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呂后在臨終前曾特意問過劉邦丞相的後繼之人,而劉邦卻意外的提到周勃的名字,並且答非所問的讓他做太尉,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9
回覆列表
  • 1 # 劉小天XT

    劉邦在討伐英布時,被流矢射中,回來的路上就病了。皇后呂雉為他請來名醫,探問之後,劉邦問他如何,醫生回答說:“可以治好。”劉邦聽完卻將醫生一頓臭罵道:“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說完讓醫生走人。

    劉邦病得很厲害,卻不讓醫治,呂后就開始問起了劉邦的後事。她問:“陛下百年之後,如果蕭丞相死了,誰來接任呢?”劉邦說:“曹參可以。”又問曹參以後,劉邦說:“王陵可以,但他有點憨,不過陳平可以輔助。”

    隨後,劉邦就莫名其妙地說了那句話:“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呂氏問的是丞相人選,他說著說著,卻來了這麼一句,確實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

    劉邦為什麼說:“安劉氏者,必勃也”?原因大約有三:一是因為劉邦對呂后家族坐大亂朝有先見之明,有隱約擔憂;二是他對周勃對自己的忠誠度特別放心;三是他將授周勃以兵權,讓他成為能鎮住肅清呂氏集團的資歷老臣和武力後盾。

    劉邦所謂:“安劉氏者,必勃也”,為什麼是“安劉氏”,而非“興劉氏”呢?當時,雖然那些手握兵權、英勇善戰的功臣如韓信、英布等已經誅殺,但呂后在宮中的影響卻越來越大,從她成功阻止自己廢長立幼的過程中,劉邦已經明顯感覺到呂雉“羽翼已成”;劉邦在外征戰,她一女流之輩,在未得皇帝明示的情況下,就隨意處死功臣韓信,這種霸道,男人不及。呂后的專橫跋扈,劉邦是早就領教了的。他已清醒的意識到,呂后在他死後必有動作,劉氏天下還有不穩定因素,所以,是是“安劉氏”,而非“興劉氏”。後來果然,劉邦一去世,呂后立刻掌權,一切順理成章。

    為此,劉邦榻前對呂氏所說,就幾乎是他的臨終安排,後來也確實如其安排。周勃雖然缺少文才,但他為人厚道,對劉氏忠誠,把兵權交給他,他會成為劉氏的堅貞衛士。所以,後來陳平和周勃聯手,剷除了呂氏集團。而關鍵是,周勃手握兵權,倘若他沒有軍隊,再忠誠也無濟於事,劉邦臨終一言,保住了自己的百年江山。

  • 2 # 傳承古帖筆法章法的人

    劉邦臨終前的丞相人選提到周勃,因為周勃給劉邦的現象好。但是,惠帝即位呂后攝政,丞相人選不會遵守劉邦的遺囑。

  • 3 # 夏雨風

    劉邦是從一個亭長一躍直上當了開國皇帝,劉邦用過無數人才,但最珍惜的情義還是發跡前的赤膊兄弟。

    周勃丶王陵丶婁纓等相遇於貧寒之中,周勃的忠厚丶王陵的憨厚和婁纓的忠義,是劉邦引以為終生的兄弟情義。

    劉邦同樣也沒虧待糟糠之妻呂雉,明知她好強潑辣,當然也想不到呂雉日後會殘忍殺害戚夫人及其子劉如意。

    劉邦安排好了周勃才安祥閉上了眼睛。可以說劉邦深知周勃的忠厚為人,可以安劉氏。劉邦的知人用人的眼光確是卓越非凡的,就如他能集眾人之才智,而打下天下。

  • 4 # 相城歷史小學生

    引言:

    公元前195年,京城長安的未央宮中卻是一片愁雲慘霧,皇帝劉邦在征討英布的過程中再度遭遇致命箭傷,回到京城後病情惡化,已然時日無多了。病榻之前,淚流滿面的呂后終於鼓起勇氣問道:“陛下,蕭何之後,誰可接丞相之職?”劉邦虛弱的回答:“曹參可以。”“那之後呢?”呂后著急的追問著。“王陵可以,但王陵性子執拗,可以讓陳平來幫他,陳平足智多謀,但是難以獨當一面。周勃沒什麼文化,但非常忠誠,日後安定劉氏江山的必然是他,可以讓他做太尉。”劉邦想了想回答道。“再然後呢?”呂后依然不肯善罷甘休。只見劉邦吃力的揮了揮手:“算了吧,之後的事情你也不用知道了。”不久,一代梟雄劉邦離開了人世,享年六十二歲。

    年邁的漢高祖劉邦

    在劉邦去世後,太子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惠帝作為呂后的獨生子,為了兒子的未來呂后厚著臉皮向劉邦詢問丞相人選,也是為了兒子著想無可厚非。但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劉邦的回答,卻非常值得玩味。曹參和王陵是文武雙全的人才,他們也根據劉邦的這段話在蕭何之後先後做了丞相,陳平為人圓滑,是官場老手,做丞相也沒問題。可週勃在這些人中間出現卻顯得非常意外,而且給周勃安排的是太尉而非丞相,劉邦有些答非所問了。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劉邦在臨終前的丞相人選中特意提到周勃呢?

    一.絳侯周勃——優勢明顯

    周勃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元勳,在劉邦對武將論功行賞時,周勃的封賞僅次於曹參,可見,劉邦是非常器重周勃的,以至於臨終遺言還特意提到了周勃,因為周勃在漢初的眾多功臣中有著自己的優勢。

    1.老鄉身份很重要

    劉邦是農民出身的皇帝,這樣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一開始沒權沒勢,最倚重的只有自己的親人和同鄉,所以,劉邦對老鄉的標籤看的非常重。

    從劉邦封王的行為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劉邦一開始沒有一個同鄉封了王,反而他們個個在中央擔任要職,手握實權(唯一封王的老鄉只有盧綰,封他為王一來是和劉邦關係最好,二來是同鄉裡他最沒本事)。周勃能夠得到劉邦的信任,老鄉的身份非常重要。

    老鄉是劉邦奪去天下的一大基礎

    2.沒文化,我放心

    在劉邦的所有老鄉中,周勃的文化程度是最低的一個,過去周勃只是靠著編織一些涼蓆或者做吹鼓手掙點錢,即使後來位高權重,周勃對讀書人也特別不耐煩,處理政事時往往對讀書人一頓訓斥,訓完了之後還嚷嚷著:“有什麼話趕緊的說!”十足的一個大老粗。

    勃為人木強敦厚,高帝以為可屬大事。勃不好文學,每召諸生說士,東鄉坐而責之:「趣為我語。」其椎少文如此。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這本是周勃的缺點,可正是因為周勃的粗鄙和沒文化,反而讓劉邦對他非常放心。周勃的粗俗說明他這個人沒什麼心眼,對文人罵罵咧咧說明他和那幫有文化的功臣不怎麼對付,不容易拉幫結派,這樣的大臣劉邦用起來最放心。

    3.功臣凋零,唯周勃可堪大用

    從劉邦稱帝到去世一共八年時間,在這八年裡劉邦就幹了兩件事:殺功臣和考慮誰做太子。漢初的功臣尤其是異姓諸侯王在劉邦去世時已經被屠戮殆盡,等到劉邦彌留之際,功臣裡只剩下周勃最靠譜。

    周勃是當時碩果僅存的優質大臣

    此時漢初的功臣裡面,蕭何曹參垂垂老矣,心力早已用完(從蕭規曹隨的故事即可見一斑)張良隱居不問政事,王陵性格太直,陳平心眼太多,都無法獨當一面。其他如周昌在呂后對其下跪後便對他的信任慢慢少了,樊噲更是在劉邦臨終前差點被冤殺,數來數去,剩下的人裡周勃功勞最大,可堪大用。

    二.劉邦的憂患意識——安劉者必勃也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下劉邦臨終前對周勃的評價,一共是三句話: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劉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這短短的三句話,卻充分體現了劉邦的憂患意識,更能感受到劉邦在其中所隱含的深意。

    第一句:周勃厚重少文

    首先點明瞭周勃的特點,其一是厚重,其二是少文。這句話實際上是留給後繼之君聽的,劉邦告訴後繼之君:周勃這個人是忠於漢室的忠臣,是不用懷疑的,可以重用,但同時劉邦又點明瞭周勃的缺點:沒文化,沒什麼心眼,好對付,意思是告訴後繼之君對周勃要卸磨殺驢,至於怎麼殺,就從他“少文”上入手。

    第二句:安劉者必勃也

    這句話是留給周勃的,此時的劉邦在經歷了立儲之爭後深切感受到呂氏外戚的強大,但此時劉邦行將就木,已經無力剷除呂氏一族了,劉邦擔心在他去世後呂氏外戚的勢力會愈發強大,威脅到劉氏的皇權。所以這句話實際上是給周勃的遺詔,告訴周勃:如果有人威脅劉氏江山,就由你負責平定他!果然,十五年後,以周勃和陳平為首平定了諸呂之亂,皇權再度迴歸劉姓人手中。

    呂后的強大讓劉邦非常擔心身後之事

    呂祿以趙王為漢上將軍,呂產以呂王為漢相國,秉漢權,欲危劉氏。勃為太尉,不得入軍門。陳平為丞相,不得任事。於是勃與平謀,卒誅諸呂而立孝文皇帝。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第三句:可令為太尉

    是劉邦給周勃的權力,想要達成第二句話的目的,就必須手中握有權力,尤其是軍權,而太尉是國家最高軍事長官,這就是劉邦給周勃處理問題留下的本錢。雖然之後周勃一度失去了兵權,但此前他已經在軍隊建立了很高的威信,因此,當劉章殺死呂產使周勃重新掌握軍隊控制權時,士兵們都願意追隨,這才有了後來平定諸呂之亂的結果。當然,沒有周勃前期平叛所打下來的基礎,平叛也很難實現。

    劉邦這三句看似突兀卻又平常的話,每一句都飽含著劉邦的深意,面對呂后的追問,劉邦在推薦正確的丞相人選時又留了一手,不得不佩服劉邦的先見之明啊!

    周勃劇照

    三.留予後人做嫁衣——周勃好對付

    前面曾經說過,劉邦評價周勃厚重少文是提醒後繼之君如何對付周勃,但很可惜,惠帝劉盈並未能領會其中深意,可劉邦的話並沒有白費,另一個兒子漢文帝劉恆很好的貫徹了父親的這一遺訓。

    當週勃平定諸呂之亂後,他的權力達到頂峰,但周勃是一個缺乏野心的人,所以在經過一番角逐後選擇讓劉邦的第四個兒子代王劉恆成為新一任大漢的皇帝,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劉恆是周勃的苦主

    漢文帝初入朝堂,根基淺薄,為了穩定民心同時壓住那些覬覦帝位的諸侯王們(如齊王劉襄,淮南王劉長等)必須倚重功臣們,因此,劉恆即位後給了周勃很高的賞賜,不僅增加了他的食邑,金銀,還提拔周勃做了丞相,卻明升暗降的奪了周勃的兵權。等到劉恆站穩腳跟,又立馬把周勃踢到一邊,甚至不惜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周勃投進監獄。此時的周勃徹底暴露了他“少文”的弱點,縱然是一肚子委屈卻又無可奈何。

    歲餘,每河東守尉行縣至絳,絳侯勃自畏恐誅,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之。其後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長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辭。吏稍侵辱之。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好在周勃只是缺心眼而不是沒心眼,透過外戚薄昭的關係周勃撿了一條命,卻也自此遠離政治中心最終鬱鬱寡歡而亡。劉恆這招卸磨殺驢玩的相當精彩,深得父親劉邦的真傳,只可惜了周勃這頭“笨驢”,他的命運自劉邦去世之時便已然註定!

    四.一脈相承——周勃並非個例

    封建王朝的發展,其本質是權力轉移的過程,即皇帝的權力逐漸加強,大臣的權力逐漸減少,至清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而兩種權力的漲跌是不斷波動的,最明顯的就是皇位更迭,新君即位之時。

    但凡新君登基之時,先君往往留下顧命大臣,美其名曰“匡扶社稷”,實則在新君未長成之際,留下幾頭拉磨(國家)的驢子,待到新君羽翼豐滿之時他們的任務也基本完成,最後一項任務是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來當做新君立威和鋪路的墊腳石,這一慣例自封建王朝開始直至覆滅,一直存在著。

    竇嬰,霍光等人先後步了周勃的後塵

    周勃並非個例,只是先例。漢景帝去世時感受到外戚實力的強大,給竇嬰留下了一封無頭的免死遺詔,卻成為漢武帝后來清除外戚的最佳手段,隨著田竇交惡事件的結束,漢武帝暫時解決了外戚問題,真正意義上掌握了實權。同樣的問題出現在現在漢武帝晚年,為了昭帝劉弗陵,漢武帝留下霍光等四位輔政大臣,雖然昭帝意外的英年早逝,但隨後的宣帝卻繼承了這一傳統,在霍光去世後立馬誅殺了霍氏家族。這些,是漢朝皇室的一脈想傳,不過是文帝對付周勃的重演罷了!

    結語:

    周勃是可悲的,自始至終他都被劉氏皇族玩弄於股掌之中,劉邦用簡短的三句話決定了周勃的命運。雖然我們都敬佩劉邦的識人之明和預見能力,但也同樣感慨劉邦的自私,因為他的私心,才讓周勃走向了這條結局悲傷的道路。

    參考:《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史記.高祖本紀》

  • 5 # 君山話史

    漢高祖劉邦去世前,呂后曾問他:“在您百歲之後,蕭何要是去世,誰能接替他呢?”

    劉邦回答道:“曹參可以。”

    呂后再問:“那曹參之後呢?”

    劉邦又答道:“王陵可以。不過王陵忠厚老實,陳平則精明過人,可補他的缺點,陳平聰明有餘,卻不夠厚重,難以獨當重任。周勃厚重,雖不善言辭,不過可以肩負起安定社稷重任的,可以讓他擔任太尉一職。”

    呂后又問:“那周勃之後呢?”

    劉邦道:“以後的事,就不是你我所能知的了。”

    從上面的對話可以看出,劉邦並沒有說周勃是丞相人選,而是太尉人選。丞相相當於總理,而太尉則相當於國防部長。應該說,劉邦看人是很準的,他認為周勃可以安定社稷,但並不是好的丞相人選。也就是說,周勃的長處在於軍事,而非政治。

    劉邦認為,接替蕭何的不二人選是曹參。後來呂后以曹參為相,曹參推行“無為而治”,歷史上稱為“蕭規曹隨”,因而曹參也成為非常成功的丞相。曹參之後,無論王陵還是陳平,都有弱點,王陵是太老實,陳平比較輕浮。所以丞相便分為右丞相與左丞相,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這樣可以互補。

    至於周勃,呂后依劉邦遺言,讓他擔任太尉,即國防部長。

    為什麼劉邦很器重周勃的軍事才能呢?

    其實在大漢開國元勳裡,軍事才幹超過周勃的人很多,比如韓信、彭越、英布,這三人都屬於可獨當一面的統帥,不過很早就被劉邦剷除了。次一級的將領,就是曹參、周勃、樊噲、灌嬰等。周勃的軍功,要高於樊噲、灌嬰,而遜於曹參。在曹參去世後,周勃實際上已經是軍界一哥,由他出任太尉,實是眾望所歸。

    呂后去世後,周勃利用自己的威望,鎮壓諸呂,再造漢室。由於功勞太大了,漢文帝上臺後,就以周勃為丞相。但事實證明,周勃帶兵是好手,玩政治卻不行,對經濟、刑獄之事一竅不通,很快他就知難而退了,乖乖交出相權。從這點看,劉邦看人很厲害的,周勃就是當太尉而料,而不是當丞相的料。

  • 6 # 方圓論壇

    歷史上劉邦在彌留之際時,呂后詢問了劉邦在他百年之後的人事安排。呂后說“蕭相國死後該由誰來代替他呢?”劉邦說曹參。蕭相國死後,由誰來接替呢?”劉邦說曹參。呂后問曹參之後是誰,劉邦說:“王陵可以在曹參之後接任,但王陵智謀不足,可以由陳平輔佐。陳平雖然有智謀,但不能決斷大事。周勃雖然不擅言談,但為人忠厚,日後安定劉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我們從呂后和劉邦的這段對話就可以看出,劉邦對於周勃有多麼的重視。

    要知道蕭何,王陵等人雖然為丞相,但他們只可以主持朝政,而且丞相大權還被劉邦極大的進行了削弱,周勃太尉之職可是漢朝的最高武職,雖然太尉和丞相地位相同,分別是最高軍事長官和最高行政長官。但太尉可是統領天下兵馬的大元帥。槍桿子裡出政權這句話,古今通用。而且劉邦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他也不斷的打擊蕭何,甚至還把蕭何關進過牢裡,罪名就是蕭何收受商人賄賂替商人說話。雖然這不過是一個名頭,但劉邦透過打擊相權使得相權極度被削弱,漢朝丞相的權利遠不如秦朝那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由此也可以看出劉邦對於周勃遠比其他人要重視。

    劉邦為什麼對周勃如此看重呢?顯然同鄉關係並不稀奇,漢初時期朝中大臣是劉邦同鄉的人並不在少數,劉邦看重的是周勃的軍事才能,周勃自跟隨劉邦之後,任勞任怨立下了赫赫戰功,最關鍵的還是周勃非常忠心,這一點讓劉邦非常看重。而且周勃為人質樸剛強、老實敦厚,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這更是劉邦欣賞周勃的地方。

    事實上週勃也沒然後劉邦失望。周勃在漢惠帝和呂后專權時期,一直都非常低調。雖然周勃位高權重,但其行事一直很低調,對於呂后和呂氏家族的專權做法也一直默默旁觀,並不作聲。直到呂后死後,呂產開始獨霸大權,想要危害劉氏江山。此時周勃認為該自己動手了,所以周勃果斷和陳平密謀剷除呂氏,擁立代王劉恆為帝。也正是因為周勃的緣故才使得漢朝政權得以撥亂反正重回劉氏之手。

  • 7 # 講古場

    劉邦臨終之前與呂后有一段非常有名的對話,很耐人尋味。

    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

    仔細琢磨,對話中隱藏著很多資訊,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

    一、呂后為何不斷的追問同一個問題,有何目的?

    呂后是一個非常獨立的政治女性,在劉邦四處平叛的時候,都是呂后實際執掌中央政權。她誅韓信、殺彭越、逼返黥布,早已表現出卓越的政治能力。因此,在劉邦死後,相國的人事安排呂后應該是有自己的主張的。那麼為什麼還要詢問劉邦呢?其實這一問的真實含義是:在皇帝你死後多久,我呂后才可以用我自己的人?蕭何死後可不可以?

    劉邦的回答很明確——不可以,蕭何死後你要用曹參!

    那麼曹參死後呢?我可不可以用自己的人呢?

    劉邦這時候鬆口了,可以!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劉邦說曹參之後,可以用王陵。蕭何是劉邦的同齡人,劉邦死後,蕭何也活不了幾年了。曹參年紀比他們小很多,為什麼這麼說呢?歷史上並沒有準確記載曹參的年紀,但是曹參在亡秦滅項的過程中,戰鬥功最多,受傷也最多,這說明曹參應該是正處於年富力強的年紀。所以,用曹參來頂替蕭何為相國,這是正常的人事安排。可是王陵卻是一個年紀比劉邦還大的人,用來頂替曹參就顯得極不合理了。

    史書同樣沒有記載王陵的出生時間,但是記載劉邦像對待哥哥那樣對待王陵。說明王陵應該比劉邦大,至少是仿上仿下的同齡人。那麼,王陵就比曹參大很多。劉邦臨終遺言,說曹參之後,可用王陵。且不說曹參死後,王陵是否還健在。就算活著,也是七老八十了,能做什麼?所以,劉邦這樣說的意思就是同意讓呂后自主安排曹參之後的相國人選。

    之後劉邦繼續說,陳平可以為相,但不可獨任。那麼另一個人,呂后就可以自主安排了。

    二、劉邦為何提到陳平和周勃

    其實,按照上面的分析,劉邦說到王陵就可以了,意思表達的很明確了:蕭何死後,你呂后不可以安排自己的人做相國。第一、我劉邦不同意,這不利於國家的安定;第二,你這個時候就用自己的人,眾功臣未必會信服你,你擺不平這些遺老功臣。所以,接替蕭何的必須是曹參。曹參之後,你就可以自主安排了。

    既然意思已經表達清楚了,那為什麼還要提到陳平和周勃呢?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件事情。劉邦在此之前,派陳平和周勃去辦了一件大事——拿著自己的詔令,到前線大營之中斬殺樊噲。這件事情呂后並不知道。劉邦如今大限將至,他擔心呂后不會放過陳平和周勃,於是特意在自己的臨終遺命之中提到了陳平和周勃,其目的是想保護一下這兩個人。所以劉邦說了“陳平可以為相”,以及“安劉氏者必勃也”的話。這一句“安劉氏者必勃也”增加了周勃的分量。安劉氏,就是安呂后。這時候,劉邦是不可能猜測到呂后會殺了他的幾個兒子的。呂后和新皇帝劉盈是一體的,所以劉邦用這句話增加周勃的分量和作用,最大限度確保呂后不會殺了周勃。

    可這其中的深意,呂后不知。聽了這句話,她有點糊塗了,明明已經讓我自己做人事安排了,怎麼又提到了陳平和周勃。一著急,又問了一句:“那後來呢?”,呵呵。

    三、劉邦真的能預測未來嗎?

    有人說,劉邦真是厲害,早就看出呂氏之亂,提前預言了周勃將來會平定諸呂。我想,劉邦是沒這個能力的。不僅是劉邦,誰都沒這個能力。劉邦的臨終遺言,也許是和後來的事情巧合。也許這個臨終遺言之事本身就是後人附和的。但呂后在劉邦臨死之前,向劉邦請示朝中重要的人事安排確是合情合理的。劉邦在這時,除了做正常的後世安排之外,也補救一下自己給陳平、周勃帶來的災禍,我想,也是非常有這種可能性的。

  • 8 # 帝國烽火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公元前195年6月1日既漢高祖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漢王朝的開創者,大漢皇帝劉邦崩於長樂宮,享年六十二歲。

    劉邦的逝世,對於成立不久的大漢王朝而言,留下了巨大的隱患,尤其是太子劉盈,懦弱而無主見,呂后狠毒而霸道。劉邦去世之前,他已經預料到了,他死後必定皇權旁落,呂后專權,不過富有遠見的劉邦早已經安排好了一切。

    當劉邦在彌留之際時,呂后問他死後人事的安排:“ 蕭相國死後,由誰來接替呢?”劉邦說曹參。呂后問曹參之後是誰,劉邦說:“王陵可以在曹參之後接任,但王陵智謀不足,可以由陳平輔佐。陳平雖然有智謀,但不能決斷大事。周勃雖然不擅言談,但為人忠厚,日後安定劉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呂后又追問以後怎麼辦,劉邦有氣無力地說:“以後的事你也不會知道了。”

    呂后的這一番安排,就是確定了他去世之後,朝中丞相的安排,分別是蕭何、曹參、王陵、陳平,並推薦周勃為太尉。劉邦的這一手安排非常厲害,因為劉邦的話就是聖旨,呂后都不敢更改,劉邦這種方式就在朝堂之上樹立了一個科平衡呂后的功臣勢力。

    實際上呂后非常忌憚功臣的勢力,在《史記》中,有明確的記載,呂后之所以還有顧慮,就是因為有功臣存在,使呂后不得不收斂。在眾多功臣中,劉邦最為看重的當屬周勃,並認定周勃能安定劉氏江山。劉邦為何會特意提到周勃呢?

    首先是劉邦認定周勃可靠。周勃為人質樸剛強、老實敦厚,說的通俗點,就是很實在,沒有啥花花腸子。而劉邦是一位非常會看人,用人的政治家,他自然看出了周勃憨厚老實可靠的優點,所以他認定“安劉氏者必勃也。”

    而劉邦為首在最後的彌留之際,還要提到讓周勃擔任太尉,原因很簡單,這是為了確保功臣派擁有實權。劉邦這項對呂后的交代,實際上是對後世的安排,若呂后不從就是抗旨,所以劉邦此舉就是為了確保功臣派能掌握實權,以確保在呂后去世之後,劉姓江山得意保留。

    故而,劉邦在政治的確看的遠,去世之前已經佈局好將來的事情,他無愧於毛主席口中的“大政治家”稱號。

  • 9 # 老實人侃歷史

    劉邦去世之前把呂后召至榻前,呂后問高祖:“蕭相國現也已偌大年紀。陛下想過沒有,待您百年之後,相國若死,何人能接替他呢?”高祖道:“平陽侯曹參可以接替。”

    呂后又問:“平陽侯曹參現亦暮年,若是他死了之後呢?”高祖道:“安國侯王陵即可,”高祖停了一下,繼續說道:“不過,王陵憨厚心直,方法簡單,不宜單獨為相,可以讓曲逆侯陳平協助他。曲逆侯陳平雖然策多略廣,很在智謀,但年輕少重,也難以獨任。而絳侯周勃呢,質樸敦厚,德高望重;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我想能安定劉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讓他擔任太尉。”

    周勃(?-公元前169年),沛郡豐縣(今江蘇豐縣)人。西漢時期開國將領、宰相,名將周亞夫之父。弓馬嫻熟,孔武有力。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隨沛公劉邦起兵反秦,歷任五大夫、虎賁令、將軍, 封為威武侯。參加楚漢之爭,攻打趙賁、大敗章平、包圍章邯,屢建戰功。 成皋之戰時,留守鎮關重地,突入成皋戰場。帶兵攻取曲逆、泗水、東海兩郡,凡得二十二縣。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封為絳侯。帶兵討平韓信、陳豨、盧綰叛亂,拜為太尉。劉邦死前預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呂后死後,聯合陳平奪取呂祿軍權,誅殺呂氏諸王,擁立漢文帝即位,兩度成為丞相,最終罷職歸國。

    劉邦為什麼會如此看重周勃?

    因為劉邦正是看到了周勃靜若處子、動如脫兔的特點,認為他能夠承擔大事,在自己即將去世的時候,把樊噲手下的軍隊交給了周勃。

    呂后上臺後,周勃隱忍以待。呂后曾以殘忍的手段害死了戚夫人及其子趙王如意,惠帝驚恐而死。呂后遂立劉邦和宮人的幼子為帝,自己臨朝稱制。她又違背劉邦"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盟誓,封諸呂子弟為王,又令呂產、呂祿分領京師南北二軍,控制了首都的警衛部隊。還安插自己的親信審食其為左丞相。

    公元前180年,呂后病死。相國呂產、上將軍呂祿"矯制以令天下",妄圖篡奪漢室,齊王劉襄首先起兵討伐諸呂。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用計奪取了呂氏軍權,並與朱虛侯劉章共同謀劃,一舉誅殺二呂,族滅呂氏,立劉邦第四子代王劉恆為帝,為漢文帝。

    實踐也正如高祖所說,周勃自秦末隨劉邦起兵反秦,率軍轉戰各地,以致漢朝建立後又隨劉邦平定韓信、陳稀等異姓諸王叛亂中,直至後來平定諸呂之亂,都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實無愧“周勃安劉”之譽。

  • 10 # 飛哥說史

      公元前202年的時候,劉邦終於打敗了項羽並且成立了大漢帝國。漢朝跟秦朝一樣,都是封建王朝,劉邦當上了皇帝以後,加強了皇上的權力,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劉邦前前後後把很多有戰績的大將都給殺死了,比如英布、彭越還有韓信這些大將,然後這也就遇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事情,那就是漢朝有能力的人少得可憐,如果有叛亂的人或者是其他國家的敵人來侵犯,漢朝會非常麻煩。

      但是,在劉邦殺害那些大臣的時候,有一名大將卻沒有被劉邦殺掉,這個人就是周勃,周勃在建立漢朝上也是有很多功勞的,在劉邦開始征戰的時候,周勃就一直跟在劉邦的身邊,並且立下了非常多的功勞,像這種開國功臣,雖然劉邦也想過要殺掉他,但是卻還是捨不得,而且周勃一直都非常忠心,劉邦也全都知道,所以就沒有殺害他。

      公元前一九五年的時候,劉邦因病去世了,在去世之前劉邦留下了一句遺言:“周勃這個人忠厚淳樸,但是能平定劉氏的人肯定是周勃,所以可以把他封為太尉”。

      劉邦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大多數的人都特別不理解劉邦去世之前留下的話,其中最不理解的就是“能平定劉氏的人肯定是周勃”這句話,但是劉邦既然留下話了,讓周勃來當太尉,那劉邦的後代們也就順從了他的心意,劉邦死了以後,漢惠帝讓周勃當上了太尉。

      漢惠帝當上了皇帝以後,呂后一直都掌握著大權,就變成了後宮處理政務這樣的場面,呂后去世了以後,呂祿成為了漢朝的大將軍,丞相也是呂氏一族的呂產擔當,這個時候的漢朝大權全都在呂氏的手裡。

      為了改變這樣的現象,公元前一八零年,周勃跟陳平聯合起來,一起把呂后的勢力給消滅了,重新讓劉氏掌控朝政和大權,周勃也在這一次的政變裡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他帶領著軍隊把呂氏的勢力給滅掉了。

      一直到這個時候,大家都才反應過來劉邦的遺書。原來從那個時候劉邦就已經發現了呂后的野心,但是從那個時候來看,劉邦應該是對付不了呂雉的,但是劉邦認為周勃這個人非常的忠厚老實,而且善良純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周勃非常的忠心,劉邦認為他以後肯定能成大事,所以特地在死之前留下了那句話,周勃也沒有讓劉邦看錯人,最後也順利的把呂后的勢力給消滅了,這樣看來,劉邦看人的能力還真的是挺準的。

  • 11 # 經典守望者

    劉邦臨終提到周勃並非是無意的,這是因為當時的政治格局所影響的。也是劉邦對於劉氏江山的最後一重保證。

    首先,當時的政治秩序中,無論是漢朝中央相國蕭何,齊國丞相曹參還是安國侯王陵都沒有軍權。而周勃當時還在軍中任職,以周勃為太尉可以很好地保證王陵的施政過程不被影響左右。這和當時劉邦臨終下旨誅殺樊噲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為了防止呂氏禍亂朝政。樊噲是呂氏一族中最具有軍事威望的將領,如果呂氏當道必然要藉助樊噲的軍事力量,所以劉邦要留下旨意讓陳平軍中斬樊噲。而在劉邦臨終時,在他的心目中,樊噲已經被誅殺。呂氏之中已經沒有人可以和周勃相抗衡,所以讓周勃出任太尉也是要緊緊握住軍權,不使其旁落於外姓手中。因此才有“安劉者勃”的論斷。但是如果劉邦知道樊噲未死的訊息,恐怕就會推薦周勃直接出任丞相,而不是作為太尉。

    此外,周勃本人不同於曹參智勇雙全,可以出將入相。周勃為人孤傲,目中無人,這一點在他晚年的時候表現的更為明顯,也險些為他帶來殺身之禍。曾經也有人勸過他,“君既誅諸呂,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賞,處尊位,以寵,久之即禍及身矣。”所以正是看到了他這一點,劉邦認為他不能出任丞相,甚至不能獨當一面,一定要有人主事,才可以駕馭好周勃。但是,周勃的忠勇也可以很好地保護劉姓後人,因而要推薦他出任太尉。

  • 12 # 2許雲輝

    劉邦彌留之際,呂后問其蕭何死後何人可繼任相國?劉邦答:先曹參,后王陵,以陳平輔之,最後是周勃。提到周勃的理由有兩條:

    一,“周勃重厚少文。”周勃與劉邦是同鄉,幼習武,弓馬嫻熟。從劉邦起事後連克數縣,戰功赫赫。劉邦被楚懷王封為武安侯後,拜周勃為虎賁令。周勃隨劉邦歷經血雨腥風,“破秦軍於藍田,至咸陽,滅秦。”在楚漢相爭中,他屢立上等功。漢建,他隨劉邦平定燕王臧荼、韓王信、陳豨、燕王盧綰等人發動的叛亂,封絳侯,升太尉,堪稱劉邦的滅火器。周勃為人質樸敦厚,“高祖以為可屬大事。”他還有個與劉邦同樣的愛好:“不好文學。”召見儒生或說士,總催他們有話當面快說。

    二,“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周勃平燕回朝時,劉邦已崩。他以列侯身份侍漢惠帝,後任太尉。呂后侄子呂祿和呂產分別出任上將軍和相國,“秉漢權,欲危劉氏”。周勃與陳平周密謀劃,“卒誅諸呂而立孝文皇帝。”正應了劉邦的預言:安定劉氏江山者肯定是周勃。不得不說,劉邦不僅善用人,更擅長看人。

  • 13 # 泡麵侃史

    這個問題原因是有三個方面的:

    第一個方面,周勃對於劉邦非常的忠心,並且劉邦也瞭解周勃的忠心;

    第二個方面,周勃為人敦厚;

    第三,周勃的才能也是非一般人所能及的。

    這就是為什麼劉邦臨終前會特意提到周勃的三個主要原因。

    下面我們就展開來剖析一下這三個原因。

    不同一般的感情、難以言表的信任

    周勃是什麼人,那是何蕭、曹參一樣是最初跟劉邦造反的第一批人。

    同時周勃也是周亞夫的父親,當然這是後話了。

    今天我們先來看看周勃起義之前,周勃的在未起義之前,也是一個手藝人的,並且還多才多藝。

    《史記》記載:“勃以織薄曲為生,常為人吹簫給喪事,材官引彊”。

    意思就是說,周勃同學啊,是以編織養蠶的器具為生的,除此之外,還經常在有喪事的人家那邊做鼓手,後來還做過拉強攻的勇士。可以說是多才多藝了吧,放到今天可能就是一個腳藝人了。

    《史記》記載,周勃在劉邦剛剛起兵的時候就以中涓(古代的職業)的身份跟隨劉邦了,還幫助劉邦去下了方與縣。

    後來方與縣反叛,又助劉邦奪下,後來擊潰碭縣旁邊的秦軍,又攻克了碭縣。

    可以說劉邦最初拿下的縣城就是周勃幫助其拿下的,此時作為武將的周勃功勞是蕭何、曹參之流不能比的。

    敦厚、令高祖劉邦充滿信任感

    實際上對於帝王來說,一個容易被自己掌控的人是最安全的人,周勃顯然就是這樣的人。

    《史記》中有一段話很有意思:“勃為人木彊敦厚,高帝以為可屬大事。勃不好文學,每召諸生說士,東鄉坐而責之:“趣為我語。

    ”意思就是說周勃為人非常的厚道,劉邦經常說周勃可以成大事,但是周勃不喜歡文學書籍,每次講學的時候,周勃就自己單獨做,和那些講學的人說,不要管我,你們自己玩去。

    周勃就是這樣直率,自己心中想什麼就做什麼,沒有什麼彎彎繞繞,這也是劉邦這樣小混混出身最喜歡的一種人。

    劉邦對於蕭何、張良的才能非常的贊同,但是劉邦估計在和這三位在一起的時候,心中還是有些自卑的,畢竟這兩人給劉邦的感覺應該就是深不可測的。

    也許在周勃這樣的憨憨面前,劉邦才會有一絲自尊吧

    才能突出、忠心無二

    周勃在《史記》中被司馬遷描述成了一個憨憨的感覺,但是周勃的才能也是非一般人所能及的,雖然無法和韓信、蕭何之人相比。

    為什麼這麼說呢?要知道周勃可是武將,但是劉邦對其的信任程度是一般人無法比擬的。

    要知道在劉邦懷疑樊噲造反的時候,劉邦就是派出周勃來接替樊噲的,這代表什麼,代表劉邦到死都沒有對周勃產生過懷疑,這樣你還認為周勃是一個簡單的憨憨嗎?除此之外,周勃打仗也是十分勇猛的。

    在攻打章邯的時候,漢軍襲擊章邯的戰車騎兵,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漢軍攻打齧桑,夏邑的時候都是周勃最先登上城池。

    這代表了什麼,代表周勃這個憨憨非常的清楚戰爭衝鋒的時機,對於戰爭的節奏的把握非常的準確。

    除了戰爭,周勃的政治才能也是極佳的,在高祖死後,呂后把控政權,周勃、陳平對王陵說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話:

    “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後,君亦不如臣。”

    意思就是說王陵啊,你據理力爭和太后爭吵,堅持自己的原則這一點我們不如你啊,但是保全江山社稷,你不如我們啊。

    這句話是在高祖劉邦死後,呂后獨攬大權,右丞相王陵堅決反對呂后封王執政和呂后爭吵,而陳平、周勃同意呂后封王的情況下說出的。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周勃對於政治的敏銳不弱於陳平。

    能文能武,還沒有野心,這就是為什麼高祖劉邦在臨死的時候還提到了周勃,還將重任交予周勃的主要原因。

  • 14 # 談秦說漢

    劉邦在臨死之際,與呂后的交談中不僅提到了丞相人選是陳平,還提到讓周勃為太尉輔助陳平。這看似遺言,其實有很深的用意,其目的就是防範漢室不改姓。也就是說,陳平、周勃在劉邦駕崩之前是得到了劉邦的口詔,若呂氏稱王則誅殺之

    劉邦革命成功離不開呂氏的幫助,但劉邦革命成功後又擔心會被呂氏竊取了勝利的果實,因此與大臣們定下了“白馬盟誓”,埋下以周勃、陳平為首的撥亂反正力量,最終因“呂氏亂政”誅殺了所有呂氏,讓大漢王朝的劉氏宗族祭祀得以延續。

    王陵曰:“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劉邦以呂氏為基礎起事

    可能會有人說,既然劉邦生前就已經知道呂后會壞事,為何不提前殺了呂后。其實劉邦不是不想,是真的做不到。劉邦曾經動過廢黜太子劉盈、改立劉如意的念頭,當時朝廷中大部分大臣紛紛上書勸阻,呂雉甚至還請出了“商山四皓”為帝師。

    當初蕭何、曹參等人就是呂家的座上賓,都是呂系的人。劉邦在沛縣起事時,躲進芒碭山裡時,糧草兵器都是呂家給的。呂澤、呂釋之帶兵入股一起幹革命。劉邦的部隊在彭城被項羽打敗,已經一無所有,收編了呂澤的軍隊才有機會東山再起。

    呂雉的哥哥呂澤、呂釋之也是劉邦革命集團的核心創始人,因此呂氏在朝廷內積累了一定的勢力是很正常的。沒有呂氏,劉邦就不可能建立漢朝,如果劉邦敢誅殺呂后,那麼兵權在手的呂氏說不定會馬上率兵反叛。

    劉邦擔心呂氏奪取劉氏天下

    劉邦不能更換太子,又不能在他駕崩後避免外戚干政的事。於是想了一個辦法,與大臣們搞了一個“白馬之盟”,約定非劉氏稱王的,天下共擊之。但他更清楚,一朝天子一朝臣,呂后掌權之後不一定會按他的思路去任命朝廷的核心管理人員。

    蕭何是現任的丞相,但年事已高,提議蕭何死後由曹參為丞相。曹參是武將,頭腦簡單,重要的是偏向呂氏集團,呂后應該可以採納。提議曹參之後由陳平為丞相,但擔心陳平不好駕馭,任命執行力強的周勃為太尉,讓陳平與周勃相互制衡。

    劉邦煞費苦心的安排,呂后聽進去了,後來她也是大致上按這個思路任命丞相與太尉。其實劉邦真正的目的就是為防範日後呂氏奪取劉氏江山,讓手握兵權的周勃能夠力挽狂瀾。

    呂后問曰:“陛下百歲後,蕭相國既死,誰令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知有餘,然難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乃所知也。”

    周勃、陳平誅殺稱王的呂氏

    其實呂后並沒有奪取劉氏江山的想法,她不至於跟自己的兒子去奪權。但漢惠帝英年早逝。而呂后為了扶持自己的力量,想封呂氏為王,引起很多大臣的不滿,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卻是公開支援呂后的決定,但最終周勃與陳平也同樣大權旁落。

    王陵事後責備陳平與周勃不遵守之前與劉邦一起定下的盟約,支援呂氏為王。陳平、周勃說:“今天在太后面前公開反對,當朝力爭,我們不如你;要說保全國家,安定劉氏後代的君王地位,你又不如我們了。”果然,呂后剛死就發動了政變。

    如果周勃與陳平在呂后提出封呂氏為王提出反對意見,就會跟王陵一樣馬上被罷免職務。他們為了迷惑呂后,假意支援,實際上已經做好了軍事政變的決定。

    陳平、絳侯曰:“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後,君亦不如臣。”

    寫在最後

    劉邦與呂雉在沛縣務農時,感情還算不錯,但參加革命後,聚少離多,特別是呂雉被項羽逮走關押了二年多時,劉邦不理不問。這期間劉邦有薄姬、戚夫人、趙姬等。劉邦駕崩之後,呂氏將怨氣撒到了劉邦的其他姬妾與兒子們身上,大開殺戒。

    呂后殺劉邦的其他女人與其子嗣,出於醋性的報復,也是出於對兒子權力的保持。但劉邦居然留下了後手,以“呂氏亂政”為由,安排了周勃與陳平誅殺了所有呂氏宗親,也說明了劉邦更狠。

    2020/11/26

  • 15 # 未濟

    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劉邦對周勃是極其信任的。劉邦已經預感到了將來劉呂兩家必有一個了斷。而周勃與陳平就是安劉的關鍵人物。

    按照劉邦的安排,蕭何之後由曹參接任丞相,曹參之後由王陵接任,但是要讓陳平輔佐他。然後特意交代讓周勃當太尉。呂后是一個有能力的政治家,這些任命除了是因為劉邦的安排,他們也確實合適,所以呂后也按照劉邦的安排來任命的。

    呂后想封呂氏子弟為王,王陵堅決反對,因為曾有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而陳平和周勃則支援呂后給呂氏子弟封王。王陵很生氣,呂后則封其為太傅,王陵沒了實權,在家閉門不出。這個時候陳平和周勃估計就已經聯合起來了,應該已經有了未來的規劃。要不然以周勃對劉邦的忠心,能答應呂氏為王?

    那為什麼選中周勃呢?在當時還在世的武將裡,周勃是最合適的。樊噲雖然是沛縣起兵的老兄弟,但是他也是呂后的妹夫,劉邦還曾差點殺了樊噲,因為這層身份,是不可能把大任交給他的。夏侯嬰雖然和劉邦關係也不錯,但是夏侯嬰的能力不如周勃,並且夏侯嬰救過漢惠帝,呂后母子非常感謝他,他們關係也比較好。夏侯嬰一直擔任太僕,就是管理皇帝車馬。他不足以堪當大任。猛將灌嬰也參與了誅呂行動,既有能力又對劉氏忠心。但是他不是劉邦同鄉,關係還沒好到那個地步。相比之下,劉邦更信任周勃。所以對比之下,周勃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並且劉邦看出來周勃沒有野心,這是最重要的。周勃常常和劉邦一起罵儒生,覺得他們幹不了啥事。周勃只會打仗,也不學文,從後來漢文帝讓他右丞相就能看出來,周勃其實不是當丞相的料。這就保證了可以發揮周勃特長,其在軍中威望高,又忠心,又沒有野心奪取劉氏天下。陳平應該也是劉邦佈下的棋子,他是總策劃。但是周勃卻是最關鍵的執行者。因為士兵認周勃,周勃能掌握軍隊。

    而且有劉邦的遺命在,也能保周勃周全。就像是王陵不支援呂氏封王,但是呂后也只是把他封為太傅,明升暗降,不敢傷害他。周勃既有先帝任命,又能委曲求全,暫時逢迎呂后,自然活到了呂后去世。

    劉邦還是非常有遠見的,識人很準,他的安排保住了劉氏江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錫紙可以包肉煮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