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程姐的天涯

    為什麼現在的農民寧願出去打工也不喜歡在家種地,主要原因無非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種地投資大,收益卻很低。以種小麥為例,主要投資有:化肥每畝地至少150元左右;麥種3元左右一斤,每畝地要播種30斤左右,差不多90元左右;旋耕耙旋地50元每畝地;收割時每畝地有需50元左右,生長期還需打藥,澆水等田間管理等,每畝地至少又100左右,這還是自己家的地,如果你想多種還要擴人家的地,我們這邊最低300起步,這樣粗略估計一畝地的投資需750左右。而小麥的畝產量最高1200斤(僅僅2019有的農戶達到了),一般情況畝產只是500–1000斤,小麥價格在一元左右浮動,這樣算來,一畝地的收益真是低的可憐。

    第二:機械化的普及。現在從種到收除了澆水基本不用人工了,一個人操縱幾十畝甚至上百畝都有可能,所以解放了勞動力,年級大的人在家就可以把地種的很好,年輕人外出務工還能增加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種植有風險。有句話說的好:做生意有沒賠賺,種莊稼有旱有澇,遇到哪一年老天爺不幫你,你欲哭無淚。

    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寧願出去打工,也不願種地

  • 2 # 未雨綢繆180973058

    這個問題我以前提到過,主要是農民土地太少,例如我們這兒人均才一畝地。現在種地,實際上並不太辛苦。交通條件改善了,道路都己硬化,運輸很方便。已有各種機械直接服務農民,從種到收,全部有人承包,而且收費合理。乾脆說吧,只要你能帶上錢,到地頭一站,各種農活都能找到人替你幹。國家也出資,打了許多井,實際上種地已旱澇保收。可是為什麼農民不願意種地呢?就是因為人均一畝,一年下來,純利潤才1000元/畝。這些收穫,顧吃飯可以。如講全家生活開支,那就相差太遠了。

    說農民這山望著那山高也好,說農民腦子活也好。既然指望農業不行,當然另謀高就,直接看上外出打工了。

    就象我們這裡,出外承包工程者多,所以用工也多,給農民外出打工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現在外出,都講日工資,一般都在260元/日以上。一月下來7-8000元。別說幹全年,就是幹上半年,也可掙上4-5萬元。你想想,打工不打工?

    地全部留給老年人及婦女了,有的乾脆不種了,流轉出去了。這就是農民不願種地願打工的原因。

  • 3 # 農村小雪生活

    回答,在家種地真不容易,又不落錢,還不如出去打工掙的錢多呢,就是家裡有孩子,出不去,不弄打工去昂,沒孩子話就地外面打工,還能多落個錢,在家種地,真不落錢了

  • 4 # 松原老聞頭

    只能說有的農民喜歡出去打工,不願意種地。世世代代農民守著土地,以土地為本,但凡種地掙錢,農民是不會喜歡出去打工的,這也是農民不願種地的主要原因。

  • 5 # 坤140239769

    其實很好理解:種地投入大,好年成收不了幾個錢,如果是多災多難的年成就要賠本!試想一下:沒有收入,誰種?

    其次,農民沒有養老金,農民出去打工,工廠可以幫忙買,而在農村的農民,沒有收入,拿什麼來買?君不見,現在的農村老人一個月幾十元錢,養誰?

    第三,現在物價飛漲,而農民的糧食也沒見得漲,你想一下,沒有收入拿什麼來養活自己的妻兒老小?

    ……

    當然還有很多,只說這些。

  • 6 # 三農瑤惞

    為什麼現在農民都不喜歡種地,要出去打工?

    隨著農業機械化,水稻,玉米小麥都是機器收割,不可能每家每戶都有機器,讓別人收也另外要給錢。

    在我們南方,水稻機器收割就要100多塊1畝,除掉人工肥料那些,基本上是沒什麼剩餘的收入。

    所以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都不願意種地,而在外面打工,打工人比較清靜,只要不上班就行了,可種地操心太多,瑣事一大堆。年紀大一點的,都是在外面找那些零散工作,小工。

  • 7 # 倪氏農豐

    你好,農民寧願去打工也不願意在家種地,其中難言的苦衷有這麼幾個原因造成:

    一是種糧食收入低,扣去種子,肥料,澆地,機械,一畝地就剩幾百塊錢。

    二是缺乏技術,高技術的農業不會去做,一般種地又不掙錢。

    三是缺乏資本,高投入,高科技,高收入的種植方式,沒辦法做到。

    打工不用資金投入,只需一個人,一年收入幾萬塊錢。

    所以農民寧願打工也不願意在家種地了!

  • 8 # 優璇_712

    因為現在農民工靠種地,掙不了多少錢,種子化肥農藥,僱犁地錢一算賬,跟本維持不了生活,現在糧食賣價又很低,所以每年春季四月份,他們都背井離鄉去外地打工。他們一年到頭是最辛苦的,一天到晚要十多個小時,兩頭看不見日頭,有的老闆太扣,中午供飯吃的像豬食,有的農民工到了大年三十還要工錢,所以說農民工是最底層的也是最辛苦的。

  • 9 # 風v見面

    不是農民不想種田,有幾種原因,第一鄉村惡霸勢力大,傷害農民利益。第二,種田靠天,如果遇到災年,什麼沒有。第三如果有點收成價格不好,農藥化肥錢都補不了。何況現在昂貴醫保。感謝政策開放,可以離開傷心的地方,到外邊打工養家餬口。

  • 10 # 一介書生談論古今

    我家農村的,有十畝地,我給你算算,我們這邊一般都是種小麥,玉米,和棉花,其中小麥和玉米是可以接著種的,小麥收完種玉米,以2019年物價為例,十畝地的純利潤為2萬元左右,這是種地一年的錢,現在都是機械化了,所以種小麥玉米的多一些,

    再說說棉花,春天播種,它要經歷,噴灑農藥,除草,中間生長時還要經常修理,是一顆一顆的,最後摘棉花也是一朵一朵摘,而且它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夏天。非常辛苦,利潤會高一些。但是現在一般沒人種了。

    再說說外出打工,一般農村出去都在建築工地上,年輕的可以做電焊工,一天300左右,一年10萬左右,即使歲數稍大一些55歲左右的,當個小工一天200左右,一年也6-7萬左右,剩下就是些身體不好的或年齡大了的,會找個工廠,工地看大門,一個月2000左右,錢少但是不累,

    所以現在一般都不在家種地,主要原因一個是掙得錢少,還有就是沒有城市的繁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 11 # 向山舉目

    現在的好多農民都不願意在家裡種地,他們只要有可能就願意出去打工。

    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因為現實讓他們做出了這個選擇。

    現在農村的土地並不是很多,如果一年不出去打工只是種地的話,90%以上的農民平均收入也就是兩三千元,這是很可怕的,無法富裕的。

    但是如果出去打工,一個月就可以掙到三四千元甚至更多,相當於種地一年多的收入。

    現實讓我們做出了明智的選擇。

    大家都會算加法,都會算總收入。種地的總收入和打工的總收入相比較,打工的收入可以是種地的10倍以上。

    每一個人都有一種天生的能力,就是趨利避害。就是追求財富,撈取好處。就是儘量的利益最大化。

    農民兄弟們選擇出去打工,這是一種智慧的選擇,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

    如果他們的農業資源非常多,每個人可以擁有數千畝數萬畝,甚至幾百萬畝土地開著飛機撒農藥的話,每年收入幾十萬幾百萬的話,他們一般也不願意出去打工。

    隨著農業的現代化,有極個別極個別的農民大約1‰左右吧,能夠經營規模化的農業,能夠經營現代農業收入還可以每年可以有幾萬元幾十萬元甚至更多。這些人不願意出去打工了。

    祝願農民兄弟的收入越來越高。

  • 12 # 葫蘆葫蘆小葫蘆

    我是外行,但也想用個人思維說一下看法。主要是在外掙錢一個月能見到現錢吧!種地可能幾個月菜能種好,糧食~年收割,感覺掙錢慢吧!但我認為農村種地很有前景,任何人離不開吃,缺什麼,不能缺糧食菜水果。假如我有地我會自己當老闆,隨季節種植,可多樣化多品種,冬天弄大棚,讓地給你開工資也是很美的事。發展農業,前景無量。

  • 13 # 滿譽起名

    農民,寧願出去打工,也不願在家種地?

    這是一個社會現象,雖然國家出臺了一些惠民優民政策。糧補,地補,種子補,肥料補,減免,減徵,天災後補等等。我的看法是:知識普遍提高的當今一代人,目睹了父輩臉朝黃土背朝天,起早貪黑的勞作一年只能夠個溫飽。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深知:種田之利與經商之利的巨大落差,經商之利與結交權貴的極大紅利和商機!外出打工自由價格低走人,說不準什麼機會來臨,徹底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由打工到小工頭再到老闆,逐步邁入人生巔峰。

  • 14 # 蘇姐884

    前幾年漢正街生意紅火,扁擔每天汗流夾背竄行在商鋪和貨運站之間,他們每天掙的錢還是讓他們美滋滋的,有時候看著跟我家拉貨的扁擔頭髮冒汗的樣子,就說:乾脆來我們店裡幹好了,他說:別家也想包我,我誰家都不去,單跟你們拉貨就是了。幾年後,我們行業因為各方面的調整,許多人家的倉庫落在郊外,漢正街發貨量減少,扁擔的生意也大不如從前,於是他們又紛紛轉行,去了建築工地,前天接到他的電話:疫情什麼時候才能好,整天呆在地裡看不到活錢,急死人呀……

  • 15 # 人和萬事成

    現在農民寧願出去打工也不願意在家種地,道理很簡單,種地三年的收入都不如打工一年的收入,誰還願意在家種地,種地比打工苦比打工累,種地的收入少得可惜。

    傳統的耕作方法已經不適應了,土地平坦的地方都是形成規模,使用全機械化了,傳統的耕作方式人又苦又累,成夲又高效益又低 ,種地一年核算一下,不虧也算是效益好的了。

    種地與打工相比,當然只划算打工,打工不僅收入比種地高,而且還能拓寬門路廣交朋友增加見識尋找機會,說不定那一天做自己的亊業,還會混成小老闆,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亊。

    說遠處不信就說鄰居吧!一個文化不高人很誠實的年青小夥,出去打工幾年,全家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城市買了住房全家住在城市,家裡又建了幾套新房,讓全村的人羨慕不已,如果在家種地不去打工,那裡有這好的機遇,大概還住著土瓦房,過著苦日子。

  • 16 # 阿里二姐夫

    農民為啥願意打工,是實踐中找到了一一一養家的″門道"。

    農民與上班族不同,農民一天不幹活,就沒有收入。上班族就不同了,每月照發工資,五險一金,加養老。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相差十萬八千里!

    面對差距之大,窮人,有窮人的活法。農民種地從來沒有工資一說,也只有糧食賣了,減去成本,也就是農民一年的收入。前些年,都是同樣的地,靠種地照常養活了農民,活的自由自在。城,鄉基本持平,站在了統一的起跑線上,農民覺得比較平等競爭,公平公正。

    現在不同了,城市工資連續16年按5-----9%增長。農民的糧食,十多年來,原地踏步,止步步前。糧食與工資的差距越來越大。所以,農村靠種地無法生存,到廠,礦,企業上班,無指標。″農民工"成為城市建設的主力軍。大批年輕人進入新的環境,溶入城市之中,但是,永遠是城市的打工者,一天不幹活兒,就沒有工資的,″二等農民"。

    儘管如此,農民還是償到了甜頭,一個月的收入,相當於四,五畝耕地家庭全年的收入。

    農村的剩餘勞動力,有了用武之地,″農民工"隊伍不斷增強,已經成為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農民養活了城市,建設了城市,給城市帶來了活力,更增添了實力,自已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每年的春節,"農民工"流動大軍成為專列,專車,更有摩托車浩浩蕩蕩回鄉的風景。"農民工"已是城市的支承點,城市建設的生力軍,廉價的勞動力資源。

    現在的老農民,從過去的全部人力化,發展到今天的全部機械化。心裡樂開了花,享受者現代化的氣息。

    現在的農民,並非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而是靠電話在家種地的新農民。麥子收了,一個電話,收割機割完,有專業的車隊送回家;需要玉米播種,一個電話,玉米播種機,在田間地頭等候;需要澆地,一個電話,不管是井水,還是渠水,馬上辦;莊稼生蟲了,一個電話,專業治蟲隊,就在眼前,更有"小飛機"在空中″灑歡兒";專業的機械化倉庫,是保證專業人員,到崗的素質。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現在的農民太好了,不管賠錢,賺錢,年年種,年年大豐收。因為,地一一一是農民的生命根基。

  • 17 # 鄉村難得懶

    原因之一,種糧收入不穩定。

    原因之二,打工收入能預計。

    原因之三,收入旅遊兩不誤。

    原因之四,打工重組有家庭。

  • 18 # 戴家圩

    如果糧食的價錢也同別的東西那樣,比五十年前漲了100倍甚至1000倍,出去打工一天只能掙回一斤糧食錢,那只有傻子才寧願出去“打工”。

  • 19 # 三大紀律

    對於絕大多數農民來說,沒有人願意離鄉背井外出打工。而且絕大多數農民也還不具備離開農村進入城市生活的條件。之所以不喜歡在家種地,核心的原因還在於城鄉之間、種地和務工之間巨大的收入差距。

    根據國家統計局釋出資料表明:全國進城或者外出打工的農民,月人均收入達到4300元。一個月的務工收入,可以抵得上種地一年的收入。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強烈地吸引農民,離土離鄉,進城務工。

    其三,隨著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條件的不斷改善,農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家庭的開支也進一步的增加。子女入學,老人養老的開支也進一步加大。一方面是家庭的剛性開支增加,收入壓力巨大;另一方面,在農村的收入來源渠道缺乏,而且嚴重缺乏就業機會。不得不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外出或者進城打工,其實農民也有很多的不捨。拋家別子外出,年邁的父母不能夠照顧、年幼的孩子也成為留守兒童,兩頭牽掛。如果家鄉有機會,他們也是特別希望回家,回到農村的。希望我們的政府、企業、社會,更多地創造條件,幫助農民就地就近就業。

  • 20 # 咖啡有點苦88

    第一現在社會告訴發展,農民要做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農民”。

    第二不是看不起農民,看什麼地方的農民了,全國農民很多,但是農民之間存在很大差距,相比較出去打工還是比較現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什麼能月入十萬不違法,求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