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江上老漁

    你的問題是如何在自己的畫作上題寫古人的詩句。這個問題很簡單,大體情況不外有二,。

    其一、

    你的畫恰合古人的詩意,然後按圖索驥去找合適詩句題寫。但是題入的詩句如果與你的畫有偏差,令人讀賞的時候產生一種生拼硬套感覺。不但不提升畫的格調反而會有弄巧成拙的感覺,反到不美。

    其二、

    你在讀古人詩的時候產生了繪畫的衝動,進而揮毫濡墨,渲染圖畫。完成了由無形詩到有形畫昇華提煉。這樣一來,你就完成一幅詩意畫的創作。讀者在欣賞過程中也會產生詩畫相得益彰的慨緒!這就要求習畫業者在學習繪畫技巧的同時多讀點書。尤其是詩詞歌賦,古人遊記類的散文。豐富自己涵養尤其重要。浮淺之論,謹供參考。

    款釋:

    風前一枝竹,搖得月光斜

  • 2 # 塗之人995

    畫面題款自元代始。倪瓚、王冕的畫上多有長題,或文或詩,都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我看到過的作品,多半題自作詩,題古人詩的少。

    無論題誰的詩句,詩與畫面內容都是一致的,這樣方能相互補益。

  • 3 # 瞳畫美術

    中國畫是中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也是中國的國粹 ,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出人對自然、社會以及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方面面!

    國畫上題詩猶如:錦上添花,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助畫意。國畫上題詩更能體現其內容和意境,所以要在國畫上題詩,個人覺得作畫者本身需要多讀詩詞古文,深悟其意,待到畫畫的時候便可以將意境相同的詞句用在畫面當中,更富情趣。

    比如說山水畫裡我們可以用的詩句有:

    唐·杜牧的《江南春》,唐·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唐·杜甫的《望嶽》《登岳陽樓》《江畔獨步尋花》,宋·李清照的《絕句》,唐·王維的《青溪》《終南山》,唐·孟浩然的《秋登萬山寄張王》《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唐·王勃的《滕王閣序》,唐·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唐·張繼的《楓橋夜泊》等等。

    像人物畫裡面的美人詩詞如:

    唐·李白的《怨情》,先秦《關雎》,魏晉·曹丕的《善哉行》,唐·王琚的《美女篇》,唐·盧綸的《古豔詩》,唐·顧況的《朝上清歌》,唐·孟浩然的《寒夜》,清·曹雪芹的《洛神賦》,宋·李清照的《漁家傲》,等等。

    像畫朋友之情的詩詞如:

    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李白的《送友人》《贈汪倫》《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唐·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等等。

    這裡就不在一一例舉,只要飽讀詩書,國畫上題寫古詩可謂信手拈來,如果自己能作詩,將自己的詩詞題寫上去豈不更妙、更富情趣!

  • 4 # 莊千頃

    可以用古人詩詞意境作畫,題上古詩詞。也可以題上自己創作的古典詩詞,寫意畫,詩書畫印是體。在畫面上,題詩的位置確當很重要。

  • 5 # 先見健創

    我把李白畫在寒冷的夜裡,再畫一輪皎白明月,照白了整個房間。他左手拿著酒樽,右手提著毛筆,鋪好了紙張寫道: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醉了嗎?不,還在喝呢!真是酒仙詩聖吶。

  • 6 # 松風工坊

    題古詩詞落款是一門大學問!中國畫的博大精深,不比西方的油畫,題字落款細節很講究,稍微不注意,就會前面的功夫就白費!

    宋代以後,文人畫開始盛行!文人畫講究的是“詩書畫印”四絕,詩排在前面,說明最重要!題畫詩是畫面的延續,是作者抒發情感談論藝術的見解,題畫詩按清代方薰所說:就是“高情逸志,畫之不足,題以發之”。宋元明清那個時代,詩傳畫中意,畫寫物外形,在那個漫長的時期一直非常流行,詩意、詩味、詩境等文學因素,一直在畫面中起著主導作用,不懂文學沒法畫畫,幾乎成了中國畫的一個畫理。

    現代當代的人畫國畫,已經與傳統文學功底脫節,學西方思潮盛行!文人畫的沒落!

    就出現了很多畫國畫的亂象,不會作詩,借別人的詩來題款,與畫面不協調畫;不落款,落款落窮款;亂蓋印章,或不蓋印章;有些字寫的很難看,落款的位置沒選對等等,與畫面不協調的敗筆之作!

    國畫與西方油畫的最大的不同點是,國畫講究的是內在的修養,油畫講究的是外在的表現,這是本質的區別!

    以上提到這些,是朋友你需要在落款的時候注意的一些問題,至於怎樣在你的畫中題古詩詞,實際上前面的幾位老師已經說得很清楚!

    第一,要麼你就是理解古詩詞的含義,根據古詩詞描述的內容去創作一幅畫作,

    第二,是去買一本《題畫詩詞》小冊子,在當中找到你這幅畫內容協調,的古詩詞題上去!因為《題畫詩詞》小冊子裡面的內容已經很全面的,包括了所有畫作需要的古詩詞了,也不貴,還很方便!

  • 7 # 禹力不到處河聲流向西

    題畫詩

    要有詩情

    與畫意相對應

    並能揭示獨特思維疑問

    起到觀畫的指導旁涉作用

    當然詩文要合格

    古代文人非常講究題寫這一項

  • 8 # 軫念信箱

    中國題畫詩源遠流長,如果從六朝時算起,已有近兩千年曆史。但從遠古繪畫產生的年代看,題畫詩濫觴的年代當更早。因此,要探討題畫詩產生的年代,應先從研究中國畫產生的年代開始。這是因為以中國文字書寫的題畫詩與中國繪畫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中國繪兩的歷史,從史前巖畫算起,已逾三萬年;從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晚期的秦安大地灣地畫算起,也有五千年以上。但中國文字卻產生較晚,大約在中國畫較為成熟階段之後,即中國文化已相對先進時期。文字分表形、表意、表音三種類型,標誌著文字發展的三個不同階段。

    中國文字的產生,先從表形文字開始,由單體象形發展為合體象形(又稱會意)。單從象形而言,它與繪畫當是同根生。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說: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我們目前看到的商代文字,包括甲骨卜辭和銅鼎銘文。卜辭是盤庚以後的作品,器銘卻只有少數可確定為商末文字。其中有很多就是圖畫文字。但這不是“文字畫”,而是“圖畫字”。文字與繪畫的區別在於,繪畫只能描寫印象,表現自然,不能完全表現畫者的思想感情;而文字則是思想交流的工具,人們對它有了共識,所以文字的產生是有了統一的語言之後。

    不過,文字是本於圖畫,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讀出的圖畫,但圖畫卻不一定能讀。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字與圖畫便逐漸分家,文字不再是描畫,而是書寫,只要把特點寫出來就不必再像繪畫那樣有逼真的描繪了。唐蘭先生說:“《甘肅考古記》上所載的辛店時期陶器所有的所謂‘圖案’,實際上應該是一種文字。”辛店期的時代,大概相當於夏代,或許更早。由此推算,中國象形文字的產生,應遠在夏代以前,至少在五千年以前,中國文字已經形成,並有發展了。由此可知,中國象形文字的產生與中國繪畫的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由於中國最早的文字就是線條簡練的圖畫,所以那時用象形文字書寫的詩歌,也可看作是一組有機聯絡的連環畫,詩、書、畫真是渾然一體,不可分開。書、畫之同,造就了中國題畫詩與中國畫的特有的親緣關係。並且,中國在上古時就發明了毛筆,殷墟出土物,就有書寫而未刻的卜骨,還有朱書的玉器,很明顯都是用毛筆寫.的,在銅器上的“聿”字,即為古代“筆”的象形。毛筆和水墨的特質,不但便於繪畫,而且很適合於漢字。古代的一些石刻,從竹林的浮雕中我們可以讀出用竹葉構成的詩句。

    宋代畫家文同畫了一幅《墨竹圖》,在很大的一張紙上畫了一枝倒生的竹子,竹枝彎曲,在末梢的地方又向上翹起。同時代的蘇軾也畫一幅《竹石圖》,畫中的竹子也不直挺。這兩幅畫的竹子與後人所畫剛直挺拔的竹子不同。蔣勳說:“他們(宋人)用墨來畫竹子的枝幹,畫片片的竹葉,就像寫字一樣。”這是因為文人畫竹不僅崇尚其氣節,還因竹的枝葉與漢字的筆畫形態相近。這進一步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書與畫關係不但沒有疏遠,反而更加密切。

  • 9 # 秦州飛雲

    國畫是中國畫獨有的一種繪畫藝術,國畫的藝術風格多樣,包括花鳥、山水和人物等到。一副國畫作品必須有題款和落款,題款在國畫作品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幅作品,配上與畫面意境相符的古詩,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鄭板橋是畫竹大師,他的代表作品之一石竹圖,在一塊嶙峋奇石下,畫了稀疏的兩顆修竹,在寒風中,傲然屹立,嫣然有一種傲骨,在左上角題款的古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亂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憑爾東西南北風”更為畫面增色不少。詩文和畫面交相融合,寓意深遠!所以在國畫上題寫古詩,一定要與畫面緊密契合,才能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

  • 10 # 綿羊149486077

    國畫中題古詩要據畫面內容舍意與古詩意竟相雷同,不可張冠李戴,牛頭馬咀。詩畫不配,畄以笑柄。字跡大小,字型格式需識真斟酌。

  • 11 # 菊香齋

    國畫其實就是中國畫的簡稱,她和西方繪畫無論在使用工具還是立意審美、構圖佈局上,都有明顯的區別。

    西方繪畫偏重於光影透視、摹形寫實,而國畫則偏向於隨類賦彩、以形傳情、書心達意,故國畫又叫寫意畫。由於文人的介入,所以國畫十分講究詩書畫印四位一體,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則成為評判詩畫高下的標準之一。

    國畫從某個角度說是用筆墨色彩寫詩撰文,因此,每張畫都有一個要表達的中心。所以題寫古詩就要根據這個中心去選擇意象相近的內容。比如畫風清秀的,選詩也要清淡沖和;畫風剛勁的,配詩自然就得雄渾蒼茫。除了注意詩的內容之外,還要看畫面的佈局疏密,若留白多則可多寫,若留白少則要少題。當然所用字型也要和畫風協調統一。

    總之,畫上題詩當以畫為主,詩書只是畫的點綴輔助而已,千萬不可喧賓奪主。

  • 12 # 竹溪草堂於長瑠

    在國畫上題寫古詩一定要遠擇古詩意思和畫面意境相符合的內容。寫上古詩更能增加畫面的意境表達那是真正的珠聯璧合了

  • 13 # 詩情法意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根據很普通的知識就可以掌握。

    第一,就是要符合題意。繪畫作品,都要有個題意,或者山水,或者花卉,或者人物等等。在繪畫作品上題寫古詩,就是要根據繪畫的題意來選擇所搭配的古詩。換個說法就是,所題的古詩,要符合繪畫的意境。如果不符合繪畫的意境,而隨意搭配,那就不會和諧,不會起到輔助的作用。

    第二,雖然這是個常識問題,現實中也確實有些繪畫者不講究這個,就是把古詩隨意搭配,造成驢唇不對馬嘴的尷尬景象。造成這個情況的原因,或者是繪畫者不懂得文化意境的重要性;或者是繪畫者學問不高,根本不理解古詩的意思而自作聰明。

    第三,國畫符合意境的題詩,比如牡丹圖大都會選擇“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詩句;山水帶有瀑布的,可以選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畫的小草的小景色,可以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山水之間,有兩山相對,中間一條河流穿過,一葉扁舟緩緩而來,可以選擇“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詩句;一座座大山相連,行人目不暇接,但又不知道什麼是好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句等等。中國的古詩非常豐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著實是我們作為華人的榮幸。

    第四,在藝術的創作中,文學和繪畫是相通的。有時有的國畫家還會根據古詩來選擇繪畫題材。比如有的國畫家就選擇了最著名的幾十首唐詩,作為繪畫的創意。這是先有詩,後有畫的方法。一般熟練的國畫家,在創作國畫之前,已經成竹在胸,不會出現是詩不達意的情況。怕的就是初學者,還不謙虛者,才會造成繪畫和題詩不搭配的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羅志祥事件最後會繼續爆出猛料嗎?娛樂圈的水是不是都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