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學行者朱雀
-
2 # 關中樵夫
我是農村人,說農村的事,那就是兒女孫子的上學問題。
若干年以前,農村的兒女孫子上學都不是什麼問題。村子裡有學校,娃到了入學年齡,送進學校就行。小學讀完了,村子有初中,你繼續讀。初中讀完,鎮上有高中,家裡給你縫一床被褥,每週烙幾個大鍋盔,你背上去,再讀幾年。以後,你考上了大學,花點錢,你還去讀。如果你讀書不好,考不入高點的學校,更不用管,回家和父母一道種地。
可社會發展到今天,農村孩子的上學成了大問題。
一、在哪裡上。
農村現在學校稀少,娃入幼兒園至少要去鎮上。鎮上有私立公立幼兒園,你得根據自己的實際和經濟來抉擇。
公立的可能省一點錢,可是得選擇是讓娃住在家裡,大人天天跑十多里路來回接送上學吃飯,還是在鎮上租一民房,住在那裡,就近接送和給娃做飯。前者,方便大人下地幹農活;後者,方便娃少走路能吃好睡好。
私立的全封閉,娃吃住在校,來往有校車接送,可一是費用高,二是校車只送接到村口,不到家門口,還得接送。
親眼見一老頭為給孫子上幼兒園找一小夥伴,以防某天他因農活耽誤了接送,好託付人家替代。可跑了好多家,沒有合適的,一家和一家實際不同。
於是決定在鎮租一陋室,讓當奶奶的老伴住在鎮上陪讀,可賬一算,比在縣城租房陪讀省不了多錢,遠近都要奶奶經管 ,攤上一個人工,還不如在縣城租房陪讀。閒了老伴還可以找一鐘點工打,多少弄兩個三個貼補一下,即使不打零工,撿拾垃圾都比鎮上的多,更何況,縣城的幼兒園畢竟各方面條件好,要不了幾年,娃上高一點的年級,還得往縣城轉。遲轉不如早轉,二動不如一動,乾脆擼把勁兒,一次到位算了。
可問題又來了,這娃剛入園,後邊還有小學中學,這十幾年下來,房租得相當一筆,不如再擼擼袖子,掙扎著給自己買套陋室……
我的條件可能好點,縣城有房,本想讓孫女在縣城入園就讀,可兒子媳婦不同意,得弄到他倆打工的城裡。沒辦法,只好妥協,撇下農村的莊宅土地,隨孫女進城陪讀。
問題又出來了,他倆租賃的小區有幼兒園,可兒子兒媳嫌那園條件不好,要找一家差不多的,個人經濟力量能支撐的園。三找二找,還是找到了,可欠人情花錢不說,接送要坐公交,這路公交人多,常常擁擠得婆孫擠不上,即使擠上去,還得抱上孫女,每次回到家,累得氣喘噓噓,還說這接送跟打仗一樣緊張……
我想城裡的人,可能也和農村一樣,娃的上學這若干年前不以為然的破事,如今成了大事棘手事。
-
3 # 乘鳳起
從小沒有學習和發奮圖強。當時無論老師怎麼苦口婆心,無論父母怎麼勸說,都不以為然,等到長大了以後,誨之晚矣,一切無法改變了。
回覆列表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們時常拿3個哲學問題來互相調侃:1.我是誰?2.我從哪裡來?3.我要到哪裡去?
如今一路走來,隱隱能知曉答案,讓我越來越虔誠這個世界,願意為這個世界立心立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