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網暈者

    有情有歌即引吭,

    喜看春海千層浪,

    醉飽終日無別事,

    遍地詩人吟夕陽。

  • 2 # 塗之人995

    荀子曰:“塗之人可以為禹,則然;塗之人能為禹,則未必然”。中國是詩國,古往今來,詩人如雲,愛詩而效法者似雨。

    現代詩人如李子君、餘秀華不少,象舒婷、郭小川不多;無名詩人則多如牛毛。

    大躍進期間(1959年)郭沫若、周揚編輯的《紅旗歌謠》,上世紀七十年代未(1978年)出版的《天安門詩抄》中,大多是普通百姓寫的。

    詩歌不過是心有所想,手有所癢,口願所開的人,將他熟悉的字、詞,編排排程在一定篇幅內的,有韻或無韻的文章而已——誰想寫,都可以!

  • 3 # 柳樟筆劍

    其實,廣義上講,人人都是詩人,無論古代還是現代。

    什麼是詩?所謂詩,就是思,個人有所思,行之於語言文字,稍微提煉精煉一點,就成詩了,再押個韻、合個律,朗朗上口,就是詩歌了。

    所以,詩人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人,只是能夠準確順暢表達心中所思的人。李杜是這樣,我們平常人也是這樣,只是表達的深度廣度不同罷了。

    從狹義上講,只有寫出一行行詩句,並發表出來得到大眾認可的才算詩人。這樣來看的話,人就少多了。現在媒體發達,能發表的地方多,自然詩人也多,在量上是取勝了。但從質上看,相比古人還是差很多。尤其跟唐詩宋詞比,更是差得遠了。現代詩更像是散文的變體,與古代要與音律想和,能唱出來的詩當讓不可同日而語。

    更重要的是,寫詩需要相對安寧的心態,才能把真是所想一點一滴的流出來,而現代人慾望被空前挑起,明顯比古人要浮躁得多,因此寫出來的詩韻味明顯不足,能流傳的極少,目前來看,所謂詩歌越來越流俗媚俗,粗鄙不堪,這樣的詩人不做也罷,少幾個也沒什麼損失,那樣的詩歌也還是少一點好。

  • 4 # 真相很簡單

    有啊,比方說——時間都去哪兒啦……有音樂感覺了吧?春晚上播,全國都唱,這不就是詩人做的事嗎?去廣場舞現場聽聽,誰愛上誰啊,他愛上她呀,震天響,大媽們沉醉其間,這不就是詩嗎?小小子們上臺表演,左手一個慢動作……愣頭青在臺上說唱……不都是詩嗎?詩大行其道,只是不以朗誦的方式存在。不是非要——大海啊,你真他麼大,才叫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投資門店會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