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英田
-
2 # 騰雲電商
本人電商創業已超十年,身邊也有不少朋友從事電商行業,就讓我拋磚引玉簡單說說我的想法。
電商目前來說分為國內電商和跨境電商兩塊,國內電商的主要平臺有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等;跨境電商平臺主要有亞馬遜、eBay、速賣通、wish、shopee、Lazada等等!
所以,如果你想電商創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和準備:
首先,要想清楚你是要做國內市場還是海外市場,國內的電商市場非常成熟,競爭也激烈,但是風險也相對低,跨境電商不可控的因素要比國內電商多很多,就拿亞馬遜來說,亞馬遜經常會無緣無故關閉賣家賬號,如果有很多貨壓在FBA倉庫往往會損失慘重,嚴重時可能會血本無歸,最近幾天就有很多賣家因為之前賣口罩而被關店,我們公司每年都會被關好幾個亞馬遜店鋪([捂臉])!
其次,在想好了要做什麼市場,選擇好平臺後,接下來就是要選擇產品了,選品是電商創業的關鍵,每個人擁有的資源不一樣,但是選品的原則應該是一樣的,就拿我們公司來說,我們堅持的原則有兩個,第一:不熟悉的產品不做!第二:堅持差異化開發產品!“要麼第一,要麼唯一”,“第一”我們很難做到,所以必須做到“唯一”,這個其實不難,對圖片、標題、產品描述等進行微創新,只要用心,總能做出與眾不同的東西來!
第三,平臺選好了,產品選好了,然後就要組建自己的團隊了,很多人為了省錢,可能會剛開始自己一個人做,什麼都親力親為,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創業,一定要從一開始就組建自己的團隊,不要害怕失敗,萬事開頭難,組建好了自己的團隊,遲早可以做得更好!我們身邊很多朋友都是因為沒有組建團隊,白白浪費了跨境電商行業的紅利期,單打獨鬥只會越做越吃力!
最後,創業是一種修煉,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斷努力!每個人的資源和經驗不一樣,你要結合自己的情況,做好計劃,腳踏實地,努力拼搏!
-
3 # 曲敬魯
電商創業需要找好網際網路平臺,阿里、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都是平臺,當然,微信也是電商平臺,直播是目前比較好的電商模式。做電商創業,關鍵是要有好的產品。有了好產品,選擇好網際網路平臺和銷售模式,才能有成功機會。當下,做網際網路電商平臺機會越來越少,只是在現有平臺上銷售產品比較靠譜。
-
4 # 資本架構學周導
如果你自己沒有產品,藉助於別人的產品來做電商,就一定要選擇一個你看好的產品方向,比如女性、孕嬰、健康等等都是不錯的方向,選好方向就要持之以恆的不斷努力。
首先要吸引更多的人關注你,知道你的人多了,才能夠有生意成交的可能,不管你選擇那一家電商平臺,一定要注意去維護你的老客戶,不斷地發展新客戶。
選擇自己的目標客戶群,一般網購比較多的就是一些上班族,女性等,一般年齡分佈在20歲到45歲,如果是做微商的話注意加一些這樣的好友,或者是讓別人推薦你加一些購物的群聊,
多多的釋出你的產品資訊,一定要每天都更新,或者每天釋出一些實用的生活小竅門,讓大家知道你一直都在這個行業,有需要的時候自然不會忘記找你。
如果你依託的是某一些的電商平臺,一定要學會最佳化推廣自己的網店,經常搞一些活動,美化你的店鋪,時不時的搞一些會員活動,當然了前提必須要保證你的產品質量,產品就要用質量來說話。
巧利用節假日、雙十一、雙十二等,這些時候一般是網購平臺生意十分火爆的時候,一定不要錯過這麼好的時機。
-
5 # 明日沒有雨
1、新手做電商,我建議首先要考慮好要做的產品定位,要做什麼產品,線下有資源的可以繼續做這一類目,三無的新手小白,建議要麼從自身瞭解或者擅長的領域切入,要麼做一些投入少,門檻低的類目,比如說農產品等,一個是需要的店鋪資質少,不必去辦各種高門檻的證件,一個是前期投入小,回報快,沒有庫存壓力,並且當地的特色產品就是你的優勢,電商時代,競爭的首要因素就是產品優勢。
2、萬事開頭難,做電商多少都是需要投資的,投資這塊要做到該投使勁投,不該投一分別頭,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胡亂操作不僅損失錢財,還會打擊你的信心。有人說電商就是要死命的砸錢,砸錢越多,賣的越好,其實這個觀點是對電商有誤解了,這個還是和你的定位有關,如果你有資金,有人力,物力,財力想要衝大量,賺大錢,那可以砸錢,但是要記住合理兩個字,有錢人有的是,並且現在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商家了,亂砸錢,你總有一天虧得資金斷裂,含淚退出。
3、不管是兼職還是團隊化創業,建議前期人員配備不要太多,尤其是客服人員,以前認識一個老闆搞電商,運營沒招,直接搞了20個客服,10多個庫管員,結果大家都在辦公室坐著聊了一個月的天,這樣能幹起了才怪了。個人創業,建議夫妻雙人檔就足夠了,有幹勁有能力的前期一個人幹著也行,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幹好了隨意招人就是了。團隊創業,前期建議3—4人足以,滿足美工、運營、推廣、活動、文案、客服這些基本功能就行,把精簡人員剩下的資金獎勵給團隊或者用於推廣,重獎之下必有勇夫,這樣價效比比較高,低成本運作,有銷量有利潤了再擴大規模。
-
6 # 跨境小電
首先你要選擇自己喜歡的的平臺,或許說自己感覺容易上手的。
我也是做電商的,不過我做的是跨境,以前也做過其它平臺,但一遍下來感覺亞馬遜比較合適我,投入小,客單價高,現在每個月利潤保持在20000左右一個店鋪,感覺還是可以的
-
7 # 皊昤夜夜
看到樓主的問題後毫不猶豫就打了一句:做自己好!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創業可以選擇的產品有很多,絕大部分都是有市場需求和有前景的,但是其中勢必涉及到資金的問題,無論前期投入、貨源、倉儲還是運營,都需要資金。而自己有沒有相應的能力是關鍵。
其次,電商創業需要掌握不同平臺的技術,說白了就是如何運營如何策劃如何開展如何最佳化如何制定策略。因此自己能力去到哪裡,當然重要。
最後,看自己的承受能力。創業專案變現需要一個過程,而不同產品領域的過程也是各有不同,因此能不能承受得住要看個人的心理承受力和精力投入。所以說,的確只能做自己!
-
8 # 圖片影片設計師
儘量避免大類目,專攻小類目。
因為自己做一個電商公司,每次身邊的朋友想做電商詢問我時,都會先問對方準備做什麼產品,在某寶上搜索那個產品如果出現的前十家都是旗艦店的話,那這個產品一般都是不建議身邊的人去做的,因為這樣很難在降維打擊下扭轉劣勢。
曾經一個朋友在我的建議下做一個小眾的類目,在不計算刷單的本金下,每個月投入3500元,在第二個月做到了稍微盈利,目前自己一邊上班一邊運營,自己的老婆在家帶孩子和當客服,每個月也有一筆不小的收入。
電商在往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過時,但不是每個人每個產品都適合電商,一個家境普通的一般人最好不要想著去做像生活用品,服裝等大類目的產品了,除非自己家裡有一手貨源或者品牌,不然很難在一堆旗艦店專營店的競爭中生存下去。
運營,圖片,客服三大板塊一個人是操作不了的,就目前的電商環境下來看,個人賣家有貨源無團隊的情況下,靠自己的單槍匹馬很難在資本的降維打擊中生存下去。
但是在沒有團隊的情況下也不是就必須放棄這個念頭,圖片可以找專業的電商設計公司,運營可以找專業的代運營公司,只不過可能會讓利潤相對減少一些。
新手電商創業切忌盲目投入,穩打穩紮才是最重要的,兩萬直通車燒出來個位數訂單這種血淋淋的教訓越少越好!
回覆列表
如今國內電商行業大局已定,以幾大巨頭電商為首已瓜分幾乎所有的市場份額,留給創業者的發揮空間並不多。“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創業者依舊沒有放棄在電商這片紅海中尋找機會。
下一片藍海在哪?我們可以從貿易政策、消費者、創業者和資本等層面來分析,藍海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是跨境電商,且不少從業者認為,跨境電商是電商行業中的“最後一塊肥肉”,從宏觀環境、現存模式、產業鏈優劣勢和投資趨勢等方面分析,觀察未來走向。
宏觀環境分析
1.政策紅利視窗期
從2014年起政府釋放出跨境貿易的利好,這加速完善跨境電商基礎設施建設。首先,2014年7月《關於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的釋出,在政策上認可跨境電商,也認可業內通行的保稅模式。其次,自上海自貿區成立並實施跨境人民幣結算,到上海、杭州、鄭州、寧波、深圳、天津等地“保稅區運動”的啟幕也加快跨境電商基礎設施建設。
2.使用者需求潛力巨大
1)使用者規模交易量迅速增長
根據海關總署和中國電商研究中心統計的資料,2014年海淘人群約1800萬,成交金額約1400億,千億市場潛力巨大。從商務部公佈的全球貿易格局報告也可以看出跨境出口電商市場規模的年增速在30%以上。
2)消費需求和消費觀念升級
我國中產階級電商使用者目前約在5億,消費升級需求旺盛,購買主力軍的80、90後人群購買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安全效能、品質、價格等方面。
3)海外商品認知提升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海外旅遊、海歸群體輻射、帶動周圍跨境銷售,對海外品牌認知度正處於上升期。
3.行業有待完善
1)政策探索
稅收不會長期高度傾斜跨境保稅,因為需要考慮與傳統一般貿易利益平衡問題,而各試點政府也在邊探索邊前進。對檢疫標準等的控制,還在需要進一步調整。同樣,物流和選品的參差不齊,商檢、稅務、外匯、海關各個環節變化皆有可能產生影響。
2)物流清關報稅體系不成熟,售後體驗難保證
傳統跨境物流價格高、時效慢。報稅清關需政策扶持,是一個不斷需要溝通的流程,整進散出模式讓海關人員壓力山增大,無法滿足增長的清關需求,導致整體流程更慢。
3)供應鏈不穩定
熱銷品仍佔跨境電商的很大一部分,海外品牌商供貨渠道不穩定,與國內平臺簽約合作可能性較小,平臺供貨通常採用複合渠道,價格偏高,利潤少。即便如此,部分電商平臺時常斷貨無貨。長供應鏈也影響時效性。
4.資本驅動,各路玩家既競爭又共生
自2014年10月,各路玩家進入進口電商,部分大佬將海購版塊放在重要位置;創業公司紛紛加緊融資步伐;海外電商也在國內進行試水,利用國際化優勢分一杯羹;物流供應鏈服務商看到商機,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最佳化供應鏈,為跨境電商保駕護航。各路玩家狹路相逢,既競爭又共生,共同為跨境電商前行貢獻力量。
跨境電商模式解析
當我們看清跨境進口電商的基本鏈條和各路環節的關鍵節點,很能容易得出各類跨境進口電商模式的優劣。
1.M2C模式
平臺招商,如天貓國際,國際品牌入駐。
1) 使用者的信任度高是優勢,商家需海外零售資質和授權,且提供本地退換貨服務;
2) 劣勢在於價位高,品牌端掌控力弱。
2.B2C模式
保稅自營+直採,如京東等。
1) 優勢在於平臺參與組織貨源、物流倉儲等環節,時效性好,還可附以“直郵+閃購特賣”等模式補充SKU豐富度和緩解供應鏈壓力。
2) 劣勢也很突出,受品類限制,還是以熱銷品為主,商品根據各地政策不同有限制;同時資金壓力也帶來影響,不論是搞定上游供應鏈,還是要提高物流清關時效,在保稅區自建倉儲,又或者做營銷打價格戰補貼使用者提高轉化復購,都需要錢。在現階段,有錢有流量有資源談判能力的大佬進駐入,搶佔了市場份額。
3.C2C模式
海外買手製,如淘寶全球購、淘世界等。
海外買手(個人代購)入駐平臺開店,從品類來講以長尾非標品為主。全球購目前已經和一淘合併,雖然看來是跨境進口C2C中最大的一家,但商品真假難辨,區分原有商家和海外買手會造成很多矛盾等等。
1) 優勢在於C2C形態是目前比較被看好的模式,構建的是供應鏈和選品的寬度,電商發展至今,不論進口出口線上線下,其本質還是商業零售和消費者認知。
2) C2C劣勢是傳統地靠廣告和返點盈利的模式,服務體驗控制力差,個人代購存在法律風險,買手製平臺的轉化普遍目前只有2%不到,如何平衡使用者與買手的規模增長是一大難點。
4.BBC保稅區模式
跨境供應鏈服務商,透過保稅進行郵出模式,與跨境電商平臺合作為其供貨,平臺提供使用者訂單後由這些服務商直接發貨給使用者。優勢在於便捷且無庫存壓力,痛點在於,與傳統貿易區別不大,長遠價值堪憂。
5.海外電商直郵
優勢在於全球優質供應鏈物流體系和豐富的SKU;痛點在於跨境電商最終還是要比拼境內轉化銷售能力,對本土使用者消費需求必須精準把握。
6.返利導購/代運營模式
一種是技術型,透過自行開發系統自動抓取海外主要電商網站的SKU,全自動翻譯等技術處理,提供海量中文SKU幫助使用者下單,是最早做跨境電商平臺的模式。還有一種是中文官網代運營,直接與海外電商簽約合作,代運營其中文官網。
這兩種方式佔據早期優勢,易切入,成本低,解決資訊流處理問題,SKU豐富,方便搜尋,但是劣勢在於缺乏長期核心競爭力,對於庫存、價格更新等技術要求高。
7.內容分享/社群資訊
例如小紅書,以內容引導消費,自然轉化。優勢在於天然海外品牌培育基地,流量帶到福利社轉化為交易,但長遠還是需要有強大供應鏈能力。
跨境電商的玩家群像
1
品牌商
合作,探索,觀望,平衡。對於海外品牌商而言,除了需要維護原有線上線下零售體系和品牌形象,還要自主探索以何種方式在國內市場分得一杯羹。
2
物流供應鏈服務商
趁“市”而上,服務前端。他們擁有多年的跨境貿易,物流,分銷,供應鏈服務的經驗,趕上利好形勢,擁抱紅利,為提升整體服務體驗努力向前。
3
國內電商巨頭
維繫原有江湖地位,爭取更大市場。電商巨頭自2014年涉及跨境,維護自身穩定地位。您能想得到的巨頭們都積極發揮固有優勢進行戰略部署。
4
創業公司
在混戰中求生。巨頭們的加入進一步推進價格戰到來,這對於初創企業是一種打擊。模式還在摸索,海外正在拓展,供應鏈還在構建,資金還沒到位,損失失敗在所難免。
5
傳統零售商
轉型已成必然。面對持續上漲的電商規模,傳統零售業績卻一路下滑,看到電商交易額一路上漲,也看到跨境這個大市場,正在積極轉型O2O,積累線上資料。雖然在技術、流量和人才方面都沒有明顯的優勢,但也在積極轉型,如此也加劇了跨境領域的競爭態勢。
6
中小微商
7
消費者
認知提升,帶動市場壯大。根據艾瑞諮詢釋出的《中國跨境網路購物研究報告》,2015年中國網購使用者中,跨境網購比例僅為19.3%,還有很大空間可以開拓。從消費者層面來看,海淘人群構成一部分是80、90的媽媽大軍,另一部分是海歸和有海外旅行購物經驗的人。現在的消費者需求層面要保真,豐富,價廉,物流快,就看各路玩家誰可以最快滿足這些需求,形成品牌效應首先佔據消費者的意識。
跨境進口電商也許是國內電商最後一次混戰中,改寫國內電商格局的機會和新增長點,總有一天在戰役中能勝出的那一兩家創業企業。行業洗牌將以實力玩家的加入和價格戰作為開端,體量規模小的電商會轉型差異化競爭,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業公司將活下來在這個足夠大的增量市場中站住腳。各類玩家的激烈角逐,會促進跨境供應鏈控規模化,幫助中國的中產階級完成消費升級,推動整個零售行業的整體價值升級和成本結構最佳化。在這場戰役中,巨頭也好,創業企業也罷,都將在上游供應鏈整合能力、管控力、戰略戰術、運營能力和人才上受到考驗,最終“剩者”為王。
跨境電商的機遇
1.深耕供應鏈
雖然跨境電商市場已成紅海,但還沒有出現幾大巨頭分食天下的局面,不管是巨頭還是創業者都有機會。如果說行業的早期發展靠的是政策紅利、人口紅利、低價優勢、品類寬度等因素,那麼跨境電商最終還是會迴歸到電商都需要面臨的競爭點上——供應鏈和服務。早期進入跨境電商市場的創業者大多做著規模化的代購生意或者是對代購模式的最佳化。進入門檻低、模式輕、容易在初期形成規模,但發展到一定階段不可避免會遭遇瓶頸。
所以,跨境電商的重點仍然要回歸到供應鏈和服務上,足夠多的供貨角色,爭取議價權,獲得定價權;建立庫存並具備一定的庫存深度;擁有可掌控的物流通路,包括倉儲、物流以及一套能夠打通採購、倉儲、物流、清關各環節的技術系統。創業者應根據自己的商業模式、資源優勢和資金實力有針對性的佈局。
2.巨頭進入,“小而精”的B2C玩家
既然供應鏈是跨境電商的關鍵,那麼B2C是否是目前機會最大的模式?並不是。京東等巨頭以全品類B2C平臺的姿態進入跨境電商。現階段 B2C 模式已經不再適合一般創業公司輕易涉足。若要做B2C模式,需要做的更巧妙,“小而精”的定位或更有可能找到位置。
細分市場
做全球範圍內的全品類自營跨境電商難度很大:一方面,各國家的供應鏈成熟度不同,談判難度很大;另一方面,全品類自營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援,創業公司很難承受。因此,從某個市場或某個品類入手,再圍繞著這個點做業務延伸成為一些創業公司的選擇。
細分人群
大電商平臺雖有流量大,但流量未必精準,流量轉化率也不一定高。細分的市場或品類能幫助平臺找到細分的使用者,挖掘使用者的需求,“大而全”的平臺容易忽視服務,讓B2C平臺在巨頭擠壓下,精準找到使用者群,找到專屬生存空間。
3.C2C玩家仍有一定時間視窗
當B2C平臺都陷入相似的資源競爭局面時,C2C平臺面對的卻是一個沒有邊界的、品類可以無限豐富的市場。供應鏈上游的資源本就足夠分散,所以短時間內也難以被一兩家平臺所控制。同時,C2C平臺上大量的長尾非標品類能夠滿足使用者足夠個性化的需求,在早期快速形成規模。
另外,使用者在移動端消費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場景化特徵,而平臺上的買手能創造出最接近線下的真實購物場景。多個平臺如今出現“邊看直播邊掃貨”的消費場景,雖然“消費場景化”容易,但透過散落全球的買手來做這件事,為使用者提供更豐富的場景體驗。
不過,出於供應鏈穩定性和服務質量控制的考慮,C2C平臺最終不可避免的需要逐漸引入海外品牌商或零售商,成為C2C+M2C的綜合型平臺,一旦照此路徑發展,將不可避免的直面來自大平臺的競爭。
4.捨去C端,做B2B供應鏈服務供應商
在跨境電商還有一種角色,擅長獲取使用者、運營使用者,是“流量主”,但由於自身電商業務規模較小、資金有限,在供應鏈經營上會產生問題,因此,為它們提供供應鏈是一個重要方向。
供應鏈服務提供商的目標是做跨境通路的整合,集合聚集貨源、整合現有倉儲資源和運輸資源、整合來自多個電商平臺的流量。除了整合供應鏈上的資源,B2B模式的關鍵還在於打破資訊壁壘,搭建一個高自動化程度的平臺,讓平臺兩端的供貨商和電商平臺能夠在平臺上找到彼此、對接需求,改變傳統跨境貿易商的低效狀態。
誰會是贏家?
如今,還未出現消費者普遍認同的跨境進口電商,達不到一家獨大的境地。這是挑戰,更是機遇,所有跨境電商企業都在起跑線,差距沒有差太遠,早期的發展會依靠政策紅利、價格優勢、品類豐富度,但最終還是迴歸到品牌、供應鏈和服務體驗,不斷提高復購率才是真本事。
創業公司如果能有強大的海外商品組織和貨源整合能力和強市場,同時擁有國內較好的流量獲取和轉化能力,以及電商基因,擅長運營和海外供應鏈管控的人才,有良好的物流清關流程管控能力,再加上良好的地方政府關和行業格局觀和正確的戰略模式,及創始人要有很強的融資能力,是勝利的強有力保障。抓住機遇,付出努力,掌握更多技能,在跨境電商的康莊大道上大邁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