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竹堂主

    這是誰說的?!行書絕對不是楷書的快寫!行書有自己的法度,楷書有楷書的法度,草書有草書的法度!篆隸草行楷五體皆有自己的法度!筆法各有特色又有互通!個人建議如果行書是追求,不要先學唐楷。

  • 2 # 吱道書法剪輯

    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從書體發展史上看 是先有得行書 後有的楷書 但是從學習書法步驟上看 我還是建議先學楷書再學行書

    練行書的話先練楷書比較好,以楷書打好基礎,這樣練行書時也會輕鬆很多。

    1、其實書法都是在考驗怎麼用筆,筆用的好不好,筆用的穩不穩,筆控不控得住,這幾個問題上。而把這幾個問題解決了,你的書法,自然也就會小有成就了。

    2、楷書可算是作為書法的起步和入門了。一般我們在學其他字型時,我們都會在之前學楷書。不為別的,因為楷書能很好的讓人學會控筆。楷書不比其他字型,可以隨意,可以瀟灑,相對於來說,楷書更偏向於工整、正式,它的每一筆每一劃,都是有著要求的,而且書寫起來也是需要下功夫的。

    3、每個書法老師在教學生書法時,首先便教的是學生寫大楷。大楷的端正和工整對學生也是一種考驗。當你大楷學好之後,這時候你對筆的掌控能力就已經有了一定的功底了。當然這是毛筆,但書法都是想通的,鋼筆字也是一樣的,筆劃間的輕重、停頓都是一樣的。

    4、我們通常以大楷作為底子,再開始學習其他的,例如:隸書、行書等之類的。一般書法老師都是在將楷書學完後,再教行書,然後再是草書。為什麼不先教行書就是因為還沒有那個底,就像房子連地基都沒打穩的,這房子又怎麼會穩。即使你房子上面再怎麼費功夫,但還是感覺沒那麼踏實。

    5、再者行書與楷書的聯絡還是蠻大的,我們從簡單的再學到難的,這也可以讓我們學起行書來更容易。至少之前的底子還在,怎麼練都會比直接去練行書要來的快。

    6、練書法就和做事一樣,還是一步一步來比較好,這樣腳踏實地,心裡也比較踏實,當然你也可以跳級,不過你得花費更多的努力。

  • 3 # 墨潤江南客

    沒有寫過楷書,就寫行書,好像是寫不起來!因為,你連正楷的筆劃都沒有掌握住,行書就是楷書的演變!想寫行書,還是先把楷書寫好!

  • 4 # 萬裹悲秋

    行書就是楷書的快寫嘛?沒學過楷書能不能學行書?個人認為:如果想學行書,想把行書寫好一點…就應該虛心接受楷書,從楷書練起,正如一個孩子學步,還沒學會走就開始跑了,那肯定是要翻跟頭的,所以要想寫好行書,還是從頭學起(正書練習,有一定基礎再寫行書,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好了,本人也是楷書愛好者,這是經驗勸導[呲牙]祝你學好楷書後,行書也會學好的!一定會青出於藍!

  • 5 # 李行子

    行書不是楷書快寫,沒學過楷書一樣學寫臨描行書。因為楷書遵循的法和行書、草書等書體,都是同一法則,同一規律,與自然大法和自然規律相統一的。寫楷書的快度可快也可慢,寫行書也可快,也可慢,速度的快慢不決定書法的法和書法遵循的規律。

  • 6 # 秋石書堂

    有這種疑問的人不在少數,沒有楷書基礎就想直接練習行書。這也從某些方面反映出心態比較著急,不想走楷書這一步。

    楷書用來練習筆畫與結構,鍛鍊控筆等,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將來上手行書會簡單易行的多。

    而如果繞開楷書直接學行書,學一段時間要麼放棄了;要麼返過從頭開始學習楷書;要麼有所收穫,但進步提高很慢。

  • 7 # 朱春暉

    從文字起源上看,行書與楷書出現的時期差不多,而且都是由隸書轉變而來,如果行書只是楷書的快寫,那就沒有之必要稱為行書,還叫楷書就可以,但是,行書書寫速度比楷書快,會出現行書中特有的簡省筆畫,改變筆順的處理方法,如果僅僅是楷書快寫,無法寫出規範,美觀的行書。

    沒有學過楷書的只要掌握了行書正確的基本動作訓練方法,完全是可以直接學習行書的。

  • 8 # 無限152734026

    個人覺得有了楷書的基礎,(比如用筆,用墨,對筆性,紙墨的關係,對讀帖的方法細節,字形結構的把控能力),再學行書會更容易上手些!

  • 9 # 揮揮手一個人走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寫好楷書才能寫好行書?

    我首先以一個業餘初學者的角度說說我自己的看法吧!

    您一開始就從行書入手是完全可以的,無論是學毛筆或硬筆都行。行書絶不祇是楷書的快寫。行書有其筆畫的獨特之處。看大書法家趙孟頫的行書和米芾的行書就能窺見一二。兩種完全不同的行書風格,趙的行書就更像是從其楷書快寫而來,但又不全是,趙楷剛柔並濟,行書飄逸、俊美、律動性更強。米芾的行書八面出峰、沉著、氣勢雄渾。

    看古代的這些大書法家也不是每個都把真書寫的非常好了才寫行書的,比如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他的繪畫及行書造詣非常高,就不見得米芾的真書寫得非常好。

    練習楷書對行書或草書有很大的幫助,能使您更快的入手行書。當然古人在練習書法的時候都有練習過楷書,楷書筆法森嚴,行書律動性更強,兩種書體學好都不簡單。比如唐代大書法家張旭,他的草書與李白的詩,裴旻的劍稱為三絶。都知道張旭的草書一絶,但是他的楷書造詣也是非常高。從古代書法家對其評價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黃庭堅譽其楷書為:“唐人正書無能出其右者”,(古人稱楷書為正書或真書)北宋歐陽修:旭以草書知名,而《郎官石記》真楷可愛。

    我個人還是認為練習篆隸書體可以更好的理解漢字的演化,練習楷書能更好的瞭解結字規則,字型結構,可以說楷書是行書草書的基本功。

    以上為我個人的一點淺見,如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 10 # 賦詩聯句寫正楷

    行書是行書,楷書是楷書。沒練過楷書也可以練好行書。不過我個人還是喜歡先練好楷書再練行書。可以省點事[捂臉]

  • 11 # 筆事

    這兩個問題我給你分點作答:

    一、行書是楷書的快寫嗎?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這句話其實不全面。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個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和草書的難以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際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的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

    這是指行書的定義,並沒有規定學習行書必須要先練習楷書。

    二、沒學過楷書能不能學行書?

    回答是完全可以。可能有人會說跳過楷書,直接學行書,容易寫走了樣,會進入行書的誤區,起反面作用,而且也不容易改過來。我認為完全可以有如下根據:

    1、行書與楷書在過渡過程中有一個概念叫“解散楷法”

    按照生理科學要求,“養成規矩老不如少”,成年人再按規矩先寫行書,已經失去了優勢,所以沒寫過楷書的朋友,特別是成年人,都可以直接寫行書,比寫楷書還會來得容易,來得快。

    什麼叫解散楷法?假如你臨習過古人的楷書作品,就會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顏、柳、歐、趙等楷書大家的字都有一個共性:法度森嚴。而行書則不同,它的核心就是瀟灑流暢,如果依照楷書的法度去要求行書,不僅不實用,還影響美觀。

    可以說行書是最有大眾需求的書法藝術,不懂書法的人,也能在行書的審美之下獲得統一。之所以要解散楷法,就是要行書更有實用性,也讓它更加符合人的審美需求。學過楷書的人,在學習行書的時候也要解散楷法,沒學過楷書的人就省去了解散楷法的過程。

  • 12 # 火夫

    楷書是漢字結構,形態,由繁雜為簡易並朝著便於實用和書寫的方向發展的必然產物。先習楷書符合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認識和學習規律。

    我們可以這樣說,學習書法,只有先學好楷書,掌握了字形結構和運筆的方法,才能寫好行書,草書等。這種主張切合實際,利於習者學書,更富有廣泛的實用意義。

    學習行書,必須在學好楷書的基礎上進行;同時也要懂得和了解草書的一些基本筆法;然後,有機地將楷書和草書融合起來,使它既有楷書的特點,又有草書的特點。要注意字中筆畫之間的斷或連,應從行書的特點出發,可連可斷的儘量不連,但要充分體現其筆斷意相連的內在美。

    一般人寫不好行書的原因就在不注意它的這一特點,只求快,不求好地亂寫。

  • 13 # 小超快

    練習書法入門要先練習楷書,楷書要練習點畫,使轉,和用筆節奏,在臨摹的基礎上,體會點畫的用筆,藏鋒以行筆,出鋒以頓結,在使轉中感知運筆的速度。日積月累,運筆的速度會加快,但不是寫快了就是行書了。每一個字都有他自己的行書筆意。要臨摹記憶,不斷臨摹,形成肌肉記憶,運筆反而要慢,形象一點的說,就像電影中的跑步慢鏡頭,靜中體現中和閒雅的氣度,藏鋒體現神韻的雍容。真中要兼草意,方為上品!行可通真,亦可近草,鼔之以枯勁,和之以閒雅,動之以風雷,在王羲之,趙孟頫,米芾,李世民,玄燁等前輩書家的行書筆意中,潤之以屬於自己的花朵

  • 14 # 菩提書院盧老師書法

    也是也不是,行書有自己的獨立的法度和神韻,沒有楷書基礎也可以學行書,最好是楷行兼學,互相促進。楷書神靜,靜而挾飛動之勢,行草神動,動而餘淵穆之情!

  • 15 # 有竹居主人

    楷書提高書寫速度,寫出的是行楷,就此而言,楷書寫快了就是行書。當然這裡的快是相對而言的,不是無限制的快。

    說行書就是楷書的快寫,這句話不嚴謹。因為在結構上,行書有減省筆畫的楷書所沒有的特點;在運筆上,行書也有自己減省運筆動作的規則。

    沒學過楷書,可以直接學習行書,但與學過楷書再學行書的人相比較,用的時間會更多一些。其區別在於已學過楷書的人對於運筆技能的把握和字形結構的基本規則有更深刻的認識。

    結論是,學習行書必須學習楷書,無論是先學楷書還是先學行書;無論是直接學習楷書,還是從學習行書中間接地掌握楷書的技能。

  • 16 # 枕月拾星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楷書的快寫形式。唐代張懷瓘在《書斷》中說:“行書者……即正書之小譌(注∶訛),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 “正書之小譌”是指行書在字的構形和點畫形態上與楷書(正書)有變化,“譌”是差別、變化的意思。“務以簡易,相間流行”,則是說行書的字形結構、點畫用筆都要比楷書簡省、便捷,而且還會表現出一種流動的形態。

    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端莊秀美,但書寫速度相對較慢;草書結構簡省、筆畫連綿,書寫速度較快,但因有草化符號,比較難以辨識;行書介於兩者之間,彌補了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張懷瓘在《六體書論》中說:“真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這非常形象地說明楷書、行書和草書這三種字型的不同。行書在結體和用筆都具有很大的變化自由,可以接近於楷書,也可以相近於草書。接近於楷書的行書,含有較多的楷書成分,結體和用筆比較規矩,稱為行楷;接近於草書的行書,帶有較多的草書成分,結體和用筆比較放縱,稱為行草。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說到的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只是就它們在體勢上的相互關係而言的,與它們產生的時代沒有關聯,行書萌發於東漢的中後期,差不多與楷書、草書同時產生。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寫道:“吾謂書莫盛於漢……杜度作草,蔡邕作飛白,劉德升作行書,皆漢人也。晚季變真楷,後世莫能外。蓋體制至漢,變已極矣。”

    行書始於東漢末年,是應社會的發展需要而產生的。隸書的應急書體是章草。正規的隸書易識,但是不便於快寫;章草雖然書寫便捷,能急就趨速,但是又過於簡省,連筆過多,不容易辨認。這時就需要一種既容易辨認又便於書寫的行書字型來滿足人們日常用字的需要。早期的行書,是草行摻雜。晉代衛恆《四體書勢》中語:“魏初有鍾(繇)胡(昭)兩家,為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德昇。”唐代張懷瓘《書斷》中語:“行書者,後漢潁川劉德昇所造也。”由此可見,劉德升是公認的早期行書的代表人物,而行書作為一種成熟而獨立的書體,則是在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所處的時代才真正確立下來。行書因其用筆比較活潑、隨意、自由,在行文的行列之中,字的大小、長扁、正斜往往可以自然穿插,加之行筆中多點畫之間的牽絲映連、勾挑呼應、筆斷意連等筆法。

  • 17 # 知名看淡

    行書就是楷書的快寫?不練楷書可以學習行書嗎?怎樣精細化地去學習行書?先說第一個問題。楷書是我國書法發展到唐代已到頂峰的字型,它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它的特點的結字端莊秀麗,筆法森嚴,給人一種嚴肅、威嚴感。筆畫講究頓挫、提按、快慢、藏逆等,結構上講究對稱。行書確實是楷書的快些,只是稍快,楷書要求的力送筆端、頓挫、快慢等也必須到位,切記隨心所欲亂寫,一定按照楷書的法則去寫行書,久而久之,慢慢就提高書寫水平了。

    第二個問題,不練楷書可以學習行書嗎?答案是肯定的,可以。這也是很多人質疑的,當代著名書法家張旭光先生也是這種觀點,有機會看看他的《行書八講》。當然,有楷書的基礎學習行書更好,更容易學習行書,能更好、更快地上手行書。沒有楷書的基礎學起行書來難度大些,但是,只要咬定青山不放鬆,勤學苦練,矢志不移,也是可以寫的很精彩的。第三個問題,這也是我想說的重點。要想學書路子走的正,必須從經典帖子裡汲取營養,選擇帖子很重要,晉代是行草書的頂峰,王羲之是晉代的頂峰,它的帖子就是最好的了。

    起步學習行書,就學他的《聖教序》,一是它彙集了王羲之大部分的字,

    便於臨習,它最能體現王羲之書法的筆法、結字特點,吃透《聖教序》可以說基本就掌握了王羲之。怎麼學呢?首先是認真讀帖,也就是仔細觀察,看每個字的筆畫特點,怎樣起筆、行筆、收筆,方圓、長短、角度、弧度、頓挫、筆畫的路線等都要觀察的清清楚楚,成竹在胸。而且要把讀帖當成一種日常工作,一有空就看,記住書法家孫過庭的一句話“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讀帖質量好,臨習才會進步大。其次,在認真讀帖的基礎上,精準臨習,先學基本筆畫,練習筆畫少的字,一定要把楷書要求的筆法用到位,慢慢來,不能操之過急。熟記每一個字的筆畫特點,結構特點,背臨每一個字,最好把聖教序全文背誦下來,好處是很多的,為今後的臨摹、創作能帶來很大的好處。最後,加強學習,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眼力。平時儲備知識,要學習中國書法史,搞清脈絡,梳理清歷朝歷代的書法家和代表作品,學習書法理論、美學鑑賞等來進一步豐富自己的頭腦。和同行多交流、請教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一句話,請記住: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提高很大的。

  • 18 # 謙謙象棋

    行書不是楷書的快寫 ,和楷書是有聯絡的 ,書筆劃之間的銜接是無形的 ,行書筆劃之間的銜接必須一氣呵成 ,有生氣,楷書筆劃要收得住,行書則要放得開,沒學過楷書不能學行書也不是那麼絕對,但寫行書必須有基本功,就是控筆的能力,多臨寫王羲之等名家的字貼可以使字更精細化

    王羲之集字聖教序

    蘭亭序“若”字

    王羲之二謝貼

    聖教序

  • 19 # 趙明創作室

    行書不只是楷書的快寫,它有自己的結字結構,和筆畫的省減與變形,如果沒有楷書的基礎,就不能正確地理解筆畫的來龍去脈,與用筆功底的打造。

    即便是不練楷書,直接就練行書,會有一定的效果,但很難有多大的進步,而且容易走偏。

  • 20 # 程磊書畫院

    說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一個籠統的說法,並不絕對,楷書和行書作為不同字型都有不同的書寫體系。

    楷體又稱活體,是一種模仿手寫習慣的一種字型,筆畫挺秀均勻,字形端正,廣泛地用於學生課本、通俗讀物、批註等。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型,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 行楷和 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 楷書、 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 彌補楷書的 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 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 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 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 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 行草”。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元號,實用性高而藝術性相對不足;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楷書相對於別的字型更容易識別和掌握,更適合初學者學習。在長期的傳承過程中,總結了楷書基本筆畫和變化筆畫,初學者掌握了筆畫的寫法後結合識別的字型結構,經過認真學習很容易就可以學會楷書的寫法。

    行書是由楷書發展而成的一種字型。行筆而不停,著紙而不刻,輕轉重按,如水流雲行,無少間斷,永存乎生意也。行書正因其行雲流水、書寫快捷、飄逸易識的特有藝術表現力和寬廣的實用性,從產生起便深受青睞、廣泛傳播。行書作為獨立的字型,和楷書有著不同的筆畫寫法,結構特點,需要單獨的認真學習,才能更好的掌握。

    由於行書的實用性,成年人更喜好從行書入手學習書法,也未嘗不可。青少年學習書法就應該從楷書入手學習書法,掌握以後再臨摹學習行書。本人覺得成人從行書入手學習書法也要兼顧楷書的寫法,學起來會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汽車廠家有自己的變速箱,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