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昨日孩子,今日父母。從我們的父母身上和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你認為做父母的兩端水真的會端平嗎?
13
回覆列表
  • 1 # 無所謂213478592

    不會!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一樣,但碰到具體的事,就不會兩碗水端平。這個世界上最瞭解孩子的是父母,當二個孩子都需要父母幫助時,父母心裡知道該幫誰多一點,幫誰少一點,這跟父母的愛誰多少,沒有多大的關係。孩子之間的能力,是有差異的,弱的能夠得到父母更多的幫助。

  • 2 # 煮婦文化創始人

    端不平,所謂難做父母難做天,一個家庭父母一定選擇天賦比較好的那一個重點培養,也一定會多花點精力和經濟在男孩身上,因為男孩女孩承擔的責任和使命不同!

  • 3 # 藍光雲夢

    第一、取決於父母的態度:

    陪伴孩子更多的是父母,最瞭解孩子的也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她們會根據孩子不同的特徵 、興趣愛好等為孩子靜心打造屬於自己的空間。這其中會因為個人的差異性出現不同程度的偏移,會出現父母對孩子的不同態度。

    第二、取決於孩子的態度:

    孩子的成長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成人的,她們更多的是依賴來自父母的關懷,因此在成長中難免會對父母產生不同的看法,甚至有很大的成見。

    第三、家庭的綜合因素

    一部分家庭特有的因素會導致她們對自己孩子的重心傾斜,比如:重男輕女的社會現實等

    總之,父母無論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她們都有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對孩子的愛,只是這種愛表達出來的形式有側重點而已。

  • 4 # 零距離廚房

    謝謝條友君邀請!我本參與餐飲回答的問題很多,怕影響自己的垂直度,行業外得提問回答得很少一些,看到這個標題,所以又禁不住自己,還是樂意進來回答你提的這個問題。實際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做為自己,又是子女,又是父母,如何把持這個平衡,這也和家庭教育有關。從古至今,繁衍生息都是一個義務,只是義務是一代一代的傳承而已。你的父母把愛給了你,你也象你的父母一樣把愛再給自己子女,這就是愛的傳承。如何把握這個度呢?實際很多父母能理解愛的傾斜,因為這是他(她)們在儘自己的責任給下一代的愛。那麼只是需要注意一些細節,不要過於偏離重心就可。給予一些建議,在小家庭展示愛無可厚非,那是做父母的權利,有責任和義務對自己的子女好。只要不溺愛和過度寵愛,怎麼表達都不為過。那麼在大家庭的時候,就要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多給孩子樹立感恩和孝道文化,讓孩子也懂得自己的父母還有自己的父母。能分清場合,能把持這個三代人的關係,也全靠扮演好又是父母又是兒子這個角色。在父母面前也不過於忽略父母的感受,一度傾斜自己的愛給子女就好!現在這個社會,實際可恨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愛,而是把寵物當成老子伺候,這才叫過分。實際在坊間一直流傳和調侃這個社會:對待寵物,都比對你父母還要好,意思是對待自己的父母還沒有這麼好。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啊也在踐踏老一輩這種感受。當自己孤苦伶仃和自己子女不在一起生活的時候,他(她)們就會想起自己的地位遠沒有一隻狗重要。所以提問兩碗水端平不容易,但要儘自己最大努力盡量端平就好!做到問心無愧即是好子女也是好父母就不錯了。回答滿意就給個關注,不喜勿噴,謝謝賜教!

  • 5 # 北瀾心理

    聽起來您在說著,父母對自己和對孩子的要求不一樣。我們都知道不論教育還是心理,對孩子說得再多不如親自示範。也就是身教重於言傳。

    如果多子女家庭,孩子間本身就存在競爭,一碗水端平,在孩子的眼裡也許是不可能的。這樣的話,就要取決於父母以及當下的時代文化背景。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叫做代際傳遞,簡單說:爺爺從小打兒子,兒子長大成家也會打孫子。很多創傷都會在家族傳遞。

    其實,精神分析技術雖然屬於心理諮詢與治療的一種流派,但同時也是一門育兒學,關係學,人格鑑賞學。

  • 6 # 婉一和魯本

    有時候難免不會因為父母的冷落而備受煎熬,但是我們應該要明白,父母任何時候其實都是愛著我們的,所以我們不必要太較真,認真做好自己就夠了。

    你不要太較真父母對你是不是和其他兄弟姐妹一樣,你只需做好你自己該做的,因為你遲早都是要成家的,人生的道路其實很長,你只不過是選擇了一種自己覺得很舒服的方式而已。

  • 7 # 徐麗芬的生活日記

    世界上哪有絕對端的平的事哦!這個得根各個家庭情況來定,子女情況來定。父母只能儘量做到平等,已經很不錯了。子女情況也要相互體諒,對父母的要求不要過高,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親人才更親!

  • 8 # 拿許

    人常說兒女們自有兒女們的富。從小到大,吃喝穿衣,一事同仁,一個人吃啥,都吃啥,因為人有大小,而嘴無大小。過年都統一穿新衣服,不能老大穿頭遍,老二穿二遍,花錢不多,但製造姊妹們之前的隔亥,疏遠還是不容小覷。

    讀書都讀書,至於長大了,嫁娶,彩理那就要看兒女們各自的家庭情況了,彩禮多,陪嫁就多,彩禮少,就照人下面吃就足以。

    兒女們成家立業之後的事,那就看各自的本事,財運了,兒女們會睡覺,就會翻身,由著他們自個兒去奮鬥,去爭取。

    這樣做,兒女們自會沒意見可提了,兩碗水不就端平了嗎?

  • 9 # 香妃存在嗎

    謝謝邀請,沒有絕對的一碗水端平!儘可能的端平就行了。比如說,我老公的父母把一切都給了老公的弟弟,我們結婚都是自己借錢辦酒席,老公的父母還找種種藉口找我們要錢,哪怕是老公的父親有退休工資!這就是偏心偏的沒邊了!我同事的公爹去世前把錢給二個兒子,父母是和同事她們一起住的,她們分到的錢就多十萬,這也跟公平。不要用天平去稱所為的平衡,那太沒意思了!那就沒有親情了!

  • 10 # 夜雨酒館

    我呢,是家裡老大,下面還有個非常可愛的妹妹!我大她八歲,從小除了父母呢,基本也就是我領著她慢慢長大的。

    從我的角度來觀察,那一定是我家老爺子對我倆的態度!也許是閨女更討爹喜歡吧,我小時候啊,老爸從來沒帶著我上街玩過!可是我妹就不同了,小的時候,天天都抱著上街玩!真是應了那句話,“閨女都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可能也是我倆性格不同吧,我是不愛說話的型別,我妹妹卻是個小話癆!也喜歡夸人,總能把老爸說的樂呵呵的,所以也就更討喜一個好!

    但是,我並沒覺得老爸更偏心於我妹妹!反而卻覺得自己長大了(和妹妹差八歲),應該更懂事,更會照顧妹妹!也就是我想表達的觀點:與其一味的追求一碗水端平,不如教會孩子懂得尊老愛幼的中華美德!畢竟手心手背都有肉,未免有些事情處理的不夠公平!從而這時候就能體現出孩子的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 11 # 韓旭生活日常

    “父母能兩碗水端平嗎?”我的觀點是:“生活中不存在絕對的事情,只有相對的。”父母縱然是掏心掏肺的為自己的孩子付出,也難免有疏忽的時候。但父母會用他們自認為平等的方法去做,做到問心無愧。

    以我本人為例,我姊妹三個,我是老大,下面有個弟弟,妹妹最小。我是70後,當時家裡的經濟條件差,能吃飽飯就不錯了,我7歲時國家實行了土地責任制,家裡分了十幾畝土地,經濟狀況逐漸好轉起來。當時農村重男輕女現象還較為嚴重。但是我的父母卻比較開明,認為只要是自己的子女,男孩女孩就都一樣對待。所以雖是女孩的我卻被父母一直供讀到大專畢業。在他們眼裡我是他們的驕傲。父母覺得他們自己從小沒有條件接受教育,而今能在自己子女身上得以實現,比他們自己學業有成還高興。弟弟妹妹都初中畢業,他倆說什麼就不讀了,無論父母怎麼勸都不起作用。我上學花掉父母不少的收入,心裡一直感激和虧欠父母。父母卻認為,只要我們姊妹三個哪一個想上學就都會一直供。後來為了一碗水端平,父母在物質上儘量多照顧一下弟弟妹妹。父母常說:“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們姊妹三個都是他們的寶,不偏不向。”

    如果刻意的要求父母一碗水端平,那是做子女的根本沒有體會做父母的不易。父母是我們每一位做子女的免費的保姆,既包容又不計報酬。在嘀咕父母一碗水有沒有端平的時候,其實最應該想想怎麼感恩父母。他們是怎樣的勞累和辛苦?這種體會只有在自己成為父母的時候才會最深刻。我們又該如何端好自己手中的一碗水呢?

    (本文圖片均載自網路)

  • 12 # user8494192430726

    老朽力爭端平,但沒絕對,兄弟姐妹們不和,一個字,私。認為父母不平,一個字,私。貪是一把刀。私仍家不興。家興與敗,在於私心。

  • 13 # lily耶

    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 畢竟兩隻手看起來一樣 但也有細微的長短之分 我不是獨生子女 我有個弟弟 又是農村的多少有一點重男輕女 我又是老大 從小到大父母最經常說的就是我是姐姐我要讓著弟弟 不管什麼事情 都會只罵我 做老大的還是蠻委屈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候,你收到的最溫暖的鼓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