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一個省,村和村,鎮和鎮之間說的方言都不一樣,不同市說的方言都可能互相聽不懂,這是哪個省?
13
回覆列表
  • 1 #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別處不知道,但在我住的呼市周邊農村的方言,村與村之間不一樣。真是奇怪的事[what]呼市是內蒙古首府。不僅呼市周圍,就是市區裡的新城區的滿族人、回民區的回族人,以及舊城的此地漢族的方言也有別,周圍旗縣的方言也有別。武川縣等處的方言,聽起來就象是說臺詞,很有節奏感,就象是一行行詩詞。

  • 2 # 扁舟一葉江南

    江西!很多江西的同事說,山這邊的村和山那邊的村都要說普通話,方言聽不懂。他們還說:江西是中國方言最多的省!

  • 3 # 萬事但求半稱心

    對這個我最有發言權!溫州話方言!中國最難聽懂的方言,沒有之一!其他兩個是粵語和閩南語!有句話說的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講“鬼話”!溫州區縣(市)鎮村之間相互都聽懂,所謂的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說的就是溫州話。

  • 4 # 靜待春風

    湖南省的吧!作為一個湖南邵陽人,切身體會到什麼叫十里不同音。雖然方言交流起來無障礙,但隔十里方言發聲的語調就不一樣,隔得越遠,差別就越大。

  • 5 # 棲哈丶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侷限於某個省分。拿我的居住地來說,只要大到方圓十里地,人員交流時的口語就有細微差別。

    我的老家在荊門市最南端,緊挨著原來的江陵縣(現屬荊州市)。田連著田,地挨著地,溝渠互通,雞犬相聞。但是說話的口語總有些個別詞語不同發音。比如“人”的發音,我們說的還是“ren”,荊州人就說“len”,“你們屋裡有幾個len?”;再比如,我們的方言中表示肯定的語氣就說“是的唦”,荊州那邊就一個字“額e”。此類例子只要留意,有許多許多。只是這些年方言土語已經逐年變化,使用的頻次日見減退,取而代之的是年輕人帶回來的普通話用語,這是好事!

    方言的存在和差異,體現的是一種地域文化。研究一下,有助於發掘地方鄉土文化的發展歷史,瞭解各個地方不同的人文風俗。因此,無論在哪裡,記住鄉愁,首先就應該記住鄉音,那是浸潤在骨子裡的故土深情,很美很好!

  • 6 # 秋水華章

    中國北京市中關村,這個村吸納了來自中國各地和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其方言自然是五花八門,各具特色,著實不一樣。

  • 7 # 嚴中藝

    哪個省都一樣,沒有少許差別是不可能的,但雖然有差別,如果相處久了還是知道對方講什麼的。本來就是一種語言,但流傳到各地後,人們會根據自己的地方因素和自身經歷或感情經歷,會對語言的音調等因素進行修改的。比如春秋戰國七雄時期是每個國家都各有自己的語言特點的,但七國之前的周他們的語言是相差不大的(雅言),後來他們會將(雅言)進行修改成自己的語言(比如現在的六南方言群都吸收有雅言的因素)。後來歷史上常會進行(韻書)總合修證各地口音,但一般語言的變動就是分分合合這樣的規律來變化。現在如果統一某一語言的話,仍是有點分化趨向的。比如粵語,它誕生在古廣信(梧州及廣東一些地區)。流向珠三角它會變成現在的廣州音特點,流向粵西有粵西特點。在廣西各地也都有各自的特點。現代中流向香港及海外的話,它會加入很多外來詞。比如現代的普通話流入廣西,它就會變成廣西口音的普通話。總之村與村之間的語言也可以用以上的道理進行類推的。

  • 8 # 易家巷

    南方方言多,今天南昌晴空萬里,家家曬衣被多,鄰里都哇:今妮妮頭好殺,意為今天太陽好大好厲害。上世紀七十年代未,單位從南新)(建)二縣招工到廠,同一新建人,分上下新建人,上新建為丘陵地帶旱地農民,下新建為鄱湖沿邊水澤之鄉農漁民。早中晚見面開口吃了嘙方言為吃嘰妹?男女乙禮貌反問:吃瓜嘰?

    南新二縣同志多在三四月天清明前後下雨不叫下雨,新建縣灣裡區幸福水庫旁有幸福大隊程家村共處有九十生產隊同事,各人講下雨,甲為落於落誨,乙方落女落迂,從未講過落或下雨,同事多年,自己也改口叫為落女了,獨生之女政策,真是天賜一女兒,時針迴轉,前七八年,我又當上外公了,歲月蹉跎,回想過去與南新二縣同事共享建設社會主義祖國日子有趣又難忘。

  • 9 # 半落在路上讀書

    你好,我是半落。這個問題還是很好玩的,這些年在國內行走,感觸之一,就是中國方言的眾多,它們美麗、神奇、獨特,常常聽起來,如詩如歌如吼,但是聽不懂。

    說到方言村與村都不一樣,一個有些誇張的說法,極顯方言眾多,有地方存在村與村都不同的現象,但不是整個省每個村都不一樣。那樣的情形據我所知,還木有。

    方言是如何產生的

    方言的產生主要源於:

    1、自然經濟條件下小規模交流,會導致語言的地方化差異。傳統的趕集大多有固定日子與自然形成區域劃分,交流的密切與稀疏影響發音與表達方式。

    2、地理條件,特別是山林溝壑、河流湖海,將人們的生活和交流範圍限制一定範圍內,語言差異也隨之形成。

    3、遷徙,比如客家人的遷徙,其他因為戰爭、災難、屯兵、部族爭鬥等原因進行的遷徙會伴隨語言的遷徙,同時在遷徙中會吸收沿途的語言。

    4、融合,遷徙、經商、民族融合、官話及普通話的推廣等原因會造成語言的融合,造成方言的變化,甚至促進新的方言的誕生。

    哪個省會將上述因素複合起來

    第一個想到的是雲南、貴州,都是山多、少數民族眾多。第二個想到的是廣東、廣西、福建的嶺南地區,客家話、潮汕話、粵語、桂柳話、閩南話好像不少。

    第三個想到是西藏、四川、青海,高山大河、少數民族人口多。

    綜合發現這幾個省的方言較多,但是雲南貴州的少數民族的語言相對固定,廣東廣西的客家人遷徙結束,後續流動形成的新方言不多,西藏、四川、青海的民族構成相對較少,方言也不多。

    神秘的方言最多省份來了——浙江。

    這不是一個統計資料,更是一個感受,在浙江呆過幾年,走的地方也較多。直觀的感受真的是許多隔壁村的發音都有所不同。其中對於衢州的江山話感受最為深刻,這裡戴笠、毛森、毛萬里等軍統的家鄉,語言的獨特據說稱作為聯絡語言。

    江山有一個古鎮叫廿八都,幾千人口,一百多種姓氏,十多種方言,真是歎為觀止。

    浙江為啥這麼多方言

    民族混居、移民眾多;

    山地相間、河流眾多;

    很長時間有多個經濟中心,杭州、台州、溫州、金華、紹興。

    浙江方言的重要特點之一是混雜,一個村方言可能和遙遠另一個區域的方言一致,但和隔壁村的不一樣,這就顯得特別多。

    方言需要保留

    這些年,為了便於交流和經濟發展,大力推廣普通話,這是一個好事。

    與此同時,方言的交流機會日益減少,很多當地的家庭中慢慢也減少方言交流,從會聽會說到會聽不會說,再到不會聽不會說,常常就意味方言死亡。

    方言中蘊含著美麗的詞彙和獨特的發音,方言詞彙常常有豐富且獨特的意義,是其他語言沒有的。

    方言是一個族群、多個臨近族群或地域發展史濃縮,它是文化的傳承載體。

    所以,還是提倡學會普通話,家鄉人說家鄉話。

  • 10 # 蘭臺揮麈君

    當然是福建啊!這個問題我有權威答案。哈哈。

    1.多數人都是憑感覺回答這個問題,不可靠。沒有參考意義,這個問題除了要有經驗,還有專業性。我是福建人,同時還研究古代文化,對古漢語比較熟悉,所以回答這個問題最權威了。

    2.首先,從宏觀來講,平原、高原因為地勢便於人員的流動,所以一般語言差異比較小。北方平原多,所以語言差異總體而言,差異較小。南方丘陵地區,山多,交通不便,語言就複雜化。以閩越地區為甚。

    3。其中最歷害的地方就是福建,福建北部地區與浙江交界,語言以吳語為主,東部地區以福州方言為主,南部地區以閩南語為主,這幾個地區之間又因為語言的交叉,出現了一些新的分支,比如莆仙話,還有因為中原大亂時,入遷到中原地區的古語,即客家話。這樣一來,福建各地之間的語言差別就非常大了,絕對不是北方的山西話、陝西話和河北話、天津話之間的區別。而是普通話與日語的區別。發音系統都不一樣。

    4.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一是橫向的交通阻隔,二是歷史的沉積,很多方言的形成,跟不同時期,外部的人口輸入有關。有些語言與漢代官方語言有關,有些與晉代有關,有些更晚。福建是一個三面靠山,一面臨海的省份,相對封閉,如果高鐵沒有開通、高速公路沒有建成,福建人出省是非常困難的。從福建到北京,普通火車開20個小時,其中10個小時是在省內開的。交通條件之差可見一斑。

    5.福建方言差別最大的地方在西部的山區。鄰村之間可能都無法交流。當然,你會發現當地的人,通常可以講好幾種方言,比如同樣的一個“雨”字,一個村子說“約(yue)”,另一個村子說“HV(聲母為H,韻母為魚ü,第四聲),再過一個村子直接說成“水”(下雨說成“落水”,古語遺風)。

  • 11 # 書泡泡

    中國地大物博,語言資源更是豐富,特別是我們南方地區可以用“隔山不同音”來表示。所以你說的這種情況在我們南方很常見。

    就拿我們這來說吧,以前我們去鎮上買東西都不找老人買,因為聽不懂。當然現在也不見得聽懂,但隨著普通話的普及,都用普通話交流了,但同村或同鎮的人講話還是用方言。在大學我們寢室都是本地人,但室友給家裡人打電話我們都感覺向在聽天書一樣。

    所以你說的這種情況很常見,抱歉不能給你準確的答案。

  • 12 # 莫莉姐姐

    我們湖南有有句一話:十里三音,意思是十里之內,就有三種口音。比如瀏陽隸屬於長沙市,瀏陽話長沙人根本聽不懂。

  • 13 # 世紀名匠老譚

    真實經歷,村與村的方言不同的省很多,最常見的就是廣東和廣西,這兩省我都呆過,比方說珠海,基本好多村都有自己的方言,不過雖然都有自己的方言,但並不影響彼此溝通,可能是村與村太近,相互往來較勤的原因吧

  • 14 # 千丘先生

    一般而言,一個人從小在故鄉生活十年以上,家鄉話就相當根深蒂固了,基本上能夠切合“鄉音無改鬢毛衰”。我初中畢業就離開老家外出求學,幸得母親後來跟我住在一起,每天得以訓練一下家鄉話。以下對家鄉方言的一些認知,掛一漏萬中也許還不是非常確切,不過熱愛就好,感謝母親提供了原生態土話採集源,切盼老鄉方家指正!

    對於中國的方言區來說,“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是極其普遍的現象。地域之間,多少都會有些語音語調和表述上的差別。

    再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旅遊區對本地人免費,把守入口的人往往會對前來觀光的本地人說:“請出示一下身份證。沒帶?說幾句本地話聽聽……”通常情況下,非本地人是很難矇混過關的!

    無數方言區的人都會信誓旦旦地說:“我們這裡說的話,跟普通話最接近(相似),稍微變動一下語音語調,就是普通話!”然而,讓自我感覺良好的他去參加普通話過級考試,那塑膠普通話必定敗北無疑。你想,聲韻調都有缺失的語音體系(如沒有翹舌音、沒有後鼻音、沒有上聲等),如何會是高仿的普通話?

    這個……說的好像正是我的老家——湘西鳳凰縣那邊。依普通話教程劃分方言區,鳳凰縣屬西南官話區。照說,西南官話連蒙帶猜差不多是聽得懂的,同片區的四川話、重慶話、黔西話、大湘西多數地方的話,聽起來還不是那麼吃力。但鳳凰話,尤其是鳳凰鄉下方言,偏偏遊離於西南官話,常常讓外人不知所云。

    曾有個笑話,說是鳳凰剛旅遊開發時,一個導遊帶遊客參觀鳳凰籍大作家沈從文墓地,手腳並用、連比帶劃地介紹:“沈從文秋埋起在囊”。說了好多遍,並一再宣告自己說的就是“普通話”,聽的人還是一愣一愣的。其實,她要表述的是“沈從文就葬在這裡”。PS:沈從文墓地是沒有墳丘的,最顯眼的就是一塊五彩石墓碑。

    沈從文的筆下也提及一些鳳凰方言,如《邊城》裡的“大佬”、“二佬”(排行老大、老二的兄弟),其它如“仙娘”(女巫)、“草蠱婆”(放蠱做法的婦人)、“收黑(哈)”(為小孩子收束受到的驚嚇)等。

    有一次,沈從文外出遊玩,看到幾隻畫眉鳥在樹上追逐歡叫,就對人說那是畫眉在“採雄”。沈老真性情啊,“採雄”在鳳凰方言中是“交配”的意思。

    畫家黃永玉,曾在鳳凰老家玉氏山房貼過一副意在謝客的對聯——“人情下面講道理,原則高頭莫絮毛”。裡邊就用了典型的鳳凰方言,“高頭”即“上面”,“絮毛”即“開玩笑、胡來、搗蛋、攪擾”。橫批“有理有節”,黃老真有文化啊!

    不知山東菏澤大衣哥朱之文家貼的什麼對聯,但願能辟邪般逼退那些飛腳踹門之閒人。

    沈從文是黃永玉的表叔,“文革”時, 他與黃永玉被各自單位禁錮起來,路上碰見是絕對不能說話的。有一次,就在兩人偶遇的瞬間,沈從文對黃永玉說了三個字“要穩從”。“穩從”是鳳凰方言,意為“穩重、從容”。此刻飽含“頑強活下去”的意味。

    魯迅《阿Q正傳》中有個情節:阿Q之所以要從城裡回到未莊,是由於他似乎不滿意城裡人的語言和生活,比如城裡人將“長凳”稱為“條凳”。

    其實,鳳凰縣城的話並不完全等同於鳳凰方言,以阿Q似的認知,許多鳳凰鄉下人對城裡話並不那麼感冒,甚至難免鄙夷。鳳凰以西靠近貴州一帶的鄉下話,就與城裡“官話”有諸多差別。比如城裡說“大家”,鄉下說“胎思”;城裡說“他們”,鄉下說“給[gei]子”;城裡說“坐”,鄉下說“措”;城裡說“菜(在)哪裡”,鄉下說“起哪哪”;城裡說“來”,鄉下說“釐”;城裡說“氣(去)哪裡”,鄉下說“靠哪靠”;城裡說“大、小”,鄉下說“胎、[Niang](身與小合寫成一個字,見插圖)”;城裡稱呼“怒怒(弟弟)”,鄉下就一個字“冒”;城裡說“下雪 ”,鄉下說“落需”;城裡說“茲嘎(自己)”,鄉下說“鍋尼”……

    也有鳳凰導遊輕描淡寫地告訴遊客:“鳳凰話也沒什麼難學的,掌握五個典型的發音讓你暢行無阻。那就是——給[gei](他),果(那),冒或冇(不,沒),呷(吃),強(怎麼)。”

    真是這樣?那學好26個字母就可以走遍英語國家,學好五十音圖就可以橫行日本?所謂單絲不成線,更不成匹。當然,順應旅遊和經濟的發展,很多地方逐漸出現了偽民俗和偽方言,要感受地道的方言,還得去到偏遠的鄉下。

    以下是部分鳳凰話(鄉下土語)的小集。方言實在沒有很恰當的漢字來替換表達,太專業的國際音標也沒多少人懂得,而且這也不是做專業的學術研究,大夥將就著看看就行,千萬別頭暈嘴麻!

    公(爺爺),婆(奶奶),嘎公(外公),嘎婆(外婆),爹[diā]、爺[yá](爸爸),親爹[dī](岳父),親媽(岳母),男的(丈夫),嘎娘(妻子), 滿滿(叔叔),嬢嬢(姑姑),老替(老弟),大大(哥哥),擠擠(姐姐),菜崽(侄兒),阿崽嘎(男孩子),妹崽嘎(女孩子),撿生娘(接生婆)。

    莽莽(蒸煮熟了的食物,小兒語),泥雀(泥鰍),哈公(蝦米),喇礙(螃蟹),豁羅基(蜘蛛),土算(蚯蚓),灑(蛇),部造(蝗蟲),亮火巴巴(螢火蟲),香猴子(螳螂),王辣子(馬蜂),陽辣子(西紅柿),雞公(公雞),雞娘(母雞),確二(鳥雀),榴哉(李子),地蘿蔔(涼薯),沙羅菇(地木耳),丟哉(竹子),豬鰓(豬食),剛啦(小河小溪),剛款(河岸邊),通眼(巖洞、溶洞),猜子(車子),孩子(鞋子),曬個(十個),在囊(這裡),果囊(那裡),底哈(下面),踢哈(地上),登蕩(最裡邊、最邊上),妮妮嘎(白天),麻黯(傍晚,天黑),丫嘎(晚上),呷丫飯(吃晚飯),面刁(明天早上),面妮(明天),礙腦(石頭),尼(人),尼子(你們),我子(我們),給們、給子(他們),怕色(白色),溜色(綠色),茅斯(廁所),箍簍子(小偷),妮頭(太陽),嘎壠(堂屋後面的小房間),喏闊(角落),胚貸(身材體型),[kei]尅子撓(膝蓋),滿國哩(手的小指),窮腳光(小腿),槽生、槽卵、槽傢伙、莽天神(傻子、精神病人),漂即(土筐),霞(揹簍),朗槓(曬衣服的竹竿),坎子(臺階),bia上(牆壁上),囊場(地方),倆[liá]王(懶漢),釐啦王(搗蛋鬼、橫行霸道的人),拔匹(地痞流氓),茫杵(洗衣捶衣服的木錘),許(水),教由(教育),體由(體育)。

    港(講),[tiang](聽),孬(看),孬[piang](看病),孬牛(放牛),孬羊(放羊),成(尋找),[tiá](提),管場、趕場(趕集),窩屎(大便),窩尿(小便),窩風(放屁),行[háng](走),行[háng]茅斯(上廁所),膽(甩動),喇(爬),落(偷),打囉(丟失),奏喀[kā](做客),呷漂(欺負),下疵(寫字),嘎許(燒開水),[Niong](蠕動),阿口(張嘴),呷冒錯腔(吃了不好的、壞的、不該吃的東西),洶(聞,嗅),疵(擦),岑(伸),扎火(烤火),問(沉到水裡、溺水被嗆),袍條起(浮起來),漏(打撈),打茫(瞭望),打眼閉(打瞌睡),打火閃(閃電),漚尼(氣人), 剮草(割草),年(燃燒),易(熄滅),駕(借),丸(歸還),區(吹),嚓謊、踩謊(撒謊),壩到起(貼緊),搶尼釐(請人來),瓜(合),冒瓜尼(與人合不來),散(抱緊、擁抱),蹦(抱),勸(吻),擦卵談(胡說八道),倉措(碰到),走玩(玩耍、遊玩),打岔腳(打赤腳),傲(咬),確(咀嚼),嗲(滴),nia(粘人、撒嬌),搭扎(理睬),拋崽(雞鴨鵝等禽類孵化幼崽)。

    口關/幹了(口渴了),天關/幹了(天氣乾燥、乾旱),申嶄(嶄新),歹毒(霸蠻),朗(冷),瀨(熱,燙),恰[qiá]或求(傾斜),造孽(可憐),造灣思孽(極其可憐),嗤採(清靜),困黯閉(睡覺),阿啊貳哉、可可貳(一點點),拐了(糟糕),尼服、[lia]嘎、啊咋(骯髒、可惡、噁心),王暈(迷糊、稀裡糊塗、不清醒),冒崔眾(靦腆、內向),汪旦(膽大、無所畏懼),厲啦(蠻橫),確波(調皮、搞怪、幽默、惡作劇),光威(有趣有味),果子(這麼),果子條(這樣子的),好生點(小心點),冒低沙閒(怎麼得了、如何是好),菜(直),威(弱、蔫),[liá](疲倦、勞累),[liá]疲岔廓(困頓、無精打采 ),忙哩忙場(慌里慌張),天強(天晴),無張無良(說話天馬行空、不切實際、沒有依據),嘰賈(小心眼、斤斤計較),尖(吝嗇、小氣),尖死窩哩(非常吝嗇、小氣),貴拉哩(昂貴),拉橫(耍賴),迸卵坨(巴結、討好),卵屋型(不像樣子,不肖),寸頭八腦(愚蠢、笨拙),皮煩(麻煩),佔香殷(佔便宜),駢年(便宜),該你了(輪到你了),強(喬)子藍(為什麼呢),怪頭思瑙(性格或打扮很異類),起哪(在哪裡),哈釐(下來),過靠(過去)。

    鳳凰方言中“酸甜苦辣”等形容詞也說得十分生動:酸溜了,甜咪了,苦挼[rua]了,辣機了,含(鹹)妥了,探(淡)[pia]了 ,紅壇了,王(黃)隆了,溜(綠)分了,黑區了,湊(粗)卡卡子,細淹淹子,肥妥妥子,瘦喀喀子,朗(冷)濱濱子,朗嗆(冷清、淒涼),賴(熱)巴賴(熱)巴了,香碰香碰了,湊(臭)乓湊(臭)乓了,乖商了(面容清秀周正),貨多(很多),抵冒到(受不了),窪(滑),殺閒、殺轉(最後、剩餘的、了結),冒成(還沒有怎麼樣),欠溝欠溝了(冰涼冰涼的),涼休涼休了(非常涼快),蒙東蒙東了(看東西很模糊),要三(非常、相當),小迷小眼(小氣、小心眼)。

    萬能動詞“逮”,在黔東和大湘西的方言中廣為通用,有吃、幹、開始等意思,有如普通話裡的“弄”、長沙話裡的“搞”、東北話裡面“整”。如逮飯(吃飯)、逮水(喝水)、逮煙(抽菸)、逮酒(喝酒)、逮牌(打牌)、逮啵(接吻)、逮架(打架)、逮錢(掙錢)、逮魚(抓魚)、逮雞(捉雞)、逮小偷(捉拿小偷)、逮起(休息好了,開始幹活)!

    野話、罵人的話哪裡都有,且豐富、形象、生動得很。鳳凰的雅話(野話)就不學了吧!

    ……

    上述權當是去鳳凰旅遊的方言攻略吧。不過,鳳凰是以苗族為主的縣,苗語自成體系,可就沒那麼容易學了。

    逮起,曬曬你們的家鄉方言吧,期待!

  • 15 # 劍坤食品

    這個問題不限於哪個省,全國都一樣,就比如我的家鄉十里方圓三種口音,向西三公里屬於高郵,向東三公里屬於鹽城,我村屬於興化,是三縣市交界的地方,方言較大差別,但是省外人士到此處是聽不出差別的,只有聲調的差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19賽季哪個刺客最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