處的一般成員名"粘杆拜唐阿"統稱"粘杆拜唐",由小特務充任。他們都是內務府包衣人,屬未入流,薪水不高,但每天跟隨清世宗左右。

    粘竿處,又稱尚虞備用處。尚虞備用處是有一定實權的部門。此處的侍衛負責每天早晨到內奏事處接收奏摺,還有負責稽查官員二人,如發現奏事處有形跡可疑的人員,有權命令上虞備用處的侍衛緝拿。

    可見"粘杆處"表面上是伺候皇室玩耍的服務機關,實則是一個特務組織。小說中所謂的"血滴子"指的就是粘杆處的這些人。不難推想,清世宗是把政敵比作魚、蟬、蜻蜓一樣的小動物來撒網捕捉、加以控制的。

    "粘杆處"雖屬內務府系統,總部卻設在雍親王府。清世宗三年,胤禛降旨雍親王府改為雍和宮,定為"龍潛禁地"。但奇怪的是改制後的行宮並未改覆黃色琉璃瓦,殿頂仍覆綠色琉璃瓦,有人認為:雍和宮雖為皇帝行宮,曾經有一條專供特務人員秘密來往的通道。但是,今天的雍和宮其實是一個森嚴的特務衙署,為了不致秘密外洩,才改府為宮。還有一種傳說:在雍和宮已找不到任何地下通道的痕跡了,很可能清世宗的兒子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乾隆,1711-1799 .1736-1796年在位)為了消除其父留下的遺蹟,改雍和宮為喇嘛廟時,已加以徹底翻修,將之平毀無痕。

    "粘杆處"在紫禁城內還設一個分部,御花園堆秀山"御景亭"是他們值班觀望的崗亭。山下門洞前擺著四條黑漆大板凳,無論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杆衛士"和四名"粘杆拜唐"坐在上面。清世宗交辦的任務,由值班人員迅速送往雍和宮,再由雍和宮總部發布命令派人辦理。清世宗去世後,清高宗繼續利用"粘杆處"控制京內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動。直到清高宗死後,清仁宗嘉慶皇帝誅殺和珅,牽連清洗"粘杆處","粘杆處"的特務活動才逐漸廢除。

  • 4 # 田園詩人魯智深

    眾所周知,明朝軍制的基本單位是“衛”和“所” ,正規軍每衛約5000軍士.旗下設所,分為千戶所和百戶所,我們經常在穿越小說中聽到的千戶和百戶就是這麼來的,筆者個人感覺叫所長更好聽.當時京城禁軍所轄的衛所為48處,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決定改革禁衛軍,重組建立了十二個親衛軍,裡面最重要的就是錦衣衛。

    錦衣衛全稱“錦衣親軍都指揮司”、前身為朱元璋親軍之一的拱衛司,首領稱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職責範圍1:掌直駕侍衛,說白了也就是中央警衛團的功能。2:巡查緝捕,這是區別於其他禁衛軍的特殊之處,它們捕風捉影,刺探情報,針對貪汙結黨,謀反,軍情等,職責類似於國家安全域性和中央巡視組,但更可怕的是它可以獨立行使司法權,而且只聽命於皇帝一人。一般官員家裡如果來了錦衣衛,那就和現在紀委請去喝茶一樣,都是有去無回,所以當時官員對錦衣衛恨之入骨。在記載裡對錦衣衛極盡汙衊,其實當時老百姓真沒資格讓錦衣衛管,而且有什麼不滿還可以直接去錦衣衛告發。參見明末崇禎皇帝廢除錦衣衛後,官員肆無忌憚斂財,皇帝哀求官員捐款,共計求得捐款二十萬兩,個個哭窮,可李自成進城後,從過官員家搜出上千萬兩銀子,錦衣衛對皇帝監察權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粘杆處、清世宗胤禛所創,名字普通,卻實實在在的也是一個情報機構,和錦衣衛類似,粘杆處在胤禛未登基時已存在。成員基本都是胤禛的包衣奴才,當時胤禛府邸內樹木茂盛,夏日午後蟬喜歡在樹上鳴叫,讓喜歡午睡的胤禛十分煩惱,於是命奴才們拿杆子將樹上蟬粘下來,當時應該是生活部門。後來主子參加了著名的九龍奪嫡活動,粘杆處的奴才也就有了新的任務,開始幫胤禛刺探訊息,籠絡大臣,還有刺殺異己,從性質上已經是特務機構了。

    胤禛當上皇帝,粘杆處立了不少汗馬功勞,而且用得特別順手,雍正為了感謝這些人,在內務府下特意成立了這個部門,長官叫粘杆侍衛,成員叫粘杆拜唐。

    明朝的錦衣衛和雍正的粘杆處都是為了加強皇權而設,職能都很相似,但和錦衣衛比,粘杆處機構更小,更不引人注意,行動也更加悄無聲息,更讓人膽戰心驚。

  • 5 # 縹緲峰下一粒沙

    兩者的職能有類似之處,都是特務機構,但不完全相同。清朝粘杆處的職責範圍、權力大小都比不上明朝的錦衣衛。

    先來介紹一下粘杆處,從“粘杆處”的字面意思,就能看出這本來不是一個正經職位,而是大戶人家的生活服務部門。

    話說這雍正皇帝當皇子的時候,個性比較安靜,聽不得嘈雜之聲,但每到夏天,書房外的樹木間鳥叫蟬鳴,很是煩人,雍正就命身邊的侍從用長長的杆子去粘蟬,粘得多了,晚上下了油鍋灑點鹽,就點小酒美滋滋。這就是最初的“粘杆處”。

    其實這不是雍正府裡特有的,很多高門都有,通常還具備陪著主人捕鳥釣魚、各種玩樂的作用。

    雍正靈機一動,招募了一些人才進來充實了粘杆處,將之培養為特務部門,其功能主要是四處刺探情報,剷除異己,標配武器是傳說中的血滴子。他能在九子奪嫡中勝出,粘杆處立功不小。

    繼位為帝后,雍正也沒有忘記粘杆處,覺得這個名字上不了檯面,透著股家奴的感覺,將之改為“尚虞備用處”,由內務府管轄,“選八旗大員子弟之獧捷者為執事人”,意思是管理人員的地位挺高,都是從八旗大員的家族中挑選出來的。

    不過,雖然有了正式的名字,大傢俬下里還是稱為粘杆處,頭領稱為“粘杆侍衛”,成員稱為“粘杆拜唐阿”。表面上是皇帝的親衛,每天早晨到內奏事處接收奏摺,陪伴皇帝左右。

    但實際上,還是乾的情報老本行,主要刺探各級官員的私密。

    據說某天上朝時,雍正皇帝問一個官員,你昨晚幹什麼了?官員如實回答打牌,雍正又問有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官員說沒啥,就是打著打著丟了一張牌,雍正誇他誠實,把他丟的那張牌還給了他。

    官員嚇得渾身冷汗,從此在家裡都不敢放鬆自己了,擔心牆角屋頂躲著皇帝的密探。

    所以粘杆處是個讓清朝官員十分討厭、恐懼的部門,一想到這個部門在暗中盯著自己,就如芒刺背、不得安生。

    但,雖然粘杆處看似很厲害,還是比不得明朝的錦衣衛。

    因為粘杆處不管改不改名,其主要職責都只是情報和刺殺,屬於見不得光的組織,縱然人人都知道,雍正也不敢明著用它來治國,只是一種暗中存在的威懾力量。

    而錦衣衛的職責範圍就廣了去了,“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具有偵察、逮捕、刑訊的權力,還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

    毫不誇張地說,錦衣衛有權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這個部門幾乎已經脫離了特務的層次,是皇帝手中最鋒利的刀,也是可以跟文官集團抗衡的龐然巨物。

    總之,如果將明朝的錦衣衛比喻為AK47的話,那清朝的粘杆處就是火繩槍,廣義上兩者都是火器,殺傷力天差地別。

  • 6 # 小逗一把

    粘杆處還真的很錦衣衛非常相似,它是一個訓練有素的情報機構,粘杆處姑且算是別名,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尚虞備用處。據傳,雍正皇帝還是皇子的時候,喜歡讓門人、僕人去樹上抓蟬和知了,而胤禛把這一支捉蟲隊伍叫做粘杆處。

    只不過後來這支隊伍變了,由普通的門人變成了來自江湖的武林高手、或者是身手不凡的家丁,他們表面上是幫胤禛抓蟬,實際是刺探情報。在康熙時期發生九子奪嫡事件,而雍正之所以能從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他的粘杆處幫了很大的忙。

    後來雍正登基後,為了加強集權,便把粘杆處放在明面上,他在內務府設立粘杆處。而擔任粘杆處頭領的人,自然都是雍正的心腹,雖然是個不入流的小官,可那些大臣卻絲毫沒有瞧不起粘杆處的工作人員,就像是明朝的錦衣衛,雖然品級不多,可是百官都談虎色變。

  • 7 # 歷史影視小迷弟

    粘杆處,是一個專事粘蟬、捉蜻蜒、釣魚的服務組織。雍正還是皇子時,他的府邸的院子長有一些高大的樹木,每逢盛夏初秋,繁茂枝葉中有鳴蟬聒噪,喜靜畏暑的胤禛便命門客家丁操杆捕蟬。康熙四十八年,胤禛從“多羅貝勒”晉升為“和碩雍親王”,其時康熙眾多皇子間的角逐也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胤禛表面上與世無爭,暗地裡卻制定綱領,加緊了爭儲的步伐。他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訓練家丁隊伍,這支隊伍的任務是四處刺探情報,剷除異己。這就是粘杆處的來由。

    粘竿處,又稱尚虞備用處。尚虞備用處是有一定實權的部門。此處的侍衛負責每天早晨到內奏事處接收奏摺,還有負責稽查官員二人,如發現奏事處有形跡可疑的人員,有權命令尚虞備用處的侍衛緝拿。表面上是伺候皇室玩耍的服務機關,實際上是一個特務組織。

    粘杆處還有一個特別響亮的名字,叫“血滴子”,我們從影視劇中對它也有一定的瞭解。

    血滴子

    錦衣衛

    錦衣衛是明朝專門用來所及軍政情報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

    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錦衣衛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 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也有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如在萬曆朝鮮戰爭中收集了大量的日軍軍情。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

    錦衣衛飛魚服配件

    從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出,清朝的粘杆處和明朝的錦衣衛有相似的地方,都有蒐集情報,捉拿可疑人員,從一定角度上說,粘杆處就相當於錦衣衛。

  • 8 # 史家傳奇

    清朝的粘杆處就是相當於明朝的錦衣衛。說白了就是一個特務機構。

    其實粘杆處這個稱謂只是遮人耳目的一個晃子罷了,就像當今世界許多國家的特務機構一樣,都有一個對外稱呼。比如俄羅斯的叫“ 克格勃”,以色朝列的叫“摩薩德”。都是掛著羊頭賣狗肉的正宗特務機構。

    粘杆處的創始人是雍正皇帝 ,當雍正還是四阿哥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據說當年夏日炎炎,四阿哥府中有許多蟬不停的鳴叫,打擾了他休息,便命幾個家奴組成一個粘杆小隊,專門爬樹上粘蟬 ,後來業務又擴充套件了一下又捕蜻蜓,捉蛐蛐兒等。

    但真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嗎?當然不是。這其實就是四阿哥的一個密秘特務機構。這些粘杆處的人其實是訓練有素的特務。當年在康熙晚年圍繞著皇位繼承人問題,眾皇子們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明裡暗裡各種手段都用上了。歷史上有名的“九子奪嫡”四阿哥胤禛也有參與,而且他的套路相當的多,粘杆處就是他刺探情報的得力助手。

    你可以想象這樣的場景:幾個人扛著杆子在各家王爺、貝勒府間轉悠,明著說咱王府的蟬被捉的差不多了,再給你們府上粘一些。聽起來還做了好事了,實際上是監視各家皇子的動靜。因為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可見四阿哥胤禛政治手段之高明。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四阿哥終於在殘酷的奪嫡鬥爭中勝出,登上了皇位,也就是歷史上的雍正皇帝。那粘杆處的人肯定有一份功勞。

    當了皇帝的雍正並沒有解散粘杆處,反而把這幫人帶進宮中,繼續做他的耳目喉舌。只是換了一個比較高階大氣的名字“尚虞備用處”。與此同時他們的業務能力也有進一步的提高 ,不僅刺探情報,還搞一些暗殺、綁架的構當。“血滴子”就是粘杆處獨有的殺人暗器,此暗器以革為囊,像只頭盔,內建鋒利的快刀數把,可在百步之外取下人頭,真是血腥至極。

    雍正在位時施行鐵腕治政,對於有異心者,對朝廷不滿者,輕者坐牢,重者滿們抄斬。他利用粘杆處四處打探、監視京城內和省外文武百官的行動,編織了一張遍佈全國的情報網。搞得文武百官整日裡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僅如此粘杆處還充當了殺手身份,雍正對於不好明面上處理的人,就派粘杆處的人去處決。他們心狠手辣,往往就用血滴子殺人。有傳說曾參與“九子奪嫡”的八爺、九爺就死於“血滴子”之下。後來民間就直接稱粘杆處為“血滴子”了。

    後來雍正死後,乾隆繼位。粘杆處也漸漸勢微,到嘉慶帝時就撤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 9 # 李飛熊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這樣說。雍正時期的粘杆處,由原來捕捉知了的一個機構,逐漸發展為一個情報機構,和雍正皇帝的利益需求密切相關。

    原來的時候,粘杆處只是用來捕捉知了的服務組織。因為每年夏天的時候,知了沒完沒了的聲音總是讓人煩躁。而雍正帝有個毛病,便是喜歡清靜,害怕酷熱。

    在那時,想要在夏天躲避酷熱,則往往要藉助樹蔭以及大自然界的涼風。而樹多的地方,知了肯定也少不了。所以,還是皇子的時候,雍正便命令家丁拿著杆子捕蟬。

    等到了後來,“九龍奪嫡”的過程日趨激烈。一向韜光養晦的胤禛,除了秘密培養自己的心腹官員之外,又秘密招募了一些武功高手,讓他們訓練家丁隊伍,藉此幫助他爭奪皇位。

    這支隊伍對外宣稱是捕蟬,實際上卻是四處刺探情報,剷除異己。後來,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胤禛最終勝出,登基成為雍正皇帝。

    為了維護他的統治,也為了酬謝粘杆處在自己登基過程中的功勞,雍正在內務府之下,設定了粘杆處這個組織。

    這個組織的頭目,稱為粘杆侍衛,往往由雍正舊邸心腹充任。而粘杆侍衛下面的成員,則稱之為粘杆拜唐,由其他小特務充任。這些粘杆拜唐,往往是包衣出身,地位不高。但加入了粘杆處後,卻能跟隨在雍正左右,無形之中便有了很大威勢。

    所以,粘杆處表面是服務組織,其實是一個情報機關、特務組織,和明朝錦衣衛有相似的地方。

    後來,雍正皇帝又大力發揚密摺制度,使得他對於許多事情瞭如指掌,彷彿天下間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往往讓人不寒而慄。

    許多影視劇中的“血滴子”,大體就是根據粘杆處的這些負責情報的奇人異士,所演化而來。血滴子的歷史原型,就是雍正時期的粘杆處和密摺制度的結合。

  • 10 # 魔方歷史觀

    這兩個機構單從名字看,都比較獨特,在影視劇中,經過藝術新增的粘杆處和錦衣衛,顯示的都比較牛掰。

    但是,清朝的“粘杆處”是不是就相當於明朝的“錦衣衛”呢?

    不全是,這兩個機構功能上有相似之處,但也不是全部相同,此外,除了職能,其他方面,粘杆處都不如錦衣衛。

    部門的設立和存在時間錦衣衛

    明朝時期,錦衣衛由朱元璋設立,後被朱元璋廢除,在朱棣時期,錦衣衛被重新啟用,之後,錦衣衛這個機構就貫穿了明朝歷史。

    這個機構是由皇帝專門設立,說白了,就是個特務機構,是屬於皇帝的私人偵查力量,也是特權部門。

    粘杆處

    相比於錦衣衛,粘杆處在清朝的存在時期不長,正式成型是在清朝雍正帝時期,而且粘杆處為雍正帝所用並非是從他當皇帝開始的,而是他還是親王的時候,就開始操作這個機構了。主要作用就是幫助雍正打探情報、剷除異己。

    粘杆處的最初作用,就是助力雍正帝奪嫡,屬於是他暗中的力量,在雍正帝為皇帝后,粘杆處則發揮著一個特務機構的作用。

    部門的權力

    若是說權力,那錦衣衛這個機構的權力比粘杆處大了很多,不說其他,錦衣衛存在的時間長,本身就是皇帝設立,並且直屬於皇帝負責,錦衣衛可以逮捕包括皇親國戚在內的任何人,並不經正常刑事渠道,進行不公開的審訊。

    而粘杆處這個組織就遜色一些了,雖然他們也是直屬於皇帝負責,但只是說是皇帝的私人特務機構,聽命令列事,但權力上,是沒有錦衣衛大的,更何況,粘杆處在乾隆帝之後,就逐步廢除了。

    一句話結束

    粘杆處只能說是在職能上和錦衣衛有相似之處,但並不相當於錦衣衛。

  • 11 # 歷史神秘人

    粘杆處和錦衣衛在職能上有些類似,都是皇帝的私人服務機構,是皇帝的家奴,是專門幫皇帝打探情報,監視官員和百姓的機構。不過在權力上和使用職權的範圍來說,粘杆處都遠遠比不上錦衣衛。

    錦衣衛是明朝一朝最出名的特務機構了,從朱元璋開始到明朝滅亡,一直都是囂張跋扈的存在。錦衣衛作為皇帝的家奴,權勢滔天的很,可以抓捕皇親國戚之內所有的官員和百姓,只要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抓捕審問你,完全凌駕於司法機構之上,司法機構管不了它,也不敢管,錦衣衛有自己的大牢和審問機構,只要有所懷疑,抓人審問都不用稽核,都說進了錦衣衛的大牢的人,一輩子都出不來,命是肯定沒了,錦衣衛就是皇帝手中一把鋒利的刀,屠殺一切對皇帝不利的人。粘杆處是雍正當親王的時候建立的,一天雍正看到手下用粘液去黏吵人的蟬,就突發奇想,我以幫皇子捕蟬的名義去偷聽兄弟們的情報不就可以在九龍奪嫡佔據優勢了嘛,於是粘杆處就建立了,聽名字就是說貼上在你家裡,你家裡什麼資訊都偷聽到了。粘杆處是雍正打探其他皇子兄弟情報,排除異己,清除政敵,助雍正登上帝位的工具。

    雍正當了皇帝后,沒有取消粘杆處,繼續保留下來,畢竟幫他打探情報很有用,只是改名叫“尚虞備用處”,改了個馬甲擺在了明面上。粘杆處比錦衣衛很多方面都差遠了,權力小,機構小,人員也少,更加低調。粘杆處可以偷聽情報也可以暗殺某些人,但是沒有權利隨便去抓官員和百姓,抓誰只有皇帝說了算,粘杆處主要的職能就是竊取情報,暗殺和抓捕是順帶的,皇帝絕不允許它們有太大的權力,否則就遏制不住了,清朝的皇帝都知道明朝錦衣衛的禍害,說白了刺探情報可以,其他的別想了,像錦衣衛那樣權勢滔天是絕不可能的,清朝皇帝絕不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也不會給與多大的權力給粘杆處。粘杆處人員有一個非常厲害的殺人利器,就是“血滴子”,血滴子像頭盔那樣的武器,裡面有轉動的刀片,用鐵鏈連著,百步之內使用套在人的頭上,刀片一轉,人頭就摘下來了,非常簡單粗暴有效的武器,所以民間稱呼粘杆處為“血滴子”,可見百姓也是厭惡他們的,乾隆皇帝繼續用粘杆處,而到了嘉慶就取消了粘杆處,血滴子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 12 # 天晴愛睡覺

    是的,都是聽命於皇帝的特務機構。

    主要職責就是搜查官員隱私,幫助皇帝更好的控制官員。

  • 13 # 明離子

    粘杆處,看似人畜無害,還有點搞笑的,但卻是雍正皇帝一手建立徹頭徹尾的特務組織。

    形成與得名

    粘杆處的雛形,是雍正做皇子的時候就形成了,成員都是他從小長大的包衣奴才,是他最信任的人。

    粘杆處當時的主要工作就是照看他的起居,而它的得名便來自這個組織的職責之一。

    當時雍正府邸種了許多樹,一到夏天便有許多蟬在樹上鳴叫,稍微聽聽增添夏日趣味,但時間久了,就聒噪的很。

    於是,一個由包衣奴才組成的專門用長杆粘蟬的部門產生了,因為多是去的四皇子內宅,所以這幫人是雍正最信任的人。

    九子奪嫡時的情報機構

    康熙朝的皇位繼承,可以說是歷代封建王朝中最亂的一次了,那便是有名的“九子奪嫡”。

    當時還是四皇子的雍正,便需要一支完全可信的隊伍替他完成監視兄弟、拉攏大臣、排除異己等見不得光的事情。

    最後的結果大家也知道了,雍正勝出,在這個過程中,顯然粘杆處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了表達對這批人的感謝,雍正皇帝在內務府特意增設“粘杆處”,正式名稱叫“尚虞備用處”。

    粘杆處的長官叫做“粘杆侍衛”,成員叫做“粘杆拜唐”,繼續為雍正皇帝監察百官、收集情報,成了和明朝錦衣衛非常類似的組織。

    “粘杆處”的巔峰時期

    雍正王朝的粘杆處,可謂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它無孔不入的滲透到百官的起居生活之中,對於大臣們的一舉一動進行監察。

    清朝《簷曝雜記》裡有個故事,說大臣王雲錦休假期間在親戚家玩葉子牌,結果玩著玩著,忽然少了一張牌,大家也沒在意,各自回家去了。

    等到王雲錦休假回來,雍正皇帝饒有興趣的問他假期都幹嘛了?王雲錦回答和親友玩葉子牌了,雍正點點頭,把他們丟的那張牌還給了王雲錦。

    “粘杆處”的沒落

    雖然粘杆處做了不少見不得光的血腥事,但在打擊腐敗,規範官員行為方面也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雍正皇帝死後,粘杆處到了乾隆皇帝手裡,年輕的皇帝剛開始看不上父親的鐵腕陰暗統治,粘杆處一度被冷落,但很快官場開始腐敗不堪,欺上瞞下的事情時有發生。

    於是乾隆皇帝不得不再次重拾粘杆處的作用,懲處貪官沒見太多的效用,壓制百姓時倒是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晚年,自詡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覺得粘杆處有損自己的名聲,便再次減少了對粘杆處的使用。

    嘉慶皇帝即位後,誅殺了乾隆寵臣和珅,因為他懷疑粘杆處與和珅關係過於密切,便乾脆直接廢除了粘杆處。

  • 14 # 江湖小曉生

    雍正的粘杆處,其實早在他做皇子的時候,就已經設立了。那個時候雍正忙著在家讀書,大熱天的,家裡的院子裡到處都是知了在叫。

    為了讓自己清淨一點,雍正便讓粘杆處的人把樹上的知了給粘下來,這就是粘杆處的由來。粘下來的知了,北方人都知道該怎麼處理了,油炸起來香噴噴。

    等到雍正繼位成為了皇帝以後,這個機構就有了他們特殊的含義。那麼有人問了,粘杆處的人只有夏天干活,春秋冬在幹嘛?難道雍王府會養閒人嗎?當然不會。

    粘杆處的人,最基礎的工作是粘知了,其實還有更加深層次的工作,那就是幫助雍王爺打探訊息,相當於是雍正的特務機關。

    雍正繼位稱帝以後,粘杆處正式成為了清朝的特務機關,專門負責幫助雍正蒐集各種情報,因此又被稱之為血滴子。

    粘杆處和明朝錦衣衛、東廠、西廠還是有區別的。

    粘杆處的人其實顯得更加神秘,我們從來不知道粘杆處哪位領導在歷史上多麼有名氣的,這是因為他們的工作必須要處於保密狀態。

    明朝的錦衣衛就不同了,他們是朝廷正兒八經的組織,也就是說是有官方編制的。他們做事也明目張膽,因此讓人聞風喪膽。東西廠與錦衣衛一樣都是正規有編制的組織,與粘杆處是有區別的。

    東廠有王振、馮保、劉瑾包括魏忠賢,西廠有汪直和谷大用,錦衣衛有紀綱、沈煉等人,這些人都是叫的出名字的著名歷史人物,可見這些機構都是合理合法的。

    可是粘杆處的成員,有哪一位是真正在歷史上留名的嗎?根本就沒有。因為雍正皇帝想要做到正大光明,但是又不想什麼訊息都不知道,為此粘杆處就顯得十分神秘了。

    粘杆處沒有執法權,錦衣衛有執法權。

    錦衣衛是一個內容比較豐富的組織,這裡面分為南北鎮撫司。其中北鎮撫司的權力相當大,他們有自己的監獄,可以對官員嚴刑拷打,不需要經過任何法律程式。

    至於南鎮撫司,表面上相當於錦衣衛的紀律部門,但是實際上權力完全跟北鎮撫司相提並論,北鎮撫司不光可以採集情報,而且可以直接執法。

    這麼一來粘杆處的權力就相當有限了,因為粘杆處的人,只負責蒐集情報,以最短的時間將最準確的情報報告給雍正。

    至於執法權他們是沒有的,他們對外也不敢說自己是皇帝的特使,畢竟雍正是要臉面的,在大面上他希望正大光明地處理事務。

    所有情報都告訴了雍正以後,該怎麼處理,那就是雍正自己的事情了。那麼有人敢得罪粘杆處的人嗎?當然沒人敢。

    他們雖然沒有執法權,但是可以捏造罪名,這一點和錦衣衛就十分相似了。只要看你不爽,那就給你安插一個罪名,反正皇帝更相信他們的話。

    粘杆處的成員和錦衣衛也不一樣。

    粘杆處的成員基本都是雍正在潛邸時期的包衣奴才,他們沒有資格做官,無論文武都找不到什麼出路。

    不過他們常年服侍雍正皇帝,因此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些人雖然沒什麼用處,但是雍正卻能夠發現他們身上的特點。

    因此雍正將他們編入粘杆處了,粘杆處的老大叫粘杆侍衛,這玩意兒一聽就知道沒什麼品級,一般都是大特務來擔任。

    一般的成員則被稱為粘杆拜唐,他們都是雍正過去的奴才,因為長期跟在雍正身邊,就算地位不高,也沒人敢招惹他們。

    而錦衣衛則不同了,錦衣衛的選拔非常嚴格,全部都是由武功一流的高手組成,可以說得上是百裡挑一了。

    他們是明朝真正的人才,可惜用的地方不對。但是這是時代的侷限性,我們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批評歷史上的現象。

    粘杆處怎麼工作呢?

    粘杆處從編制上來說,隸屬於內務府系統,也就是說他們是在內務府領工資的。內務府就是皇帝的私人錢袋子,他們是給皇帝私人打工的。

    但是很奇怪的是,粘杆處的總部卻不在內務府,而在雍親王府。就算後來雍正將雍王府改成了現在的雍和宮,粘杆處依舊還是在那邊工作。

    除了雍和宮外,粘杆處在御花園堆秀山御景亭還有一個分部,在這裡粘杆處安排了四名粘杆衛士和四名粘杆拜唐在這裡值班,24小時不離人,應該是兩班倒或者三班倒。

    雍正將任務送到這裡,這裡的值班人員立刻將任務送到雍和宮。雍和宮總部人員根據任務的情況派遣相應的人去辦事。辦完事以後,回報雍正有兩個辦法。

    第一個辦法就是再透過堆秀山御景亭這邊的衛士去報告雍正,第二個辦法就是雍和宮的特務直接呈報雍正。據說雍和宮底下有密道,是可以直接通往皇宮的。

    總結:粘杆處畢竟不光彩。

    乾隆皇帝是用粘杆處最稱心如意的一個皇帝,雍正把這麼個寶貝機構傳給了乾隆,乾隆便利用這一機構開始操控天下官員。

    所以說乾隆能夠安安穩穩坐60年皇帝,這是有道理的,畢竟天下各個角落的官員,他都能夠了解得一清二楚。

    嘉慶在乾隆死後,處死了和珅,順帶著就把粘杆處給廢掉了。雖然這不利於皇權的統治,卻讓天下百官們鬆了口氣。

    參考資料:《清史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年人的世界到底是個人理想重要還是家庭責任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