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戒和同修

    實在抱歉!佛學博大精深,我瞭解的僅僅是皮毛,目前處於想入門未入門的階段,我喜歡用佛學中的因果定律和境由心造,相由心生的理論來調整自己的心態,以此來調伏自己的嫉妒心,嗔恚心和各種貪慾和妄念。喜歡用六和敬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用四重恩來提醒自己懂得感恩,水平有限,無法幫到你!

  • 2 # 山壠田

    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以及中國本土道教,都是傳播關於人的世界觀的理論學說,只是體系不同,但信徒眾多,如果要融入該群體併成為其中用心人就必須從該教基本教義入手,逐步消化,然後體悟並發表自己合教義的觀點,若不用本教的教義,哪怕是不同教派的觀點進行探討都是無趣的事。就佛教而言,思辯的觀點更多些,對於華人信守修身的邏輯思維,借鑑理念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人從哪裡來,人為什麼活著,若講探討這一點應該是共性

  • 3 # 天天歸零

    要想學習好佛法,最佳方法就是先從現實中,拜一明眼師為師,親臨面授,當下能及時糾正自己的問題,若實在沒緣相遇,亦可從網上參學,此無論是現實與網上學習佛法,都是要有緣分,若遇到有緣的善知識,首先是以真誠、恭敬、謙遜頂禮善知識,並請教自己不懂的問題,和所要學的內容,而學佛法的方法也就是從謙虛的問、聽、看、思、聞、學、用等,學習的階段,儘可能多聽多聞,再於生活中多行,(此為除過來人大德講法外),一般儘量少說,因為佛法重在用於生活的行持,如果偏於說行持少,易成“紙上談兵”。

    高僧大德們,他們無論行走坐臥大多都是暗暗的持咒或唸佛或觀照那心,除非有緣外,一般不會輕易和別人閒聊,所以,學者一旦遇到有緣善知識,當真誠的珍惜,恭敬頂禮,大德會根據學者之根性或需求而為我們說法,這個當下不是交流和探討,對學者而言,而應尊稱為開示,即名為尊敬,而避免傲慢不恭之嫌,那麼何時才能探討和交流呢?也就是在自己學處有障礙時或不明時,與大德有緣時,在自己做人懂得尊師重道,真誠恭敬禮儀時,在與大德相處自然時,或自己在修學路上突破時,此刻自然正是交流探討時。以上僅供參考,謝謝!

  • 4 # 澤仁德喜

    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一切書本文字,語言討論,都是知識,屬於意識層面的,只有自己經歷感悟的東西,才是智慧,我們在持誦經文時,始終保持清淨無為的心態唸經,不去思維分析,經文的內容是什麼意思,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佛經是出世間的智慧,無法用世俗的意識來理解它,所以我們誦經不能以主觀意識,先入為主,那樣就會依文解字,遠離經文的真正意義,開經偈是怎麼說的?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意!

    什麼是“如來”?“如來”就是去無來者,來無去者,不在外,不在內,非法非非法的當下一念清淨,就是我們的“如來”,這個境界無法從五蘊六塵中獲得,唯有在人生漫長的痛苦磨難中,逐漸看破放下,內心趨於平和安詳,方能觸及我們的“如來”,有道是;

    解脫門開誰肯入,

    浮生夢覺自知歸!

  • 5 # 節度使95

    以前在騰訊佛法頻道看佛學,各位“高僧大徳”都在說佛法怎麼應用於生活、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然後處理好生活中的問題。但是,出世法適合討論入世的事麼?未曾拿起,何來放下?!因果不空,四大皆空解決不了因果,不脫因果能得解脫麼?吹空有啥意義?打著出世的旗號做著斂財的事情,不事生產卻要在社會財富中分一杯羹,“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所謂出世,還是在紅塵打滾,何來出世?那麼,跟“高僧大徳”討論佛法有什麼意義?

    如果我以上說法讓人難以理解,那麼學誠的事件對題主有所啟示麼?能當上佛教協會會長,是佛教知識不夠麼?無法受戒行持,無非是因為佛法不究竟而已。我說佛法已經隱了,這會寺廟的人心裡也都有數,並不敢隨便忽悠人拜入佛教,題主怎麼會想到要跟誰討論佛法?還有哈,不少“高僧”得癌症、慢性病這都是因果病,如果不是做了啥孽就是說明修證體系有問題、不究竟,真正的修行一定能得健康的。

    論語12.10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衹以異′。”意思是子張問夫子我們怎麼才能一直走在大道上?夫子回答:“自己心裡一直堅持公忠天下言行成信,從公義而行,就是追求提升自己的天德。愛一個人時希望他能諸事順利,討厭時又希望他死去,既希望他生又希望他死就是人生的迷惑。′並不是別人有什麼變化,只是自己的心在不停改變′。”

    ′誠不以富,亦衹以異′,用孰知納蘭性德木蘭詞解釋是“人生若只初相見,何時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愛之慾其生”起的句子被《佛說大乘無量壽清靜平等覺經》翻譯為“人在愛慾之中,獨來獨往,獨生獨死,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嗯,論語厲害麼?諸教歸儒,政權大於教權。老老實實學文自進,經世濟民,利人也利己就是仁。題主何必費心在不究竟的宗教修行道路上?沒事跪舔宗教幹嘛?信仰是人類對自身前景的期盼與持行,宗教不等於人類的信仰。

    祝學習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遇到一個不講道理的老闆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