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鈴閣閣主

    戰國七雄人口、經濟、軍事歷史對比,最強的一個毋庸置疑談起戰國這段歷史,就不能不提起七雄了.魏齊趙韓燕秦楚,這七個在200多年的戰國曆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戰國(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到了戰國時代,除周王外,主要只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衛,魯,宋,鄭,吳,越等國都以先後被滅,晉國則分為韓,趙,魏三國。

    1,韓國,佔據中原核心,還有當時最大的鐵礦山和冶煉技術,國土面積約9萬平方公里,吞併鄭國後,人口也不足300萬。

    2,魏國,比韓國面積要大一些,而且領土基本上處在當時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因此也奠定了它第一個崛起的基礎。國土面積10萬平方公里,大約相當現在的浙江省大小。人口550萬左右。

    3,趙國,戰國初期很是弱小,都被魏國、韓國欺負的不成樣子,國土主要在北方,比較貧瘠。國土面積大概20萬平方公里,人口350萬。

    4,燕國,當時最荒涼的國家,處於苦寒之地,但是領土面積不算小,整個戰國就雄起了一次,差點滅了齊國,國土面積23萬平方公里左右,人口150萬上下。

    5,齊國,一直是老牌的大國、強國,魏國的衰弱也跟他有關,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基本上消滅了魏國的魏武卒。國土面積大約15萬平方公里,人口300萬左右。

    6,秦國,戰國最開始的絲,差點被魏國給滅亡了,矮矬窮,沒有資本。但是最後奮發圖強,統一世界。國土面子最開始25萬平方公里左右。人口270萬上下。

    7,楚國,最龐大的國家,但是都是沒有開發的處女地,最具備統一條件的貴族,最後卻沒落了。國土面積50萬平方公里,人口450萬左右。

    軍事實力對比

    第一;秦國商鞅變法後經濟發達 士兵勇猛強悍。

    第二;楚國領土遼闊曾為六國聯軍首領

    第三;齊國經濟發達與秦國共稱東西二帝,六國中最後被滅的國家

    第四;趙國趙武靈王在位時胡服騎射北擊匈奴

    第五;魏國吳起變法壓制秦國三十年

    第六;燕國曾險些亡國,辛齊桓公率各國聯軍解救

    第七;韓國領土匱乏人煙稀少,是六國中第一個被滅的國家。

  • 2 # 浮沉的歷史

    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兩個時期,戰國七雄的國力和軍力排名在各階段都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有四個關鍵的階段,第一個是魏國在馬陵之戰和桂陵之戰中兩次被齊國擊敗之後、第二個是五國伐齊之後、第三個是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之後。

    在戰國的早期實際上七國的實力相差都不是很大,除了已經崛起的魏國和幅員遼闊的楚國為頭等強國外,秦國、齊國、趙國和和韓國四個國家則都是半斤八兩的,而燕國在那個時期是一個完全沒有存在感的弱國。第一檔:魏國、楚國。第二檔:秦國、齊國、趙國和韓國。第三檔:燕國。

    魏國在馬陵之戰和桂陵之戰中兩次被齊國擊敗之後 ,魏國的國力在連戰連敗後嚴重下降,魏國頭等強國的地位已經失去。最為擊敗魏國主要力量的齊國一躍成為頭號強國,與楚國並列為第一檔國家,而秦國雖然已經變法,也從魏國那邊獲得了不少的領土,但是其實力還是很有效的,只能排在第二檔的第一名,魏國則排在了秦國之後,其他國家的排序不變。

    在公元前284的(秦昭襄王二十三年)五國伐齊之戰後,齊國在五國聯軍的打擊下從此一蹶不振,燕國順勢逆襲而上成為了第二檔的國家,秦國則成為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而韓國、魏國和楚國在之後的一段時期都被秦國胖揍了一頓,趙國在胡服騎射之後滅掉中山國後默默地發展著。

    到了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後,戰國形勢已經更加的明朗了。秦國第一的位置無人能夠撼動,趙國憑藉擊退秦軍的戰績穩居第二,接下來的排名為楚國、魏國、齊國和燕國,四戰之地的韓國則永遠的淪為了最弱小的一個國家。

  • 3 # 歷史挺好玩

    第一名,齊國、秦國

    一個是經濟超級大國,一個是軍事超級大國。當然齊國是被五國伐齊之前的齊國。甚至於歷史上有有“齊秦互帝”的說法。嚴格意義來說秦始皇都不是第一個皇帝,而是第三個。當年秦國齊國都互相承認對方的實力。

    第二名,趙國

    實力雄厚,民風彪悍,尤其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後實力大增,從三流國家一越成為一流強國。戰國後期都可以和秦拜拜手腕。

    第三名,楚國

    地大物博,實力雄厚。但中後期被秦國爆錘,實力一再縮水。但也有為數不多侵佔秦國領土的勝仗。排名第三。

    第四,魏國

    人才輸出地,其他六國人才加在一起也沒有魏國的人才出名。

    第五,韓國

    滅了鄭國以後,再也沒有多大作為。憑藉著諸國核心的地理位置,依靠集市的互相交易轉了不少錢。

    還有冶煉技術先進,製造的兵器是戰國後期一絕。

    第六,燕國,除了千金買馬骨和樂毅連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以外,在無其他建樹。

  • 4 # 世界人文通史

    秦惠文王、秦昭襄王是秦國曆史上最重要的兩位國君,對秦國影響深遠。正是這兩位國君奠定了後來秦國統一了基礎,並耗跨了東方六國的實力,才有了後來的秦始皇統一六國。

    秦惠文王時期,戰國七雄的排名是齊國、秦國、楚國、魏國、趙國、燕國、韓國。

    秦惠文王嬴駟繼位時,雖然用車裂處死了秦孝公的重臣商鞅,但並沒有廢除秦國的“商君之法”。秦國不僅趁齊國重創魏國的機會,奪回了原先由魏國佔領的秦國黃河以西之地,還憑藉著商鞅變法的成果南下攻滅了巴國、蜀國。

    當時,秦國與齊國、楚國並稱為三強。秦是西方大國,齊是東方大國,楚是南方大國。

    魏國本是戰國七雄之首,曾在魏文侯、魏武侯時期稱霸中原幾十年,一度壓著齊、楚、秦打了幾十年。直到昏庸的魏惠王在位時期,魏軍在桂陵之戰、馬陵道之戰連敗於齊,一舉喪失了三代以來積蓄的國力。

    魏國的河西、河東都被秦國佔領,東部延伸入山東平原的部分被齊國佔領,南部的襄陵等地被楚國佔領。史稱“(魏國)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

    魏國從一個獨霸中原的強國,變成二流國家,並把首都也遷到大梁,連舊都安邑也被秦人佔領。

    不過,魏國的主力、龐涓率領的魏武卒其實是齊國軍隊所滅,齊國取代了魏國成為新的中原霸主,而秦國也是趁魏國主力受損的機會才奪回了河西之戰,楚國趁魏國主力受損的機會北上,奪走了楚國的襄陵八城。

    這就說明,秦惠文王時期的秦國雖然完成了商鞅變法,但是與齊國的國力還有差距。因此,秦惠文王時期時期繼續積蓄實力,一方面不斷攻打已經削弱的魏國、韓國、東周,另一方面則南下吞併了巴國、蜀國。

    在秦惠文王晚期,秦國終於在丹陽之戰、藍田之戰、召陵之戰擊敗南方第一大國楚國。楚國的實力原本與齊國、秦國只在伯仲之間,號稱“土地方圓五千裡,車千乘,騎萬匹,帶甲百萬,粟米支十年”,但經此變故之後慢慢掉出了強國的行列。

    秦昭王前期,戰國七雄的排名是齊國、秦國、趙國、楚國、魏國、燕國、韓國

    秦昭王繼位時,進一步將南方強國楚國打垮,奪取了楚國西北的上庸、房陵等幾十座城池,並派大將白起攻陷楚國的首都,焚燒了楚王的宗廟。為了防禦秦昭王的進攻,楚國只能遷都到壽春。

    差不多就在“秦國伐楚”的同一時間或者稍早一些,強大的齊國也在五國伐齊事件中瓦解,後來雖然僥倖復國,但也淪落為弱國。齊國的黃河以西之地被趙國佔領,齊國的淮河以北之地被楚國佔領,只剩下光禿禿的山東平原。

    秦昭王晚期,戰國七雄的排名是秦國、趙國、楚國、魏國、齊國、燕國、韓國

    在秦昭王晚期,東方六國之中只有趙國實力尚強。齊國、楚國都受到了傷筋動骨的損失,只有趙國儲存了公仲連變法和胡服騎射的成果,成為戰國後期唯一的一個還能夠單獨對抗秦國的國家。

    可是,趙孝成王介入上黨郡之爭,與秦國爆發長平之戰。趙軍雖然接連打敗齊軍、燕軍,但野戰根本不如秦國。名將廉頗不但沒有守住上黨,甚至還被秦軍逼到長平一帶。在長平之戰中,趙括所率領的趙軍全軍覆沒,只有60人被秦軍割掉耳朵放回趙國邯鄲報信。

    東方六國中的魏國、齊國、楚國、趙國都曾是強國,並且魏國與齊國、楚國在戰國前期爭霸,齊國、楚國在戰國中期與秦國爭霸,趙國與秦國在戰國後期爭霸。經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之後,秦國已經將東方六國完全削弱,奠定了後來秦國統一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越來越多畢業生選擇教育培訓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