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支鉛筆8( )”。有一道小學二年級的考題,要求填寫合適的人民幣單位。一名小朋友填上“元”,被老師判錯,因為“標準答案”是“角”。小朋友覺得被判錯很冤枉,因為媽媽不久前就給他買過10元一支的鉛筆。一支鉛筆究竟應該多少錢?到中小學校附近的文具店去走一走就能發現,幾角錢的,幾元錢的,十幾元錢的都有。一些多彩鉛筆、有自動出芯功能的鉛筆、3D列印的個性化鉛筆,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一支不等。然而,試題中的“標準答案”卻只是“角”。
1
回覆列表
  • 1 # 重生的鷹31

    對於這個現象,我個人認為需要從兩個方面說。

    第一個是從試題角度說起。首先,我看到的試題表述是有紕漏的。一直鉛筆範圍很廣,可以涉及多個層面的鉛筆。就以一支繪畫鉛筆而言,就從幾角到幾十元不等。更何況還有其他專業用筆。故此,可以在鉛筆這個名詞之前,加個定語,這道題的標準答案就可以成為8角錢:比如一隻什麼型別的鉛筆。其次,在學生答題角度也有不足。我以為一個小學生,即便是家長給買過幾十元一直的鉛筆,但我想也畢竟是個例,不會是他使用的鉛筆都在幾十元。所以,在答題時應該考慮普遍性。(當然,這同樣需要教師在平時訓練時加以強調。)

    第二,拋開試題的標準答案,學生這樣的回答可以理解。就如問題當中說到的,孩子買過十幾元的鉛筆,那就意味著這個現象的存在。既然存在,那孩子的答案就不能視其為錯。否則會阻礙孩子對事物多樣性的認知和理解。這樣,肯定不是我們教育的初衷。

    由此,我個人以為:既然有標準答案,肯定就有按照標準答案答題的。那麼,作為教師,是否可以人為的改正標準答案的範圍?同時在講解卷面時,對這樣的非標準答案單獨講解?這樣,既可以肯定標準答案,又認可了非標準答案。無形中激勵學生對問題理解的多樣性,詮釋了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過度。

    最後,既然是考試還是希望出題單位可以對試題加以完善,更委妥當。

  • 2 # 三秦一人

    我覺得老師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因為數學也是為生活服務的,如果脫離了生活而學習純粹的數學,那麼這樣的數學又有什麼意義?應該運用數學知識去服務生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這才是根本,所以這一道題出的很好,老師的判斷也是非常準確的,沒有什麼問題,關鍵是孩子的生活經驗不足,需要加強。

  • 3 # 一縷陽光203

    我是一名數學老師,我覺得對這個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1.從出題者的意圖出發

    很明顯,出題者出這道題,考察的是人們熟知的普通鉛筆,他規定的答案應該是角,雖然題中沒有特指是什麼鉛筆,但就大多數人的常識,鉛筆沒有8元那麼貴。

    2從考察的物件來分析

    考察物件是二年級的小學生,如果不是特殊領域需要,他們平常在課堂上,使用的鉛筆應該是幾角錢,8元乃至十幾元的鉛筆雖然也有,但是出現在小學生,甚至是普通的大人生活中的機率低,若不是專門調查,真不知道有這麼貴的鉛筆。

    3,從人們的思維慣性來說

    我相信,一提到鉛筆,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們課堂寫字的,木製筆桿,裡面一根鉛筆芯,普普通通的鉛筆,誰家會用8元一支的鉛筆,而且,一二年級的小朋友,他們是看不住自己家的,可能新鉛筆使用半天,一節課就丟了,家長還得買新的,除非他們家是土豪。

    4.誤導孩子的思維傾向

    如果這道題,你去找老師,讓老師判對,二年級有很多這種題目,如一棵樹高15( ),括號裡填什麼呢?樹的前面也沒有說大樹還是小樹,可能你孩子就會填分米,或者釐米,因為他會說,小樹有15分米高的,剛剛出土的樹苗15釐米也是有可能的,長此以往,孩子的思維偏離多數人的思維軌跡,而且還認為自己是對的。

    所以不要糾結,家長老師教學,也是用大多數人的正常思維方式,判斷對還是錯的。家長也

    不要引導孩子偏離正常的思維軌道

  • 4 # 老來紅47

    這個提應當是老師的特權提,因老師想的答案要學生答對,但如果學生答,不知是什麼用途的鉛筆。老師又如何批改呢?

  • 5 # 半印閒說

    想出這道考試題的老師絕對是高智商和高情商。一個讓你永遠找不到答案的題。一個讓評分者任意發揮正確與錯誤的題。“。。。人民幣單位”?誰知道在哪兒?正確的問法是“。。。人民幣的計算單位”。至於是元、角、分哪一個計算單位。因前問有“填寫合適的。。。”。所以貧困家庭填“角”。土豪家庭填“元”。特困生填“不要錢”(資助)。問出題老師到底多少錢?答曰:反正要錢,不要臉。

  • 6 # 何處是家鄉

    這個問題有意思,其實可以作為一個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契機,不知道老師是否抓住了機會,如果沒有是很可惜的。

    全班只有一名學生用了“元”,這說明大多數學生明確意識到,但未必是自覺意識,畢竟是二年級,自發懵懂才是常態。如果老師能借此機會講一講“特殊與一般”的關係,就會讓學生直觀感受到邏輯推理在語言表達時的運用方式。

    題目用的是“合適”,這顯然是說的“一般”狀態而言,而非“特殊”情況,也就是說,題目不是在問具體的某一支鉛筆價格,而是在問平均價格或者大多數價格,顯然“角”比“元”更合適。我相信用“元”的學生絕非不知道鉛筆多數是幾角錢一支,他是沒有意識到題目在考學生熟練區分“一般與特殊”的邏輯關係。

    題主特意宣告“標準答案”,我理解題主的意思是,標準答案不利於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死板僵化。從整體而言可能是有道理的,但具體的案例使用上似乎不妥,本題大約是題主沒有明白題目的用意。

    說實話,咱們中國人大多數是忽視邏輯的,言語中大量存在著比較明顯的邏輯錯誤或邏輯漏洞。這與中文不重視邏輯運用的傳統有很大關係,我們歷來認為語言就是表意的,只要意思能夠被他人理解就已經可以了,何必要那麼“咬文嚼字”的較真兒?殊不知,所謂白話文替代文言文,或者說一百年前的新文化運動,真正的含義就是要從語言開始嚴格的邏輯運用的強化訓練。所謂科學昌明,實際上就是在說邏輯理性運用的普遍程度。

    當然了,兩種方式各有利弊,我沒有認為哪種好哪種壞。但從現象來看,今天的社會現實是越來越推廣邏輯理性,缺少這方面的訓練,很難在現在的社會生存下去。

  • 7 # 章守珍

    我個人認為現在的標準答案,限制了孩子們的想像力。比如說一支鉛筆()錢,本身就是開放題,只要學生能理解買鉛筆是要花錢的,至於花多少錢?要根據市場行情和鉛筆的質量,如果學生答7角錢那根據標準答案也應該判不對吧,雖然現在有標準答案,老師批改作業比較方便省事了,但是我認為不太合適,即使是數學題,一般來說答案好像是維一的,但解題方法步驟與標準答案不一樣,那是否也算錯呢?不明白。

  • 8 # David張87338154

    是不是試題上己經寫有標準答案8角錢,然後要學生在8後面空白的括號填上人民幣的單位,如果是,那麼就在空白的括號上填上角這個字就可以了,即8( 角 ),如此一來就和標凖答案8角一致了。

  • 9 # 王祖蔭1

    這題目出得不好。語文算術都沒這個出法。我要答8分肯定錯了,但當年8分的還是《中華繪圖鉛筆》,低檔的只要三四分。

  • 10 # 槍花繡天

    如果只有8角錢的答案!那就是在束縛孩子的思維了,這種教育是狹隘的不可取!當今社會的鉛筆8角錢是正常思維!這種正常思維是桎梏國人的創造力的!

    如果想讓孩子給出8角錢的回答就要配上圖!要不8角到8萬都是可以的

  • 11 # 莊大意555

    一支鉛筆八角視為標準答案,學生的回答是八元。如果單從交易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學生的回答不為錯。因為市場上,不同時間段的價格不同。所以說不為錯。

    如果從教育學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我們要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做精神。所以說老師判錯也是無可爭議的。

  • 12 # 鬥天鬥地鬥自己

    在數學題填寫單位時要注意兩個東西:畫圖和常用性!

    1.畫圖。在1—2年級提出“一隻鉛筆8()”的時候。與之相伴的應該是一隻如下面的圖片簡筆畫。這樣的鉛筆價格通常就是8角錢左右。你說的自動鉛筆等等,出現的圖片絕對不是這樣的。你自己都已經進行了區分,那些價格高的就是自動鉛筆,多彩鉛筆,列印鉛筆……這些與標準鉛筆是不一樣的。

    2.常用性!

    其實這種題目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常用性。意思是:你只能考慮生活中最常見的那種。而特例不算。這題中鉛筆的價格,就是指最常見的鉛筆價格,而不是是指特種鉛筆。例如:一隻鉛筆長度為15()。答案是釐米。但有位同學答案是分米。我說錯了!他去找到鉛筆廠的介紹書和門口圖片。那兒就有一隻2—3米高的巨型鉛筆。我告訴他,這不是生活中常見的,只算特例!

    所以做填寫單位的題目首先要看清楚圖片,沒有圖片的要根據生活實際,選擇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作為參照物!這才是這種答案的正確結果。其他的都屬於“鑽牛角尖”,是錯誤的!

  • 13 # 老鷹2137

    我覺得對錯都沒有關係,也許就是這次判錯會讓孩子對價值價錢有了概念,未必不是好事。

    很多年前,我兒子作業有道題,一個操場周長400(填入合適的單位)有四個選項,毫米,釐米,米,千米。我兒子選了最後一個。我想了想問他,去山海關來回一趟遠還是操場跑一圈兒遠?他說操場。。。我告訴他他填寫的單位就是說操場一圈跟去趟山海關來回一趟差不多遠。然後他拿著一字尺看了很久,找到了400毫米,100釐米。。。對長度單位建立了概念。

  • 14 # 風歌飄揚

    這個題目脫離了實際。但這只是個別。數學課本中也很有些照目是與現實結合緊熟的。

    有一次,我看了上小學二年級侄兒的數學作業:一般多少個雞蛋一斤?孩子會的是:8個。這個題目我還不知道呢。就問侄兒:你怎麼知道?他說是老師說的。糾結,我就拿了八個雞蛋,稱了一下,還真是一斤。又試了幾下,要麼多一點,要麼少一點,反正差不多。

    從那以後,每次買雞蛋,我就點數挑揀,商家就虧不了我的斤數了。

    所以,課本也是人編寫的,會有不妥之處的。可以理解,可以原諒的。相信透過具體的踐行,會改正過來的。

  • 15 # 杏塢

    我是87年出生的,94年開始上一年級。如果是我那個年代,估計班裡沒人會做錯這道題。

    現在不一樣了,物價飛漲,鉛筆的價格也不固定,學生們做錯這題很正常。但老師也沒錯,因為這就是標準答案。考試的時候如果寫其他答案,是會被判錯的。

  • 16 # 龍鬚道人

    現在好多這樣的問題,我兒子才十歲。剛開始學計量單位。讓一個十歲的孩子來說一棵樹多高,一筐蘿蔔多重,大象多重,怎麼會知道呢?最後還是要問家長。真不知道現在是孩子上學還是家長上學,各種家長會!真是搞得我應接不暇,老師一通知開家長會,不管你在哪,在幹什麼,必須到,不然去不了就是當著課堂上點名說我們做家長的不配合她工作。我也是無語了,你的工作必須我們配合,配合了你,我的工作還要不要,沒工作那什麼交學費,交你推薦的各種(不勉強)的補習班

  • 17 # 朂熟悉旳陌鉎人001

    我女兒上一年級,看圖寫話,畫上是一個人在洗車,而且車很明顯看起來就是公交車的那種大客車,然後老師的答案是叔叔在洗車,我女兒寫的是叔叔在洗公交車,被老師給判錯了,扣了一分,不過後來年級組的老師商量了一下,還是給了滿分,要不然該怎麼跟女兒解釋?明明就是公交車

  • 18 # Vincente1984

    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數字加上錢的單位。只要是這樣回答,就不應該算錯。因為經濟實力不一樣,消費水平不一樣,對同一品種的商品價格的認知就不一樣。有人吃2塊一斤的米,有人吃5塊的,有人吃10塊的,如果問米多少錢一斤,那麼哪個算對,哪個算錯?

  • 19 # 返鄉歸來

    上學就是讓老師教會你統一認識統一計算,你犟你就按自己的方法做,還質疑老師沒有生活真奇葩了。

    這種質疑的人到處都有,所以成就了很多聰明人。有人犟著蠻幹著,就有人出來開公司辦工廠。讓犟的人跟活兒較真去,不叫真的就從中獲利了。

  • 20 # 冷言似水

    貧窮限制想象,我覺得可以讓孩子去嘗試著買一下,給孩子一元看能否買鉛筆,讓孩子自己體會,而且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而不是發現錯誤不改還幫腔的,現在生活好了,可能有幾元的鉛筆,但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用幾元一支的鉛筆,所以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我還想說這位家長,你小時候也是用幾元的鉛筆嗎?如果是請庶我孤陋寡聞,如果不是請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閱讀是訓練創造想象力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