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媛子育兒道生活

    幼兒是指一歲至三歲的孩子。我無論在體格和神經發育上,還是心裡和智慧發育上。都會出現新的發展,幼兒思維訓練就是利用圖形音像,動畫等視覺,聽覺資訊來引導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語言表達能力及動手動腦能力。在早期教育中。語言教育無疑應占據重要位置。為什麼呢?因為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且在人的智力當中,僅從語言和思維的關係來看。深刻的思維從形成到表達,都必須藉助語言。對人類獨特的符號系統。語言的貧乏無疑會影響思維能力的發展。父母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所具有圖形,影像,動畫等教學資訊。來進行故事。詩歌散文等教學活動,從而更好的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他形成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多媒體的課件誘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俗話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幼兒的特徵是愛美,喜新好奇球去,一切每星期去的東西都可以引起幼兒極大的注意,產生強烈的興趣和表達慾望,動畫片是幼兒最喜歡的電視節目,而且多媒體課件鮮豔生動的畫面,逼真悅耳的音響,就像動畫片一樣,都可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樂於表達,樂於交流。

  • 2 # 灰草幼兒

    3-6歲的思維訓練有很多種辦法,也有很多教材,這個你可以具體去了解,像什麼思維導圖的訓練等等有很多,都很好。我主要說在選擇時要注意的一些事項,第一,一定要選擇娛樂性強的,這是幼兒時期孩子的特性決定的,因為幼兒的專注力和服從力不能跟成年人比我們不管選什麼方法首先要保證能執行下去,如果不能保證執行,再好的方法也沒有效果。

    第二,我建議你不要只盯著思維訓練,因為現在幼兒教育已經是一個體系化的教育了,專注力,記憶力,專注力,邏輯能力等等,都是系統化全面提高的,不存在單獨某一方面的提高,都是相鋪相成的,我們一般統稱為“基礎學能”,尤其在幼兒階段是基礎學能最好的培養階段。一般孩子在6歲的時候大腦發育80%已經完成了,所以這個階段是提高基礎學能最好的時間段,況且現實的說現在的孩子進入中小學以後,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基礎學習能力的提高。

  • 3 # 親子課堂始發站

    啟蒙班、早教班、興趣班承載著父母們育兒英才的期望。期盼著讓孩子能在起跑線上更高的起點更快的起跑速度。

    看著張家的妞跳舞,李家的兒會書法,王家的娃會鋼琴……。父母們恨不得把自家的孩子能集百家的所長教育出一個無所不能的天才。

    我也是一個6歲孩子的家長,想給孩子一個輕鬆的童年。但也不得不承認,現在的輕鬆童年也許會加重來日成長的負擔。

    從孩子三歲時就可以選擇性教導些思維性訓練的知識。主要以一些簡單圖形、色彩類的繪畫書籍為主。裡面有關於圖形的不同,擺放的規律,色彩的分類,圖形的相同點不同點。這些書店,淘寶噹噹都有,啟蒙類圖書都有,這類是比較好找的。也可以加些益智類積木訓練立體的思維以及動手能力。

    四五歲時可以在以上基礎上加上些遊戲類的軟體,這時孩子對手機遊戲有濃厚的興趣,在控制好時間不沉迷不傷眼前提下,其實玩遊戲是很好的訓練方式。一方面孩子本身有興趣,在遊戲中孩子本身精神高度集中,大腦的運轉,手指的操作等強度是比圖書強很多。在相關調查也顯示,經常玩遊戲會玩遊戲的孩子普遍比不玩遊戲的孩子思維更活躍更具創造性。

    到六七歲時圖書類就顯得有些太簡單了,也不能讓孩子停留在手機遊戲這種有吸引力才會學的方式上。而是更多比重在文字閱讀的書籍,讓孩子適應沒趣味的文字閱讀也得學,因為這才是接下來學習的常態。在此推薦一本書《迷人的羅輯思維遊戲書》,是一系列的思維訓練書籍,其中大多是故事推理。這絕不是軟文推薦。我也是找了很久才覺得比較適合這階段。是適合6到13歲的孩子,裡面有些內容會超出6歲孩子的知識面,而且總體比較有難度,需要家長手把手教。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每個家庭教育模式不一樣,而且最好是很久孩子的成長特性去制定孩子的教育模式!

  • 4 # 東寶媽媽

    現代越來越注重教育問題。

    尤其是學齡前孩子的教育。

    學齡前教育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思維訓練。

    那就具體說下怎麼對學齡前孩子進行思維訓練。

    為什麼要進行思維訓練

    思維,最初是人腦藉助於語言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思維以感知為基礎又超越感知的界限。

    用大白話說,思維催化了行為、決定了行為、促進和推動著行為的發生。

    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為此對幼兒進行思維訓練尤為重要,成本低,見效快。幼兒是張白紙,你在上面畫什麼,便是什麼。進行了思維訓練的孩子比沒有進行思維訓練的孩子要看到的事物的層面是不同的,這也就決定他的高度。

    思維方式有哪些

    對思維方式的分類,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法。這裡我們一般不贅述。只說通常幼兒需要訓練的思維方式。

    最常用用來訓練孩子的思維方式一般為語言思維、邏輯一數學思維、空間思維、音樂思維等。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H.加德納(Howard Gardner)正是從這種思維分類體系出發,對人的8種智慧,即語言智慧、數學邏輯智慧、空間關係智慧、音樂智慧、身體運動智慧、人際關係智慧、自我認識智慧和自然認識智慧作了定義(1999年新增加的存在智慧還在論證之中)。

    知道了思維方式哪些,我們就可以結合孩子自身來進行有針對的訓練,這將事半功倍。

    思維訓練工具邏輯狗

    邏輯狗是源自德國的幼兒教材,一種思維升級的系統訓練學具。

    把數學、觀察力、語言、智力、邏輯思維能力以遊戲的方式融合在一起,讓孩子邊動手,邊玩遊戲,邊學知識。

    學具的內容既全面又系統,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認知特點與需求,提供不同主題的智慧訓練系列(共32個主題系列),每個系列都有16張學習卡片(按序號排列),是循序推進的,卡片的題量由少到多增加(6個-10個),內容的難度由淺入深漸進,操作者要按卡片的序號使用,實現程式式的學習。

    並且每個遊戲都是對智慧的挑戰:觀察、分析、綜合、連線、判斷、推理------既緊張又刺激,讓孩子樂此不疲。

    一古拉的岔路口冒險

    這是一套用手指跟著一古拉去冒險的邏輯遊戲繪本,每本書有三個故事,每個故事有20多種充滿冒險的的道路選擇遊戲,每個岔路口選擇的組合都會產生不一樣的冒險體驗。

    充滿許巍的插口冒險遊戲,鼓勵孩子參與互動,在閱讀中培養邏輯力,想象力和專注力。

    陪伴-親子互動

    很多時候,家長與孩子間的小遊戲,一起做家務、一起唱歌、一起嬉戲又何嘗不是一種思維能力的鍛鍊與提升呢?

    多抽空陪陪孩子,孩子心理得到慰藉與滿足,心智發展又豈會差呢?

    孩子需要陪伴,需要與家長的互動。

    高質量的陪伴是最長情的愛。

  • 5 # 70後老兒童

    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往往學習也很好。0至6歲是孩子大腦開發的關鍵期, 3至6歲是思維能力提高的黃金時期,6歲前後則是對孩子思維能力培養的關鍵節點。

    孩子的思維會經歷從“直覺行動思維”到“具體形象思維”再到“抽象邏輯思維”這三個階段。

    一、3歲前,孩子的思維具有直覺行動性。這時的思維是初始的,它離不開自身的感覺和動作,思維伴隨動作,動作停止,思維隨之停止。例如孩子看到一個玩具,他會拿起來玩,但是當玩具被拿走後,他的遊戲也停止了。另一方面,他們的思維也只有在活動中才能進行,嬰兒不會先想好了再行動,而是邊做邊想,當你問孩子怎樣才能把沙發上的積木拿過來,他並不回答你,而是馬上跑去拿。

    二、3至6歲,孩子的思維內容是具體形象的。他們需要藉助情景或畫面進行思維,如能明白什麼是“桌子、椅子”,但不太清楚“傢俱”的含義,如進行2+3=5計算時,他們並不是對抽象的數字進行分析,而是靠頭腦中的兩顆糖加三顆糖,或者兩個蘋果加三個蘋果等這些表象相加計算出來的。即使是在小學低年級學生中,也明顯的表現有思維的具體形象性這個特點。

    三、6至15歲,是孩子逐步發展抽象邏輯思維的時期。在幼兒晚期,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特別是在家長和老師的教育下,已經能夠區分什麼是水果和蔬菜,什麼是玩具和傢俱。

    整個小學階段,孩子的抽象邏輯思維逐步發展,但水平還不高,思維的自覺性才剛剛開始。到初中階段,孩子依然不能離開具體事物,而進行思維。

    四、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

    1、培養觀察能力。

    觀察是屬於感知覺的,觀察能力的培養是高階數學思維培養的基礎。

    家長可以透過讓孩子多看書、多出去遊玩等有目的活動去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在觀察能力的培養中,專注力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專注便很難去分析綜合知識。有記者採訪馬雲的時候問道他:你的座右銘是什麼?他說永不放棄。永不放棄換句言來說,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馬雲的成功就是在於堅持,專注於做一件事情克服外部的、內部的所有干擾。

    專注力的培養有些具體方法,比如常見的遊戲“找不同”,家長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提問方式:

    第一種:請把兩幅圖不同的地方找出來

    第二種:請找出兩幅圖中5處不同的地方

    這兩種提問方式對培養孩子觀察力會有差異嗎?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種提問方式,沒有具體的目標,孩子漫無目的的找很容易只看到比較大的差異,忽視小地方的差異,就以為完成“任務”了。告訴孩子圖中共有5處不同更有利於觀察能力的培養,因為更有目標性,假如找到4處,剩下1處找不到了,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再認真觀察,多次下來以後孩子就知道要有秩序的去看,這就是觀察能力的培養。

    在家裡還可以這樣訓練:拿8塊糖,8個水果,8個小盤?讓孩子把糖、水果放在盤子裡,拿幾個盤子都可以,但要求每個盤子裡的糖和水果都一樣多。這其中有很多不同的方法,當孩子分出來後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觀察幾次分的情況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異中找同,同中找異”,這既需要思考又需要思維。

    2、分析綜合能力

    思維的第一個過程就是分析綜合,但這種能力不會隨著孩子的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家長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教育應該走在發展前面,這是前蘇聯國家的理論,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不能離開孩子的自然的發展的階段,但是又要能把人的潛能發揮出來。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可以透過加減運算、規律等方式,數學當中的一些定式,都是透過分析綜合的出來的。夏老師上次課當中講到的分類,一一對應、部分整體實際上也是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

    3、在動作中學會思考的能力

    兒童思維最主要的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導,因此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讓孩子在動一動當中,想一想。

    5歲之前的孩子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導,因此爸爸媽媽在孩子動手學習過程中要刺激他去思考,給孩子提一點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問題,碰到一些困難時,家長要啟發他思考。

    在培養孩子數學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我特別希望家長注意這樣幾個轉化:

    (1)平面跟立體的轉化,也就是二維、三維的轉化。小孩子認識圖形,首先是三維,是立體的。家中的冰箱、電視機、衣櫃都是立體的,孩子玩的積木,也是立體圖形。從三維到二維的轉化是數學學習當中空間觀念裡非常重要的能力。家長可以拿一些快遞的盒子、化妝品的外包裝紙盒、牙膏盒等等,讓孩子去拆,讓孩子感知立體的東西拆開可以變成平面,平面的紙盒折起來可以變成立體,在這兩個動作中,體會平面和立體的轉化。孩子玩的積木,也可以拿來作為平面、立體轉化訓練的工具。給孩子一個積木,讓他去沿著積木的形狀描邊,就能得到一個平面圖形。記憶當中最強的記憶是動作記憶,比如騎腳踏車一旦學會,即便10年不騎,也不會忘記這個動作;游泳也是一樣的道理。

    (2)數和量的轉化

    “量”是具體的,“數”是抽象的。對於孩子來說,他知道“量”,但不一定知道“數”。

    我們問過一個差不多兩歲半3歲的孩子:你有3個蘋果,媽媽又給你買了3個蘋果,你現在一共有幾個蘋果?孩子說:6個。但你問他3+3等於幾,他說不出來。所以在孩子思維的培養過程中,家長要注意從“量”上升到“數”。比如我們給孩子看一幅圖,這幅圖裡所有的東西都是3個的:3所房子,3條狗,3朵花,3輛汽車等等,先讓孩子觀察、尋找,用塗格子的形式表示“量”,比如找到1所房子塗1個紅色的方格,找到1朵花塗1個綠色的方格,最後孩子會發現有每種顏色的方格都是3個。要告訴孩子無論是3個蘋果,3只鳥,3個小朋友還是3個其它的什麼東西,都可以用符號3來表示。

    (3)日常概念與數學知識的轉化

    數學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很多活動都包含數學知識。比如說你買了幾個蘋果回家,拿一個大的、一個小的問孩子,想要“大”蘋果還是“小”蘋果?這其中就包含了數學中的“大小比較”;再比如生活中有很多圖形,紅領巾是三角形,皮球是圓的,桌子是長方形等等。家長一定要重視表象環節的訓練,這個中間環節做得好,孩子上升到抽象的思維基礎就更紮實。所以我跟培飛的老師也經常說,要培養孩子想一想的能力,做完動作變成一個心理地圖去想一想,想完以後,根據想的東西再來做一做,這樣學得更紮實。

    4、在思考中學會思考

    數學的核心是思維,思維的發展一定是在思考中學會思考,家長如何讓孩子在活動中去思考呢?

    簡單來說,就是要打破孩子的平衡,學習就是平衡到不平衡,不平衡又到平衡過程,也就是螺旋上升的過程。比如說他已經知道3+3等於6了,給他3+4呢?這個它的難度不大,3+4等於7,因為都是十以內的,但是如果給他3+9呢,這就是打破平衡了,因為超過10了。再比如搭三角形,問孩子要拿幾根小棒,孩子肯定知道,拿3根小棒,三角形三個邊,他這時候是個平衡狀態,那麼我們的教育呢,要產生不平衡,這時候家長可以提個什麼問題呢?

    “那我要搭兩個三角形,要用幾根小棒?”

    “媽媽我知道的,兩個三角形要拿6根小棒。”這種情況還在平衡狀態,怎麼讓他思考呢?要提出挑戰,所謂的挑戰要有點難度,打破它的平衡。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拿5根小棒也可以搭成兩個三角形。孩子肯定很興奮的,讓他在操作中去嘗試,他在動作過程中,突然會發現這個三角形再拿兩根到在下面,就變成兩個三角形了。這其中就涉及到共用邊的問題,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讓他去推理,如果搭3個三角形最少用幾根小棒?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提要求,在平衡基礎上提一個不平衡的、稍微難一點的問題,但是這個點一定要是孩子努力一下能夠做到的,不能苛求他去解決超年齡的問題,因為孩子如果努力了還做不到,就容易產生自卑感;努力了能達到,他就會充滿興趣,更加積極。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就曾說過,求知的願望是先天的。

    5、適當培養孩子的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在平時生活中也很常見,是在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對問題有“靈感”和“頓悟”。為什麼要特別強調直覺思維呢?因為直覺思維對創造性的培養往往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錢學森錢老就講過,創造往往是一種“頓悟”,突然之間的一個東西。發散思維的培養對創造性也很重要。

    今天跟大家提出的這五個方面的建議,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在孩子數學學習過程中跟孩子一塊實踐,在孩子在生活中不斷體驗感受逐漸形成思維能力。

  • 6 # julia20120624

    三歲左右開始思維訓練,前期可以把最簡單的思維內容(數數,比大小,比長短等等)先弄懂。之後可以考慮買學而思的七大能力,相比摩比愛數學,簡單一點,跟摩比的匹配度很高。摩比愛數學這套教材很好,每個知識點有2-3分鐘的短影片,習題也配有老師的講解。中班娃還需加入更難一些的思維訓練題(比如百花,何秋光)。

    思維訓練不光只有做題,還要玩桌遊。玩桌遊同樣也能提升思維能力。對於三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可以選擇簡單一些的桌遊。四五歲的孩子可以玩數獨、智慧方舟、七巧板等等~~~

    計算方面需要自己另外啟蒙。小班掌握十以內加減法是沒有問題的,剛開始可以利用教具或者掰手指頭,掰手指頭對於啟蒙加減法效果很好,掰著掰著,孩子自然而然會有感覺(就比如5+3=8。一個手伸五,另一個手伸三,就自動能說出是八了)。

  • 7 # 成長中的Elva老師

    不少家長在孩子還處在幼兒園階段時,就已經開始為孩子張羅幼升小的準備了。現在的家長之所以注重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因為這對於孩子後續學習非常有幫助。

    思維能力好的孩子,各方面都佔優勢,比如溝通能力、執行力、創造力等,善於變換思路、分析問題,並且能從不同維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從小培養孩子思維能力有多重要?

    邏輯思維能力,雖然依賴於與生俱來的天賦,也著重於後天的教育和培養,著名心理學專家皮亞傑認為“3-7歲的孩子,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又被稱做運算思維階段”。

    皮亞傑將兒童從出生後到15歲的智力發展劃分為4個階段,3-7歲的孩子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在這個階段,兒童透過語言、模仿、想象、符號遊戲和符號繪畫來發展符號化的表徵圖式,他們的知識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的知覺。

    斯坦福大學的CarolDweck教授說:人的大腦在嬰幼兒階段發育非常快,但到了8歲之後就逐漸開始減慢。

    因此,根據孩子成長的發展規律,在3-7歲這個關鍵期,家長能利用科學的方法對孩子進行訓練,能夠有效促進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

    那麼,要如何配合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呢?

    1、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滿足孩子的求知慾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孩子總是喜歡問:“為什麼”,當孩子變成一個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的時候,說明他在思考,他的思維能力也在逐步建立之中。這個時候只要家長給予正確引導,就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發展思考。

    當孩子問你“為什麼”的時候,不要馬上給予答案,可以先啟發孩子進行思考。你可以反問孩子:“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呢”?如果孩子沒有其他的答案,你可以給予答案,但要再補充道:“你還有別的想法嗎”?

    這樣做的原因是,不讓孩子拘泥於家長給的答案,而是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其他的答案,這就是發散性思維的訓練,並且在一問一答中鍛鍊孩子是語言能力和思辨能力。

    2、不要否定孩子給的答案

    孩子的想法都比較簡單,有時候給的答案也會比較天馬行空和幼稚,也可能會給出風馬牛不相及的錯誤答案。這個時候,父母千萬不要直接否定孩子或者是嘲笑孩子的回答,這樣做會在無形之中打擊到孩子的自尊心,阻礙孩子思考的程序。

    3、正確鼓勵孩子進行思考

    給孩子表揚,可以促進孩子進行思考,但要進行正確、適當的表揚。當孩子給出自己的想法時,不要對孩子說:“你真聰明”,你可以把“你真聰明”、“你真棒”,改為“你是怎麼想出來這個答案的呢?”引導他說出具體的想法,針對他思考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具體的表揚。

    4、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

    如果孩子喜歡看動畫,那麼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記住動畫片裡傳遞的內容,和孩子一起探討有價值的資訊,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和孩子一起外出遊玩就更加好了,能讓孩子切身感知周圍的一切引導孩子思考。

    週末帶著孩子去公園遊玩,停下來看看小花小草,觀察天上飛的鳥,和孩子一起來仔細觀察那隻鳥,看看它在做什麼?它為什麼會飛來飛去?我們不必糾結於孩子是否找到了最終的正確答,我們要關注孩子去探究,並不斷地假設、驗證、推翻、再假設,一步步地接近答案。

    5、利用遊戲促進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

    對孩子來說,能在遊戲中獲得學習提升是非常有樂趣的,用遊戲的形式促進孩子思考,顯得尤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進行分類和歸類的遊戲,利用影象和位置進行記憶,調動左右大腦共同訓練記憶力,培養想象力;另外還可以進行物品關聯的遊戲,如在桌上隨意放上幾件物品,比如遙控、鑰匙、燈泡等,和孩子輪流抓取其中幾件,說出他們的關係。比如:選取遙控和燈泡,說出用遙控可以開燈,這樣的遊戲可以很好鍛鍊孩子訓練發散性思維。

    作為父母就要耐心去教導,要為孩子創造環境,幫助孩子去理解並且多鍛鍊思考,對孩子而言,玩過的遊戲或許會忘記,但日復一日培養起來的邏輯思維能力會伴隨他們終身,使他們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表現得更為出色。

  • 8 # 無為無不為之潛龍勿用

    學齡前的孩子沒有必要進行更多的思維訓練,讓孩子玩玩益智遊戲,看看圖畫書和有益身心的動畫片就很好了,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下學習和玩樂是最好的,多注重開發孩子右腦潛能,不要給孩子壓力,沒有必要進行更多的思維訓練。

    學齡前兒童可以適當認識一些簡單的數學,認識一些簡單的漢字,背一些唐詩,為入學時做準備,但要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進行,這些都是活躍大腦的思維的行動。而有些父母都忽視了孩子右腦潛能的開發和激發,有許多科學家和企業家,比如愛因斯坦、牛頓、居里夫人和比爾蓋次等都是右腦很發達的人,因為右腦是創造腦和創新腦,在人的大腦記憶分工中,左腦記憶是一種“劣質記憶”,不管記住什麼很快就忘記了,而右腦記憶的因為特殊的海馬記憶功能,往往具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人腦在3歲以前完成60%的發育,6歲以前完成90%;右腦在3歲以前即發達,左腦則從4歲開始發達。學齡前是開發右腦的黃金時期,讓孩子常活動左肢、亂寫亂畫、唱歌和聆聽諸如jint速讀記憶全腦開發工具中內建的右腦音樂等方法都可對右腦進行開發的。如果父母注重學齡前開發孩子右腦,以後孩子在學習上記憶會非常好,創造力和形象思維會得到提升,以後父母也會在孩子的學習上更少些操心和壓力,如果錯過這個開發時期,將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並且右腦開發都是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進行的,平時多讓孩子聽古典柔和的音樂也是可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受到了誰保護?它們疑似控制太陽耀斑爆發,這樣做有何目的?