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桿軍迷

    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是二戰中納粹德國的王牌武器,巨大的威力、威武的雄姿、驚人的戰績,讓它成為強者的代名詞。那麼為何攻擊力強大的虎式坦克最終也未能挽救東線戰局?

    這還要從納粹德國這款坦克的誕生說起。

    德國重型坦克的設計理念早在二戰前就開始醞釀,當時亨舍爾公司在VK3601之後搞出了VK4501。而另一方有一個平行的計劃正在進行著,那就是保時捷廠自行開發的重型坦克。但這些早期的嘗試因為投入有限,坦克常出機械問題,因此並沒有量產化。

    虎式坦克進入研發新週期的時間定格在了1941年。941年5月,亨舍爾公司和保時捷公司分別提出了各自的設計方案,VK4501(H)和VK4501(P)。它們均安裝了88mm KwK36 L/56坦克炮。德國在巴巴羅薩作戰中遇上蘇聯的 T-34後,令現存的德國坦克顯得落後於時代,很難對付蘇聯的強大的T-34。為此設計技師埃爾溫·阿德勒說出了“當知道蘇聯軍的坦克優勝過任何一輛國防軍的坦克時全部人都大吃一驚”這樣的說話。

    虎式坦克(六型坦克,E改型)批次生產開始於1942年8月。而在1944年8月生產了1355輛後停止。開始生產時平均每月25輛,而1944年4月已增長至每月104輛。增長的頂峰在1944年7月1日的671輛。整體來看二戰期間各型號的虎式坦克大約生產近6000輛,從絕對數目上來說遠次於蘇聯的T-34。

    不過德國的虎式坦克在東線戰場上一度有過出色的表現,這裡我們就談一談。

    首先,從擊毀敵方坦克的王牌坦克手所駕駛的坦克型號來看,虎式坦克系列佔據了大頭。例如德國頭號坦克王牌——奧托·卡爾尤斯(Otto Carius)擊毀坦克178輛,各種火炮100門以上。1943年4月晉升軍官,進入第502重坦克大隊擔任“虎”式坦克車長。1944年7月的馬利諾沃村戰鬥中,與約翰尼斯·鮑爾特和阿爾博特·科舍爾共三輛“虎”式坦克,共擊毀蘇軍17輛JS-2和4輛T-34。

    其次,虎式坦克的效能也是十分出色,優點如下:

    1、裝甲厚自保能力強(蘇聯的穿甲彈在500米範圍內是無法擊穿厚重的虎式坦克的前裝甲)

    2 、作戰能力全面,獨立作戰能力強

    3 、射程遠,精度高

    4 、擅長隱蔽襲擊

    當然缺點也十分明顯,比如難以維護、對地形有較高要求、機動性一般。特別是鼠式坦克和虎王坦克的機動性更是有限。

    如果我們虎式誕生的年代,德國的戰略局面已經不是那麼大喜無憂了,(虎王面世的時候,已經是節節後退的局面),所謂閃電戰之類的,早就已經是昨日雲煙老人。虎式生產出來,其實是主要用在防守上。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形,堅固的裝甲,射程遠且犀利無比的火力,虎王其實在德國後期作戰中把自己特質發揮到了極點。特別是在庫爾斯克戰役中,雙方都上演了規模空前的坦克大戰。

    1943年7月爆發的庫爾斯克坦克大戰,是蘇德坦克對抗的關鍵轉折點。會戰中,蘇聯坦克擁有數量優勢,德軍坦克擁有效能優勢,基本上是公認的史實。但是,這種數量和質量的關係,卻往往被後人忽略了歷史變化的微妙過程。

    根據戰事愛好者的梳理,德國的虎式坦克在此戰役的前質量其實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但隨著德國本土生產能力的飆升和西線的回援,德國此時有極大的戰略優勢。1943年德軍的“虎”式重型坦克開始成批現身戰場,發揮了以一當十的威力。同時,“黑豹”坦克在庫爾斯克首次現身戰場,裝甲和火力都大大優於蘇軍的T-34/76型。

    如果根據西方的統計,德軍開戰時擁有坦克和自行炮2900餘輛,戰役損失900餘輛,蘇軍開戰時擁有5100輛坦克和自行炮,戰役損失高達4500輛,甚至有統計稱蘇軍損失超過6000輛,比總數還要高。整體來看蘇聯損失的坦克數是德國的5倍,足可見德軍配備的虎式坦克之精良,但因為數量有限而最終遭遇蘇聯的逆轉。

    總的來說二戰中的虎式坦克表現出色,但因為德軍在東線後期缺乏戰場控制權,坦克的維修保障難以及時跟進,很多輕傷的坦克無法及時得到修理而拋在前線,最終造成了蘇聯能屢敗屢戰。其實戰爭不僅僅是武器的精銳的較量,也是各國組織力、維修機動力、後勤保障的多方面的綜合。徒有鋼鐵雄心般的坦克也只會如伊拉克和納粹德國一樣,日久便鈍化,為對手逐個擊破!

    蘇軍T34

    在慘烈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軍坦克T-34可以說是大名鼎鼎,不論是T-34/76還是加強版的T-34/85,其效能和特點也都是耳熟能詳。

    T34坦克之所以能夠成為蘇聯在二戰中的主力坦克,它在資料上的效能,和在實戰中的優越效能起到了關鍵作用。T34還有一個關鍵點,那就是該坦克操作簡單,毫不誇張的說,一個從沒有學習過坦克駕駛的農民,也可以在幾天內學習怎樣駕駛T34。

    蘇軍T34\76

    T34坦克是蘇軍研製的一種坦克,全重32噸,乘員4人,主武器為一門76.2毫米F-34主炮,副武器為兩挺7.62毫米DP/DT機槍,車寬2.92米、車高2.39米,克里斯蒂懸掛裝置,В-2-34水冷柴油發動機、功率373千瓦、最大行駛時速55公里、最大行程468公里,透過障礙高0.75米、越壕寬2.49米、爬坡30度、裝甲厚18-60毫米。

    T-34坦克無論在裝甲、火力還是動力方面都堪稱均衡。車身裝甲厚度都是45毫米,和德國的3、4型坦克相當。炮塔是鑄造而成的六角型,正面裝甲厚度60毫米,側面也是45毫米,車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因此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裝甲,防護能力相當於90毫米,而49度斜角的側面裝甲也相當於54毫米,這樣的正面裝甲,直接導致1941年德國坦克裝備的任何火炮在500米距離上都無將其法穿透。

    T-34/76於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羅斯首次參戰,在此後一系列戰鬥中德軍竟找不到可以與之抗衡的坦克。

    然而這也直接導致了T-34的危機,迫使德軍被迫推出更新型的坦克來應付局面。作為應對措施,德國開始研製Ⅴ號“黑豹”式(豹式坦克)和Ⅵ號“虎”式坦克。

    德國“虎式”

    虎式坦克是二戰中最著名、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坦克之一。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虎式”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德軍稱其為"無敵坦克"。

    虎式坦克在戰爭中擊毀了大量的敵軍坦克和其它裝備,在對手心中樹立了不可戰勝的神話,也留下了威力巨大的印象。這使它成為所有盟軍坦克危險的對手,凡是在戰鬥中能夠擊毀或擊傷虎式坦克者,人們都會尊稱其為馴虎者。

    “虎式坦克”

    在虎式坦克的設計理念中,呈現出著重火力和裝甲,而虎式的出現就是為了對付蘇聯T-34。

    虎式的前方裝甲有102毫米厚,兩旁和背面也有80毫米厚的裝甲,這樣的厚度能夠抵擋在大多數二戰時期,尤其來自正面的反坦克炮彈,而炮盾和炮塔的厚度幾乎相等,使得要想從正面擊穿虎式的炮塔幾乎是不可能。

    而德軍88毫米36 L/56 的變種火炮被用作虎式的主炮,這在二戰時期是最有效也是最可怕的火力。更可怕的是,虎式主炮發射的炮彈可以用非常直的軌跡而行,並配置了極為精確的蔡司TFZ 9b瞄準器,虎式在一次試射時,坦克在1200碼的距離外發炮,而連續5發炮彈落在一個16英吋x18英吋的目標上。

    坦克大戰

    真正檢驗“虎式”威力的是哈爾科夫反擊戰,而此前稱霸戰場上的T34則成為了虎式的試金石。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間,德軍展開了哈爾科夫反擊戰,這個反擊戰的策劃與指揮者,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最具軍事才能的曼施泰因元帥。

    1943年2月19日,德軍的“虎”式重型坦克開始轉動沉重的裝甲炮塔,快速運轉的履帶在俄國大地的茫茫白雪上碾過一道道深深的轍痕,在威力巨大的88毫米坦克炮指向的前方,惡戰在即。

    曾經稱霸一時的蘇軍T-34坦克,在哈爾科夫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慘敗,蘇軍坦克所裝備的76毫米坦克炮不但根本無法打穿“虎”式坦克102毫米厚的正面裝甲,甚至對德軍增強了防護的IV號坦克的正面裝甲,在400米以外也幾乎無可奈何。

    而德軍“虎”式坦克的56倍徑88毫米火炮和IV號坦克的長身管75毫米火炮卻可以分別在1000米和500米的距離上,輕而易舉地把T-34坦克的正面裝甲擊穿,至於蘇軍標準的45毫米反坦克炮更是拿德國人的虎式坦克毫無辦法。

    隨著德軍坦克炮一聲聲沉悶的炮聲,1輛接一輛的T-34坦克被摧毀在了雪原上,其中還有一些的炮塔還被殉爆的彈藥掀到了天上,然後又重重地砸在了地面。至此,T-34坦克獨自稱霸戰場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則是德國人的“虎”、“黑豹”、“象”重灌甲時代。

    蘇軍T34\85

    當德軍的虎式坦克出現後,蘇軍發現在現役坦克中,無一可在正常作戰距離內對虎式坦克構成正面威脅,因此,作為主戰坦克的T-34的改裝計劃立即被提上日程。

    T-34的命運似乎產生了轉機,因為當時現役的蘇聯坦克,它的裝甲厚度在火力強大的虎式面前顯得不堪一擊,蘇軍透過不斷總結戰場上的經驗,T-34坦克也在不斷地改進中,其中有些改進型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例如T-34/85。

    這種坦克大大加強了火力,從而得以對虎式坦克構成一定威脅,T-34/85對裝甲也有一定的改進,上部車體全部為45毫米(原來T-34上車體側部、後部為40毫米)。T-34/85的另一項重要改進便是重新設計的新型炮塔,炮塔內的空間增大,正面炮塔厚度也增厚到90mm,並根據戰鬥中得到的經驗,增加了裝填手,將車長從指揮-裝填的雙重任務中解放出來,極大提高了作戰效率。而為了應對蘇軍的T-34/85,德軍隨後就推出了虎式坦克的加強版“虎王”。

    德軍“虎王”

    “虎王”坦克是二戰時期德國的重型坦克,但因造價昂貴,且工藝複雜而導致生產數量較少,所以它對整個戰爭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虎王"坦克的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焊接結構,防彈外形較好,正面裝甲厚度也比虎式坦克有了較大提高,正面防禦能力明顯優於虎式坦克。

    "虎王"坦克戰鬥全重接近68噸(今天美軍的M1A2"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也是68噸),但由於時間緊迫,虎王採用了和虎式、黑豹一樣的700馬力發動機,這就導至了機動效能不佳。加上原本設計過於精密,由於戰爭程序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善,至使虎王的機械故障不斷,這也成為"虎王"坦克的致命硬傷。

    坦克大戰

    虎王坦克於1944年開始正式服役,其首次部署是在1944年6月11日,劃歸德國第503獨立重灌甲營的"統帥堂"1連,該連於18日在諾曼底首次參戰。此後又於1944年8月12日投入東線作戰,首戰為第501獨立裝甲營參與的爭奪蘇聯維斯圖拉河上巴拉諾夫橋頭堡之戰。

    第503重坦克營在德布勒森戰役中,取得了擊毀敵軍121輛坦克,244門反坦克炮,5架飛機和一列火車的戰果。而自己只損失了25輛虎王,其中十輛是被蘇軍燒燬,2輛被送回維也納大修,13輛被乘員自己引爆。

    坦克大戰

    此後虎王和其他德國裝甲車輛共同參加了阿登攻勢,在1945年1月,受命抵抗蘇聯進攻波蘭和東普魯士的任務,此後又參加了德軍對匈牙利的進攻。

    1945年4月,在德國投降前夕,虎王坦克與蘇軍在柏林東部西洛高地展開激戰,直到戰爭最後一刻,若干輛虎王還在柏林市中心頑抗。103SS重坦克營(原503重坦營)在1945年中,號稱共取得了500個戰果而自己只損失了45輛虎王。其實戰爭中的武器裝備就是制約與反制約,這從T34和虎式由原版至加強版中就可得出結論,您對這兩種坦克是怎麼看待的?

  • 2 # 榮華之武器堂

    虎式坦克屬於德軍的重型坦克,第一次實戰應用是在列寧格勒戰役,不過出師不利,當時德軍在姆加出動4輛虎式對蘇軍進攻,其中2輛坦克變速箱發生故障,第3輛坦克變速箱過熱發動機著火。

    第一次大規模應用實在庫爾斯克會戰期間,投入了102輛。應該說,給蘇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為新式武器,虎式坦克的負重輪多達48個,大大超過了其他型號的德國坦克,更是遠遠

    多於盟軍坦克。這導致虎式坦克結構複雜,給生產和維護保養,特別是戰場搶修都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對於虎式坦克的火力,各國基本上沒有異議。虎式坦克配備的88毫米L56加農炮的強大威

    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確實天下無敵,這也是虎式坦克作為新式武器所具有的最突出的優勢之一。而且,虎式坦克觀瞄系統的效能也出類拔萃。甚至連蘇軍元帥崔可夫對虎式坦克的火力都十分欣賞。認為“(虎式坦克)簡直是一座超重型工事!光學瞄準鏡的設計十分出色, 88毫米口徑火炮的威力強大無比”。這些來自對手的評價應該是最有說服力的。虎式坦克剛剛服役時,所有的盟軍坦克都不是它的對手。虎式坦克的強大火力還表現在持續作戰能力方面。虎式坦克的彈藥基數達92-108發,僅僅略少於蘇軍的KV-1重型坦克,至於美軍的M-26彈藥基數是70發, JS-2更是僅有可憐的28發!充足的彈藥基數在相當程度上抵消了盟軍坦克的數量優勢。虎式坦克的防護水平也是非常優秀的,其正面裝甲厚度達102毫米,當時,在普通交戰距離上,沒有任何一種盟國坦克能夠對其構成威脅。

    作為設計精巧、製造精良的武器,生產1輛虎式坦克需要25萬到30萬個工時。而工藝水準

    不高的T-34坦克最多不過8000個工時。在戰時情況下,甚至可以壓縮到3700個工時!同樣是重型坦克, JS-2也不過50000工時。製造成本高昂加上德國鐵、銅、鉬、鎢等戰略性金屬資源的極端匱乏,極大地制約了這種新式武器的裝備數量。這種令人生畏的龐然大物的現役數量始終沒有超過700輛。虎式坦克的總產量也僅僅是1346輛

    T-34坦克是蘇軍二戰經典坦克,屬於中型坦克,1940年6月由哈爾科夫蒸汽機車工廠(實際是坦克工廠)投產。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裝備T-34坦克700餘輛,在戰爭爆發的當天,德軍就遭遇了T-34坦克,德國步兵驚駭地發現他們的37毫米反坦克炮在300米距離外完全無法對T-34產生任何傷害。然而由於生產數量不足、作戰指揮失誤、後備零件不足等原因,邊境交戰使得為數不多的T-34坦克同樣蒙受重大損失。

    此後隨著工廠東遷和戰術應用的改進,蘇軍對T-34坦克也進行了改進,1943年推出了T-34-85坦克,成為後期作戰的主力。應該說T-34坦克從戰爭一開始就伴隨著蘇軍,見證了蘇軍從最初的挫折逐步走向勝利,二戰一系列著名的戰役-邊境交戰、撕膜鞥斯克會戰、莫斯科會戰、哈爾科夫交戰、斯大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1944年十次打擊、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柏林戰役等都有它的身影。T-34-76的總產量是35120輛,這個數字比德國在戰爭和戰前製造的所有坦克總和還要多,加上19430輛T-34-85,T-34系列整個家族是二次大戰中生產數量最多的坦克

    至於T-34坦克在二戰中發揮的作用,可以說,沒有任何一種坦克能比得上它。儘管赫赫有名的德國"黑豹"坦克、"虎"式坦克、美國的M4"謝爾曼"坦克在一些方面有突出的表現,但從參加戰役之多、參戰時間之長、生產數量之多、戰果之大等幾個方面來看,它們都比不上T-34中型坦克。直到冷戰時期,該型坦克仍然看到它的身影,朝鮮戰爭、中東戰爭和越南戰爭等都參與過作戰。

    總而言之,雖然效能優良的德軍坦克摧毀的盟軍坦克要遠遠多於自身的損失,但是製造並不精良但綜合性能出眾的T-34坦克數量實在太多,最終納粹軍隊還是被盟國無窮無盡的鋼鐵洪流吞沒了。

  • 3 # 匹諾曹jun

    在慘烈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軍坦克T-34可以說是大名鼎鼎,不論是T-34/76還是加強版的T-34/85,其效能和特點也都是耳熟能詳。T34坦克之所以能夠成為蘇聯在二戰中的主力坦克,它在資料上的效能,和在實戰中的優越效能起到了關鍵作用。T34還有一個關鍵點,那就是該坦克操作簡單,毫不誇張的說,一個從沒有學習過坦克駕駛的農民,也可以在幾天內學習怎樣駕駛T34。

    蘇軍T34\76式坦克

    T34坦克是蘇軍研製的一種坦克,全重32噸,乘員4人,主武器為一門76.2毫米F-34主炮,副武器為兩挺7.62毫米DP/DT機槍,車寬2.92米、車高2.39米,克里斯蒂懸掛裝置,В-2-34水冷柴油發動機、功率373千瓦、最大行駛時速55公里、最大行程468公里,透過障礙高0.75米、越壕寬2.49米、爬坡30度、裝甲厚18-60毫米。

    T-34坦克無論在裝甲、火力還是動力方面都堪稱均衡。車身裝甲厚度都是45毫米,和德國的3、4型坦克相當。炮塔是鑄造而成的六角型,正面裝甲厚度60毫米,側面也是45毫米,車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因此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裝甲,防護能力相當於90毫米,而49度斜角的側面裝甲也相當於54毫米,這樣的正面裝甲,直接導致1941年德國坦克裝備的任何火炮在500米距離上都無將其法穿透。

    T-34/76於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羅斯首次參戰,在此後一系列戰鬥中德軍竟找不到可以與之抗衡的坦克。

    然而這也直接導致了T-34的危機,迫使德軍被迫推出更新型的坦克來應付局面。作為應對措施,德國開始研製Ⅴ號“黑豹”式(豹式坦克)和Ⅵ號“虎”式坦克。

    德國“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是二戰中最著名、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坦克之一。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虎式”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德軍稱其為"無敵坦克"。

    虎式坦克在戰爭中擊毀了大量的敵軍坦克和其它裝備,在對手心中樹立了不可戰勝的神話,也留下了威力巨大的印象。這使它成為所有盟軍坦克危險的對手,凡是在戰鬥中能夠擊毀或擊傷虎式坦克者,人們都會尊稱其為馴虎者。

    德軍“虎式坦克”

    在虎式坦克的設計理念中,呈現出著重火力和裝甲,而虎式的出現就是為了對付蘇聯T-34。

    虎式的前方裝甲有102毫米厚,兩旁和背面也有80毫米厚的裝甲,這樣的厚度能夠抵擋在大多數二戰時期,尤其來自正面的反坦克炮彈,而炮盾和炮塔的厚度幾乎相等,使得要想從正面擊穿虎式的炮塔幾乎是不可能。

    而德軍88毫米36 L/56 的變種火炮被用作虎式的主炮,這在二戰時期是最有效也是最可怕的火力。更可怕的是,虎式主炮發射的炮彈可以用非常直的軌跡而行,並配置了極為精確的蔡司TFZ 9b瞄準器,虎式在一次試射時,坦克在1200碼的距離外發炮,而連續5發炮彈落在一個16英吋x18英吋的目標上。

    真正檢驗“虎式”威力的是哈爾科夫反擊戰,而此前稱霸戰場上的T34則成為了虎式的試金石。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間,德軍展開了哈爾科夫反擊戰,這個反擊戰的策劃與指揮者,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最具軍事才能的曼施泰因元帥

    1943年2月19日,德軍的“虎”式重型坦克開始轉動沉重的裝甲炮塔,快速運轉的履帶在俄國大地的茫茫白雪上碾過一道道深深的轍痕,在威力巨大的88毫米坦克炮指向的前方,惡戰在即。

    曾經稱霸一時的蘇軍T-34坦克,在哈爾科夫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慘敗,蘇軍坦克所裝備的76毫米坦克炮不但根本無法打穿“虎”式坦克102毫米厚的正面裝甲,甚至對德軍增強了防護的IV號坦克的正面裝甲,在400米以外也幾乎無可奈何

    而德軍“虎”式坦克的56倍徑88毫米火炮和IV號坦克的長身管75毫米火炮卻可以分別在1000米和500米的距離上,輕而易舉地把T-34坦克的正面裝甲擊穿,至於蘇軍標準的45毫米反坦克炮更是拿德國人的虎式坦克毫無辦法。

    德軍“豹式”坦克

    隨著德軍坦克炮一聲聲沉悶的炮聲,1輛接一輛的T-34坦克被摧毀在了雪原上,其中還有一些的炮塔還被殉爆的彈藥掀到了天上,然後又重重地砸在了地面。至此,T-34坦克獨自稱霸戰場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則是德國人的“虎”、“黑豹”、“象”重灌甲時代。

    蘇軍T34\85坦克,當德軍的虎式坦克出現後,蘇軍發現在現役坦克中,無一可在正常作戰距離內對虎式坦克構成正面威脅,因此,作為主戰坦克的T-34的改裝計劃立即被提上日程

    T-34的命運似乎產生了轉機,因為當時現役的蘇聯坦克,它的裝甲厚度在火力強大的虎式面前顯得不堪一擊,蘇軍透過不斷總結戰場上的經驗,T-34坦克也在不斷地改進中,其中有些改進型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例如T-34/85。

    這種坦克大大加強了火力,從而得以對虎式坦克構成一定威脅

    T-34/85對裝甲也有一定的改進,上部車體全部為45毫米(原來T-34上車體側部、後部為40毫米)。T-34/85的另一項重要改進便是重新設計的新型炮塔,炮塔內的空間增大,正面炮塔厚度也增厚到90mm,並根據戰鬥中得到的經驗,增加了裝填手,將車長從指揮-裝填的雙重任務中解放出來,極大提高了作戰效率。而為了應對蘇軍的T-34/85,德軍隨後就推出了虎式坦克的加強版“虎王”。

    “虎王”坦克是二戰時期德國的重型坦克,但因造價昂貴,且工藝複雜而導致生產數量較少,所以它對整個戰爭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虎王"坦克的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焊接結構,防彈外形較好,正面裝甲厚度也比虎式坦克有了較大提高,正面防禦能力明顯優於虎式坦克。

    "虎王"坦克戰鬥全重接近68噸(今天美軍的M1A2"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也是68噸),但由於時間緊迫,虎王採用了和虎式、黑豹一樣的700馬力發動機,這就導至了機動效能不佳。加上原本設計過於精密,由於戰爭程序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善,至使虎王的機械故障不斷,這也成為"虎王"坦克的致命硬傷

    虎王坦克於1944年開始正式服役,其首次部署是在1944年6月11日,劃歸德國第503獨立重灌甲營的"統帥堂"1連,該連於18日在諾曼底首次參戰。此後又於1944年8月12日投入東線作戰,首戰為第501獨立裝甲營參與的爭奪蘇聯維斯圖拉河上巴拉諾夫橋頭堡之戰。

    第503重坦克營在德布勒森戰役中,取得了擊毀敵軍121輛坦克,244門反坦克炮,5架飛機和一列火車的戰果。而自己只損失了25輛虎王,其中十輛是被蘇軍燒燬,2輛被送回維也納大修,13輛被乘員自己引爆。

    此後虎王和其他德國裝甲車輛共同參加了阿登攻勢,在1945年1月,受命抵抗蘇聯進攻波蘭和東普魯士的任務,此後又參加了德軍對匈牙利的進攻。1945年4月,在德國投降前夕,虎王坦克與蘇軍在柏林東部西洛高地展開激戰,直到戰爭最後一刻,若干輛虎王還在柏林市中心頑抗。

  • 4 # 一介草寇

    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發明以來,經歷了近百年時間的演變改進,憑藉著自身猛烈的直射火力和超強的越野能力、防禦力,已經成為現代陸地戰的主要武器。

    作為“陸地霸主”,世界各國對於坦克不斷細化,從早期的炮塔式偵察坦克到中期的重型突擊坦克,再到現代的綜合型主戰坦克,它們在陸地上的功能越來越完善,以往靈活性差、死角範圍大等多種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雖然題目中的虎式坦克和T-34坦克都是發展中期的成果,但兩者之間有著不小的差距。

    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德國的一家軍火公司研製出來的。

    1935年,德國陸軍武器局向亨舍爾父子公司提出了研製新型坦克的訂單,要求必須要有厚重的裝甲防護,因為當時德軍中服役的坦克裝甲厚度只有30毫米,而英國坦克的裝甲厚度居然達到了驚人的60毫米,這是不小的差距,要想在戰爭中取得陸地優勢,就必須研製新型的重型坦克。

    這家公司沒有辜負軍方的期望,用了三年的時間就研製出了他們想要的坦克。

    它的自身重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56噸,全長8.45米、高2.86米、寬3.7米,配備了7.92MG34機槍、88mm KwK 36 L/56坦克炮和高爆榴彈發射器,再搭配上80毫米的鎳鉻錳軋製鋼板,在戰場上如入無人之境,凡是見識過它威力的人都稱其為“馴虎者。”

    但它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自身重量太大,機動效能大打折扣,雖然採用的是邁巴赫12缸、700馬力的發動機,但平均下來只有12馬力/噸。

    虎式坦克在列寧格勒和諾曼底戰場上均獲得出場機會。

    在1942年的列寧格勒戰役中,虎式坦克迎來了它的戰場首秀,但成績卻只能用“慘”字來形容。

    它龐大的身軀在平地上還能發揮威力,但一到了丘陵地帶就是個普普通通的鐵盒子,在那場戰鬥中一半多的虎式坦克因為不適應地形而罷工,待在坑窪地裡動彈不得,最後只能接受被蘇聯軍隊繳獲的後果。

    而到了1944年的諾曼底戰場上,它終於大顯神威。一輛虎式坦克硬是把25輛敵軍重型坦克破壞。

    不過諾曼底戰役既是虎式坦克的巔峰,又是它沒落的開始,能夠威脅它的坦克橫空出世,原本的陸地霸主不得不面對停產的窘境。

    T-34坦克

    T-34坦克是由蘇聯設計生產的,自身重量為32噸,裝甲厚度約為75-90毫米,只配備了一門76.2口徑的F-34M火炮,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它自身的重量大大減輕,雖然用的是500馬力的發動機,但時速依然能達到50公里。

    T-34坦克廣泛被蘇聯軍隊裝備。

    第一批出廠的T-34坦克為115輛,被作為實驗品投入到芬蘭,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參加戰爭。

    直到1941年,蘇聯已經生產了1200多輛T-34坦克,分別投用到西部和東部戰場。

    在1941年6月的格羅德諾戰役中,T-34參加戰鬥,當時德軍研製的虎式坦克並未正式服役,所以在戰場上一直處於逆風局面,這便是著名的“T-34危機”。

    據統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T-34各型號坦克的生產總數量達到了5萬之多,位於蘇聯坦克產量的榜首,並且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當時德軍坦克數量的總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無線藍芽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