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中同行一路陪伴
-
2 # 牛哥養基部落
基金長期持有為了收益最大化,賺了錢要分段止盈。
買基金為什麼要長期持有呢,
1基金都有買入手續費,賣出手續費,和管理費。持有少於7天賣出手續費高於1.5%,是相當貴的,比如10000賣出手續費150元,7天下跌的時候還在虧損中,加上賣出手續費,等於雪上加霜。2基金規定7天后贖回,就是讓投資減少頻繁交易,保證基金的穩定執行,減少投資者的手續費。每個基金都是基金經理在投資管理,會買入十多個股票,買入的股票都是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所謂的價值投資。
基金經理放眼長遠利益,短期內的下跌虧損不會去操作。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在有些時間段會做出調倉換股操作,去掉一些收益率低的股票,增加一些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的股票。
所以買入基金要長期持有,階段止盈,跟上基金經理的思路。
我們大多數人不會炒股,買入基金,就是讓專業的基金經理幫我們炒股賺錢。
-
3 # 投機師爺
為什麼說,買基金是長期持有,難道賺了錢還要等著虧回去嗎?
我個人認為基金長期持有沒有任何意義,股市好的時候買基金能賺到錢,反之也就會出現虧損,所以我認為沒必要長期持有。
-
4 # 股風勁揚
對於基金,到底是長期持有還是做波段,我認為,主要看幾點:
1,看你在哪個平臺買的基金,平臺不同,手續費率差異在10倍,是的,你沒看錯,是在10倍。在某些平臺,尤其是某商銀行,已經不是以前的模樣,規模上去了,店大欺客吧,它的手續費在百分之1.5,而在有些基金互聯平臺,我就不說名字了,以免有打廣告之嫌,只有千分之1.5。差異這麼大,如果是後者,你還在糾結到底是做長線還是波段嗎?我相信,你一定會選波段。
2,看你對股票的熟悉程度和是否有時間,如果你對股票很熟悉,也有操作時間的話,那我就不建議你一直持有不動,我更不建議你象我身邊的人一樣,每天存,而真正是建議你做波段。這樣,手續費低,你可以透過基金的專屬搭配,提升你的盈利水平。
3,當然,如果你對股票不熟悉,並且也沒有時間,那你也沒有啥選擇,還是稍微長期一些,會比較適合你。
總之,每個人都需要有適合自己的方式,而不是遵循別人的。
-
5 # 東東勵志語錄
基金是長期持有的,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的。一個基金的週期一般是3-5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內基金有漲有跌的,但是總的趨勢是上漲的,比如說一年的收益率等都可以看出來。賺錢是相對的,賺多少為好,這需要自己設定位置,但是基金如果短期的持有,盈利一點就開始贖回的話,會掏高額的手續費的,不值得。所以基金最好要長期持有,這樣才可以有穩定的回報,當然也有一些基金。短期內就達到了你的預期目標,這個時候可以贖回一部分,然後用基金定投的方式,接著投資,長期持有,獲得穩定的收益。
-
6 # 韻姿天縱
推薦《指數基金投資指南》這本書,可以不操作,原理了解了解沒有壞處。基金整體上是跟隨社會財富積累的,社會一直在進步的話,基金就適合長期持有,但不排除個別基金走下坡路的可能。我是個小白,目前還是人家說啥我信啥的階段。
-
7 # 女團財經
作為投資者
我們的理想狀態是穩賺不賠
所以在投資基金的過程中
在下跌的時候賣出
這樣既享受了上漲的收益
也躲過了下跌的風險
然而,又有幾個人能精準踩點呢?
往往大多數時候結果都是
剛存入就下跌,剛轉出就上漲
所以,小基牆裂建議
同學們在投資基金時
堅持長!期!持!有!
這招真有那麼好用嗎?
長期持有有哪些好處呢?
優勢一:降低投資成本一個是資金成本
一個是時間成本
我知道你們習慣了
小基現有的貨幣基金
存入和轉出時都不需要手續費
而且轉出最快可以秒到賬
但是其他型別的基金
比如股票基金、組合基金等
在交易過程中都是需要
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續費的
如果頻繁交易
累計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另外,除了貨幣基金
投資過其他型別基金的同學
應該知道無論申購還是贖回
都需要一段時間,等待確認後
存入的資金才能享受收益
轉出的資金才能到賬
而這段等待的“空窗期”
是沒有任何收益的
所以交易越頻繁
失去的賺錢機會也就越多
優勢二:獲得較高收益喜歡打麻將的同學
應該有過這樣的體驗
整場牌你手氣還不錯
斷斷續續糊了不少次小牌
不料卻被人糊了一把大牌
最終被扳平甚至反超
這其實就是“辛普森悖論”
說的是在分組比較中常佔優勢的一方
反而會在總評中是失勢的一方
具體到投資上來講就是
那些頻繁操作的人都有個共同點
他們不敢一次性投入太多
所以,即便每次都精準踩點
總體收益也不會太高
反觀那些選擇優質基金
長期持有的投資者
只要選對了,只要堅持了
往往會比頻繁交易的人賺的多
一直在安利長期持有的好處
那麼,堅持多長時間才合適呢?
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
也沒必要固定一個時間線
但一般認為,在投資理財中
堅持1~3年為宜
不過話說回來
這麼長時間,會發生很多事情
小基建議你們長期持有
也不是說買入之後就置之不理
至於該怎麼管理
小基以後會慢慢給你們講噠
現在你們只要知道
選擇優質的基金產品
堅持長期持有就一定會有回報
不信你們等小基開發的組合基金上線了
可以用來驗證一下我今天說過的話
------------------------
8-5
-
8 # 基會挖掘機
買基金長期持有的目的是為了平滑風險,增加賺錢的機率。市場是由無數個短週期組成的長週期,週期越短越難判斷,判斷對的機率也越小,所以把週期放長,勝率就提高了。這一點從基金的歷史業績也可以進行作證,老牌大型基金公司發行基金,穿越牛熊大幅跑贏指數,十年前滬指2000點,現在滬指3300點,而十年前的基金持有到現在,至少有十倍的投資回報。所謂的把賺的又虧出去,這種擔心也很正常,但關鍵是你有沒有高拋低吸技術能力,有沒有跌了敢買漲了肯賣的心理素質?如果沒有,就老老實實把週期放長吧
-
9 # 人人智投
朋友你好,基金適合長線投資,這個是相對於股票投資的,股票一天就可能漲10%、20%甚至更高,那基金一天內很難漲這麼多的,因為基金是一攬子股票,一天內有漲有跌,這樣平均下來,基金每天的波動就會比股票小很多。
總結一句話:基金漲的慢且基金買賣手續費高,所以說基金適合長線投資。
賺了錢再虧回去,這個涉及到什麼時候賣出的問題;
買基金後,如果你巧遇一波牛市,收益很高,不管買了多長時間,可以贖回。
如果買了較長時間比如1年以上,賺錢只是不理想,不建議賣出,可以繼續持有。
另外買基金後,年化收益能到15%,這個是比較理想的,達到這個水平你就可以賣出。
最後如果您是初學者,建議基金定投的方式,可以規避大的風險,我有短影片詳細介紹如何基金定投。
-
10 # 騎著烏龜去看大海
買基金長期持有並不是說買後一直不管它,一直放著不操作的。
何為長期? 最低半年起吧,當你挑選好基金買入後可以放半年左右然後看基金的一個收益情況,結合你的止盈點做操作。
比如盈利15個點減倉1/3或者1/4都是可以的,盈利30個點再減倉1/3。。依次類推,中間逢大跌的時候可以補一點倉位進去。
具體多少看你資金的一個情況來定。
其實我的操作可以說不按常規的來操作,都是設定一個止盈點,達到後就慢慢減倉,減倉後再開啟定投模式,還在漲的話就不管它,再次到止盈點繼續賣出,週而復始,迴圈操作。
不管怎樣,合適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按部就班,都說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才是師傅。。慢慢摸索吧,別人的操作能賺錢,並不一樣對你是有效的,畢竟每個人的入場點不一樣,照搬操作運氣好還行,否則只有虧的份了。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11 # 投資社論
關於買基金是否要長期持有,不是一概而論。現在市場上大多宣揚這種長期持有基金的觀點。當然,這個觀點在很多時候是對的,主要還要看您買的基金的種類等綜合來看。
1.“買基金長期持有”一般情況下是對的為什麼說一般情況下是對的呢?主要是因為A股實際上這些年走的是結構性牛市,這一點非常重要,關係到為什麼這個觀點一般情況下正確的根本原因。
大多數綜合類的基金在持倉的風格上,主要還是偏向於有業績保證的股票。這些企業的的利潤逐年在增加,早就非吳下阿蒙,能年化15%左右的利潤增長的企業,經過幾年的融資和發展,其實是很容易成長為一個更大的企業。舉個例子,大盤兩年的時間從3000點跌到2400後再爬到3000點,這關這家企業什麼事?企業的股價或許一定程度上會隨大盤同向變化,但是這種常年高成長性的企業,它的股價在第二個3000點會高於第一個3000點的時候。這樣的企業比比皆是!
上面這個舉例就是說,如果基金公司持有這樣的股票,實際上是可以遠遠跑贏大盤。事實上也是這樣,回過頭去看現在的很多基金,實際上兩三年的收益達到100%的比比皆是,然而大盤呢?還是那個熟悉的3000點。
這就是為什麼說基金要堅持長期持有一定程度是對的。那什麼時候的情況比較特殊?主要是下面接下來提到的這些基金。
2.“買基金長期持有”特殊情況下不對(1)在大盤非常高位的時候一筆買入
舉個例子,比如2008年買了基金,有的基金到了2015年的牛市頂部都沒有漲回來。這些還不包括一些殭屍基金。
(2)買的是主題類基金
主題類基金就是指某個特定的板塊或者題材。因為A股的板塊輪動還是非常明顯的,像這類基金漲了一段時間最好落袋為安。
(3)買的是靈活配置型基金
什麼叫靈活配置型基金,就是說它的倉位和股票經常有變動,這種基金一個季度就可能變換很多隻持倉股票。也就是說,它不是做價值投資的,更多是基金經理做擇時投資。這樣的投資風格意味著基金經理要選擇追高追熱點,因此大盤不好的時候回撤也會非常大。像這類基金,收益高了之後結合大盤點位來判斷,見好就要收。
總結:大多數情況下,基金長期持有並沒有錯,但是這不是一招吃遍天的鐵律,要分基金型別結合大盤走勢來判斷。
-
12 # 財經者思
基金更適合於長線投資,但這也不意味著要一直抱著不放,有了盈利、達到了一定的要求,該賣還是要賣的!
所謂的基金(股票、指數或混合),主要的投資標的,其實就是一攬子股票而已。既然是股票,自然可以進行短線波段操作,漲了賣、跌了再抄底!
或許,這種短線投機的思維,可以買賣股票,但操作基金還真不行!
基金申購、贖回都是有手續費的1、基金產品的申購,需要收取手續費
一般情況下,買入某隻基金產品(前段申購),會根據買入金額的不同,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部分產品不收取),其大致費率為(如下圖)。此時,1萬元購買這隻基金產品(單位淨值為1.0),真正買入金額只有9985元(15元為手續費),經基金公司確認後,其持有的份額為9985份。2、產品持有期間,還需要繳納管理費
確認買入基金產品之後,只要持有,每個工作日均需要支付產品的運作費用,主要為管理費(每年1.5%)、託管費(0.25%/年)、銷售服務費(貨幣類基金比較常見)。這部分費用,無需客戶額外支付,每日會從基金資產中計提的。而我們所看到的每日基金淨值,是扣除運作費用後的淨值。3、贖回基金的手續費率相對較高,且持有時間越短、費率越高
基金產品申購、持有期間均需要收取一定費用,而基金賣出時,也需要支付手續費的(費率如下圖)。一般來說,基金產品持有期限越短,其費率越高。同樣的例子,1萬份額的某基金產品(淨值為1.0),持有5天賣出,需扣除150元費用;持有超過7天,只需繳納60元;持有365天以上,只有30元;而一旦持有長達730天,則贖回是無需支付手續費,其費率為0%。正是因為,基金申購、贖回,皆有一定的費用。此時,如果採用短期波段操作、頻繁買賣的話,不僅操作繁瑣,甚至於還可能會造成虧損的!
因此,基金產品的確更適合長期持有!可即便是這樣,一旦市場行情有變(由牛轉熊)、亦或者收益達到標準(20%或其他),該賣還得賣才是!哪能幹等著行情逆轉,盈利變虧損呢! -
13 # 謹言勝語
設定一個止盈年化收益率,嚴格執行。比如20%,那麼持有一年達到20%就賣,持有兩年達到44%就賣,以此類推,最多翻倍!
-
14 # 慧算賬
基金長期持有尋求的是一個穩定積累的過程,其意義主要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同時也要注意不要把長期持有變成長期套牢。
降低投資成本首先,基金的買入賣出都是需要手續費的,主要有申購費、贖回費和運作費。基金買入的時候收取申購費,贖回費根據持有天數收取,即持有天數越長,贖回費越低。買賣基金要儘量大於七天,如果持有不超過七天就贖回,那麼利潤可能還不夠付手續費。所以長期定投也是降低投資成本的一種方式。
穩定增長收益我們作為投資者,既希望享受上漲的收益,又想要規避下跌的風險,達到穩賺不賠的理想狀態,但是誰又能真正做到精準踩點呢?尤其對於一些基金投資的新人,在判斷力和經驗都不足的情況下,碰到波動段時會更加感到不知所措。
在基金挑選中,需要理智分析,不強求短期排名引人注目的基金,而可以選擇一些中長期表現都比較平穩良好的基金(中長期排名維持在同類基金前 20%-30% 區間內)進行長期定投。這些基金在單個季度或者年度收益表現或許不夠驚豔,但是戰線拉長之後,基金長期投資的價值就其義自見了。所以,建議基金至少持有1-3年,長期的業績基本都會遠超短期。
大家在長期持有基金的同時一定要設定一個止損點,或者說,設定一個止盈止損的平衡點。有些基金定投兩年後,淨值跌了一半多,扣除手續費後利潤甚至只有兩位數,那這樣的基金就不存在長期持有的意義了。及時止損這四個字算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投資者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止損點,比如10-20%,虧損超過10%就贖回一半;虧損超過15-20%則全部贖回,為之後市場調整時的加倉做準備。
逢迎基金上漲時也適用相似的紀律,這個時候更需要掌握自己的節奏,普通投資者不要總想著去預判後市會如何發展。有節奏有紀律的投資非常重要,穩中方可求勝。最後,我們得明確注意的一點就是,不要把長期持有變成長期套牢。
-
15 # 孟可的思想空間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既然是要長期持有必然要面對著很多的時候放著錢不賺,也不拋售,眼看著基金跌回去的局面。
正所謂投資與人生是一回事。基金投資和人生是遵循共同的道理的。我們並不能看到錢就想賺,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賺錢的機會,但是我們也不能去賺。因為我們要考慮長遠,不能只考慮眼前。在基金投資中很多的短期的盈利我們必須要捨棄。如果我們不放棄短期的盈利,我們就會失去長期投資的更大的利潤,也就是說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只能夠去選擇更重要的只能捨去這些小的利潤,如果我們對這些小的利潤都不放棄那麼,肯定會失去我們的的長期投資收益。長期下來我們不會有一個很好的投資成果,這是一個註定的事情。
就像釣魚一樣,你不可能什麼魚餌都不用就去釣魚,你必須要付出成本,我們所負責成本,一個是時間成本,一個事就是這些小的盈利,看了他失去的成本。
-
16 # 元財經
不是等著虧回去,而是基金的操作方式適合長期持有,如果在短期內,基金收益就達到了你的預期目標,那賣出也可以。那為什麼基金適合長期持有,簡單說一說:
一、基金都是由專業的基金經理在操作,他們操作的方法一般都是購買市面上最有價值的股票,長期持有,透過企業發展、增值達到股票上漲,而不是透過高頻換手的方式,短時間內來獲得收益,企業發展需要時間,價值投資需要時間去等,所以基金適合長期持有,大部分基金短期收益不大。
二、基金有買入手續費,賣出手續費,和管理費等,賣出手續費是根據持有基金的時間長短來定的,持有時間越長,費用就越少。
以我自己在支付寶買的基金為例,持有天數少於7天賣出手續費是1.5%;而大於7天,少於30天,費率是0.75%;大於30天,少於365天,費率是0.5%。基金公司鼓勵基民長期持有,這樣有利於基金池的穩定,方便經理操作。
所以如果短時間內就賣了,可能連手續費都沒有賺回來,那還不如長期持有。
三、如果你的眼光非常好,短期內基金就達到自己的預期收益,那可以賣掉,不一定非要等到虧回去才賣,但是短期內就有很高的收益機率比較小,所以大部分人都建議長期持有。
-
17 # 基金小陳
對於基金是否需要長期持有這個問題,我認為是肯定的。
首先我們要搞懂基金的原理,基金和股票是不同的,兩者都受大環境的影響,如果大盤一直急跌,無論你選的哪隻股票或基金估計也都不好過。但是區別是股票是直接具體的哪一支。而基金不同,基金相當於我們把錢交給了基金經理,基金經理以他的專業素養,去投資,去買了一籃子股票。首先在開始的時候由於基金經理的專業素養已經幫我們降低了風險,遇到行情不好時,你個人持有的股票很可能一路跌停成為垃圾股。基金在下跌的過程中,基金經理有權調倉所持有的股票,所以基金更容易觸底反彈,長期持有風險會降低很多。
另一方面,基金鼓勵長期持有,但並不是一直持有,我們在買基金的時候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比如收益率達到20個點,就賣出,畢竟投資都是有風險的,落袋為安,把錢放在口袋裡才是最安全的。
-
18 # 老楊說經濟
賺了錢當然不能等著虧回去。
基金要長期持有的說法其實是針對短線操作來說的,
在股市裡,有短線、甚至超短線的說法,利用對股票走勢的精準判斷和高超的操作技巧,在短時間內獲得高額的收益。
下面這張圖是昨天(20200810)某隻股票的分時圖:
這隻股票的收盤價是23.64元,上午9:47的時候全天最低價,21.98元,
如果你技巧高超,走位風騷,在9:47那一刻買入,三點鐘閉市的時候,你的股票每股就上漲了23.64-21.98=1.66元,漲幅,7.55%。
如果你更精準一點,上午9.47以21.98買入,10:26分以23.41賣出,然後在10:47分抓住機會,22.74元再次買入,等到下午兩點24.19元最價賣出,你今天的單股收益為:
(23.41-21.98)+(24.19-22.74)=2.28元,累計漲幅,10.37%。
以上計算忽略了手續費。
不過股票交易的手續費比較低,對結果影響不大。
上面的操作都在一天內完成,資金快進快出,可以算超短線,看起來收益頗豐,一天內完成了高額的收益。
但是上面的情況只是理想情況,達成這個目標的前提是你要每次判斷精準,低吸高拋。很多人可能一頓操作下來變成了高位接盤,反向操作,人家賺10%他虧10%。
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不建議進行短線操作。
一是大家都要工作,沒有那麼多時間盯著大盤,很可能因為自己正在開一個會或者領導交辦一件事情賬戶上就出現劇烈變化,由盈變虧。
二是我們也沒有那個能力去預測大盤的走向,有可能出現賣低了買高了這種尷尬場面,一頓操作下來發現收入還不如按兵不動,勞神費力。
所以也就有了長線操作,價值投資的說法。
簡單說就是看好一家公司,業績好,發展前景好,然後長期堅定持有他家股票。不管短期漲跌,用時間換空間。
這樣的好處就是不用每天盯著大盤,心臟起伏不定了,好的企業自然會有股價反應他的價值,等時間足夠久大機率股價是會上去的。
那麼問題來了,雖然我看好一家公司,自認為還不錯,萬一這個公司經營出問題了怎麼辦?我長期持有還是有虧錢的風險。
這個時候基金就來了,當然這裡指的的股票基金或者以股票為主的混合基金。
我們大家都把錢給基金公司,積少成多,基金公司拿著這一大筆錢去買了一攬子股票,基金公司通常比我們有更強的研究能力,他們大部分也會購買行業龍頭企業的股票並長期持有。
這個時候,相當於我們的錢是分散投資到不同的企業的股票裡了,單個企業出現問題對總資金的影響也不會那麼大了。
由於基金公司大多數都是採用價值投資的方法,他們也不會拿著這麼大量的資金每天跑去做短線操作,所以收益也會相對平滑,很難出現暴漲暴跌的情況。所以我們買了基金以後如果按照短線操作來買進賣出,並不能獲得很多的超額收益。
還有一點,熟悉基金的朋友都知道,基金(這裡指我們通常購買的場外基金)每天只有一個價格,就是當天股市閉市的時候基金所持股票的結算價格按比例計算得到的,所以也不可能在日中交易的時候根據實時價格來進行交易,我們在支付寶和天天基金上看見的淨值估算其實只是實時估值,不是基金的實際淨值,淨值只會在當天閉市的時候產生。
所以基金的波動也會比股票少,並不適合短線操作。再加上基金的購買贖回費用比股票高很多,如果頻繁買賣基金,最後手續費將會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基金的長期持有,我個人認為超過3個月以上都叫長期超過30天都算長期,這個從很多基金的賣出費率上都能看出來。
比如這款基金,我認為從贖回費率上可以看出來,7天以內算超短期,7-30天算短期,30天以上算長期,持有時間越久贖回費率越低。
長期持有並不意味著一直持有,不是說賺了等著虧回去。
老楊一直強調,買基金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課,選好基金。基金選好了以後就要多看少動,對於正常成長的基金,只要不是兩三年都不盈利,儘量避免割肉。
相較於割肉,做好止盈更關鍵,這個看個人的風險偏好。比如有的人給自己設定的盈利點是15%,那麼你的基金盈利到了15%以後你就可以考慮慢慢減倉,每次基金創新高都把本金贖回一部分,如果遇見下跌可以考慮低價再購入一部分。
如果你風險忍受能力更強,對手裡的基金有信心,那麼可以把止盈點設在更高的地方,比如20%,當利潤達到以後你可以先贖回利潤部分落袋為安,剩下的本金繼續留在基金裡增長。
每個人的風險偏好不一樣,操作風格也不一樣,但是我想強調的是,不管怎麼樣,一定要設定好止盈點,並且嚴格按照事先設定的步驟來操作。不要賺了錢就上頭,在裡頭追高,到頭來利潤又回吐。造成了一種賺了錢又虧回去的局面。
長期持有的目的是避免短期波動帶來的價格與價值的偏離,透過長時間的持有讓股票的價格更加貼近股票本身的價值,從而達到我們預期的收益,買基金的目的是讓基金經理替我們選更多的股票長期持有,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所以買基金,建議長期持有。
-
19 # 老汪說財經
為什麼?因為基金經理不是吃乾飯的!難道基金經理不知道股票高估了要賣出?難道基金經理會等著虧回去?你覺得是你更懂股票,還是基金經理更懂股票?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投資能力強於基金經理,那麼你何必買基金呢,自己炒股不是更賺嗎?
當然,我上面指的是主動型基金,如果你買的是被動型基金,那就另當別論了。
主動型基金會有基金經理代替投資者擇股擇時,進行資產配置,而被動型基金購買的股票是固定,除非對標的指數成分股發生變動,一般也不會賣出股票,被動型基金基本上都是指數型基金。如果你買的是指數型基金,你就要自己決定什麼時候止盈賣出了。
所以如果你買的是主動型基金,除非遇到了下面這些情況,一般更建議長期持有。一是基金更換基金經理,而你又對新的基金經理能力有疑惑,這個時候你可以換成其他同類型的基金;二是該基金長期表現差於大盤,注意,這裡說的是長期,而不是短期,基金短期表現不好,可能是運氣不好或者市場風格變換,但是長期表現不好那就肯定是基金經理有問題了,這種情況下最好換掉這個基金。第三種情況是基金規模越來越小,有清盤的風險,這種情況還是很少的,自己記住這一點就行。
買主動型基金就是要買前好好挑選,只要不發生上面說的這幾點,就好好持有,長期下來收益肯定不低。要知道,中國所有股票型公募基金最近十年來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高達20%左右,在這樣的高收益下虧錢的基民們,你們想想自己最大的錯是什麼?
-
20 # 變富請慢一點
“如果看好一支基金就應該長期持有”,這也是我個人一直推崇的理念,但這個長期持有並不是只買不賣,長期持有共有三種方式。
1.經過長時間的投入,達到收益目標,賣出之後再繼續分批買入或定投,如些操作,在我看來是屬於長期持有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比較適合震盪行情。
2.在相對的低位(比如2018年的下半年)分批入場,待到牛市最瘋狂的泡沫階段,人人都在談論股市的時候,分批賣出,這也可以看做是長期持有。
3.買入後不管不問,一次放上十幾二十年,這肯定算是長期持有了,如果選對基金,這種方式是最賺錢的模式,可惜大部分人沒有這個耐心。
各種長期持有的方式我們要學會靈活運用,最希望我們長期持有的肯定是基金公司,只有長期持有他們才能收取更多的手續費,但是我們肯定是要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長期持有,絕不能等到把錢虧回去了才想著贖回。
回覆列表
買基金長期持有是平攤風險獲取更大利益。
中國股市牛市很短,而熊市是漫長的,在熊市,基金波動不是很大,而下跌很快,記得一次熊市中某一基金連續下跌14天近40點左右,這時就要定投。
你可以說下跌為什麼還要定投?因為行情波動誰也不知是漲是跌,說不定買後連續上漲呢?萬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跌就有漲。好比打仗屢敗屢打。時間長了,到了牛市就是吃肉喝湯的日子。
銀行零存整取五年,八年利息又有多少,長期定投五年,八年,遇牛市就是利益成倍翻。
今年6月底,很多人基金收益達5o到一百點,有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