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軫念信箱
-
2 # 愛清影視
四個字嗎?我覺得這就有點限制了。
首先是最多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但是真正歷史上的話,帝王是不會說這樣的話的。因為帝王都是喜怒不見於形色的人。所以說他不會表現出這麼明顯的。他有可能只會在。稱紙上寫下。四個字。朕已知道。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因為這四個字就已經表示了,他很自負了,因為儘管的那個紙張上面會說很多很多很多的字,但是它真正的表現就會只說這麼四個字
你想想一個長篇大論的在自己的奏章上寫了很多很多很多的字,結果回來就知道了四個字。就說明其實皇帝的事情在古代裡面不允許多嘴的。因為其實按照古代的制度來說,這些奏章其實是經過很多人都要稽核的,最後才由皇帝來做決定。所以說並不是想的皇帝都是非常的自負驕傲。
-
3 # 凌煙閣論史
捨我其誰!沒有比這四個字更自負的了。
這句話的背景是這樣的。
孟子說:“彼一時,此一時也。天地間每隔五百年一定有一位聖明君王興起,期間也一定會有傑出的人才出現。從周朝開始到現在,已經七百多年了。按時間算已經超過了,以天下時勢來看,則差不多了。現在老天還沒有想平定天下,如果要平定天下,那麼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除了我還有誰能做到)?!我又怎麼會不高興呢!”(以上出自《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一直宣揚仁義,沒事則養“浩然之氣”,天生就是大丈夫氣概。捨我其誰,也只有孟子這種性格才能自負到如此程度了。
-
4 # 知足常樂169663825
從古至今,社會上,世界上每天都在變換,每天都在演繹,形形色色,爭奇鬥豔,很難確定哪四個字才是自古以來最自負的表現,比方說,〈唯我獨尊〉四個字,看上去也很自負,〈天下無敵〉四個字,似乎也說得上相當自負,中國的漢語文化經歷幾千年的沉澱和開創,博大精深,其中蘊含了無數精妙絕倫的語句,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想要評判究竟哪四個字是古代歷史上最自負的四個字,筆者本人自嘆才疏學淺,對這種斷章取義,一句定論的行為實在不敢造次,如果實在有四個字是古代歷史上最自負的四個字,有請高人指點迷津,筆者本人在此洗耳恭聽……
-
5 # 華藝詩書畫
最自負的語言,四個字的莫過於“捨我其誰”了。
“捨我其誰”,意思是“除了我還能有誰呢?”簡短四個字,把所有人都給貶到腳下了。
至於“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那不叫自負,只不過是依靠自己的武裝力量才能呈現出的瘋狂殘忍的本性,這種人一旦失勢,是沒有什麼自信心的,更談不上自負。真正的自負,是不需要外部力量來支援的,而是源自內心的強大,就象項羽觀秦王出遊的儀仗,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的“彼可取而代也”一樣。
還有一詞“唯我獨尊”也頗為自負,但這是在得勢之後才敢說的話,沒取得絕對勝利之前是斷然不敢有此狂語的,這四個字也是建立在現有的勢力之上才能出現的,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心理強大。
-
6 # 摘了金箍的一匹馬
我覺得就是“滾一邊去”,但凡敢說這句話的,除了皇上老子外,要麼是手握重權的寵臣如嚴嵩趙高之類,要麼是不怕死的壯士如荊軻,要麼就是書呆子如海瑞,要麼就是自成一家的學術帶頭人如王守仁,要麼就是準備殺身成仁的如譚嗣同,還有就是亡命之徒如武松,再有就是智商為零的傻子。
我敢說,其他的說的話都不敢這四個字相比,不信你讓他們拼拼試試?[酷拽]
-
7 # 內江黃大姐
破釜沉舟。臥薪嚐膽。
所向披靡。作繭自傅,
破繭成蝶。
腮凝新荔,鼻膩鵝脂。
溫柔偶然,觀之可親。
-
8 # 十分之七君
我認為最自負的四個字:唯我獨尊。
唯,表示唯一;
唯我,表示只有我一個人;
獨,獨一無二;
尊,凌駕於眾人之上。
連起來:只有我一個人是獨一無二、凌駕眾人之上。
不把天下人放在眼裡,天下之大隻有我一人的霸氣,自負之情溢於言表。就憑這獨一無二的狂氣也當得起最自負一說。
-
9 # 一頁笑談
歷史上有很多四個字就猖狂自負不得了的詞語,讓我們看看這些非常自負的人和話。
“捨我其誰”此話一出一定會是一片譁然,而說出此話的卻是我們的謙謙君子孟子他老人家,據說當時楚國君主和孟子談論治理天下的方法,最後談到有誰可以治理天下。說到這裡孟子他老人家跟打了雞血一般,鏗鏘有力的吼道“要想最厲害天下,捨我其誰”此話一次全場氣氛瞬間尷尬。
“誰敢殺我”這是我們蜀漢老將魏延領盒飯前最後的一句話,諸葛亮知道自己走後魏延必反,於是設計忽悠魏延,只要魏延對著三軍將帥高喊“誰敢殺我”三聲之後軍權就交與魏延。這種妙計也只有諸葛亮才想的出來,可想而知諸葛亮腦洞這可有多大。可偏偏魏延相信了,結果才喊完兩聲就走了,追隨諸葛亮而去。
-
10 # 歷史前線
第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坦率的說,這句話給中華文明的影響非常大,打破了貴族血統論,從後來的張角、黃巢、李自成、洪秀全等起義,焉知不是受到這句話的影響?如果沒有這種思想基礎,或許只會像日本社會一樣,皇權或貴族權利穩固,下層農民備受奴役,卻不太反抗。
陳勝吳光可謂中國農民起義的鼻祖,他們這句話很難說好與壞。好的一面是威脅統治階級不能過分壓榨下層,壞的一面是通常每次農民起義,都會對中華文明造成巨大破壞,甚至導致異族入侵。
第二句,“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在漢武帝時期,因為白登山之圍的恥辱,以及多年來備受匈奴的凌辱,整個帝國壓抑著的憤怒讓漢武帝被引爆了。其結果大家都知道,最終漢武帝北擊匈奴,成功改變了對匈奴的戰略形勢,從此大漢帝國對北方遊牧民族實行戰略進攻態勢,一直維持到魏晉時期。
這個時期,出現了一個軍事天才——霍去病!破敵十萬,封狼居胥,二十歲的冠軍侯。後來,封狼居胥更是成為武將的夢想。
第三句,“寇可為,我亦可往!”
漢武帝原話應該是“寇可為,我復亦為;寇可往,我復亦往。”今人直白的說“寇可為,我亦可往。”意思差不多,顯示出漢武帝的雄才大略。這句話的意思是,意思是敵人能夠去到的地方,我的軍隊也可以到達,顯示出漢武帝的自信心。
有人誤解,認為漢武帝為了贏得戰爭不擇手段,敵人燒殺搶掠,大漢也可以做。實際上並非此意,傳統中華文化都反對這種行為,殺俘不祥等,都在約束漢武帝這麼想。
第四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是表明擊退北匈奴郅支單于的功績 。全句為:“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隨同這句話的,還有俘虜的單于。顯示出當時大漢超強的自信心和豪邁。
值得一提的是,這句話是誅殺完再說的而不是誅殺前所說。誅殺之前說,只是恐嚇別人;誅殺之後說,是說給其他人聽,兩者區別極大。現在都是隨便說說,更不會去誅殺。
-
11 # 五色青花
阿彌陀佛!
如不信,任何人用任何自負王霸之詞,只要雙手合掌面帶笑容用“阿彌陀佛"四個字都能接過來回過去。而且讓你一點脾氣都沒有。
比如有人狂吼:唯~我~獨~尊。
我雙手合掌迴應:阿彌陀佛!
……獨孤求敗;
……阿彌陀佛!
……天下無敵;
……阿彌陀佛!
……捨我其誰;
……阿彌陀佛!
各位在“阿彌陀佛”四字面前是不是都有不堪一擊很無力感覺?!你身上的任何自負狂妄、磅礴氣勢立馬洩了。
別說最自負的四字,就是最自負的四百句、四千句、四萬句話在"阿彌陀佛”四字面前都很不堪吧![奸笑]
所以“阿彌陀佛”四字才是最自負的。
阿彌陀佛~~眾生平等,我渡眾生。這四字是何等的氣勢!!!
……
-
12 # 前度袁郎
個人認為史上最狂妄之極、最囂張之極、最自負之極的四個字是“勝天半子。”出處不甚明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曾借公安廳長祁同偉之口喊出,歷史給出的答案是:“無人遂願、均遭天譴。”
-
13 # 韓江冠
獨領風騷,
唯我獨尊。
天馬行空,
獨來獨往。
笑傲江湖,
捨我其誰。
-
14 # 江福海
看時間吧。
早一點的是“天降大任”!
近一點的是“天生我材”!
說自負也好,自信也罷。還是要有點積極意義,或現實意義。
巧了,這兩句話,用在國家上,也中。
東方文明承載了千年積澱。天生麗質,稟賦優異。
東方文明在新冠疫情大災面前的卓越表現,是否註定要擔起新時代的世界大任?呵呵,穩住了,瞧好吧。
-
15 # 南嶺說史
歷史上留下的名言很多,如秦陳勝的“燕雀焉知鴻鵠之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苟富貴勿相忘”,三國時期蜀漢劉備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等等。
這些句子流傳下來,一般都有其“教育意義”的一面,不過也有些很自負的句子流傳後世。
第一個,我認為是隋煬帝的“誰當斫之!”
這句話是隋煬帝及其所代表的隋朝行將就木之時說出的話。
大家都知道,隋煬帝是一個很有爭議的皇帝,有人認為他雄才大略,有人認為他荒淫無道好大喜功。
隋朝時期的一位大臣祖君彥評價隋煬帝:
磬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新唐書》
從某些事情來說,如創科舉制、開鑿大運河、改革官制、擴充版圖等,隋煬帝其實還算個不錯的皇帝,但他有點著急,步子邁太大,而導致天下大亂,各地烽煙四起。
最終在大業十四年,於江都引鏡自照,預感末日將到,銳意盡失,對蕭皇后和大臣們說出了這麼一句話:
“好頭頸,誰當斫之!”
另外還有,明代萬曆年間日本豐臣秀吉發起戰爭之前給朝鮮的一封信之中的一句“直入於明”。
這麼說可能不是很直觀,以下為書信全文:
簡單而言,這四個字表明瞭豐臣秀吉的野心,就是要侵佔大明朝。
因而,萬曆年間發生了一起中日朝三國之間的戰爭。
然而這場戰爭,日本並沒有如願以償,朝鮮當時由於武備鬆弛,已經“人不知兵二百餘年”。故而很快全境被佔領。
大明朝出兵之後,豐臣秀吉遭到了連番打擊,最終以日本失敗而告終。
明軍班師回朝後,萬曆皇帝頒佈《平倭詔》詔告天下,其中有這樣一句話:
屬者東夷小丑平秀吉,猥以下隸,敢發難端,竊據商封,役屬諸島。
在大明朝眼裡,豐臣秀吉不過是一個“小丑”,他想“直入於明”的目標,無異於痴人說夢。
另外再說一個不是四個字的很自負的句子: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句話出自清朝末年慈禧太后。
-
16 # 龍映熹
我認為是:天生我才。這個應該是很自負的表達了,因為這個自信簡直到了一個程度,也是無法否定的東西,把自己的行為和能力認定到了一個高度,讓人根本無法懷疑和反駁的自負。
也許別人會懷疑一個人的能力,你用天生我才來回覆,別人沒有任何可以反駁的機會。意思我好與不好也是上天安排的,你如果有什麼意見,你可以去跟老天爺商量去。這個話也是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所以不管你認同不認同,我是上天給我的才能,一般人不敢說老天爺的不是。
天生我才也是我沒有權利改變的,這個就是內心極度自負的一個話術了,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也是對自我認知的一個最高形式,因為在古人心裡所有人都必須接受上天的安排,任何人沒有能力改變一絲一毫。
-
17 # 青山長在春不老
捨我其誰:既含自負,又有勇於擔當之意。唯我獨尊:原是佛家語,專指釋袈牟尼。後被引伸為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之意。
-
18 # 身在井隅心向星光
"唯我獨尊","捨我其誰",可能這兩四字成語是古代歷史上最自負的語言了!狂妄得很!好聽一點的稱之為霸氣,略帶貶意一些則謂之為自負!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後人總覺得老祖宗說得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三十年後老子又是一條好漢",但西楚霸王雖有破釜沉舟之勇,鉅鹿之戰,大破秦軍,但有範曾而不能用,終為劉邦所敗,退守垓下,突圍烏江,本有回江東捲土重來之機會,無奈被"衣錦須還鄉"所束縛,只能霸王別姬,拔劍自刎!西楚霸王雖力拔山兮氣蓋世,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但終因虛榮,不敢面對失敗,剛愎自用,極度自負,成為後人眼中一個失敗的英雄!
以史可以鑑今,在我腦海裡,當今最自負的語言可能要數特朗普先生的口頭禪:"Nobody knows more about……than I do"了,沒有人比我更懂病毒,沒有人比我更懂韓國,沒有人比我更懂憲法,自命不凡,無所不知,自己永遠是最完美的,最優秀的,最偉大的!看看最懂病毒的特不靠譜先生,美國的疫情怎麼樣了,據Worldometer世界實時統計資料,截至北京時間4月28日6時30分左右,美國累計確診逾100萬例,達1004942例,死亡56527例,直接啪啪打臉,生疼!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旦把自己估值太高,第一步是心理不平衡,感受到強烈的委屈;第二步是扭曲現實,認為別人友善不過是想佔自己的便宜,這就滋生出憤怒,一旦委屈到了極限,憤怒至忍無可忍,就宣告了一段良好關係的結束!
所以人要有自信,但要有度,過份自信那叫自負,不可取!
-
19 # 契茶書舍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自負就是狂妄,就是自大,自我感覺良好,自我評價過高。正所謂“人貴有自知之明”,自負既不自知,更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自負是盲目,是無知,極易讓人反感。歷來自負者,一般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傲睨一世:傲睨一世指高傲地旁觀,一切都不看在眼裡,形容傲慢自負,出自《宋史·沈遼傳》:沈遼詩文自成一家,尤其精於書法。曾鞏、蘇軾、黃庭堅常與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習其筆法。但因沈遼“傲睨一世”,終歸一事無成,卒年五十四歲。
負地矜才:負地矜才指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負驕矜,出自《南史·蔡凝傳》:蔡凝幼年聰悟,容貌舉止均美,長大後,博涉經傳之書,有文辭,尤工草書隸書。但因蔡凝“負地矜才,無所用也”,終歸無所建樹,卒年四十七歲。
客來烹茶香勝酒,閒庭對坐細品文。
-
20 # 軍爭天下
這句話全稱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但我感覺核心和中心思想是雖遠必誅。因此以此為一句四字話。
這出話出自東漢班固《漢書》卷七十:"宜懸頭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意思是:對冒犯我強大漢朝的行為(言行或者侵犯)的人,即使再遙遠也要誅殺。這句話最早出現 陳湯給朝廷發的信函中:"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東漢孝元皇帝建昭四年(丙戌,公元前35年)郅春,正月,郅支首至京師。延壽、湯上疏曰:"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籓,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陳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縣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丞相匡衡等以為:"方春,掩骼、埋胔之時,宜勿縣。"詔縣十日,乃埋之。仍告祠郊廟,赦天下。群臣上壽,置酒。
《戰狼2》中曾借鑑此句:犯我中華雖遠必誅!這句話,反映了中華復興的民族心聲,激勵了中華兒女的豪情壯志。
新的時期,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利益所至,國家力量必達!也必須要弘揚這樣的精神,才能保證我國的核心利益不受侵犯。但這個雖遠必誅必須與一些國家推崇的霸權主義有所區分,要堅持在我國一向提倡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及平等互利的合作關係上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和糾紛。“國雖強,好戰必亡”。我們要牢記這一古訓。
回覆列表
1、袁術
在漢末群雄割據的局面中,諸侯之間,有一條禁忌,雖然誰都覬覦皇帝這個稱號,可誰也不敢公然犯規,嘗試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只有這個袁術,不聽屬下的勸告,非要登上皇位,染指一下,當了幾天皇帝,誰知犯下致命的錯誤,結果失敗得最慘。
2、馬謖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於當時的蜀漢大軍而言,從地理位置和戰略位置來看,當務之急就是守好街亭。那麼問題來了,如此重要的一個位置,到底應該派誰去守呢?正在諸葛亮沉思之時,馬謖向前一步說道:“學生願往!”
“幼常(馬謖字幼常),你雖深知韜略,但無作戰經驗,而街亭那我軍要地,你可知其重要性!”馬謖自信地說:“學生在老師身旁耳提面命,聆聽教誨已有數年之久,街亭之戰略地位怎會不知,還請老師放心,願領軍立狀!”
於是號稱“蜀中才子”的馬謖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實踐,在此之前沒有他已經完成了大量的理論訓練,再沒有接受任何一次模擬訓練之時,就被委以重任。馬謖來到街亭,看了一下地形之後,果斷放棄諸葛亮的安營佈陣方式,沒有在道路旁安營紮寨,而是跑到山上去了。
副將王平問:“為何不按諸葛丞相的計劃執行?”“丞相千算萬算,也算不出這裡有著如此大好的地形,如若魏軍一來,我軍居高臨下,便可大獲全勝!”副將王平又問:“可是水源在山腳,如若敵軍切斷水源,我軍豈不是不攻自破嗎?”
“倘若如此,那我軍便可置之死地而後生,以一當十!”隨後又是一堆軍事理論!司馬懿的探得馬謖的安營紮寨圖,大喜過望,激動得眼淚都快流了下來。他也不客氣,帶著兵馬就把馬謖圍在山上,切斷水源,放火燒山。
馬謖及其所率軍隊,面對著飢渴和熊熊烈火,已經是潰不成軍,幾乎全軍覆沒,街亭失守!結果蜀軍就只能撤回漢中,害得諸葛亮不得不含著淚斬了馬謖。
3、袁紹
官渡作戰,袁紹十萬大軍而曹操2萬餘人,二者手下都有大量猛將謀臣。可惜,曹操從善如流,自己謀臣的好建議基本上都採納了;而袁紹則剛愎自用,手下謀士的一些好建議都沒有采納。結果導致烏巢糧草被燒而兵敗。自此曹操稱雄北方。 打的袁紹原本七十萬大軍,還剩不到百騎。
4、項羽
公元前202年冬,項羽兵敗垓下。最後自刎於烏江,死時僅30歲。他臨終前曾這樣悲愴地呼喊:“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項羽到死的時候,竟然還認為天要亡他,真是可悲可憐!項羽高傲,疑心,自以為是……趕范增,關鍾離昧,犯下種種錯誤,焉能不敗?
5、關羽
關羽的一生,可謂輝煌。正是其性格的狂傲,聽不進勸,最終導致敗走麥城,失去了蜀漢賴以恢復漢室的根基荊州,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6、楊修
三國的楊修,自以為是,每次都能預知曹操的心思,尤其利用這一點參與曹丕與曹植的繼承人之爭,威脅曹操的權力,必死無疑。
7、禰衡
擊鼓罵曹的禰衡,暫且不論其才華,其狂傲不羈桀驁不馴也是無人出其右,脾氣不懂得收斂,攻擊性太強,曹操被罵煩了,就把他推給荊州劉表;劉表煩了,就把他推給部將黃祖;最後黃祖也煩了,把他咔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