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elief656

    現在流行的倉央嘉措的情詩,是從藏語翻譯過來的。

    我們知道,一種文字在翻譯成另一種文字的過程中,受譯者信仰、哲學觀點、文學水平、對原作者背景的瞭解等等因素的限制,對原著的理解會出現很大的偏差,更不用說偉人的思想文化高度無法企及了。

    藏語,其語法和構詞述事等方面,與漢語存在著很大差別,特別是古藏語,苦澀難懂,翻譯難度很大。現在我們看到的倉央嘉措的愛情詩,並不是作者的本意,也與佛教裡的譯述存在質的差異。簡而言之,在倉央嘉措的原文裡,表述的是他對佛理的參悟、追求、迷茫和理解,並不是對女子的愛和迷戀。(第二、三張照片攝於拉薩)

  • 2 # 方廣慧語

    人們對他大多是誤解的。上次說找時間好好聊一下,今天是週末,總算有時間了。

    我在西藏和東藏(您知道哪是東藏吧?)分別工作過三年,也和同事們拜訪過他的家鄉,還寫過關於他的一段拙作呢。

    今天幸會這一題目,為你閱讀不累,不妨以特殊方式——人我原來寫的作品中抽出一小段,回答給您關於這位痴情才子的話題。權且當作管中窺豹,請您批評指正為謝。

    第三六九章 倉央捻蓮花 納蘭入旗下

    夜幕下的大地蒼黑一片,綿延的山川早已隱去,曠野朦朦朧朧,高高低低的房屋靜得出奇。

    人類第三極——日光市,以一種從未見過的姿態呈現在雲上行眼前,稀薄的空氣流入胸腔,忽覺有點激動,有點膽怯。

    他想想那個卓瑪,不由得心中一酸。她應該不敢和她爸爸說出她這次歷險的全部經歷吧?他擔心她不懂得藥物補救,也許是安全期,希望這件事或溶入她心裡,或沉入海底。

    馬帥想著想著,電話就來了:“我是珍珠路派出所,我們想確認一下你經常性出入市內調皮的地方都認識誰?”

    “咋啦?”馬帥瞬間想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女人街,一陣陣忐忑。

    “你和納蘭草是什麼關係?”

    “我們不認識啊?你是?”

    “有個女生納蘭草來我所投案,說近段時間常有人欺負她,請你好好想想?她主動請我們警察來處理,認識她吧?”

    “啊,我們曾是朋友,這你們石教導員知道呀?”

    “她說你們是?算了,你過來一趟吧。”

    “是,是,遠房的,沒大關係,怎麼了?”馬帥後悔自己嘴賤,不打自招了。

    “有關係就過來一趟,我們有事找你。”

    馬帥一路忐忑不安。心想,我這身體才養了幾天?這又雙叕怎麼了?會不會被拘,有去無回啊?

    原來,納蘭草本意是來日光市開闊眼界、開拓生意,但誰知她納蘭草破例認識了一位一年都不洗澡的吐蕃族男青年,被他賴上了,不能擺脫了。

    納蘭草一直有閱讀的好習慣。昨晚,她個人的心事兒又不敢和男朋友說,心煩意亂的。無意間又翻看起了床頭的三本書:《倉央嘉措秘史》《倉央嘉措情歌》和“密傳”《琵琶音》。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出生在納拉山下,父母都是農民,門巴族。

    他出生的上一年二月五世達賴就圓寂了,但他的親信弟子桑傑嘉措為了不讓康熙和政敵們知道,繼續掌管事務,就對外秘不發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才尋找轉世靈童的地點,就選在了門隅納拉山下,因為這裡偏僻、安定,容易保守秘密,並且人們大多信奉紅教。

    如果在紅教中誕生一個黃教教主出來,將有利於黃教勢力的擴大。桑傑嘉措找到倉央嘉措後,但並沒有把意圖告訴他父母。五歲時開始學習文字,第一天就熟練的掌握了三十個字母,並能上下加字,逐一拼讀。

    十一年後,康熙皇帝在平定準噶爾叛亂中,才從俘虜那裡偶然得知五世達賴已圓寂十二年了。當年的蒙古首領噶爾丹與西藏的桑傑嘉措過往甚密,兩人分別執掌蒙藏大權。因此俘虜才知曉內幕。康熙十分憤怒,嚴厲責問桑傑嘉措。桑傑嘉措才派人去迎接已14歲的轉世靈童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的詩歌馳名中外,在世界詩壇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異葩。

    入睡前,她翻開《倉央嘉措情歌》。

    詩歌大多是描寫與佛與民、同生同愛、同喜同悲的,詩中有初識乍遇的朦朧,有兩情相悅的歡欣,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對世尊大誓大願真摯的情感,像對凡女山盟海誓一樣的堅貞,也有對於負心背離的怨尤。表達了凡人對愛情生活的熱切渴望、聖人對行道佈道的真摯追求。敘事中概括出豐富的人生哲理,通俗中透著深刻的法性,以世間法讓納蘭草這位女生看到了出世法中廣大的精神世界,給她以發現自性的啟發。

    當讀到《我是凡塵最美的蓮花》一詩後煩惱頓然消失,淨化了她的心靈。她醒悟了人生不能再這麼活下去了!

    因為倉央嘉措14歲時,就敢於寫出現實行動、內心感受和生活理想,突破了宗教對他人性的束縛,大膽地向傳統勢力挑戰,表現出巨大的勇氣。她抱著書一通大哭,第二天,選擇了報案!

    又是搞笑的石教接待了她:“小納,你這邊有沒有親人?”

    她喃喃地回答:“我這邊還有一位遠方哥哥,我想打個電話可以嗎?”

    “可以,但不能用你的電話。”石教說。

    馬帥心地善良不用懷疑,很快出現在派出所:“這是我妹,我要把她帶到遠離你們的地方。”

    石教操起筆錄:“馬總是吧?既然你這位遠方大哥決心已下,很好,但你要書面保證她安全,能不能做到?”

    馬帥調皮地說:“放心吧,這孩子早都成人了,落你們手太可惜了,她幫我下了決心,設法安排到我公司上班吧!你要是有現成的《保證書》,我就籤個字?”

    馬帥得知派出所會懲治那個蕃族小青年後,拉著草兒走出派出所。出門先問:“草兒,你為什麼不打電話找你小老公或前夫?”

    “我已經對不起了前夫,再不能讓老公也感覺是對不起他。”

    “那你就不怕你哥我受傷害嗎?我還在研究給你破案的畫面!”

    “破案?什麼案?”她秒懂,“啊哈PP上那對‘已日’?沒事……沒事,有什麼兒?是別人的作品。我好害怕愛情,那天幸虧遇到你,要不我就慘了,哥哥,我不想再銷什麼酒水了,這個職場誘惑人,但是好危險。”接著就是摔東西的聲音。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

    “我沒有再敢說真話的人了,哥哥您能幫我換個工作嗎?我好辛苦,好辛苦……”

    納蘭草“噼裡啪啦”哭了足足十分鐘。“你今晚別回家了,情緒太不好了,一個20多歲的黃毛丫頭兩次嫁人,你不能再受苦了,小孩子。”

    “我把你安排到我公司吧?你就說是市裡一個部門小領導的小妹妹好吧?”

    “哥哥,我過去身不由己,再不了,永遠不了。”草兒善解人意,說說話又哭了。

    “那……好吧,別人哭你不能再哭,你是個堅強的女孩,走吧。今後躲在公司裡,哪兒都不要去了,聽我的話,明白嗎?”

    草兒點點頭,並沒有迫不及待的樣子。

    馬帥先安排她和朵朵宿在一起,緊接著聯絡到汪海清,找了一個合適的理由為難地說:“汪總啊,委領導推舉來了,咱們不好推呀,是不……?”

    “這事兒是真是假?結婚了嗎?”汪總略有慪氣的語氣。

    “我估計,好像結婚了。噢,想起來了,剛結的,你上個月還去參加人家的婚禮了,你忘了?記得……”馬帥顯得理直氣壯。

    “噢,目前……同意吧,班先上著,試用期一到再辦入職手續,這裡面很複雜。”

    馬帥有了上方寶劍,安頓好納蘭草到黨群部先工作著,又給華西大學的朋友打了個電話,給她辦了一個漢語言文學的本科文憑,之後直奔新華書店,買回一本倉央嘉措的詩集《倉央嘉措詩傳》。

    有人說,男人先競相把良家女變良為娼,再幫她們改娼為良。草兒倒不是娼,可馬帥倒像是自已要改娼為良一樣,這一晚上躺在床上一頓惡補《我是凡塵最美的蓮花》《不負如來不負卿》。

    他發現其詩髓不但表現了他短暫而傳奇一生的愛與憎、 苦與樂,更“雙關”地表達了他證悟中的行與思、感與悟,就像《西遊記》老少皆宜一樣,適合“因地”追求美好生活的百姓,更適合“果地”的覺者們無法深刻表達那種果位境界的驚喜和暖樂。

    馬帥觸景生情,讀不下去了。

    倉央入宮前,在家鄉有一位美貌聰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恩愛至深。入宮後,厭倦深宮內單調而刻板的黃教領袖生活,時時懷念著民間多彩的習俗,思戀著美麗的情人。便經常微服夜出,與情人相會,追求浪漫的愛情生活。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來,守門的發現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腳印,便順著腳印尋覓,最後腳印進入了倉央的寢宮。隨後用嚴刑處置了倉央的貼身護衛,還派人把他的情人處死了。

    馬帥對找女人是有原則的,朋友妻從不欺,儘管類似的浪漫不會以悲劇而告終的,但他從此再也不和草兒幹那個了。

    這在艱苦荒蠻之地,馬帥不是受難者,也不是得悟者,但他身邊的一個凡夫俗子就能做到這麼出色。

    他想起昨天晚上,剛剛在工作崗位去世的中米建設集團的宋浩良副總經理,是因為高原病導致脾胃大出血,不治而亡,太慘了!這可是活活累死在崗位上的孔繁森啊!

    倉央用最真誠的慈悲讓俗人馬帥感受到了密法並不是高不可及,詩人的特立獨行讓馬帥領受到了真正的教義。深入人心、膾炙人口的傑出詩句,被馬帥解釋為神詩傳遞給他的一種朦朧隱晦的寓意。

    宋浩良明天就要火化了,馬帥既然兼公司工會主席,也應該在明天告別儀式上說點什麼了。

    告別儀式在日光殯儀館,簡捷而莊重,平淡、質樸而委婉。以此烘托渲染氣氛, 塑造鮮明的樂於吃苦、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形象。雲上行低沉地說:“請工會馬主席為浩良同志做生平事蹟介紹。”

    馬總真動情了,端著稿子的手有些抖,沉痛的聲音起伏跌宕、簡短有力地充滿大廳:

    “也許,此刻我們的浩良同志會說:也許我與你皆是凡人,你不必為我傷悲;也許彼一世,我們還會再來;也許我就站在你身邊,當你不經意抬起頭時,會看到我微微一笑的容顏;我已化做凡塵最美的蓮花,站在世尊面前……為什麼這麼好的人總會提前到站?我們的浩良……安息吧,浩良!”

    馬帥把汪汪的眼淚擦乾淨了,才深鞠一躬,退了下來。

    馬帥用情的表現。堪稱使用倉央詩人兼政治人物那意象傳情達意的巨匠,事實上,意象的豐富性已經構成了悼詞的顯著特點。

    宋浩良分管與馬雲天的馬氏集團的業務介面,馬雲天感動地說:“馬總,我覺得您有感情基礎在,對浩良和大家的心理把握得太準確了。”這位回人老兄上來一陣也是挺佩服馬帥有才的。

    “我這是引述人家大法王的詩啊!沒文化不可怕,就怕裝作有文化是吧?是倉央嘉措的,我——只是凡塵最美的蓮花!”馬帥指著自己的心說,“最美,蓮花!懂?”

    從此,公司掀起了一段《倉央嘉措詩傳》熱。

    寶聖副總工自然領銜認為:“倉央嘉措大量地運用了比擬、雙關、象徵、排比等手法,創設出悠遠的密禪境界,其語言簡潔清新,自然流暢,節奏清晰,句法整齊,讀起來琅琅上口,鏗鏘悅耳,用語音的抑揚頓挫來體現韻律之柔美,是悠遠的意境美,絕非普通的愛情詩作。”

    斯坦福畢業的龍龍認為:“乍一看,他內心狂放不羈,對愛情充滿渴望,一旦動情,義無反顧。但確實取得了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果,詩作中各類意象比比皆是。”

    MIT畢業的朵朵則堅信:“倉央嘉措不是被造的神,不是現代人們普遍對他懷有好感了,他當時的叛逆就否定了造神運動本身 。”

    雲上行書記表態說:“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位上師,一生行跡奇特,卓然不群。人們卻忘記了他的活佛身份。他的傳奇讓無數人為之著迷,他的詩歌猶如高原明珠,也照亮了現代人的心房。我們就原諒他的弱點吧,逆境才是他不可能不成就的資糧。”

    14歲入宮的倉央嘉措當然並無實權,只能作為傀儡,生活上遭到禁錮,政治上受人擺佈。由於出身紅教,不禁止僧侶娶妻生子,而黃教則嚴禁僧侶結婚,所以黃教僧人有意看不起他,因而桑傑嘉措故意暗示屬下肆意地排斥他。

    倉央嘉措為保護自己的反叛心理,只好寫一些“雙關語”的詩文弘法佈道。像他那首著名的詩歌:“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這既出於他對政治自由的嚮往,也是他對強加的權謀的故意拆穿。

    而桑傑嘉措的手下就有了藉口,到處傳他“一到晚上就以貴族公子身份,流連於街頭的酒家、民居,縱情聲色,醉心於歌舞遊宴。”

    此時教派矛盾已極其尖銳。相互用武力攻擊,同時還想陰謀篡權獲得民族自治。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桑結嘉措決定先下手為強,秘密派人在宗派對手飯中下毒被發現,對手大怒,立刻調集大軍殺死桑結嘉措,並奏報清政府,桑結嘉措謀反,說桑結嘉措所立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22歲了)沉溺酒色,不理教務,請予貶廢。康熙於是下旨:“六世達賴詔送京師。”

    蒙古軍隊將倉央嘉措押送到哲蚌寺山下時被武裝僧人營救到寺廟裡,僧兵和蒙古軍隊戰鬥了三天三夜,最後倉央嘉措為了避免無辜的傷害,獨自一人從哲蚌寺走了出來,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絕筆詩:“白色的野鶴啊,請將飛的本領借我一用。”

    後來,蒙古僧人阿旺多吉翻閱大量史料,現場查訪,之後的結論之作是《倉央嘉措秘史》和“密傳”《琵琶音》:25歲的倉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濱時,坐下打坐,一個好心的蒙古人解差說:“皇帝詔諭嚴厲,眾人聞旨,惶恐已極。擔心性命難保,無有良策以對。”

    另外一個蒙古人解差對說倉央嘉措懇求道:“您已獲自主,能現仙逝狀或將形體隱去吧。若不如此,則我等勢必被斬首。”

    後來,當倉央嘉措回憶起這一段記憶,無限悲傷地說:“當時,兩個解差將我私自釋放,還異口同聲對我求告再三說,請您形體隱去吧,或成為青海湖邊的一個普通牧人,我們就安心地回去了。”

    話別之後,有驚無險的倉央遽然上路,朝東方而去……

    此後,蒙古人回去覆命說,倉央嘉措就此圓寂了。之後別人曲解說,是在路上被政敵秘密殺害了。倉央嘉措經打箭爐至內地的甘肅、蒙古、五臺山等地雲遊,講經說法,廣結善緣,創下無窮精妙業績。和西蕃對應的東蕃(在筆者工作過三年的遼寧阜新)的密宗,也是他化名創辦的。他也曾到峨眉山、前後藏、印度、尼泊爾、青海等地去朝拜。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遊歷北京,半年後返回蒙古阿拉善旗,以此為駐錫地而活動於蒙古、青海一帶。乾隆十一年(1746年)圓寂,終年64歲。中央民族學院存書中發現手抄本《倉央嘉措情歌》360餘首,此外據說尚有1000首的本子存在。

    馬帥經歷“助娼為良+送良入葬”兩場事情後,好像是換了一個人。此後一段時間開始用心地往下讀《倉央嘉措詩傳》。

    他發現,倉央嘉措所寫的詩歌在世界詩壇上都是一朵奇花異葩,引起了不少學者的研究興趣。有手抄本,有木刻版,有口頭流傳,或五言或七言,或自由詩,字斟句酌,精心推敲,開創了新的詩風,受到各族人民喜愛和尊敬。

    當晚,他讀到那一句:“若能在一滴眼淚中閉關,這一刻便不在多疑。”不由得就留下了眼淚,如果說他的不少詩,讀起來都叫人心疼,那麼這一篇便是叫人心碎了。

    他最終懂得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人,從風流浪蕩、和凡人沒什麼兩樣的表相下才得到了“在一滴眼淚中閉關”的徹悟。

    他自言自語道:“這倉央真的是都開悟了嗎?”

    石寶聖進來了,看到“二馬哥”這回可有長進了,順便翻了幾頁,倉央嘉措14年鄉村塵世生活經歷激發他詩的靈感。不以教規約束自己的思言,反而根據獨立的思想意志,寫下了許多貌似纏綿的"情歌",表面看了是描寫男女愛情的忠貞、歡樂,遭挫折時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譯成《情歌》。

    寶聖全上書說:“二哥,我認為倉央嘉措的詩歌應為偈語而非情詩,蕃語中的“情歌”和“偈語”的發音是一致的,世人一開始翻譯時就給曲解了。”

    馬帥查了查詞典說:“兩種發音就是相近,後人誤認為是一本情詩也更好,願意讀啊。”

    “偈語中的愛全是對彼岸的想往之愛、對世尊和眾生的愛兼而有之,絕對不像你這類人,針對某個小婦人或異性就行!二哥你說呢?”

    馬帥:“您說他不是寫給女性的情詩?不是俗人眼中風流倜儻、放蕩不羈的法王?這個可能性不大!”

    其實馬帥知道:人家已經悟到超過他寶聖了,寶聖說的是對的。

    寶聖認真地說:“內行人一看就明白,他在艱難修行之路上,對本尊的觀想與證悟的喜悅,都被這貌似情詩的偈語表現得惟妙惟肖,真誠、大膽的才華造成沒證悟的僧俗們的一致性誤解。但是修持嚴謹的他,實則之心與塵穢清靜無染。否則不可能在雲遊四方時,特別是混跡在乞丐群中時,形成的氤氳香氣濃烈入鼻,讓乞丐們給認出來。”

    馬帥同意了:“倉央嘉措不理會別人的議論,他知道自己:天天有人做伴,從來未曾獨眠;雖有女子在旁,從來心不沾染。他沉浸在修行的暖樂裡,知道了吧?巴扎嘿!”

    “還別說,你還真的出息了,我給你行個大禮。”石寶聖說著,模仿古人真的行了個抱手鞠躬禮。從此,兩個人再見面時客氣多了。

    宋浩良的事蹟,在納蘭草洋洋灑灑的文筆之下,寫成了報告文學《他是最美的蓮花》在《西蕃日報》發表。感動了全省上下,各界掀起學習熱潮。

    她隨著大瑪工作的緊張節奏,忘我地投入其中,不想讓小姐妹們看破自己的心思,每次都是故作輕鬆地說:“我什麼時候能成長為宋總那樣的忘我人?我心裡就踏實多了。”

    但只有一次,她在辦公室裡寫材料,臉上透出一絲苦笑,不知該怎麼回答丹丹的問題。丹丹尷尬地觀察著她的神色,感到不對頭,問道:“草兒,你怎麼啦?臉色不太好看。”

    “可能沒睡好吧。”草兒心想,恐怕要遭殃了。又一想,是不是自己多慮了?

    丹丹一招手走了過來,掀開袖口,裡面露出珠寶玉飾。她湊到到草兒面前說:“這些都是從一個男朋友那兒得來的,開過光了的,我給你一件玉鐲,你戴上試試……我們雖是有緣人,但彼此不管有緣事,懂吧草兒?”

    草兒沒明白,也沒心思,坐著沒動。但她心裡堵得慌!知道丹丹受過馬帥的恩惠,不說了,不說了,那不是添亂嗎?等時機成熟了再說吧。

    丹丹朝正房門口走去,回過身來,問道:“我……我哪兒惹你啦?馬總呢?怎麼沒見他人影兒。”

  • 3 # 詩魔獨孤求踹

    倉央嘉措能和納蘭性德並列,其實是後人的誤解所致。實際上他寫的並非情詩,而是超然物外,透過“情”表達自己對於佛法的理解。我們世俗之人身陷其中,滿心滿眼都是“情”字,看到的自然就是“情詩”。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首詩出自倉央嘉措的《六世達賴》。“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更被現代人視為情詩圭臬,這其實是不對的。

    原詩是梵文寫成,道泉先生按照詩詞原意翻譯成漢語:若要隨彼女的心意,今生與佛法的緣分斷絕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嶺間去雲遊。就把彼女的心願違背了。

    通俗來說就是,我要是順了那個女人的心思,那麼今生今世和佛法的緣分就斷了,如果要去人跡罕至的山嶺間雲遊修煉佛法,那就沒法順著那個女人的心思。這裡“緣分”二字修飾的是佛法,而不是美女。所謂空寂的山嶺間,指的是修煉佛法的心“空”,心無雜念,不被外物攪擾。既沒有“慮”,也沒有“恐”。

    至於後兩句所謂的情詩經典: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的原詩中根本就沒有。是曾緘先生在道泉版的基礎上發揮演繹出來的。前兩句曲解,後兩句增添,一首情詩典範橫空出世。美則美矣,但和倉央嘉措的原意差了十萬八千里。

    所以你只能問曾緘經歷了什麼,才能“譯”出如此委婉動人的文字。

  • 4 # 可園影視音畫

    正宗的倉央嘉措的情詩如此動人,與他的人生經歷有很大關係。

    關於倉央嘉措,我寫過一首七律概括他的經歷及情路歷程:

    倉央嘉措

    俊秀天成萬眾傾,

    經詩冷靜自溫明。

    山巔皓月浮嬌態,

    宮外微瀾泛隱情。

    苦澀離愁哀此世,

    綿延愛意盼來生。

    人皆扼腕雙全法,

    佛若無情法豈泓?

    倉央集不幸與幸運於一身。幸運的是,他生而俊朗,傳說出生時有七日出來探望他,實際上應該是七彩虹掛於碧空吧,註定多姿多彩的生命之旅卻被一場複雜的政治鬥爭捲入旋渦。二歲被看中作為活佛培養物件,與父母幾乎隔絕,從小就要學習佛法與詩詞。(藏教有詩可明教義的說法,認為學詩能幫助理解佛教要旨,活佛將來講經,從小學詩也是必經之路。藏教受印度詩理論影響最深是《詩境》),冷經暖詩對他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來俊逸的他,又有如此高位,受萬人敬仰,順理成章。(他的成長故事及花邊八卦趣聞太多,主要在集中於政教矛盾與最引人注目的浪子行為,在此不一一舉例了)

    (二歲就被內定為活佛,失去童年的真正樂趣,如圖)

    最早漢譯倉央嘉措詩詞的人是于道泉,他的翻譯最接近倉央原著,保持“下里巴人”藏族民歌的原汁原味,樸素自然。後來者有曾緘,他的翻譯卻是把下里巴人變為“陽春白雪”,很多都是以格律七言形式來翻譯的,被認為昇華了倉央原詩,接近詩經樂府。還有後來的劉希武,也是以古詩五言翻譯,譯得有些香豔,他本人對倉央的評價也有偏頗,認為倉央與李煜一樣,耽於文藝視高位如敞履,他甚至把倉央最易被認為是道歌而非情歌的六首都不譯了,只譯了60首,但他的譯作被認為氣息上接近倉央。因此看倉央嘉措的漢譯詩的還是以于道泉與曾緘的為準。

    恰似東山山上月

    于道泉譯

    從東邊的山尖兒上,

    白亮的月兒出來了。

    未生娘底臉兒,

    在心中已漸漸地顯現。

    曾緘譯

    心頭影事幻重重,

    化作佳人絕代容。

    恰似東山山上月,

    輕輕走出最高峰。

    這首詩曾被現在的詞曲家改編成歌曲,由譚晶原唱《在那東山頂上》。歌中有和唱ma-skyes-a-ma一詞,于道泉把此詞譯為“未生娘”,也是後來被說為“瑪吉阿米”情人的一詞。現在被普遍認為是倉央情人的“瑪吉阿米”,究竟廬山真面目如何?這個詞是倉央獨創的,于道泉在翻譯時曾寫下一條註釋,標明這個詞如果直接翻譯過來,應該譯作“未生娘”,同時也說明據西藏人云這一詞系“少女”之意。最早的譯本中都已經出現了質疑,後來出現爭議也是必然的。僅僅是“未生娘”這個詞,之後也出現了無數個翻譯版本。曾緘的化作佳人絕代容,避開原音,意譯了。有人認為,意思是情人的恩情如母親一樣,後來有人卻把原音直譯為“瑪吉阿米”,並一直認為是倉央的現實情人。

    可見,第一首的情詩,就意味深長。只是被世人誤解讀了。再來看看他初戀的滋味:

    意外娉婷忽見知

    曾緘譯

    意外娉婷忽見知,

    結成鴛侶慰相思。

    此身似歷茫茫海,

    一顆驪珠查德時。

    于道泉譯

    自己底意中人兒,

    若能成終身的伴侶,

    猶如從大海底,

    得到一件珍寶。

    純潔而令人嚮往。正因為生活如被禁錮,倉央更向往那種美好的愛。可是,浪子行為最終會暴露,其實他坦蕩蕩,也十分可愛,這是人性的光輝。無奈命中註定這種愛一定“中道崩殂”。這就是命!

    倉央嘉措最具深情的詩,我個人認為是這一首:

    玉樹臨風一少年

    于道泉譯

    在極短的今生之中,

    邀得了這些寵幸;

    在來生童年的時候,

    看是否能再相逢。

    曾緘譯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命既如此,有情人不能團聚,也唯願下世在恰恰好的時間,與卿邂逅,再續塵緣。世間安得雙全法,大家都熟悉。

    這就是倉央嘉措。大千世界中曾有過這樣一個獨特的人,宿命中有他特有的使命,自己明知情與法不可兩全其美,但他的真性真情凸顯出人生的光輝與溫暖。這是半佛半人中活佛的奇葩,或者說造化弄物把人變成假神假鬼世間的一顆飛逆流星。

    誠如一位高僧所說:“六世達賴以世間法讓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廣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詩歌和歌曲淨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他用最真誠的慈悲讓俗人感受到了佛法並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獨立特行讓我們領受到了真正的教益!”

  • 5 # 讀走西藏

    西藏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被人們譽為“世間最美的情郎”。也許你讀過不少他的情詩,尤其是那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深情如許,美的讓人心動。

    倉央嘉措誕生於藏南一家信奉佛教的門巴族家庭,從小就被選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住進了布達拉宮。他被選為轉世靈童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他有幸系統地學習了文化知識,但是在無拘無束的童年生活之後卻不得不遵守佛門規定,與所愛之人生離死別,感情哀傷而美麗動人。也正是這樣愛而不得的情感經歷讓他寫下了不少情詩:人生若只如初見/我是少年人/我有佛心也有凡心/向佛祖求參悟不了的惑/與有情人做快樂盡興的事/不妄一場人生。

    倉央嘉措的一首《見與不見》深情而無奈: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裡/不捨不棄/來我的懷裡 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裡/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正是他有赤子之心才能寫出如此動人的詩句。他一生用情至深,愛而不得,身在佛門中卻心陷情緣裡。回首他的生平,再讀他的情詩,我們不禁悲從中來,心有所觸……那你呢,讀倉央嘉措的情詩,心底會被觸動嗎?

  • 6 # 翡翠周老師

    倉央嘉措,一個謎一般的存在,身為六世達賴喇嘛的他,一面向著佛前的心蓮,一面嚮往紅塵的情緣。“佛”與“愛”本是水火不容的兩種信念,在他的身上卻能同時上演,他更有詩性的念想,於是乎,利用自己的詩性,將佛門與紅塵合奏成了一支動人的交響曲。  身依佛門,心繫紅塵。他是雪域最大的王,他是受萬世信仰的活佛,可是他想要的,和凡人沒什麼不同。

  • 7 # 若木小記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倉央嘉措,能寫出如此動人的情詩,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傀儡存在,內心痛苦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出生在藏南一個普通的農奴家庭。他自幼隨母親勞作,雖然辛苦,但卻簡單快樂。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在布達拉宮緣圓寂。羅桑嘉措的親傳弟子桑傑嘉措為了能繼續掌管黃教中事務,秘不發喪。他一面用“入定”的說辭矇騙康熙皇帝和眾僧侶,一面派人去民間尋找轉世靈童。為了保守秘密以及擴大黃教的勢力,他們選擇了藏南門隅。倉央嘉措也因為抓到了達賴遺物,而成功被選為了轉世靈童。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五世達賴已經圓寂的訊息,終於被人發現了。於是14歲的倉央嘉措被迎到了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成為的六世達賴喇嘛。

    倉央嘉措雖貴為六世達賴喇嘛,但卻並無實權,平時需要嚴格的修經學道。而且黃教弟子必須遵守不近女色、不能娶妻生子的清規戒律,這使得紅教出生的倉央嘉措感到種種的不適應。

    生活上遭到禁錮,政治上受人擺佈,倉央嘉措內心十分抑鬱,索性縱情聲色。這既出於他對自由與愛情的嚮往,也是他對強加的戒律和權謀的故意反叛。有感而發,他也寫出那些動人的愛情詩歌。

    悲情的愛情生活

    倉央嘉措入選達賴之前,在他的家鄉,是有一位美麗聰慧的青梅竹馬。他們一起耕作,一起放牧,一起看夕陽西下,十分恩愛。但入選達賴,卻活生生拆散了這對鴛鴦。所以倉央嘉措本身是不想做這個達賴的,他想做的或許只是個平凡的農家子弟。

    倉央嘉措的愛情悲劇遠不止這一個。入選達賴後,單調刻板無聊的生活使倉央嘉措十分嚮往民間多彩的習俗。於是他在夜晚經常微服出巡,外出與情人相會。有一天夜裡,由於下起了大雪,地上留有腳印,倉央嘉措的行為終於被人發現。於是他們將倉央嘉措情人殺死,倉央嘉措自己也被關了起來。

    有了這種悲情的愛情經歷,倉央嘉措感觸頗多,在甜蜜痛苦中,他寫下來很多動人的情詩。

    結語

    一個農奴子弟被選上了六世達賴,在旁人看來這是多麼的風光無限。但在他的內心中,或許沒有什麼比做一個普通人更好了。男耕女織、夫唱婦隨才是他所真正向往正。是由於這種人生經歷和悲劇的愛情,使得倉央嘉措的情詩美麗動人,流傳後世。

  • 8 # 98阿里

    有幸讀過倉央嘉措的情詩,作為一位轉世活佛,愛情對自己來說,只是過客。而他卻不能對不起佛,也不能拋棄自己心愛的女人,這是一種刺骨,痛背的難受,猶如割肉一樣!

  • 9 # 墨韻軒I箬曦

    倉央嘉措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他本籍是門巴族。是唯一一位非藏族或蒙古族出身的達賴喇嘛。他的原名計美多吉協加袞欽。在康熙年間,倉央嘉措被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那時倉央嘉措剛14歲。時年九月,自藏南迎到拉薩,途經浪卡子縣時,以五世班禪羅桑益喜(1663—1737年)為師,剃髮受沙彌戒,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同年十月二十五日,於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

    我本痴情向佳人,奈何讓我遁空門。

    明明是命中註定的六世達賴身為僧人卻墜入愛河,如果說這是身為六世達賴的劫,那倉央嘉措便是墜入情劫無法自拔的一個,但根據藏文經書記載。他苦苦相戀的姑娘,是他未出家之前的女朋友名字叫瑪吉阿米。自他出家幾度逃去與瑪吉阿米女子見面,在朝思暮想中,寫出了大量的情詩《見與不見》,《那一世》《不負如來不負卿》等。我很喜歡他的詩,最喜歡的是《見與不見》。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多美的一首詩,句句含情,字字吐真。其實愛一個人,就像他說的那樣,見與不見你,我都在等你。你愛不愛我,你都在我心裡,默默相愛,寂靜歡喜。

    其實我們從他的詩中,可以斷定倉央嘉措是個痴情種,那個藏傳佛教格魯派的第六世達賴喇嘛本就不是他願意的。布達拉宮讓感到他厭倦。他渴望自由,渴望愛情,他不想默守青燈古寺,他渴望人生的色彩繽紛。但無奈無法脫離佛緣。於是寫了那首《不負如來不負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意思是如果動情了,就負瞭如來(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瑪吉阿米。

    詩歌特點

    他的詩悠遠的意境美,運用了大量的比擬、 雙關、 象徵、 排比等手法, 以此烘托渲染氣氛, 塑造鮮明的藝術形象,創設出悠遠的藝術境界, 取得了完美的藝術效果。但,最重要的是他已真情入詩,所以才會打動讀者,寫出那些委婉柔情的詩句。只可惜他英年早逝,24歲死在了青海湖。

  • 10 # 一方漫談

    那一夜,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控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

    這一首熟悉的歌詞現在是倉央嘉措所謂系列情詩代表作。

    其實,它和倉央嘉措毫無關係。

    現在傳世的倉央嘉措的詩歌,公認的是66首。兩種版本,曾緘譯本,于道泉譯本。

    “殉葬的花朵開合有度,菩提的果實奏響了空山”

    康熙三十六年,十四歲的倉央嘉措被選為五世達賴轉世靈童,同年坐床成為六世達賴,從此告別家鄉告別親人,跟隨當時的藏王桑傑嘉措老師學習。

    “我獨坐須彌山巔,將萬里浮雲一眼看開”

    是俯瞰眾生的悲憫,還是高高在上的孤寂?

    六世達賴入住布達拉宮的時期,正是西藏地方勢力與蒙古和碩部鬥爭激烈的時候。和碩部入藏多年,五世達賴的夙願就是趕走和碩部。

    倉央嘉措作為當時政教的最高代表,當然不能抽身事外,但在政治大事上是藏王桑傑嘉措主導,倉央嘉措更多時候是象徵性的領袖。

    “天氣先於我的心情而變化,災難比信譽還突然”“我從莫須有的罪名起步,行色簡單,心術複雜”

    康熙四十六年,藏王桑傑嘉措在與和碩部的鬥爭中失敗被殺。和碩部首領拉藏汗上書清庭,說桑傑嘉措謀反,倉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務,不是真正的達賴。

    於是,清庭下旨把六世達賴詔送京師。

    “白色的野鶴啊,請將飛的本領借我一用”“我一走,山就空了,所有的鳥都朝著相反的方向偏激,我被俗世隱瞞”

    康熙四十六年冬天,在詔送京師路過青海湖時,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隨著青海湖畔的寒風圓寂。

    關於倉央嘉措去世還有兩種版本,一說是在五臺山隱世。另一說是遠走阿拉善。

    比較主流的還是在青海湖圓寂,享年二十四歲。

    倉央嘉措短暫的一生又是充滿傳奇的一生,他的詩歌有的在藏區記載流傳,而更多的是口口相傳。及至漢地經翻譯後,在內容的梳理上更偏重情感方向,不過現在有學者研究認為,倉央嘉措的詩歌更多地是表達一種信仰。

    “在那東山頂上,升起皎潔的月亮,年輕姑娘的面容,浮現在我的心上”

    這是現今流行歌曲版本一一東山上。

    “從東邊的山尖上,白亮的月兒出來了。未生孃的臉兒,在心中漸漸地顯現”

    于道泉譯本,“未生娘”是藏語mmaskyes一ma一詞,音譯就是瑪吉阿米,傳說中倉央嘉措的情人。

    “心頭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恰似東山山上月,輕輕走出最高峰”。

    曾緘譯本,他的譯不是直白的表達,只是曾緘譯本是基於于道泉。

    東山詩的關鍵點還是“未生娘”這個詞,有學者認為是信仰影相。

    作為有影響力的歷史人物,倉央嘉措被賦予許多故事。

    在他的身上有三種形象,一是政教代表的六世達賴,二是文學形象的風流浪子與瑪吉阿米之間的愛情故事,三是民間形象的浪漫詩人。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後兩種形象似乎完全遮蓋了政教領袖這一主要形象。

    倉央嘉措情詩,抒發的是對親情的想念之情,對信仰的融入之情,對眾生憐擱之情。他不是世俗的浪子,更不是民間的情僧。

  • 11 # zhrenok

    一代宗教的首領,活佛神靈,又是食人間煙火的年輕帥哥。出生在尼泊爾隅拉沃宇松的地方,從小生活在深山裡小村莊,與青梅竹馬的小玩伴朝夕相處,內心深處萌動與一位小姑娘真摯友誼與愛情,觸動少年愛的啟蒙與嚮往。從那時起,愛的種子就埋在了倉央帥哥的心中。由於佛教的旨意,天擇與他,十幾歲的少年在時間上的限止,離開了家鄉,告別父母和心愛的姑娘,踏上佛教聖地,去做他的王者。然而,遠方的思念折磨著他的心靈,白天是群人朝拜的活佛首領,晚上寂寞難奈的愛的思緒,由此而發的千古情詩噴薄而出,更多的詩詞成為一個時代的千古絕唱。美人不是母胎生,應是桃花樹長成;與卿再世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自嘆神通空具足,不能調伏枕邊人。有心持缽從林去,又負美人一片情。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12 # 雨翁

    一般規律,人的一生好壞是平衡的;也就是說:“好事不可能你都獨佔,壞事也不可能永遠纏著你不走”。故,凡從商的人,上天自然會平衡你在“情場和商場”的得失;同理,從政的人,上天也會自然調節你在“情場和官場”上的得失。這些案例,太多太多舉不勝舉!

    針對倉央嘉措,他是在“平白無故”中,得到了一個“雪域最大的王”,自然是幸運之極;然而,在藏族高層的權力爭鬥中,如果他參與或貪戀權力,不但得不到權力,而且會有生命危險。所以,是倉央嘉措以高超的聰明智慧,專注於痴情來平撫官場的失意,才有幸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故,才使特殊身份的倉央嘉措,用人生鋪寫了一曲委婉動人、流芳百世、非常叛逆的痴情史,才讓政敵放過了他。

    故,是倉央嘉措的情詩,成就了其為“世間最美的情郎”;又是特殊身份情詩,奠定了歷史地位:雪域最大的王。

  • 13 # 貴州文化網

    倉央嘉措的情詩之所以那麼委婉動人,這還得從他本人的經歷說起。

    1697年的秋天,對於14歲的門巴族少年倉央嘉措來說,是一個蕭殺的秋天。這個秋天,他將遠離他的家鄉,遠離他青梅竹馬的仁增旺姆,到千山萬水外的布達拉宮去。3歲那年,他被定為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冥冥中,他的命運,已不掌控在他的手裡了。 秋葉紛紛的飄落,像他紛亂的心。前路看不見,而身邊最真實的那個人,就要與她永別了。他在樹梢上,為她掛上祈求平安與福祉的經幡,他把他的魂,系在上面了。一步一回頭,別了,我親愛的山。別了,我親愛的水。別了,我親愛的人。美麗的姑娘仁增旺姆,眼睜睜看著她的少年一步一步走遠,她多想拽住他的衣襟啊!淚水長流中,她銘記著他臨行前的一句承諾:等著我,我們會相見的。

    一年又一年很快就過去了。星空下,布達拉宮紅色屋頂平臺上,已是普惠羅桑仁欽的倉央嘉措,眼光越過一座座靈塔金頂,眺望著他遙遠的故鄉,心中千呼萬喚是他心愛的姑娘,他望瘦了風,望瘦了月,望瘦了人。而隔著千重山萬重水的故鄉,仁增旺姆也在日夜思念著他,她天天跑去那掛著經幡的樹下,眺望著天邊的布達拉宮。

    三年後的一天,無法抑制思念之情的倉央嘉措,偷偷派親信來到家鄉,暗中約見了仁增旺姆,捎來他的口信。仁增旺姆一刻也不曾停留,風餐露宿,跋山涉水,飛到她的愛人身邊。他們在布達拉宮重逢了!他是高高在上的活佛,而她是萬千膜拜信徒中的一個。穿過那些膜拜的頭頂,他們糾結的眼神,再也無法分離。

    從此,倉央嘉措有了雙重身份,白天,他是住在布達拉宮裡的活佛六世達賴喇嘛,坐在無畏獅子大法寶座上,威儀天下。而夜晚,他則還原成俗人,甘願被愛情灌醉。這期間,他為他的仁增旺姆,寫出大量的愛情詩篇,其中有一首這樣寫道: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的真言

    那一月,

    我撥動所有的轉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控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當然,他們都清楚,這樣的愛情註定沒有指望。自從三歲那年,他被確定為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後,他就失去追求自由和愛情的權力。他們的相愛,無異於赤裸著雙腳,在荊棘上跳舞。風雨終於來了。當時西藏的情形錯綜複雜,掌控了他,就掌控了整個西藏。他過度的“放浪形骸”,無疑是授人以柄。這對苦命的戀人,已感到烏雲壓頂的沉重。她躺在他的懷裡,他摟緊她的人,不知什麼時候一鬆手,就可能再見不著了。他問她,是否願意這樣終生相守?她毫不猶豫地答,除非死別,決不生離! 還有什麼比這句承諾,更能穿心入肺呢?他脫下身上的僧衣,毫不可惜地扔到輔佐他走上佛路的第巴桑結嘉措的腳下。他決心放棄他的達賴喇嘛的權位,放棄布達拉宮的輝煌,他不要做活佛,他要做人,他要和他的仁增旺姆,一起回他們的故鄉,結婚,生子,過尋常的日子。

    然而,他太天真了!這個時候,做不做活佛,已由不得他了。終於有一天,他再也沒有見到他的仁增旺姆了。他瘋了似地,對著遠處的群山叫喊,他豆花似的愛人,卻再沒有回來。

    他的心,滴著血。身邊的權力之爭,這時,卻越演越烈。一直護著他的第巴桑結嘉措,在一次紛爭中被殺了。1706年,在權力之爭中獲勝的拉藏汗,把倉央嘉措從無畏獅子大法寶座上拉下來。康熙皇帝一紙詔書,他踏上了被押解去北京的路。

    1707(時間有多種版本,無從考證)年的冬天,倉央嘉措在青海湖畔神秘地失蹤了,這一年,他年僅25歲。

    300多年過去了,布達拉宮門前的轉經筒,轉過一世再一世。多少人事,都被歷史的風塵,淹沒得嚴嚴實實,再無痕跡可尋。然而,倉央嘉措和他的愛情,卻如漫山遍野的格桑花,世世代代,盛開在青藏高原上,盛開在人們的心裡。 (1683-1706)大家都記得他流傳很廣的《見與不見》,這位西藏曆史上生平迷離、極具才華、又最受爭議的喇嘛寫出了他的心聲:

    一、

    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

    誰,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離;

    誰,撫我之面,慰我半世哀傷;

    誰,攜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誰,扶我之肩,驅我一世沉寂。

    誰,喚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轢。

    誰,棄我而去,留我一世獨殤;

    誰,可明我意,使我此生無憾;

    誰,可助我臂,縱橫萬載無雙;

    誰,可傾我心,寸土恰似虛彌;

    誰,可葬吾愴,笑天地虛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離;

    伊,攬我之懷,除我前世輕浮。

    執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萬世輪迴。

    執子之手,共你一世風霜;

    吻子之眸,贈你一世深情。

    我,牽爾玉手,收你此生所有;

    我,撫爾秀頸,擋你此生風雨。

    予,挽子青絲,挽子一世情思;

    予,執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長;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曾,憐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

    二、《那一世》

    那一刻 我升起風馬 不為乞福 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 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 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日 壘起瑪尼堆 不為修德 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 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控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瞬,我飛昇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三、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四、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五、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與瑪吉阿米的更傳神,

    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誤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六 、

    我問佛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矇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

    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迴,從中體驗痛苦。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

    鳳凰,涅槃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確,一個人必須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

    七、

    無題

    我終於明白

    世間有一種思緒

    無法用言語形容

    粗獷而憂傷

    回聲的千結百繞

    而守候的是

    執著

    一如月光下的高原

    一抹淡淡痴痴的笑

    笑那浮華落盡 月色如洗

    笑那悄然而逝 飛花萬盞

    誰是那輕輕顫動的百合

    在你的清輝下亙古不變

    誰有那灼灼熱烈的雙眸

    在你的頷首中攀援而上

    遙遠的憂傷

    穿過千山萬水

    縱使高原上的風

    吹不散執著的背影

    縱使清晨前的霜融不化 

    心頭的溫熱你靜守在月下 

    悄悄地來悄悄地走 我也開始修心了

  • 14 # bumptious王巍然

    倉央嘉措的情詩,他有怎樣的痴情才寫出如此委婉動人的文字?

    ——倉央嘉措,來自佛間的蓮花。你的身上有太多的糾纏、太多的責任。命中註定你要坐上蓮花,俯視蒼生,在靜寂中孤渡劫難,去找尋生命和世界的平和。

    ——瑪吉阿米,宛如細雨清荷般的平凡女子。拉薩接頭的遇見、相視、相戀,不過是曇花一現。命中註定她只能靜靜的等待離別,只能在腦海中幻想你們的快樂和未來。

    而現實,終將讓你們的愛情成化為泡影。你將成為活佛,將是布達拉宮至高無上的王;而她,也必將成為眾多膜拜者中的一個。

    在倉央嘉措心裡,佛不是與世隔絕的威嚴大神,而應該是具有母性般的慈悲,女性般的溫柔。同樣,女人也被他當作佛的替身,來歌頌與信賴。對於詩人,女人就是真的化身、善的化身、美的化身,比任何教條與理念更有親近感,更值得愛一輩子。

    倉央嘉措全身心地愛女人,並因此受到政敵攻擊,被打下神壇。付出如此慘痛代價,倉央嘉措贏得了瑪吉阿米的愛情,他們的愛情又贏得了人們的讚賞與擁護,世代流傳。是愛情拯救了倉央嘉措。可以說沒有瑪吉阿米就沒有倉央嘉措,或者說有什麼樣的瑪吉阿米就有什麼樣的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為僧不能、為俗無權的尷尬身份,註定了他是悲情的。在極其複雜的環境中生活,他受到了極大的壓抑,自然產生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對自由的嚮往和對愛情的憧憬,詩便成了他精神的歸宿。所以,倉央嘉措最濃烈的情感和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那種願望都付諸於詩的精神家園中。

    倉央嘉措思念欲狂,欲罷不能;瑪吉阿米又何嘗不是痛苦不堪?倉央嘉措的離開帶給她的悲傷,流言紛擾帶給她的困惑,讓她明白,他不再是她一個人的了,她不願因為自己,讓他的聖潔沾上絲毫汙點。所以她做出了一個讓自己遺憾一生的決定:嫁人。我們不要怪她,她的所作都是為了倉央嘉措,她的痛苦,我們體會不到。

    那一天,他在布達拉宮的寶座上,她嫁人的訊息終於傳到了他的耳中。沒有驚悸,沒有潸然,甚至沒有不安。他就坐在那裡,目光深沉而憂鬱。不知此時此刻,大家有沒有被感動得想要落淚呢?

    生如夏花般絢爛,逝如秋葉之靜美。他就是“不負如來不負卿”的倉央嘉措,他就是“世間最美的情郎”倉央嘉措,他就是寫出委婉動人的情詩的倉央嘉措。

    感謝閱讀!我是“當文化插上翅膀”!

  • 15 # 楊志勇68

    倉央嘉措是我最喜歡的詩人之一。

    首先我認他是一個多情的人,一個純真的人,有一顆赤子之心,所以他才會寫岀那樣純粹美好的詩,他對愛情有著美好的嚮往和憧憬。同時他又是痛苦的,矛盾的。他是雪域高原的活佛,愛情於他是為世俗所不容的。他又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當他決定放下小愛去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時,他發現,自己只是個傀儡。他憤怒了,他用放浪形骸來對抗世間的不公,不讓他愛他偏要,他說:我是雪域最高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他說:結盡同心締盡緣,此生雖短意纏綿,與卿再世相逢日,王樹臨風一少年。

    其二倉央嘉措是一個才情卓絕的人,他用自己的妙筆生花,寫盡人間摯愛真情。他放不下又求不得,他渴望愛,他問: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誰,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離。他說: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樁不是閒事。他的詩中多少深情於閒話中走入了我們心中。使我們深深記住了這個名字:倉央嘉措!

  • 16 # 百味寫春秋

    說到倉央嘉措的情詩,就讓我聯想到“糾結”二字。必須承認:世上的每個人都有糾結的事,誰也不例外,窮人有,富人有,聰明的人有,腦子笨的人也有,神仙有,和尚也有。只要是人,都會有感情,都會有七情六慾,只要有七情六慾,就會有各種煩惱和糾結的事情發生。

    倉央嘉措就有一首很糾結的情詩,詩文如下:

    情詩其九——清•倉央嘉措

    欲倚綠窗半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讀完倉央嘉措的這首情詩,相信很多人從這首詩的字面上就感覺到了一種糾結。

    其實,整首詩四句都很糾結,“欲倚,頗悔,有心,又負”。給人一種有心無力一樣的感覺。因此這首詩很多人能讀到共鳴之處,耐人尋味。我們不妨一起來賞析一下。

    前兩句“欲倚綠窗伴卿卿,頗悔今生誤道行。”

    卿卿是什麼意思呢?是對自己心上人的尊稱,愛稱。

    這“卿卿”最早出現在詩裡是在宋朝,全句是:“親卿愛聊,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所以流傳至今,才有“卿卿我我”,都是表示很親切的關係。

    知道這些,我們再讀倉央嘉措這句,就很明白其中的意思了。就是說,我也想長年累月伴隨在心愛的人身邊,倚靠在綠色風景的窗邊,陪伴著她,不離不棄。

    但我又想自己是一個出家修行的人,是個和尚,想起自己當初出家當和尚,就是一個悔恨,如果早些遇到了卿卿,相信我也不會出家修行的吧。

    這裡就可以明顯的看出倉央嘉措內心是十分糾結的,十分懊悔自己當初的執意修行當和尚的。

    後兩句“有心持缽叢林走,又負美人一片情。”

    到這時,詩人就想通了,如今也只能面對現實,一心一意去修行,卻又怕辜負了美人的一片深情。怎麼辦呢?在糾結中,他要做出抉擇,那就是:既然當了和尚,就要遵守和尚的戒律,不能去談情說愛。

    讀完倉央嘉措的這首“糾結”詩,無不讓人感到敬佩。所以,很多人問的“倉央嘉措為什麼能寫出委婉動人的情詩?”就有了答案:

    倉央嘉措是用“心”用“身”在寫“情詩”!

    解題至此。

  • 17 # 禪悟淨慧

    倉央嘉措六世達賴喇嘛(一六八三至一七四五),三歲被入選轉世靈童,十四歲進入布達拉宮,名譽上是達賴喇嘛,實際上則是位傀儡的雪域活佛。

    回顧倉央嘉措二十五年,短短的一生,從十四歲開始到二十四之間,他經歷了三段心傷的愛情故事。正是這三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才激發出詩人驚世之才詩。

    第一位戀人是故鄉的瑪吉阿米,兩人從小青梅竹馬,相愛甚好,怎奈倉央嘉措做了雪域之王,他要背井離鄉,別離自己的愛人,到神秘的布達拉宮去做活佛。

    倉央嘉措是寧瑪派紅教家庭,紅教不禁止僧侶男女結果生子。而執政的黃教格魯派,是堅決反對僧侶通婚的教派,倉央嘉措就是在這樣的漩渦裡,困苦的掙扎著,最終成了政治犧牲品。

    藏傳佛教有五大派: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噶當派、格魯派。

    倉央嘉措進住布達拉宮以後,總是思念瑪吉阿米,透過書信的傳遞,他們在布達拉宮幽會過。可是這一切沒有瞞過黃教的眼睛,倉央嘉措與愛人被迫分離,誰知這一別竟成了永別,瑪吉阿米被人暗害途中。

    《瑪吉阿米》

    在那高高的東方山頂,

    升起一輪皎潔的月亮,

    瑪吉阿米的臉龐,

    浮現在我心上。

    索朗旺姆是位倉央嘉措第二位情人,倉央嘉措喜歡民間民俗,喜歡夜幕下的繁鬧的市景,經常偷偷溜出逛街去。緣分到了一眼就可以定情,他與索朗旺姆相愛了。

    青稞酒是永遠喝不完的,貪婪的本性可以改變一個人。索朗旺姆無限的索求,慾望會有終結的時候,他們無果而分手。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或許是未了的情緣,倉央嘉措與達娃卓瑪在一次遊玩時相遇了。達娃卓瑪和瑪吉阿米不僅長的十分相似,她釀青稞酒的味道也和瑪吉阿米一樣。

    倉央嘉措非常喜歡她,兩人很快墜入愛河,可好景不長,康熙皇帝知道了倉央嘉措沉迷酒色之事後,下令召回京都問罪,在去京都的路上,他於青海的湖旁圓寂。

    倉央嘉措留給達瓦卓瑪的一首詩,也是他的絕筆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人只有切身體會了,才能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當然這也有他過人的才華和智慧。正如他的詩所吶喊那樣:……”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11概念機正式曝光。驍龍876+144Hz屏,雷軍這次來真的,你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