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行未央

    必然翻盤,如果不是他們三兄弟勾心鬥角必然能成大事兒,袁譚要不和曹操聯合起來去打自己人,他們必定能保住袁氏基業

  • 2 # 沉睡的天堂

    袁尚、袁譚是不可能團結的,但歷史上單單袁尚就能擊敗曹操,打的曹操從鄴城往東南轉進60公里到陰安,10余天敗逃800多里,回許昌下敗軍令,劉表寫信誇讚袁尚“摧嚴敵於鄴都”,以至於後來曹操還特地向辛毗尋求戰術指導“尚必可克不”?

    202年,河北爆發旱災“鄴中大飢,芋一畝二萬錢”,5月袁紹去世,袁尚繼位,袁譚與之對立,在黎陽自稱車騎將軍。202年9月,曹操乘機渡過黃河,北上進攻黎陽,袁譚向袁尚告急。從202年9月-203年3月,雙方在黎陽大戰半年,曹操經過苦戰,才迫使袁尚、袁譚敗走鄴城。

    203年4月,曹操進軍攻打鄴城,袁尚先堅守,然後主動出擊,袁尚“逆擊破操”,5月曹操敗回許昌,5月20日下敗軍令。

    《武帝紀》是曹操“夏四月,進軍鄴。五月還許,留賈信屯黎陽。己酉,令曰:"司馬法"將軍死綏"......其令諸將出徵,敗軍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可見《武帝紀》壓根迴避記載雙方是否有野戰!也迴避記載曹操是否有攻城!直接轉進到己酉(20號)曹操下敗軍令。

    看了《後漢書袁紹傳》“尚逆擊破操”才貞相大白,再如《三國志袁紹傳》是曹操“追至鄴,收其麥,拔陰安,引軍還許”,可202年“鄴中大飢”,203年更是持續“加以旱蝗,饑饉並臻,國無囷倉,行無裹糧”(辛毗語),鄴城連續旱災,而陳壽為何記載曹操在鄴城割麥?

    當然,旱災也可以割麥,曹操士兵哪怕割到一株麥,也能叫“收其麥”,這就不能說陳壽記載錯誤,但接下來“拔陰安”就非常神奇了,原來陰安縣在鄴城東南60多公里處,嘖嘖!曹操前腳還在鄴城割麥,後腳就轉進到鄴城東南60多公里的陰安,然後留賈信屯兵黎陽後,而自己逃回許縣。

    曹操從5月,一路從鄴城-陰安-黎陽-許昌,然後5月20日下敗軍令,曹操差不多10余天敗逃800裡,期間曹操軍隊還要渡過黃河,至少要花上幾天時間。而在河南,曹操應該不需要逃命了,可按照正常速度行軍,那會導致曹操在河北的實際敗逃速度要更快,恐怕要接近葉志超在北韓了。

    曹操經過陰安時,讓張遼、樂進“徙其民河南”,派部下強行遷民拖在後面,而曹操則可以快速逃命。既然遷民,就說明曹操打算長時間不在北上了。袁譚對袁尚說,先前黎陽敗給曹操是因“我鎧甲不精”,現在“及其未濟,出兵掩之”,提到渡河,說明袁尚已追到黃河附近了。

    郭嘉勸說曹操先去進攻劉表,讓二袁相爭,曹操似乎沒去鄴城,可《袁紹傳》《張遼傳》都記載曹操去了鄴城,估計《郭嘉傳》是在替曹操移花接木來諱敗,郭嘉應是在曹操敗給袁尚後勸說的,畢竟曹操還不至於蠢到花上8個月時間,再由郭嘉勸說,才悟出二袁相爭,要漁翁得利的道理。

    曹操敗走後,袁譚受到郭圖挑唆,主動向袁尚開戰,但基本上被吊打,被殺得“殭屍流血不可勝計”,袁譚退保平原。劉表為雙方說和,寫信給袁譚時,稱讚袁尚“摧嚴敵於鄴都,揚休烈於朔土”的鄴城大勝。

    (注)後漢書袁紹傳:劉表以書諫譚曰......功績未卒,太公殂隕,賢胤承統,以繼洪業。宣奕世之德,履丕顯之祚,摧嚴敵於鄴都,揚休烈於朔土,顧定疆宇,虎視河外,凡我同盟,莫不景附。

    袁譚不聽,派辛毗向曹操求救,第一次見面時,曹操答應援救,但之後又左右搖擺,再次見面時,曹操向辛毗尋求戰術指導“譚可信?尚必可克不?

    曹操詢問袁譚是否能相信,這很正常,畢竟怕詐降,但問袁尚是否一定能打敗,就搞笑了,辛毗解答說袁尚只能困住袁譚,而無法最終勝利,說明袁尚已到瓶頸了,而河北連年旱災,所以肯定能消滅袁尚。最終在荀攸勸說後,曹操才再次北上和袁譚聯姻。

  • 3 # 顏逑君

    肯定不可能翻盤,合劉備諸葛亮之才以及

    周瑜孫權之能,窮其他們一生,雖然說赤壁之戰贏了0,但是曹操在。他們也沒有玩出什麼多大花樣出來了。何況袁氏兄弟幾個無才無能之輩,最多多撐一些時間,改變不了什麼結局的。在三華人才輩出的年代,,人才無疑也被魏蜀吳收入囊中了。其他人很難在分一杯羹燉湯了,三國鼎立,再後漢時期註定結局了。沒有留給其他人的地方,

    ……總結完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能讀懂:薛蟠從販子手中買得香菱帶到宮中,就是《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