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各位給後生一點經驗 感謝各位,這問題是我很久以前發的,以為已經沒人回答,因為沒接到任何通知(。•́︿•̀。) 這將近一年的時間都是自己在臨帖摸索,大一學生一枚,每天兩個多小時的臨帖,真的收穫很大。我看了回答,很多都是關於臨帖的,無比贊同(*¯︶¯*)。 首先是眼光的提升吧,越臨感覺自己寫得越爛,越臨感覺前輩高人高不可攀(我在學<九成宮>),深如大海,開始每天寫一個字,現在平均下來每天一個字不到,主要糾結在筆意上,不過還是很有收穫,每一兩個月都可以看到進步,最主要的是感覺自己對書法也理解了很多,我給自己訂的目標是十年之內主要學楷,五年歐陽詢,之後學其他家的楷書,在此期間兼學王行(聖教序在臨,不過不是主要,但是我非常喜歡王羲之的行書,沒辦法得先把楷書練好) 說點心得吧,也給初學者(雖然我也是新手(*¯︶¯*)) 1.臨帖,臨帖,臨帖。(臨原帖,黑老虎害死人) 2.堅持,堅持,堅持。(字無百日功) 3.讀帖。(多買點名家法帖,欣賞,提高鑑賞能力) 4.讀書。(多看點古典文學,字外功,3 4條非常重要,文學功底,美的感受能力,決定了很多) 5.多交流,有老師最好。 感謝大家的回答!
8
回覆列表
  • 1 # 星雲塵埃

    路過,剛好看見,我沒啥好說的,就拿我前段時間寫的上不了檯面的東西送你,與君共勉。

    詩曰: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吾曰:仰望青山,怎知群山之小。浮沉碧海,難聞瀚海尤深。時遊網絡,偶發上之感慨,閒思書齡,不覺已近四載,未曾想,餘本學渣,竟能至此,妻贈一筆舔,甚喜!填一闋詞,願持之,以自勵。

    釵頭鳳·不期

    白鱗尾,紅塵水。偶遇龍賓嘗韻美。

    美深幽,意剛柔。似雲非霧,束手難謀。

    求,求,求。

    流光砌,心猿厲。此身終俸吾為帝。

    憶從頭,想今修。禹門雖遠,所得方收。

    遊,遊,遊。

  • 2 # 什麼人什麼對待

    10年,我的天老爺,10年讓你吃一種菜你還能吃的下麼?學書法,有師承是很重要的事,自己臨帖,會走很多彎路。如果你的眼界只放在九成宮,聖教序,這種大眾書法上,後段很可能半途而棄。

    給點建議做參考吧,先提升下對書法的認識。看①任德山書法史影片②黃簡書法講座③陳忠建書法影片系列。理由:都是免費的!④買本《書法一本通》不貴,淘寶16.8元,書很厚。相信看完不會一心執著在九成宮和聖教序上了,五體兼修成功堅持的機率才更大。

    一般來說,學書法最合理的還是順勢而下的規律為佳→篆簡隸-楷行草。當然這樣學有難度,沒有老師學甲金篆草很麻煩。所以愛好者初學入門,選唐楷最多。我按這個思路說個前5年計劃:2年多寶塔碑(你選九成宮)+集字,1年膽巴碑+集字,1年智永千字文+集字→往下1年趙體行書(赤壁賦,閒居賦,洛神賦)+集字 (你選聖教序)。

    說到這吧!不喜歡當我沒說。◕‿◕。,能堅持才是王道,祝你樂行書道。

  • 3 # 狂喜淡墨a

    學書法,最後悔的是書法學習臨帖沒有一絲不苟。

    因此出現了臨帖,留下了夾生飯。比如唐楷顏體特點,所寫往往與柳體混雜,所寫字之特徵,分不出顏體還是柳體。

    至今形成了臨帖總是追求意臨。由此沒有抓著帖子的真味。換言之就是沒有寫出帖子的書法特點。丟失了古典書家的書寫真髓。

    在臨寫蘭亭序,亦乃如此,這種追逐個人的書寫散漫,導致了筆畫的油滑感,充斥了俗氣,而今回顧過去學書經歷,頗有懊悔。後來才知道自己的筆墨沒有達及一定的豐滿,源自自己的學書是似是而非。沒有真正的學其書法真髓。

    可見學問的汲取,書之技巧的吸收,也是一個曲折的規程。

    現在知道臨帖初期,一定踐行真似,後期才有發揮自己的智慧才情去增加自己的意氣。

    由玆體驗感受。

  • 4 # 板橋同裡—劍古

    臨帖到什麼程度算到位?可是我們現在見到的都是摹本或者石刻。學書臨帖是不是必須?沒有人懷疑,是不是透過自書自畫也可以入門?故書法重實踐,不要被所謂的理論束縛住,因為每個人條件不同,欣賞水平不同,悟性也不一樣。

    悅人先悅己,不要被名利所困,學到哪裡算哪裡,順其自然,須知不管你多努力也不會成為大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上半年最值得買的手機是哪一部?預算60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