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原小徐漁樂

    一、選位中下段,長竿釣深遠

    早春釣山塘選位的著眼點一定要是山塘的中下段(塘腰到大壩之間的水面),水深三四米的地方。早春時節,大地回暖,水溫上升,魚兒早已離開深潭向較淺的方位移動,但是,此時山塘的整體水溫並未達到足以使魚兒四處遊蕩的程度,魚兒活動憑藉的仍是地溫,即便某些時候塘的淺水區的水溫高於深水區,魚兒也決不會游到淺水區來。

    二、長竿釣深遠,大漂小鉤配細線

    在低溫季節釣魚時,許多釣魚人都推崇小漂,以前我也是如此,但是,從去年冬天開始我卻徹底改變了這種認識。用短竿、面餌釣池塘淺水,小漂的確靈敏度高,但如果用長竿、蟲餌釣山塘深水,小漂的弊病就會暴露無遺:鉤餌拋不出、落底慢,水線拉不直,浮漂訊號弱等。只有換上大漂才能避免以上弊端的發生。

    三、釣餌用紅蟲,打窩一點點

    在山塘低溫時節釣鯽魚,紅蟲的效果要高於其它釣餌(包括紅蚯蚓)數倍,這一點釣友們都已達成共識,但是一定要注意紅蟲的用法。早春時節,魚兒剛剛開口覓食,活力尚小、張口不圓,在鉤上掛紅蟲時 定要寧少勿多,最好掛單條,這樣才便於魚兒一口吞入。紅蟲最好用公蟲不用母蟲,公蟲粗壯,掛鉤跑水少。為了操作方便,最好將紅蟲橫掛於鉤上,為了避免其跑水,也可掛其頭部或尾部。

    山塘早春釣野鯽一定要注意打窩方法。打窩一是要少。

    山塘水面較大,早春整體升溫較慢,魚兒還不能大範圍的洄游索餌,所以,此時釣魚是力求釣“近魚”(窩子附近的魚)而不是釣“遠魚”,你打大窩不但不能將遠方的魚兒弓過來,反而還會將窩裡現有的魚兒暫時嚇跑。

    四、晴天釣上午,陰雲釣全天

    從這幾天的上魚情況看,也並非整天都有魚咬鉤,而是越是上午魚兒咬鉤越歡,下午,隨著氣溫的升高,咬鉤的魚兒反而變稀,特別是天氣晴好時,到了下午幾乎就無魚咬鉤了。陰天、多雲天的情況會好一些,而且,天空雲量越多,下午咬鉤的魚兒也越多。

    陰天,全天都上魚。多雲,上午、中午魚兒咬鉤都比較勤,中午下午幾乎無魚咬鉤。

    出現以上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山塘水面較大,釣點水位較深,早春時節,氣溫和水溫並未統一起來,而是形成一個強烈的反差——氣溫越高,水底溫度反而越低;氣溫越低,水底溫度反而越高。這一現象從魚體的溫度變化上可以表現出來——陽光越好,下午偶然釣到的魚的魚體越是冰涼。

    五、魚口分時段,臨場巧應變

    兩種現象:一是上面提到的晴天下午上魚少的現象,二是中午前後魚兒會出現輕微介面的現象。

    出現第一種現象的原因以上早有說明,這裡不做贅述,重要的是如何應對這種現象。有聰明的釣友認為,早春時分,下午隨著氣溫的升高魚兒卻反而不咬鉤了,魚兒們一定是上浮到中上層水域或是游到淺灘上去了就釣浮或遊釣淺灘,早春時節釣山塘決不同於釣池塘,儘管山塘上層和淺灘處的水溫偶爾變得較高,魚兒也決不會游到這些地方來,因為山塘的整體水溫還沒升上來,底層與上層、深水與淺灘之間還隔著更冷的水,魚兒決不會穿越冷水去找溫水的,在山塘釣浮釣淺灘那是仲春和暮春的事情,早春還為時尚早

    第二種現象的原因和午時前後的氣壓變低有關,這種現象不但早春有,而且仲春暮春甚至初夏都有。應對這一現象的措施是,將原來調零目釣兩目(用蟲餌時)的浮漂下移一兩目,改為調零目釣零目,當水皮的小紅點一消失,抬竿就能得魚。這樣做比不移動浮漂專抓介面上魚率高得多,因為如果抓不住介面餌一落底就再無魚口。但一定要注意,此時決不能採取其它釣浮的措施使餌離底太高。

  • 2 # 張木匠在釣魚

    你好我來回答下樓主的問題,希望有能幫到樓主。

    在養值的魚塘釣魚,首先要了解這個魚塘的餵食習慣。例如時間,地點,飼料。

    1、時間

    先來說下時間,長期在魚塘飼養的魚,經過我人工餵養干預,已經養成了一個固定的進食習慣。比如我們的飼養員,都是比較固定的時間進行投放飼料餵食的,所以在魚塘垂釣時儘量選擇這個時間點進行垂釣。

    2、地點

    這個地點這裡指的是飼養員一般在魚塘的哪個固定位置投放飼料的,那麼這個地點就相當於我們釣魚老釣位一樣行成了一個長期的窩點,就相當於我們人類的食堂吧,到這個地方就有飯吃一個道理。所以儘量選擇這個位置垂釣效果會好很多。

    3、飼料

    我們垂釣某個魚塘時要了解這魚塘的餵養用的是什麼來餵魚。這個就相當於玩黑坑的釣友經常用原塘顆粒一個道理。魚吃慣了這個味道,對這個味道的食物就比較放心。用這個原塘飼料來垂釣的話,也是提高魚塘上魚率的。

    最後說下調釣問題,如果我們釣底沒口,那麼就要檢查下,是不是餌料過重水底醬層把餌料掩蓋了,又或者是這個魚塘的魚投放的餌料問題讓魚養成了有上浮吃食的習慣,這我們可以試下釣浮來找下魚層。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各位釣友有幫助!

  • 3 # 鄉村明仔

    1:山間魚兒的食物都是蟲類,草,以及浮游生物。對於商品餌的味第一次適應,可以確定這個山塘周邊沒有任何人來釣過魚,沒有釣位,和任何的釣具用品。

    2:蚯蚓的成能在此體現也應證了越自然的是魚兒越喜歡的。上面所開的餌味型,是香型多於腥型。

    3:我所想是改變餌料味型,在原有基礎上重新開餌加入腥紅鯽,再下竿,因之前所釣起的5條魚,偏小,我還是以拉餌為主,不過現在拉的絲較多了,可以算得上用拉餌出來後捏一下成搓餌,不讓它很快霧化,因為這中情況霧化快,更讓魚不習慣,我就減少霧化,來解決魚的偏食性。調2目,釣一目,,有口,也會有跑魚的現像,但明顯比之前的情況好多了。

  • 4 # 使用者鋒

    應該瞭解一下,看魚塘大多數是什麼品種的魚,什麼品種的魚,下的魚餌是不一樣的,就像南方人愛吃米飯,而北方人愛吃麵食,另外,看魚塘管理人員多長時間投放一次魚料,要是投料間隔時間短的話,魚吃飽了,就不會有食慾,除非你用相當有誘惑力的魚餌。

  • 5 # 漁在水中游

    首先你得知道塘子裡的魚是不是有人餵養過,其次就是塘子裡有什麼魚種。

    如果塘子裡的魚曾經有人餵養過,那麼我們首選就應該是顆粒飼料加商品餌混合打窩,當然最好是能瞭解到當地人用的什麼飼料餵養,這樣能夠更有針對性的打窩,聚魚時間會更短。

    如果塘子裡的魚是野生魚種,如鯽魚、鯉魚、草魚及小雜魚等,最好是採用酒米(自制或購買的都可以)打窩,等待半小時或一小時左右,採用蚯蚓或紅蟲作餌,用傳統釣進行作釣。

  • 6 # 荊京農家

    這位朋友所說的山塘子,我理解為野外池塘或者河道深譚。

    野釣,首選餌料為蚯蚓,一般情況下不推薦商品餌。特別是南方,如廣東廣西鬍子魚多,還有黃骨魚,這些都是肉食性魚類,越接近天然的餌料越好,商品餌人工香精味濃,在一些野河水域是行不道的。

    在釣魚之前打聽一下山塘魚種,不同魚種調整不同餌料,如果鯽魚,鬍子魚多,蚯蚓就可以了,如果鯉魚草魚鯿魚多,可以用嫩玉米,當然也可用商品餌。還有一點是確切知道魚塘近期有沒被電工網工甚至藥師光臨過,確定山塘有魚。

    不開口,除了大風降溫的及端天氣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高溫水中缺氧,魚在水面浮頭,那這種情況真是沒辦法了,只有早晚出釣,或者風口一試了。

    選釣位找魚道很重要,釣草邊,草洞,回灣,樹枝雜物處,有流水混水處,這些地方容易藏魚。特別是釣草洞,不要說不好下鉤,就破壞水草洞,那樣開個天窗,魚就嚇跑,儘量保持天然草洞。

    一般野釣,有水草的地方,水下有青苔,鉤餌落在青苔中,魚吃不到,每次起竿,鉤上有草或青苔,這種情況,就把飄往下調超過子線長度,採用懸掛釣法就解決了。另,水流急的地方不適合此釣法。

  • 7 # 筏無止境

    (答題論述要點)

    山塘子魚不吃餌料有很多因素山塘子魚不吃餌可以這麼應對

    一、山塘子魚不吃餌料有很多因素

    在山塘子釣魚,首先我們得弄懂塘子裡有什麼魚種,平時都依靠什麼為食物,是否餵養過顆粒飼料,還是主人家用了其它特殊食物餵養,這些資訊非常重要。

    1、魚不吃餌,往往是餌不對路,佔了很大的因素。山塘子裡的飼養魚,多數為生口魚,密集度一般都不小。有些塘主用新增其它成分的飼料餵養,也有用麥子、紅薯、玉米等糧食餵養,還有的用水果餵養,造成魚偏口不吃餌料。

    2、魚不吃餌,和氣壓,溫度有關。如果遇到氣壓低,悶熱天氣去釣魚。魚缺氧浮頭,懶於開口,怎麼釣也是徒勞。

    3、魚不吃餌,與塘主事先餵養過足夠的食物也存在一定關係。造成暫時性的厭食。

    4、其次,瞭解山塘子魚是野魚還是飼養魚。如果山塘子是有人飼養,只需瞭解上述幾點即可大概明瞭。如果是純野塘,首先得了解塘子有沒有魚?是些什麼魚?這需要我們多觀察或詢問下臨近的老鄉。野魚的食物來源雜,可能以山間野果為食,也可能喜吃塘邊的蚯蚓,昆蟲,蔬菜瓜果等。長期以此裹腹,早就偏口,也可能是造成不吃餌料的因素。

    上述等等,都是魚不吃餌的因素。不過從魚的習性及行為來說。拋開氣壓,溫度的因素,還是著重在瞭解塘主餵養了什麼,山塘子是家養還是純野生。

    二、山塘子釣魚,什麼餌料都不吃,可以這麼應對

    上邊我們已經說到,著重瞭解塘主餵養了些什麼,這個資訊最重要。拋開天氣,溫度的影響,先了解塘主今天好久投食餵養,用的什麼餵養。瞭解清楚後,直接用原塘餌作釣。所謂的原塘餌,是指塘主餵養的食物。這樣,方能使偏口的山塘子魚開口。

    如果是純野魚,最好的魚餌就是塘邊的昆蟲,蚯蚓等。野魚只習慣熟悉的食物,對於外來或者突來的商品餌,也許具有一定的警覺性,所以拒之為食。

  • 8 # 伊勢尼七號

    看了評論,大部分人覺得是魚兒不缺食物,其實我並不這麼認為,我們都知道魚是直腸吃不飽的,尤其是鯉魚,那麼當什麼餌料都不吃的時候只能說明一點,魚群並不在你的餌料附近,很大可能是因為氣壓偏低魚群上浮,說到這裡肯定會有大師噴,那就釣浮啊,首先我們瞭解什麼叫缺氧,就好比我們高原反應呼吸困難一樣,能出氣但吸氣困難,嚴重的會頭暈眼花甚至昏迷,那麼設想一下,你很餓,又有高原反應的時候給你放一罐氧氣和一個你最愛的食物,你會怎麼選,我想傻子都知道先保命…就說這麼多。釣魚要有計劃,當不可抗拒的因素存在時,就儘量不要出釣,釣魚的目的性因人而異,我釣齡20年以上了吧,現在出門釣魚基本不考慮以上情況,因為人到一定的年齡圖的可能不僅僅是上魚的瞬間,主要還有那份遺失的清淨…

  • 9 # 騰衝鄉情

    應該瞭解一下,看魚塘大多數是什麼品種的魚,什麼品種的魚,下的魚餌是不一樣的,就像南方人愛吃米飯,而北方人愛吃麵食,另外,看魚塘管理人員多長時間投放一次魚料,要是投料間隔時間短的話,魚吃飽了,就不會有食慾,除非你用相當有誘惑力的魚餌。

  • 10 # 煎熬哥

    山塘子釣魚什麼餌料都不開口,應該怎麼釣,綜合幾個因數

    一、山塘如果不是人工飼養,那麼可能經常有人釣,或者網捕過,魚密度小,導致不好釣,山塘大且魚密度大,那麼魚不開口也是有原因的,如天氣,氣壓,釣位,深淺,都是有影響的。

    二、針對魚群選擇餌料,不同時間選擇釣位深淺,天氣冷了,魚基本不開口,或者魚產籽期間也是不開口的,山塘魚基本吃水裡蟲蟲草草為主,建議採用蚯蚓嘗試,選擇在氣壓高的早上或者傍晚釣。

  • 11 # 人間漁樂

    山塘子魚什麼餌料都不吃,這個問題可能牽涉多個方面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論。

    首先,塘子裡有沒有魚。看有沒有魚可以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平時經常看到魚跳躍追逐,一般表示塘裡魚不少,如果水面一直平靜,說明魚很少甚至沒有魚。其次看水文,太過清澈,甚至一眼見底,說明塘內魚少,甚至無魚。一般有魚的塘會呈淡綠色,淡青色,淡灰色,水體不太肥也不太瘦。還有聞味,站下風口,如果塘內魚多,會傳出淡淡腥味,無魚則沒有。這是幾種基本的判斷方法。

    其次,塘內有魚,要弄清楚是哪幾種魚。每種魚的習性口味都有差異,有的喜濃腥,有的喜清香,有的喜甘甜,有喜葷的,有喜素的。

    作釣人應該先確定目標魚,因魚施釣,才能得到最大的回報。

    第三,氣候環境因素的影響。

    氣壓低時,魚口就會相對減弱,氣壓高時,魚口又會變得活躍。然後就是溫度的影響,如果當地的溫度與目標魚的活躍溫度相差甚遠,對作釣也是不利的。各個魚種的活躍溫度不同,由於題主沒有具體指明,在此不一一列舉了。

    第四、餌料的影響

    餌料應該保持新鮮,一旦出現異味,刺激性氣味都會令魚避而遠之。可以試試大眾化的餌料,在摸清狀況之前,不要別出心裁。比如可以以普通酒米打窩,用蚯蚓作釣。如果有魚,一定會有收穫。

  • 12 # 小鄧釣魚

    根據你提問我們先分析下魚不吃餌料的原因

    1.釣機不適,魚不吃食

    魚覓餌相當費力氣,它需要不停地遊動來覓取食物。 科學家觀察發現,魚休息 1 小時,體力恢復 30%,2 小時恢復 43%,3 個小時,才能恢復到 66%,所以它們覓食一段時間後,不管吃飽還是沒吃飽,都需要休息幾個小時。 釣者熟知這一點就可明瞭,為什麼臨池垂釣,一天中有一陣子魚猛咬鉤,過一陣子又沒有動靜了。 原因就在於魚攝食一段時間後需要休息,恢復體力。 魚在一天中,什麼時候吃食,什麼時候不吃食,有一定的規律性。 在一天之內,池魚攝食最佳時間,除冬季外,是在早晨和黃昏,上午 10 時前、下午 4 時後是魚攝食的高峰時間,而中間長達 6 小時左右的時間,是魚兒吃食最差的時間。 如果在魚不吃食的時間裡去釣魚,收穫寥寥,是很自然的。

    2.氣壓太低魚不吃食

    夏季陰天或雷雨之前,天氣悶熱,氣壓很低,魚都上浮至水的中上層,這時水底沒有魚,自然也就釣不到魚了。 只有等雨過天晴,水中氧氣大量增加,魚兒開始活躍起來,食慾大增,四處覓食,這時釣魚才能豐收。

    3.水溫不宜魚不吃食

    水溫太低或太高,均影響魚兒攝食。 冬季,水溫低於 6℃時,除耐寒能力強的鯽魚、鯿魚、魴魚及鯉魚外,其他魚如草魚、鰱魚、鱅魚、烏鱧、鱖魚都不索餌,這是釣者熟知的;而水溫過高,超過魚的適宜溫度,它們也不攝食。 以池塘常釣的鯽魚、鯉魚、鯿魚、魴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為例, 它們的適宜水溫為 15℃ ~25℃,水溫達到 25℃以上,則停止索餌,一般很難釣到。

    4.水質差魚不吃食 

     一般有害的化學物質不可能出現於養殖池塘。 養魚池塘的水源有三個來源:一類是引水渠供水。 這類水源水質清澈優良,為養魚場水質之冠。 第二類是機井水。 很多城市近郊區養魚場都用機井水養魚,一般鑿井 100 米深左右,抽地下水養魚,此類水源水質清潔。 第三類是淨化的河水。 這類水源水體因受工業汙染和城市生活汙水的汙染,水質渾濁,水中懸浮的油粒物和餌料生物多,水的透明度差,較前兩類水源此類水質最差。 除鯰科魚不怕濁水外,其他魚都怕濁水,尤其鯉科魚,若因水質過於渾濁,鰓絲被濁水的油粒物附著,魚鰓吸收水中氧氣的功能減退,會成群浮頭,自然也不索餌。此外,有些公園的人工湖釣場和集體、個體承包的池塘養殖漁場,由於釣魚的人多,每天投下過多的餌料,特別是有些人喜歡用海竿投大餌團施釣,投下的餌料魚吃不完,積存在水底,天熱腐敗發酵而產生氨氣,不論氧氣是否充足,都會使魚浮頭。 並且有許多養殖池塘,由於年年開放賣票釣魚,釣魚的人絡繹不絕,但並不是每鉤鉤住魚嘴或外扎鉤鉤住魚體都能把魚釣上來,常有些大魚因鉤得不牢而受傷逃脫,伏在水底不吃食。由於這些錯綜複雜的原因,造成魚不吃餌。

  • 13 # 山裡人劉劉

    山塘釣魚,由於水溫相對升溫慢,魚開口小,這時候對於餌料選擇要腥味多點的,刺激魚兒開口,同時打隔夜窩料,效果立竿見影

  • 14 # 宋貴祥1

    問題範圍太廣 ,原因太多,1飲食習慣,2冷流匯入,3氧氣太少,4電工毒師掃乾淨了。

    可以解決的只能是1 3了,找有風早晚,多次打窩改變飲食習慣,要麼拿原塘蘆葦捆紮塞石頭沉底打窩,嫩葉做釣。如果都不行,就是別的問題了。

  • 15 # 小城華哥愛釣魚

    我來回答下山塘子釣魚什麼餌料都不吃怎麼辦?

    首先你要了解山塘子是什麼型別的?是石頭塘子還是挖土形成的塘子,再調查走訪看看周圍有什麼植物,周邊的生態環境是什麼樣的,這都和你釣魚有很大影響。石頭塘子

    採石場留下的塘子裡邊一般水質清澈,沒有流動的活水輸入,屬於瘦水。這種池塘的魚類食物都比較匱乏,生長較慢。但是食物匱乏不代表魚就好釣,這些魚沒見過世面,就知道吃落入水中的小蟲子,螞蚱之類的,對於我們精心調配的商品餌,不屑一顧。如果遇到這類池塘,建議選擇蚯蚓,活蟲類的天然餌料。越是這樣的釣餌越能挑起魚的進食慾望,想釣魚也就輕而易舉了。

    採石場留下的水塘子

    泥土塘子

    這類池塘一般都是取土,或者地形因素形成的。水底都有淤泥,有活水輸入,池塘裡水草茂盛,屬於肥水。對魚類來說這裡邊的到處都是吃的,食物不缺。建議就地取材,捕捉一些岸邊的螞蚱,小蟲子類的掛鉤做釣,往往能出奇制勝。

    小螞蚱

    我的經歷

    說一下我的經歷可以做下參考。我有次去一個池塘釣魚,也是什麼都試過了,就是不開口,岸邊都能看到成群的大草魚,在水裡游來游去。這可把我急壞了。不經意間看到一條草魚露出頭來啃食岸邊的南瓜秧的嫩葉,一下子讓我找到了警告。二話不說就採了幾個南瓜花的花心,掛鉤入水。結果瞬間中魚,記得哪天一下午收穫八條草魚。

    南瓜花

    總結釣魚是各種因素的綜合運用,不管什麼時候垂釣都要記得“垂釣無定律,使釣要得法”。這條野釣黃金法則。多觀察,才能找到捷徑!

    我是小城華哥,愛釣魚,愛總結,以上觀點是我自己的一點小心得,不足之處各位釣友請多指教。如果你也喜歡釣魚,請關注我,一起學習釣魚,愛上釣魚!(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 16 # 一竿行者

    俗話說的好:山豬吃不來細糠不怕兄弟笑話,在我上大學之前,從來沒吃過西餐,第一次去吃真心覺得難吃,要不是餓了,肯定不得吃。但後來次數加多,慢慢習慣了,到現在的喜歡。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啟示:新的事物,新的餌料,剛開始魚可能並不買賬,如果是短時間垂釣,那就直接換最接地氣的東西,若果有條件,長時間垂釣,那麼可以堅持打自己的窩料,也就是有個訓口的過程我是傳統野釣小王子,每一次野釣都有最真實的經驗分享,謝謝您的支援與陪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文化、沒技術、沒本錢,如何在一年內賺到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