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貞

    這些東西是一種情緒,是孤獨寂寞的表達!雖不能說為賦所詞強言愁,也沒多大意義!迷惑煩惱困厄寂寞孤獨是人人必經的歷程,沒必要誇大執著!以感恩容納的心態面對人生,是正確的選擇!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 2 # 紅孩唉

    《送別》不涉教化,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

    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

    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也寂靜冷落的氣氛。

    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

    這些相近甚至重複的樂句在歌曲中並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首尾呼應,詩人的感悟:看破紅塵。

    表達李叔同對在上海“天涯五友”“金蘭之交”友人分別時的情感,李叔同與許幻園宣揚民權思想,提倡移風易俗,宣傳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為社會風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

    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稱帝、這些層出不窮的社會變幻,導致許幻園家中的百萬資財和家業蕩然無存,許幻園趕京找袁世凱討回公道,離別時,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寫於此歌送別許幻園。也是李叔同的優秀音樂作品,被中國數代人所傳唱。

  • 3 # 杜象應

    這就是一首《送別》的銅琴譜曲。

    作者李叔同,何許人也?

    李叔同,一位民國時期最特立獨行的才子。某日,他在江邊的古道涼亭外送別好友時有感而譜曲一首《送別》,不曾想,居然成了婦孺皆知的不二經曲。

    李叔同,一生幾經世事滄桑,從一位津門才子,到由於命運使然成為了沙門弟子、律宗高僧。此坎坷人生過程著實令人唏噓不已。

    李叔同:經歷紅塵、著破紅塵,半世繁華半世僧。

    那譜曲《送別》何解呢?

    原歌曲:(節選最後一段如下)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霄別夢寒。

    釋義:天涯海角之間,知心的朋友不少,有的過世了,有的仍健在。今天的我手捧一壺濁酒在這兒慶生並快樂著,想必醉了後,晚上做夢時遇到了那些老友們又寒心。

    雖然說是送別情深,但又倍感淒涼。說明人生太短,想月圓偏生月缺,總有遺憾或感慨泣泣在心頭、揮之不去。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肯定語:走麼不遲疑,來時要快速,是朋友就別見外了。

    總之,譜曲《送別》甚稱精典,既是李叔同個人惜情珍友的表達陳述,也摻合了對於時間流失的無奈感覺。它能留下來的更多意境,則是讓後人們心存無限的遐想與顧盼!

  • 4 # 左邊縣城右邊田

    這是一首由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一百多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送別》的歌詞類似中國詩詞中的長短句,有古典詩詞的文雅,但意思卻能平白易懂。

    李叔同出身天津富商之家,後到上海定居,不久就加入了城南文社,與袁希濂、許幻園、蔡小香、張小樓義結金蘭,號稱“天涯五友”。辛亥革命、軍閥混戰和袁世凱稱帝、這些層出不窮的社會變幻,導致許幻園家中的百萬資財和家業蕩然無存,許幻園

    決定帶上妻子和孩子去北京,這一日,大雪紛飛,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邁進。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地裡站了整整一個小時,他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送別》的全文是這樣的: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送別》分為三段,第一段是“寫景”,寫的是長亭外、古道邊送別的具象情景;

    第二段是抒情,著重寫送別人的心境,是全曲的高潮。透過“天涯”、“地角”、“知交”、“零落”、“濁酒”、“夜別”、“離夢”,訴諸感官,觸動心絃,誘君品鑑。送別之情,當然會從內心生出許多感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不過數十年,知交能有幾人?再見又待何時?有幾人能相守在一起?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一杯濁酒盡餘歡”,感情想望廝守,人生總要分離,這的確是一種無奈,即然一定要分別,索性再痛快地喝一杯,但片刻的歡娛更增加了想思之苦。在時空的交錯中,作者又以現在時的“今宵別夢寒”總括全篇。從感情上看,夢裡重逢照應上文的“山外山”,從韻律上看,它是重複強調,但這個重複強調卻是更進一步的思念,惟有相思入夢。深沉的思念,遙遠的距離,主客觀之間構成了強烈的矛盾。這最後一句的情景雖是設想,但卻是感情的必然發展,與全詞渾然一體

    而第三段如果從文字上看,是對第一段的重複,但如果從意向上看,是對主題的昇華:

  • 5 # 家在淮安

    字面解析:天涯海角,知己零零散散的散佈各處,一壺濁酒嚐盡剩下的歡樂,今夜別做那種讓人心寒的夢了,別讓美夢變寒冷。

    那些經常在一塊,親密無間的人。突然之間無法朝夕相處,突然之間需要透過各種渠道才能瞭解到近況,突然之間突然只能遠遠觀望,默默祝福。那些曾經,那些事,那些人。即使再次遇到,也都不一樣了。這世間離別很多,我們不能避免,只能安慰自己,別怕。生離還有機會重逢。

    以送別朋友為緣由,用無所明指的象徵,傳達出感悟人生、看破紅塵的覺悟,表達了和朋友的分離之情。

  • 6 # 西西閱讀空間

    【弘一法師的《送別》成為百年經典歌曲,他背後的創作故事卻道出了不為人知的心酸往事】

    你的問答,是弘一法師,原名李叔同所作的一首《送別》詩詞中的句子。這首歌詞作於1915年,是送別他的好友許幻園時作的。一百多年來,這首《送別》因為歌詞寫得好,讀來朗朗上口,已經成了經典歌曲之一。每當人們面對別離的時候,大家都會想起這首歌。下面我跟大家講述一下這首歌詞的意思及它創作背後的故事。

    《送別》李叔同 作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這首歌詞的大概意思,結合著歌曲的主題,就是送別。

    歌詞的第一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講述的是送別友人許幻園時的情景,站在亭子旁的古道上,綠色的草地,連著碧藍的天空。這樣的風景是天空湛藍,芳草遍野。但就在這樣美的風景下,作者要與自己最好的朋友來一場告別會了。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什麼意思呢?傍晚的風兒,吹拂著路邊的柳樹枝兒,遠處的笛聲流露出心頭的傷痛,此時天色漸晚,夕陽已經落到山那邊的山裡去了。這情景表述了,作者與好友依依不捨的心情,感嘆時間過得很快,遠看他們就要隔著千山萬水一般的距離了。

    而你的問答想問的便是這一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這句歌詞在表達著什麼呢?“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結合著唐朝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中最為大家熟悉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詩,就容易理解了。我個人的解讀是,一個在天涯,一個在海角,我和知己,就這樣分別零落在兩個地方了。“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臨別之前,作者與好友許幻園藉著一壺酒道盡了相聚時的快樂時光,過完了今宵我們就分開了,這是多麼傷心的事實。這一兩句的歌詞,其實在講述兩個人的交情,是知己般的情誼,在珍惜相聚的最後的歡樂時光的同時,還是很清醒的意識到,過完了這個良辰美景的夜晚,兩個人從此就相隔天涯了。想著這些,作者的內心就格外的傷感或憂傷。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後邊的這兩句,雖然是在重複前面的句子,但也在表達著作者對好友離開之時的依依不捨的心情。同時,又在感慨,人生最難得就是相聚在一起,但是更多現實是別離卻是最多的。

    當我們與自己最好的朋友、親人相聚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應當珍惜與他們在一起的歡樂時光,因為人生就是這樣,聚一次少一次。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大家還能聚在一起。所以,且行且珍惜。

    這與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送別》創作背後的故事

    一首詩詞成為經典,並流傳百年,自然有著它獨特的魅力,也有著不為人所知的創作背後感人故事。

    據載,這首《送別》是李叔同在杭州第一師範擔任音樂老師時,填詞所創作的。在創作它時,李叔同與他最好的“天涯五友之一”許幻園,中國近代詩人、小說家,也是20世紀20年代上海有名的新派詩文界代表人物之一。與李叔同家境相仿,許幻園也出生於富有人家,兩個人在文學、藝術上惺惺相惜,互相欣賞,李叔同全家應邀來到城南草堂,與許家為鄰,相處融洽。

    1914年間,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稱帝,突如其來的政局變幻及動盪不安的社會,最終導致許幻園家道落寞,家業所剩無幾,他的髮妻宋貞也早逝了。此時的城南草堂,一片荒涼。

    為了懷念許幻園的髮妻宋貞,李叔同在她的遺像上也題了一首詞,詞文內容是這樣的。

    人生如夢耳,哀樂到心頭。灑剩兩行淚,吟成一夕秋。慈雲渺天末,明月下南樓。壽世無長物,丹青片羽留。

    書生意氣的許幻園,此時滿懷悲憤,來到李叔同的家中,告訴李叔同他將要前往北京找袁世凱討個說法。在得知最好的朋友即將離開自己,又聯想到許幻園不幸的遭遇,情難自禁的李叔同,在1915年,在杭州第一師範學校擔任音樂課教員期間,填詞創作了這首被後世廣為傳唱的《送別》,100多年來,這熟悉的旋律一直縈繞在我們的耳畔。他作詞作曲的三部合唱《春遊》,是中國近代歌曲創作史上最早的一首多聲部聲樂作品。

    這首詞寫完不久之後的第三年,也就是1918年正月十五,李叔同看破紅塵,狠心拋下妻子,斬斷塵緣,告別塵世,在杭州“虎跑”剃度為僧皈依佛門,法號弘一法師。

    其實,從這兩首詞中,我們也能讀到,李叔同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處於報國無門,理想難以實現的惆悵之中,同時又因為身邊的最好朋友的家中變故,家破人亡的不幸遭遇,突然間就看到了人生無常,生離死別的痛苦。這對於他那麼決絕地出家,是很大的刺激和心理轉變。

    “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這是李叔同十歲的時候所作的詩句,可見他對佛門的參透,是早有慧根埋下的。

    在許幻園與李叔同重新相聚的時候,已經是在1927年的秋天。天涯五友中的四友,即李叔同、許幻園、袁希濂、張小樓四人重聚於上海,五友中的蔡小香已去世。他們後來的命運,也有著極為相似的歸宿:許幻園、袁希濂後成為居士,張小樓也皈依佛門。雖然沒有刻意的商議,但四個人相似的選擇,無不證明了,李叔同在四個人之間的極大影響,甚至是天涯五友中的最核心的人物。

    然而,生死別離最終還是提前到來了。

    1929年,許幻園因病離世,臨終前,他囑咐自己第二任妻子:“讓兒女熱愛自己的國家,像李叔同那樣做事認真,待兒子長大後,學習藝術……”

    從許幻園臨終遺言可知,他對李叔同的過人的才華與藝術水平,始終都抱著極高的欣賞。想來,李叔同為他所作的《送別》,也是迴應了許幻園真正作為知己的真摯見證。

    就像魯迅先生曾贈送瞿秋白先生的一幅對聯寫的那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在家國情懷面前,李叔同與許幻園,及其他三位天涯之友之間的情誼,自然也不再魯迅先生於瞿秋白先生的知己情誼之下。

    總結

    從《送別》這首歌詞,我們瞭解到李叔同即弘一法師當年在作這首歌詞背後的故事,其實珍藏著他與塵世中天涯五友之間的真摯友誼,為了報效國家,倡導新文化,傳授新藝術,他們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然而,現實總是格外的殘酷,人生無常,生離死別,總是在不經意間到來。

    在親眼目睹了最好的朋友之一許幻園所遭逢的不幸家庭變故,從富有到一夜落魄的巨大反差之後,經歷了別離的李叔同,也從此看破了紅塵,皈依了佛門。

    這首歌詞不僅僅是在表達他對塵世知己朋友依依不捨的情誼,還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他內心已經有了新的打算和變化。在世人不懂,家庭富有,妻子和睦,還算幸福的李叔同,為什麼會拋家棄子,決絕狠心皈依到了佛門,也許這首歌詞,也會向我們傳遞這樣的訊號。

    人生無常,世事難料。不想再為俗世的生離死別所煩擾,那就放下塵世,徹底皈依佛門,才是他最後的歸宿。

    在感人的心酸創作故事背後,一份難得的情誼,打動了一代又一代人,引起了我們的情感共鳴。

    我想,這就是《送別》這首經歷一百年之後,經典依然是經典,繼續被大家所喜愛的原因吧。

  • 7 # 海藍山青

    李叔同年輕在俗的時候,與許幻園等四位,並稱為“天涯五好友”,彼此間感情真摯,十分親密。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社會動盪,導致許幻園家中的百萬資財和家業,一夜之間蕩然無存。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日,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十分悲傷地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進。

    李叔同聽到這個訊息,先是一驚,隨即也十分傷感,還未來得及多說,許幻園已經離開了。李叔同呆呆地望著好友遠去的背影,不知不覺地在雪地裡站了一個小時,連葉子小姐多次呼喚,他都沒在心上。隨後,李叔同回到屋內,把門一關,讓葉子小姐彈琴,他滿懷深情,眼含熱淚,動筆寫了起來:

    長亭、古道、芳草、藍天,還有晚風、綠柳、笛聲、夕陽、山巒……送別好友時的這些景象,一一地浮現在眼前;不捨、回憶、孤寂,還有惦記、祝福……離別好友前的百感交集,也一齊湧上心頭,情景交融,感慨萬千,全部凝聚在筆端,李叔同揮筆一瀉而下,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歌詞,躍然紙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這是《送別》這首歌詞的第二段:意思是,在天的邊上,在地的角落,我交情深厚的知己朋友,漂泊星散在人間,天各一方,“相見時難別亦難”。飲下一瓢濁酒盡情地度過餘下的歡樂,這樣今晚就能暫時忘掉離別之苦,告別夢中的寒冷和孤寂了。

    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生難得知己。遇見知己,誰不想長相處?誰不想勤見面?可有時真教人難以做到。有了好友離別之苦,便有了這些感人至深的送別詩詞歌曲。李叔同的這首《送別》歌曲,清新淡雅,情真意切,悽婉悠揚,動人心絃,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

  • 8 # 揚光666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這一段文字,是民國奇人李叔同所寫的《送別》歌中的一部分內容。《送別》表達了作者對朋友的離別、世事的無常感到傷心難過,一腔衷腸無從說起,傷感之情,油然而生。歌曲朗朗上口,被世人喜愛,廣為傳唱。

    作者背景

    李叔同先生,是民國奇人,對於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都有很深造詣。在多個領域,開創了中華文化藝術的先河。他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上榮耀。

    先生早年有感於社會動盪、民不聊生,希望透過文化救國,透過種種努力,在文化、藝術方面創造了多箇中國第一,為中國文化帶來了新氣象、新開端。後來發現單純的文化救國,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若想要除去清朝以來種種社會弊病,實現救國救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先生後來發心出家,把中華文學藝術與中國佛教文化有機的結合起來,為中華文化又注入了新的生機。先生出家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度眾生,被佛門尊奉為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送別》

    這首《送別》,是先生未出家前,他們“天涯五好友”之一的許幻園家中破產,去向李叔同告別。那是一個冬天的時節,大雪紛飛,舊上海一片淒涼。許幻園沒有進門,就站在李叔同家大門外,高聲喊到: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李叔同跑到大門外,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地裡站了一個小時之多,後來才返回屋內,把門關上,含淚寫下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送別》原文: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這首歌詞優美,解釋反倒破壞了意境之美,在此處就不再解析。大家讀原文或者低聲吟唱,更能夠感受到文采之美、與友人戀戀不捨的惜別之情、以及淡淡的空靈意境。

    李叔同先生,是性情中人,對於朋友的悲慘遭遇心懷同情,卻無能為力,深感人生無常,他對於家人、親友的愛,化成深深的慈悲,融入到他一生為社會、為國家、為眾生的奉獻之中。

    評價

    先生一生,為世人、為社會貢獻了寶貴的文化財富,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佛門泰斗太虛大師曾贈偈說:“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趙樸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緬懷弘一法師,感恩他為社會所做的一切貢獻。

  • 9 # 遙望東海日出

    天涯海角遠方的朋友,交情不是什麼深厚,一杯濁酒不能表達其情意,但儘可其氿的興趣與性情,別貪杯,今宵夢過了頭,從哪挖這麼沉的虛袋子來烤羊腿?胃口有限。

  • 10 # 一葉天涯

    這就好像,水中月與鏡中水,沒有等到知交的一天,人生在世未嘗不是孤獨的個體,也只有酒懂自己的心思,醉過去自己就成了希望遇到的那個他,夢醒了他也就走了。

  • 11 # 中研資訊

    天涯海角遠方的朋友,交情不是什麼深厚,一杯濁酒不能表達其情意,但儘可其氿的興趣與性情,別貪杯,今宵夢過了頭,從哪挖這麼沉的虛袋子來烤羊腿?胃口有限。

  • 12 # 水的另一岸

    空間,寂寥無邊,時間,代謝凋零,相由心生,悲涼的心越來越遠離了溫暖,殘餘的夕陽還能多久,地闊天長,就飲盡這觚濁酒,從此不一定有機會相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歷的重要性,除了大家基本知道的幾種作用,還有哪些不同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