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提

    博愛那可是大愛,大愛要有善心,能具有善心就不能自私,能做到不自私現在很少,這就是理由。

    心理:

    因為“錢”這東西、因為利益、因為功利心、因為名譽、因為地位……,這些東西把人弄的五迷三道的,分不清楚邪與正,分不清楚善與惡,變了!徹底變了!得自私自利了,利益熏天了,從過去“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變成了為“實現自己的夢想、理想而奮鬥”。兩種意義,一是平等,二是自私,這叫什麼?顛倒!

    對於顛倒的人談何博愛?為實現個人目標,別傷害別人就是好事!

    我說的雖直白,但一針見血。

    試問:理想跟全人類有關係的能有幾個?

  • 2 # 情殤73244411

    博愛之心,不是什麼人都有的,什麼人會博愛?是無私的人,為生活奔波的人,想博愛都沒那個能力,首先自己得活著,而且必須活的非常好,才有餘力和能力去博愛,因為博愛是要把愛心散播給整個人類,那麼就要走遍天下,沒有錢是不行的,就是聯合國也需要會費,才能去幫助貧困國家,何況個人?博愛是大愛,是成全別人,犧牲自己,這種事只有佛陀做過,那麼他的初衷是什麼?是弘揚佛法,讓人們接受佛教的理念,基督教也是如此,在教派初創時期,需要這些傳教士勇於犧牲的精神,看似是博愛,其實都是有目的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沒有絕對的博愛,博愛的基礎是小愛,即愛自己,愛身邊的人,這需要一個非常好的社會環境和人文基礎,過去的時代,人們生活壓力沒有現在這麼大,人與人之間的聯絡和關係都很緊密,而現在,人們生活壓力巨大,競爭無處不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遠,越來越冷漠,信任危機現在就是人與人之間新的關係體現,自顧不暇之餘,還有誰懷有博愛之心?

  • 3 # 龍聖爺

    不是有的人,沒有博愛之心,而是大部分的人,沒有博愛之心。

    不是人們沒有博愛之心,而是人們的博愛之心,藏在心底,還沒有出來。

    從心理學,和意識進化的角度來說,愛,需要有一個自然而必然的發展過程。

    首先,是愛自己,無條件的愛自己,當自己的心裡,充滿了愛,滿滿的溢位來了,這時就會自然的去愛家裡的人,當家裡充滿了愛,滿滿的溢位來了,就會自然的去愛更多的人。

    反過來說,當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自己,內在是很缺愛的狀態,她,有可能博愛嗎?當一個人,連自己的家人都不愛的時候,她到處做公益,做慈善,是真正的博愛嗎?

    那麼,真正的博愛,從讓心裡充滿愛開始。

    那麼,怎麼能讓心裡充滿愛嗎?

    1、你的愛,在哪裡出問題的,就回到哪裡,透過專業的療愈,轉化,把她找回來。

    2、多練習接受愛的練習。

    找一個搭檔,把雙手,放在胸口,看著對方的眼睛,當感到像初戀般的心跳時 說:某某,我願意接受你的愛。

    儘量的找更多的搭檔,放心的去做,這裡的愛,是本質上的愛,超越性別與身份。

  • 4 # 海棟樑

    為什麼現在有的人沒有博愛之心?問的好。從前貧窮時的人幫人,平等相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大家誰有困難大多數會盡自已的能力去關心和幫助別人。而今時代一切沒規矩的向前看,造成了貧富懸殊,不擇手段,唯利是圖,人情冷漠,無限攀比,道德喪失,彷彿進入了縱林社會的你死我活的爭鬥之中。在這種惡劣環境中哪還有什麼博愛之心,不去害人就算好了,而且還要時常提心吊膽別被他人傷害。什麼心理?一切無規矩的向錢看就是人不為已,天誅地滅的心理。

  • 5 # 使用者76299648019

    平等不帶偏見是心中的理想世界能認識並去做的已很少,更何況人潛意識帶時代背景侷限的早把人分為三六九等了,這是骨感的現實,非個人可改變的。

  • 6 # 慈生慈學堂

    博愛是自性中有帶有的法寶,自性中有帶有著慈悲、自性中有帶有著利他、自性中有帶有著無我。我們沒有博愛或是缺乏博愛,原因什麼那?答案:是我們不懂得知恩、感恩、報恩,我們忘記“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忘記了“仁義禮智信。”我們沒有“見賢思齊”應該學會效仿聖賢;應該學會重塑新生;應該學會找回自己;應該學會知途迷返;應該學會喚醒自我;應該學會厚德載物;應該學會行善積德;應該學會謙德之效;應該明白狂傲自大;應該明白半斤八兩;應該明白水深火熱;應該明白自遭天譴;應該明白相信因果;應該明白疏而不漏;應該明白生之不易;應該明白命之可貴。當我們慢慢地懂得了這些,才能感覺到國學經典的重要性,覺醒我們的生命。

    生命的幸福。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麼?思考過嗎?其實是有呼有吸你還在,無呼無吸已消亡。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呼吸之間。人活著就好,可是我們有沒有活好呢?其實沒有活好。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懂得幸福的真諦,更沒有珍惜幸福的存在,經常給幸福製造煩惱、焦慮、不安、狂躁、顛倒,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應反省。

    生命的寄託。我們應該把生命的重心究竟放在哪裡?托起我們希望的是鮮活的生命,我們生命中流淌的血液是我們生命的寄託。我們寄託的不應該是喜怒哀樂,我們寄託的應該是什麼?我們寄託的應該是生命中頑強拼搏的精神;我們寄託的應該是生命中追求卓越做人的精神;我們寄託的應該是生命中無私而偉大的奉獻精神。

    生命的卓越。人生一直努力奮鬥為了什麼?其人生意義是為彰顯自己生命的價值,人的一生你應該留下點什麼,覺得什麼能留下?我認為是生命的美麗和生命的高貴,這種生命的美麗,是你一生當中給人留下真誠的處事接人待物的回憶,這種生命的高貴是無私奉獻的大愛。這樣的人生才是追求人生生命的卓越,您覺得?

  • 7 # 書泛清香也醉人

    不能說現在的人沒有博愛之心,而是現在有博愛之心的人少了。很現實的問題,根本原因就是人情味淡了,再追溯源頭,那就是沒有邊框束縛,老祖宗留下的傳統都消失了。以前遇到事情,街坊四鄰,朋友親戚都真心實意幫忙,現在只是冷眼旁觀,或者表裡不一的敷衍,不看笑話已經不錯了。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沒有物質的支援,人寸步難行。現在一個孩子出生,他所處的環境和所需求的,都要被金錢物質支援。對他來講,博愛、無私奉獻了,都是文字上的。再加上獨生子女,嬌寵圈養,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多有“獨”的特點,沒有替他人著想、分擔的意識。最終這幾代人進入社會,當新老替換,他們成為社會的中間力量時,就會表現出來。他們自我沒有意識到,覺得這就是對的,冷漠,自私,獨,這些都成為正常的社會表現。人們也終將習以為常。

  • 8 # 向量派daniel

    1.不是現在有的人沒有博愛之心,自古以來有博愛的人都甚少。

    2.亞當斯密如此觀察人性,他說,人與人之間的愛會隨著關係的疏遠而逐步快速遞減。

    你很愛你的孩子,你也比較喜歡你孩子的同學朋友,你可能對你們那個小區同齡的孩子比較好感。這個是愛屋及烏的表現。但是對其他城市的孩子,你可能完全無感了。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現象。

    3.人的心理會有惻隱之心,但是如果悲傷的是事情離我們太遠,這種惻隱之心而不會被激發。

  • 9 # 心理健康教師阿楠

    我認為還是自私心理,導致現在有的人沒有博愛之心,心中無他,只有自己,強烈的自我意識,強大的自我投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毫無寬容,不能容忍,高度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心裡哪有別人,更談不上去愛別人了。@北京幸福公益基金會

  • 10 # 小司機—小趙同學

    你提到的這種沒有博愛的心理狀態,與博愛相對的可能是冷漠或者是平淡。所以我們首先把這種心狀態歸納成一種中性狀態。

    沒有博愛心理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產生:

    1.現實社會思想:目前整個社會思想上更趨向於一種精英化,金錢化的轉變。思想方面普及於自我自利層面。如果一味強調於幫助他人付出奉獻,在別人眼裡可能是個傻子。

    2.文化教育方面:傳統中國道德文化的缺失。中國所有的文化教育都普遍於西方文化教育,所有教育都趨向於成績。傳統中國文化教育普遍強調與做人,人與社會的關係。

    3.居住環境改變:中國古代居住環境普遍與村鎮,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都很近。現在雖然說大家都住在一棟樓上面,但是來往卻很少。可能會導致彼此之間比較冷漠。

    4.現代通訊改變:現代人所有的生活方式都可以透過手機,手機一定程度上面確實改變了人們生活的方便性。但是在另一方面這是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5.個人能力的缺少:雖然存在愛心,但是其經濟條件與生活條件不允許,只能從小事做起,所以對外並不顯著。博愛的心理的產生確實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改變(這點是需要讚揚的)

  • 11 # 雲叔白

    什麼叫博愛之心?難道整天喊著熱愛和平,我要奉獻,我要犧牲,就是博愛嗎?

    要求別人博愛的人往往是最自私的。人生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人都努力的在這世界上活著。憑什麼有些人總是要求別人要愛他們呢?

    別人奉獻,別人搏愛不是別人的義務,不是別人的責任,更不能是某種道德,是他的自由。

    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只要是功能健全的人,都是有責任和有能力把自己照顧好的。老子都曾經說過,人人都不需要犧牲,人人都不需要奉獻的社會才是一個最完美的社會。

    我們生活中最扯淡的一件事情就是逼迫別人捐款。企業做大了得捐款,是明星得捐款,有錢得捐款。這都是什麼邏輯,那些企業,那些明星,照章納稅合法收入,這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把捐款當成的責任和義務這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沒有契約精神的。這就是整天叫囂著要博愛的那些人乾的事兒。

    沒本事掙錢的反而成了掌控道德的人

    頻頻出現腳踏車,三輪車,小貨車撞豪車的,結果輿論一邊倒,你們都那麼有錢呢為什麼還要別人陪呢,你有可能讓他們傾家蕩產。窮要是變成了道理,那還要法律幹什麼呢?

    我始終覺得最終極的文明就是,在不損害別人利益的前提下把自己活好。不要總是幻想著別人要幫你,別人要愛你,別人應該給你做點什麼。

    從心理的角度講,整天叫囂著博愛的那些人是潛意識裡的缺愛的表現,是自己的問題,需要自己去解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雲戰過文丑,張飛戰文丑,結果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