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月樂雨
-
2 # 來的終會來去的終會去
首先對大德我不敢妄評,如履薄冰啊!我有說錯的地方敬請諒解晚輩的無知冒犯!阿彌陀佛!弘一大師,早年可能是一個,有文化的浪子。他可能是文學家、劇作家、音樂家、書法家、畫家等等。他酷愛楊春喜,卻未能如願!可能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後來伴隨他的相繼幾個可愛的女人,也是他心裡寂寞的過往。身有千金,卻也有命不所能及!此為“悲”吧?他從小就有佛緣,其父信佛,並常讓他念“人間所有事,意露也如電,應作如是觀”。後來出家也是突然的開悟,也是佛緣。經過幾十年的修煉,他最後知道自己,也認識了自己。他認為“無悲無欣”成佛不敢說,仙神是必然!他寫的”悲欣交集”此後三天圓寂,他是高興的走的,他知道自己功德圓滿高興的眼角帶著淚而走。死後煉出很多舍利,這才是真實的證明!
-
3 # 叢影崖柏
李叔同先生+法師。其悲的是仍在世間‘苦海’中的眾人。其欣的是己身即將‘超度’。也即脫離‘苦海’而至‘極樂’世界。
咱沒有見過他本人,咱也確實不知“悲欣交集”四字是否是他那個時刻寫的說的。
您這一問,對於咱來說,是一天問。既然天問,咱不能不懂裝懂,貽笑大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也有自己沒有,而其他人有的活法體驗。
咱始終相信,個人內心真實的感知,到了一定年齡,不會輕易嚼別人嚼過的饅頭。
單從字面上看,“悲欣交集”四字,像是對自己生活生命的一個態度一個交待。
生活於天地之間,問心無愧,完成了自己的一個過程,充滿想像。
咱想他對待生活是主動和積極的,也是充滿愛意愛心的,這也是絕大多數人日常而平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